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着王凯去看了这戏,却发现惊喜。
郝晨这个人物虽然为了成名不择手段,但好在良知未泯,未失底线。
成名不易,想必凯哥也是深有体会,才能演绎出其中艰辛和酸楚。
该片虽然成本不高,但还是看出用心。
导演是很喜欢的电视剧《一年又一年》安战军,大川跟乔治竟然是演话剧出身。
演技真的不失水准。
结局有些仓促。
好在“回归本真 不忘初心”。
(文/小义大道)《逆袭》的海报上印着“我要出名”四个显眼的大字,这句口号不但是影片主题、故事中女主角的青春梦想,更是有一部分漂泊于都市各个角落的年轻人努力追逐的目标。
出名的方式途径有许多,卖艺卖肉卖才华的、认干爹潜规则的都有;出名的圈子也有很多,娱乐圈时尚圈文化圈政治圈等等。
但是,年少轻狂的新一代,出来混,总会被残酷的现实摧残得遍地鳞伤,不是他们不够努力,不是他们不够坚强。
只是,每个圈子里都有着它特有的规则,新人进入,必定会付出一些成长的代价。
更为关键的是看你愿不愿去为了曾经的那份出名的梦想而去牺牲自己的尊严和良心。
影片中的左婴宁是一个活泼可爱、伶牙俐齿又有着聪明头脑的80后女孩儿,并且还是一个海归,但同时也不能否认她是一位极为单纯且过于理想主义的年轻人。
她以为有着一个海归的标签,再加之自己的努力能在梦想的主持人行列中找到一席之地,可繁杂的社会现实并不像她想的那么顺利。
从一开始NG无数遍奇葩式的应聘到求职栏目犀利表现后做上娱记、再到后来阴差阳错的被老板赏识顺利当上主持,左婴宁经历了一个青年从妥协到无奈到幸运的渐进式历程,也是她从一个屌丝女逆袭成功当上大明星的励志旅程。
女主角的这一逆袭过程,或多或少也存在着一丝的励志精神。
不过影片故事没有将这一坎坷历程做太多刻画和煽情,而是通过这一极具真实化的青春梦想追逐实现后,对光怪陆离的娱乐圈进行了一系列的揭露和批评。
左婴宁单纯的进入,但她却遭受着商业大亨们的无情伤害,被小三、被炒作还不够,还得出卖尊严捧场做戏,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位清白的人所不知的,如果你还想星光闪耀、还想得到欢呼与掌声、还想在名利和欲望面前得到一种满足,就得接受这些商业的规则和安排。
娱乐圈的水有多深多浑浊,无人能知无人能见底,左婴宁刚踏入半只脚就探出了恐惧与不安,于是在尊严和名利面前,她最终选择了人最本该拥有的尊严。
虽然她逃离了那些污垢们的无良包装,但影片中还是设立了一位叫郝晨的与她相反的人物来做映衬。
郝晨坦然的接受假学历、假品味等一切,甚至极力配合经纪人和老板的幕后操纵,在他的身上将娱乐圈里最常用的那些恶意炒作和无耻手段都体现的淋漓尽致。
郝晨宁愿丢失自己的良心,也不甘再落人一等无所是处。
这类人,搁在现实里说应该算是大骗子、臭小人,但与其说他欺骗了大众的感情,更不用说这是那些漂一族被残酷现实和生活压力给蒙蔽了双眼,他们的苦楚只有当局者明白,旁人都无法体会得到。
他愿意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赚钱机器,能给老板带来利益、能给自己带来满足、能给观众带来欢乐,虽然有些荒唐但也算是一处一箭三雕的好戏。
电影采用这两类反差极大的人物进行情感对话,对娱乐圈那些百思不得其解的八卦和绯闻多有了一些揭露和暗示,让那些虚假和扭曲的恶行逐个展现之后,将外表光鲜的娱乐圈背后龌蹉和丑陋的一面赤裸裸的通过故事告诉了观众。
而在这一处讽刺意味强烈的故事中,话剧舞台出身刘晓晔和韩鹏翼通过精彩的表演,将这一处戏表现得尤为生动、尤为感人,特别是刘晓晔饰演的乔治,在办公室那一段绕口令、那一个劈叉的自嘲表演,深深的让人觉得娱乐圈的人既可怜又可悲、既可爱又可恨!
还有张帆饰演的娱乐公司老板,将一位只顾赚取利益而无底线的奸商形象诠释得非常形神具备,而同时也将娱乐圈“买粉丝”、“恶性炒作”、“假新闻”等现象深刻犀利的展示给了观众。
这些演员的真情流露既揭开了娱乐圈的怪相也揭开了残酷无情的现实。
《逆袭》的立意是不错的,而关于青春和梦想的主题也是今年流行的,影片中大量的冲突元素堆砌在一起,通过娱乐圈的各色猛料将主题故事塑造得够有嚼劲,也通过那些乱象将梦想和现实的距离拉得够开。
可以让我们观众从女主角的故事和追逐梦想的过程中认识自我、坚持自我,重新看待青春的不易和梦想的不易。
整个电影给人感觉是个大杂烩,感觉就像网络段子拼接而成的一样,这样人物说话就太装A后面那字母了吧。
还有啊,那编剧,您就给我整一个那个结尾??!
字幕出来的时候我都傻了你知道么?
当初瞟了一眼电影频道的访谈,感觉这片子应该还行吧,结果……矛盾矛盾不够深入,内心内心您挖掘不进去,段落之间衔接的乱七八糟的,各种bug我就不想吐槽,好吧,自我安慰一下,我是来看燕小六咆哮的……
《逆袭》是一部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制作的小成本电影,如果有人想在这部电影身上寻找到国产电影在整体制作水准方面的逆袭,那是白日做梦的事。
我也不想就电影质量进行讨论,那是在毫无意义地浪费生命。
我所感兴趣的是,电影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的现状与精神进行的思考,它是一部有社会使命感的电影,尽管它已经普通得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逆袭”多见于网络用语,据说源自于《高达战士》,用于表现对生存现状或者目前状态的反击。
从这个意义扩展开来,它本来表达的是一种过程,具有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虽然现在往往直接将其用于表达最后成功的情况。
与这个词经常搭配使用的,就是现在异常火爆的“屌丝”。
这个从网络上迅速扩散开来的词,在刚流行起来的时候,我是特别反感并从不使用的。
虽然我能理解大部分人使用是带有自嘲性的调侃,但是我脑子中浓厚的传统文化思想,让我总感觉如此粗俗的一个词语突然混进了优美的中文里,是对汉语言系统的一种玷污和猥亵。
就我个人的观察,它现在不光指因为各方面都不突出而有些自卑的人群,还指代因为实力有限特别是经济实力不足从而导致生活品质层次偏低的境遇。
所以理所当然的,那些被称为“屌丝”的人是最需要“逆袭”的。
这就像电影中的郝晨,他从一个河南的小山村出生长大,最后在演艺公司的包装下成为了一个歌星,可以说他基本上成功地逆袭了。
但为了包装自己,他以捏造的留学海归的身份示人,就连独自将他养大的母亲都几乎抛弃在了家乡。
在这个过程中,他牺牲自己的名誉、家庭和亲人,以此为代价来炒作换取表面上的光鲜,实则早已迷失了自己。
这很像我接受“屌丝”一词的过程。
因为环境的不断影响,我从最初的强烈反感也逐渐开始接受并不时地说起了,直到现在每次说起,都不会有一丝当初的厌恶,甚至有时还多了几分莫名的时髦的自豪。
我也早已被大环境的漩涡吸到了深潭的底部,而且再也无法回去了。
但是既然“逆袭”是表示对生存现状或者目前状态的反击,那就不一定是“屌丝”的专属了。
电影中的左婴宁本来在国外工作,但是为了追寻自己的主持人梦想,她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北漂,想凭借自己的兴趣、热情和才气完成一个年青人追梦的道路。
这是属于她的逆袭,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对于现实的反抗和对于理想的追求。
在现实的巨大诱惑面前,她也无力抵御自己对于梦想的渴望,但由于对娱乐圈潜规则的不甚熟知,一步步地跌入了演艺公司设计的毫无底线的炒作圈套。
老板试图说服她冲上前去,抓住实现梦想的机会,但必然的结果是不能在乎她之前可能极为在乎的东西。
不知道是否可以称作幸运,在最后的关键时刻,她选择退出了本就不是她想要的轨道。
这两个人物是极具代表性的,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目前中国年青人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或者迷失。
而青年是国家的储备,这是目前中国社会现状和思想的缩影。
现在的年青人,大多都沾染上了好大喜功的浮躁情绪。
就像电影中说的一样,都想着20多岁就有房有车,有自己想要的一切。
除了有些不学无术的富二代以外,每个人都想着逆袭,缺钱的想尽办法赚钱,缺地位的想尽办法捞地位,总之是都在疲劳地与自己的现状斗争,在巨大的生活压力和外界诱惑下以求挣脱。
由此因为抛弃原则和底线,出现了如此众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道德层面,而这一切都是欲望的苦果。
拥有欲望本不是坏事,这是人性的一部分。
欲望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如果有一天人类没有了欲望,那即是灭绝的时刻。
有了欲望也就有了逆袭的冲动,但关键问题是逆袭的方向。
电影中的明星经纪人乔治,之前说了十几年的相声,文能贯口安天下,武能当街来劈叉,但以前20多个人,一天只能赚20多块钱。
他最终成功地挣脱了那种日子,但是为了现在的工作,几乎已经男女不分。
没有人可以评判他选择的对与错,但可以说这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正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当我们要达成自己的目的时,总需要付出代价。
而当我们急功近利地想达成自己的目的时,就需要付出更大代价以致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人生遗憾。
在强势逆袭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忽视一些本是可贵的东西。
左婴宁的男友杨大川,他只是一个有着摄影家梦想的普通摄像师,一张鞋拔子脸几乎可以做钻头使用,但靠着真诚得到了漂亮女友的芳心。
即便面对诱惑,女友亦不愿背叛于他。
这是属于他的逆袭,情感对于物质的胜利。
但是面对事业开始起步的女友,他一方面担心女友会因为急于求成而被设计,另一方面也对物质和欲望下的感情产生了怀疑,他主动放弃了。
这是对于社会的可以理解的屈服,但却是对于本该坚守的感情的亵渎。
电影中的人物都在社会的大环境下逆袭着,对于他们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地给予对与错的评价。
这是一个国家的精神现状,我们可能都在追逐中丢失自我,尽管原来的自我并不是尽善尽美,但它本不该被这样粗暴地吞噬,然后变成一个自己所不认识的人。
电影的最后,长达十几秒的镜头围绕着清晨朝阳下的天安门城楼,这个看似无比突兀的安排会惹的人禁不住瞬间发笑。
但细想起来,逆袭正是现在中国的精神现状,即便是这个国家,都正在努力地逆袭着。
这个国家有着层出不穷的问题,正如我们个人一样。
但有一点应该被明确或者思考,我们应该守住的底线在哪里,我们逆袭的方向在何方。
逆袭,通常指对环境、压力的反击,该片的女猪脚,为了一个没有根据的梦想,貌似逆袭而上,却打着保护自我的幌子,倒在了现实的规则上。
梦想现实与自我,事实上总是矛盾的,总需要进行平衡与妥协。
女主角是没有资本与能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也不愿为了梦想学习、进取与奉献,所以这梦想只能是空想,逆袭也只能是一出闹剧,结局也只能是一个失败者。
为了成功,我们第一步应该是考虑清楚为此愿意付出什么,否则,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摄影师在现实面前,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支撑着自我;姚晨为了梦想的成功,放弃了能放弃的一切,乃至亲情、家庭自我;经纪人为了现实的生活,早放弃了成为笑星、歌星、影星的理想与自我;老板是一个商人,所谓的艺术、明星在这里不过就与牙膏、拖鞋无差别的商品,在残酷的竞争中,早已无所谓梦想与自我了。
万般人生,万般选择,这选择也无所谓百分百的正确与错误。
在我个人而言,我是理解与支持经纪人的选择的。
该片当做一个逆袭不成功的故事,还是不错的。
虽然某些桥段有些生硬突兀,有一些还是可圈可点,最精彩的就是经纪人的那段内心独白。
一部影片除却技术之外,还能给人一些深刻的反思,即使编剧、表演略显稚嫩,也还是值得推荐的。
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而娱乐八卦的消息,更是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电影作为一种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艺术形式,也会不时的以娱乐圈或娱乐事件为题材,如好莱坞的《日落大道》、香港的《爱你爱到杀死你》等,也都跟娱乐圈有关,去年时斩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导演的《艺术家》,更是直接聚焦于娱乐圈的电影人士。
而由安战军执导的《逆袭》,也是以娱乐圈的事件为主导,描绘了一幅在娱乐化时代的纯真童话。
影片由张立昕、韩鹏翼、王凯等主演,讲述为了追寻自己的主持人的梦想,海外留学的左婴宁放弃了海外的工作而归来,但是长相并不算很出众的她在现实的寻找工作过程里慢慢发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她无意中得到一份电视媒体的娱乐记者工作后,她也就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了娱乐圈的事件,包括当时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海龟”歌星离婚事件,在“独家报道”引起很大的轰动效应后,她也得到了该歌手的幕后娱乐公司老板的注意,被挖过来要与该歌手一起主持一档新节目,正当她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主持人梦想时,她才发觉了原来这背后还隐藏着种种不为她所了解的内幕……影片可以说是将这些年的一些热点事件或者炒作方式放大,比如常见的明星离婚时指责对方有小三,又如明星背后经纪人的人前人后的不同嘴脸,且可以为了曝光率、知名度等造假、炒作,其中那一幕当女主角左婴宁刚被“提拔为”主持人要与当红歌手一起主持节目后不久,就发现网媒、平媒已经有着她是对方的小三时,就通过了幕后老板、经纪人的不同言行来表现出娱乐圈的光亮背后的阴影一面,特别是经纪人在安排工作人员大概在事情发展到什么程度时,与哪些人合作炒作哪个点等,也都显然来自于现实。
这也就增加了影片的娱乐性与社会阅读性,毕竟,对于电影作品来说,娱乐性是让观众在紧张的生活工作后得以身心的放松,而社会阅读性则有助于他们更多地了解现实里的某一面。
女主人公左婴宁的经历、选择,则是对于这个充满着各种潜规则的娱乐圈的一种态度。
她无疑是有梦想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的(所以也才从海外归来),但是她也是有底线的,她不能容忍自己的名声等被污蔑,而为此她宁愿放弃自己的梦想,做一个独立的、自我的人。
从这点来看,影片也就带有一定的童话色彩,毕竟在现实的成功面前,很多人会出卖自己,就如影片里的经纪人所说的,他以前学相声,也四处追寻梦想,但是在现实面前梦想一次次的脆弱的破灭,于是他放弃了原来的自我,追寻所谓的成功,包括在外人面前假装自己不男不女不伦不类,而影片中的成名歌手,也为了所谓的“梦想”放弃了很多。
主流电影毕竟是要给观众一种美好的希望的,影片《逆袭》在女主角左婴宁的身上寄寓了不少的希望也就在情理之中,更何况,这个社会现实里发生的一些事情,是“童话故事都不敢这么写的”,就如当年意大利经典佳作《天堂电影院》所说的吧,现实比电影要残酷得多。
简而言之,《逆袭》是有关娱乐圈潜规则的电影,事关艺人炒作的实操手法,相信有人会深以为然有人会不以为然。
许伊萌、赵磊、宁岱编剧,安战军导演的《逆袭》,以张立昕饰演的左婴宁娱乐圈旅游记为故事背景,带出明星、新人、狗仔队、经纪人、老板等等的面目或嘴脸,个中角色几乎都患上表演型人格,编导毫不含糊将美丽的肥皂泡戳破,然而扬长而去。
左婴宁确实如同蒲松龄笔下的狠角色,就是不按照牌路来走,无论前期是戏假情真的接受“麻雀变凤凰”戏码,后来终究是傲娇的嘤咛一声,就再见了各位,只留下世道如此事到如此的老几位行家瞠目结舌。
在当前有司正在布置净化舆论环境、大力追讨大V之际,《逆袭》可以说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案例文本,世道如此当然不仅仅是娱乐圈如此,所谓贵圈真乱不过是曝光过度、讨论过剩,成产消费关系的相对透明导致。
张帆饰演的老板陈总,穿着中式传统服装,满口孙子兵法,敢于下决断,以为只要炒作到位没有什么办不到的,就是就敢于将在求职节目里傲娇一把的张立昕签下,事实上她这次表现还不如刘莉莉在《非你莫属》挑战张绍刚,更像是邻家女孩处处争上风的作风。
刘晓晔饰演的伪装娘娘腔乔治就好像一条上了发条的机器狗一样,尽心尽力的包装、炒作、发布各种基本上是虚假的消息,尽管在现实中往往是有效的宣传技术,然而在电影里却不能被正面肯定,表现出的只能是不同角色镇定、焦躁、矫饰的心态中,电视、报刊和网络上的鼓噪,人言鼎沸、甚嚣尘上。
而王凯饰演的名曰海龟歌星郝晨其实是河南滴,他即便敢于承认自己深山里的老妈妈,可还是在真真假假中做出与左婴宁谈恋爱状。
事到如此,戏中人也难以分清何为真实何为游戏。
老板或者说幕后大BOSS、经纪人或者说掮客,将传媒和粉丝玩弄于鼓掌之中,虽然未必有些过于简单,不过现实中如此想象的人士大有人在,也大有可为的操作着,至于成败倒是见仁见智,山水总有相逢,此一时彼一时的红上一阵,也未尝不可。
韩鹏翼饰演的扛摄像机的娱乐记者杨大川,在短短一个冬天不到的风花雪月里与屌丝、同事和准明星、绯闻女孩左婴宁的恋爱史,充满着各种匆忙、误会和无奈,似乎都不知道怎样去正常表达。
每个人都背负着无可名状、难以坦白的内心迷思,对于功名的追求迫使着他们向前冲,然而一旦当事人顾及到代价、道德,产生的偏差足以导致炒作之车的反转甚至于倾覆。
即便娱乐圈中更狗血的剧情依旧在不由自主的上演着,《逆袭》作为要在终极意义上传播正能量的电影,还是必须给左婴宁一条主动选择退出的路,也算是好梦一冬游了。
为了王凯看了这部电影,不然根本不知道存在过这么一部电影。
平心而论不算一部烂片,故事也算比较完整:一个资质优秀的女生初出茅庐闯荡演艺圈,从底层做起一步步快要走向成功确发现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毅然放弃一切。
这个故事看起来很类似《时尚女魔头》那样的小妞电影,可惜导演功力不足,剧本说教意味太浓,重要的是剧组太穷,根本没有打造一个真实的演艺圈,演员也发挥不出来任何水平,一切都感觉很虚,导致影片非常平庸。
真希望能够有人能拍出一个真实演艺圈的电影
所有不愉快的经历,都会改变个人对世界对人性的感知,当这些经历积聚到足够多,那么,新的态度便会形成。
《逆袭》表达的是对娱乐圈的态度,但故事与镜头所及,却是对人性的窥探和问询。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众所周知”的娱乐圈,之所以说是众所周知,是因为在导演的讲述中,“娱乐圈”就像是所有圈外看客从报纸网络电视中所意会出来的那样。
是一个藏着无数潜规则和肮脏交易,人性被光环和利益遮掩,明星成为工具,成为玩具,时时事事都被欲望驱使的圈子。
而导演要做的事,就是通过这次讲述,对那些圈外人表达自己对这个圈子中不为人知的龌龊和坚持初衷的纯良所产生的强烈共鸣。
导演的办法是——让一个圈外人进入这个圈子,透过她的经历和感受,传达自己的情绪。
就这样,在导演的安排下,圈外人左婴宁异乎寻常的顺利打入娱乐圈,从一个办公室的碎催到某栏目的狗仔记者再到被媒体聚焦的新星,导演捧红这个圈外人的手法如行云流水几乎不费吹灰,让我这个天天为演员宣传绞尽脑汁的人,叹为观止。
但这个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个案吧——误打误撞的巧合,毫不掩饰的卑劣,急赤白脸的情绪以及执着固守的天性……一个人在娱乐圈几乎十数年才能碰到的事,全都浓缩到电影这一百多分钟里,移植到出场的数人身上。
故事的发展节奏因此也就快了起来,甚至角色的情绪都已等不及配合故事的发展,陌生人快速进入恋爱状态又快速进入争吵状态,事业的发展也是一步一个高峰,所有角色都在快速发展中放弃了自我,通过各种手段,为本就快速发展的故事节奏,再添一些进程,这也导致了故事给了观众不必要的紧迫感——导演太急于向观众展示这个圈子里的人和事,如果能在情感的培育情绪的发生一些时间,就更好了。
但好在还有刘晓晔和韩鹏翼,这两个从话剧舞台上走下来的搭档在《刀见笑》中重口又极富舞台化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逆袭》中,两人一个内敛一个外放的表演,再次把“娱乐圈”搅个风生水起,尤其刘晓晔扮娘炮发飙耍赖,“台风”甚是稳健,其中一个片段,他一个人边说边演,更是把话剧舞台上那种大拿范儿给抖了个淋漓尽致。
两人给慌乱的故事压住了阵脚。
其实,影片中有数次剧情逆转之处,但每次在转折处都不禁会问:娱乐圈果真如影片中所描绘的那样——不堪?
当然未必!
每个圈子都有不可言说的内幕,被艺术加工过的人和事总是为了某种最终的表述,《逆袭》是为了那种不肯放弃自我的坚持和信仰。
所以在每个反面角色毫不掩饰自己卑劣思想时,顿时就了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而已,现实中,至少还是要伪装一下的——尽管会有逆袭的事情,但永远不会有逆袭的人性。
影片的英文片名“A Young Girl's Destiny”一个年轻女孩儿的命运,可谓直接“暴露”了电影的“中心思想”!
而“逆袭”这个当下更加时髦和流行的词语,则同样恰如其分地表述了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
说其现实:不但以较低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无论是所谓海归还是所谓本土打拼者们饱含着艰辛与苦楚,辛酸与无奈的就业与成功之路;还由内到外地深刻揭示了所谓明星、演艺圈暗含着的种种潜规则,以及他们如何成名的苦与乐!
而在此种种现实与现象之外,影片编导更从各个角度,向年轻一代观众传达了“我的青春该我做主”的深刻涵义。
而对于那些无论是有志在娱乐圈发展,或是期望凭一己之优质在演艺界改变命运的年轻人们来说,现实也的确充满了不尽的诱惑。
每年的开学季,北电、中戏的门前、院里,站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梦想着踏入此行的少男少女们,怀揣梦想地意气风发。
殊不知娱乐圈的背后,隐藏着数不清的陷阱和令他们想都想不到的潜规则……之前,一部震撼人心的《惊沙》,让诸多业内外人士对外表看上去就是个实在人的导演安占军,印象深刻。
并对其未来的事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而其在过往作品中的扎实功底和实打实的电影表述,也足以让更多的年轻观众对这部讲述年轻人自己故事的现实题材作品兴趣有加。
的确,这部《逆袭》没有市场上横行的诸多商业类型片的所谓“贩卖青春的色相和记忆”;没有动作特效大片的大场面;也没有爱情喜剧片中的浪漫搞笑……即便是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你情我爱,在安占军导演朴实又写实的镜头下,也是更贴近你我他现实生活中的打情骂俏而已。
非科班出身的安占军,更善于通过流畅的叙事和感人、温情的故事来打动观众。
很容易让大部分的观者在他的电影中找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而其中的所谓“励志”部分,则是在自然而然之中,缓缓弥散出来。
记得去年的《小鱼吃大鱼》和前不久的《北漂鱼》,都如同《逆袭》一般带着股草根味儿的励志故事。
前者是略带戏说式的喜剧模式,后者则颇具一股沉重感。
而《逆袭》则完全以真实的眼光和手法,让外人看尽时下的娱乐圈——明星是这样催生的。
娱乐公司老板、经纪人和媒体,已然绑成一处,共同完成不惜一切手段的造星工艺。
而经纪人刘晓晔那一大段自暴到自气的“喷口”,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地将娱乐圈的黑与白、明和暗的生存现状和盘托出。
让人过目难忘!
结尾处,女主“逆袭”一击,却恰恰反映了影片主题“我的青春我做主”。
更捎去了影片创作者对当今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刘晓晔001 话剧舞台更适合你们
演得好烂,不过感觉小说不错
如果不是再一次看到韩鹏翼我简直都无法在脑子里抽出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丝一毫。真浪费了这大好的小伙子。
反映的问题很真实,讽刺了靠包装炒作火起来的明星,也提醒了年轻的追梦者,可能有一天,不得不面对美好梦想背后的残忍与无奈。
DCL
为了王凯我看完了……
还以为是个励志片,原来是个狗血爱情片。一股浓郁的CCTV6电视电影气息挥之不去,再加上神一般的时间线设置,实在没忍心打五星坑人……@小A萌 老师我知道你一定不是故意的……
啊这!好草率的一部电影。
最后女主角的决定还是挺让人快慰的,只是她跟摄影师的爱情让人失望。喜欢那个胖经纪人,听他咆哮自己经历那段真震撼住了,里面好多台词都是经典的洗脑词儿
要成名就要各种炒作
文字和画面感差距太大
韩鹏翼和刘晓晔有功底还是好好演话剧比较有前途,按理说演过孟京辉戏的演员应该对剧本有起码的要求吧。
这制作这画面也太坑了些吧。。。。
还好,能看下去,就是剧情有一丢丢不合理
内容还行,就是名字去取的太屌丝。
虽有王凯,但全片有点不知所云,两星给kkw的
能不能半星
有王凯才给力2星。看不下去
烂烂烂
比起其他题材的电影,这部可以拿奥斯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