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是我智商堪忧呢,还是编剧XJB编,又或者是导演XJB拍,又或者是后期XJB剪呢,总之感觉没有追下去的必要,可惜了一众老戏骨。
第一集,人物介绍字幕时间敢不敢再短一点,字敢不敢再小一点,一个人物出现后,字幕那个小啊,一闪而过,每次都要后退暂停看下这人是谁,关键是还都是传了战服或朝服,导致后面谁是谁根本不知道,要不是有几个老戏骨,就真的脸盲了!
前一秒明显齐王妃根本就不会背叛蒙军,出卖军情,蓝玉还一直哔哔问个不停,这个蓝玉怕是傻子吧,下一秒齐王妃毫无征兆就成了一滩血水。
第三集才知道原来蓝玉也是继承魏武遗风啊,放着公主不辱,非要齐王妃,笑死了。
接着就把公主押进来了,不用捆绑,不用搜身,直接干掉了蓝玉,这是在侮辱明军智商呢,还是侮辱观众智商。
最后还当着敌军俘虏的面商谈情报,这编剧咋想的?
第二集忘了拍了啥,就记得徐达大女儿牛的很,啥都看的明白,而且军中啥事都能快速传递消息回来,连皇帝和朱棣说了啥,都知道,徐达家怕是养了大明第一批锦衣卫吧!
第三集就最搞笑了,刘伯温饰演的耿炳文放着齐王公子不要,留下那个时代的公主,咋想的,就算不知道齐王公子是谁,男丁我不放不就不行?
前面耿炳文智商在线啊,怎么突然就侮辱刘伯温的智商呢?
还有吕布饰演的王保保也是搞笑,开始信守承诺,放了明军,还没过几秒,就要背信弃义,要斩杀耿炳文一行人,都啥逻辑,真心看不懂。
刚看头两集还觉得挺有意思,越看越觉得走样了。
这是历史剧?
言情剧?
还是都市生活剧?
不知道在表达什么?
实在不能容忍在这片子上浪费自己的时间,果断弃剧!
老戏骨的表演还能接受,可冯绍峰几乎没有任何表情的扑克脸实在让人难以容忍?
这就是永乐大帝朱棣?
这样的人物设定,怕是朱棣都得起来骂娘了。
历史剧不是历史剧,言情剧不是言情剧,混合型实在不好看。
目前看到第6集,知道主角是朱棣,所以也做了心里准备,但是实在忍不了了。
现在最大感受就是这剧本浪费这演员阵容和投资方了,前后不连贯,看弹幕说是剪了一部分,那你没剪的地方也拉胯啊。
你改历史我都忍了,但是你讲故事都讲不清楚,这剧本有些地方想呈现出幽默,看的我真尴尬,有些地方又是故作高深,真是醉了。
想幽默有一说一大明风华朱家父子呈现的效果好多了,想要高深去看看大明1566好吗,这演员阵容我还期待好久,真服看优酷还控评,我真的笑了。
演员演技还是可以,但这破剧本,,呵呵
本人对明朝的历史了解不多,所以排除本剧是不是和历史实际一致以外(已经准备了一本介绍明朝l历史的书,准备之后好好看看),这部剧给我了一些惊喜,踏踏实实的看完了全剧。
首先,几位老戏骨的演出真是好,把人物刻画的有血有肉,不论在后世眼里,朱皇帝是个怎样的人,但是以他受到的教育,他的经历,有些决定有他的局限也其实是他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也许他选择的不是后世看来最好的,但是当下,他也不知道呀。
即便再厉害的人物,其实也归根结底是一个普通人。
因而,从这个角度,我觉得该剧把这些人物塑造的很实在;其次,这个故事终于不再出现一堆的后宫嫔妃了,不要后宫干政或者后宫内斗了,这样的题材太多了,都让人误以为皇帝一天到晚办公不积极,天天在各宫嫔妃那里调节家庭矛盾呢。
现实想想,那个时代,基本很多事情都要皇帝定夺,因此,皇帝从小要好好学习,长大要好好工作,天天加班都是正常,还要操心别国进犯,官员贪污,水患,疾病,灾荒,想要当个好皇帝,要有事业心,哪有那麽多时间去管后宫嫔妃争锋吃醋,因此,这部剧至少也给大家洗洗眼睛,皇帝不是穿着高定,吃着满汉全席,看着妃嫔争风吃醋,他必须是个工作狂才能完成必须做的工作呀。
再有,本剧挺多打仗的环节,终于不是一个大将军飞起来,一下子所向披靡,毕竟不是武侠剧,还是讲究兵法,讲人心,讲攻城略地,虽然好的将领是需要的,但是团体合作,各种心理战术都是要有的,运筹帷幄也好,未雨绸缪也罢,其实都是要细细计划的,成功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呀。
朱皇帝和为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们的爱恨情仇讲的也挺好,有的得以善终,有的被砍了头,其实都有其合理之处或者不得不为之,因为站在他后期的位置,如何给他的后人扫平障碍比顾念年轻时候打天下的情谊来的更重要了。
最后,高皇帝(朱重八)和其皇后的感情,燕王和王妃的感情,秦王和亲王妃的不离不弃,这些都让人真的感动,终于夫妻一体,不是什么小三上位,不是富贵之后抛弃糟糠之妻,总算有些正面和值得看的内容,夫妻两人一起经历困难,一起面对各种好与不好,这份情其实是很厚实的,虽然不排除那个时代有的纳妾习俗,但是人特别是真的成功的人,其实更珍惜和明白那些对自己最真的感情和人。
所以,这个剧里几个死别的场景,处理的都很好,伤心以外活着的人必须继续完成自己的责任,这其实很实际,因而,那样的人,内心的悲痛可能更深。
总之,这几年好像也有几部以明朝为题材的帝王剧,但是我印象都模糊了,但是这一部,我真的很推荐,当然,由于我对这部分的历史了解不够,仅从本剧想要表达的历史角度来说,我觉得这个剧很不错。
唯一吐槽一小点,人物慢慢变老,可是个别配角还是看着太年轻了,以至于有些时候回想“这位保养真好呀”,因此,不只是主要角色要老,配角也别显得太年轻了,有一秒秒跳戏。
总体,值得推荐,等我看完了相关明史的书,再回头看看这个剧那里美化了明朝皇帝。
现在古偶剧都还挺大排场,请一堆老演员来做配,有啥子用嘛,演了个啥子?
这个剧,好像是力求在礼仪方面比较认真,但是又好像闹着玩一样,我就不说徐达说老朱村里名声,鲜花插牛粪,马皇后揪老朱耳朵,拿鸡毛掸子抽老朱了,勉强你说这是电视剧,但是,徐妙云,冲他爹嗷嗷您也闭嘴,……这还有尊卑啊?
而且太子燕王刘基三人落座,燕王屁股够沉的啊,太子都没他坐的快,演武的酒局,太子站着举杯,秦王晋王燕王坐那挺稳当啊,晋王还甩脸子走了?
黑人问号啊……咱就说还有没有点礼仪礼法了……像古装剧的礼仪问题,就……很难吗?
这个剧,的特效……最开始那个羽毛栩栩如生的鹰,我想起来金星的那句,天上飞地是鹰吗?
搞笑呢么?
我看动漫呢?
还有诸王赛马,这点破戏,还要假骑?
我记得冯绍峰在知否里的马戏,也不是这样的啊演员这边我真的……冯绍峰多大了?
他十七八?
我滴个天……导演你这个眼神,我觉得珍视明救不了你了,你这个审美……这里头的女的,秦王妃,小大海别,少年妙云,大明的公主,这个脸啊,就非常的奇形怪状,总之非常缺乏美感……还有这个马皇后,她看起来像个恶婆婆,那嘶哑的声音格外的凶,还有我觉得演员如果台词功底好,你搞个原声就算了,不好的话麻烦,用配音演员吧,不然听着极为的不舒服,尤其是那种声音又闷又不清楚的那种噢,剧情和人设这一块,我就不想说啥了,虽说我这个人鄙陋无知,但是我觉得没有个十年脑血栓想不出来这种剧情……噢,还有这人设……不能说和历史毫无关系,只能说确实是差之千里……关系不大的样子……另外这个台词很有问题,大段的古文啊,这真是考验旧学底子啊,不好好读书,这谁能听懂,这是电视剧吗?
不应该这么编排台词吧,你看央视四大名著这样了吗?
剧情剪的跟那个破布碎子一样,前言不搭后语的,那人物介绍也是一秒就过了,你要是不想打上不要打,打上了能不能让观众看清楚呢?
你搁这考验百步穿杨的眼神呢?
噢,还有啊,拍古偶你就拍古偶啊,不要总是营造出一种不是古偶的错觉……另外我去看看这大场面的古偶谁导的,次奥,高希希……我说的,新三国里的熟脸这老些……高导的作品我就不说啥了,他那个新三国是精品中的精品啊,曾经,在我很不快乐的时候,靠着他的新三国获得了很多乐趣……啊,欲擒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所以,为啥不把公主送去给王奉先云飞保保呢……这个剧的太子,很牛逼啊,他很会呀,不是罚跪就是打人,我好像记不清了,他好像把路都走不利索的蓝玉打了八十军棍,气焰嚣张的三弟四弟,一个五十鞭子,一个五十军棍【铁枪】而且这仨人挨打有个共同的特点,都一脸愤愤不平不服不忿来吧打死老子老子也没错的表情……还有那个成毅啊,他也挺牛的啊,他是长了个铁屁股啊,你别说还给屁股镜头了……确实还挺上镜,这军棍鞋底子鞭子……说好的团宠呢?
鹤唳华亭的萧定权直呼内行……
感觉貌似陈宝国和张丰毅等一众老戏骨也救不了这个同样披着历史外衣的玛丽苏剧。
这种无脑玛丽苏强cp真的很恶心,观众不是傻子,别以为2022年人们都只喜欢看爱情!
能不能去隔壁《觉醒年代》那里取取经,拍影视要用心去拍!
别以为可劲往上堆人 和服化道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隔壁《大秦赋》就是下场!
不是说不让你改编,你不能改的太离谱吧!
《雍正王朝》《大秦帝国》系列都是改编的,但是人家都是有着自己清晰的定位,注重讲历史,而本剧导演呢,根本没有分清本剧的定位!
如果是宫斗剧你就好好标榜自己的定位,别打着历史剧的幌子去演别的。
不是说不能有爱情,我认为历史剧可以有爱情,但是爱情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喧宾夺主!
看第一集被徐达大闺女的演技尬住了…是为了看国国和丰毅等众多老戏骨看进去的,但是不能太离谱吧,蒙古白月光加那么多戏干嘛?
这是历史剧嘛?
尊重历史剧嘛?
怪不得压了四年!
高希希!
还得是你!
ps:明朝推荐胡军的《朱元璋》演出了朱元璋的帝王心术 国国的《大明王朝1566》明剧巅峰 建议多刷,一刷有点看不懂!
唐唐的《郑和下西洋》可以看看 那才叫历史剧 !
《大明风华》可以看到朱瞻基驾崩!
往后就不要看了!
虽然有点轻微玛丽苏,但是不太严重。
有人说,再怎么说,本剧比《大明风华》好,本剧基本尊重事实,不见得!!!
《大》观众都知道是玛丽苏的大女主剧,本身就是爽文改编的,朱家三代五子的改编却极其经典,插科打诨之间完美展现了五个人的性格特点。
《山》一开始就标榜是历史正剧,却处处不尊重历史。
这就好比一个说是翔,上面却有颗金珠子,另一个说是奶油蛋糕,却散发着浓浓的翔味儿,哪个好?
不明摆着吗!!!
为什么第一集就劝退呢?
因为仅仅第一集就是满满的槽点。
一,北伐战败,应该是洪武五年,大将军是徐达。
三路出击,主将分别是徐达,李文忠,冯胜,蓝玉是徐达先锋。
一路败,一路不胜不败,一路胜,魔改了。
二,俘虏或者没搜身,或者搜身不干净,竟然随身携带暗器,还是当时不存在的暗器,不可思议。
三,逼问军情,从一个妃子或者一个公主口中问好?
还是一个和前朝有关的男性口中问好?
就是为了表现白月光?
四,战争场景,还是一窝蜂的两方对冲,没有方阵,没有步骑兵的配合,是战争啊,还是古惑仔打架?
五,王保保眯着个眼,做着不说话,就提现出来他的运筹帷幄了?
李文忠皱个眉头,几句话就提现他差劲了?
王保保糊里糊涂的牛,糊里糊涂的胜,李文忠糊里糊涂的拉,糊里糊涂的败,观众整个一懵逼。
六,徐后,贞洁娴静,称为女诸生,意思就是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
受儒家传统教育的女子,会直斥自己的父亲,闭嘴,别说是古代,现代也几乎没有吧,就算是现代,就算是长辈对晚辈,稍微有点文化的,也不会直斥闭嘴,何况古代,何况男权社会的女儿。
一位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贤后,一位女诸生,竟然直接把盘子给摔了,把鹅给扔了,这种人能成为贤后吗?
七,徐达一个老哥哥,一句鲜花插在牛粪上,把人雷得外焦里嫩的。
史书只记载徐达是太祖的同乡,太祖回乡招兵,徐达从之,并没有说他们就是发小,就算是发小,老哥哥应该也不是凤阳一带的称呼吧。
史书记载,徐达少语多思,为人谨慎,这一点从他是帅才就能看得出来。
在一个君要臣死成不得不死的年代,如此说话,老寿星吃砒霜,嫌命长呢,这要是换了开平王海稍稍靠点边。
八,朱棣逃学,站在南京的树上望漠北。
你咋不四十五度仰望星空呢?
韩寒郭敬明附体啊!
尴尬癌都犯了,你哪怕让他骑马练剑读兵书来提现朱棣征战漠北的壮志雄心也好啊,看看北边就能体现出朱棣的不一样,是不是四十五度仰望星空也能体现出朱棣征战宇宙的雄心呢?
就一集,这么多槽点,不退还等着干嘛?
期待了三年,终于等来了这个删删减减的缝合怪一样德《山河月明》看完了第一集,团结成分太大。
第一:战争主镜头是蒙古不是大明。
感觉就是蒙古在抗击明军入侵。
明军如日军一般残暴不择手段,突出了蒙古是北伐受害者。
第二:口型和台词不对,不知道修改了多少不团结的配音和画面。
光一个“元人”就很出戏了,明明口型是“达子”。
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团结大于天,删删减减31集,剩下的就是广电认可的主旋律。
毕竟元明一家亲嘛,也要考虑蒙古族同胞的观剧感受。
一句话总结:剧组拍的是真的《江山纪》,电视上播的是假的《山河月明》。
而 明史·西域传 中的描述则更加让人自豪。
“自成祖以武定天下,欲威制万方,遣使四出招徕。
由是西域大小诸国莫不稽颡称臣,献琛恐后。
又北穷沙漠,南极溟海,东西抵日出没之处,凡舟车可至者,无所不届。
自是,殊方异域鸟言侏亻离之使,辐辏阙廷。
岁时颁赐,库藏为虚。
而四方奇珍异宝、名禽殊兽进献上方者,亦日增月益。
盖兼汉、唐之盛而有之,百王所莫并也。
余威及于后嗣,宣德、正统朝犹多重译而至。
” 朱棣巅峰之时,也就是北京落成大典之上,来朝使团,东起日本,南抵爪哇,往西去,则有帖木儿帝国,印度南部诸邦,埃及马穆鲁克使团,和钦察汗国的附属国使团。
不论是数量还是贡使范围,都是古代中国之最。
其余“水旱朝告夕赈”,修大典,凿运河,西洋舰队贸易使沿海一带贫民多博承买卖而致富,本色钱粮纱钞三千余万,府库积粮至红腐不可食等等,文治之出彩,更胜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电视剧《山河月明》今晚就要大结局了。
该剧标榜是历史正剧,但开播以后,却未免让大家有些失望。
好在,从第16集开始,剧情变得好看了。
若是去掉该剧中后宫部分的戏码,还有那些家常戏说的成分,把海别的戏份彻底删干净,该剧的口碑还能更好一些。
不管怎样,这部剧我是从头认真追到尾的。
虽然称不上是历史正剧,但在近期播出的电视剧中,该剧的演员阵容和内容质量还是可圈可点的。
通过该剧,我又重温了一遍明朝初年的历史,也写下了若干篇剧评文字,和喜欢该剧的网友一起讨论剧情和人物,感觉甚好。
在追剧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剧中很多的历史bug,遂陆陆续续盘点了,剧中的细节和人物与历史史实不符的地方,今天一并整理成一篇文字,供爱好该剧的朋友对比鉴赏。
一秦王朱樉的正妃,是扩廓帖木儿的妹妹,历史上的名字叫观音奴,剧中名为敏敏帖木儿,汉名王月悯。
在剧中,秦王对这位王氏百般爱护,即使最后朱元璋逼他们和离,他也不肯,直到病死离世前还在牵挂着王氏。
但在历史中,秦王其实一点都不喜欢这位蒙古公主王氏。
他真正喜欢和宠爱的是侧妃邓氏。
二剧中,朱雄英和朱允炆年岁差不多大,一起读书玩耍,但在历史上,朱雄英比朱允炆大整整三岁。
三历史上的蓝玉,并不是死于朱允炆的算计,而是死于自己的狂妄骄矜,不守法纪,拉帮结派,以及朱元璋为了朱允炆能坐稳皇位,而采取的清理功臣的行动。
四在历史中,太子妃常氏早已于洪武十一年就薨逝了。
那一年十一月,她刚刚生下次子朱允熥,当月就死了。
很可能是死于产后病。
而该剧中,时间已经到了洪武二十年了,常氏居然还活着。
五历史上,劝服朱元璋立朱允炆的,不是铁铉,而是刘三吾。
在历史上,劝谏朱元璋立皇太孙的,不是铁铉,而是一个叫刘三吾的老大臣。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死后,朱元璋召群臣商议立储事宜。
朱元璋说:“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百官多不敢言。
只有刘三吾挺身而出劝谏道“皇孙年富,世嫡之子,子殁孙承,适统礼也。
即立燕王,置秦晋二王何地?
”朱元璋听后不答,大哭而入。
过后遂立朱允炆为皇太孙。
六朱雄英病死于1382年6月(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而这时他的母亲太子妃常氏,已经于四年前(洪武十一年)薨逝。
可在剧中,朱雄英死时,他母亲常氏还活着。
而马皇后是于洪武十五年八月病逝,比朱雄英晚了三个月。
可在剧中,马皇后是因为照顾出天花的雄英而染病的,雄英去后没几天,她也去了。
历史上,马皇后享年51岁,常氏享年24岁,而朱雄英早夭于8岁。
七空印案和胡惟庸案不是一个案子,而是明朝初年的两大案。
胡惟庸案主要是为打击淮西朋党集团和收回丞相权,而空印案属于经济案子。
《山河月明》为了省事,对于空印案并没有进行具体表述,而是直接就把这俩案子捏合到一块了。
所谓空印,就是在文书上预先盖上印章,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
朱元璋认为官吏可以利用空白文书簿册作弊贪污,所以要严惩使用盖有官印的空白文书簿册者,此案牵连人数众多,史称“空印案”。
八朱棣居然成了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
明朝第一任锦衣卫指挥使是毛骧,胡惟庸死后的牵连大案,就是他的杰作,后来案子结了,他也被朱元璋干掉了,以平息众怒。
第二任指挥使蒋瓛,蓝玉谋反的罪证就是他搜罗的,蓝玉案后被朱元璋赐死。
九该剧第一集,蓝玉带兵征漠北,算算时间,应该是明初第二次北征。
历史上,一直就是徐达任大将军。
而剧中,改为蓝玉领兵,他和李文忠失败以后,皇帝才派徐达去的。
十剧中的李景隆,打仗勇猛,指挥得当,没有妒忌部下,也没有故意放水。
而历史上的李景隆,嫉贤妒能,指挥失误,怕被部下瞿能抢功。
历史上李景隆在瞿能快要攻进城去时,紧急下令瞿能撤退,致使贻误战机。
而剧中却改为是燕王妃亲自带人守城,击退了瞿能的进击,关闭了城门。
历史上燕王妃确实曾上城带军民丫鬟亲自守城,但并不是瞿能撤退的原因。
十一朱棣夺取宁王之骑兵精锐,历史上用的是智谋,而剧中改为硬打。
历史上,朱棣假装可怜,去投奔十七弟宁王。
宁王看在兄弟情分,好酒好菜招待他。
朱棣的手下,却已暗中贿赂劝服了宁王手下的那些将领,最后朱棣摊牌,逼着宁王带兵和他一起谋反,还允诺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但朱棣当上皇帝就不认账了,不但不想和宁王平分天下,甚至连一块好封地都不想给宁王。
宁王想改封南方富庶之地,朱棣不肯,最后改封宁王到南昌。
剧中却改为朱棣带十万精兵去硬打,把宁王打败投降。
这无非就是突出朱棣的神勇罢了。
十二历史上,铁铉和朱棣并无私交,剧中却把他们描绘成一对知己好友。
十三剧中,姚广孝和铁铉竟然成了师徒关系。
而在历史上,两人根本没有交集。
十四剧中,姚广孝和刘伯温居然也是好友,而在历史上,他们可能并不认识,更没有成为好友的可能。
十五历史上,铁铉拒不投降朱棣,还痛骂朱棣是乱臣贼子,谋权篡位,朱棣恨得要死,把铁铉凌迟处死,还下了油锅。
铁铉的父母被流放到海南,大儿子充军,二儿子做了官奴,妻子和女儿被发配到教坊司为官妓。
而在剧中,为了突出朱棣的重感情和仁慈,即使铁铉不降,朱棣也不舍得杀铁铉,只想将他和家人流放,但铁铉自己铁了心求死,朱棣才勉为其难下旨赐死,以成全他的忠义。
历史上,硬骨头铁铉见了朱棣,誓死不跪,但在剧中,铁铉一被带到朱棣面前,就主动跪下了。
十六历史上的徐达,为人谦虚谨慎,从不多言,在军队中军纪严明,令出如山倒,威信极高,但在朱元璋面前,徐达却一直都是恭敬小心的,从不以朱元璋发小自居。
但在《山河月明》第一集中,徐达就和朱元璋称兄道弟,直呼其名的,还在马皇后面前揭露朱元璋小时候的丑事,还在朱元璋面前,公然贬低燕王朱棣,声称自己看不上这样的女婿。
不得不说,该剧一开始的风格,过于家常化了。
导演可能是想表现朱元璋虽为天子,但也重视亲情友情,有日常生活化的一面。
但戏说成分过浓,损害了该剧的正剧氛围。
对于该剧的历史bug分析,就到这里。
虽然存在一些史实瑕疵以及其它bug,但该剧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该剧豆瓣评分只有5.4分,实在是有些低了。
我觉得至少可以给一个及格分。
而我给它打的是四星。
可能许多网友,只看了《山河月明》的一两集,就匆匆给打了一星二星的评价,我觉得,不看完全剧就去给出低分评价,是既不客观也不全面的,对该剧也有失公平。
大家都去打了低分,可别吓得导演们都不敢再拍历史剧了。
那我们这些历史剧爱好者,岂不是要失去看好剧的机会了?
一个国家如果连自己的历史都拍不好,你指望观众给你什么反馈呢?
错漏百出,戏说吗?方孝孺宁海人,写成海宁,毕竟明代历史剧,不考证也算了,百度搜一下也不会吗?
成毅被降维吊打。
我真的受不了这个蒙古白月光了顶着这个角色戏份看到第七集,朱棣一听说她在比赛马喊着伯雅伦名字就冲出去了,我:?要是正史没有也就罢了,正史里明明有徐皇后这个伉俪,宣传时剧方也一直说少年夫妻先婚后爱,现在一直强行注水白月光戏份是要怎样
表演风格很蠢!可比肩小时代的台词功底
定位真的很重要,如果说自己的古偶剧,我可能会给三星。但这个骗子竟然说自己是正剧!!!
第一次看陈宝国的电视 觉得真的可以 冯绍峰也很不错
不剪辑的话,我觉得会是一部很好的剧
时至今日,其实很多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却不敢说出来:“中国历史剧已死”过去的历史剧看完,总让人忍不住去啧啧回味,意犹未尽,若有所思、受益匪浅。纵然是最粗糙的条件下,却是最用心的雕琢和打磨。现在的历史剧服装、道具、化妆、特效是越来越好,就像一碗牛肉面,佐料越来越多,包装越来越精美,门店广告牌越来越大,但是吃起来,却不是那个味儿……过去的历史剧可以去上升到学术论文,专题讲座,人生哲理的高度高山仰止,现在的这些东西,当做吃饭或者拉屎时候打发时间的东西就行了。
和《大明风华》一个套路,一众老戏骨撑起前十集,陈宝国的朱元璋,张丰毅的徐达,王劲松的刘伯温,张光北的扩廓帖睦尔…正剧既视感。后面就放飞自我变古偶了,所幸何晟铭、冯绍峰跟颖儿演技还行,人物立得住,尽管从扮相上还是看得出顾廷烨和罗元娘的影子。但朱棣的蒙古白月光什么鬼…蓝玉强奸蒙古王妃历史上真有其事么?我宁可看四十五集洪武朝故事(另外按照亲缘关系秦王妃应该是赵敏,次元壁破例了)更新p.s.1:其实论长相成毅和颖儿更有cp感,冯和雨婷儿更大气。总感觉徐妙云换演员后一下子干瘪了好多,不过台词肉眼可见地变好了;海别则完全没必要换,少年版无论是论演技还是纯天然都更胜一筹。p.s.2 秦王妃和太子妃、侧妃三个人长得都有点小家子气啊,感觉选角不太行
冯绍峰演得不错 可惜剧被剪得乱七八糟
唉,静帧好美,用心了!故事全面垮台,没有主线,没有矛盾,没有蛰伏,没有雄起。前一秒在这活着,后一秒在别的景挂了,全靠听对话推剧情,这不是四六级考试,撑不起张力阿高导。
真的不好看
改编可以,但不要胡编。徐达这样行事说话,100张免死铁券都不够用。一个皇子逃婚,一个大臣说要皇子做上门女婿。这不仅仅是不尊重历史了,而是不尊重基本逻辑和智商。白瞎了一众老戏骨。
剪糊了很可惜。即使不剪糊编剧也是编年流水账写法,但明初朝堂的利益分化写得又很尖锐,编剧水平真是良莠割裂。翻了翻短评,这片的评分被明朝那些事儿的半瓶子读者和某些年轻演员的粉丝给毁了,这边5.5,那边康雍王朝之流9.5,还搁这有脸拿“历史”当标准打分?
删减太多不连贯真的影响观感
从楚汉传奇开始,高希希就向资本低头了。从服化道到灯光台词都像是偶像剧,找老戏骨硬捧小鲜肉可以,但尽量不要选历史题材了。庆余年,穿越剧什么的不香吗?不要侮辱历史了
没看到冯绍峰弃剧。。
一开始播的时候没看进去,当时觉得新加的女二角色完全多余,没想到后面她戏份并不多,明显看出来删减了很多。不过删的好,谁要看这么个杜撰多余的感情线,看老戏骨飙戏就足够了,如果朱棣登基后的故事线拍的更长点就好了,冯也是有演技的从十七八演到六十多,晚年部分也可以。故事线虽然删减了但也还是明了的,这么一个在马背上夺天下,马背上治天下,最后也死在马背上的帝王。唯一封狼居胥的帝王。国产剧多拍点明朝那些事儿吧。剧里唯一让人感动的是朱元璋说坚持与百姓共天下,而不是与士大夫共天下,想说古往今来无论多少朝代更迭,统治富贵永远掌握在那些名门士族大家手中,即便是那些诗歌词赋流传百世至今的大诗人也都是高高在上享受凌驾于百姓之上的优越感。可能也就只有农民苦出身的皇帝才能说出这些话吧。借古喻今还是一样的讽刺
这也配称历史剧?朱棣棺材板快按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