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最爱

最爱,魔术外传,魔术时代,罪爱,Love For Life,Till Death Do Us Part,Life Is A Miracle

主演:章子怡,郭富城,濮存昕,蒋雯丽,蔡国庆,王宝强,李丹阳,陶泽如,孙海英,李建华,胡泽涛,郭永章,姜文,陆川,冯小刚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1

《最爱》剧照

最爱 剧照 NO.1最爱 剧照 NO.2最爱 剧照 NO.3最爱 剧照 NO.4最爱 剧照 NO.5最爱 剧照 NO.6最爱 剧照 NO.13最爱 剧照 NO.14最爱 剧照 NO.15最爱 剧照 NO.16最爱 剧照 NO.17最爱 剧照 NO.18最爱 剧照 NO.19最爱 剧照 NO.20

《最爱》剧情介绍

最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在利益驱动下村民不惜卖血赚钱,却也将世纪绝症艾滋感染上身,生命以秒计算。老柱柱(陶泽如 饰)的长子赵齐全(濮存晰 饰),天良丧尽,他作为“血头”成为村里最先富起来的人,为此牺牲村民乃至家人也不悔改。心怀愧疚的老柱柱将染病并受到歧视的村民集中到废弃的小学统一照顾,一同前往的还有他的次子赵得意(郭富城 饰)。无人垂怜的死亡孤岛,病者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心中贪欲的驱使下钩心斗角,令人全然看不到半点希望。在此期间,得意和堂兄弟小海(蔡国庆 饰)的媳妇琴琴(章子怡 饰)惺惺相惜,到互生爱意。本就饱受歧视的二人,此刻更成为背叛了全世界的恶人 生命一点点流逝,他们依旧全力奔跑,追逐渺小易逝的可悲幸福……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恐惧之灵侦探克罗伊特入铁笼苏爷爷的肖像画远隔40万公里的恋爱你永远不会独行覆活威胁婚姻攻略康熙秘史恋爱北极熊我的间谍太阳之家新娘未满Escape完结篇上位2十日游戏BG:贴身保镖第二季疯狂星期一青春猪头少年不会梦到圣诞服女郎亲情保卫战天尽头吸血鬼日记第五季风云年代一仆二主武媚娘传奇四分钟记录夏威夷特勤组第十季惊天大劫案梦境俏佳人高墙边的混乱第一季

《最爱》长篇影评

 1 ) 会叫的狗不咬人

会叫的狗不咬人。

真正爱你的人,不会把“我爱你”挂在嘴边,真正帮你的朋友,不会跟你拍胸脯。

真正要做事的人,不会整天四处宣扬。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自吹自擂。

真正痛苦的人,不会悲伤地坐在你身旁。

《最爱》感人,也不会改变你。

警句,鸡汤有用的话,《读者》早就拯救无数人了。

片里有一段,得意他哥轻描淡写地跟他爹说,你要跟我去县里住也成,你要在这陪着得意也成,等得意过世了,你再去跟我住也成。

死亡在这个片里,只是大家随意挂在嘴边的一个名词,就像说“出远门”一样,轻如鸿毛。

你要震惊他们的麻木吗。

你身边的人有几个不麻木的?

你不麻木吗?

公映版是101分钟,叫《最爱》。

顾长卫导演自己剪的版本有两小时四十分钟,叫《魔术外传》。

那剪掉的一小时,我幻想着,那应该是人性的乱舞。

《魔术外传》应该和《孔雀》一样,能把你的心脏捶成薄饼。

当然,这只能代表我自己,同时,我谁也不想代表。

人们还是喜欢看单线的爱情,其他最好能剔除就剔除,目前看来,发行商的坚持看来是对的。

在这一百分钟你被感动了吗?

你会为你的爱人去死吗?

你有真的爱的人吗?

别忘了还有个前提,琴琴和得意都是随时可能死的人,再问,没有患绝症的你,会为你的爱人去死吗?

感人的电影很多,《最爱》是其中一部。

我觉得电影是电影,你还是你。

生活还是像你以前看到的那样继续。

这可不是什么影评,就是看完后,在路上边抽烟边念叨的一些话。

 2 ) 病态社会高于疾病

首先要承认的是,这部《最爱》而非《魔术时代》的影片的确是顾长卫三部作品中最差的一部,不过也不是毫无可取之处。

脱胎自第五代导演的农村题材,又通过顾长卫的镜头以历久弥新的姿态回到银幕上来。

《最爱》并不是冷眼旁观的“真实电影”,而是在顾长卫安排下的困难时期的对梦的追逐和幽闭下的相依为命。

创作上,他在坚持过去的自己的同时,又在摸索新风格的途径中彷徨犹豫。

不过它所揭露的社会是空前深入而引人入胜的,主题谈及热病(艾滋病),却无情批判了社会的病态要高于疾病本身。

片头出现的“本故事纯属虚构.时间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字样定是为通过审查而加,在我看来,这个戳完全没有盖的必要。

开头和结尾,以死者的视角、孩子的口吻来审视活人世界,将故事全盘托出。

看似很有创意,其实毫不新鲜,早在60年前《日落大道》就已用过,不过此手法运用在本片中,倒是减少了活人对疾病和死亡的惧怕,相反,这种莫可名状的死亡态度在孩子俏皮的口吻下变得活泼起来。

在顾长卫的镜头下,河北农村是一个幽闭而冷酷的世界,充斥着粗俗、荒诞不经的乡谈俚语。

染病的村民们被隔绝在小学里,对热病还缺乏认知的他们,各个暗怀心事,在等待死亡的同时他们还能继续守着自己的“梦”苟且地活下去。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等到他们追逐到那个梦的时候,梦醒人去。

村长四轮的红本本、老疙瘩的粉棉袄……以及得意与琴琴的互为“最爱”,他们似乎都在努力完成那场梦才会心安理得的闭上眼睛。

《最爱》的前半部分是用让-皮埃尔.热内式的黑色基调对农村发展下传统社会的一个恶作剧式的巡礼,更进一步看,对比隔离圈外那些自私的人、那个大社会,这层小圈子才更安定团结,才更活生生。

村里人对这帮病人避而远之,郝艳和小海没有再碰过染病后的另一半,小海的妈妈将琴琴扫地出门却又阻拦她与得意结合,小海离婚的唯一条件是得到得意死后的房子……相比热病患者对爱的梦想、憧憬,这个看似正常的社会才是病态的源泉,与势利眼的好胳膊好腿儿的人相比,热病患者的心才是健康的。

影片后半段描写的重心逐渐从热病转移到了爱的问题。

其实得意和琴琴先前就都活在一个顾影自怜的世界里,分离或结合对彼此都是负担。

影片并没有把这段婚外恋污点化,因为他们的另一半才是丑恶,在我们看来他们的爱很纯洁。

导演以凄清的笔触刻画两人在离羣索居生活中,外人看来不正常的亲密关系(甚至有两个健康的村民见到衣着暴露的琴琴都恨不得没染上热病)。

他们在小屋中相依为命,以“爹”、“娘”相称。

到头来发现得意对琴琴的生理需求演变成一种绝望的需求,而她也发现自己已然转化成抽身不得的泥淖。

就这样无根无果的交媾同时使他们从失意的现实中逃避出来,他们不再有所谓的疾病,等待他们的只是在这场云雨之后的末日来袭。

当两人手无寸缕,贴身相拥时,空屋成为一座避风港,它隔绝的不止是疾病与外界,还有势利的社会尺度和礼教的束缚。

但是他们的行为透过社会价值观的过滤,却同样被扭曲了,得意和琴琴在一起时,简直就像懵懂的小孩子,琴琴用奶喂他,直到他睡着了才敢睡下。

他们属于隔离中的隔离患者,本身就是孤立团体中的孤立个体,他们的性欲也得不到妥当“疏导”。

影片最后,琴琴用冰水中浸泡的身躯去为得意冰敷,那是爱的体现,也许它不是爱情,也许它是亲情是相依为命的孱弱感情。

编导不用交代太清,观众也不必为这场情感做解,顾长卫冷静地判观着两人心理的微妙变动,他们代表了任何传染病患者对生命和情感的最后坚持,这就够了,不用再去上升到什么真爱不真爱的境界。

戈达尔曾说:“硬性规定电影都该长达90至120分钟是不合理的,理想的影片长度应该从1分钟到1000分钟自由伸缩。

”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魔术时代》的足版,而非这个太监版的《最爱》!

 3 ) 想起我见过的那些感染者。

看完《最爱》,失语。

我曾经坐在弥留的艾滋病人的床前,也曾经听得病的朋友讲他们家乡的状况;但我也只能想象但无法感受这些命运的重量。

一个因为在黑医院治病输血而被感染的朋友问我,你知道我一天里最开心的是什么时候吗?

就是醒来,摸摸身边,知道自己还在的那一瞬间。

影片结束,打车回家,经过国贸的灯火。

我们这座城市啊,制造了太多的爱情,却经历了太少的故事。

我们从欲望到爱情只有一步;但是那一步之间他们的孤独、认同和恐惧,我们几乎没有触碰过。

我问我认识的另外一位感染者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他说,最想要一份无拘无惧的陪伴。

说完一笑,背过身去。

那次见面,在酒吧里。

他不喝酒,他禁止自己喝酒。

他要自己保持清醒。

他手里拿着矿泉水,看着酒吧里的暧昧或者爱情发生。

他告诉我,他只是看着,虽然不能参与,至少还有羡慕的权利。

我知道,他想要的陪伴并不是不可能——但是太难了。

太难了,他也不想寻找了,就这样,一个人,看一个小时的喧闹,然后走出去,走进夜色里,回到自己的床上。

这是一种偏执。

我那个因为输血感染的朋友,坚持读完了大学。

期间本来藏着掖着的事,最终还是被走漏了风声,身边的人都迅速地离开。

他坚持吃药,药物是他最信任的唯一挚友。

这是一种偏执。

我也听说过这样一个女人,知道自己得了病,忽悠自己的丈夫儿子也去做了检查。

确认家人都安全之后,毅然离婚,拎着行李和一张全家福,离开了她爱的那个家。

这是一种偏执。

影片的前半段,那些看似令人发笑的偏执,其实是他们仅有的能依靠的信仰。

当你提前知道自己的结局,当你无罪却被判了极刑,让你能坚持下去的,就是这点偏执。

已经没有人守着他们,他们也无能力守着别人,也就这点念想能让他们守着生命。

爱何尝不是一种偏执。

影片的末尾,他们拿着结婚证大声地念,一遍又一遍,我的眼泪和他们一起流了下来。

我不敢说我理解他们,但是我知道这个仪式对他们有多重要。

对他们来讲,失去虽恐惧但太平常,如此难得的得到,就是他们的一整条命。

……最后我想说的是,死亡也许会传染,但是幸好,爱也会,希望也会。

难道,你这太幸运的生活,你不应该珍惜?

谢谢《最爱》,期待完整版本。

PS. 听说未剪切版本中得意和琴琴的戏份只占30%,关于其他人,讲得更多。

那将会是何等沉重的一把锤……关于HIV和艾滋病的一些基本知识(来自爱白):http://www.aibai.com/booksview.php?id=19273

 4 ) 绝对的好电影

当时我是因为这片子题材去看的(艾滋病),但是被演员演技震撼了。

郭富城居然是原声台词,还不违和。

章子怡的女主表演的很精彩,个人觉得不比一代宗师差,真的算演技巅峰。

每次看的时候都哭的稀里哗啦。

每个配角都很出色的完成了人物塑造。

故事在可以公映的范围内表达了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东西。

讲的很完整,就是故事偏压抑。

反正当时看完电影就觉得郭富城章子怡这种演员好好拍戏,我就一定会去贡献电影票。

一直觉得这两人在一起只是因为相互依靠,结尾的降温桥段却让这段感情超越了爱情的高度。

人性的贪婪、欲望、无知、劣根性直戳人心,绝对的好电影。

 5 ) 原汤原食化原影

《最爱》最牛逼就是男猪脚的名字“得意”最牛逼的台词就是:得意一天是一天DVD封面写着“爱,有多难,就有多灿烂”,我倒觉得“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更合适。

这个“爱”从何而来,无非是病入膏肓的天蝎或金牛或处女座的两个性情中人“上”出来的。

这里搬出一个谬论,“make”&“do”的区别。

简单点说,把一样东西从有做没,用do,例:do homework把东西从没做有,用make,例:make coffee,make love……也就是说这个“爱”是“make”出来的,“上”出来的,上心的上。

灿烂,多短才灿烂?

记者:假如真的有魔法,你可以把自己最讨厌的人变成一种动物,会是哪种动物?

范冰冰:继续做人吧,因为做人最辛苦。

人有多能互相理解人的贱,就有多能嘲笑人的残酷。

这个结局一点都不惨,同归于尽什么的,血洗什么的。

Prince得意&Princess琴琴你俩病好了,你俩得好好过日子了,老幸福老幸福了,一天24小时的那种日子,不是热得没羞没臊的那种了。

蛋疼的一句话:活着是一种病。

得意&琴琴知道他俩会死,你不知道你会死吗,反正我知道。

你我都是慢性病,怕死还是怕幸福的日子太久?

深情不寿,深情的人都不长寿。

得意爱得意,得意爱琴琴,琴琴爱琴琴,得意爱得意和琴琴,琴琴爱琴琴和得意。

谁他妈的能告诉我现在除了得热病怎样才能爱得温天暖地?

ps:想起今天看到的一个帖子问:瓶口那么小,而且一块块豆腐乳又那么整齐,求解释最靠谱的答案:厂家机器生产的流程不是在最后成品阶段装瓶而是在第一次发酵后处于大致硬块时候机器装瓶然后将腌制好的块状物继续发酵最后检查发酵效果然后重新清洗瓶盖再次封装上市售卖http://bbs.saraba1st.com/2b/read-htm-tid-682466.html哪里不会点哪里,so sexy!

 6 ) 得意一天是一天,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很久之前在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预告片,但当时预告片里完全没有讲到这个片子发生在一个艾滋病村,所以今天去看的时候开场我就被震住了。

以下写的观后感会有剧透,不喜者请回避。

可能是因为从小在医院里长大,从小对疾病的了解为可能比同年龄的孩子清楚很多,有些人患了疾,有些人受了伤,有些人说没就没了。

然而,众所周知艾滋病=死。

很久以前也听说过这么一个村落,因为卖血全村大部分人都患上了艾滋,在河南的那个村落不可能再有什么生机勃勃的劳作与淳朴的生活,村民们做的只是等着时日过去,然后互相葬掉彼此。

得意这个名字取得相当好,记得所有病人都呆在山顶学校时,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

因为在这部影片中,我们很难看到患病者的恐慌,他们不是没有意料到热病的严重性,他们都知道自己会死。

他们只是默默地在顺从的接受,因为反抗毫无作用,没有药物,没有人真正能帮助他们。

他们都在认真地活下去,不怨念不悲愤。

只是等着生命完结罢了。

蒋雯丽饰演的粮房姐头天追着偷吃她粮食的母猪满街跑,活力超群,但是立马就没了。

戏弄人生般地给她一段那么欢乐的镜头只是预示她的回光返照,人,说没就没了,就在一瞬间,还来不及回味。

王宝强饰演的大嘴也如出一辙,为粮房姐送葬时,大嘴举着自己爱不释手的扩音喇叭说,“喇叭没电了,我也快没电了。

”然后他笑着跑开,果真不出所料地他也随之远行。

片中爱子如命的父亲,极其自私又时而对家里人着想的大哥。

个个都是及其庞大的矛盾体,但个个都真实得让人感觉不到任何纰漏。

当然故事的重头戏还是男女主角的爱情。

为了买一瓶城里卖的洗发水去卖血患得艾滋病的琴琴,和一个想方设法要去卖血赚钱的得意,他们的感情展开让人觉得荒诞又可敬。

再患病后相继被丈夫、妻子抛弃的他们毫无顾忌地在一起了。

在生命都快没有的时候能碰上彼此这样一个“共患难”的爱人,绝对不是件坏事。

人性就是这样,你有病,我远离你,我们俩都有病,不如我们在一起。

敢问,如果其中一人是健康的,这段恋情难道还有展开的可能?

顾长卫在人性的残忍面前做了一场浪漫的戏。

影片中饱含人类的各种情愫,处处展露人性。

有伟大的父爱,自私的求财,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情“,豁达的人,畏惧的人,了无遗憾的离去,仇恨的威胁,不问结果与明天的陪伴,能一起吃苦却没荣幸一起享福的情侣,“娘”与“爹”的隐喻⋯⋯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不害羞地说,戏到末尾我哭了。

在看到最后两个绝症患者拿着喜糖和结婚证挨家串户地开心相告时,那时是最难过的。

商琴琴贪婪地,一遍又一遍地念着属于她们的结婚证,念着念着泪就往下落,他们比谁都明白,为什么他们能在一起,为什么他们要在一起。

我们都知道他们会死,很可能即刻就会死,所以他们的这种幸福是危险又短暂的,所谓,这么悲哀的快乐才让人最难过。

得意说,“得意一天是一天”,这句话从他口中说出,可能因为无知,可能因为豁达,因为原因不重要了。

最后琴琴先走一步,得意也不愿意再得意了,本就离死不远,何况最在乎都已经先去,不如果断奔走相继而去。

砍伤自己,用血还了琴琴最后的愿望,她曾说她死时要穿红裙子,不穿寿衣。

得意用最后的力气用血给琴琴染了一条红裙。

这就是生命的完完全全的剧终。

我认为中文片名《最爱》不如英文片名来得巧妙, Love For Life,其实这里不光只有爱情。

人啊,得意一天是一天。

总归都是人,总归都是命。

ps:我在这说说的只是这整部电影,是这整部电影的叙事告知我的,我领悟到的。

面对影片不去单独讨论导演风格,摄影手法,镜头调度,灯光手段,演员素质,美术设计,配乐……因为电影本来就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的活计,一部电影是一个团体,缺一不可。

就这部片子制作来说我也没有特别偏爱的一个工种。

电影也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难以更改。

观众们宽容一点,就这样吧,挺好的。

 7 ) 《最爱》与顾长卫的另类生存表达

当第五代纷纷转型为商业大片的娱乐推手,顾长卫这个第五代昔日的金牌摄影师却转型为作者型的导演,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个体生命经验做出沉重的陈述与阐释。

另类,不止可以用来描绘他所演绎的人物的特质,也成为他个人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的耀眼标签。

最爱》和《孔雀》、《立春》一样,主角与与世俗格格不入,他们遭到主流社会的误解、嘲讽、排斥乃至抛弃。

他们是常人眼中的“怪人”。

这种“怪”,不仅指他们身患“热病”,也包括他们行为上的出格。

琴琴与得意各自尚未离婚便如干柴烈火般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出轨与世俗伦理观背道而驰,可谓肆无忌惮惊世骇俗,对世人的指点置若罔闻,也无惧无视冷嘲热讽的眼光。

以传统价值观来判断,他们属于典型的不安分守己,和《孔雀》中的姐姐、《立春》中的王彩玲如出一辙,是不可理喻的“怪人”和另类分子。

影片讲述的不离不弃的爱情固然感人,主角“爱折腾”的性格更令人印象深刻。

恰如片中大哥所说,人都要死了,还非要那两个红本本干吗?!

在他看来,这是没事找事。

但对琴琴和得意来说,却是同生共死的见证,是不论死活都要在一起的精神支撑。

换句话说,所有人都放弃了他们,他们却没有放弃自己。

他们渴望认同,期盼获得承认。

结局虽然注定伤感,但也正是这种“折腾”,带给我们强大的心灵震撼,而琴琴的自我牺牲,也为这段爱情添加了最悲怆和动人的色彩。

“爱折腾”是顾长卫人物共通的特质,《孔雀》中的姐姐、《立春》中的王彩玲,都是放着日子不好好过,非要倒腾一番的典型代表。

她们心比天高,却命比纸薄;她们超尘脱俗,却最终为尘世所淹没。

顾长卫一直关注个体与环境的紧张关系,但说实话,或许基于价值观的差异,此前两部作品我并未产生太多的共鸣。

特别《孔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对时代的还原,其实不过是浮光掠影的表面功夫,并未深入时代的肌理和实质。

架空背景,人物行为缺乏动因,是我对此片最大的不满。

但《最爱》不一样,这是我最能接受的顾长卫作品。

这一次主角是真正意义上的弱者,是环境的受害者。

他们无辜染上“热病”,却遭到环境的鄙夷和抛弃,这使得本片暗含“他人即是地狱”的存在主义式的隐喻。

在片中,几乎人人对“热病”患者唯恐避之不及,得意的妻子带着儿子回了娘家,琴琴不但被娘家人嫌弃,还遭到丈夫的毒打,主角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显而易见。

因为对影片氛围的成功营造,人物所有的行为动机因此明晰可辨,他们在这种环境底下所有的行为反应也因此入情入理。

出于题材的特异性,《最爱》必然承载了反艾滋病歧视的社会意义,在我看来却归根结底是顾长卫式的另类生存表达,是构成其作者风格的作品谱系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我不尽然认同他的所有创作,但他对非主流生存境遇的持续执著的关注,其作品所表现的环境对心灵的压抑与生命所承受的痛苦挣扎,以及个体对自由生命的向往和所付出的艰辛努力,都值得我们反躬自省,并给予相当的尊重。

 8 ) 郭富城加章子怡,为什么比不过蒋雯丽加王宝强。

今天跟师妹去了首映,章子怡真是各种美,蒋雯丽真是各种大姐范儿。

故事不说了,这样的敏感题材,广电总局不修改到面目全非是不会让它上映的。

但就成片来看,唯一感觉就是,这个开场气势十足的故事,被硬生生拍成了一个小品故事,残酷版的《志明与春娇》,各种农村的小清新。

(当然了,这里没有贬低的意思,我觉得挺好的,小清新才能赚到钱,台湾最会抢钱女王陈绮贞有没有!

)就表演来说,我对章子怡的期望太高了,总希望她在种种事件之后,能够展现出开天辟地一般的演技来,事实是,这世上是没什么开天辟地的。

章子怡这样的女明星,是不会有什么大突破的,她是那种积累型的人,随着时光的流逝,她会一直坚韧的红下去。

但在此片中,我只能说,中规中矩。

反倒是郭富城的角色,让人眼前一亮,配音十分到位,给角色加分,我实在想象不出如果郭富城用原声会扣分到什么程度。

但是……怎么说呢,她跟小章,整体都太用力了……有一种:演不好此片,我真的要得艾滋病的感觉……其实呢……我只想说,两位大哥大姐,人不需要这么急着证明自己嘛,你们又不赶时间。

反倒是配角,令我……各种的折服啊。

濮存昕的大哥角色,以假乱真到,我到最后都一直在跟师妹讨论:他到底是濮存昕呢,还是一个很像濮存昕的人,还是刘震云假扮的……这才是演技有没有,英雄无悔有没有!

蒋雯丽就不用多说了,偷米被发现那一段真是各种心酸和肝肠寸断啊,大战过张静初的女人就是不一般啊!

至于王宝强,不得不承认我以前是很讨厌他的,别的朋友跟我讲说他戏很好,我还想说:屁咧,最好的角色是哪吒么?!

结果,在此片中,我唯一催泪的点,就是王宝强说:我也要没电了……好吧,我承认这句话单拿出来说是有点搞笑,但是等到宝强阿哥说完这句话,从路边摘一朵花别在耳畔冲着镜头回眸一笑,真是各种的倾国倾城以及赚人热泪啊,身为一个银镯男子,我是真的,动容了!!

其实本来想打三个星,后来想到此片不仅仅是带着镣铐跳舞了,简直是在浸猪笼前各种脱衣舞了,所以给一颗星为顾长卫的坚持。

他原本可以选择一个更为容易的题材,这样的题材真的是各种费力不讨好。

但是他这么做了,便值得大家走进影院去看一看。

此片有一纪录片,叫做《在一起》,私以为可以作为此电影的开胃小菜,新浪视频有高清在线观看,看完也许……你会觉得世界对你很公平。

也许我们生在一个不公平的国度,受着不平等的待遇,但是,上天待你是公平的,你得相信这个。

另,左小祖咒的音乐是亮点,各种适时的催泪,不过我硬生生的没被催下来,不知道是有毒食品吃多了变的铁石心肠了,还是影片真的太小清新,以至于我的计划失败了。

PS:有童鞋纠正我说郭富城用的是原声,学说了三个月的陕北话。

我百度了一下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儿。

正文我就不改了,以我的错误供大家各种攻击揪斗。

在这里赞叹下郭富城同学,一个香港银,不容易啊。

另,既然提到此片方言,片中的方言也是很值得玩味的,不知是为了过审还是模糊地域……

 9 ) 《最爱》:中国电影容得下艾滋病人吗?

文/加书亚《最爱》这部电影最早进入我的视野还是在它的拍摄初期。

那时,在媒体的报道中,它被描述为一部“讲述一群艾滋病人的故事”、“敢于直面真实”的现实主义电影。

它的题材让我印象深刻:上世纪90年代,一个贫困村子的农民因集体卖血而导致半条村感染了艾滋病。

在死亡和贫困面前,村民的人性逐渐展现,愚昧落后的意识让村里人在面对死亡时显得丑态百出。

那时候,电影的名字也不叫《最爱》,而叫《魔术外传》。

刚看到那些报道时,我的脑海里立刻联想起了一些西方电影里的麻风病人形象。

他们由于身染恶疾,被迫居住在中世纪城市外的一些洞穴里,禁止与人接触,饱受凄楚与流离之苦,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

看完报道后一个下意识的疑问是:在今天喧哗而浮躁的中国电影中,容得下艾滋病人的形象么?

有多少人愿意去看这些呢,毕竟把它真实地表现出来,就如同撕裂了社会良知的一道血淋淋的伤疤啊?

这样的疑问一时找不到答案,久而久之,便渐渐淡忘了。

直至《最爱》上映前夕,媒体的宣传已经换了套策略,我一厢情愿当成的“苦难”仿佛也找到了新的卖点——“一部传奇绝恋的故事,讲述身染恶疾的男女主角在绝境中从相怜、相依到相爱,直到用生命证明了爱情的尊严和伟大的悲伤故事。

”这种转变往往暗示着导演需要在艺术和商业,自我表达和迎合观众之间作一种取舍和权衡。

从结果看,在一取一舍之间,电影的主题早已四分五裂。

在我看来,《最爱》是莫名其妙的。

它把背景放在了一个最富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村民们讲着方言,有独特的风俗,但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却有一个章子怡和一个郭富城,我说的不是商琴琴和赵得意,而就是那两位演员本人。

他们以出场,观众立马感到一个是国际女星,一个是港台明星,他们浑身都是他们自己。

这样两个人扎眼的存在把这个地方的地气完全打乱了,那个村庄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场所,一个商业演出的舞台。

而原先这个舞台是打算留给悲剧和苦难的。

《最爱》究竟是想表现疾病(一群艾滋病人的故事)还是想表现爱情(一部传奇绝恋)?

对于这个问题,你或许可以给出一个简单的答案:《最爱》讲述的是两个身患绝症的人的爱情故事,讲述必然来临的死亡和分别给爱情带来的悲剧感,讲述身患疾病的人同样具有追求爱的勇气和权利。

如果导演的想法确实和这个答案相一致,倒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至少可以找到不少先例:高端一点的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低端一点的如韩剧中无数段以相爱中的一方罹患白血病去世而告终的爱情。

但是这两种例子无不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它的社会背景色彩相对淡化;二是它把全部重心集中在爱情本身之上。

《最爱》从一开始的题材选择,到导演篇幅的表现比重都显示出它有着另外的企图。

片中的艾滋病村(尽管在最终上映的片子里只是模糊地把村民的病称为“热病”)并非一个上演空中楼阁般爱情的虚无缥缈所在,它是一个真实的村庄。

在《孔雀》和《立春》中顾长卫那种专注于表现生活细节的特点也延续到了《最爱》中。

但是,这些原本是优势所在的地方却加重了电影的重心失衡。

很难搞懂,在一个真实的罹患艾滋病的村庄,苦难、贫困和死亡压抑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在这样一个现实被黑暗照亮的地方,一对男女的缠绵(尽管是死前的缠绵)有什么重要,值得电影用压倒性的时间进行表现。

仿佛是为了调和现实的苦难和爱情的欢愉之间的不相称,顾长卫有意通过某种风格化手法去弥补。

他以往的风格,有影评人称之为“造作”,我的理解是将某种情境、表演或台词极端化,使之完全不自然,以取得戏剧性效果。

《最爱》仍旧是“造作”的,但已不完全是出于风格的考虑,商业的因素已变得很重要。

拿章子怡出场时穿的那件大红袄袄来说,确实“造作”无比,但我总觉得不如《斗牛》中闫妮穿的那件暗红、褪了色的棉袄来得朴实,尽管它们都是“万黑丛中”的一点红,在突出人物方面的目的是一样的。

如果闫妮的棉袄穿在章子怡身上,那影片的格局就会大不一样,观众对片中爱情的接受方式也会很不一样。

同样造作的还有电影中人物喜剧色彩浓厚的表演和对话方式。

按照常规的理解,顾长卫使人物这样对话和表演,是为了取得一种“笑中带泪”的效果,或者尝试一种喜剧中的悲剧。

但鉴于片中关于疾病的痛苦和死亡的虚无的场面是那么短暂,跟喜剧部分完全不相称,整部电影几乎就是一部“准”喜剧,我们几乎可以推论出导演为了商业考虑,已经放弃了最初的表现原则。

《最爱》中最精彩的既不是它在道义方面对现实苦难的关注或者娱乐方面对死亡和爱情的调侃,不是它的故事也不是导演的风格,而是濮存昕和蒋雯丽这两位配角演员的表演。

他们再次证明了好演员从来不惜扮丑否定自己的形象,不惜牺牲自己以成全一个真实的角色。

他们也再次证明了演员的价值与明星的身份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刚从网上看到消息说,《最爱》并不就是《魔术外传》,而只是为了配合上映而推出的一个剪辑版,之后还有有一个两百分钟的导演剪辑版。

但愿以后看到导演剪辑版后能解答本文中的疑问,推翻其中的一些结论。

 10 ) 我们做爱吧,趁活着

有几个很俗的段子:一. 据说大地震之后保险套的销量会成倍增长,灾难造成的不安全感需要身体上的满足来填补。

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起码它来得实在,比你上影院消磨时光却不幸撞见一部烂片强得多。

一个半小时的欢愉仅需几个安全套的价格就能买到,当然如果你活儿够好,不仅连这几块钱都能省下,还能收获妹子满足的眼神。

二. 《老井》里的旺泉和巧英被困在一口深井里,按照官方介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

两人在将死之前的最后动作,就是“终于做了一次夫妻”。

我觉得这句话没说完,起码应该改成“做了一次夫妻做的事”。

姑且不论这事儿不是夫妻也能做,好歹让人明白俩人不是在井里拜了天地。

三. 我不知道得了艾滋病心里是啥感受,但我猜想,也就跟被困在井里差不多了。

死是早晚的事儿,但这事儿一旦摆在眼前了,就有点膈应,有点儿让人毛骨悚然。

困在井里的幸好是俩人,相互开导不至于胡思乱想。

得了艾滋的是一大群人,却一个绊一个的脚跟,谁也瞧不起谁。

《战争之王》里面,凯奇怕被妓女传染艾滋病而要带套,结果伊悠悠地说:“这世界上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事情能让我们瞬间失去生命,何必在乎那些十年之后才能置你于死地的事呢。

”所以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幸福得可怕,甚至担心下一秒就会一切崩塌。

还好安全感离我不远,就在一公里以外的男生宿舍。

看完电影回来就快断电了,简单地说,影评就一句话。

参见题目。

《最爱》短评

为了被剪掉的~

9分钟前
  • orchid
  • 力荐

无力、妥协、散架~~只能给差评了哦,亲~~

11分钟前
  • 未分级
  • 还行

看了广电版,感觉还不错。正常版应该会更好些。郭富城的演技正在逐年提升。

16分钟前
  • 只有霸王
  • 还行

这不因该是顾长卫导演的水准。

19分钟前
  • 加勒比姐姐
  • 较差

其实影片除了爱情还讨论了很多更深层面的东西,比如人性、金钱、盲流与道德。郭章的表演都很好,自然不做作,其他出场明星也都各得其所。看完之后意犹未尽,非常想看看那个两个半小时的版本。另,章姑娘果真真性情,值得爱。

2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看完都不相信爱情了

22分钟前
  • 较差

你们不过是看个新鲜

25分钟前
  • Kyle
  • 较差

蔡国庆在里面是负责吐唾沫的;蒋雯丽是负责搞笑的;男猪爹是负责愁眉苦脸的20130329

28分钟前
  • rovin
  • 较差

顾长卫真够矫情的...

33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抱着大期待去的往往结果就是这样。估计是因为片长的原因,前期宣传的魔幻色彩并没有出现,整个片子就显得有点单薄。其中有一些情节铺垫得不够,有些跳,整体力量被削弱了不少。郭富城和濮存昕的表演太出色了,特别是郭天王,台词够欢乐。国际章依然显得很作,太着重在演,反而用过了力。

36分钟前
  • 影子的影子
  • 还行

看不出真正的爱。。。。有种两个被挑剩下的人的凑合。。。

38分钟前
  • martya
  • 较差

好凄惨的故事,听说未剪切版本中得意和琴琴的戏份只占30%

43分钟前
  • 星月日
  • 力荐

体现了他们的困难,表现了生活的向往与美好,视角独特:以一个死去的孩子。台词朴实 镜头简单朴实而漂亮,演员有点唬人

46分钟前
  • N米
  • 还行

真的很难看啊

49分钟前
  • O
  • 较差

首映看到章子怡 蒋雯丽 顾长卫 还有濮存忻啦,真人啊。 别的不说了 好电影 。影志还被提问了 不过问的问题特别二!我说影志二,他是不是应该排在第二呢?

54分钟前
  • 何碰碰
  • 力荐

同病相连;生死同行。

55分钟前
  • 我还是我
  • 推荐

很意外这么有气势的开场还以为会是一部足以震撼广电脆弱神精的惊喜之作到最后却为爱纠结了一把 但完后看影评才知道又是部割阉版 不过还是看的出导演和演员的功力 就这样也能赚大把眼泪 本以为11年国产就只能看看大片了 没想到这部纯文艺才是意外的惊喜 不得不说国际章的全裸还是很有看点。。。

59分钟前
  • AE86
  • 推荐

剧情每况愈下,但结尾就根本没法看了。大好题材就这么被浪费了,不全是审查制度的错,是主创们太没用。都说那个导演剪辑版,那根本就是浮云!★★

60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赵得意根本不爱商琴琴,商琴琴却为他而死。所有的配角都是颠覆性演出的亮点,但在还是顾长卫三部中最无感的一部。郭富城越来越牛逼了,章子怡真好看啊,我爱她,无关人品。

1小时前
  • ‐「Lesley﹠
  • 推荐

一般。但是,能关注爱滋病村这样的社会现实是好的。艾滋病人也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1小时前
  • 風立ちぬ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