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是悲情的年代,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战争外的生活。
这那个年代,或者并不是容易的事,更别说回家。
34集长篇战争史诗巨著《彼岸1945》今晚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继续播出。
我们在这里追忆那段红色历史,现在在太平岁月中,大家要懂得惜福啊!
首先说明我看的是台版《回家》。
演员都是原音,三种语言交替讲,非常有时代感和代入感。
看到很多评论说不喜欢蒋雯,说台英太压抑,说幸福为什么一定要有牺牲和成全?
因为那个年代人的思想本来就是和现在不一样的。
每个角色的性格和选择,都是他成长环境下的必然。
少一点自以为是,多一点同理心,就会觉得这部剧真的值得五颗星!
(另外,说周渝民出戏的,是因为太帅了吗?
一边难过得胃疼还一边舔颜的我,确实觉得他这张脸太让人分心了至于演技嘛,自家孩子,我不太好意思夸,95分是有啦)
那个年代关于两岸的故事,总是最最让我心碎的情节,没有之一。
第一次发现自己的这个崩溃点,是在《五月之恋》。
月台边失智的老兵,握着一张1949年的车票,不断的告诉别人,我要回家。
车票上写着的目的地,是哈尔滨。
我当时还在读大学,宿舍里的女孩们,她们没有一个人知道,我躲在小床的帘子后面,哭湿了整个枕头。
这是一部可以打1星的电影,但只因为这张车票,我一直记得它,记得看它的心情。
第二次是龙应台的1949。
她用她细腻的笔,写每一个大人物或无名氏的颠沛流离,写那些被时代损害了的人们,被战争伤害了的人们。
写她的妈妈美君,离家后,沧海桑田,自此家乡沉入水底,千山变千岛,永远永远,再没有家。
我为书里每一个不幸的人们哭泣,为那个时代所欠他们的,感同身受。
彼岸1945,是我第三次,也是感受最深的一次。
我其实更喜欢台版的名字,回家。
回家,是永恒的主题。
一直觉得,乡愁是台湾人表达得最好,也最深刻的情绪之一。
白先勇说,他回到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三四碗,那是乡愁引起原始性的饥渴,填不饱的。
而周仔同学,穿着一身帅绝天下的白衣,靠在医院的天台上,用一只口琴吹着李叔同的送别。
那本来就是一首多么悲凉的曲子,被他吹得呜呜咽咽,让人心都碎了。
仿佛有一个小小声,口音不那么标准的台湾人,哀伤的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从他踏上故土的那一刻,悲伤的情绪已经笼罩了整部剧,我完全入戏,沉浸在周仔的痛苦里无法自拔。
哥哥的死,让他觉得活着比死了还要难过,他会不会也一直害怕,哥哥找不到回家的路。
这部戏里,周仔瘦得两颊都凹了下去,眼神也前所未有的悲伤。
超越了从前那些儿女情长的悲伤,超越了他曾经所有角色的悲伤。
让人不需要看情节和戏码就会跟着揪心起来。
只要想到他承受的痛苦,就会觉得不舍得,虽然很高兴他可以演到这样好的戏,也很高兴他演技上的成长,可是私心里,还是会觉得,算了啦,何苦。
就演一演轻轻松松的偶像剧不好吗,帅帅的就好。
何苦把自己放到这么痛苦的情境里,久久无法出戏的拼了命去演绎这样悲伤的苏台英。
可能仔仔也有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吧?
我并不知道他如何回答自己。
但我知道,他已经很久很久,不曾拍过偶像剧,不再把自己放在偶像的位置上。
他演陈瀚宾,演陈在天,演杨三郎。
我们心目中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忧郁王子,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变成了一个,任何人都不敢小觑他演技的,演员。
但他真的做到了。
这一次,苏台英做到了。
故事的简介很简单,讲的是一个男孩子寻找回家的路。
结果发现是一个能穿着白大褂治病救人的医生,因为自己的家乡台湾被祖国在甲午战争后舍弃,沦为日本的殖民地而在日侵华战争中被押送战场。
战争结束却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回家的路,能不能与久未谋面的血亲再次重逢的故事。
《彼岸1945》给我们讲述一段千里寻亲记。
片子刚开头我觉得还不错,周渝民终于不演偶像剧了。
除了演蒋文的那个人其他演员都很到位,比如水枝婶,苏老大,蒋师长等等。
但是,到台湾后编剧就开始在这种年代剧里撒“典型性台湾偶像剧”的狗血了!!!
凸(゜皿゜メ) 靠!
好好一部片子!!!
本来我都快要捏着鼻子无视蒋文那张脸给这片打四星了!!!
尼玛你又是多角恋又是兄弟恋上同一个女人的!!!
次奥!
不来点儿这种桥段就显示不出你有台湾血统啊?!!!
还是挺狗血的,但情感又没戳到点上,全剧看下来居然没有一滴泪,最后两集几乎批量领盒饭,但几乎令人无动于衷。
人设最好的应该是王学圻的蒋师长,最后和马领导互射,实在死得太草率了,张晨光演大反派也总是恨不起来。
同理还有九孔演的小人,受演员影响总觉得是谐星搞笑的。
杨贵媚的妈很传统,但是大儿子刚死居然就催二儿子把雪子娶进门,不理解。
三个儿子,老大不错,挺护弟弟。
老二作为主角,实在圣母加主角光环,说自己只会救人,但你救的人杀了其他人怎么算?
在战场骂他哥杀人,愚孝答应娶雪子,和蒋雯谈恋爱还答应雪子一日游,后来还带蒋雯私奔不负责任,为什么最后他活下来了?
老幺李国毅太冲动,因为战后日本人还在学校读书就愤而退学,都要离开台湾了还撺掇叔叔去袭击涂锐,但又有勇无谋,叔叔的命就是他害死的。
女主演员挺好的,演得娇俏可人不扭捏,但角色实在太一般,娇小姐作派和整个大势格格不入,爬山穿高跟鞋逃亡穿裙子,被绑架后与男主一起逃跑居然不是抓紧时间跑而是故作生气质问男主怎么不关心她,当下屏幕前真的和男主共情,跑完再作可以吗,后面回上海的表现倒还可以,结局居然是沉船,编剧为be而be吧。
张钧甯的雪子也很无语,从小就在老大老二中间举棋不定,和老大订婚却心念老二,主要还是觉得她眼瞎,因为实在看不出老二有什么不可替代的,居然在明知老二心有所属时还想跟他在一起,而且单纯到傻,以为吃顿饭就能救人结果自己搭进去,老二真的不值得!
张丹峰的酱油打得我措手不及,剧里有的方言不是台语而是客家话,腾讯版的配音一塌糊涂,好多回声,还不如原声。
一大堆吐槽,但并不否认这部剧尚可,优点很明显,回家的主题很特别,不谈高大上的家国信仰,剧里的人都是为了回家,演员演技也不错,除了周还得练练,尤其和女主对戏感觉都接不住女主的戏,情感表达不到位。
很久没有码字了,实在很是想念,想念文字从笔尖流畅出来的感觉,想念那种匪夷所思、蜚短流长。
乐嘉说,莫言是典型的红色性格的人,写作的很多人都是红色性格,因为心中的百般起伏、千般思虑从来不会对人说,只能依靠写作来寄托我们的情感,于是我们都被贴上了红色标签。
把自己归为写作者之列实在愧不敢当,无非是前段时间闯儿一直催我帮他写篇文章,盛情难却,想来确实好久没有写东西了,好久没有反观自己,舒缓一下心中的郁结。
我这么投入的生活、拼了命一样的往前冲,紧握住手里的所有,一刻也不敢放松,我一路追逐不想回头,偶尔停下来看看来时的路,哇,该怎么形容我的感受呢?
我走过许多地方的桥,喝过许多种类的酒,看过许多颜色的云,却不及遇见最好时候的人。
提起笔就想起了这个题目——彼岸是回不去的家乡,还记得电影《甜蜜蜜》里黎明对杨恭如说:“我们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没有人能够回到从前,所有的人都不能,所谓回到过去、回到从前无非是给自己找一个逃避的借口,你以为你能回去,你以为你还能回到以前的日子吗?
不可能了,真的不可能了。
小时候物理老师教我们:事物是运动发展的;长大后兔斯基教我们: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徐克在90年代就通过很多武侠片给我们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一旦你踏入进来,你怎么退出;《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在遭受巨大心理创伤后企图通过复原找回原来的生活,可回去了早已物是人非,你不可能让时光倒流,所以如果想要通过逃避来找回原来的生活是注定不会成功的;桐华在《步步惊心》里借十三爷的口告诉我们:明年芳草绿,故人不同看!
有这么大的感慨要归功于这段时间一直在看的一部台湾和内地合拍的电视剧《彼岸1945》,早已经过了迷恋电视的年代了,由于已经是工作的人,对电视剧更是十分挑剔,本来就那么长,如果光是你你我我小情小爱还不够浪费时间的。
所以只会有选择的挑一些口碑好,又符合自己当下状态的治愈系剧集来看,和这部剧的相遇还真是戏剧一般。
由于网络的发达,已经很少像之前一样每天守着电视一集一集等着看了,还清楚记得上上周的周日,刚洗完澡身心疲惫的我打开电视,正好是浙江台(没有任何做广告的意思啊),又是一幕幕战士们在战场上战斗的场景。
近些年的抗战题材电视我早已厌倦,3年来更没有看过一部和抗战有关的连续剧,国共两党的纷争、抗日战斗的惨烈这类题材早已拍遍拍烂,那些天天弘扬着民族大义,捍卫着国家信仰的人日复一日地出现在各个频道,宣传他们的大爱、大义,却早已经让我们麻木。
现实社会好像从来不比那时好到哪去,身边到处是无病呻吟、叫苦连天的人们,只有冲击到内心最深处最柔软的一处时我们才会活过来。
《彼岸1945》就在此时出现在我面前,战场上的场面早已通过各种影视剧见怪不怪,本想赶快换台,谁知电视里忽然出现了一个高高瘦瘦的医生,说着日语,侧面照过去虽然蓬头垢面但依然俊朗无比,就因为这份俊俏多看了一眼,岂料越看越眼熟,怎么这么像周渝民啊,不对啊,这好像就是周渝民啊。
仔仔的戏我只在十年前看过《流星花园》,后来就基本不看充满梦幻的偶像剧了,听说后来他的《战神》和《痞子英雄》都还不错,但也一集都没看,印象中应该还演了几部电影,因为都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也没有看。
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十年前的偶像小生,虽然听说他之后的演技大有进步,但因为没有观赏到,所以对他演技的了解也只限于《流星花园》。
如今看到他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抗战类型的片子里,深邃的眼神,浑厚的演技,怎么都不敢相信和演花泽类的是同一个人。
抱着这个怀疑我没有换台,竟然越看越觉得好看,尤其是扮演他哥哥苏太昌的演员李李仁一出现,我彻底被他们击节了。
李李仁也是台湾的演员,《意难忘》、《第八号当铺》都有过他的影子,他怎么会拥有这么精湛的演技,和仔仔的默契配合,在第一集就把我们带入了那个年代。
两个台湾偶像剧演员,演出两个参与战争的台湾兄弟这么亲切自然,水到渠成,没有一丝矫揉造作、生硬勉强,这种骨子里血脉相连的兄弟情可是连我们内地的很多优秀演员都很难塑造的。
原来祖国大地哪里都有很多好的演员,不同的是有的人放对了位置,可有的人一直在边缘徘徊,一个机遇改变一生的命运。
印象中的台湾总是那个纠缠不清的政治问题,对他们的历史从来一无所知,只有几年前的一部电影《海角七号》给了我们些许了解,原来台湾也是经历过那么多战争、那么多磨难的,那这些战争和磨难中的人呢?
他们又是怎么样生活的呢,一直没有人为我们解读,直到这部电视剧的出现才为我们打开了如此宏大的一页历史篇章。
原来他们也有那么多的故事,也有那么多的战乱和民不聊生,本剧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从一个小人物最简单的内心呼唤来反映一个大时代的全貌,人物的悲欢离合,历史的变幻莫测全在于此,他们每一个人都和最平凡的你我一样,也有身不由己,他们没有民族大义,没有为国为民,他们和我们每个人贴的那么近,就像我们身边的一个个身影。
想念台昌和台英两兄弟的每一次促膝长谈,不管是在战场上的互相扶持,还是在战后相见的心心相念,篝火旁,看着他们俩说着心里话,喜欢这样的节奏,台昌讲到战争给他带来的创伤,讲到每日每夜思念的雪子,心里一股暖流涌起,能够有个没日没夜思念着的人真是一种福气,这样漫长的日子就好过许多;想念蒋雯抛开世俗的观念,勇敢追寻真爱,一定要和台英在一起的决心,就像她的爸爸一样坚定,敢爱敢恨,那样的勇敢在一个女孩的一生之中只有一次,不过仅此一次也足够;想念蒋师长战场上的叱咤风云,对待妻女的百般柔情,蒋师长和其夫人的感情经过岁月洗礼,比年轻人的感情更加浑厚深沉,没有人知道年轻时的他们是怎么在一起的,只是无意间听师长跟小雯说:你妈妈那时说什么都要和我在一起,谁都劝不动……犹记得蒋夫人在梦里见到自己丈夫的那一幕,恰似少女般娇羞。
原本以为台英是瘦弱、不堪一击的,尤其是经过哥哥的失踪、母亲的逼婚、自己被陷害。
到底是我错了,经历过战斗洗礼的人坚强可见一斑,行医救人的信念依然坚定,站出来保护弟弟毅然勇敢,面对蒋雯的爱意并没有逃避,犹记得,消灭奸贼涂锐的那一枪:果敢、有力!
这才是真正的台英,隐忍的台英,坚强的台英。
剧情走到最后,片尾的旁白给了我们最深切的期望,看似脆弱的人们呢?
忽然想到之前和小宋谈心时她说过的一句话:“人们承受痛苦的能力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把片尾最后一段给予人们无限温暖的话粘贴过来,愿所有的苦难都随海风逝去,美好终将实现:这片海分隔了两岸半个多世纪海底埋葬了挚爱挚亲无声无息回家 人类心中最真情 最有力量的召唤是绝望中的希望是黑暗中那抹最绚烂的阳光再苦难的岁月再伤痛的战争都无法尘封苏台英的记忆因为回忆里有家有爱那是他活下去唯一的勇气难忘长兄如父的奉献难忘慈母泪光的面庞难忘亲人深深的眷恋更难忘挚爱的人她一颦一笑的模样这片海可以将尘封的记忆一一开启它也证明了温暖的生活依然存在因为家仍然在那里千百年来人类用牺牲 苦难 坚韧的努力 赢得了自由他们的英雄精神和不屈不挠的信心让后人永远铭记回首完半个世纪前历经的风风雨雨苏台英有些恍惚这一切都真实的发生过吗?
如果没有那些战场经历的枪林弹雨生生死死那些回家路上的波折险阻 重重艰辛还有孤独 迷惘绝望 伤悲怎会清晰如昨日他无法想象如果没有那场战役人生是什么样兄弟三人还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他不用再看到母亲满是泪水的面庞雪子的生活也能一直平静安详苏台英无从选择毕竟他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朵浪花至少 他还能活着从战场上回家而蒋雯 蒋雯苏台英依旧感激上苍让他生命里有了最绚烂的一抹阳光他们相遇 相识 相知 相许如一首首诗 如一幅幅画让那些苦难的记忆都随海风逝去吧命运 最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一海 隔不断思念两岸 终有团圆的一天多少年过去 海峡 还是那湾海峡但一切 已不同从前苏台英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大陆他看到了那山 那水那么多亲切的面孔让他无法忘却 让他感怀神伤战火纷飞 骨肉离别不可磨灭的是对家的渴望让岁月荡涤屈辱 伤痛和苦难让亲情与温暖的血脉永远相连渴望 已不是梦想一个伟大的民族终将完整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礼拜天在家没事,本来是找部电视打发时间的,可看着看着就上瘾的。
揪心呐。
以前对周渝民没大关注,对于他演这样题材的电视更加没有想过。
总觉得他的形象演战争剧很突兀,看了后,觉得周渝民演的真的很好。
那坎坷的经历,那两撇胡子,那深邃的眼神,直逼梁朝伟。
别人说某女演电视从来就是一个表情,死难看。
我也这么认为。
周渝民在这部剧里面基本也就一个表情,可是,就这一个表情,让人心疼。
我特喜欢看见他和蒋雯在一起的镜头,只有和蒋雯在一起的时候,他才有笑容。
历经万苦终于在上海又找到了她,有了他们自己的孩子。
可是,在最后一起回台湾的关键时候,又分开了。
没看简介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圆满结局,他们都回台湾或者留在上海,过着幸福日子。
看了简介后,我以为结局会是,他在上海被害,蒋雯带着孩子在台湾一直等他。
可真正的结局,太让人唏嘘了。
编剧好好狠的心呐。
周渝民转型不错。
支持。
1945 寄托了国人太多的耻辱和悲伤,1945又是当代人结束噩梦的年代,让我们去看看当代普通人是怎么度过这1945的
脑残粉。
就想快进看结局 九孔演技太好了 很久没看的牙痒痒了 准确说这里面除了大哥都让我很不爽 哈哈 配音很失败 扣一颗星 想看原音啊
题材太喜欢了❤必须推一推,虽然还是觉得ZYM说话会笑场。-----------之前大陆版看完一直想再看一遍台版,结果台版是边下着其实却没有勇气去看第二遍,虐不起了。
作为反应时代的剧,男主似乎影响力大了些。时代反而成了男女主角恋情的铺垫显得虚假了
题材很好,周大帅哥的表现依然无可挑剔,阴暗的时代,忧郁的个性,不过剧情安排略显不足,情节渲染也不够张力,若不是仔仔,估计不会看。
在根本没人知道的家乡电视台上面看的,以为是部电影,却是部电视剧。周渝民往那里一坐拿着把口风琴一吹起来再加上眼神,除了忧郁还是忧郁。从花泽类开始多少年了从未变过。拍的很诚意很文艺的的电视剧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有8分多,从制作到演员再到剧情都让人无语。国内版前几集经常出现几乎一整级都有回声,观感极差。前几集为数不多的几个弹幕都在夸男主演技好,我真的无语,整个就一面瘫,除了一脸生无可恋就是苦大仇深,可能是原声,但是不如用配音,经常听不明白他说啥。剧情方面故意制造悲剧,导演你是不是对青梅竹马有什么偏见,雪子和男主死了雪子,蒋雯和那个副官死了副官,没在一起就罢了,还非要死一个。给个及格主要是这剧的角度新奇,讲的国民党角度的解放战争和台湾人参加日军后的尴尬处境,让我有点感触。
看了一半不想看了
想看周渝民,看了这部剧,周渝民整个演技不错,把苏医生的压抑诠释的很好,如果没有王学圻周渝民可以说最精彩,可惜老戏骨太厉害,铁骨铮铮的军人,慈祥睿智的父亲,演绎的太好。太棒的一部剧。
看到25集。。。不觉得有吸引的动力了呢
片子很正,特别正,就是没有导演信息,不知道是大陆还是台湾。片子本身的角度方向很新颖,而且结尾没有落入俗套。唯一不足就是配音好混乱,各种口型对不上,一会台语一会日语的。仔仔脑残粉刷的好高分。仔仔除了配音都是低音,半死不活的以外,演技好啊,总是给我一种梁朝伟的既视感呢😊
全程看仔仔的,女主不喜欢,但在那个年代女主性格确实能给沉闷忧郁的男主带来快乐,其实主要是想看历史的,但是演到后面剧情有些偏情感发展了,无辜的人死的太多,不应该。。。
太啰嗦,节奏太慢,水份太多,跳到了后面看。
有点无法接受结局 另外 这部剧总体来讲里面的人说话都很低 很不带劲 看的有点憋 不过没什么尿点 现实其实比剧本要残酷的多的多 只是不愿意想而已
为仔仔的人生低潮期代言。再忧郁不能。
除了仔仔居然还有李李仁!!
找到男主这样的老公 到了八辈子霉
还挺不错的!值得看看
很久以前看的了
那个时候。周渝民。还是比较帅的。张一直看起来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