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夏天。
于是拿张很夏天的电影来看:《梦游夏威夷》。
关于夏天的电影都好看,连字幕、花絮都贪婪地看了。
并不喜欢过夏天,可能总是在错的地方和错的时间过。
那夏天应该在哪过?
夏天应该在那些永远是夏天的地方过。
夏天应该什么时候过?
夏天应该在没心没肺的时候过,日子显得无比缓慢的时候过,想念什么人,而那人远未出现的时候过。。。
那些地方很远,那些时候已经一去不返,不过还可以看《蓝色大门》、《那年夏天宁静的海》、《菊次郎的夏天》、《海贼王》。。。
男子汉们,一起踏上光荣的寻宝之旅吧~往年的这个时候我们会说:是再看一遍《Beach Boy》的时候了!
现在那两个beach boy都变beach爸爸了。。。
流星、烟火。。。
老天,完全没有免疫力。
我想的不是即将到来的这个夏天。
太刻意。
其实我宁愿相信蓝色大门里面的轻轻爱恋和性别混淆的真实。
因为那是真实的烦恼。
可梦游夏威夷不是,或许从一开始就已经写了,这不过是一段梦。
无论是开头梦到小学同学的死亡,还是那分不清楚是真还是假的偶像恋爱,,甚至于在海边和昆河的遭遇,然后被宪兵击毙,焰火绽放。
一切就像是一段不怎么真实的梦,胡乱的拼凑起不正常的经过,却又变得那么理所当然。
那些所谓的真实的人活得却异常痛苦,把马子结果被骗钱,喜欢的槟榔妹被炊事班长泡到。
最后我们终于不知道什么才是真实?
什么才是梦?
台湾人的青春故事里,总是少不了海,也少不了当兵,这或许就是他们的情结。
这样的片子其实无论拍得如何,只要大海还在,青春还在,就值得一看。
可是导演有些企图,不停的混淆我们对于真实和虚幻的定义。
那些精神病人,那个脑袋坏了的陈欣欣,那个神经有问题的昆河,却活得单纯和自然。
如果那样更好,为什么不就那样算了?
这或许就是青春的困惑,不安。
或许只有在昆河被击毙之后,才分辨出虚幻在真实面前是如此脆弱,才明白青春不在,才企图抓住些什么,可是却已经失去,就像那个被泡走的槟榔妹,那段曾经以为不会改变的感情。
于是青春便成了只能回忆的部分,就像大海的声音。
我一看他的表演,就会跟着他的举动笑起来 小鬼调皮地在验票员伯伯的面前狂亲阿州陈欣欣也学着他亲起他了小鬼乐了,桑笑起来 阿州也乐了,吃豆腐的甜然后陈欣欣要亲小鬼阿州笑嘻嘻地推开她,说看那边看那边然后来到海边,因为要帮陈欣欣买卫生面阿州来到海边的小卖部里,问老板有没有女人老板说;女人?
我自己也在找女人。
短短的夏威夷白日梦之旅只有100分钟,我真的觉得快乐与欢笑还不够。
这是一个没有故事的故事。
因为它是浑然天成的,王英州 小鬼 陈欣欣和林昆河,四个傻b都没有背景,没有什么一开始就要交待的储心积累。
他们来香港宣传的时候说,每一个人都看这个电影看了不下20次,但就是怎么看也看不腻,因为这是他们美丽真挚的记忆吧。
他们都不用演的,你看不到有什么特意编排出的对白和台词。
你大部分看到的,只是大头仔不断发呆的样子,和小鬼嚣张教训人的话场景设定在军营里,所以有很多可爱的画面出现比如说电影里面出现了一首军歌风儿把路开,云儿把路代我要抛开那情和爱 越过那高山翻大海小鬼和王英州喜欢唱着的歌。
一个是一没事就在发呆放空的傻b,一个是鬼头鬼脑的台北青年听着他们唱军歌让我想起了以前住在军区大院里的那些男生们背景声音的部分很符合剧情,大部分是蝉的叫声,烟火的爆鸣声,陈欣欣扮蛙叫的声音和小鬼很贱的笑声。
偶尔的几段你会听见像法国小电影里面的口风琴配乐,搭配着一些意识流的情景。
还是很自然另外还有影片里的小陈欣欣与小王英州。
很多的小孩子要被剧情所迫演爱慕小女生或爱慕小男生,或被迫演早在小时候就有承诺的戏。
小演员们看起来演得很痛苦。
这个电影里的小孩子们比较快乐看完之后我又忍不住再看多了一遍 想起一个网友的评价说蓝色大门是我们都有过的青春 梦游夏威夷则是我们都做个的白日梦傻傻的,可笑的白日梦
苏州十全街淘到的碟在王总的大house里面试碟一边听着小山跟二师兄讨论丁丁的咖喱饭有一搭无一搭的看着穿着迷彩服短裤列队站岗的士兵那个即将退伍的黑黑的名叫王英州的老兵让我想起和我长得很像的正在服兵役的自己拍电影寄给我看的再等我回信的......小州好像他就在荧幕前对着我笑露出了洁白的牙齿电影没有看完于是回家继续像是怕这个梦突然醒来半卧在床上有了专门的早餐兼mini DVD放映桌(再有个本本就完美了哈哈)很久没看过让人这么舒服的电影了台湾的海边 阳光 沙滩 浪花 烟火 烤鱼阿州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小伙伴陈欣欣带着她离开医院来到海边一切都是那么温馨的他对她是细腻的温柔的他因为梦到她凄惨的死去他因为一直只有那一个女同学对她最好每天给他牛奶喝还教给他不怕拔牙的方法所以拼命寻找他哄她吃药逗她开心什么都依她她钓鱼他在水里开心的蹦跳着装成海豚海马给她吊她怕水他教她像不怕拔牙一样喊退了海水她执意回家他拖走了站牌把她留住那么多温馨的场景会让我时常不自觉地微笑 夏威夷一般的花莲梦一般的爱情我在太湖如果梦到你也会拼命寻找么?
感觉像是一部试验电影,自言自语似的娓娓道来故事情节。
少年为了梦中的女同学不远千里从台北到台南,或许为陈欣欣做的所有事只是为了完成梦境在现实中的完美延续:在花莲艳阳高照下,美丽女孩的身姿笑容,让时间停格,忘记所有的不完整,只要当下的肆意欢笑,往后,只要安静的看着她就好,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美丽脆弱如同玻璃球般不堪一击,就让一切如梦而来,如梦散去。
结尾,阿洲回到医院,欣欣却已不在。
镜头回切病人,突然觉得,成人理解的世界在所谓的精神疾病者眼中同样的光怪陆离,匪夷所思,任何人都没有嘲笑的权利,生活本身有了各种可能才光影四溢。
在已经略显寒冷的冬天找来一部电影听夏天的蝉鸣和大海的声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这样一个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里逻辑已经不再重要我的思维不由自主的跟着这些年轻人任意游走直到最后那一阵枪响才被惊醒可惜的是昆河直到死去那一刻都不知道自己心爱的女生是否愿意来看他亲手做的烟花只是,那样单纯而执着的爱已经配得上将要与他的生命一起逝去的青春一瞬间,烟火绚烂正如那一年的爱情尽情绽放美丽,却注定短暂握不住苍凉的时候怪自己手太小握住苍凉的时候又怪自己心太老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你有没有听见,海的声音......PS:周六看完电影没多久,新闻里就播出了台湾地震的消息。
地震中心却正好是这部电影的舞台——花莲。
不知电影中那片美丽的海滩现在如何。
仅愿那些善良的人们永保安康
台湾青春电影。
张钧宁、杨佑宁主演。
两个男生从正在服役的部队里跑出来和一个从精神病医院偷跑出来的女生的一次寻找旅途。
三个年轻人一起流浪寻找的感觉有点象岩井俊二的《梦旅人》,而且相似的是里面都有精神病患者。
因为阿洲小时候很穷都没钱订奶,他的小学同学陈欣欣就把妈妈给她订的奶给他喝,她是小时候最疼他的人,只是很久很久没有联络了,却突然想要再见到她而找到她家电话号码然后寻找到一家精神病医院。
只是,没想到,她是个病人的身份。
张钧宁主演的角色就是因为在高中念书时的压力过大而导致精神失常的陈欣欣。
她还是总拿着课本认真的背,不停地喝水,嘴里碎碎念着要好好背书,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上了那么好的中学如果考不上大学要怎么面对那些人。
三个人一起坐火车,一起到了海边,后来陈欣欣还来了月经,阿洲跑了很远才找到杂货铺买到卫生棉。
晚上,她玩沙子当时做饭喂给他们吃。
她晚上十点前必须回家的,于是任性的跑到公路边等车,他无奈的陪她等。
三个人最后都找到了各自的出口。
他懂得了爱情是什么。
她又回到医院继续接受治疗。
他释怀了小时候的事,不再寻找而努力生活。
每个人都有很多疑惑,总要通过不断的寻找才能明白些什么。
但这也并不代表结束。
看《梦游夏威夷》的时候,前一天晚上刚好做了一个梦。
梦见小学同学,一路上和我微笑谈天,好像这么些年的岁月都没有失去。
在电影里,扬佑宁梦见小学女同学陈欣欣在海滩上死去,醒来后一路寻找。
我们都以为失去联络的同学们,不过是在城市的另一端安好地生活着,却没有想过生老病死际遇高低会在我们年轻的生命里上演。
杨佑宁以为陈欣欣继承父业,在医院好好地当护士,到了医院才发现她已然是一位精神病人。
因为大学联考落榜。
这样的诧异,震动了屏幕下的我。
台湾的青春电影是拍得越来越好了,跟随着《蓝色大门》《十七岁的天空》之后出来的《梦游夏威夷》无疑又找到了一个新的表达青春的视角。
美好的青春其实也残酷,再善良的人身上也不能幸免生活的重担。
年轻的我们,该如何去捍卫我们的青春不受伤害?
如何去捍卫我们的梦想不致破碎?
温柔敦厚的杨佑宁,继续扮演着平民王子的角色。
看着他黝黑却又俊秀的脸庞,多么希望,我那小学的朋友,你现在一切也安好。
你还好吗?
最近在忙什么?
如果有事,如果你也梦见我,请找我。
希望你找我的时候,不要像我找你那么艰难。
《梦游夏威夷》导演:徐辅军主演:杨佑宁 黄鸿升音乐:黄舒骏故事:正在陆战队服兵役的杨佑宁梦见小学女同学陈欣欣死去,便想方设法与她联络。
同连队的一位胖新兵因女友要分手,情急之下带枪逃跑。
杨佑宁和黄鸿升受命去说服逃兵归队。
借此机会,杨佑宁发现当年聪明可爱的陈欣欣竟然因大学联考压力变成了精神病患者。
甩不掉的陈欣欣跟着他们一起来到逃兵藏匿的海滩,发现他正全力制造烟花,准备以缤纷的焰火挽回女友的心。
在点火前的刹那,围捕军警赶到了……简评:本片是一部足以追美《蓝色大门》的优秀青春片,充分体现了台湾影人在这一题材上的实力。
导演徐辅军虽然初执导筒,但曾担任陈玉勋《热带鱼》的副导演,《梦游夏威夷》在部分情节上也可隐约看到一点《热带鱼》的影子,比如两个男生带着一个智障女孩的乡间之旅,比如对大学联考体制的讥讽。
《梦游夏威夷》的喜剧色彩比起《热带鱼》来也不遑多让,诸多青春时期特有的荒唐和尴尬,令人频频莞尔。
但是,徐辅军在访谈中多次提到了我们生存其间的世界充满肮脏丑陋,这种观念使他的影片在轻松中暗藏沉重,于欢笑里隐埋苦涩。
片中的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梦想:杨佑宁的梦属于陈欣欣,陈欣欣的梦属于名牌大学,胖逃兵的梦属于模特女友,黄鸿升的梦属于勒索他五万元的一夜情人……然而,当青春不容分说地流逝,他们连做梦也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同样是青春题材,《蓝色大门》有一种希望未泯的淡定,但《梦游夏威夷》则流露出一丝无奈的苍凉。
当焰火升起于夜下的海滩,那位被战友们讥笑为胖逃兵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女模特突然出现,脸庞被火光照亮。
徐辅军说,这个情节是要表达胖逃兵的梦可能是现实,但前一个场景里,胖逃兵在此被乱枪击倒,他实际上是控诉式地展现出了青春面对残酷现实的脆弱。
晚上一如既往。
抱着电脑空虚的度过梦游夏威夷傻傻的欣欣,傻傻的昆河昆河倒地的一瞬间是不是预示着一切梦幻的结束欣欣和阿洲的喜悦强烈的对比着昆河和又琳的悲凉小鬼和小苹果最后还是习惯了没有对方的日子他们只是对方生命中的匆匆过客
很久没有看这种台湾小清新了,没什么目的性,不太在乎故事合不合理,也不介意有没有结局,逻辑什么的也无关紧要,但是这种状态,这种进行时的感觉还是会让人心动的。
一部我没有耐性看完的电影 评个差不算过吧
很干净很纯粹很简单
海浪 夏天 少年 缓慢 安静 年轻的无奈
这算个啥
杨佑宁,张钧甯,我都爱~~~每个人都有一个神经病住在身体里~ @2009-11-23 23:12:49
造梦的夏天
即使是梦见女同学死在海滩,胖子持枪逃走,小鬼泡妞被讹,开始一大段都好平淡缓缓述来,回家在精神病院找到女同学后渐入高潮。有个豆友说的好,“人生的命途不过是眼前奔涌的海浪,潮进潮退,我们可以跑走躲避浪涌带来的倾覆,也可以叫喊着跨越击退生命的困惑。”困惑的是那个该努力的最大点到底在哪?
那年夏天,对海的向往,促使我看了这部电影
可能当年看,会比较喜欢。不过在台湾小清新泛滥的年代,这部影片也没有脱颖而出。
海邊有個故事,是真實的也是虛幻的。海風吹過,你我的髮絲,飄起,飄起。
“我是海军陆战队的,可是我也只能一次”把妹后被敲诈。上楼梯时两个织毛衣的男生挡道的囧。小学曾给他牛奶喝的女生得了精神病,他带她去看大海,游玩,使她有所好转。女友提出分手而精神异常的士兵最终被射杀。“我要抛开情和爱,越过那高山渡大海”。话说阿洲小时候的扮演者还真像杨佑宁的孩子。
杨佑宁那张脸跟青春没什么关系...
流畅的公路片
没有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的感觉好。
没明白
老实温柔的杨佑宁,热情少根筋的小鬼,精神不太正常的张钧甯,完成了一次夏威夷的旅行。话说,张钧甯真是演啥啥不像,永远都是在做她自己。而那个猥琐胖子出现的地方,总会有很多笑点啊~
台湾电影 看多了 真的会引发很多思考和联想……
不是我的菜
第一次看小鬼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