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索比堡: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1944年的二战历史。
发生在波兰,大三集中营之一的索比堡集中营。
里面进行灭绝犹太种族的可怕罪行。
影片依然是幸存者目睹的惨状写成的记录。
和大多数迫害犹太人的影片一样,讲述犹太人在集中制被迫进行残酷的体力劳动,吃着最差的食物,集体进行毁灭。
灭绝营工作的部分人知道这里纳粹杀人的真相,有些人却不知道,知道后,没有不伤痛唔觉,嘶喊着为亲人复仇。
于是他们从很久开始就开始着逃跑的计划。
对于刚从火车下来的人,完全不知道这里进行各种可怕行径,他们的想法就像天真的孩子,认为只要乖乖地,就能活命知道战争后,有些幸运儿会被接待他们的人提醒,当被问到会什么技能时,一定要确切的告知纳粹,会!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技能的人,都会被以洗澡的借口进行毁灭。
刚来的集中营的人,都会被集中起来,被纳粹高官训话,拉一堆死人过来,对犹太人宣讲,这是逃犯的下场,以此从心理震慑有逃跑想法的犹太猪。
试图逃跑的人,需要经过雷区,没有被炸死的人,抓回来不仅仅接受死亡审判,还要找一个人陪葬,拒绝后果,就是死亡的代价成倍上升,人们不情愿的选上自己的亲人朋友,密友,提前和上帝见面。
活着的人,依然由里昂秘密带领大家筹划逃跑计划,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像他求救,以求逃离死亡。
经过逃亡失败死亡陪葬的把戏后,他们觉得所有人都不能落下,所有人集体逃亡。
里昂和几个内核一起讨论分享最好的逃离计划,一直没有进展。
随后,转机到来,一队犹太籍苏联士兵战俘来到营中和他们分配到一起,中尉萨沙是个聪敏,思维缜密,勇敢的队长,和里昂他们取得信任后开始讨论更好的逃跑方案。
最终,他们决定逃跑时间在白天四点,先干掉纳粹党卫军,瓦解集中营的大脑,破坏集中营的供电,通信网络,不能向外界求援,让剩下的乌克兰卫处于失序状态,进而溃逃。
计划前的几天,纳粹头目三人坐着吉普车离开集中营,这些,更有利于他们计划的展开。
虽然经历了计划实施当天就有两车纳粹到的危险,但他们只是短暂停留,于是计划推迟到第二天。
今天和平常没有两样,里昂,萨沙按照计划相继把纳粹骗到衣房制鞋房杀死,甚至去到纳粹办公室进行复仇计划。
由于一个纳粹头头一直找不到,被落下了,事情败露,屠杀开始,里昂,萨沙于是跳上长桌,向众人宣布,今天是逃离的时刻,号召大家奔向自由,除了一些麻木的老人依然站在原地,其余的人往四处逃难,逃离的武装部队越来越壮大,和党卫军乌克兰卫兵展开逃亡对峙。
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应该享有的自由,不顾潜在的敌人,四处奔跑,即使身边就是敌人的步枪对准,前面就是雷区,依然追求着此刻的逃亡,他们深知,这次计划大逃亡,如果失败,遭殃的所有犹太人。
于是,这场伟大的逃亡,600人,超过了300人逃离索比堡,进入森林,他们分布世界各地,有的为了抗争继续战斗,有的加入战斗,有的继续逃亡。
影片后段,让我体验到心颤,不时为这些可爱的人捏一把把汗,末尾,他们表现的求生欲望,让我佩服尊敬,不再像动物一样被乖乖制服杀死,而表现了一个人的样子。
世界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狭隘的种族歧视,这是不健康的纳粹思想,人人生来平等,拥有各种权利,不是别人赏赐也不是靠争取来的。
不能因为一个国家野蛮落后,或者一个种族没有国家而把他们定义为低种族,因为上帝从来没有赋予各个人种有阶级之分。
极地重生:这也是一部关于二战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讲述纳粹军人花了三年时间从苏联西伯利亚逃亡回家的故事。
主人公1944年吻别妻子儿女便搭乘进入前线作战的专列。
画面转换到45年,主人公被俘,判决25年劳改,其实相当于跑了死刑。
被俘的士兵挤在一列列灰暗覆满白雪的车厢里,行进在广袤没有生气的宇宙中。
车厢里的士兵,即使强壮的,也已经由于饥饿严寒变得虚弱乏力。
不幸的人儿,就变成一块块冻僵的尸体,全身发青,面目狰狞。
这是一趟极其漫长的行程,他们需要从欧洲大陆到达亚洲的最东边,接近美国的阿拉斯加,再往东就是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
这里是一片荒原,极其寒冷,没有动物,没有植物,天地一色,逃亡的人,如果能幸存,确实是上天眷顾。
这批没有到达目的地的人,不停有人死去,下车徒步的人,不停有人昏死过去。
经历了恐怖的磨难,他们达到了目的地,他们中有些人欣喜,一位不用再忍饥饿寒冷。
那是他太天真了!
他们需要在劳改营里采铅矿,大家都知道,铅是一种有毒的金属,进入人体中毒死亡,他们在洞穴里面采矿吃饭睡觉,只有少数患病的人才享有去医院木屋治疗的机会,被治愈的人,会继续安排工作,直到死亡,没有治愈的人,不,确切的说是收治屋缺乏医疗设备医药,而不得不死去。
在这里,只有身体强壮意志坚强的人,才会活得更久,仅此而已。
主人公顽强的存活了五年,在一次意外的机会,得以到地面维修发电机,滋生逃亡的想法,第一次逃亡失败,遭受惩罚自己同伴的殴打入住了医院木屋,慈祥的医生得知自己患了癌症,放弃逃亡决定帮助主人公逃亡,并带着医生的嘱咐给妻子说明他的情况。
主人公拿着物資,开始逃亡,监狱长官却从来没有结束追捕他的行动。
他是幸运的人,因为一路上帮助他的人居多,相对于在劳改营死亡的人,他带着求生,回家的希望尽管艰难曲折,无疑,是值得的。
进入荒原,他遇到两名猎人的帮助躲过了风暴。
受伤之际,眼看被狼吞食,被善良淳朴的西伯利亚蒙古人拯救。
在赤塔的逃亡追捕,哈士奇为了他保护被枪杀,他成功跳上了去达中亚的专列。
贫困潦倒的他,此时已变成一个乞丐,长发蓄须,大衣肮脏臭味浓重,一个来自波兰的犹太人同情他,给他办理了假护照,不久便心脏病发去世。
成功越过苏伊边境,却苏联诬陷为进入伊朗的间谍,被抓紧德黑兰的监狱。
幸运的事,他的故事引起当局的注意,他的舅舅前来核实他的身份,主人公得以逃脱。
圣诞夜,主人公走在夜色中,心情紧张,透过窗台,他看到变老的妻子,长大的女儿,出生的儿子。
迟迟没有相见,直到教堂正在举行庆祝节日的活动,女儿似乎感觉到了圣母玛利亚把爸爸送回了家,转过头,噢!
那是父亲,我的爸爸
二战末期,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在战争中沦为战俘,被处以25年的刑期,而此时他怀孕的妻子和女儿则完全没有他的消息,只能求神保佑他还能活着回来。
经过漫长的跋涉,一行战俘被送到了一个劳改场,那里没有围墙也没有栅栏,然而极度的严寒和千里冰原则成了难以逾越的屏障。
这里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初到之时,由于天气和疾病,很多人都不幸死去,然而非人的矿工生活,才是真正的炼狱。
科利基文斯从来没有忘记远方的亲人,一次失败的逃亡让他饱受看守的虐待,然而这却更加坚定了他要逃出这里的决心。
后来在年迈的医生的帮助下,科利基文斯才得以逃离劳改场,从此获得回家的希望。
可是在他面前的,将是长达14000公里的“死亡之地”,在被积雪覆盖的千里冰原,科利孤身一开始了漫长的回家之路……
作为一部描写德国士兵作为战败俘虏被苏联判25年前往西伯利亚劳改,不远万里徒步3年逃回国的故事。
虽比不上《肖生克的救赎》,但在精神上的依旧用“真实”的力量感动着人们。
1、羞辱是作为刑罚的第一步。
进入劳改处之后,一群军人被剃光头,甚至连腋毛也被刮掉。
2、人,不能一有机会就逃,这样是逃不掉的。
这里话来自好心的医生。
他帮助男主在越狱失败后再一次带着装备逃跑了。
这点上,男主有勇,有信念,虽然敢逃跑,不是一般普通人,但却不是老谋深算的牛人。
他没有想到过进入一望无际的白雪皑皑的雪地后,如何支撑下去。
至少医生帮他做了前期工作,并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患癌的生命。
3、人性的矿山,有善有恶,在人生旅途中保持自己的善良。
感动之处在于,医生让男主带口信回家,告诉他的妻子,他在1950年过世(那会儿还没到50年),并向她描述他的坟墓。
医生说:就说我是2月去世的。
后来想了想又说:不。
5月。
他满脸笑意的描述自己的坟墓,表情充满幸福像告白。
他希望这样好让自己的妻子在听到后心里能好受点。
一路上,男主遇到好心人收留,给予食物和帮助。
有无私,也有利用。
他没想过要伤害他人,可是总有迫不得已的时候。
一名犹太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帮助男主,用一张假护照给了他回国继续上路的希望。
一心想逮住男主的苏联长官在边境线目送男主离开,给了他回国的机会。
“最终赢的人是我。
”对于苏联长官而言,抓不抓男主已不重要,他要的只是一次胜利,代表他智谋取胜的喜悦。
在最后一刻,应该所有人知情人都会被男主感动。
3年,凭一己之力穿越西伯利亚,走路归家。
4、不能理解的是男主在途中的露水情缘。
还有一开始那个带着雪橇犬一路狂奔的人竟然没有抓住男主。
5、信念是一切。
还记得男主走啊走,终于看到一棵小树扎根在雪地的情景。
这是一棵树。
相比路上遇到的极光之美他无心观赏,男主看到树的情形是他第一次如此激动到发狂。
家人是他的信仰,他要在圣诞节回家!
一部好电影,也正如一部好书,抽托去那些华丽的场景和炫目的特技,最终让你回味眷恋的还是其中的人性和哲理,很多的东西是那么的真实和人生,他所面对即你所见,《极地重生》就是这样的一部。
该作源于一个真实的逃亡故事,自2001年由德国再拍。
二战末期,片中的主人公德国军人科利基文斯少尉在战争中沦为了战俘,后被苏联判处25年的刑期,随后便被押送到迪尼夫角,而该地位于苏联东海岸,毗邻美国的阿拉斯加,由苏联西部到东部,历经1.5万公里(看过苏联地图的人就知道这条路有多长),这些德国俘虏乘坐火车,又要历经严寒和暴风雪,在缺食少暖的情况下,一路上不断有人冻死饿死。
而战争的残酷不仅体现在直面的纷争和你死我夺,背后的亲情和战争结束后对双方的创伤一样是沉痛的,苏联军人对现在德国俘虏的冷漠无情一样是心中仇恨的发泄,所以科利基文斯此行是悲痛的,他们也在恐惧,也怕随时被苏联给处死,也正如他们在战前处死那些俘虏一样,其实人性是脆弱的,特别是处于弱者的时候,此时悔恨的不仅是战争,而是回想其和亲人的温馨相处,倒成了他们心中唯一的寄托和精神依靠,科利基文斯尤其如此,在漫漫行程中,把藏于衣缝中小小的妻子和女儿的照片不时的端详和回首,泪从心中流。
在经历几个月的行程之后,他们又转而步行,此时死亡人更多,可以想象一下,靠近北冰洋的极地环境下,气温低至负40度,而这些俘虏只身穿了一件内衣和外大呢子衣,要想这样轻易的步行几十公里或上百公里,对人的体质和意志力是多大的考验,此处也正是侧面反映了科利基文斯后面逃生所要面对的困难和折磨有多大。
直到他们到了目的地才知道他们这些俘虏来到迪尼夫角是来挖矿的,而且挖的是铅矿,正如片中的医生所说,我们终究都会死在这里。
因为在没有防护的措施下,铅毒会慢慢渗透到人体,直至死亡。
这对科利基文斯触动很大,因为心中对妻女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追求,他愈发萌生逃跑的想法,所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尝试了逃跑,但一切的仓促和无计划性,致使逃跑失败,他面临的不仅是苏联人的惩罚,而因他的行为,同行的俘虏都受到断粮5天的处罚,一回到营地便遭到群殴,但这依旧没有阻挡他逃跑的念头,后在德国医生的提示和帮助下,他第二次逃跑才得以实现,其实当时的德国医生也一样是想逃跑的,他身为医生,更加明白再呆下去肯定也是必死无疑,但逃跑前他发现自己患了癌症,所以他把逃生的准备和计划给了科利基文斯,希望他能把对亲人的寄托由科利基文斯转达。
科利基文斯先是照计划往北直到到了大海之后再往西,再到勒拿河往南,而正是这样的行动使他早期躲过了追捕,但他面对的困难和折磨却是无比艰辛。
在暴风雪里,面对一望无垠的白色世界,又冷又饿,时而在恐惧中产生种种幻觉,时而因为迷失方向而重回到起点,在艰难的过程中,他得到过淘金人的帮助,也遭到过淘金人的抛弃;在他遭受狼群围攻的时候,几处绝望的时候又得到了雅库茨克土著的帮助;其实他这一路逃的艰辛,而他所处的战俘营的上尉主管却对他紧追不舍,在别人都认为科利基文斯应该早已冻死的情况下,苏联上尉却不放过蛛丝马迹。
在科利基文斯得到雅库茨克土著的帮助并赠送了一条哈士奇(应该是把,但叫声有点不像)后,一个偶然的被捉,科利基文斯沉着应对,得到了接近苏联中亚南部的机会,应该是现在靠近伊朗的塔吉克斯坦吧,但同时也暴露了行踪,苏联上尉随后也追了过来,在一处火车站准备围捕科利基文斯的时候,他们碰面了,但哈士奇救了科利基文斯,它直接扑向了苏联上尉,随后科利基文斯逃脱,哈士奇却死在了苏联军人的枪口下(这真是一条好狗)。
科利基文斯经过辗转终于到了苏联毗邻伊朗的一个边境城市,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个犹太人,在他戒心重重的情况下,他跟随了犹太人,犹太人没有为难他,反而还帮助了他,他非常惊讶,正如片中犹太人问他一些关于德国人压迫犹太人的时候,犹太人知道科利基文斯难以启齿,犹太人直接把可以搪塞这个问题的理由都说了出来,让科利基文斯感到深深的愧疚。
有人评价此片的时候,表述犹太人用宽容代替仇恨,其实如果明白相关宗教含义的时候,宗教是不再分种族的,犹太人更坚持了他所信奉的原旨教义,而不是同种教义下的种族冲突,片中也是在反省德国的清尤行为和深深忏悔。
随后科利基文斯在犹太人的帮助下,拿到了假护照,骗过了边境人员,当他正要跨过苏联和伊朗的那座边境桥时,得到告密的苏联上尉也赶来了,却正好站在科利基文斯的对面。
这个时候科利基文斯思前想后,也在审时度势,分析他当前的处境,也准备随时逃生,从片中可见,科利基文斯的逃生欲望是多么的强烈,当他的梦想快要实现的情况下,他怎能就这样的失败。
然而苏联上尉说了一句话后还是放行了。
“胜利还是属于我的”这是苏联上尉所说的话,有人认为这是苏联上尉在良心的发现后在帮他,但结合后面的伊朗人要判科利基文斯死刑,也可以分析是苏联上尉要借伊朗人的手杀科利基文斯。
但我认为一方面苏联当时与伊朗关系虽分两大阵营,要把科利基文斯再押回去是轻而易居的,所以苏联上尉认为科利基文斯你要逃是逃不掉了,但其心理其实也是非常佩服科利基文斯的,一个人历经3年多,从苏联东部跳到苏联中亚边境,其中困难是何其重重啊,可见科利基文斯对生活的追求和意志力是多么顽强。
所以说“胜利还是属于我的 ”是苏联上尉的一种表态,既是对自己的一种能力的认可,也是告知科利基文斯最后是我放你走的,但后面的路却也不会平坦。
后伊朗准备以科利基文斯为苏联间谍处死的时候,慎重起见,找到了科利基文斯的亲叔叔,但其亲叔叔也没有认出科利基文斯,而是通过一本相片册来证实他,而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科利基文斯拿出一张照片,表示后面有给母亲的文字的时候,这才是升华这笔,可见科利基文斯对亲情的向往,对自由和平的生活的追求,他把亲情深深的刻在了心中。
本片最后以科利基文斯与妻子和女儿热泪相拥结束。
这最后一幕就是科利基文斯历尽万难,跨越10年(1944-1954)才争取回来的。
一个人有多少十年,而这种与家人团聚,与亲情相拥的感觉值不值得一个人用十年的奋斗来换得。
所以换作现在的我们,是否真的懂得珍惜这种亲情呢!
全片以德国的视角来拍摄,述事基本,受政治影响较小,从根本上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和人性思考片,通过这样一个事例,更加的控诉了战争给向往自由和平的人类所带来的摧残和痛苦,也从中反映了人性中很多脆弱和善良的一面,同时主人公的坚定的意志力也是值得大家所钦佩的。
而给后人的影响,从根本上可以说,是对种族冲突及国家战争之间对百姓的疾苦深层次的控诉。
建议大家去细细品味,同时也更多的想想我们现在幸福的生活和身边的亲人,没有失去的时候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份爱!
它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
一部讲述德国二战后的战俘从西伯利亚逃亡的故事。
当今大部分德国人对于二战的态度令世界人都很佩服。
仅从他们敢于承认本籍人之前犯的错。
曾经在德国的时候和一些德国年轻聊过二战,也去参观过德国拜仁州•达豪当时希特勒关押犹太人的监狱。
(监狱就是监狱,就是令人战栗的地方,无论他的历史有多悠久。
再加上那些介绍再加上历史图片。
更让人不寒而栗。
以及停尸房….看到德国人对于犹太人的残忍,哎!
人性啊!
)转到这部电影。
镜头下没有任何战争场面。
刚开始,一个德国军官要赶赴战场,和妻女告别的场面。
妻子告诉他,要回来,等待下一个孩子的降生。
女儿告诉他,要回来,还要给家里寄明信片。
当然德国战败。
这些德国士兵以及军官被俄罗斯人押送到西伯利亚接受25年的劳改。
主人公(科利基文斯)刚到那里就想着怎么才能逃跑。
那里没有栅栏极少看守的军官。
在一次仓促逃跑失败并接受严厉的惩罚后,他依然坚持逃跑。
在一名德国医生的帮助下(这名医生已经计划好逃亡,发现自己身患绝症就把这个机会让给科力基文斯),拿上衣物,刀,酒精炉,一把手枪+12发子弹,两斤烟肉几斤干面包和一张手绘简易地图这样简易的全部行李出发了。
医生告诉他说:如果你逃亡成功的话,请你去拜访我的妻子,告诉她我在2月已经死了,随后想了想又说,告诉她我是5月死的吧,这样她就可以想象我的墓地上是一片繁华盛开的景象,她就不会那么伤心。
爱情何其伟大科利先是摆脱搜素,然后沿着北冰洋往西走,走到勒拿河再往南走。
接下来更是一步步的艰辛行程。
当他看到一颗小树的时候终于知道自己已经到达陆地!
那种心情岂止一个兴奋了得。
这中间需要多少的毅力!!!
碰到的人一2个淘金者,当然刚开始的时候科利是不相信他们的。
但再一次碰到的时候他们就已经一起上路了,但是科利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自己真是的名字(科利的直觉是对的)。
他们穿越勒拿河时遇到急流,其中一个淘金者西蒙被冲到水里。
淘金者的同伴根本就没有想要去就西蒙的意识,还是科利把西蒙救起。
另一个淘金着也私自吞掉金子。
西蒙猜到了他的意图,就拿枪把它的同伴杀掉。
于是他就和科利一起上路了。
中途,西蒙说我好累。
科利说:我可以帮你背你的背包。
西蒙觉得是科力想趁此骗他的金子,于是就把科利打到山下。
哎!
信任何在?
二科力快要被狼咬的时候,一群土著救了科力的命。
并帮助他疗伤。
在走的时候赠送一条阿拉斯加狗和他做伴。
在一开始科利就告诉这些土著人自己的真是姓名,当然不难看出,这些土著人是真心实意的对科利好的。
爱是存在的。
三在森林里他们碰到了木头公司(好像是),这群人表面上帮助科利,但却在背地里告发科力。
在火车到达下一站之前,那个俄罗斯监狱的军官就已经派好士兵在等待着抓捕科利了。
那条狗为了就他,被那个军官杀死了。
科利再次艰难逃脱。
四走到中亚的时候科利已经和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了,各种饥饿,但却身无分文。
一个卖饼的妇人看出了科利的饥肠辘辘就让自己的孩子给科利送去半张饼。
一个犹太人在街道上已经看到科利,并且跟着科利到达教堂。
犹太人给了科利最实在的帮助---衣服、护照、通行证、钱。
这就是犹太人对德国人的宽恕!
还是有人告发科利,那个监狱里的军官再次追击科利。
当那个军官到达犹太人家里的时候,犹太人的饼发作,在临死前对军官说:是的,我是帮助了那个德国人,现在会,以后也会。
终于,科利在护照,通行证协助下,顺利过关卡。
当他终于走出俄国的境地时,在那座桥上碰到了监狱军官。
军官可能是被犹太人的那句话感动了也或者是被科利的毅力折服了。
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但是!!!
当科利走出俄国时,竟被伊朗当成是德国的间谍!!
在监狱里呆了一段时间,舅舅都已经不认得他了。
舅舅拿来了家里的相册,科利给出了细节。
终于被释放。
他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和妻子女儿生活在一起。
电影结束科利历时3年的逃亡终于回到自己的家中。
我觉得这部电影教会人去爱。
也教会人要有毅力,恒心去做一件事。
2022.05.07
二战后,苏联对德国战俘最严厉的惩罚莫过于流放到世界的极寒之地西伯利亚劳动改造。
被流放的德国人九死一生,很难健康的活着回到德国。
漫长的苦难岁月消磨了人的意志和信念,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人不死也疯了,因此不断有人尝试逃离此地,大都以失败告终。
德军少尉克利.基文斯被苏联军事法庭判处劳改25年,被押往位于北极圈内、白令海峡西岸的迪尼夫角监狱。
他在做个人间地狱只待了五年就坚持不下去了。
最终他置死地而后生,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勇气,上帝赋予的种种运气,用了三年时间,行程一万四千公里,成功的逃出生天,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德国,见到了久违的亲人,完成了一次震惊世界的人类壮举。
这是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当你在生活中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无法逾越的障碍时,当你绝望的以为一切都不可能了的时候,想想一个叫克列门斯.弗雷尔是咋样生存下来的。
这个德国人走了14000公里,经历无数磨难。
最终,就连一路追杀他的上尉都被他折服,在最后关头让他回家。
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人的强大不仅在于你有权势的时候,也在于你人生低谷的时候,这股力量不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蕴藏在一个人的心底。
而这个世界的善意,也总会向内心强大的人倾斜,而不是内心软弱的人。
我有一点想不明白,为什么作为曾经深深伤害过俄罗斯人民的德国战俘,逃亡途中会一直被俄罗斯人无偿帮助。
如果是一名日本战俘在中国境内逃亡,他会被中国人名帮助并逃回日本吗。
我只有一个疑问,是在写不出来更多了。
居然还要一百四十字才能发布。
简直是丧心病狂。
我实在凑不齐了。
不过那种回家的感觉一直让我动容。
看完之后被深深震撼,人竟然可以坚强到如此地步,有时候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也许在一瞬间就消失了,但有时候生命又是如此顽强的,如此恶略的环境虐待中都没有被摧毁。
那跟他相比那我人生中遇到的这些挫折和困难算的了什么呢,嗯 这就是人生吧,豁达的活着 看开了就都好了,毕竟做人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
PS ,看到他好几次绝境的时候祷告上帝,都有奇迹出现。
神是真实存在的呀,会帮助向他寻求帮助的人。
很喜欢看二战题材的片,德国人战俘的片,还是头一次看。
茫茫冰雪,对于我这个热爱冰雪运动的人来说,应该是福音,但是对于片中的主人公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
无数个好心人,对他无私的帮助,成就了本片的故事。。
我想在人的内心深处,或许都是善良的吧。。
战争对于敌对的双方来说,都是一场灾难。。。
历经3年多,徒步穿越西部利亚,我想这对人类历史来说,也算是个不小的奇迹了。。。。
如此细腻的一部电影,真开心看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主角遇到了那么多善良的人,善良的德国老医生、善良的雅库茨克人、善良的波兰犹太人。逃亡的路上如此艰难不堪,但也有一路的善良紧随。看到片尾苏联军官的转身,还有主角一家人在教堂团聚。人间多美好。1万4千公里,3年,每天12公里。光是这些数字,已经让我泪流满面了。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本身不错,但是细节描写太差,里面很多角色的行为缺少了一种必要的技术性的情节铺垫,从而使得影片看起来简陋无比,以及导演肯定没走仔细地钻研过剧本。
个人认为蛮好看的,是纪实片看来很励志~
运气好得让人有点无法接受
挺无聊,挺不合理的
意志力。
节奏有点太慢了
两个半小时后,男主终于见到家人了!除了感到很冷很艰难,没觉得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
机遇与运气胜过决心与毅力
一路开挂逃回德国,这一定是上帝的旨意。
四星半~
细节安排太粗糙。
这逃亡真够漫长的。毛子坏透了。
有时主人公命运的翻转拍得太简单了点
在伟大的本能驱使下,主人公踏上了异乎寻常的求生之路。期间流露的细腻人性让观者觉得导演的“活真细”!呵呵
一名伟大男人的史诗巨著!
①台词:对不起 要借用你的脂肪 我要回家/是一棵树!你是一棵树!②我大东亚妹子真是温柔善良 一炮洗涤一路疲惫与恐惧 ③阿拉斯加雪橇犬卖萌兼运动特辑 ④西伯利亚真大 苏联人真坏 ⑤活着要勇敢 勇敢才能活
这编剧是真敢编,真有这么大滴求生欲,一开始就不该参军了……犹太人比苏军对德军仁慈就有点扯了……
没看完~~ 剧情太长~~~ 用空再补吧~~
影2019:暖和的看着电影开头,依旧有凉意。边境桥高潮一波,竟然还在伊朗待几年后认亲,哪里都有善人。和平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