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雪
五月雪,Snow in Midsummer
导演:张吉安
主演:万芳,蔡宝珠,郑人硕,俞宏荣,陈俐杏,王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潮州话年份:2023
简介:夏日飞霜,冤情难遣。每个地方都有难忘的血腥纪念日。张吉安永志的是1969年5月13日,马来人与华人在马来西亚大选后展开全武斗,死伤枕藉。小女孩观看粤剧中途几乎遭毒手,仅凭躲入后台逃过种族屠杀一劫。半世纪后,已远嫁他方的她再逢大选,魂牵梦萦,旧魄不散,时空摺叠于无主孤坟,光影如真似幻,人注定迷走歧路。真人真事改编,..详细 >
最后一段高潮
最后万芳的歌声一起,所有的谜团都得到了解答,原来就为了导演写的这首歌,包了这盘饺子。是一本不友好的电影,画面太沉闷了。大段的静止镜头,大段的采用戏中戏,大段的中景远景,除了万芳基本没记住任何一张脸。再看的时候才知道导演就是要把人物放在一堆人里,台词起来,都找不到谁在说话。观众被迫成为历史的旁观者,被动接受事件的发生,过去和现在。演职员表里满满的全是人名。对于那段历史,只是呈现,没有为什么,故人已去,留下来的人,伤痛永在。(万芳好赞。我都以为她是马来西亚人了,结果她土生土长台湾人)
电影的意义高于叙事和故事的一部电影,比起南巫的镜头和故事的巧,这部片显得笨了不少。有一种太想表达反而节奏处理的并不好的可惜感。悲伤在戏里,观众就反而有了隔离。
节奏不是一般的慢。。。。。我理解的,女主小时候性格就很,怎么说,别扭,就算没有失去偏爱的父亲和被宠坏的弟弟,长大也一样会郁郁寡欢。
扎實的田野跟拍好一部電影是兩回事,九項入圍真的是太過譽了,並不是長鏡頭就是藝術電影...
雪也有它的宿命一代又一代,一层又一层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夜。并不是一部类型片,观影门槛不低,晦涩又难懂,悲悯且克制。1969年的还原,2018年的回溯,暴力通通被隐藏起来,无名墓是最好的回应,鲜为人知的沉痛历史,永远无法被抹去。张吉安有勇气将这部电影制作出来,无论以哪一种形式表达,都是值得尊重的。犹太人在好莱坞年复一年的拍摄自己的民族苦难史,华人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为此加多一颗星。PS:万芳演唱的片尾曲很好听。
三星半,包袱感的确很重,反而被限制了很多,但音乐的细节与精致,没有人不会被打动,戏院的情境设置真是巧妙而残酷。
太挑观众了 知道这段历史还不够 最好还要有生活经验 东方含蓄压抑的表达 完全没做功课去看会很磨人很痛苦 睡醒后本就人不多的场次人走了一半
第48届香港电影节第27部。80届威尼斯日入围。题材特别好,但观感确实比较无聊,用了很多低机位的全景镜头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就像一出戏。
cineville 197 @Studio/K @CinemAsia 粤语/闽语/马来语/汉语普通话英字 语言交错信仰交延处。戏曲想得挺好用得不好最后平庸了。戏词为什么不配中字???我只听出了人生长恨水长东
#HKIFF48 历史创伤这种严肃题材如何把握伸缩自如确实很难,虽作者性很强但最后还是流于表面了。因为这个题本身就很挑观众群,如果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看到影片中那些留白,还是会一头雾水的。敬佩于导演愿意来记录这段历史,万芳片尾曲很加分,旁边大叔说片尾曲比正片好看,预告也比正片好看😂
就拍的怎么这么含蓄呀?我能够理解不直面血型暴力的情况,但我想如果一段和二段形成一个比较大的反差,也许能够更好的让人感受到那种恐怖吧,而二段的寻坟也会更让人心疼和恐怖吧。全片又用比较多长镜头,感觉过于冷静凝视了。
伤痛的确很漫长,但是仅靠这点是无法撑起一部电影,而且节奏太缓慢了,哪怕你拿几个长的空镜头来表达无言也好。
196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大选后,马来人大肆屠杀在马华人。影片没有重现那惨烈的屠杀画面,只是将镜头聚焦在一个华人小女孩身。2018年,当年的小女孩也成了老妇,回到乱葬岗,在无名墓前祭奠自己的父兄。马来西亚、印尼都出现过很严重的排华反华大屠杀,可是国内相关的资料却很少见,怎么说呢?只能说当年三宝太监对他们太友好了[旺柴]
一段不能说不能讲的历史,电影也拍的一样大量留白,对于大多数不了解历史的观众来讲,也是一片空白。导演太过自信
题材加分,但是表现得挺一言难尽,各个角度上的正向反向的一言难尽
只有议题,没有文本,电影只需起到记录的作用
很复杂,很复杂......
故事背景是马来西亚1969年的五一三屠华骚乱,影院和戏班两种舞台讲一种华人身份,两个叙事时空控诉一份历史伤疤。只是拍得太笨了,控诉得太直白。要很认真看才能看进去。张吉安似乎还没有找到如何处理这个题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