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这样,一花钱,稍微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会无限放大自己的不满。
当然,恶评的就另当别论了。
哈哈像我,今天在飞机上,闲着没事看的,看完就一点不心疼,害觉得挺搞笑的。
是一部结构完整的片子。
有些人说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当好导演,这不废话,都能当那各个都去导好莱坞了。
我每次看到演员第一次当导演标准都比较平,成片能完整讲好一个故事就可以了。
温暖的抱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主角的人设透过一系列铺垫是立得住的,常远一如既往小表情出色把想立的洁癖人设演好了。
中间情节整体也连贯,剧情推动也合理,主人公性格的最后反转也符合情感逻辑,加上一众喜剧人的表演增添增彩。
有笑点也有一定哭点。
整体来说我觉得是可以的。
有些人批评说,李沁偶像剧演法,虽然是人都看得出来,但说实话这逼喜剧,除了这种傻白甜偶像剧演法,你给我琢磨个别的演法我还真不知道怎么砌进去,不可能整个影后章子怡演法放进去吧,那不纯二逼嘛。
还有我其实最不能理解的是说关于心理疾病和心理医生的讨论,拜托,你科普啥玩意儿,你是广电总局嘛?
奥特曼下架是不是也有你一份功劳啊?
看个电影我需要你给我科普真正的心理疾病是那样不是这样,医生是那样不是这样。
拜托,who她妈真会觉得电影演啥就是啥啊?
你在生活中遇见过给你举例子的人说,“诶我知道洁癖人啥样哪部哪部电影里是那么演的”不要把别人智商放在自己的水平去揣度好不啦?
虽然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心理疾病患者是啥样,但我不会傻到把电影百分百当真好吗OK?
总得来说,这电影还行喇
本片的男女主人公分别叫鲍抱和宋温暖。
这么刻意的谐音梗其实是烂片的指示,但当时的我闲极无聊,也就看了。
鲍抱有强迫症,衣服和房间纤尘不染,物品摆放整齐划一,做事情准时准点。
他最害怕的是肢体接触,尽管内心深处渴望一个温暖的拥抱。
他是个钢琴老师,因为他的强迫行为,没有学生上他的课,其他老师把他当作怪物。
他生无可恋,选择跳楼自尽,可自尽居然也要分秒不差,最终由于误了点而未遂。
因为一起交通事故,鲍抱遇到宋温暖,这个女孩率真随性,生活邋遢,与鲍抱截然不同。
宋温暖看中了鲍抱的音乐才能,请他帮自己准备唱歌比赛。
两个人在相处中渐生情愫,鲍抱也在贾医生的治疗下慢慢好转。
片中鲍抱的强迫症表现其实并不是真实的症状,而是人们戏称的『强迫症』的极致夸张。
这非但不好笑,反而加深了人们对强迫症这种真实心理疾病的误解。
片中提到了鲍抱心病的成因,当然是原生家庭,可是还不如不提。
一则,父母不抱孩子导致孩子成人后患上极端强迫症的因果关系过于简单;二则,鲍抱的父母不抱孩子的理由更是胡扯。
还有,给鲍抱做治疗的贾医生一副江湖骗子的嘴脸,治疗方案也显然是在胡闹,可偏偏产生了疗效。
这只怕会强化人们对于心理治疗是大忽悠的偏见。
不说对心理疾病和治疗的误导,就电影本身而言,本片也是乏善可陈。
细节粗糙,笑点老旧。
李沁的表演堪称灾难,电视剧演员还是轻易别涉足大银幕。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温暖的抱抱》满分10分,我愿给他6分,这只是一部在我心中勉强及格了的片子。
一部完全被剧本耽误的好片,如果不走纯喜剧形式,或许整体观感会好很多。
立意非常好,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抱身边的人,给予他人以温暖。
但是这部两个小时左右的片子,前面的80分钟和后面的40分钟几乎风格就是撕裂的,导致观感极其割裂。
前面的80分钟,各种元素乱叠,舞台剧、喜剧、音乐剧、低俗梗、玩烂梗、综艺、致敬,该玩的元素都玩了一遍。
拆开来看,每个元素都很好,每个部分故事都讲的不错,但是合起来后,就像是一杯放满料的奶茶,好看,但是细品,很难喝。
纵使后面40分钟再怎么严肃,再怎么升华,也注定不是一部好片。
整体来看,讲的是一个悲伤故事,但是从喜剧转为悲剧的过程过于僵硬,编剧的功底实在是有问题。
而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镜头语言画面的运用,我愿称之为开心麻花电影的巅峰。
当镜头转到居民区的时候,画面颜色顿时变得五彩斑斓了起来,但是在生活气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好看,朴素而鲜艳,温馨而温暖,还呼应了这个故事的立意。
到了电影的后面,一个人,一把降落伞,一个落日。
不论是构图还是画面颜色与层次,都堪称绝美。
一个人的孤独并不是一群人的狂欢,他也想要狂欢,可是并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只是想要一个温暖的抱抱。
而这部电影的故事发展,纵使有那么一点点超出现实主义的味道,和2022年春节档的电影,《奇迹笨小孩》有着异曲同工的缺点,就是克服困难过于容易,中间的成功之路实在是过于理想化。
虽然《温暖的抱抱》在处理方面略微好于《奇迹笨小孩》,点出是两个人的相互救赎产生的奇迹,但是整个故事放入现实中,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而说到开心麻花的电影,空间感真的几乎伴随着每一部电影,不论是《驴得水》还是《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几乎都是在某一个特定空间下能够完成的故事,却放在了一部电影中,。
诚然,这部电影更是将空间感的缺点全然暴露,放在春晚的小品中,这是一部极其优秀的故事,有笑点也有泪点,但是放在电影中,空间感、艺术感还有过于冗长的烂梗和突兀的转折,显得尤为不合适。
“如果你此刻感到温暖,请给身边的人一个爱的抱抱”
中和评分用,db评论太水了中和评分用,db评论太水了中和评分用,db评论太水了《温暖的抱抱》是由常远执导的喜剧片,常远、李沁、沈腾、乔杉领衔主演。
该片于2020年12月31日在中国上映。
影片根据韩国电影《计划男》改编,讲述了一个既有强迫症又有洁癖的鲍抱,在遇到个性率真的女孩宋温暖后,人生发生了戏剧性转变的故事[1]。
够字数了吗?
温暖的抱抱 (2020)5.22020 / 中国大陆 / 喜剧 / 常远 / 常远 李沁
在微信视频号里刷到一段短视频,觉得挺搞笑,于是就下载下来看,没想到一上来就整了段儿音乐脱口秀,就类似于王勉那种边说边弹唱,不知表演风格是谁借鉴的谁?
其实立意还算不错——借一个温暖的故事来呼吁关注特殊群体。
但是用综艺和小品的语言结构处理一部电影,确实有那么点儿“瞎胡闹”,用常远自己小品里的一句台词说就是:“怎么就跟闹着玩似的?
”看豆瓣评分,也在及格线以下。
但实话实说,用心理学标准来评判一部喜剧片,也未免过于苛刻。
常远在故事里饰演的是一个有强迫抑郁症且重度洁癖的病患,缺乏存在感和对生活的认同感,在决定自杀时巧遇他的“天命女孩”——李沁饰演的Lucky lady——性格大大咧咧,朝气蓬勃,乐观豁达,对生活充满着自信,两个人正好形成一对互补。
于是磕磕绊绊上路,开启了一段治愈之旅。
估计是开心麻花团队在年终聚会时,谁想了个好点子,然后大家一起吃吃喝喝边开玩笑边探讨着就敲定下来给拍了,多少有点缺乏严谨的逻辑和铺垫。
不过片头的字幕剪辑倒是挺带感的:莫兰迪的高级灰色调,常远一身素洁白衣,纤尘不染,从起床、饮食、清洁到熨烫衣物,每一道“工序”都有条不紊,严格卡点,营造出一种机械化的刻板生活氛围。
包括自白和独坐窗前,看对楼的灯火默默发呆,渴望家的温暖却只得孤身一人和智能客服互动的凄凉,那一瞬间心里还是有些触动的…
电影里机关枪杀人你知道是假的男女一个被窝睡觉你知道是假的看哈利波特伏地魔你知道是假的到常远这怎么都是真的呢?
——以上为讲道理——以下内容含有大量脏话等引起不适内容请选择阅读*看了好多影评,给我的感觉就是矫情又挑剔,还挑不对地方多少沾点低能没看内容的观众来着看影评,不看题目估计tm认为这部电影是关于洁癖、精神病的纪录片呢?
看一个喜剧片最直观的要求不是搞不搞笑吗?
有些人说要求患者医生病人真实?
真nmlgb真,拍一个人自杀目击者尖叫就真实了?
拍一个妹子搞低空跳伞死亡率四五十摔得血肉模糊就真实了?
这是喜剧电影,所谓的真实是要为观众服务的!
纪录片的真实是为观众服务的,观众买票看的就是这玩意,同样喜剧也是如此。
要是真按照你们的逻辑来拍,你要是能笑出来你那个病多少个沈腾也治不好。
对于常远我没有过高的期待,我之前先入为主的觉得这个人可能只能演好娘娘腔类似的角色,至于作为导演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节奏过快也有可能是剪辑的原因。
但是这部电影是及格的。
它青涩但是温暖,像一个小姑娘。
很抱歉我无法像你们一样刻薄😊最后——
首先说明,我不是心理学专业的,也没研究过心理学,但我曾经患过心理疾病,是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强迫症,曾经尝试过很多所谓的心理学技术疗法,但根本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作用,真正能让我从焦虑的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的,恰恰是这部电影所表现的主题,就是与外界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情绪上的动力。
这就像一辆汽车陷入到泥潭中,出不来,你应该发力的地方,并不是跟泥潭较真,而是从外界获得动力,从而脱离这个泥潭。
我从我自己的心理疾病的经历上来总结,所有的心理疾病不外乎陷入负面情绪泥潭而无法自拔,无法自拔的原因不在于这负面情绪本身有多严重,而是缺乏走出泥潭的心理动力,如何获得心理动力,爱就是最好的动力。
能让抱抱从负面情绪泥潭中走出来的正是他人生的天使送温暖。
如何收获爱,来自于你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来自于你主动建立积极的社会关系。
这其实是一部非常好的电影,对于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思路和方向,即爱可以治愈一切,外界的积极的人际关系可以治愈心理问题也可以预防心理问题,更可以让人获得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他只是借用了一个喜剧的外壳,之所以用喜剧的外壳,主要是处于商业性的考虑,即增加电影的功能性,让人发笑解压,从而获得不错的商业回报,但在喜剧的外壳之下,其实是在探讨一个很普遍且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即治愈每个人的心理问题。
很多所谓的心理医生,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拿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专业优越感,但并没有真正了解心理疾病病人的真实感受和真实需要,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从泥潭中解脱出来,这种所谓的专业人士才是真正的假货。
任何行业都鱼龙混杂,心理学行业更是如此。
这部电影在心理学方面的尝试可能非常浅显,但方向是对的,思路是对的,无论是健康的人还是有心理疾病的人,都应该随时的与外界建立一种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在这个世上生存的动力和快乐,爱和快乐才是真正的治愈心理疾病的良药。
这也是这部电影所要表达的真正的内涵,因此我推荐每一个人都来看看这部电影,真正看懂这部电影所要讲述的治愈主题。
健康的人无法体会心理疾病的痛苦,负面情绪无论是恐惧还是悲哀,就像是附在人身上的魔鬼,时时刻刻的折磨着人,如何战胜这个魔鬼。
其实这个魔鬼根本不需要战胜,因为根本不存在,只是你负面情绪没有排解出去。
人只有学会快乐,找到快乐的源泉和生存的动力,才能真正战胜恐惧战胜焦虑,才能真正学会无畏,也才能治愈和预防心理问题。
这个快乐的源泉可以是你的爱人和亲人,也可以是能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朋友,正是这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人快乐,也让人无畏。
什么是好的心理医生。
一个好的心理医生首先是个善解人意的人,能体量病人的苦衷。
真正高水平的心理医生,就是个牵引车,能提供动力将陷入泥潭的汽车牵引出来。
但因为心理医生无法同病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提供的动力有限。
病人应该学会自救,即积极的生活,积极的寻找生活的动力,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从而让自己保存快乐健康的状态。
人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其实就是向着快乐向着你爱的人,向着你的奋斗目标,义无反顾的毫不松懈的奔跑下去,在这种奔跑中,不再有恐惧也不再有焦虑,只有追逐和快乐。
根本上说,人的心理问题只能靠自己去解决,不要等着天上掉下来个宋温暖,或者寄希望与神奇的心理医生,实际上,如果你积极乐观的追求跟外界建立关系,那么你遇到的每个人都可能是宋温暖,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自己,而不是在外界。
这如果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叫心理暗示,即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带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你的世界充满了阳光和快乐,这种阳光、快乐和爱,可以治愈一切心理疾病。
第一,整个电影都在说女主的前男友多渣,哪怕是个杀人犯,总得有杀人动机吧。
只讲女主的一面之词,既然这个男人这么垃圾,你当初为何和他在一起,这点为啥不敢说了。
如果只有抱抱火了,女主是不是也要扣抱抱一个骗歌词的帽子,毕竟歌词又是女主写的送给他的。
按照女主的说法,前男友骗歌还出轨。
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女主毫无格局。
写歌是女主自愿的,最后变成骗了,既然如此当初为啥给他写,为啥不捧自己呢。
是不是和现在给抱抱写歌一个性质呢?
也许是女主家境不好想找个一事无成的富二代扶持潜力股,也许是女主备胎前任太多、生活中道德绑架为难伴侣,或者等等不为人知的缺点,总之导演提都不提,直接来一个无逻辑性的渣男设定,甚至不加解释。
电影这种片面宣传方式,很容易导致当代女性认不清客观事实,从而在感情中产生更多的偏激判断,更容易遇到渣男。
电影看似是在维护女性的舆论声誉,让女性做正面人物,实则是在捧杀当代女性。
第二,男主的设定,基本上就是在迎合国女的做梦需求。
每个女人都想找一个主动做家务,有洁癖的男人,享受一切的同时又不需要付出任何身体代价可以随时脱身。
男主这个设定非常完美。
同样是在捧杀女性。
走出电影院的女观众一定会很失落,为啥我身边没有这么好的男人。
导演是嫌中国的结婚率太高了吗?
我的表面:媒体天天这个样子,这世界不会好了。
我的内心:赶紧加速吧,快踩油门。
我个人觉得它是一部很治愈的喜剧,剧情设计独特很新颖,又用稍稍幽默和夸张的表演给了观众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电影中的男主角鲍抱是个有严重洁癖和强迫症的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卡在整点上,在我看来有些行为其实一点也不夸张,反而让我想到了自己,因为我也是有点洁癖和强迫症,这其中的痛苦我也是懂得的,说到这里我就一把辛酸泪,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吧,融入生活中了。
不过男主鲍抱确实是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他无法触碰别人,无法拥抱别人,因为他从小受到的父母的影响。
后来遇到了女主宋温暖,我觉得女主就是来给男主送温暖的,鲍抱是个非常孤独的人,宋温暖毫无征兆地闯进了鲍抱的生活,并打乱了他的所有时间和所有计划,宋温暖曾被渣男欺骗和劈腿,受到了感情上的伤害一直没走出来,变得邋遢又不爱整洁家里一团糟,跟鲍抱完全就是格格不入,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在逐渐影响着他,他也在逐渐影响着她,他们互相治愈对方,帮对方克服心理障碍。
参加音乐比赛,起初是宋温暖的梦想,她想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才华,证明自己的实力,后来误打误撞,这成了她和鲍抱共同的梦想,总决赛的时候他们被拦住,被锁进了一个休息室里,不过屋里有直播工具,最终他们凭自己的努力开启了一场炫彩夺目的直播,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不会出场的时候,他们就突然出现在了大屏幕上,就是那一瞬间,我不知道怎么了,眼泪也刷地一下流了出来,也许是看到他们做到了,去完成自己的梦想,心里受到了感触,激动吧。
最后他们给了彼此一个温暖的抱抱。
刚看了豆瓣的简介,明白了这是韩国电影改编的,怪不得。。。
全剧看前期待值很高,毕竟是作为贺岁还有开心麻花的团队出演,结果。。。
伤心。。。
看完没有发现笑点。。。
只是影院旁边的小朋友笑的乐呵呵。。。
而我内心OS: what???
为什么要笑??
李沁真的好看,一直在想,这得怎么保养这个皮肤额。。。
常远刚开始真的颜值不在线,后面变成普通人之后很帅气了,挺耐看的。
但是他俩也是不太合适再从感情线这里剖析,天作的缘分你就是需要和这个人有连接,有碰撞,有接触,就是骑着自行车都能撞到一起全剧两点对我有收获的地方:1.原来真的有人可以按照计划行事!!!!
这是令我吃惊的,因为我是一个即使列了计划也不会执行的人,起码就是不会按期完成,这种感觉很不好,我承认啦。
然后今天内心就季度平静,并不纠结了,就可以按照计划实施啊,很简单的一件事额2.包括怎么对日常物品消毒,保持家里干净整洁剧中也是莫兰迪色系,男主的配色挺高级的。
但是剧情线和笑点实在太少了,整体很迷。。。
灵车那个点和乔杉的干洗点是为数不多 意料之外的搞笑的点,别的就是那样的。。。
我的评分也就是6分-5.5 分,不能再多了
三星半。反映强迫症的电影远有尼克尔森的《尽善尽美》,近有金城武的《喜欢你》,哪个不老套?重要的不是情节,而是细节。除了常远,其他演员都很松弛,几段音乐也对得起这个片。
只因有沈腾马丽才坚持看完了全集!剧情一般,内容设定结果猜的差不多,有点老套
有一班笑星压阵,全程笑了几阵,最后来个标志性的皆大欢喜的圆满结局,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更多的点可以挖掘;乔斌大保健的梗,真怀念啊;人都渴求亲密接触,而拥抱是最快捷的方式,就像一首歌里唱的—如果当时抱住也许结局难讲。所以当抱则抱。
和丈母娘、老婆一起看的,她俩笑得合不拢嘴,我笑点虽然不低,但也有点乐~很不错,里面很多画质特别美,也非常日系,个人感觉很像《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既视感,常远确实很厉害!虽然不理解强迫症的人生,但是能感受到强迫症的痛苦,这就是成功!
差点被评分骗了,作为一部喜剧,还是跟不错滴~全程哈哈哈
为什么大家对这个片子恶意那么深?观感上没有别人说的那种如坐针毡的感觉,节奏、光色、摄影、音乐都很舒服,故事有明显的层次和递进,每一幕的戏剧任务完成度都还不错。男主建立人设部分和《怪胎》很像,消色的色调、对称的构图,也没有半点敷衍。绝对不是故意卖笑的段子集锦,我相信肯定会有人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交流、接触、相处的必要和乐趣,这样简单质朴的主题也不需要拍成个史诗巨作,轻松愉悦即可。如果执拗地根据生活真实去恶意揣测一个喜剧类型片,还要直呼什么科学道理,那岂不是永远也体会不到电影的浪漫和乐趣。
预想到烂,却没想到这么烂。只有跟网络段子一样的笑话能时不时引人一笑,其余时间都只是在影院浪费时间。常远自己演戏都还没演出个代表作就导演了,李沁就像个疯婆子……
比李茶的姑妈还难看…天呐,我以为那已经是极限了
6.0/10 分。普普通通吧,个别地方还挺搞笑,可惜整体太一般,最后的唱歌简直是尴尬到死,现在的这些喜剧就会强行煽情,我都看得想吐。。。李沁演技感觉一般般。。。没台词的时候基本上就不会有表情了。。。
真的挺难看的 十分钟就想走了
怎么评分那么低??我觉得很好很好呀!虽然还是搞笑温情的套路,但是看的人真的很开心的!而且常远自己执导的水平也很不错,在美学色彩构图这些方面都做得很细心👍是有感觉的,让人觉得好看的,称赞的👏👏👏
根据韩国片改编的电影,虽然情节有点拖,但是个人觉得电影里的几首插曲还是蛮好听的。
很难笑
大年初一导演送屎上门啦!
看到一半就想着这喜剧的逻辑自洽太难了给三星吧,后来看到一众的开心麻花想着给四星,但是最后他们抱在一起,我还在吐槽突然就抱上的时候,闪回抱抱小时候和父母抱在一起的片段,泪崩了!!!不管我不管,竟然最后泪崩我要给五星!!
感觉也没传闻里说的那么差劲,轻度强迫症看着应该挺舒适的~
李沁真的是选错了,整个除了她,其他人都还好,沈腾几句台词给片子提分不少,李沁的部分尬到我接连不断的起鸡皮疙瘩,
比预想好一丢丢,但故事绝对三俗,以一个设定好的奇葩角色,到最后扭转成正常人,这是多少喜剧剧本的工业模式啊,本片笑点尴尬,煽情刻意,如果不是影厅的集体爆笑带来的氛围,可能观感会更差,一到段子集锦情绪就高涨,一到扯孤单啊,家人去世,心理阴影啊之类的,影厅集体降温,这就是不成熟的影片带来的极端反应,也是华语电影典型煽情泛滥的从流者,总之就是看完会忘的那种。★★☆
现在的豆瓣装逼犯是真的多。
有几个段子把我笑惨了。常远的搞笑功力也是一直在线的!从孟特娇那会开始就看好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