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冰岛这样的国家,充满了想象。
印象中似乎总是冬季,一整片荒芜的冰天雪地。
人烟稀少,无际的天空下是广袤的土地,起伏着高高低低的丘陵,还有肥沃的牧草。
山谷里隐藏着一些小村落,人们散居,教堂或者社区将人聚集。
他们需要有邻居、有社交、烤着火,喝着还御寒、驱散孤独的酒。
故事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徐徐展开,镜头缓慢、情绪克制,甚至前面三分之一都令人昏昏欲睡。
在那些山凹处的谷底,有零星的白色房屋和咩咩叫的羊群。
在一年一度的公羊比赛中,兄弟俩古米和基蒂的羊分列一二名,基蒂的羊以微弱的优势力克古米,夺得冠军。
这种比赛可以看出当地人与羊之间亲密的关系,羊不仅仅是牲畜,与人是一种亲人似的关系。
他们俩兄弟的关系也怪,住得很近,却不说话,平常靠一条叫做索米的狗传信息,一方写纸条,狗衔着纸条送到另外一人手里。
古米看到兄弟的羊得了冠军,心生妒忌。
古米向当局举报基蒂的羊得了一种传染病——羊瘙痒症。
因他在比赛之前的一次放牧中发现了基蒂死了一只羊,他们两家的牧场相邻。
当局重视起来,一查发现整个山谷还有好几处都有羊死于这种传染病。
为了彻底根除此疫,勒令要将所有的羊群屠宰,并对羊圈、草料进行消毒。
这时,基蒂愤怒了,夜里喝醉了,操着手枪击破了古米的玻璃。
古米躲到地下室。
基蒂不配合当局的屠宰命令。
而古米将子弹上膛,流着眼泪击毙自家的一百四十七头羊。
兽医带着消毒人员来到羊圈时,一堆白色的羊的尸体,古米坐在栅栏上一言不发。
其实呢,古米悄悄留下了八头羊,其中一只是参加比赛的公羊——伽普尔,这是一只种羊。
冬天来了,大雪封路。
古米将它们偷偷地养在地下室,喂草料。
伽普尔与母羊交配。
圣诞夜,一名消毒员上门,基蒂喝醉了,躺在水沟睡着。
古米帮他脱去衣服,泡在浴缸里,身体温暖过来。
过了几天,这名消毒员再次上门,虽然基蒂家的羊被强力执行了,固执的他不肯清除羊圈,消毒员请古米帮忙。
原来,基蒂的房子所有权是古米,他们的母亲临死前希望基蒂可以一直住在那里。
基蒂对古米恨之入骨,他觉得是他灭绝了山羊的种。
基蒂拎着酒瓶,醉醺醺冲上门对古米大骂。
凌晨,倒在雪地里的基蒂被古米用铲车刬起,送往医院。
古米去基蒂家清除羊圈。
基蒂发现了古米在地下室养羊的秘密。
两兄弟的关系有了一些变化。
故事陡峭起来。
一次消毒员去古米家借用厕所。
那只叫伽普尔的公羊发情,撞坏了栅栏,动静很大,咩咩咩的叫声传到了消毒员耳朵里。
故事到了这里开始充足马力往高潮冲。
古米将羊赶到基蒂家,他请他帮忙。
闻讯而来的兽医带着消毒员要将剩余的羊清除干净,这样这个地区才能接受外地的羊。
两兄弟开着四轮的敞篷小卡车,驱赶着羊群往高原走,基蒂说只要躲过了这个冬天,它们便能活过来。
那只叫做索米的狗追在卡车后面,飞驰般地跑着。
雪越来越大,天色越来越暗,风卷起雪尘,飞沙走石般。
羊群散了。
古米和基蒂戴着头灯,顶着风雪大喊:“伽普尔,伽普尔。
”古米倒在雪地。
雪依然很大。
基蒂声音哽咽着喊古米,希望他苏醒过来,不要冻僵。
基蒂铲雪,挖出一个雪窟窿,将兄弟的衣服脱掉,自己也半裸,他用身体温暖着他的身体。
窗外冰天雪地,莽莽雪原。
《公羊》这部电影单纯得让我只想静静地将它回溯一遍。
北欧人骨子里的冷与气候息息相关。
这种冷近乎冷酷、不近人情。
然而一旦有了一点点情感的交融,坚冰缓慢融化,即便没有化作水声,依然有温情在流淌。
情绪转化、表情变化、人物的动作从缓慢转为峻急,连面目都起了很大的变化。
这是令人动容的。
《公羊》,又名《两个兄弟和八只羊》,是一部刚看完没有感觉,再回味渐渐理解的影片。
难道看完这部冰岛电影,也获得了北欧式的缓慢深沉?
这是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说不上喜欢,但很独特。
许久之后,才渐渐明白这部电影为什么可以获得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大奖,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冰岛视角、冰岛语言拍摄的影片。
全片,没有明丽的色彩,最暖的色调大概就是晚上灯的光晕、烛的焰火。
人们的衣服是冷色调的,房子是白色的墙黑色的门,深秋的大地是冷色调的,甚至天空也不是明丽的蓝色。
全片除了山谷、一座连接牧场和市镇的桥和山谷中疏离的房舍,没有一座现代化建筑。
最冷的,大概就是人了,兄弟间、朋友间,都是冷冷的、远远的,陌生、疏离、懒得客套。
人们即便面对面,也是聊聊数语就陷入无边的沉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个独居的男主人公所有最激荡的情感、最柔软的话语似乎都给了羊,先辈传下来的品种,他们赖以生存的羊。
全片只是叙事,从未解释兄弟间冰山一样的隔阂,唯一叙述过的就是他们四十年前就不说话了。
在探讨这个山谷如何处置羊群时,邻居一语带过这山谷女人都不来,似乎可以一猜兄弟二人那么深的怨仇。
兄弟情和羊,是电影的两条主线,这两条线紧密缠绕,羊的命运就是了兄弟二人的共同命运。
影片从一个山谷牧羊业的命运,折射了当下传统养殖业的命运,信息和基因时代,谁也逃不出大时代的手掌。
北欧电影是不是也和他们的家居风格一样?
线条简单,色彩清淡,故事线凝练,人物关系清晰。
兄弟二人因何结怨略去不表,只讲当下。
从两个人应对问题的不同方式,观众就能窥见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哥哥性急暴躁,直来直去敢爱敢恨有情有义,没什么智谋和心眼儿,但大是大非面前也很清醒,并且有着骨子里的善良心性。
弟弟表面上比较温和,但原则问题上从不退让,对哥哥很不服气但又没有太激烈的反抗,基本上都是在回应哥哥的找茬,不会主动挑起事端,但其实有点蔫坏,阳奉阴违的事儿桩桩件件干了不少。
兄弟二人有逼急了能开枪打你家玻璃的仇,就有救你时裸身躺在雪地里为你暖身的情,也只有血亲能做到如此吧。
很多小小的细节体现着二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醉倒就跑来骂弟弟的哥哥,比如把多次醉倒的哥哥直接用铲车送到医院的弟弟。
还有旁白里闪现的父母的遗言,一个说不留任何东西给哥哥的老爹和一个务必让弟弟照顾好哥哥的老妈,表达出了弟弟内心的纠结。
还有借保险理赔人员说出口的,这一大片农场其实都是弟弟名下的,也表达出了其实弟弟非常care这段关系但又不知道如何与暴躁任性自尊心强的哥哥交流沟通的心情,他每次都用纸笔写好想说的话,送到哥哥家狗狗的嘴里,然后招来哥哥一通臭骂。
这个情节看起来也是相当的萌,非常的暖。
苔原广布、牧场辽阔……影片一开始就用远景镜头展现着这个坐落在火山之上的冰岛美丽的自然风光。
气旋给冰岛带来丰沛的降水,也让这里常常笼罩在积雨云之中。
雪山冰川就远远近近地浮在湖水与云层之间,四野宁静得只听得到清风撩动草尖的声音。
格维兹大叔正细心地检查着木屋前的栅栏和羊。
在旷野空荡、人口稀少的冰岛牧区,牧羊不光是牧民们的生计,也成为他们最亲密和最值得骄傲的陪伴。
他们养的羊是冰岛人自古饲养的纯正北欧品种,这种羊是冰岛人能够在过去冰与火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冰岛人有着同样坚韧的性格。
因此,在评比中自己悉心饲养的羊以0.5分输给哥哥克里的羊,仿佛是自己的人生输了般让格维兹是不服气,特别是输给这个比邻而居却四十年不说话的哥哥。
格维兹与哥哥克里在波尔滋达农场以执拗又古怪的方式共同寡居着。
一道长长的栅栏分隔开牧场里两个突兀的房子,他们靠牧羊犬或者别人之口传递着不得不沟通的信息。
比如,格维兹让别的牧民告诉克里他的羊好像染上了痒症,一种摧毁羊脑和脊髓的传染病。
很不幸兽医确诊克里的羊感染了痒症,而且已经泛滥到几个农场,必须以强制屠杀各个农场里染病羊的方式斩断疫情。
失去羊的克里用酗酒来麻醉悲痛和空虚,他把愤怒发泄在格维兹身上,上演了克里半夜枪击格维兹家窗户,白天格维兹让牧羊犬带给克里窗玻璃发票的搞笑桥段,把两兄弟如这冰岛的火与冰一样,一个冲动一个理性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
理性的格维兹对屠羊政策的不满自然不会像哥哥那样简单粗暴,他有他不动声色的对策,当然这是最高机密,“地下室里那八只偷偷留下来的羊”。
于是格维兹一边偷偷饲养着冰岛羊最后的希望,一边有条不紊、临危不惧地抢救着隔三差五醉倒在雪地里的哥哥。
然而打倒一切有条不紊的是一次意外的好心。
格维兹的羊意外地被借厕所的畜牧技术员发现。
格维兹只好求助哥哥,哥哥依旧火火地用铁锹拍晕了技术员,兄弟二人骑上四轮摩托车、赶上羊上山,为保留波尔滋达农场羊种并肩。
山水暴风雪袭来,格维兹被冻僵,哥哥克里挖了一个雪洞将弟弟抱进去,用自己的身体温暖他。
克里紧紧抱着弟弟,他一生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的是冰岛的传承,波尔滋达农场荣耀、冰岛羊……而格维兹——血脉亲情却是这其中最最重要的。
跳出具体剧情,这部影片是想要呼唤冰岛人民的民族信心。
冰岛这个挂着诸如“世界最富裕”、“最具经济进取性”、“最和平国家”等褒奖标签的国家,曾一度触发“濒临破产”,成了世界舆论的焦点。
这是因为冰岛政府曾认为,靠资源拉动的经济增长过于缓慢,于是大力发展金融业。
随着冰岛金融业的过度扩张,渔牧业等传统实体产业却持续萎缩,使其虚拟经济规模超过了实体经济。
当银行业到达了一个“富可敌国”的地步,一旦出现问题,政府根本救也没法救,只好马上宣布面临破产。
而影片中传达的冰岛人民在恶劣环境中坚韧生存的传统,危机时刻亲情的温暖力量,以及面对牧民破产政府保障的福利政策都是影片给冰岛国民面对不良金融环境的强心剂、稳心剂。
而对我来说,《公羊》无疑是一个养眼影片呢。
没有想过这是一部演员演出来的电影,素质实在太高了,实在敬佩。
关于嫉妒,愤怒,贪婪,热爱的电影。
电影从一开始就是兄弟两的竞争,谁先出发去比赛,谁得冠军,谁的羊有病。
一直是弟弟的视角。
弟弟是比哥哥更复杂的角色。
本来有点儿同情哥哥,被举报,杀羊,始终是处于被动,而这一切,他不怪罪病毒,只怪罪弟弟的举报。
而弟弟,一开始就避免跟哥哥交流,哥哥骂也好吵也好,他一声不吭,直到他的羊要发现了。
在他们感情的金字塔上,只有羊站在最高点。
没有羊,就没有生活。
没有热爱的事业,就没有生活。
也许一开始也是因为竞争,城府更深的弟弟继承农场,哥哥要从羊群品质上超越他,由此而来,两个人把牧羊看作最重要的东西,眼泪是真的,愤怒也是真的。
也许他们内心根本没有这么厌恶对方,弟弟就不会救哥哥,哥哥也不会帮弟弟。
最后哥哥抱着弟弟哭,真的很感人。
他们曾经付出在羊身上的所有感情,本以为代替了亲情爱情友情,可是与至亲贴近胸膛,才发现这种共鸣的感情真的代替不了。
半夜醒了,翻豆瓣,广播里提示种草很久的几个电影有片源了。
选了一个适合冬天窝被窝里看的电影《公羊》。
喜欢北欧 荒凉 平淡 寂寞 压抑 冷漠 温情 羊 心灵 笨笨的执拗 白胡子老爷爷 在冰岛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里,两位穿着北欧款复古毛衣的白胡子老爷爷,简单的情节、干净的画面、寥寥几句的台词。
因为满眼都是白雪皑皑的冰山,才显得夜晚烛灯的光晕更温暖。
因为要长期忍受孤独和无边的沉默,他们把所有最激荡的情感、最柔软的话语都给了羊,先辈传下来的品种,他们赖以生存的羊。
长期生活在人潮涌动的城市里,很难想象一辈子面对无边无际的空寂是什么样的感觉。
片子告诉你心灵的富足并且守护你所热忱的比物质的充裕更让人充实。
放在手边的书、从羊舍向外扒忘皑皑白雪、每年一度的公羊选美大赛,电影里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这一天老爷爷穿上了西服、买了牛排、点上蜡烛,像过圣诞节一样精心布置,而这一天不过是为了庆祝种羊交配的一天。
我想说是这种一个人的狂欢更让我羡慕。
喜欢这类题材电影的原因是没有鸡汤和激烈的矛盾冲动,因为台词少画面美,导演不会直抒胸臆的告诉你想表达什么,从主人公的眼神里去猜,从他们的生活里去找。
去年戛纳“一种注目”单元最佳影片,恰巧跟前年的获奖作品《白色上帝》如出一辙,都是跟动物有关,当然这部《公羊》好看得多。
这并不是从动物眼光去看待人类世界的那类环保题材,导演讲述的是一个简单质朴的亲情故事,羊是两位老死不相往来的兄弟之间的纽带。
没有叙事技巧和悬念,平铺直叙的故事也可以很吸引人,尤其影片贯穿着北欧人特有的幽默感,以及镜头下展示冰岛的自然景观。
没有呼天抢地的哭诉,也没有夸大其词的渲染,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统统在娓娓道来的情节里展现出亲和的感染力,即使在冰天雪地的生存环境里,亲情也能如炽热的火焰将相隔半个多世纪的心结融化掉,正如影片最后的感人一幕。
那团白色的脑组织,像锡克教徒头上的缠绕,一圈一圈,有许多的褶裥。
要养活它,可不那么容易。
吃的,喝的。
这些公认的公共产品,由指定的部门,按时按量地分发。
它的上级,一天三餐,源源不断的供应能量。
借由这些,转化而成的副产品,也可以这么说,是它的劳动所得。
就变得不那么开诚布公了,它实际上对那些,也就是整天那么一直运转的,想着的一个问题——活着。
毫不保留地用某种方式表现出来。
比如:某些人喜欢画画、读书、写作、养小动物、跟人说说话、拍照等等,却从来都是自私的。
我知道,他们最不喜欢的就是掣肘。
受约束。
男人喜欢谈女人,谈她们的身材、样貌,谈最隐私的部位是什么样的。
那种刺激感,是天性。
便说不上分享。
立规矩吗?
那叫生存,不叫生活。
这团脑浆,它的周围遍布着毛细血管。
和头皮上那些柔软稀疏的卷毛却是有几分相似。
几片柠檬,薄荷叶,朗姆酒,外加一些苏打水。
它就可以制造出一种莫希托的鸡尾酒。
这算不上无意发现。
这是它琢磨的,耐以生存的继续。
刚最初,也许,它得谦虚地让位于各器官组织。
但,慢慢的,就会做几次尝试。
搞过几次破坏,只要不是毁天灭地的局面,它总有意志提出新的方案,让你重新做出审慎。
并且非常奇妙的,似乎次次都能博得同意,它用什么怪招了。
让你有如此至幻的吸引。
如果你是一只绵羊或许就不会了,只要管住嘴巴就行。
可我说,你不是,你是饲养员了。
养着一大群的绵羊已经成为了一种每天必须的习惯,而且里头可有学问了。
掰开羊嘴,摸摸羊角,好几次也检查它的眼球,还有羊身上的臊味。
你得全部熟悉了,为它们做出规划。
久而久之,你就是那团白色的脑组织。
当然,你离不开吃喝拉撒。
可那不是最重要的了。
只有这些羊是,你就是犯贱,每天拍拍它们的脑门,和它们说说话。
称呼它们为小伙子,小姑娘。
并时不时地说上一句,“真不错。。。
好样的!
”如此这般的安慰自己。
会愈加让你勤快,其他的,当然能省则省。
也因此,你愈加无法接受离开这种固定模式的生活。
要我说,这也绝不能称之为勤快,总体而言,你还是倦怠的,没有追求,安然于果腹之外,可以说得上是秉赋的技能。
在此之前,我是见到太多了,那些还迷茫在最初阶段,摇摆不定的人。
他们常常表现出来,是羞愧的,额头上冒许多冷汗,很有钱却总感觉缺了些什么!
我敢打赌,如果有人说他有上厕所的天赋。
他必定也立马上一次厕所,看一看,自己是不是也有这种技能了。
并且已经做好给它打分的决议了。
最推荐的绝对是冰岛的《公羊》,短小精悍的兄弟故事,最后一幕令人震撼。
其次是《沙尘暴》,虽然是以色列影片,不是伊朗的,但都有一种类似的中东电影的味道。
《男人与鸡》略有些失望,本来期待可以更重口更怪鸡一点的,结果还是没能放开手脚。
《德军占领的卢浮宫》作为一个半纪录片形式的电影,逼格实在太高,欣赏不能…隐约觉得有些无病呻吟。
其实我看不下去我认认真真观看20分种后觉着好没意思,估计就是一部人与羊的感情故事集。
有很空镜头能体现出片子主要的灰暗情调,结局注定有些悲剧。
(写这句话我还没看完)空旷的大山、辽阔的草原、阴黑的天空。
特别是一望无际的大地上人口稀疏。
咱这儿生育率这么低该不会n年以后就是这个现象吧……………………!
主要就是两个兄弟对羊的爱恨情仇,反正我觉着没意思。
……………………………
太好笑了我刚搜公牛没搜到 才想起来是公羊 咋回事我 冰岛的电影都有很特别的气质
无法想象平日里赖以生存和陪伴的羊,突然间离开的感觉,或者是亲手了解生命时的痛苦,原本只是输的不甘心,没想到给整个山谷羊群带来灭顶之灾,最后两兄弟的关系由于农场筑起的隔阂又因为羊而得到缓解。
温情小品。
北欧汉子的粗线条,情节的极简主义,纯粹的情景,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可以这样活着啊,最后一幕的冰释前嫌呈现一种诡异乖张的温暖。
#电博放映# 三星半。公羊界的“辛德勒的名单”;或者人类的“兄弟和好记”。冰岛式淡淡的冷幽默蛮吸引人。
不喜欢
无聊 看不下去
一直对北欧民族有说不清的情愫,可能由于天气的原因。他们的骨子里就是冰天雪地的寒冷,但是又纯白的让人唏嘘。再平常不过的故事,八只羊让两个四十年积怨尤深的兄弟冰释前嫌,最后相偎在一起。鼻子一股酸涩,往往最平凡的感情,迸发出最原始的感动。
读者即视感 感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看
山谷里牧羊为生的一对兄弟四十年互不言语,因为公羊大赛的冠军所属和之后的羊瘟疫而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矛盾。北欧一贯的冷峻网络,简洁的画面,宽广寂冷的风景,故事却太简单,有点小清新爱上层楼故做愁的刻意。
download | 四星半 | 喜欢结局
2018.12.6号资料馆大银幕观 #补标#
拍的跟小羊肖恩似的😆北欧人民真可爱
影20339:兄弟间的嫉妒与互助,为了羊,为了生活!
有点无聊的冰岛牧羊人生活,两个老人和一群羊的故事,最后在风雪中肌肤互暖的结尾有点可怜
这个开放式结局结束太早,早得有点突兀,否则四星。不愧是兄弟,藏羊被揭破后,弟弟六神无主更胜哥哥,原来之前的镇定只不过是他未真失去羊。只有故事发生的舞台有新意;电影语言(我不知是否用对了术语)平实流畅;简单的故事不沉闷,靠的却不是填充大量细节。
故弄玄虚把剧本设置在极端非人状况下,但演绎过程,从叙事发展到场面调度都是平庸大路货。
4.5 結局掐得好到位,因為有之前的幾次鋪墊,凍沒凍死還真是留了一線。沒想到是這樣的骨科(不是
没有打不开的心结……四十年不说话的兄弟,最后以初来到这世上的方式原谅了彼此。喜欢北欧电影,孤独在这里适得其所。
这类电影可以发展一个欧洲三大电影节的温情小品类型片,这套模式挺有用的,就像大家每次被迪士尼动画片里那套类型片模式吃的很死一样,这类文艺小片里无招胜有招式的剧作小思绪也同样是很灵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