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半时分一口气看完了这部电影,先写了一句简而言之的感觉:明早爬起来写影评。
我愿以为有些情绪会随着一夜的推移而渐渐消散,但事实的事实是,这种情绪依然萦绕心中挥之不去,而随着落在文字里而越发变本加厉,额....或许是因为此部电影太契合目前的状态和身份,那些场景的熟悉的历历在目,我觉得这是一部适合两个人同看的电影(虽然我是自己先行看之),虽然导演是男性,但影片中的桥段及对白是那么切中女性细腻而脆弱的心,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懂得女人的男人,在丝丝入理家庭生活的平铺直叙中,不露声色的着实一击,生生让人觉得心疼。
对了,这是一部法国片,法国,我一直钟爱的国家,电影的节奏也延续了欧洲文艺片一贯缓慢唯美的风格,影片有点Yellow,有点血腥,有点无厘头,有点喜剧,有点悲伤,有点无可奈何,有点….怎么说呢,每个人都可以在电影中看见不同的东西,内地译为《一件幸福的事情》有些太过普通,而港版译为《快乐孕记》虽涵盖了信息量但却有些直译。
不管如何,我还是觉得影片适合某一类特定人群,比如准爸准妈或初为人父母的亲们。
(如果孩子再大些,可能会回想起曾走过的路,只淡淡感叹一声谁不是这么走过来的吧)影片的前半部是我所经历过的,后半部是我或许即将经历的,写下此篇文字之时,我开始了预产期以个位数倒计时的日子,经历了孕期的种种不适而即将瓜熟蒂落,心情百感交集,一言难尽,不加赘述,只讲电影,不讲自身。
影片从两个人的“花样年华”到迎接小生命的呱呱落地,从呕,吐的肝胆俱下到看到宝宝B超影像而喜笑颜开,从一个哲学系的深度文艺女青年沦落到家庭生活的琐碎,处理各种关系,婆媳、与父母、与先生,甚或与Baby。
她的每一句独白都呐喊的那么有力量,而转过身才能看见她脸上流下的一滴泪,惺惺相惜,我看的落泪,女主人公的每一步都是女人要经历的,也只有女人才能经历的,只有女人才懂女人,只有细腻的人才懂细腻的人。
而问题的问题在于:谁他妈的说这一切天生就该是女人所承受呢?
生孩子的过程就已经是把自己撕裂,再缝上,再撕裂,再缝上的过程,当女人由于身体和心理而疼痛辗转难眠的时候,望着身边睡的正香的那个家伙,是不是就像《她来听我演唱会》中“小孩问她为什么流泪,身边的那个男人早已入睡”。
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某时某刻,也会感到身为女性的一种悲哀,当然,生与不生,是自己的选择,并不是与世俗压力相妥协的结果,既然选择,就要承受与之相衡的结果,就像张悬所唱“我拥有的都是侥幸,我失却的却是人生”,付出与收获其实很难获得真正的平衡,在一个伟大的母亲与一个独立的女性之间,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坚强。
影片的结尾画面唯美的像一张明信片,两个人相视而坐,比起一开始的青涩稚嫩,眼里被生活沉淀了更多的东西,或许是暂时表面的圆满,谁都知道,未来要两个人共同面对的柴米油盐的事情还有太多,在这点上,我宁愿相信,片名《一件幸福的事》更像是导演和观众们开的一个黑色玩笑,当然,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如果浑浑噩噩不去思索随波逐流老婆孩子热炕头(老公孩子热炕头)未免不是一种幸福。
不过,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在现实面前,无需想太多,否则显得矫情,只要勿忘初心,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罪,作为写手,总有一天会化成文字而凝结出来。
现今的我还是个大学生 算是个文艺B吧 读的是服装设计的专业 自然周围的同学都是个文艺B 我和最铁的她们经常会很憧憬地谈论到这个话题关于爱人 关于想和自己真正爱的人诞下一个属于我们倆的生命我们每次谈起这个话题的时候 可以看出大家的眼神之间都流露着神采那是以后快乐幸福生活的美好想象啊和爱人一起 有了自己的结晶 生活从此有了归属 不再游荡迷离然后看了这部电影后 不得不说改变了我许多许多的想法生活总不是那么浪漫的对于爱情 我们用的词总是热吻相拥嬉笑旅行等等等等而生孩子呢?
我们用的词就会换成责任 任务 计划 安排 分工 等等看电影以前 我会觉得反正顺其自然 我很爱我的男朋友毕业后结婚生子我也愿意而看了电影以后 我就知道 这 生孩子 并不是一件浪漫范围内考虑的事情还是讲究准备好不是说足够爱就够 而是小孩的诞生真的会对你的生活改变太多如果你还没有预想好 还没有准备好就单凭“爱!
”那劲 就还是抱着你那还想享受浪漫人生的情怀再去享受多几年美好青春年华再说吧千万别冲动去旅行 去和爱人相拥 随意自然醒 看书吧等岁月沉淀得足够为生小孩这件事情负责了那就去做吧等你准备好了 那必须是一件幸福的事
突如其来的爱情如雨后春笋般肆意疯长,难以控制,情到浓时翻云覆雨已不足表达,他们愿意为这份美好爱情的缔结一簇结晶!
像是几乎与男孩无关,年轻的女孩做着自己殊不知多么痛苦多么愚蠢抉择!
从此,怀胎九月懵逼的如同被附了身被一颗不断分裂的受精卵控制,呕吐嗜睡昼夜颠倒暴饮暴食身材走形荷尔蒙爆棚性欲旺盛被迫学习难以接受的“母狗”分娩法禁烟戒酒每天肚子上顶着“篮球”挨踢如家常便饭性情急躁一惊一乍神经脆弱与世格格不入不愿采纳百家之谈自在随性以至于产中恐惧无知……她竟也保留了无几的自我。
分娩之痛……产后抑郁症,作为一个陌生的小天使,无非是从可以压死人的担忧。
小家伙z是在等爸爸吗?
伤害,不只有松弛的阴道胖砣的身材莫名的异味肿胀低产的乳头失衡的荷尔蒙嗜睡而又紧绷的神经难以愈合的子宫伤疤……她的心受了重伤,垂垂绝望至极 她的身体不再圣洁,做爱成了负担,她自卑起来,听到一丝赞美都会热泪盈眶,曾经的骄傲被现实挫骨扬灰化为一缕清风产后一年内,她几乎成了孩奴,失去自我,失去丈夫的宠爱信任或者身体或心失去唾手可得的优秀毕业生的殊荣,没有工作更没有聚会宿醉没有有为悦己者容吸引异性的魄力不再抽烟喝酒为孩子创造环境……她快乐吗?
一定有 但人的忍耐程度终究败于几乎一年未出家门,丈夫的无视和背叛,蜕变的女孩第一次崩溃了产后两年,找自我!!
✔庆幸是个尴尬却有爱的结局✔✔母爱何其伟大✔✔祝天下母亲平安喜乐!
万寿无疆!!
写给自己看的,很多剧透。
电影频道是20231226放的,我是20240101电影频道回看的,时长约为85分钟,是个删减版。
女主角芭芭拉是个学哲学的大学生(感觉像是研究生,因为导师告诉她,可以留校当助教),男主角尼可起初在音像店上班,后来西装笔挺,看来是换了份工作。
开头是浪漫的邂逅,当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毕竟这部分只是引子。
芭芭拉怀孕之后,她需要面对身体的不适,情绪的变化,饮食的改变等等。
生孩子那一段演的太逼真了,看着都疼,然后就看着医生(也是尼可的叔叔)抱出来了一个头上还有血水的新生儿。
但生孩子不是一劳永逸啊,接下来就是无休无止杂七杂八鸡毛蒜皮等等等等,长时间在家封闭带娃让芭芭拉心力交瘁,而丈夫甚至还在音像店与妹子谈笑风生,还在沙滩上偷瞄美眉,加之论文写作被导师批评,真是于公于私诸事不顺。
这样好像便不难理解那一场宿醉了,酒精麻醉自己,暂时逃离这个世界。
在经历了争吵之后,夫妻二人在第一次约会的咖啡馆握手言和,重修旧好,他们本都是爱孩子的,各类问题是可以沟通解决的。
时间在流逝,生命诞生于时间的长河中,溅起小小的水花。
—————————手动分割线————以下内容是记录,吐槽:1.电影频道推介语相识相爱,一切美好的不可思议,生育陪伴,伴随琐碎,沉淀下来的是爱。
2.男主角工作的音像店很有中国元素,叫熊猫音像俱乐部,罗列的电影有:花样年华,不顾一切,男欢女爱,欲望法则,大幻影,心上人,约会,梦,只是一个吻,我的唇上,男人只想要这个,冷酷无情,难忍的残酷,《别划了,船搁浅了》,有种来抓我(猫鼠游戏)。
3.学到了一个知识:人属于人科,智人种。
4.尼可妈妈的吸奶器竟然几十年了还不扔?
这个情节似乎有些太夸张了。
5.法国也有幼儿园入园难的问题。
6.为什么法国电影中的插曲是首英文歌?
7.结尾处的咖啡馆与开头呼应。
暗示二人关系转好。
8.芭芭拉以小说形式写下了她的故事,起名为一件幸福的事,但是我的感觉是,将这些形容为幸福有点像是强颜欢笑,虽然尼可确实算是个不错的奶爸了,虽然长辈也没有过多干预育儿,甚至影片还回避了芭芭拉的工作因此所受的影响。
但这真的幸福吗?
怎么就是感受不出来呢?
难道只能用母爱真伟大来解释吗,这算是痛并快乐着吗?
这个片子说了,一个女人,变成一个母亲,这个变化,跨度很大,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克服,夫妻关系,会因为孩子变得更复杂。
养孩子确实很难。
还是对待婚姻,要慎重。
不可以随便结婚,不能随便找一个不爱的人在一起两个人要因为爱,婚姻的殿堂,它的支柱是那一点点爱。
如果没有了,那就什么也不会存在了人是复杂的动物,很复杂。
要想活的开心,舒服,要学会释放,放下,活的纯粹一些。
不得不说,取名确实是门艺术啊,看完惊叹这哪里是一件幸福的事,这绝对是恐婚恐育宣传片啊女主和现代社会大部分女性一样,受高等教育,有大好前程,写完论文就可以任教助理,因为爱,因为男主说想有个孩子就义无反顾的怀孕生子,结果,自己的职位被一个大不如自己的男性接手,毕业论文因为怀孕带娃而险要延毕,而这之中,最让人窝火的就是影片中写实的男主的状态,永远不在线:女主怀孕不适需要他时,永远不在;生完带娃也只是女主一个人在付出,问男主就是工作在身,永远在忙;在对外时,永远站在女主对立面;甚至在生产室里,男主写实的不在状态,尽会添乱也看的人血压直升……也不能说女主是恋爱脑,就是这段描绘出了,男主一句 想要孩子,剩下的辛苦全是女主在承担。
记忆最深的一点是,在男主偶尔换尿布,发现没有时,女主让他去药房买,顺带要买回防脱洗发水、防妊娠纹霜、防痔疮霜…等等,而男主呢,怀孕时帮不上,带娃时指望不上,和娃一起睡时,居然还觉得耽误周末休息。
哇,这种种真的越看血压越高。
女性真的在这个过程中牺牲,付出了太多太多然而,片名居然叫「一件幸福的事」反讽能力拉满。
整部影片的幸福,除了恋爱时的甜蜜互动、就剩片尾女主在终忍不了短暂离开后,再次见到孩子和男主时,感觉到自己依然存在的对男主的爱(有一说一,男主一个人也能把娃带好,这说明他不是没这个能力而是之前觉得这就是女主的职业,不愿意啊,血压又上来了)所以,在整段关系中,女性究竟是什么呢?
看完后陷入沉思。
只能说祝每个人都能在这段两人关系中收获幸福吧
一个看完之后有点郁闷的片子现在渐渐的有点理解为什么现在现在那么多人只要性不要爱了,激情可以很快就忘记,而感情却不能。
女人一旦进入母亲的角色扮演起妻子和妈妈的双重角色起就很难再有自我了,所以男人很容易就不爱这个时候的女人了,激情也没有了,男人的感情也磨光了。
我以前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母亲可以为家庭为孩子牺牲那么多,直到看到小baby出来的过程母亲是如何承受这种痛苦,九个月的含辛茹苦几个小时剧痛的煎熬,,怎么能不宝贝呢?
让男人生孩子吧,换他们挺9个月的大肚子换他们在产房吼啊叫啊把孩子憋出来换他们在孩子半夜哭叫的时候陪在旁边不休不眠换他们为了家庭放弃自己的事业不过话说回来,女人不能太无私就是了
在优酷看到的这个片子,实在无聊就点进去看了。
这是很不顺畅的一次观影。
客户端看不了换网页,网页也阵亡了,最后还是在客户端结束的。
用了两天看完。
在进入故事30分钟后,遭遇无法播放,说它有多吸引我,也没有。
于是在挣扎几次仍旧无果之后,我选择了放弃。
今天才重拾起来。
开头的情节很浪漫。
女主角在男主角上班的影像店借碟片,两人以此传达情感,陷入热恋。
他们疯狂的爱着,尼克深情的向芭芭拉表达他想要她为他生一个孩子的想法,于是……我以为既然他们如此相爱,既然尼克那么渴望一个爱的结晶,生养一个孩子应该会像片名一样幸福。
结果不然。
整个过程芭芭拉很痛苦,孤独,甚至有些抑郁。
而尼克,无法理解她。
芭芭拉多么可怜啊!
这是一部喜剧片,却没有多么搞笑的情节。
芭芭拉逃产课出去打游戏的时候,我想这是一个多么可爱俏皮的女生!
她那不想像一只母狗一样的想法,我不能再赞同,于是会心一笑。
哈哈哈哈,对嘛,why should I do like this,我也是人,我也像男人一样。
凭什么?
怀孕的过程多么辛苦我不得而知,但我可以想见。
芭芭拉是伟大的,生育孩子的人都是伟大的。
尼克提出换份工作以求给予母子俩更好的生活时,还是很感动。
这个男人还是爱她。
怀孕还不是最痛苦的,痛苦的在后面。
照顾孩子,哺乳,学业,……芭芭拉承受太多,渐渐迷失自我,痛苦不堪。
还要面对阴部因为自然生育而松弛的问题,当医生夸她的阴道很有弹性时,她哭了。
尼克还是约见朋友,过着和往常差不多的生活。
当芭芭拉在他面前情绪失控,抱怨时,他不理解,他认为自己辛苦工作也付出了很多。
那哪里有芭芭拉辛苦。
心寒。
突然联想到之前看的电影《我的国王》也是法国电影,也是女主生孩子之后陷入癫狂,比这个更偏激。
芭芭拉妈妈说“当你认识到男人并没有什么用时,你就不会如此难受了。
”也许是吧。
我想既然有了矛盾,伤了心,分开是最好的结局。
影片没有这么处理。
芭芭拉回到母亲身边,与母亲和好,与父亲和好,与自己和好。
还好,尼克好好的照顾着她们的女儿,然后芭芭拉回去了,发现他们还是相爱。
影片更像是芭芭拉一个人的蜕变,尼克在其中“并没有什么用。
不知道有多少影迷能感受到芭芭拉的幸福。
更多的还是对怀孕和婚姻的担忧吧。
”不少女性对生育都怀着一定的恐惧心理,要是男生能够在女性生产过程中,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关心女性的心理,也许生育会变成一件更幸福的事。
一个女人从少女,一步步进化,经历了喜怒哀乐,影片最深刻的是对女主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的描写。
爱情的开始都是美好,有冲动、有激情、有奋不顾身,世界都变的美丽可爱,可以让人对未来充满憧憬和乐观,有情饮水饱。
于是头脑热了一下就诞生了一个新生命,男主在餐厅猜出女主一直望向包的原因是怀孕了,说明他还是懂她的,只是女人做母亲是天然的使命,而男人做父亲却是与陌生生命的熟悉过程。
女儿的到来激发了她的母性,她的全身和头脑里面全部都是她的小北鼻,甚至一直带小北鼻到双人床上睡觉,这里面可能有她的累和心酸,以至于两人矛盾迸发。
女主产后的那种空虚、压抑、无法正常作息、无法打扮自己、脱离朋友社会、博士论文写作不顺,那种生产过后的身体变化,也会消灭一个人的自信,身体被缝补,甚至变得不敏感,并没有得到男主的体贴和关怀,甚至在朋友面前不说好话,令女主绝望,男主难道不想想,将近一年不出门是什么滋味,谁的心里没有诗和远方呢。
并不是说男主不是一个好伴侣,只是这种产前产后的经历,只有女人才能懂吧。
他还是爱她的,但是避免不了被女主忽略,将女儿放在比他更重要的位置,原本十分的爱,后来给他也只有两分了吧。
其实到影片最后,男主照顾北鼻也照顾的很好,也说明了第一他完全可以帮女主带孩子,第二女主没有必要如此紧张孩子,应该让对方参与进来,解放自己,毕竟夫妻关系才是家庭中的最重要的支柱。
其实,我真的很好奇,如果女主没有离开男主那一段时间,最后他俩还会重归于好吗?
最后相互对望微笑的镜头令人深思…
无论怎样的经历 都是幸福的事吧第一,喜欢女主角 路易斯·布尔昆 真是太美了 美的落落大方 听说她是吕克贝松的新任女郎 我要去看她的所有片!
喜欢她表达的芭芭拉第二,喜欢他们对待对方的方式,有段对话让我感触芭芭拉:他(她的父亲)在我四岁的时候就离开了我 从没对我付出过 他死了对我来说都没有区别尼古拉斯:相信我 不会没有区别芭芭拉:对不起 我不该那样说意见分歧 争执 最后都在笑容中化解 尼古拉斯是个好男人 毕竟爱孩子的男人都差不到哪去 第三,喜欢前半段无处不在的笑料 很天然 产妇都是可爱的 生产那段尤其有趣 尼古拉斯大概表现了所有男人作为丈夫在妻子生产时手足无措的二呆相 很多隐私的画面也呈现的非常大方 不失美感 完全没有可怕的场面 只有幸福的传透吧 还包括芭芭拉跟她婆婆之间笑里藏刀的对抗 同自己老妈的抵触相处模式 就普通的三两事 加上配乐 表达出尊重又不失底线 轻喜剧(顾名思义 真轻松啊……)第四,喜欢他们尊重生命纯真的样子,尼古拉斯剪脐带的慢镜头让他眼里的泪水足以感动每一个观众!!
第五,喜欢分段式的情绪反差表达,前喜后暖,第一段是经历,第二段是感悟,有很多事情身在其中的时候满是铺天盖地的厌烦,而当远离之后,才要静静感受,再来体会这段经历的好与坏,无论如何,经历总有好的一面。
人果然是需要冷静思考的动物。
Un heureux événement
像所有的法国的电影一样,观点并不强烈,有时表达的内容还与片名背道而驰,可让人最终接受了,并印象深刻。
生育之后,一对夫妇从杰克罗斯式的热恋转入革命之路的琐碎和压抑及应对之策。法国式的现实主义和轻松直面矛盾的幽默感。电影中的生育场面因为过于逼真让人产生了紧张感。就像有人说过,好的电影是应该让人产生生理共振的。女作家的传记给了男导演充分的想象力,控制这一题材并不容易。
积极接受命运带来的改变
關於生育、母職、家庭的完美電影。母職與學術的衝突(女主的thesis正是關於“他者”)、被機械化/醫學化的生產過程、母乳餵養帶來的喜悅(如同性高潮)、放棄晦澀哲學回歸經驗/陰性書寫……女主角的70年代女權媽媽太有愛了!PS.看著看著我忽然覺得,女主=十年後的自己,女主媽媽=三十年后的自己?OMG!
Everything disappears with time,but what remains,what endures by some great mystery is life.NOT “LOVE ”BUT LIFE.2012.2.5
2012/4/14法国影展,影城3厅;萌点多多不乏深层思考,虽无法在天朝借鉴,窥生育对女性身心、两性关系的改变,喜惧交集;所谓幸福,可以定义到很多层面,可以变质可以升华,但一定存在;拍得优雅不俗,全场笑点共鸣多次。
母爱。
快拖无感
很舒服很写实,我很喜欢
没有人告诉我,原来怀孕那么麻烦,从此需要戒掉奶制品腌制肉类,戒烟戒酒,欲望旺盛,像被一个外星人寄生,控制哭和笑的容器。怀孕让我支离破碎,又重新把我组合,离开孩子我以为找到了自我,心却原来从未离开。或许一开始因为懵懂无知而做下了如此鲁莽的决定,但在经历一切以后我能说,不后悔。
“我真想一个眼神就知道你还爱我,我们之间有太多的爱了。所有的一切都随时间消失了,但是留下来的,伴随伟大奥秘沉淀下来的,是生活,是的,生活。”
生娃没有那么容易
演员找的真不错。。。。。。。。。
开头用电影片名对话的桥段实在太有爱了。后面的家长里短还是算了吧,幸福与不幸福也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P.S.男主好萌!
每一个镜头都让人觉得幸福 哪怕是在吵架
男主很渣,即使感知了女友产后的情绪变化,居然丝毫不为所动,不安慰不开导,反倒是吵架的时候当作利器拿来质问女友“你怎么会变成这样”,我的妈呀,如果我遇到这种男人肯定分。
温馨。。。。。
看完之后对生孩子更加恐惧了,不只是生孩子本身,更是怕在这之后带来的生活的变化。。。(别上升到这种高度好么。。。)
3.5吧。激起了我十分想去查一下,这个片的出资方有没有生产避孕药(套)的集团。换而言之,这片避孕广告打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