他和她重逢的那一刻,和煦的阳光,明朗的笑容,仿佛天使重新回到人间,这个时刻将永远铭记在她的脑海中,直道她惊觉这一切某中意义上其实只是幻像而心如死灰向死而生的那一刻。。。。。。
这是一场短暂爱情的开始,也是一场大悲剧结局部分的开始,同时也意味着另一场更大悲剧的结束,而这场更大悲剧的始作俑者,正是日本这个国家自己。。。。。。
《零的焦点》是根据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松本清张的同名小说改编,也是松本清张诞辰100周年的纪念作品。
记得我所看的第一本日本推理小说就是松本清张的《点与线》1979年版的,四毛七分钱一本,簿簿的一本,却很精彩。
《点与线》虽然故事情节不是很复杂人物也不多,但那些看似偶发的事件,不经意的表面下其实都是凶手布下的局,相当的巧妙。
日本推理小说还可分为本格派、变格派、社会派等派别,江户川乱步就是本格派的创始人,本格派说注重逻辑性和思索性,绫辻行人算是江户川乱步的接班人,日本的推理小说界还设置了江户川乱步大奖鼓励那些推理小说写作新人,现下当红的作家东野圭吾曾获得过此大奖。
变格派的代表人物是横沟正史,金田一老爸,变格派小说气氛阴森诡秘,人物时常变态、疯狂、阴暗。
社会派推时小说情节放在时代社会背景中,探索社会现象,揭露人性的弱点。
有时会觉得社会派推理小说情节不如变格派紧张刺激,但社会派推理小说揭示社会矛盾和黑暗现象。
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点与线》、《砂之器》、《隔墙有眼》没有名侦探,但对政治黑金,企业黑线交贸,人性的贪婪都有深刻的描写。
《零的焦点》的故事从一位新婚妻子寻找失踪丈夫的下落开始,一点一点的了解到丈夫的过去,丈夫的朋友与情人,及更多关于二战后那些以性交易为生的女性,最后找到凶手。
有一些人为了抹去自己不怎么光彩的过去,杀掉每一个知情者。
松本清张的《零的焦点》与社会派另一位大师森村诚一的《人证》有些相似,对二战后日本那些曾经为美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们,在战争结束后的生活,有些女性活得很卑微有些过得很光鲜,往日的受害者在因追逐权力、欲望导致人格失衡走上犯罪的道路。
过去的受害者如今的行凶者令人同情而又颤栗,一个畸形时代下的牺牲品。
松本清张通过一个时代的受害者的愤忿绝望折射出了,二战后日本接受美军管制期间,女性为了生存向美军出卖肉体的黑历史,不堪回首的风尘往事。
我承认,海报很吸引我。
打着悬疑片的幌子把一个爱情凶杀片还是讲明白了,金泽也不错,让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乡村气息。
不想其它装B的日本片子,本片故事讲得很明白,3个女人和一个男人的情感纠葛,最终以3人死亡告终。
FM的翻译一如既往的烂,パンパン能翻译成熊猫盼盼也是雷死人不偿命啊。
不过还是推荐一下,看看几个人的表演也够本了。
昨天11点开始我看了《零的焦点》,这是日本推理小说家松本清张的代表作之一,最早接触松本清张是日剧女人阶梯,那个利用女人使劲向上爬的可恨又可悲的男人,把我这个只是怀着轻松心情看日剧的人搞得很忐忑。
而最被中国人知道这个人的应该是电影《砂器》,很遗憾我只看过片段,那时候太小,爸爸在放碟片,没有完整看,但故事大致内容我是知道的,就是一个从社会最底层,慢慢爬上音乐家位子的男子,把知道自己悲惨过去对自己有恩的养父杀害的故事。
而这次我看零的焦点,是为了广末凉子姐姐,漂漂的哎呀不好,拉回来,总算说到我看的零的焦点了,这个突然发现和砂器剧情有那么一点点像呢。
不过主角成一个男的,变成一个女的,知道主角过去的人从一个人变成两个。
人,总是对自己的阴暗过去害怕着呢,因为过去就像拍死的蚊子一样一样,活不过来了,不能改变了。
无论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人,过去就像一面墙,驻在心里的墙,给人们的心里各种各样的阴影。
这面墙砂器里的主人公是曾得过麻风病的乞丐的儿子,而零的焦点是做过美国帮帮女郎(军妓)的女主角佐知子,性别的不同,导致2个故事的基调的色彩,节奏都有所不同。
佐知子终于得到了光鲜的身份,成为了社长夫人,终于又能力好好保护自己生病的弟弟,对于来之不易的现在更是拼命想守护住,当知道自己过去的人来到自己的生活中,那恐惧是无法遏制的,孰不知没有人想暴露自己的过去,真正不肯放过自己的正是自己本身。
不断地害怕让这个女人对四人痛下杀手。
“啊,终于没有别人知道自己的过去了。
安心了。
”真的有这种感受吗?
当昔日的好友久子被自己也逼走的时候,这个女人终于崩溃了。
在满是玻璃的黑暗房间里,她失声痛哭,大声的吼叫着自己没有杀人,没有杀人,但是遗憾的是,结果已经造成了。
灯亮了,手上脸上都是鲜血佐知子已经被自己的过去所吞没了。
这时厚重的记忆大门打开了,在空袭中失去了父母,原来在女子学校的她,笑着看着焚毁的家对生病的弟弟说,“从这刻起,我是妈妈,我也是爸爸”还只是个少女的她笑的多么让人心疼。
生活所迫,做了那种工作,给不识字的久子唱歌,多么温柔的声音啊。
为了迎接全新的时代,她全力支持第一位女市长竞选,看不惯的人们拿石头砸了竞选支援中心,报纸上也满是对女人竞选市长不利的报道,伙伴们甚至是候选人本身都消沉了,是谁大力鼓励大家,使大家振作起来?
是佐知子。
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杀人犯,我真的做不完全的恨,或者说,我更多对她的感情是同情,是感动,她是一个底层人物,但她慢慢爬起来了,她爬的越高,过去在她心里的墙堆积的越高,带来更大的阴影。
这个阴影被人揭开重现光明之下,带来的恐惧可想而知,她做出的有逆人道的事情,这是错误的,但试想又能怎么办呢?
卸尽浮华,真实的自己早已经早已千疮百孔。
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现代的东京画廊,佐知子弟弟给佐知子画的肖像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原来也只是一个美丽平凡的女人啊。
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松本清张,虽然我没有看过他的一本书,但是他的名号是响当当的,不是,想从影视作品来了解一下这位大师。
先说下看完电影的感受,不得不说,松本清张真的是大师。
但是这部作品,也许比起推理小说来讲,更多的可以说是一部反映日本战后社会现实,人生疾苦的小说。
有些作品,偏题也不影响它的伟大,不过也许不能说是偏题,也许本来就不应该把这部作品简单的看做一部推理小说吧。
所有人都死了,包括凶手。
否定自己的过去,逃避自己的过去,也许能够在一时让自己心安,却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毁灭。
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部悲剧,它在你已经认为它是悲剧的时刻给予你更大的悲哀。
无论是那张母子证,还是那盒糖果的包装纸。
这两件普普通通的物品给人深深地震撼,也用一种莫名的悔恨来攫取人内心的安宁,重获这种安宁的方法,也许只有一个,那就是死亡。
但至少在迎来新时代之后再走,在自己造就的新时代的开始,带着无限的回忆与悔恨,死去。
这新的时代,仅看一眼,过去造就的创伤与苦痛,是新时代所弥补不了的,如果心中始终充满了悔恨,那么,新的越大的希望将带来越大的绝望,越是美好的未来,则越让人痛不欲生。
所以,只有在毁灭一切后,死亡。
沉痛的过去会激起无穷的力量,然而,这种力量会将一切导向美好的结局吗?
也许会,也许不会。
战争让人一夜之间成熟起来,你能简单地说一个女孩子不珍惜自己吗?
有些事情,很奇怪,偏偏是这个民族,偏偏是这个作为我们敌人的民族,给了我反思自己民族丑陋的机会,给了我这种想法。
替外族人卖命的人,始终是遭人愤恨的,无论是我们,还是在日本。
在自己民族的女人因为生计而卖身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唾弃她们,摆出高姿态去教导,弱者向更弱者下手,懦夫想手无寸铁者下手,这样的例子我们见过很多了。
还是同情她们,改变她们,帮助她们,把这种内心的苦痛转变为对外的力量,而不是仅仅把那种从外人那里受来的憋屈发泄到自己的女人身上。
女性,一直承受着民族与历史的苦痛,在长达千年的文明史上,或者说是战争史上。
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
影片最后,放映了一段大概是现代的影像,最后定格在那幅画上,这幅画上的女人才是这部剧的真正的女主角。
而这最后的一段影像,想要表达的,也许不仅仅是这幅画。
而是让人们看看这太平盛世,然后看到这幅画上的女人,不要忘记那些过去的苦难,珍惜眼前的这一切,因为它们来之不易。
这一切都是命运,这一切的悲剧,都是历史的垂泪。
我们,无能为力。
只能在毁灭掉一切之后,死亡。
松本清帐是日本享誉海外的推理大师。
2009年是大师诞辰100周年,犬心一童导演了这部大师的代表作之一——《零的焦点》。
电影观毕,没有在这部作品中看到什么奇妙的诡计和精彩的推理。
可是没有完美的谋杀,没有心思缜密的侦探,也不能妨碍它成为一部优秀的社会推理作品。
一起离奇的失踪案,几起随之而起的谋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昭和32年(1957年)那个经济恢复期的日本。
影片通过几起关联的案件,一个一心寻求真相的新婚妻子,刻画了几个经手战争和战后屈辱洗礼的中青年,在旧时代与新时代交替背景下各自的命运。
战争之痛,战后的屈辱生活,这些伤痕是不容易痊愈的,它们始终刻在心底,不能言说,所以我们看到了沉默寡言的鹈原宪一。
所以不管是曾根益三郎、玛丽甚至是艾米,他们都渴望得到重生,跨入新时代。
可是重生不意味着丢掉过去,把过去的岁月都格式化的重生跟把二手车的里程数抹掉一样是作弊的行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是个人,总会有因情势做出一些不得已的选择,可就是这些选择和经历成就了历史。
大家不能背负着过去前行,但也不能抹灭掉那些历史,不管是好的坏的,是痛苦还是愉悦,都是组成现在的我们的基因和血脉。
不论在哪里,不论哪段历史,都值得我们面对和直视。
——————————————————————————————————————分割线影片除了关于那段历史的陈述,一些社会问题也是不容被忽略的。
战后的日本,作为战败国,美国在日本本土上建立了军事基地。
就算在近几年,也偶有报道冲绳美军性侵日本民众的案件,在美国刚接管日本那几年,日本女性的命运就更是悲惨。
在那个年代,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女性的地位更是没有保障,就算上过大学的佐知子在双亲去世后,也只能沦为伴伴女郎。
然而在影片发生的年代,即1957年,已有女性竞选市长,并最终当选,不得不说当时女性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部影片也可以说是围绕女性的作品,最初出场的西岛秀俊戏份并不多,并且保持着一贯面瘫的水准。
而当中最重要的应该分别是中谷美纪分别与广末凉子和木村多江的对手戏。
凉子姐姐的戏份并不出彩,饰演温柔执着的妻子却也是足够了,只是在中谷美纪面前明显少了气场。
据小道消息说凉子姐姐不喜欢推理片,不过得知有中谷美纪参演后,为了与她对戏,于是屁颠屁颠的接下了这个角色,不知这里是否有小粉丝心境。
影后的魅力不容小觑。
我深为中谷美纪女士的演技所折服。
本片讲述了室井佐知子女士为了掩盖自己做过潘潘女郎,杀害多人的故事。
先后杀害了鹈原兄弟,田沼久子女士。
这是为了掩盖过去。
与此同时,她资助女性政客竞选金泽市长。
从男女平等出发,践行宪法。
这是开启未来。
人物性格的两面性,要充分演绎。
导演先生设计了在悬崖边哀悼田沼久子女士,在胜选新闻发布会上发表演讲等情节。
中谷女士在演讲时的面部特写、自残时的肢体语言成功塑造了这位性格复杂的女士。
本片的主题是过去与现在。
开头是昭和年间的学徒出阵、东条英机在日比谷公园举办的群众大会和李梅轰炸带来的惨况。
结尾是现在金泽的市容。
那副室井佐知子残破的肖像油画的出现独具匠心。
我想到了不要忘记过去的教训。
希望日本不要再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本片拍摄十分考究。
服装、摄影、布景做出了六十年代的风貌。
演员的表演更是到位。
比如广末凉子女士活活演了一位大和抚子。
题外话:今年是太宰治先生诞生一百周年。
一批他的作品相继被搬上银幕。
日本国对于文学的珍视令人钦佩。
刚刚看过《零的焦点》原著小说,借这个电影来谈下文学、电影、剧本和改编剧本。
我试着用三个公式来总结它们。
剧本公式先说剧本公式。
剧本是个特殊的品类,属于商业化作品。
剧本 = 主题 -->人物 --> 情节 --> 情绪。
其中:人物 + 情节 = 故事公式中"-->" 表示因果关系。
剧本的商业性体现在——最终目标为观众的情绪。
剧本的作者性体现在——整个剧作根基于作者想表达的主题。
完全相同的故事(人物+情节),会因不同的主题,产生不同的讲述方式,从而导致不同的情绪。
没有主题的故事很难达到情绪目的。
主题依赖认知深度,故事依赖艺术创造力,引起情绪依赖共情能力。
这是剧作者的三个核心能力。
再看电影公式,就比较简单。
只是在剧本创作流程中,插入了影视化表现。
电影 = 主题 -->人物 --> 情节 --> 影视化表现 --> 情绪可见,电影中引起情绪的是影视化后的剧本。
目前,影视化约等于视听外化,因此剧本的故事是要适合视听外化的。
最后说文学公式。
文字比具象的视听更抽象,因此形式也更丰富(散文、诗歌等),我们只考虑和影视关联密切的剧情类小说。
文学小说 = 主题 -->人物 --> 情节 --> 文学化表现 --> 情绪可见,小说和电影的核心区别在于表现形式,文学化表现 vs 影视化表现,各有千秋。
对于即使相同的主题和故事,小说和电影会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现。
原著剧本与改编剧本利用三个公式就很好理解了。
原著剧本是以影视化表现为目的的,所以在写作时设计故事(人物+情节)就在遵循这个约束。
因此小说改编剧本,从小说的人物与情节直接开始影视化是很困难的(因为它是为文学化表现设计的),所以需要改编步骤:第一步. 提取小说中想保留的部分,比如主题,人物,情节。
第二步. 以第一步结果为辅助,完全重走剧本创作流程(剧本公式):主题--> 人物 --> 情节 --> 情绪。
第二步切忌直接搬用小说的主题、人物和情节,而要用第一步中提取的结果,进行再创作。
更忌讳搬用文学表现来作为影视表现。
对影视改编而言,小说只有主题和故事是有用的,文学性表现力不但无益,可能还有害。
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文学作品难改编,而二三流文学作品(但有好故事)却常见改成伟大电影。
零的焦点用上面的分析方法,我们很容易看懂《零的焦点》的改编思路:完全保留小说主题,微调(增删)人物,相应微调情节。
犬童一心的影视化表现能力显著弱于松本清张的文学表现能力,所以一流原著通俗小说,改编成二流电影就无可奈何了。
前半部分挺吸引我的,后面就觉得逻辑有问题了:佐知子不愿别人知道她做过pan pan girl可以理解,可是她为啥要杀宪一呢?
宪一并没有威胁她,也不是多嘴的人,今后还会离开金泽;而且知道她做过pan pan girl的人还有许多,比如立川抓风纪的警局,再比如pan pan girls住宿过的地方,而且这些人嘴巴并不严,有人来问就会说,还存有旧时的照片。
我看下来,佐知子不杀宪一,她的过去泄露的风险并不大;她杀了宪一,反而暴露了她的过去,这太矛盾了;宪一哥哥乱说话,算是有取死之道吧;热心的本多死的真是冤枉。
剧中过的最不好的人就是另一个pan pan girl久子了,佐知子还说久子是她唯一的朋友呢,没帮久子找个好工作,还要害她。
佐知子的丈夫也让人理解不了,对工人们穷凶极恶的样子,因为怀疑佐知子和宪一关系不纯,看起来对佐知子也不是很好,最后竟然会为佐知子顶罪而开枪自杀。
剧中佐知子打扮的最漂亮,有气质。
日本女性抗冻能力杠杠的,下雪天也只穿呢子大衣、赤腿、单皮鞋,肯定好看,相比之下,下雪天我穿的像个球似的,5555
跑步回来,看到楼下物业公告牌上之前贴的一家做课外辅导的广告别人撕掉了,我很好奇,什么样的人会去撕毁这样的广告呢?
隔壁房东偶尔会回来,时常听他抱怨:“XXX号房的住户,白天老是把楼梯灯关掉,楼梯灯的费是公摊的,你出了钱,不开灯是浪费,反正是国家的。
”大体是因为用水不用自己出钱,所以楼下做小区清洁的阿姨洗衣服,从不心疼用水量,洗完了直接挂在我们楼下晾晒,也懒得把水拧干。
这就苦了住在二楼的我们。
正对我们家阳台下面有一大片积水。
积水来自于清洁阿姨未拧干的衣服晾晒的时候,积蓄下来的。
积水过了几天都在,给蚊子提供了很好的寄生条件。
结果我们家被害惨了,朵朵刚刚能说一些不熟练的句子,其中就有这句:“朵朵给蚊子咬了,要挠挠,要吹吹。
”因为有积水,然后有紧邻小区的垃圾站,蚊子多的离谱,让我们非常苦恼,苦恼到我们一再考虑要不要干脆点,来次大折腾去另租个别的地方的房子。
或者我买个甩干桶给楼下清洁的阿姨?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惯别人,见不了社会的不公正,无法接纳别人,实质上源自于我们无法接纳自己。
包括无法接纳自己的过去。
红楼梦里贾雨村,是个典型的封建官僚,在红楼梦第三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对他有恩的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在有难时候他不但不伸出援手,还落井下石,放过了强卖英连的薛蟠。
那个提示他的门子最后被他问了个充军发配,就是因为门子是以前葫芦庙的小沙弥,知道他很多落魄时候的事,对于了解自己的人不用有罪他就会铲除,最后在贾府败落之际他落井下石,丝毫不顾念贾府对他的提携帮助。
你或许说人不为己天诅地灭实在是他的人生第一哲学。
而我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如果你从底层一层层通过努力,走到一个这个社会的中间层。
你反而特别厌恶“曾经跟自己一样的人”,甚至于愤怒,施虐,“鸟尽弓藏”。
似乎把人性说的太阴暗了。
“我看不起那些跟曾经的自己一样的底层人”虽然你现在并不是什么多牛B的人,不过任何人任何时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更多的是一种心态,见微知著,如果不反思升华,权力和影响力越大,危害越大。
实际上当你内心突然划过这样一丝念头的时候突然很害怕,觉得自己很陌生。
我妈去小区门口找人来收纸皮,他们说,只有纸皮的话不要。
懒得跑一趟。
“或许纸皮不挣钱吧,浪费他们的效率,但是他们确实在闲着啊。
为什么不抓紧一切时间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呢?
”我们有好多对他人的不接纳,对他人的“要求”。
什么是爱自己?
什么是不爱自己?
不爱自己也是爱自己?
爱“不爱自己的自己”就是爱自己。
是不是有点绕。
爱不爱自己的自己就是爱自己——这正是我要谈的,爱自己的核心之一:接纳自己。
通俗说是悦纳自己。
时常听说“负能量”这个词,这是个很别拗的字眼。
从物理学上来讲,能量是守恒,转化和流动的。
无所谓正负。
不过,在这个鼓励“正能量”的社会,人们对那些所谓消极的、悲观的、不思进取的情绪念头,经常是躲着走——这样的结果是,我们的自我某一方面被挤压的越来越小——很简单,所有的念头和情绪都是你的,不管是悲伤的还是开心的。
对于心理咨询,很多来访者愿意咨询师多说一点,认为他们掏了钱,如果不听咨询师多讲几句就很吃亏。
其实他们不了解,如果让咨询师把时间都占了,他们只会更吃亏。
实际上,来访者为咨询所付的费用,超过一半是来自于咨询师“提供的接纳”——无言的倾听,同理心的反馈。
心理咨询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难道就应该让不开心的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心理咨询无法去改变无可改变的事实,就让绝望的人不希图拯救?
心理咨询如果都不能让人开心,那么它究竟有什么用?
对于后一个问题,可以用美国一位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作为回答。
她说心理治疗的目标,并不是制造一种廉价的甚至虚幻的开心,恰恰相反,它应当致力于让来访者有更高的内省力,更强的自主感,更符合现实的自尊,更清晰地认识并处理自身情绪的能力,面对困境时更强的自我力量以及自我协调性,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以及成熟依赖的能力——最终的目标,是进入一种她称之为“平和”的心境。
而那也许是一个人毕生的追求。
而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以现实作为基础。
仿佛一个人光着脚走在大地,他脱掉脚上的鞋,不光可能感受到大地的温暖,也可能会饱尝砂石的粗粝。
如果一件事是让人痛的,那么一个真实的人就应该感受到痛,而不是痒,不是无感觉,不是嘻哈大笑。
我相信生命是美好的,我深信这种美好,即使我们身处严峻的时代。
但同时我也深信,这美好是一种复杂而深沉的体验,它同时包含着开心和痛苦,包含着我所体验到的一切真实。
它承载我,如同大地。
如果这种承载带来愉悦,那自然值得享受,而如果这种承载带来痛苦,那自然也就值得深深的哀伤——握着它,体会它的痛感,而不是幻想它变成一种别的什么。
我深信包含着痛苦的生命才是有质感的。
去年在四川灾区,和当地一个学校的校长聊天。
他说地震都过去一年了,老师们情绪还是很不好,教学积极性很低。
他很着急,他跟老师讲:失去的反正都回不来了,要向前看,要乐观,要奋斗。
我对他说,这个思想没错,但这个态度错了。
经历那样的痛苦,每个人都应该体会悲痛。
这是对生命基本的尊重。
用高亢的乐观去展望未来的美好,这是天上的东西;用严肃的沉痛去体味现下的哀伤,这是地上的东西。
而人类终究还是生活在地上的。
我其实很不明白为什么一旦有人不开心了,就会有很多热心人凑过来,使尽浑身解数想让他开心。
甚至连他自己都很着急,觉得自己没用,这么一点破事老是挂在心上,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我觉得这是真正的倒行逆施。
有太多人见不得别人不开心了,他们不但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干脆想成为救世主。
他们对绝症的病人说:“没事啊,你一定会康复的!
”但是如果是真正的心理咨询师,他也许只会握着那个病人的手,试着感受他那种哀伤。
——李松蔚于是生命那繁复而深邃的体验,正因其真切的痛楚,得以在刹那而永恒。
我再讲几个跟接纳有关的例子吧。
有个女孩跟她父亲关系不好,但她特别渴望跟父亲有沟通。
她从青春期就开始和总是批判一切的父亲进行斗争。
她希望两人能够有某种程度的和解,能够开始一段新的关系,所以她十分期待着父亲开车带她去大学这件事,因为这是—个两个人可以单独相处几个小时的机会。
但是这次盼望已久的旅行却成了一场灾难:她的父亲总是在埋怨路边丑陋的、满是垃圾的小河。
而她根本没有看到什么垃圾,相反看到的是一条没有受到污染、充满原野风味的小溪。
她找不到任何方式能够回应她的父亲,最后只得沉默。
结果整个旅途就是他们看着自己的车窗外,互不理睬。
后来,她独自一人重游故地,非常惊讶地发现原来路两边各有一条河。
“这一次我成了司机”,她十分伤感地说,“而从驾驶员的位置上看到的小河正如我父亲所描述过的那样丑陋而被污染。
”但是当她学会从父亲的窗口看世界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她的父亲早就去世了。
我一直记着这个故事,不时的提醒自己,“从其他人的窗口看。
努力从别人的视角来看世界。
”直到我自己的爸爸用着呼吸机躺在ICU的病床上,我跟我爸的主治医生哭诉自己的无助,埋怨说自己的爸爸脾气不好,每次病好了自己不珍惜,让家人受累。
医生突然说:“他是个病人,他有躁狂抑郁症史。
他的脾气他自己控制不了。
”听到这句话,我瞬间看到了自己的恐惧、自私和冷漠。
还有对自己爸爸的不接纳。
爸爸他终究还是离开了。
当我昨天看《万能钥匙》开始的一幕,那个病人听着卡罗琳为他读着美丽的故事,祥和的离开了世界。
想到自己的爸爸离开时痛苦而失望的情景,泪流满面。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有两个人在一个路牌下争论不休:一个人说这个路牌的颜色是黄的,另一个说是蓝的。
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几近动起拳脚。
幸好此时又来了一个人,他带着两个人看了路牌的这一面,又看了路牌的另一面。
于是两人不再争。
原来他们都是对的。
另外,日本电影《零的焦点》,对“一个无法接纳自己的过去”的人的人生痛苦经历,进行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强烈建议大家有时间看一看。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惯别人,见不了社会的不公正,无法接纳别人,实质上源自于我们无法接纳自己。
接纳、自律、我选择我承担、爱和给予。
是我认为的爱自己。
接下来些一系列文章分别来谈谈。
这个算不上推理,只能说是三个女人的苦情故事。特别是有钱人丈夫的结局让我很不爽,这就是爱他的妻子了?
二零一二年十月十五。
广末凉子真的很有人妻的风味。
中谷美纪彪悍啊~
原著很不错,映画拍得其实也还行,中谷和木村都合格,但是我实在受不了那个只能扮苦情瞪眼睛而且还是大小眼的主角!
封锁那段不堪的往事,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她要知道真相的人全部消失,甚至是自己最好的唯一的朋友.冷艳的她是别人眼中的谜,她来寻找自己新婚不久却失踪的丈夫,哥哥却在酒馆被害,海边无法识别的尸体,她对枕边人的了解几乎为零,他的过去是谜底的深渊,如果没有相逢,一次就已经结束,可惜,厄运.
很有历史沉淀感的推理电影,日本女人的气场很强大啊。最近迷上日本推理小说~
故事本身没什么意思
和61版比各有风味吧
不愧是松本清张,厚重的社会历史感~~中谷美纪太美了!!!!
喜欢
三个女人都没感觉,直接迷上被我当了万年路人甲的西岛大叔。。。。。。。。。。。P。S。多出的一星给,仿佛又让我看到了优希的中谷姐姐。。。。P。P。S。为什么犬童大人电影里的配乐以及讲故事的方式一次比一次更让我喜欢呢。。。。
虽然开始略显沉闷,但是随着剧情一点点揭开,让人忍不住猜想。三个主角选的都很合适。
开始还以为西岛叔叔的spy什么的,结果只是一个长得很帅的却不器用的男人,最可悲的是将人生所有都寄托在他身上的女人们
画面质感很有久远的昭和味儿,故事本身拍得有够难看……
too old school 4 me
2010.09.04
中谷美纪太棒了
首先就是海报和剧情完全对不上,其次是剧情前松后紧很容易让人打瞌睡。广末凉子还是像个萝莉,中谷美纪还是凶狠的御姐。 虽然是松本清张原作,但是当推理剧看的人必然失望,中谷那从头至尾的狠脸明显的告诉你:凶手就是大娘我哟,但是总体来说在推理小说改编的电影中算是佼佼者之一
根本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