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得粗糙,导得应付,演得业余,说得太轻巧,浪费老子时间++++++++++++++++++++++++++++++++++++++++++++++++++++++++++++++++++++++++++够了50 字没!
看完这部片,只能昧着良心地说句:"还行!"狠心抛出此句的原因是:1.有偶像级人物"洪晃"(文字和管理方面的风云人物,非电影也)2.当然,还有部分是冲着那高调宣称誓走清高电影人路线的宁导.3.中国版"绝望的主妇",有够夸张靠谱的TAGLINE.可是,这所有的卖点正是电影的败笔.故事是明显的"东施效颦":拉拉竟然因为一个和别的女人结婚多年的风流作家莫名其妙地疯了,绝望过了头.而这帮女人说八挂的能力可以媲美街坊大婶,娴熟高贵的主妇倒说不上,只能算是敢怒敢言的"八婆"...洪偶像明明是个风风火火的事业女姓,新闻稿上却偏要说这个小心眼的鸿门宴始作俑者是她的本色演绎. 这应该是导演的过失吧. 过度夸张的镜头,把小细节夸大得连不懂电影的人都知道是故意留下的暗喻伏线:一如那只抢闸出场的垂死飞鸡,一如那场左一个狼吞虎咽,右一个垂蜒细味的鸡爪看人性. 所谓先锋电影,一定得是这类貌似粗糙的制作么?女权电影?一点都没有感觉,恰恰相反,我觉得此剧是从一个反面衬托了女性被男性牵着鼻子走的典范.整部戏的伏线正是一个从头到尾没有露过面(相片里的不算)的男人,女人们的感情随着身边男人起伏不定,除了那位衣着夸张的"红衣主妇",每个女人都有流泪的一段.好像没有男人就活不下去了,是更年期综合症的前兆?还是导演在越刻意回避描绘事实的同时,自己却无意的一脚踏入了怪圈不能自拔.宁导似乎要一洗当初建立的独立电影人形象,以非专业演艺人阵容加入主流市场.这似乎是电影人MAKE MONEY的唯一途径,本人不鼓吹,也不打击.不过,最后还是很想奉劝一句:人,还是安守本份比较有持久抗衡的ENERGY.
据我估计那限制字数的短评不够我叨逼。
所以来这里叨叨。
无逻辑,乱成一气一向是我的风格。
╭(╯^╰)╮这片子我只能打个三星吧。
尽管从导演到编剧再到演员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除了某酱油丈夫的照片一闪而过。
所以似乎是要彰显女性主义云云的或是拿出这样的姿态来,但是到后来就越讲越偏了,完全成了对于童年青春或者七八十年代的憧憬回味。
电影几乎可以说是碎片似的段子堆砌,很不连贯,很多镜头很突兀,如果说是纪录片的话还可以,但是毕竟是虚构的剧情片啊,当然其实我并不是很在意这些片种的界限。
电影不知该算是有几条线。
妞妞的主线不用说啦,拉拉偶然来的独白很诡异啊。
并且四位女主角的演技我其实不太敢恭维。
除了她们抽烟感觉挺自然的。
PS:刘索拉长得有一点儿像我小学的数学老师,不过数学老师妆没刘索拉浓,也很有气质,不过更憔悴病罐子点儿也有点儿神经兮兮的, 唱歌也是超级顶呱呱的。
那个搞房地产的丑女人有点儿像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恐怖一逼。
洪晃也像我认识一人。
剩下的女模特。。。
我吐槽无力,即使有说法说靠颜吃饭的不太有脑子,可是也没那么瓷好吗,再说看惯这个女的演的泼妇类角色了,带入无力。
= =音乐我觉得很不搭调,虽然刘索拉的音乐挺不错的。
女歌唱家啦女导演啦女作家啦等等身份交织的三人写的台词还是有点儿意思的。
那个四合院也美气得不行。
片中,生猛的杀鸡片段和吃鸡爪片段其实有惊吓到我。
并且不断切换的正面人物特写也很那什么。
你能清晰的看见这四个女人浓浓的粉以及即时搞了那么浓的妆扑了那么多的粉也掩饰不住的皱纹和粗大的毛孔,很显然是故意而为,大概是想突出她们的青春容貌一去不复返、命里那种无法抹去的悲剧性吧。
电影前半段似乎是讲两性话题的,后来就越来越乱,结尾完全是乱搞好吗。
哭吧,笑吧,疯吧,走吧。
我说点儿废话。
回忆回忆哈。
我小时候或者说一直以来,都挺喜欢听大人们聊天。
觉得很好玩,因为他们通常觉得你是个小孩儿,什么都不懂,因而当你是个透明人,你听着他们的抱怨他们的无奈他们的秘密他们的种种种种,和平常的样子似乎很不一样。
而你是这些的隐秘拥有者。
所以在日后你可能就懂得他们的一些行为。
说白了也许是我的窥私欲作祟。
我记得以前住在旧楼的时候,夏日的夜晚,我妈和几个阿姨围坐在楼底下的石圆桌上聊天,话题永远那么多,我偶尔和小伙伴们玩累了,会过去坐在一个石凳子上歇息,等着和我妈一起回家,就能听到她们说着永远也说不尽的话题。
反正挺有意思的啦。
我又想到我那些扯淡qq群。
其实扯扯淡也挺好的啊 ╮(╯_╰)╭我就爱扯淡 - -就不知道若干年后,还会不会有人陪我扯淡。
擦 又寂寞了嘛
虽然之前耳边萦绕了很多批评之声,但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心态还算平和,没有抱着丝毫的挑衅意味。
很难给这个片子下一个定论,好或不好都不能简单地一言蔽之,只感觉这不是一部应该公映的电影。
很多人都会有写日记的习惯,小时候的日记往往还要交给老师或是被爸爸妈妈偷看;长大了没有人再会以管教为由看我们的日记的时候,博客又不失时机地出现了。
奇怪地是小时候七藏八藏的东西长大后偏偏会希望它引起别人的注意或是想方设法使别人注意,说专业点叫做点击。
究竟写博客是不是娱乐大众、读博客算不算窥私之癖姑且不论,只想说好的博客一定是内心独白与大众焦点来电的那一类。
编剧搞个剧本让导演拍,虽说都是写心中之所想拍心中之所想,但终究要迎合大众的审美,一如博客。
《无穷动》严格讲应该属于日记的范畴,片中很多对白给我的感觉它更像是一部纪录片。
我们的观众中太少有片中的那种小资的钱和闲或是演员本身彰显的地位,我们的社会还在解决温饱小康,所谓的女权之说虽然随着女性地位日益膨胀但终究不是社会的主流声音。
因此缺少共鸣是在我看来最大的缺憾。
所以,它也不是一个好的博客。
其实非主流的东西拿出来秀也无所厚非。
就像喜欢在街上穿晚礼服,无论穿它的人样貌身材何许,终究是注目者多,侧目者更多。
PS:那些穿着晚礼服在大街上晃荡的演员,貌似还不错。
挺喜欢李勤勤^_^
原载《电影文学》2006(6)。
近几年来,中国涌现了许多女性电影,2001年的《今年夏天》、2002年的《西施眼》、《哭泣女人》、《心心》、2003年的《我和爸爸》、《我的美丽乡愁》、20汉年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2005年的《育红》、《红颇》、《姐姐词典》、《孔雀》等,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从不同侧面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的情感和欲望等诸多方面压所面临的压迫和挫折进行探讨与表现,得到了男性观众和女性观众普追的认同和好评。
2006年的《无穷动》被媒体认为是有很强烈的女权主义色彩的电影,上映后,四合院里的四个“疯”女人把“大部分的男性吓坏了”,因为男人们觉得电影中的女人跟平时了解的女人不一样。
导演宁瀛“没有想到男性那么的脆弱,因此建议男性不要看”,认为这个电影“可能中年的男人不会喜欢”,是“男性不宜”。
(1)对此,我认为电影中极为激进的女权主义姿态颠倒了观众期待视野中的女性形象,影片中操持着男性话语,雄性化了的强悍女性,不是女性主义观念中的“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这种形象远远超过了中国上流社会对中年女性的集体想象,从而引起了观众的恐惧和不适。
仔细分析这四个女人的形象,我们就会发现女权主义者在中国现实社会中的馗尬处境,也会为以后女性电影在银幕上塑造女性形象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真实个性化的女性银幕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传统的文学和电影等艺术具有浓厚的男权主义思想,女性形象大都是男性的一种想象,是一种有意或无意歪曲了的女性形象,一类是将女性“天使化”,强调的是年轻女性的温柔可爱、娇媚、温顺和被保护。
或者是年长女性母性的善良与无私,对男性的慈爱和救赎,这实际上反映了男性的欲望和梦想.另一类是将女性“妖魔化”,强调女性是红颜祸水、放大了她们的歇斯底里和阴毒险恶,实际上反映了男性对能力上超出自己的女性或者对男权社会构成威胁的不顺从女性的厌恶和恐惧。
从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两者都是虚假的,离真实的女性形象和女性生活相去甚远。
特别是在传统主流电影中,“女性作为形象,男性作为看的承担者”,在一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的形体上。
“女人在她们那传统的裸露癖角色中同时被人看和被展示,她们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能够把她们说成具有被看性的内涵。
作为性欲对象被展示出来的女人是色情奇观的动机。
”(2)由于男性中心主义思维的广泛存在,女性形象在许多主流电影中是扭曲的,空洞的,模式化的。
宁瀛反对女性电影小心翼翼地追求男性心目中的女性美,否则就是丑的这一约定俗成的观念,她镜头下的影像是现实,又是迷幻的。
她的“北京三部曲”(《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里的主角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人,以男性为主。
真实记录了北京在上世纪90年代的变迁,后来拍过一部纪录片《希望之旅》是讲农民,大部分是女性。
《无穷动》显示出一种女性导演少有的男子气,表面上变化很大,关注对象从以前的社会底层变成了上层;从以前以男性为绝对主角到这次全部为女性人物;从以前街景拍摄、运动镜头,变成了室内剧似的封闭空间、静止的局部大特写……“但实质上我仍然没变:镜头对准当下,感受发自内心。
”(3)《无穷动》力图颠覆和重塑银幕中日渐苍白的女性形象,“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源于一种不满一一一对现有的中外银幕上的东方女性形象不认同,对当下时尚文化中对女性、对审美标准的不认同。
”(4)((无穷动》切近生活,表现真实的女性情感和欲望,作风大胆放肆,与其说是演员表演,不如说这就是她们自己生活中情感隐私的一次剖析式的展示。
宁派将片名解释为“女人无穷涌动的,欲望的体现。
”影片演绎的是北京城里出身不凡的一群或名或贵的女人,主演除李勤勤是专业影视演员以外,其余均由全女性的社会名流扮演。
著名媒体人、出版人洪晃(中国互动媒体集团的总裁,该公司出版的刊物有《世界都市》、《青春一族》和《名牌世界》。
她被评为2004年亚洲最著名的四个媒体人之一,是大陆唯一入选人)、著名现代派作家和音乐作曲演唱家刘索拉担纲主演,从事国际商务顾问的平燕妮、中国上世纪70年代著名的外交家章含之女士也特邀参演。
宁瀛认为,她们都是光彩照人的名人,非常有魅力的个性人士,她们身上凝聚了中国两代女人的生活体验,这种形象非常有个性。
(5)由于扮演影片中的四个女人都出身名门,在社会上功成名就,表演风格倾向于本色真实,因此塑造的银幕形象颇有一副“指点江山,谁主沉浮”的傲然和自得。
导演宁流在评论这几位身份特殊的演员时认为:“我觉得你们几个是不是部长的女儿、是不是高干子弟,对我来说不重要,可能这种家庭背景给了你们一种自信,之后经历的大起大落和个人奋斗又增强了这种自信,这是什么女人失去青春根本不能动摇的自信,很独特,也很有魅力……”(6) 影片中对传统女性的审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颠覆,四个女人吸烟、浓妆艳抹、放肆地谈性,不少人看完后表示:“片中的女人太不美了,甚至还有些恐怖。
”对此宁流表示,这就是她所追求的一种效果,“那些传统意义上美丽的女人,看了开头就知道结果的相似经历,难道你们还没看够吗?”至于男性观众能否从中感觉到片中女性的魅力,宁派则表示,男性观众的反应并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7)影片中海归派成功女性非职业化即兴本色的表演自己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导演再现生活的创作意图,编剧刘索拉说:“其实是把尖锐存在的一些事情说出来了,别的电影都没有说到过,别的电影说的是发家致富或日常生活小事,《无穷动》里写的是大家不太敢说的话,找了几个有种的敢张嘴的倒霉鬼,这几个傻瓜真敢说,把自己那点儿心里话全抖出来了,真傻,她们说的又是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的那本经。
你拿一个镜头对准很多人,她们每个人都会有令人吃惊的故事,就看大家敢不敢讲了。
”“《无穷动》中的女人们往那儿一站,个个身后都是一个国家的历史。
我并不是说《无穷动》里的四个女人都是大女人,而是说这是四个经历过政治动荡的女人,她们不说政治也有政治。
妞妞的话虽然以嘲讽的形式讲述了中国男艺术家勾引女人的故事,但她所说的内容其实是文化冲突;包括琴琴讲的噩梦,它涉及的主题是死亡。
她讲自己和各国男人的性爱故事时候充满了自嘲……《无穷动》讲的是经历了大动荡时代之后的女人们。
”(8)在这个层面上,《无穷动》与以往那些高于生活,概念化、类型化生活的电影拉开了距离。
这让观众有种特别的陌生化的感觉,影片因此获得了一些评论者的称赞:“中国银幕上的女性从来不曾有过像《无穷动》这部电影中所绽放出的光泽,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成熟表现,更没有过这样的话语高度。
女性自己也没有这样自明过,对于情感深度解析,对存在与宿命的理解,从容地自嘲命运带来的遭遇。
”就此而言,《无穷动》中原生态式女性形象对中国电影女性形象重新定位和书写无疑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女权主义观念中雄性化了的女性形象《无穷动》无疑是一部充满着挑战和叛逆色彩的女权主义电影,而非女性主义电影。
影片表达了更年期女性的焦虑、欲望、困惑、愤怒,充满着对男性世界的冷嘲热讽、一种大女子主义的意识贯穿始终。
宁派认为:“这个片子可能打破了一些男人对女人的一种想象,他们觉得女人不会这样,也不应该这样。
其实他们自己整天就这样聊女人,觉得这是他们的特权,没想到女人关起门来一样聊,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直接的刺橄。
”(9) 从观众的观影经验和期待视野来看,《无穷动》完全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性形象,因为在更年期前后的女性,也就是说50岁左右的女性,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应该是充满着母性慈爱光芒的、是端庄的、经历了大半个人生悲喜后的成熟稳重,是一种受人茸敬的长者形象。
按一般人的看法,这种女人的状态应该比别人聪明一些,优雅一些,比大多数人都幸运,不应该再斤斤计较,不应该再没有安全感,应该有的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而《无穷动》一改中国银幕上传统的温柔善良、命运坎坷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思想极为新潮和开放,充满着男性世界中的城府和机诈,满口粗言秽语而且放荡不羁。
而导演给与她们的态度,是对这种充满个性的“光辉的形象”的肯定和认同。
四合院里的女主人妞妞,在外在形象上,有着中年妇女臃肿和凶蛮,居高临下,杀气腾腾,因为老公的彻夜未归而大动肝火,冷静之后又颇有心计地摆下“鸿门宴”,遨请闺中好友们前来一探究竟。
她像男人一样地抽烟、像个侦探一样满腹狐疑的打量好友,那种雄猫的眼神让人不寒而栗,她放肆地嘲笑丈夫年轻时恋爱生活中那种中国式的守旧和传统,在她眼里,没有直截了当地满足她欲望的男友是迁腐可笑和虚伪的,而且自嘲自己做女孩子时回国寻根的行为是愚轰的。
并且,在丈夫出了车祸死亡后没有任何一日夫妻百日恩式的悲悼和痛苦,没有宽容,甚至冷漠而凶狠地斥骂哭得死去活来的好友,要将她从房子里赶出去。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在以往的家庭生活中,她极有可能是男性畏之如虎的“夜叉”和悍妇,女性的温存和爱心已经被剔出干净。
琴琴是一个健谈的,口无遗拦的女性。
海外丧夫的痛伤在折磨着她,所以她依靠放肆而无所顾忌的“宏论”来掩盖内心的悲哀。
她出语惊人,“性”致勃勃,号称“全北京的男人都让她睡迫了,,而那个手机短信“上海地铁挤得我老婆怀孕”的笑话,以及她大谈特谈中外男性的“性”作风的段子更让人觉得她更像一个受过西方性文化洗礼的“大欲女”。
这让在传统文化中讳谈“闺阁之事”的中国的保守观众无不变色,难以认同和接受。
房地产商夜太太,.是一个市侩气特重的女人,一出场就带着保姆抱着狗,抽着烟,批评妞妞守着四合院里的旧房子没有投资眼光。
描眉画眼,财大气粗,没有一点品味,浑身上下珠光宝气,实则是挂着一身的碎金烂银,俗不可耐。
鸭子一样嘎嘎大笑,一副久经江湖,什么也不在乎的老爷子做派。
唯一内故矜持的女作家拉拉,衣着高贵,打扮不俗,在这帮“丑”且“疯”的女人堆中似乎是个异数。
但正应了那句话,吠犬不咬,叫咬的凶的其实未必做得出。
最终的健底揭晓了,是她动了妞妞的老公!而且在妞妞开始从电脑中打印出的那份充满色情意味的自白中,她更是一位欲火中侥的难以自持的更年期妇人。
与妞妞丈夫的关系与其说是情,毋宁说是欲。
影片为了与传统的电影拉开距离,开始特惫设里了一组杀鸡拔毛的镜头,极为血腥和残忍。
后面四个中年女人吃鸡爪的场面又用特写对每个人不稚的吃相特别是嘴部进行了强调。
而且边吃边发表高论,更是与传统的观念中四五十岁的慈母形象大相径庭。
影片中的这四个居于社会上层的女人,关起门来,在四合院里大谈.饮食男女.,唯独没有涉及为人女、为人妇、为人母的艰辛和幸福。
在挑战颠覆男性中心理念的支配下,导演的独立独行导致电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强调的是以牙还牙,用女权来对抗男权,用女性对性的戏虑和调侃来对抗男性的不忠,用女性的丑陌和放肆来对抗男性的虚伪可笑……影片处处可见的是和男性现念的冲撞和对立,而非和解与友善。
从女权主义到女性主义 我认为《无穷动》具有强烈的平权色彩,女性可以像男性谈论女性一样肆意嘲笑笑男性性作风,可以很雄性化地吸烟、夸耀自己的性经脸,宁瀛认为:“在比较无视个性存在的环境里,我特别容欢关注个性,关注那些还没有被磨掉棱角的个性。
可能这部影片的风格和审美有些无视大众的欣赏习惯,《无穷动》里的女性人物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只是在东西方电影中还没有表现过的女性形象。
她们的形象触犯了大众的视觉经验。
”“影片里的女性是几个不受束缚的张扬的个性,男性女性对她们的表现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她们挑战了别人的现念。
生活中大多数女性都已经觉不自觉地接受以男权惫识为主导的世界观、尤其是亚洲女性。
《无穷动》中的女性动摇了电影银幕上已经确立的东方女性形象,这一点是我们几个人—刘索拉、洪晃在构思剧本时的创作初衷。
”几个女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们开始说话的时候,观众没有愈识到说话是一种权力,等她们说完,雄赳赳地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也就是结尾的时候,观众才醒悟.她们夺走了以往电影中男性的话语权,以此对男性世界进行了喇弄和调侃。
由于《无穷动》粉碎了男性镜像中的女性,所以多数的男性观众因为自身隐含的权力被消解被滋用而愤怒。
就此而言,《无穷动》是一部女权主义的影片,颠覆了传统和现代的女性形象,使男人惊慌起来。
因为电影将传统电影中男主女宾的关系改写为男女对峙甚至女主男宾.这与女性主义强调解构男女因为平权而导致的二元对立关系是大相径庭的。
女性主义(Feminism)也译为“女权主义”,还可译为“男女平等主义”,或“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妇女解放运动”等,主要表征一种政治态度或文化立场。
我认为,尽管这些中文词语的本愈都有反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意思,但这些词语之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妇女解放运动”强调的是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受到的迫害和不公平待遇,从早期张艺谋等第五代导演的民俗电影、2001年李玉的女同性恋电影《今年夏天》到2005年顾长卫的怀旧电影《孔雀》,都可以归为妇女解放运动电践“女权主义”、“男女平等主义”或“争取男女平等的运动’代表了早期妇女运动争取男女平权的斗争.女权主义者主张打破男人中心主义的艺术传统.要求作品表现女性的真实情感和欲望。
强调的是“双峰对峙”成“并驾齐犯”式权利之争,充满着强烈的二元对立的味道,《无穷动》就属于此。
而“女性主义”.是女权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后,担心新的“女性福权”和“女性中心主义”出现.从而激起新的“性别战争”.是对平权之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试图进行消饵的产物,具有极强的解构二元对立关系的色彩。
这里的女性主义更确切的应该称做生态女性主义.强调两性之间自然、和谐、优美、理想的人性状态。
反对女权主义的矫枉过正,反对用女权主义和男性社会进行对立,强调男性和女性的彼此葬,和和谐相处。
把建构和弘扬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葬重差异,倡导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同一,解构男人/女人、文化/自然、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确立非二元思维方式和非等级观念。
早在1929年,英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弗吉尼级,沃尔夫曾明确提出“双性同体”的思想,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且支配一切,一个是男性的力且,一个是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意的境况就是在这两个力量一起和谐的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
我认为这种双性和谐合作的思想是女性电影创作成功的重要保重,女性电影不应该以一种大女子主义的思维方式去对抗传统电影中所表现出的大男子主义惫识。
女性电影中性别二元对立的思维应该被双性和谐相处的思维所代替,遗憾的是这种电影在中国影坛至今仍是缺类。
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尽管《无穷动》力图塑造四个个性化的女性形象,表达真实性的女性欲望和情感,但是由于矫枉过正,使得这些女性形象走向了极端片面的男性化,电影塑造了女权主义观念中强悍的女性形象,而不是女性主义观念中的“双性同体”的女性形象,这与女性主义电影所追求的双性和谐相处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我认为中国女性电影还处在“妇女解放”电影阶段和女权主义电影阶段,而真正的女性主义电影或者说是生态女性主义电影还需要理论上的引导和创作上的自觉。
注释:(l)宁瀛《我的新片让男人们吓坏了》2006一01一20,1了:04:42,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2)李道断《影视批评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第261页。
(3)南方网首页>娱乐>误乐头条《宁瀛借<无穷劝>期及银幕女性形象》,2006-02-27.15:03:02。
(4)南方网首页>娱乐>候乐头条《宁瀛<无穷动>颠覆女性“美与丑”2006-03-02,09:52:12。
(5)宁瀛《我的新片让男人们吓坏了》, 2006-01-20,17:04:42,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6)《导演宁与主角解读<无穷动>》·南方都市扌飞,泊明2006-02-21,09:56:52。
(7)南方网首页>蜈乐>电影2 >《无穷动》,宁瀛《无穷动》:我不考虑男性观众的反应,2005-08-28,08:5502。
(8)《宁瀛刘索拉对话<无方动>披露几位女人合作内幕》http://ent,tom.com 2006 年月14日2时24分。
(9)宁瀛:我对个性感兴趣,男人无法接受《无穷动》。
http://ent.sina.com/cn/2006年 05月24日16:05。
(10)宁瀛:我对个性感兴趣男人无法接受《无穷动》。
http://ent.sina.com/cn/2006年 05月24日16:05。
(11)关羚《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逑》,《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2)沃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三联壭店 1 989年,第1 20页。
(作者系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讲师,复旦大学博士后)
最近都很少写影评了。
写点东西,过几年看看。
无意间了解了洪晃。
《无穷动》只有一个场景,冬季的四合院,没有标配白鸽哨。
萧瑟与凋零包裹着富有内涵,书籍堆满阁楼的四合院。
就像四十多岁的女人,青春不再,内里却内涵底蕴丰厚。
没有年轻女性初入社会时的青涩,有的是对生活的调侃,与直面生活敢于“捉奸在床”,直面生活的勇气。
然而自己苦心劳心费神,却仅是一场笑话罢了。
就像一个段子说的,没有姑娘永远18岁,但年年有姑娘18岁。
哪怕再回忆,最初的悸动都会逝去,取而代之的生活鸡毛。
生活的美妙之处不也就正在于此吗?
有果必有因;有外象自有根源;有面子当然有里子。
盘根错节,交相辉映。
让你想说又不可说。
四个平凡的女人。
主角没有光环。
真正的生活剖开了给人看而已。
人到四十的腰粗膀圆大肚腩,不动声色藏巧于拙的岁月沉淀。
印象最深的是四合院和那台老式彩色电视机,像极了我幼时。
日立电视机,导台九个键。
零几年中部限电供应东部,很多家电流只能带起来一个发着微弱暖光的泡子,它还能看。
大院里有棵合欢树,春夏开一树粉色的花💐。
夏天还有妈妈种的夜来香,夜晚开花🌼香气扑鼻。
他们都陪伴我走过了童年。
还有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
如果严肃点用最简单的话影评的话那就是冷静、审视的过人生吧。
如果一定要加上一句话,那就是给他加点甜。
主题曲刘索拉的《一天过去了》不错,推荐。
该小记用《鹧鸪天 合欢树》结尾。
贴切。
独立丛林喧闹中,此身不与众身同。
盈盈粉扇枝头满,淡淡清香一日穷。
天尚在,梦何逢,晨来舒展夜成封。
合欢纵换苦情去,可似当初那刻浓?
没有看无穷动之前,我已经对这部电影充满了迷恋,因为我周围的人对这电影的评价如此之两极。
这实在很稀罕。
好的说特别好,讨厌的说极其恶心。
宁瀛的水平在那里,那么无论招人喜欢或者讨厌的,都不是技法的问题,而是电影要表达的东西。
就这一点来说,我就喜欢无穷动。
我喜欢大毁大誉的作品,我喜欢激起人们强烈情感的作品。
有人说《无穷动》女权,男人看了坐不住。
要我说哪有哇?
除了妞妞谈她跟老公认识那段,说得比较绝(精彩!
哈哈),其他时候,几个人到中年的女人挺可怜的真的,有什么呢?
几个老女朋友,停不了的猜忌,要说女权,也是女人一辈子没完没了的跟自己个儿较真儿。
前两天在图书馆翻杂志看到对这部电影一则评论,笔者是位男士。
文中提到,女权主义者说:女人就像是水里的鱼,男人就像是陆地上的自行车,而鱼根本不需要自行车。
而西方又曾有婚介所打出“鱼在寻找他的自行车”的招牌。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一直在找的陈丹燕的《独自狂舞》,竟变成了《鱼和她的自行车》。
控制我们的更多时候是欲望而非需要,于是,不论鱼还是自行车,或许都可以独自生存的很好,但恰巧,让我们遇见了,原来这世上还有另一种好,凡夫俗子多半不会放弃这种“美丽的”邂逅。
我是用快进看的,觉得是不错的片子,就是拍摄手法寒碜点儿,这些其他前辈有写。
简单总结下,四个貌似风光而内心彷徨的中年女性怎么也搞不清自己哪哪儿有问题,在四合院里耗了一天,让我们看病例,趁早引以为戒。
1,职业女性Spoiled。
老惦记自己跟美国搭界的身份,老惦记自己的高贵出身,给自己堆积了许多泡沫,可惜个人魅力跟那些的关系并不大。
多心,导致没有真正的朋友。
爱老公,却丝毫不了解他。
2,美貌模特感情无方向,不独立。
小心侍候别人的情绪,也喜欢把自己的情绪披露出来。
self-absorbed,可离开男人就无法找到自己,才一嫁再嫁,一爱再爱。
童年时的心理问题一直不作任何修复的努力。
3,富婆感情比较封闭。
自从父亲去世后节日对她就没意义了。
似乎没有什么事真正对她有意义的,抽离的人。
笑的时候很正常,一旦笑完脸挂下来,就显出了丝毫不开心的本相。
4,名文化人洒脱、永远青春、豪爽的表象下,严密地掩盖了最脆弱的内心。
她已经是发散型的人,由于过于善感,情绪奔流,仍然无法控制。
那个男人究竟怎样我们不知道,但是女性的通病似乎是到了一定等级后将男人放置在对立的位置去探讨,即使心里牵挂得要死。
男人更严重,一开始把自己当大人就会有这毛病。
这年头没有一个所谓成熟明智的人会说“我很爱他/她,我们是注定的”,所以中年人啊,你们就互相猜忌吧。
这四个人,有最佳的标签,但可惜这四张标签,跟幸福一点关系都没有。
童鞋们,我们可以跟她们一样成功,但是不要跟她们一样拎不清自己的人生到底在哪里。
至少片子里讲得分明,它不在精致舒适的小日子,不在过往的罗曼史,不在家里阁楼的珍藏,不在精心保养的容颜,也不在男人的电话里。
过往的遗憾,逝去的岁月,都纷纷翻过才是,陷在里面,思路太过拗,对人对己都没有太大的价值。
昨天看的,尤于实在是有点太晚了,就等到今天来写点感慨了.当妞妞发现给自己丈夫发传情E-mail的人也认识自己时,决定在过年那天邀几个可疑人物到家中来吃年饭,一来二去的试探于盘问也没揪出个结果来,恁是到了最后接到一派出所打来的妞妞丈夫出车祸死亡的电话后屋子里的人才"原形毕露",一个嚎啕大哭,一个坐沙发上边年着那些E-mail边疯狂傻笑,笑着笑着就笑神经不正常了...汗死||||||||这部电影原来起的名儿叫<谁睡了我的老公>,那这发E-mail的人究竟是谁啊?咋没看出来呢???......还有最后看片尾打出友情出演有洪晃家杨小平(这常被洪晃提起的杨小平是她的现任老公吗?...),我怎么全部戏里就没见一男的呢?好像除了那些个送年饭的之外.看戏没认真不?不会啊,还好啊还有吃鸡爪的那场戏,几个女人在那嚼啊啃啊的那么长时间,起码5分钟就耗去了,有点恶心还什么"菊花招手"呢,晕!!...都不知拍那么久干嘛?呵...四个寂寞的老女人?!...我倒是很想说说索拉.刘女士,这位杰出的才女.自上回见她去锵锵后,以及这一次,开始发觉这是一个比洪晃更有趣的女人,这个像冰清一样冷睿大方的女人.好几年前她出的那本<你活着,因为你有同类>,光书名那个当时的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不过内容和书名带给我想象中会出现的内容似乎挺不一样的,所以当时就没去看了,这会儿又重新找了下这本书,觉得还是蛮有意思的,没事儿消谴消谴^___^最后想说索拉.刘女士做的配乐可真棒!^___^
音乐不错,别的..
四个老女人的故事。无聊
&#34;妞妞代表权利,夜太太代表物质,琴琴代表美,拉拉代表精神&#34;
几个女人瞎折腾,折腾完1个多钟头。洪晃啊,刘索拉啊。。
这鸿门宴也摆的太他妈明显了吧....
一天过去了
屎
其实创意和概念都很先锋,只是电影技法实在太差了,言不尽意之感,呈现出来的就是过家家一样的学生作品,却没想到这样的一个先锋的台前幕后组合居然也是草台班子。
只剩下四个女人在吃鸡爪的画面
类似于教科书一般的场景设计
这几个老娘们儿挺有意思
冗长的裹脚布
二十年前,我们也能拍出这么cult的片子!
不太讲究,但是好看,大概是能够触碰到内在的情绪。擦边了她们的年代,所以能get到那种冲击下的疯癫,有钱,有闲,精神空虚或者茫然,完全不是一个群体,或许因为北京城的滤镜,还是能沉浸到氛围中,并且有一种雾气蒙蒙的沧桑感。
真电影也挺有意思的。这四个女人,强……
这是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喜欢上了刘索拉的音乐
毛一样。。。。。。
有人破口大骂它一文不名,但我始终认为值得一看.
消解了欲望观看的絮絮叨叨~最后的片尾曲为什么令我想到走进拉萨~
笑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