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第一滴血4》之后很少看到如此简单干脆爽快的片子,不需要消耗太多脑细胞去猜来猜去想来想去,我要做的就是尽情地享受电影带给人们的那种最本真的快感。
一切都似乎尽在预料之中,可是又常常峰回路转出乎意料。
基督徒母亲的四个儿子在面对邪恶的时候选择了以暴制暴的简单方式,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宣扬“爱你的敌人”的基督有时也会默许这种方式。
简单粗暴,以暴制暴。
我喜欢。
是的,看见简介的时候,的确以为是可以像《sin city》一样看见以暴制恶的激烈冲突,但是,本片对于暴力的渲染并不重,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最近的影片给我们太多的视觉冲击,以至于这种分量的枪战和打斗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但这恰恰是我所希望见到的,家庭的温暖,就在那不经意的饭桌上展现,逝去的母亲,如耶稣般重现;手足的感情,仍坚不可摧。
感谢导演没有让这四条汉子反目,毕竟,这世上或者电影中我们已经见够了尔虞我诈,人性的真善美反而弥足珍贵了。
最后酣畅的结局仍然有一点瑕疵,冰天雪地走来的复仇之神,要是更干净利落些的话,我会更喜欢的,但,这就是生活,不是么。
音乐非常赞,当你觉得应该有音乐的时候,它就那么听话,刚刚好升了起来,而且都是舒服的那种。
ed响起的时候,母亲那一笑,让整个冬天也暖了。
老妇人伊夫林,在商店里,被陌生的人枪击身亡。
四个养子,再次的聚在老妈的家里,2个黑人,2个白人。
他们决定拿起自己的武器,找出真凶,为老妈报仇。
这样的题材,或许在中国挺好拍,弄个什么五兄弟啊,六姐妹的。
但是对于好莱坞来说,这样的题材还是少数吧。
有真挚的兄弟情,尤其老小死的时候,老怀疑过兄弟。
有一往直前的大哥,也有刚烈的二弟。
总之,是部浓浓情谊的片子
喜欢导演处理兄弟之间,仇敌,警察败类的关系喜欢这样处理,因为关系再好的人也会有矛盾,而且兄弟之间的误解也在慢慢推动剧情,这点上让我感觉很真实,没有什么"高""大""全",也是自然人吗,而且还是无人领养的问题青年,但是整个片子没有把全部精力放在渲染暴力上面,反而是伴着轻快的音乐,让四个兄弟一点点度过难关. 最让我觉得惊喜的是处理警察败类和仇敌的手法,也许是同类型的片子看多了,总以为一定会怎么样,可是我很高兴因为我失望了..呵呵
回归电影的最初,也只不过是拿着爆米花走进电影院,投入几个小时精神和感情,完了走出来开开心心。
很久没看到过一部这样的"正常"的好电影了。
节奏适度,有松有弛,有稍微的暴力也有稍微的感情。
情节发展正常,该转折的地方也让人稍微意外,结局虽然死了个主角但仍是皆大欢喜并且符合主流价值观道德观,背景音乐也很配合情节并且好听。
总之就是一部普通的好电影,不是文艺片不是大制作不是玩另类的不是玩情色的。
但是天知道,有多少年了,除了以上几种,普通电影里就没出过什么好电影。
所以如果想轻松一下,不想看到一群弱智的人或者一群深沉的人或者一群变态的人,这个片子真是好片子。
慈祥善良的老妇人伊夫林·莫瑟平日里靠自己的小杂货店陌生度日。
而她的这个大家庭里却拥有着四个不同肤色的好儿子。
因为四个孩子都是她当年好心收养回来并养大成人的:鲁莽的伯比(马克·沃尔伯格),相貌丑陋却正直的安其尔(泰里斯·吉布森),典型的老好人耶利米(安德烈·本杰明)以及热情洋溢的杰克(加勒特·海德伦德)。
他们平日里在孝敬母亲的同时,也同样四处帮助那些需要亲情需要关爱的可怜孩子们。
而且,他们都深爱着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深爱着慈祥的老母亲。
平静中溢满幸福的生活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
不幸的一天突如其来,老母亲伊夫林独自在杂货店里的时候,闯进了一伙残暴的劫匪。
无力抵抗的老太太在一声火药爆膛的声音过后倒地。
在母亲的葬礼上,四兄弟咬紧牙关再次聚首,并发誓要亲手找出并惩办凶手,为老母亲复仇。
对付持械的匪徒当然不能手无寸铁。
于是四兄弟在大哥伯比的带领下四处准备:旧仓库、床底下、费车箱里……四处搜寻着当年曾闯荡社会的老底儿。
自动手枪、霰弹枪甚至连铁棍也成了他们复仇的武器。
依照母亲在杂货店里监视器录下的录像带的记录,四兄弟难掩胸中的怒火开始在附近街区里寻找仇人的踪迹。
篮球场里一场激烈的比赛正激发着百十号年轻人的热情,鲁莽的伯比却二话不说,冲进场内,左手持枪,怒目圆睁“谁是杀害母亲的凶手,谁知道这事的线索?
”接着,四兄弟复仇的脚步却越走越快、越走越劲,街头、学校、社区,只要有黑人的地方,就是他们寻仇的场所。
汽车内疯狂追逐的枪手,街角隐蔽的狙击手,甚至有杀手爬上了窗户欲取伯比的性命,还好机智的伯比快刀砍断了绳子。
激烈的枪战,火爆的汽车追逐……所有这一切都使得这场复仇与争斗急速升温:谋杀案背后的秘密,事情的真相,道貌岸然人士的谎言,好人们的诚实帮助,政界的腐败,黑道中人的相互出卖与陷害……所有这一切都交织在一起。
但终究敌不过手足情谊的强大!
四兄弟团结一心,尽管也复出了血的代价,终究还是惩治了杀害母亲的凶手!
影片以母亲的遇害为起因,讲述了特殊构成家庭里的四兄弟其心协力与黑暗势力作者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
影片出了饱含黑色暴力元素之外,也相应地加入了“调剂”用的轻喜剧成分,事实上,这也是辛格尔顿的特色之一。
除了影片最具亮点的“黑白抗争”、“黑打黑”的动作戏之外,最能打动人的要属影片给人的真实感受。
被收养的不同肤色的孩子们在同一个大家庭里过着幸福的生活,怎不令人羡慕、令人动容。
而善良老母的被害、与四兄弟愤然掀起复仇狂潮的情节更是激起了所有热血男儿的心潮。
另外,影片中,经常萦绕耳边的动感黑人音乐也无形中增加着影片的吸引力。
冲着加内特来的,五官什么的真的很精致,现在也30多了在《比利·林恩》里不上妆还是眉清目秀的,想他刚出道时应该很好看,所以找了这个。
然而……为什么他不梳头呢……(?
)哥四个的性格都好突出,唯一相像就是都挺混(球)的(除了杰瑞),发现妈妈不是意外被枪击,四个人风风火火的也是有意思。
又追车又堵人的,小混混的看家本领全使出来,冲动又很可爱。
电影里的反转很多,但真的好爽,不管好的坏的,真的是这样还是误打误撞的(安吉尔和反派警察真是马润就是马润呐,真淡定),总之反转得很有意思,也超喜欢这种设定。
据说原本被邀请演鲍比的人还挺多的,马达和大本好像都被邀请过。
不过马克•沃尔伯格演这个超合适,形象是次要的,从他个人经历、台词功底,放在这个位置刚刚好。
反正……鲍比大多数台词都是临场发挥,超真性情的hhhh个子矮怎么了?
五五分的身材怎么了?
大哥的形象太好了。
饰演四弟杰克的加内特当时不到21岁(上映后的20天才满21),经验不多,不太会临场发挥,还是哥哥们教的。
满场就听大哥在逗他,杰克老老实实喝牛奶吧,你以为是男人的JY吗哥哥们喝的都是真的伏特加,哈哈哈哈好gay啊还一直叫他my little fairy(我的小仙女),没眼看⁄(⁄ ⁄•⁄ω⁄•⁄ ⁄)⁄ 大哥和四弟之间“腻腻歪歪”的台词也都是两人临场发挥的。
兄弟里真的会滑雪的也只有这两位。
以及厕所那场戏,一共拍了2天,加内特淋浴淋得都快脱皮了。
不过就国外的资料来看,偶尔杰克紧张、瞪大了眼睛定在某处,可能也包括他潜在的择偶倾向(看着有点“爱好:男”的意思),都和领养前有关系,资料说明显地暗示了他曾受到过骚扰或者性……虐待……虽然我个人没太感觉出来。
很激爽的电影,熬夜看完乐得不行虽然还是不明白,加内特为什么不、梳、头→_→每天形态各异的,发型师也很想流泪吧?
《四兄弟》,很酷的复仇故事。
个人以为是同类题材里的佼佼者,其特别之处在于并不一味的刺激火爆,时不时的穿插着些诙谐有趣的桥段,惹人发笑。
象哥儿几个在雪地里堵住律师老头,BOBBY在老头的光肚皮上玩闹似的拍红手印;三个人同在卫生间,撇条的撇条,洗澡的洗澡;还有ANGEL那个疯疯癜癜神经大条的西班牙女友,都大大丰富了并不复杂的剧情。
让人伤感的是英俊的摇滚乐手小弟JACK死在了黑帮枪下,四兄弟最后变成了三兄弟,有点遗憾。
马克沃尔伯格扮演的大哥BOBBY性格有点象“疯狂的石头”里黑皮,简单粗暴,长的很象中年留胡子版的巴拉克。
马克沃尔伯格本人在他那莽撞而臭名昭著的青春岁月里的确称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小子,或者说他简直是一个混蛋。
据说少年的他曾试图偷走两个越南人的啤酒,并因此还被指控种族歧视的罪状,还曾用恶毒的种族绰号辱骂学校中的黑人同学,因证据确凿,而被判入鹿岛监狱服刑45天。
有这样惊人的混球历史,诠释这个角色也算是不费力气的本色演出。
黑帮头子维克多凌辱手下的手段还真是丰富多彩,有头有脸的高级马仔也得乖乖的趴在地上学狗吃饭,连议员先生也只能和小孩们一个桌子上呆着……不过他忘了凌虐下属是没有好结果的,他自己也是饱受叔叔的虐待忍受不了才杀之而上位的。
黑道老大如果都能象〈黑白道〉里的吴镇宇那样仁心仁术,连卧底在他身边几年的警察都崇拜他,也就不会有那么多血肉横飞的争斗了。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星易呈(来自豆瓣)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173201/剧情结构:(开篇)神秘车辆跟随一位女士来到超市门口;通过开场画面锁定标准好莱坞式悬疑影片风格;(铺垫)慈善女生亲切教育偷窃小孩,并为他买食物;女士被入超市劫匪所杀;被慈善女士收养过的上百号孤儿前来祭拜;四个无人收养的混世魔王来到墓前,老大重量级流氓,老二跟随养母居住多年,结婚生子变为老好人;老三过去坑蒙拐骗,泡妞无数,当兵改正;老四是大帅哥,一流流氓,三流歌手;四人回到家中,看着各自的房间伤感,就连极度暴躁的老大也偷偷卫生间哭泣;(转折)四人酒吧决定为母亲报仇,(争论)老二坚决反对,认为法制社会还是应该交给警察来处理,并起身离去;酒吧酒保却提供警察提到的目击证人信息;(带入第二幕)三兄弟带上武器抓住篮球场小混混,小混混大声冤枉;去印证果然10点篮球场就熄灯了,案发时间是11点多,所以推论目击证人说谎;(游戏时间)然乱篮球场搜寻目击证人,发现可以小黑,逼问得知目击证人大黑地址;大黑放狗咬伤老大,被老三灭火器赶走恶狗,爬绳下楼逃生的大黑,被暴躁老大用菜刀砍断绳索,甩断双腿,逼问出杀手相貌和出没酒吧;(中点)酒吧老四暴露意图,被杀手率先开枪;酒吧火拼,风雪夜车戏追逐,撞翻杀手汽车,枪杀杀手;(B故事)警长与四兄弟的故事;第二天,警察收拾尸体,警长问询四兄弟无果,警告有线索一定要向警方报告,不要试图私人方式解决;(坏人逼近)匪首得知杀手被杀消息,让手下调查;老大老二去杀手家里查找线索,而老三恰巧被女友缠住在家狂欢,意外从保险公司口中获知老二给母亲购买大量意外保险的事情;老三找老二工友获知,老二和黑帮有瓜葛,并被议员冻结账户,濒临破产;老大老四在杀手家照相机发现律师与母亲在一起的照片,暴揍律师才知道,他是母亲的男友,两人再秘密交往;(一无所有)老三告知老大关于除了保险之外老二的所有事,汽油逼问议员得知老二与匪首有联系;老二取出保险金被老三跟踪;老大他们跟踪匪首跟班意外发现老二塞给他钱,老三也终于抖出保险事件;老大暴揍老二,老二因被怀疑而愤怒,一切都是因为不愿意跟匪首分的房地产利益,被冻结财产,保险只是个意外,而花钱就是想和匪首和解而已;老四被袭击中枪,几人跟黑帮火拼,干掉匪众,老四不治死亡;(黑暗时刻)警长来告知母亲为老二,来警局报案求助警员小马,小马偷偷告知匪首,才给母亲带来杀身之祸;随后警长暴揍小马并收缴警徽,被小马偷袭强杀,并伪造现场;参加完警长葬礼,老二建议40万跟匪首讲和被拒,却产生新思路;(进入第三幕)老二找匪首助手要求用40万美金求和,并约定冰面交易;(大决战)老大老二拿钱去交易,匪首让小弟锯开冰面要干掉他们;同时老三去找警员小马,并让自己女友报警;警察包围小马家,老二用激将法让小马说出杀死母亲和警长的事实,然后告知自己身上装了监控,已经被警察包围,不明真相的小马劫持老三位人质,杀出房间被狙击手击毙;而这边,匪首手下被40万美金收买,反水干掉匪首并抛尸冰窟窿;(结局)轻松扛过警察的暴力式审问无罪释放;三兄弟重回幸福快乐生活,但是还是时常会想起母亲那慈祥的眼神。
所以mark wahlberg演的bobby cp其实是他弟jack????
浴室那场赏鸟的戏怎么回事……别人都拖家带口的,老大老四单着,是怎么回事……黑帮真的干掉太多了,三观有点不正哦。
不能这么杀法吧。
victor sweet设定sophi设定都挺有趣的。
莫名其妙地随性和轻松感,放在现实设定里,还有犯罪和枪战,有点担心教坏小朋友。
底特律和大雪是蛮重要的配角出场吧。
感觉演员们冻得够呛。
导演作品风格好统一哦。
不过这几个黑人演员也算是他常用的了。
无厘头
家庭+黑帮,逐渐升温,越来越酷,还不错。
神一样的开场,屎一样的展开。
再来一遍,依旧精彩!一部伤感的暴力爽片,情节设计不错,细节到位,有情有感!
演技太做作了!
鲍比(老大)安格(幽默的黑人)杰克(摇滚小子)杰瑞(精于算计)“赌城酒吧”,雪夜汽车追逐战,家园守卫战,硬核录口供,黑警,BOSS:“维克多·斯威特”,白皑皑雪地里的拳击赛,沉入河底……“没人直接去扯袋子,不知为何,人们总是先试图解开袋子,不过,必须是透明塑料袋才行,黑色的不行。”复仇就是好看,幽默,……
最近看过最烂的暴力片,前面铺垫软软绵绵拖沓的还有点尴尬,真刀真枪的干起来剧情全是bug,绝了
以暴制暴 剧情还是很老套的 就是加了很多亲情分 乡谣情缘里的小波在这里面就是个龙套额 不过年轻的时候真是好看的无以复加各种想揉啊
所有的乱打乱杀,公共场合拔枪就打什么的,用一句这是底特律就解释了。杰瑞为啥给老妈买巨额保险还是没法解释。最后黑小伙跑去骗黑警察的那个局,有点超过这伙人的智商上限了,中间n步设计,只要一步出错就必死无疑。
两星半吧,情节中规中矩但也有一些小的好细节。
No emotion feels real... even in a town like Detroit.
这应该达不到抖音推荐的地步
简单,好玩,爷们儿
我实在想说,除了ZJ我不是很排斥外,我感觉拍摄手法等等都太老套,全剧自始至终我都感觉真是受不了....除了到最后审讯的时候我才感觉有活过来,可是也就一下下。。。
无兄弟,不开架,双击666
good story
欧欧宝贝,美国太危险了,咱还是别去了。
以暴制暴的经典
全程以暴制暴,然后全剧终
四兄弟即使没有血缘关系,也要为抚养他们的母亲报仇,令人感动,那场雪地追车戏拍得还不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