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不能说的游戏

Les chatouilles,说不出口的游戏(港),不能说的游戏(台),小瘙痒,Little Tickles,挠痒

主演:安德丽·贝斯孔,嘉莲·维雅,克洛维斯·科尔尼亚克,皮埃尔·德隆尚,格雷戈里·蒙泰尔,卡罗尔·法兰克,格林奇,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西里尔·梅莱斯,埃里克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8

《不能说的游戏》剧照

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2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3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4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5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6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3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4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5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6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7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8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19不能说的游戏 剧照 NO.20

《不能说的游戏》长篇影评

 1 ) 关于不能说出口的秘密

《不能说的游戏》涉及到性侵这个沉重的社会话题,不仅引起观众的关注,也值得反省和深思。

影片中的小主人公Odette只有八岁,她有自己的爱好,就是舞蹈和美术。

Odette本是无忧无虑的年龄,但是父母的一个朋友却给她带来了困扰。

当她向最亲的人诉说时,母亲却选择了质疑,她能得到救赎吗?

幸好她还有一个好父亲,有一个优秀的心理医生,让这部片子并不全部是悲剧。

影片以女主人公寻求心理医生为主线,导演在剧情的设定上,从她的童年到成年,涉及到情感和演职经历,最终却摆脱不掉“不能说的游戏”所带来的伤痛,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主题。

 2 ) 愤怒

真是好久都没这么愤怒了,真是令人发指,就凭这罪犯法庭上说的那几句,真是枪毙你一万遍都不嫌多,更令我愤怒的就是这小女孩的妈,我真是恨不得钻到屏幕那边去,活活扇死这个碧池,很残忍那种,真是枉为人母,深度怀疑是不是亲生的,太不像话了,这个当父亲的也是个糊涂虫,人家隔壁邻居都善意提醒你了,你去看看不行么,泳池有那么好玩么

 3 ) 一些想法

观看整部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是用心理师的视角去看主角发生的事情(以及将会发生的事情)。

如果从这个视角看电影,导演就是把观众视角与心理师视角进行重合,这样就造成了观众永远是一个旁观者。

但因为心理师这个职业的特殊性,我们又能很好的进入主角内心,主角对这样一整个事件进行主观化的叙述。

这样主观化的叙述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虚构,当然不是怀疑故事整个故事的真实性。

而是对于细节的描述,就是小女孩的时候主角是真的讨厌吉尔嘛?

这个说法不是很合适,就是小时候的主角对吉尔送的东西有这样的反抗嘛?

还是主角长大了才对这些物品深刻厌恶。

当然令我最疑惑的一个就是主角的朋友,这个朋友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他是女主虚构出来的。

一个虚构出来理解女主的朋友,这样就很能解释为什么女主说我从来过周围的人说过这个事情,而这个朋友却知道。

当朋友说我要去杀了他,后半部分就是她被女主内心关押。

我认为这个朋友对影片的意义就是,女主无法与周围的人达成一个良好的关系,而虚构出来一个朋友去理解自己。

整个影片就是主角心理治愈的过程和发生的事件,当然最后我也无法判断主角是否被治愈。

但从拥抱小时候的自己和理解她这个片段能看出或许主角已经不对过去选择遗忘,排斥但我想她已经能正视这段过去。

 4 ) 关于性侵

直到结婚, 我才开始与朋友聊起性这个话题,奇怪的事,几乎我认识的女孩子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或言语或行为地被“性侵”。

(当然,这是我把“性侵”的概念扩大了) 所以,本文其实不讨论电影情节,只说现实生活。

朋友一,性骚扰发生在约10岁的时候。

当时父母在农村,她在城里上学,每周六回家,回家路上无人接送,自己坐车 下车独自走山路。

就在一次回家的路上,遇到同村一名成年男子,故意在路边撒尿,抖动性器。

然后言语骚扰,企图袭胸。

幸亏朋友立马开跑,加上男子也没有一定要强奸的意图(估计是裸露癖),得幸逃脱。

朋友二,性骚扰发生在大学期间。

乘坐大巴车去另一个邻近城市探望闺蜜,隔壁坐了个50多岁的老不羞。

一开始偷偷摸女孩的手臂,还总是看女孩胸部。

被女孩白眼后还继续没羞没躁,甚至下了车还尾随一会儿缠着要电话。

女孩还算机灵,不敢起冲突(怕对方恼羞成怒,对付不过),给了个假号码就赶紧打的走人了。

朋友三,性骚扰发生在7岁左右。

那天父母有事要外出,不放心孩子一人在家,就找来堂哥(大5岁左右)陪伴。

估计父母觉得都是孩子,没想男女之别,而且又是白天。

结果堂哥故意以玩游戏之名,抚摸女孩下体。

我想说的,不是什么桃色秘闻,只是想告诉大家,性骚扰,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

作为父母,教育好孩子保护自己,也要告诉他们不可侵犯他人。

作为女性,保持警惕,勇敢说“不”。

作为社会人,面对这种事,要敢于挺身而出,若女人都不帮女人,下一个受害者是你的时候,怎么指望别人来帮你!

女子本弱,但,我的身体,我有权力说“不”,你的猥琐,不该让去我承受异样目光!

 5 ) 儿童性侵永远都不是一个只关乎受害者的话题

儿童性侵永远都不是一个只关乎受害者的话题。

这个社会议题最重要的家庭疏导和儿童性教育的及时到位。

我们都知道遭受性侵的儿童这一生都会背负心理创伤,所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受害家庭能够一起携手面对这个创伤。

可事实上和很多的家长都不会和受害者共情,反而会认为自己的小孩因为从小叛逆乖张所以制造一场闹剧来博得关注。

Odette的母亲在事发20年后知晓真相时的反应是怀疑和指责,她觉得自己多年的好友不会是娈童癖,即使事情真的发生过,现在说出来对施害者的家庭也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她从头到尾没有安慰过自己的女儿,没有说这不是她的错,只是一味地指责Odette选择此时说出真相对自己的家庭和对方的家庭都带来了困扰。

很多人会觉得,小时候被性侵,当时没有说出来,就该永远保持沉默。

说出来,会让父母陷入永恒的自责中。

可是一个8岁的小女孩被性侵,她能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吗?

她能说得出口吗?

又有多少体贴而敏感的家长能察觉到自己的小孩遭遇了性侵呢?

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力推广性教育。

告诉小孩什么是性骚扰和性侵犯,也指导家长学习儿童心理学,及时发现伤害,及时止损。

可悲的是,我们现如今活在一个越来越无法公开讨论性教育的社会。

 6 ) 救赎是一件只关于自己的事

#雪碧看电影# 安德丽·贝斯孔/埃里克·梅泰耶 《不能说的游戏 Les chatouilles》2018:🌟🌟🌟🌟让人眼前一亮的娴熟转场,太惊喜了,想象力无极限,从前半段影片小女孩在排练舞台上飞起,影片流畅自如,穿插黑幕里女主角疯狂发泄般的舞蹈,压抑多年的心理创伤通过肢体动作得以短暂释放;小女孩被熟人性侵的故事让人看得心惊肉跳,母亲的麻木无疑给她带来成倍的二次伤害;好友和女主从夜店卫生间到探监室的转场再次给叙事按下加速键,全片节奏有张有弛,优异的呈现形式给影片带来如虎添翼的视觉享受,也更好地传达作者想要表现的童年伤痕,有些记忆太过不堪回首,只能加速;当成年后女主带男友和父母见面,旧事重提,母亲的态度把餐桌对面的她一下子逼回到童年时期那个无助的小女孩,她一言不发,选择沉默;救赎只能靠自己,最后走进那间卧室的门,没有人和她同行,没有家人,没有心理医生,没有爱人,只有自己。

 7 ) 短评

✨不同于同类影片大多着墨于“伤害”情节的表现,本片更多描写受害者如何直面疮疤,与自己和解的过程✨救赎之路的两种表现形式:明线心理咨询,暗线舞蹈的自我表达——痛苦的小女孩,对爱人的依恋,娓娓道来的倾诉与释怀✨现实与回忆与幻想的交织:永远走不出梦魇的象征,超强的电影转场技法✨真实的悲伤:男友离开的时候,犹豫着不敢去追他,蹲在路边痛哭。

很难忘的镜头✨自私的母亲:比起关心女儿所受的创伤,更急于否认事实、担心旁人的眼光、责备女儿让自己陷入痛苦(想打人的冲动…难怪这个演员得了凯撒最佳女配)💡“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伊坂幸太郎💡据欧洲议会统计,每5名儿童中就有一名遭受性暴力。

每年,法国约有700名儿童因受虐死亡。

其实到现在也看了不少关于儿童被性侵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了。

但这些作品大多是受害者或者旁观者视角,我的迷惑一直没有得到解答:施害者是怎么想的?他们难道不知道他们的行为是犯罪吗?他们难道不知道会给孩子带来多么严重的创伤吗?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是以年龄、身份的压制,对弱小的孩子们下毒手吗?他们难道不知道在这种压制下,孩子会害怕的难以表达拒绝吗?这代表他们自愿吗?我想知道他们到底怎么想的。

 8 ) 在象征界中被拒绝的东西又重新出现在了现实界中

在象征界中被拒绝的东西又重新出现在了现实界中。

——拉康看完《不能说的游戏》,对于电影中带有拉康心理分析色彩的疗愈,作为一名心理工作者,想来做一个还原。

一、拒绝与防御奥黛特长期的“拒绝”,所呈现出来的“防御”有,1.缄默、超合理性

2. 幻想、与幻想认同

3. 压制,试图忘记

4. 理智化,投入且苦恼于某种异常的行为理论中,以此帮助你不必去面对自己的感受。

5. 疲劳

6. 躯体化

7. 物质滥用

8. 冲动化

9. 粘人

10. 回避

11. 理想化,电影中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爱情

人不能从外在于自身的地位来看待自己,只能借助于以自身为媒介而产生的image(拉康,用意象,image,这个词来揭示镜像阶段自我认证的特点。

)来认识自己。

但是这种image却是虚幻的事物,是主体的映像,它缺乏主体本身在世界上存在的那个特定的空间的部分,这个image只在时间里存在,而在空间上却是空缺,那它必定是虚无不真实的,如痛镜花水月的东西。

它的功用就在于折射出来关于“我”的想象性的整体性,给我们稳定和整合的感觉。

(曹建斌,试论拉康的镜像理论)二、奥黛特是如何完成疗愈的?

电影中,一条明线,心理分析一条暗线,舞动心理先用倒序的方式来还原心理分析的部分。

7.整合性,电影末尾的桥段用了pac理论,“内心小孩”的引导语。

“你真好看。

我都记不得你有那么的可爱。

”“你有很多路可以走。

”“你会成为一个好人的,一定会的。

”“你愿意和我一起吗。

”“我知道,亲爱的,对不起。

”“我不应该把你一个人丢在这里这么多年,这不是你的错。

你没有错。

”“我们再也不分开了好不好。

”“来吧。

6.自我的觉醒

这里的门是一个“隐喻”,除了像催眠词一样,打开了一个“内心小孩与成人对话的世界”之外,这代表的是通往整合性,或者叫做同一性的“无门之门”,代表了一种觉醒。

门是象征,而具体的,是一句对着母亲的质问:“我呢?

5.抵抗与抗争最主要的当然是现实世界中揭露他人的罪行外,但其中与母亲的抗争也不可忽视。

这位缺失加自恋型的母亲。

4.滋养与支持形成抗争的条件在于他人的支持与滋养。

揭露罪行,父亲的支持表现是最佳的疗愈催化剂。

虽然奥黛特的情感经历并不一帆风顺,但是当她“需要”的时候,他还是会再次出现。

3.现实世界中的袒露在象征界中被拒绝的东西又重新出现在了现实界中。

2.自救意识电影中虽然是心理咨询师的一句提醒,但是个体没有自救的愿力,仅仅指望心理咨询师是于事无补的。

1.防御的“升华”并不是说防御就是糟糕的,它有“保护”的那一面特性。

同时在心灵疗愈的过程中,防御也有“升华”与“退行”,即有呈现出好的防御和使情况更糟糕的防御。

如果没有在幻想中的袒露,电影中也可以看做真实世界中的袒露,(拉康的三界理论,是互相影响和融合的。

所以,这里即可以看做是幻想的,也可以看作是真实的。

)那么,也就不会有之后和父母的袒露。

三、舞动心理心灵发生的变化实则也在舞蹈中展现。

前面说的是拉康,现在是拉班。

简单说一下拉班的动作解析体系。

构成:主题,躯体动作现象的辩证对立。

肢体,对动作分析者来说,看:个体的呼吸;肢体的活动和僵硬程度;启动序列;连接性与分裂性努力,在空间、力度、和时间上使用动作能量的方式,描绘的是,与情感或情绪关联时刻间的冲动表现。

基本动作,包括:漂浮、击打、滑翔、弹拂、削砍、拧扭、抹擦、按压基本的内心驱动力,包括:梦幻状态、清醒状态、远程状态、节奏状态、稳定状态、活动状态造型,包括:静止型,如:墙壁型、球型、针尖型等;改变模式型,如,雕刻型、辐射定向型等空间,描述与环境相关的躯体移动。

要素包括:动作氛围、氛围途径、空间拉、空间意象、空间几何、空间和谐关系,指躯体、努力、造型、空间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舞蹈这条暗线的前后变化。

舞蹈老师对于“创伤”的发现并不难,原因在于奥黛特的舞蹈中“额外”强烈的情感主题,以及肢体动作中猛烈的“身体摔打”。

在和情侣所拍摄的试镜用的舞蹈中,也能看到“击打”、“滑翔”、“拧扭”的基本动作,这反应了亲密关系中的个体不足。

前文中的“粘人”这个防御,是通过这些舞蹈肢体分析得出。

舞蹈的疗愈,从和黑人的“愤怒之舞”开始。

这种节奏型很强的舞蹈,代表了一种宣泄,即,心灵开始产生流动性。

这也是现代白领很多人选择这种兴趣爱好的原因。

其本质来说,是一种心理释放。

这是揭露他人罪行时,出现的舞蹈,已经呈现出了平稳的动作、改变的造型。

这代表的,是自我认同、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以及在哪里。

安静地、舒缓地仿佛“回到母体”。

这是一支配合了“抗争”意味的舞蹈,但结尾处是平稳的站立,而不是犹如之前在舞蹈室中以“摔倒”作为结束。

这是整部电影中“起承转合”最为完整的一段舞蹈,从舒缓开始,到激烈,再到平静,这就是她“心路”的反映。

“跌倒”、“挣扎”、“站立”,这也是人格发展的反映。

当然,电影中通过“舞蹈”这门艺术作为疗愈的“载体”,在现实世界的咨询中,所用的“艺术疗法”,那可以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

最后,还是留下一段拉康思想的内容,作为结尾:那个镜像本身并没有主动占“我”之位,而是通过人们的主动认同“他”才侵占了“我”的位置,成为人们意识中的自我。

由于镜像是虚幻的,所以通过其所形成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象)也必然是虚假的,并且并且这个镜像认同过程是人类的宿命,每个人都无法逃脱。

(张艺蕾,拉康的主体理论及其现实性研究)

 9 ) 温柔讲述痛苦最致命

这是一个关于儿童性侵的故事。

Odette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芭蕾舞演员,但因为童年被邻居叔叔侵犯所带给她的伤害,她的舞蹈逐渐成为了她表达情绪的出口。

她想要改变现状,于是咨询了一名心理医生,在对话和描述中逐渐克服生活中的混乱并最终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了这个事件并且报警…

这不是一个特别不同或很新的题材,但意外的因为她温柔活泼的叙事和特殊的剪辑方式及舞蹈的融合,让我感受到了不同的力量感,也让我在最后的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中泣不成声。

那些来自他人的伤害,使她度过了漫长的压抑又痛苦的岁月,无法继续的芭蕾事业,长期的药物依赖,疯狂的个人生活,因秘密而无法维系的亲密关系,与父母间的隔阂…本该是芭蕾公主的她失去是她对自己人生的控制。

她只能用她的肢体去一次次的表达压抑和痛苦,却不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如何讲述。

导演太狠了,自导自演,那些充满力量的孤独的舞蹈,和富有节奏感的剪辑,简直让我汗毛倒竖。

那么残忍的事实她却用这些明亮的色彩,明快的音乐,快节奏的剪辑,若无其事的对话去呈现,就好像她不在乎的和心理医生的聊天一样。

最让我惊喜的就是专场!

回忆和想象与现实之间的交叉太丝滑了,又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就仿佛在看舞台剧,简直绝了,久久回不过劲儿来。

也正是因为这些有趣又特别的讲述后面的事实如此残忍,才让人在结尾的时候无比的痛和心碎吧。

这个故事中我最恨的竟然不是那个罪犯,而是到最后都只是充当背景而没有抱住女儿的母亲。

她的残忍和自私让我看到女主难以启齿背后的原因和她被母亲终身折磨的苦痛。

如果一个孩子被侵犯是意外,是伤害,那么来自母亲的无视,不信任,和为罪犯开脱的一切行为就是亲手讲孩子推向悬崖的双手。

我看她的时候真的咬牙切齿,深切的感受到了,有人生来就不配为人父母。

电影结尾的数据触目惊心,意味着Odette不是个例。

那些无辜的孩子们被阴影笼罩的一生不知道是否能有机会治愈,又是否可以拥有一个拥抱自己告诉自己那不是她的错的机会呢。

 10 ) say it,seeya~

人有时候真的是会被虚荣、数据捆绑的物种。

比如看完一部电影,明明感慨万千,但是一想到写评论的时间可能还够看完另外一部,就会犹豫。

有的人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犹豫就选择了后者。

另一种悲哀。

欧洲,跟我们想象的不同。

这里每五个儿童中就有1个遭受过性侵,每年有700多个孩子死于性虐待。

喜欢舞蹈和绘画的Odette童年时最大的阴影,就是父母亲的朋友Gilbert,他总是想跟自己玩“挠痒痒”的游戏。

实际上就是利用孩子的无知、羞耻感还有母亲的漠然来满足自己邪恶的生理欲望。

主人公通过“说出来“的方式,先是将自己的困扰告诉心理医生,再将它告诉自己想象中的朋友和家人,然后回到现实寻求解决方案。

先不说路子现不现实,影片有逻辑、不单一、不刻意、不主题先行,已经算得上优质。

顺带提一句,从字面上来讲,我对恋童癖并没有什么反感,甚至还有些同情《洛丽塔》(原著)中的亨伯特。

喜欢男人、女孩、猫猫狗狗、小孩、物品、女人的脚,我觉得本身都没有问题(虽然很多有怪癖的人确实存在心理创伤,但也不全是)。

但问题是,不能因为自己的癖好来伤害别人,剥夺别人的选择权。

这是两码事。

写了一个月剧评,虽然叙述能力得到了一定训练但还是不喜欢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

剧情提要到此为止。

人活着,其实像一条锁链,环环相扣。

在考研的时候我跟舍友说过这样的话:“总觉得做好了一件事情,以后就可以做好更多的事情。

“我当时希望完成的,当然是考研这件事。

每背完一道题,我都会对自己这样说。

舍友当时不以为然,我也对自己产生了一点怀疑。

结果当然是考上了。

不过那应该是幸运之神眷顾的结果。

对于奥黛特来说,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在非常小的时候遭受到的性侵,即使三十年之后,依然不能完全走出它的阴影。

自己在与朋友、亲人、爱人的相处中都会出现问题,特别是爱人。

在女孩仍十分懵懂时,性侵给她们种下了对于异性的可怕印象。

这绝对不是哭一场,跑个步就可以消除的。

因为一个半小时的电影能呈现的内容毕竟有限,我们可以看出的是,奥黛特成年后的爱情观受到性侵和自己母亲很深的影响。

她喜欢逃避问题(被喜欢的公司录用,但是因为知道男友可能不太支持所以隐瞒,态度像她妈妈一样有些理所当然。

导致男友因为自己不够坦诚而生气,被录用本身倒是没啥。

这种沟通障碍很多人身上都有)。

不与自己的男友进行实质性的、深度的沟通,有时会突然离家出走几个周。

她用情非常专一,不愿忍受别离,不能忍受背叛。

但自己却难有常性、非常独立、共情能力不足(母亲也是),爱她的人常常陷入痛苦,而她又把自己长久地关了起来。

别说什么敞开心扉一切都会好,一户人家的铁门被严重地打变形了,你试一下好不好开?

我发觉人有淡化他人痛苦的本能,说白了就还是那句老话:人无法感同身受。

人每一秒都在新陈代谢,刚考完试的你,甚至无法同情昨天还被压力折磨得拉肚子的自己。

是的,我们无法彻底理解任何人。

可是我们也许可以试着,不去低估他人的苦难。

消除不了他人的痛苦,那能不能试着陪伴?

陪伴不了,那少说话总行吧……正例:心理咨询师。

反例:奥黛特她妈。

这个女人真是个美艳动人的奇葩,是女儿痛苦的源泉之一,但确实也有她的无奈、魅力以及理由(她爱自己的女儿,无法原谅女儿离开家出去学芭蕾这件事,并且无法面对女儿被性侵的事实)。

但是,本来没打算让Gilbert带女儿出去,却因为女儿不愿意跟这个禽兽出去,为了修理修理(不听话的)她,就答应了禽兽的要求(前提不知道Gilbert有恋童癖)。

WTF???

这位母亲想到了,报警和上诉会让G的妻子不适,想到了会让G的儿子遭受歧视,但为什么不是先替自己的女儿考虑一下?

父亲的形象倒是特别感人,知道真相之后就处在愧疚当中。

这样强烈反差的父母亲,跟中国完全相反,很有意思。

不过要说的是,千万不要因此而对法国家庭和法国女性妄下论断。

我们对一个国家怀有偏见,渴望某种特征、某种典型性,其实原因主要有二:1)脑容量不足以让我们装下各个国家各种各样的人;2)见识短。

没见过各种各样的人,所以看到个中国女人丹凤眼就觉得全中国女人都是丹凤眼。

同样的例子是,经历少的人的世界往往非黑即白。

最后说几个惊喜。

1)节目组竟然邀请到了法国男爵yanis。

2)芭蕾主题本来就已经很喜欢了,隔三差五出现的舞蹈小桥段更是得人心。

中断靠后疑似在美国背景下看到了街头krump,中译“狂派舞”。

3)剪辑、场景切换优秀,BGM比较清新,还不错。

4)角色颜值高。

题目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说出来吧,我们未来见。

seeya.

《不能说的游戏》短评

这个妈看到我拳头都硬了。我能明白电影想要表达什么,但是说实在,拍摄火候还不够。

8分钟前
  • 十一月妄想家
  • 较差

女孩子还是要保护好自己

9分钟前
  • CC是个乖宝宝
  • 较差

妈妈这个角色真的令人绝望。最亲最亲的人反而最容易让人受伤。

13分钟前
  • 最深刻骨灰级
  • 推荐

建议和《信笺故事》一起打包上中学教材!!!!

17分钟前
  • 爱七同香玉之木
  • 推荐

题材是好题材有社会意义 只是不喜欢影片结构及表达方式

21分钟前
  • 较差

“我噩梦的期限又是什么呢?”

25分钟前
  • 抛掉奶盖上街去
  • 还行

父母的忽视让女孩一次又一次被伤害。心理阴影连她舞蹈中展现出来疼痛感。这样的人如果有个女儿,他女儿如果遭遇到这样的事,他又如何感想?在法庭上还直接说是她们没有拒绝他。真辣鸡

30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第2667。有的小孩真是不敢告诉父母,就像片中的父母,只会指责,顾及自己面子。

32分钟前
  • 黄岛
  • 还行

法国人处理这题材用了很多形式上的小心思,对事件的描述反而少了那种紧张的铺垫,让我总觉得片子看得不够浸入感。也许我更喜欢扎实的情节推动。

34分钟前
  • york
  • 还行

儿童,行为艺术,街舞,你TM到底想讲一个什么故事!!... = M =

35分钟前
  • w2jmoe
  • 很差

爱情就应该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你喜欢这个人就要去接受她的所有好的、不好的,即使全世界都站出来指责她,你也应该让她感受到你的依靠。

38分钟前
  • Empress
  • 较差

又是个说不透的剧情,这当妈的简直是个傻x

43分钟前
  • 得瑟的犀牛
  • 较差

想法是好的 但导演没必要把自己安排女主角啊 舞跳的很烂 年纪跟她的好朋友和其它舞蹈演员差太多 年纪大人物设定就定40多岁不好吗 非要把近五十岁的身体装进20多岁的人物中 好尴尬 看的一点都没共鸣 只要她一跳舞我就想吐槽

44分钟前
  • 方肉
  • 较差

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恋童癖的人往往相处起来很温柔,脾气也好,在社会中大家都很尊敬和喜爱。但巨大的生活压力以及欲望需要发泄,儿童成为容易下手的目标。

48分钟前
  • 王栗树
  • 推荐

52分钟前
  • 远途
  • 很差

能在舞台上腾空而起,却无法在人生里逃出噩梦。能把看守变成美女,却不能把恶人变成叔叔。那天他走进房间,说我们去做个游戏,从此我再没从那间浴室出来。如今他坐在被告席,说我从未强迫她们,原来他也会被打败。那条用过的毛巾,那扇粉色的木门,那伸到内裤里的手,那不能启齿的恶,成为沉默的帮凶。

5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每个受害者心中都藏着被颗拯救的灵魂,他们只能坐在伤口前,静静旳等待着能理解他们的人。电影中的人格分裂到自我和解,每重人格都需要得到重视和安慰,心理机制才能平衡。在心灵最易被忽视的那块角落,也许就是解开谜团的源头。

57分钟前
  • 陆森
  • 还行

很自由自在的一部电影

60分钟前
  • LAVIE
  • 推荐

最喜欢的一点是聚焦于受害者家庭的互动,但是花哨的剪辑和繁多的舞蹈有点让人眼花缭乱,感觉有点过了

1小时前
  • 生生鸟
  • 还行

这么好的题材怎么拍成这样

1小时前
  • neon_sigh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