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以来,我已很少看国产电视剧了。
《士兵突击》、《奋斗》红遍网络的时候,虽然我也饶有兴致地看完了,但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文艺就像一面镜子,在娱乐放松时刻,它能照进了受众平庸的现实生活。
现实感不强,镜子就不亮,受众就会在模糊中麻木,或者在无奈中走开。
和所有中国主流文艺一样,国产剧的最大死结也是匮乏现实精神。
在沉重的现实面前,要么沉默要么被禁,正是国产剧近年来遭年轻观众抛弃的根源。
《士兵突击》和《奋斗》稍微有那么点现实质感,便收获热捧,也从另一面映照出了国产剧的悲哀。
实际上,《士兵突击》和《奋斗》也回避了不少现实,至少我知道的军人和80后,都和剧中差别太大了。
所以,我还在继续遗憾着,还在漫长的停播期中,期待着美剧的惊喜。
但在2008年快要走完的时候,我很幸运地尝鲜了国产剧《中国往事》。
就像几年前被禁的《走向共和》一样,导演张黎这部现实色彩浓厚的历史剧,再一次让我陷入震颤和沉思之中。
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
《中国往事》深深吸引住我,也主要是因为1908年左右的人性挣扎,和百年后的当下是何其相像。
湛蓝的天空下,精致的小院落,一切看起来都那么温馨美丽。
然而,所有的人都很郁闷,都在找出路,可谁也握不住命运,谁也猜不准三四年后的剧变。
《中国往事》还未在电视台播出,就先走红网络,其优秀之处也不用我再罗嗦了。
我只是有点感慨:中国人不是没能力拍出好看的电视剧,可是,为什么类似《中国往事》的剧作又如此之罕见呢?
深夜看《中国往事》的时候,我想到了格非的小说《人面桃花》。
同是清末的故事,都有回光返照般的诗意和温暖,也都有无可逃避中挣扎的女人。
张黎和格非的野心一样大,都渴望用家族的故事串起百年中国命运,成就史诗般的辉煌。
然而,格非的《人面桃花》系列停止于第二部,他自己也坦言可能不会有第三部了。
格非肯定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很多探索还没有深入,他不会不想写的。
我相信,格非的阻力就是现实。
《人面桃花》第三部应该写改革开放时代了,格非也许在担忧:可能会把握不准时代精神内核,像余华那样毁了名声;也可能写得太现实了,根本就出版不了。
张黎的《中国往事》也是计划拍三部,结局将同样回到今天。
第一部中的探索勇气,我希望张黎一定要坚持下去。
但我也还担忧,格非的困境,张黎能躲开吗?
就像那部《走向共和》,激起了多少国人心中的共鸣,可免不了被删被禁的命运。
如果《中国往事》拍到改革开放,张黎又该怎样拍呢?
剧中的人物又该怎样重复祖辈的命运呢?
不敢想了。
一旦触及当下,所有的故事都会比历史更让令人悲伤。
《中国往事》,这个剧名起得真好,大气。
然而,百年的往事,还远远没有成为真正的往事。
我会永远怀念《中国往事》的,从1908到2008。
2008.11.16
看中国往事,女的被社会被环境逼成了没有人性的宠物狗,但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试图跟男的沟通,可男的也被逼成了另一种怪物,似乎掌握了生杀予夺大权的机器怪物,互相理解不了,宠物狗跟机器人,怎么互相。
所以活生生的男男女女作为人的各种需求,被关上了大门,只能从窗户飘出来,从屋顶冲出来,炸得大家死的死伤的伤,再周而复始。
最后就是一锅粥,没有赢家。
被生产力束缚的人,只剩可怜。
那今天呢?
今天的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人成为人了吗,不知道,想不清楚。
五铃儿化妆那里,她转头看见郑玉楠在逗她说她好看,给我看哭了,在那一刻,她们都是活生生的人,郑玉楠执着出嫁的时候,五铃儿决定同意的时候,她们都以为自己的人生从此会越来越好,至少她们拿定了自己的主意,她们其实都是很有决断的人,都是为自己作主的人。
谁说黎叔不会拍女性。
终于看完了,历时两三年吧。。。
信息量太大,质量很高,总觉得一次只能看一两集,多了消化不了,于是断断续续的。
很精彩,老爷跟太太打架那集是全剧最高的部分吧,于是发出了以上感想,之后逐渐开始收尾,郑玉楠的结局我还是很满意的,就是没人能猜得到她要做什么的人,也许真的想不开自杀了,也许远走他乡,像五铃儿说的那样,在外面怎么样都能活。
最震惊我的,这剧居然打算拍三部的,虽然现在啥都没了。
刚开始我很怀疑,什么剧敢起名叫中国往事,你能代表中国?
现在看完了觉得,是能当得起这个名字的,很厉害,多少电影都没这个水平,好多人还瞧不起电视剧,看人的水平罢了。
只是说好的要拍到改革开放呢,看到是刘恒的小说 ,难道又要逼我去看原著吗
我不喜欢《中国往事》里那个小大人般的奴才“耳朵”。
尽管我理解他只有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攀到屋檐上面行走,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与自由。
但是他以窥视各个院落里的秘密为乐,还是让人无法接受。
他在黑暗中看着那些跟白日里完全不同的行径,无声地咧嘴而笑,他嘴里的牙齿参差不齐,像嶙峋的妖兽。
我觉得那孩子的内心很是阴暗丑陋……但是谁的内心不是呢?
不都有阴暗丑陋的一面吗?
就像他窥探到的那样,每个人在夜晚,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都做着一些跟白天完全不一样的事情。
郑玉楠和路卡斯之间的不伦之恋……这个来自瑞士的金发白肤的男子,其实在火车上已经对玉楠一见钟情,而玉楠却对光汉一见钟情……是的,我认同耳朵那个小王八蛋的说法——二少奶奶最爱的人是光汉,虽然她肚子里面怀的是路卡斯的孩子!
而光汉呢?
是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爱的人是玉楠的吧?
除了他母亲之外,他心里还装着的另一个女人?
是光汉的刻意回避和古怪行径伤了玉楠的心,他像寒夜中的一把涩柴,只能让深爱他的玉楠心灰意冷……而路卡斯不同,他的眼神就像熊熊燃烧着的火焰,即便是在人群之中,空气中仍然闪烁着看不见的火花……在两个人对视的时候。
精明世故的大少爷和管家炳叔都有所察觉了。
只有他们俩个人浑然不觉……月下老人把红线拴错了地方,干柴烈火碰到一起的结果唯有燃烧!
如果我是玉楠,我也会本能地去依偎能带给我暖意的人,另外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理由,就是他是自己夫君身边最亲近的人,他们在留学的时候就是挚友,要不然,路卡斯也不会跟随着他来到中国。
有时候,会有某种错觉吧?
觉得把自己拥在怀里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
她也会假装不经意地问起光汉的一些事情……在路卡斯的怀里,她仍然忍不住去打听那个抛下她一走了之的男人。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大姨太太抱走了小少爷,并且给他服下了哑药!
我忘不掉她喂他吃药的那一幕,小少爷路子泪眼汪汪地抗拒着……据说,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经常用手指着他喜欢的人了!
他指过大少奶奶,也指过牙尖嘴利的二姨太太小鱼儿,唯独不指向来以文静贤淑示人的大姨太太!
小孩子的直觉真是准确得可怕啊!
大姨太太知道自己犯下逆天大罪,抱着必死的心情向大少爷的那一番告白,还真是让人柔肠百结啊!
念在一夜夫妻白日恩的上面,也许只是被她的告白打动了,破天荒地免了她死罪,一纸休书打发回了娘家了事。
这个女人,虽然手段阴毒,但毕竟是个可怜的……那毕竟是一个母凭子贵的时代。
我不喜欢的还有一个人,晚月。
她长得并不好看,却偏偏做出一副自我感觉良好的样子来。
其实,并没有头牌姑娘的花容月貌,也没有风尘女子那种妖异的吸引力。
说白了,只不过因为她生了个男孩,就平地矜贵了起来。
后来她疯了以后,看着还好些,反倒感觉正常了。
剧里面两对夫妻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一对是炳叔两口子,虽说只是下人,但是他们俩口子的感情甚笃。
遇事都一同有商有量,而且一把年纪了,对房事还是兴趣不减,你侬我侬,让人艳羡啊!
另外一对则是老爷太太了。
老爷其实一直深爱着太太,但是因为太太在年轻的时候跟佃户有过奸情,并且还生下了耳朵。
为了洗净自己的罪孽,太太选择了以青灯古佛相伴的生活。
陪伴老爷的只有那口大锅了,日夜不停地煮着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而老爷最珍贵的补品其实只有太太而已……他怨恨是因为他痛楚,他痛楚是因为他深爱。
郑玉松是个气场强大的男人,因为他行事行侠仗义,光明磊落。
所以,背叛他的人,他的管家关德实才会如此惧怕屋子里出现的幻象……他搓着手里的钢球,他吩咐管家给他倒茶,他坐在太师椅上放声大笑……光汉少爷其实是个最最可怜的人,因为他这辈子都在他的恋母情结中苦苦挣扎,研制炸药只不过是一个出口而已。
他喜欢自杀式的行为,这不单单是郑玉楠向他坦白和路卡斯之间恋情带来的刺激。
在没遇到玉楠之前,他不是也喜欢将自己的脖子套到绳索里面吗?
在房顶偷窥的耳朵因此吓得召集了全部人马赶去挽救?
他喜欢的事情就是跟自己过不去……爱他的女人就在他身边,他却只想远远地逃开!
他只想逃到母亲的怀里去。
那里才是让他宁静下来的港湾。
但是,他知道他不能那样做,那样做是不对的,所以他痛苦所以他迷茫……所以,他在炸掉县衙门之后,主动投案自首。
他找死,不想活了。
他不想承认,当他得知自己的妻子和路卡斯好上以后,他嫉妒得要死!
他想把所有令他头痛的事情都轰然引爆,把所有的碎片都涂抹在雨后的黄昏中……他的心里对爆炸后的景象有种说不出来的向往。
可是,他还是忍不住,在遭遇酷刑的时候,喊出玉楠的名字……仿佛她的名字是清凉的止痛药。
就像她的眼波,就像她的手指——软软的,凉凉的……还有她像小鹿一般迷失惊惧的表情。
在他被疼痛撕裂之前,在他丧失意识之前,是他深深迷恋着的。
他对母亲的眷恋像一个巨大的阴影阻碍了他,遮蔽了他的视线……现在,他才看清,他才看清!
可是,他就要死了!
在寻找下饭的电视剧的过程中,又想起来这部很阴暗感觉当时还并不是很懂的剧,幸好网上有的看,索性赶紧看过一遍。
10年前我只有十几岁,这部剧断断续续看了一些,脑子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地方是国立叔饰演的老爷让小下人去取儿媳妇的胎盘来煮一煮,为了进补。
毕竟是第一集,弟弟说看及此处不适感尤为强烈。
现在最想说的人不是老爷,不是耳朵,而是少爷光汉。
在二少爷光汉死后,老爷说了一句话,这个家里最享福的人是光汉,他也可怜,跟这个社会格格不入。
在那个年代,他不是成不了大气候的蓝巾会,是留学回来的革命党,是一个旧社会大家庭的”废物“,是造成许多人悲惨命运的关键。
电视剧拍的尤其好,深度还有创造的美感都远超于近几年的“宫斗”,“流量”剧,剧中每个人物从老爷到家丁,每个人脸上都带着戏,相比之下,饰演二少爷光汉的朱雨辰塑造的这个角色则并不是非常出彩,故事前半部分这个二少爷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紧绷着神经时刻放松不下,动辄用力过猛,表现夸张难以理解的一个人物,现在看到的电视剧版本应该省略了二少爷在太太怀里吃奶的镜头,在没有二少爷“恋母”背景铺垫下直接去他和娶了二少奶奶郑玉楠之后的表现之时会很跳戏,觉得这个人不就是个神经病嘛。
我更倾向于把二少爷光汉理解成一个拥有俄狄浦斯情结的理想式革命者。
他爱母亲依赖母亲到过度,母亲和父亲关系不好,把爱都倾注在唯一可以承认的亲生儿子光汉身上,即使在他结婚之前母子二人也要在佛堂前抱上一抱,并且太太打开了衣襟,这时候的太太脸上有满足的红晕和笑容,儿子一脸安详平静。
母子二人说完话,他还是要娶别的女人,他自杀未遂,没有办法,第二天披上喜花故意迟到,可还是迎了亲。
婚后对郑玉楠的冷淡我更倾向于他是由于心里的惴惴不安和别扭还有革命的使命而不去迈步去接受妻子,他也不是一块石头,他的心是有被捂热的,临死之前才一身血的时候才是清醒的他自己。
可是他的故意冷淡让妻子走向了另一个像火柴一样瞬间炽热的年轻人的怀抱,最终导致了三个人的悲剧。
三个人在火车上的相遇,路卡斯追逐着玉楠的脚步在说话,光汉也是,在外面他真的是一个读过书见过不一样世界的健谈又有理想的少年,但是在那个深宅大院里,母亲给的关怀不正常,别人没人管他,那么大的曹家,只要他活着可以随意的折腾,有大哥父亲母亲在背后给擦屁股,给他旧社会为人子的道德压迫,他比任何人都憋得慌,死不得活着没有劲儿,走上革命的道路反而最适合他。
我觉得,假如,假如他之前有认识玉楠,或者他接受玉楠,她真的是最合适他的妻子,无论他要革命还是做中国人自己的火柴,这个省城女子学堂的毕业生都会是他事业最有力的助手,精神的伴侣,生活中的爱人,可惜了这位美丽而又勇敢坚强的女子,在她敢爱敢恨的短短一生中,一眼便想万年只是自己的梦想,对方未必想。
三个人的感情在那个时代下太悲剧了,或许换到再晚一些的年代最起码会都活下来吧,可惜没有如果。
曹家另外一个悲剧的制造者便是太太金小珍了,她是老爷一生最想进补的补品,可是在出轨被抓现行之后躲在佛堂用洗刷自己的罪名为由置一切于不顾,她真是光汉的亲娘,说话口气一脉相承,对于不喜欢的继子大少爷直接怼,“我是事不用你管”。
他们都看不起大少爷这个曹家的种马,操持里外的圆滑的人,可是没有他,没有他的尊敬和对传统的维系,哪里来的佛堂供这位自私的太太躲起来呢,她做了十几年的“活死人”,需要老爷的帮助时“瑞清如何····”,不满时满脸都是”曹老爷你躲远点···“,曹老爷长情对她也始终有情,可是一个女人出轨之后还要如何面对自己的丈夫,在那个年代下,似乎除了这种方式,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个私人子存在一刻就在道德上拷问一刻,面对一个家庭的各种人,如何维持自己的颜面,如何自处和与别人相处,都无解一样。
她在玉楠生下孩子之后选择让玉楠离开家,把孩子处理掉,她硬生生地放过了自己,却折磨自从娶进来就一直在折磨的自己选好的儿媳妇,这个婆婆,让人无语到牙根痒,不知道是不是对把她选给儿子,夺子之亲后又背叛儿子的惩罚。
剧中的其他人都太有血有肉了,完全是活生生的样子,大少爷的一家子,炳叔和炳婶儿,五玲儿,郑玉松,曹千总,青蔓儿,全都是戏。
另外,国立叔那么多头衔真是实力,那个旧时代的老爷就是他,他就是老爷,在面见李大人跟老翁家打官司的时候那一刻,我笑了一下,这能言善辩的样子,真纪晓岚。
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岁月静好,普通人只需要平平安安安安静静地成长就好了,有很多人在前面道,时不时的这一环中一个人一根筋不对,岁月也会无情可能不止一下。
不过,每个人在世的时间都可以被同一个时间段“一辈子”来形容,这一辈子里做了自己想做的,短也是长,这一辈子消磨没了,长也是短。
这片的摄影、布景、服装还有配乐已经基本做到电视剧的极致了,人设神马的也很带感,看的出来导演很有野心。
剧本比刘恒的原著要饱满很多,但到后半部分主线完全乱了,演员中规中矩,剪辑实验性很强,算是好事吧。
有些段落的处理真心惊艳啊,特别是爱情部分,属于只有佳句不成佳章吧。
如果不是剧本有硬伤,是可以打五星的。
大概是一部在野版的《走向共和》,同样的时间段,帝后斗争的时候,民间也在西方新学冲击下,家庭和人心都趋于崩溃了。
自来胜利方是革命,失败方是谋反。
本质上都是天下大乱,生灵涂炭。
历代积弊都压在一个年轻人心里,在《走向共和》里是光绪、在《红楼梦》里是宝玉,在《中国往事》里是光汉。
光汉就是秉承了正邪两赋,他活似娶了薛宝钗的宝玉。
在那个社会和思想剧烈变动的前夜,所有人都迷失了。
女主心里有两个人打架,一个想要解放天性,另一个是大宗族的奴隶。
这让她分裂了,她不知道该帮谁,迷迷糊糊送自己走上绝路。
里面的角色个个丰满,性格多面,经历复杂、心理活动繁密,活脱脱都走出来了。
大清的远去,只需要一道诏书,中华民国的远去,也只是伴随新朝的大典和欢呼,改革开放也只需要一场政变,然而这个过程里面,有多少压抑、多少生不如死、多少悲剧。
看到最后字母,眼泪都要下来了。
人啊,在历史云烟中都如尘埃一般,而对于身处历史中的我们,我们的喜怒哀乐却无限大。
这是就是人吧,最轰轰烈烈也最渺小。
这样的剧更像一件艺术品,而不是电视剧。
音乐也是很有特色,在最残忍悲苦的桥段,却总是响起优美悦耳的丝竹管弦,仿佛提醒你,醒来吧,他们的痛苦微不足道。
那不过是时代的尘埃。
剪辑更是独到,不断的闪回拼接预言,像极了我们混混沌沌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瞻前顾后,神神叨叨,欲言又止。
故事时间点清末,作者是不了解那个时期,还是信口开河,洋人在一个小镇上的地位是二等公民?
最后惨死?
居然在革命党和流氓青红帮中间还夹杂了一个蓝鲸会?
流氓?
革命党?
反正想干嘛干嘛。
故事情节漏洞百出,不合逻辑,或许还狡辩在讲人性,恰恰剧里都是反人性的。
演员可怜,领了工钱勤勤恳恳演了一堆二货,快速扫描后直反胃
看见了房梁,我小时候就老蹿起来去摸,可总摸不着,太高了。
拿家里的银子做做善事,开开米仓放放粮,加个粥棚施个粥。
这都是应当的,也容易。
还不是因为有吗?
记得第一次做善事的时候,百姓呼啦啦跪下一起叫祖宗爷爷,我傻了,我觉着我一下子摸到房梁了,我够着了舒服。
这人要是一舒服了就想着更大的舒服。
你心里一定在想,这好日子是实的,英雄豪杰都是虚的。
等哪天你要是过上了好日子你心里就不光想着过个好日子,你就得想点儿别的。
这么大的一个清国怎么就成了一 块饼,你啃一口我撕一块,不定哪天撕着撕着就是撕到桑镇来了。
那咱们就坐着等他完?
我可等不了,总得干点什么。
这个老东西,真结实,砸不烂。
十几年了,什么东西搁到里面都融化了,什么东西从里面盛出来喝着都是一个味,腻了。
终于有时间来感慨一下了作为电视剧迷的我由衷的推荐《中国往事》从历史剧-警匪剧-言情剧-情景喜剧-港剧-台剧-韩剧...看的电视剧比电影都多,从中也学到了好多好多道理,就算是再烂的电视剧都有它精髓的部分多数历史剧都意义甚远,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看《大明宫词》,总是在想这个人为什么这样做、而那个人为什么那样做...后来电视剧越拍越好,我的领悟能力也随之增长了,直到《中国往事》,我觉得她开启了我对电视剧的另一个理解的渠道...她比以往的电视剧更全面了,在我看来她让电视剧得到了升华不仅仅是对故事情描述的生动、对人物性格刻画的细腻、对时代背景诠释的到位...观看《中国往事》也不仅仅是一种欣赏...而是穿梭时空般的回到了那个年代,仿佛身上所有的器官都随着她回到了过去视觉...听觉...感觉...都不由自主的融到了其中...眼前就是那经过蒙蒙细雨抚摸后笼罩在轻纱之中别致的江南院落,幽静而凄美耳边那古琴声穿过了层层迷雾从院子的另一个角落飘飘入耳,悠长而凄婉一伸手仿佛就能触摸到那淡淡飘香的檀木座椅...就在这里隐藏着一段段让人深思的故事...演绎着一个形形色色的社会...看完《中国往事》并没有一种结束的感觉,总觉得还有好多好多答案需要去探索,百度贴吧里也是沸沸扬扬,大家各抒己见,褒贬不一终于我也慢慢地理清了我的思路,理清了我的理解,理清了我的观念曹光汗——因为演员的原因开始就很喜欢,但是看着看着发现不是我想的那种人,一直觉得他是神经有问题,做的好多事情真的让我很不能理解,直到最后我觉得我大概可以理解他了。
他不正常的地方就是恋母症,因为害怕,因为在深宅大院中的压力压得他害怕,所以他认为只有母亲的怀抱才是最安全的。
他去做火柴去制炸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在那个年代他在国外生活见到了从来没见过的事物,过着从来没过过的生活,接触着脑子里装着完全不同思想的人,他选择了这样的生活,他是那个时代进步的代表。
他留洋回来后想来改变周围人水生火热的生活,他的思想里已经是一个现代人,但是,实际上他却是生活在那个社会动荡的混乱时期,所以,最终他的生命走向了悲剧...郑玉楠——因为宋佳所以很喜欢即使有些做法不是很赞同。
一直认为女人的直觉会帮助自己找到幸福的另一半,所以当看到玉楠拿着光汗的照片肯定地说要嫁给他的那个表情时很坚定的认为他们会幸福会一起去改变那个疯狂混乱的时代。
他们虽同是出身名门,又都受过西方的教育,并且天生一对,但是他们生错了年代,生在了那个年代。
不能说玉楠的悲剧是光汗造成的,是时代造成的。
如果光汗像光满那样,或 是像路卡斯那样那么谁又去炸那个不争气的清政府呢玉楠和光汗的悲剧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接受了不属于那个时代的教育,她勇敢的去闯破了旧社会的那个网,去追求了自己的欲望。
如果郑玉松也接受了西式教育,估计他也不会死不瞑目了路卡斯——悲惨的洋人。
一个与那个社会更加格格不入的个体,在他身上不仅仅是封建与自由的不容,还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别说在那个年代了就是在当代的中国也是不容的。
在他的眼里,个体才是最重要的,看到他我才真正理解了外国所谓的人权,中国人不是没有人权,有些无知的中国人还在纵容着那种说法,因为他们忘掉了文化,忘掉了几千年来传下来的文化。
在路卡斯的眼中,因为他自己的爱他忘记了曹家,曹家也算是他的恩人了,好的东西都给他,需要什么照顾的都特别周到,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大气风范、以礼待人,即使在那个时期,曹家也没有失了礼节,这也说明了大家之所以为大家的原因。
但是,在路卡斯的眼中,似乎不知道什么是报恩,不知道什么是“识大体“更没有中国人“朋友之妻不可欺”的观念,他永远都不能理解光汗为什么要去制炸药然后有去自首,他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是大爱,之前我是很气氛他的,但是也不能怪他,也不能说那种自我的想法不好,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是受拘束的,他们不理解我们委曲求全的理由,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吧,没有好和不好,只能说人各有活法,追求不同罢了爱情与欲望玉楠从头到尾爱的都是光汗,我以为后来她爱上了路卡斯,但是看的过程当中我丝毫感觉不出他们之间那不顾一切的爱情,起初还以为是没表演出来直到看到最后才明白,其实玉楠在精神上一直都是爱着光汗的。
但是她没抑制住自己的欲望,被光汗冷落,在那个深宅大院之中又压的人喘不过气来,无处释放她那青春的朝气,在这时,无拘无束的路卡斯不断地向她示爱,虽然我很不欣赏她被欲望所诱,但是可以理解。
我希望她爱着光汗从一而终,我很高兴看到了这样的结果,玉楠死掉了休书说:“请不了,我们永远都请不了。
”,光汗也在临死前明白了自己爱上了玉楠,因此我原谅了玉楠的不忠,但是另一方面我还是矛盾的希望她真的爱着路卡斯,如果那样就不是性的欲望了,而是爱情。
但是事实却是,欲望脱离了爱情存在了...在我传统的思想里是无法理解的,但是有些东西是思想所预料不到的,人终究是人,是一种最高级的动物而不是神...耳朵——我很喜欢耳朵,但是同时他确实有着那个时代低级阶层的奴性,光汗所看不惯的也正是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奴性。
但是他只能看到那么远,他生活在那样一个社会中,又没有受过外来的教育,他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他也想不到那么远,他所学到的就是怎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在这样一个大家子中生存, 他受着委屈但也算成功了,得到了老爷的信任和对太太的原谅,起码他还好好地活下来了。
在那个年代有牺牲品也有留下来的,革命者必然是先驱,耳朵就是那个年代留下来的代表,如果耳朵受过好的教育,我想他也是个不错的革命者。
玉松大哥曾经说过很看好耳朵的,确实耳朵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生错了时代,受错了教育,但是他经历了该经历的,他将会是踩在先驱者肩膀上的后续力量。
老爷——满宅子里的事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名副其实的老爷。
貌似疯疯癫癫,其实是最明事理的,大度且豁达,很典型的读书之人,并且也很理解光汗的做法,但是那个年代的人毕竟有着那个年代思想的局限性,但是总的来说并不是像以往电视剧中老爷的恶毒形象,深宅大院固然恐怖,但是它也必然有它大的道理。
太太——很不喜欢这个太太,很自私,满脑子都是她的儿子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也是封建的思想让她总也原谅不了自己,总让自己背着一个大包袱即便怎样都磨平不了那个疙瘩郑玉松——爷们就好像他自己说的,他最欣赏林冲和柴进,作为一个衣食无忧要啥有啥的人来说,能参与革命放弃一切说明他的思想境界远远的高于对世俗的欲望,这样的人是真正的英雄。
但是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不再来一下子把曹猛打死,作为一个革命者不应该那么粗心大意的,大概是故事情节的需要吧光汗、玉楠、路卡斯之间纠缠不清的爱情与欲望,在那样的年代中挣扎着...老爷、太太、耳朵之间的恩恩怨怨在感情与道德间挣扎着...郑玉松代表的革命派与曹猛代表清政府在彼此的泥沼中挣扎着...光满与他的太太们在传宗接代的旧思想中挣扎着...看一部电视剧就好像在了解着这些人,时间久了,了解的深了会发现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言之隐,每个人的错也都有它值得原谅的理由。
贴吧上好多人沸沸扬扬的讨论,貌似爱憎分明,其实是简单草率。
当不完全了解一个人时就妄自下结论那是对人的一种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那点事是很难说清楚的,每个人和每个人的理解也都不尽相同。
人无完人,不能说《中国往事》是个悲剧,看到最后再回味一下我倒是觉得心情还蛮好的,没有过程中那么压抑,只有形形色色的人的存在才会有曲曲折折的社会,只有那些不被理解的进步青年的存在才会有我们美好的今天,那个时代的牺牲品成就了今天的存在...
许久不看国产的剧集了,这次趁假期,看了一整部《中国往事》对于编剧或者情节不想作更多的评述了,很多看家都有了见解,但是对其中的一些幻化的场景特别有印象。
以前好像没有看过这样的剧集,加之本身情节曲折,人物都是一些处在旋涡中,不管是现实还是思想,都在挣扎,再加上这些幻境、或者是妄想的一些场景,可以更好的衬托人物的内心,而且对于剧集本身沉重的基调,也是比较好的衬托。
阴森邪门,一家子够乱的,熬汤戴绿帽的老爷+传宗接代的大少爷+几个姨太太+冷怪戴绿帽的二少爷+通奸的二少奶奶,都不怎么正常,是怎么做到配上各种不般配的感情线的?
小时候瞄过一些片段,感觉还挺好看的,跟现在的电视剧已经天壤之别了
小宋佳,真的,演出了,那个,时代的女人,的感觉。演技绝对是一流的
张黎起这个名字,却拍的这么小气
一群神经病,老爷,老妇人,二少爷,耳朵,大少奶奶,编剧是从精神病院找的题材吗
宋佳很美
有点阴暗,纠结
翻出来看是因为这部剧算是我的童年阴影了,记忆里,老爷那口什么都有的大锅,甚至有儿媳妇的胎盘;魔怔的二少爷二十好几了还吃亲妈的奶;怀上外国人孩子的二少奶奶高高嗯荡秋千想流产却失败,生下蓝眼睛一看不是二少爷的孩子;耳朵“借”小丫鬟的汗……这部剧隐喻很多,我光看到阴暗了,时不时的黑白闪现镜头,要把人吓死。我特不喜欢二少爷,一个懦弱的只会嘴上反抗的男人,他也害了二少奶奶的一生。我不喜欢太太,与野男人鬼混生了耳朵是事实,老爷在这段感情里做错了什么?我不喜欢耳朵,他是曹家灾难的见证者也是推动者;我也不喜欢小姐,把耳朵当什么?开心的时候对他好,不开心的时候打他巴掌;我也不喜欢三秋,心狠手辣,堕他人 胎,毒哑别人小孩………这剧看的我特别恶心,没有那个角色让我喜欢。
三星半 这句 分可以更高的 但实在是压抑 所以不忍四星推荐 因为真的太压抑了 手法上也是诡异的 看第一集的时候就想到了橘子红了 可惜橘子红了只看了几集 无从比较 但想说 光汉就是个神经病啊………… 另 片尾曲 有句 一个一个都要走 听着真难过
必须电视剧才能讲的明白
有很多晦涩难懂的情节,有点炫技。即使知道这是一群疯子构成的家庭,想要融入也得先变成疯子,因为那是一个家,从出生就在的地方,无论怎样走,都走不出的地方。
真是风格很独特的一部电视剧
这神经质一般的配乐和拖沓的镜头
不知所云
题目太大了!感觉看的是一部鬼片,耳朵出场的背景音乐,好吓人,好诡异,真的以为在看鬼片呢!
00年代出品的国产片很多都质量很高,尺度也大,这部也是
以前的电视剧质量好高,人物刻画清晰,情感克制,有一定知识垫底的公知编剧和现在的文盲资本杀玛特编剧好不知道哪里去了。
小时候就很喜欢,现在年龄大些了回头看,真的神作,越发能品出这剧的韵味。
刘恒-原著
就是莫名其妙之感,白白浪费了这么好的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