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看了《小小安妮》1-3季,是小时候看过《绿山墙的安妮》的影视版,如果说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代表读物,这本书则深深地印刻着我的童年生活,但它影响甚至还将持续影响着我的选择、与自己的相处和对话、与亲友和爱人的相处、对抗不公的坚定以及永远不要丧失想象力。
回到剧里,安妮顶着一头红发一路喋喋不休,介绍着自己是Anne with an E时,我简直无比相信,她就是安妮。
最开始由于不断被弃养,Anne始终没有放下自己的包裹,她和会反光的玻璃对话,迅速地反击以保护自己。
她的奇思妙想永远给予周围人最大程度的惊吓,但她也勇敢地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势的群体,哪怕她自己就是被偏见的利箭伤得千疮百孔的箭靶。
另外,不太记得小说里有没有关于种族、宗教、肤色、阶级、性别认同、女性议题的讨论,剧里的这些元素一切都表现得刚刚好,Anne在面对这个世界的不同和自己的不同时,她都能做到用自己最大的善意去理解他人,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被排斥和孤立的困境。
最后回到困扰我们永恒的话题:当自我来敲门时,谁来开门?
其实这一季总体来说可以,但是到后面我觉得可能是编剧很想创造一个上扬的结局,然后他的前面的一系列的编排让我觉得有一点点琼瑶剧的感觉,女主的经历,心境一直都是往下的,感觉已经下到了谷底。
自己留纸条没有被发现,然后男主留纸条安妮又给他撕了。
然后制造各种各样的误会,让他们觉得对方不喜欢自己。
这不是典型的琼瑶剧吗?
说实在的,我很不喜欢这种编排方式,我更喜欢有起有伏的编排。
因为我觉得要么就是故意为之,故意让主角看起来很可怜,你可以在一整集中就写他遭遇了一些很倒霉的事情。
让我们主角对他产生一些同理心,但是如果是想要描述爱情的坚贞不可摧毁的话,我觉得这种叙述方式有一点老套。
或者说根本没有必要这样。
总之我就是不喜不太喜欢这种安排。
我也不太说的出口,为什么。
我觉得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实在是太少了,虽然他们是好几年的同学是伙伴,但是男主根本就没有完全走进女主的内心呀。
只是相互喜欢而已,然后爱情上脑了。
然后团队一直在塑造一种浪漫的氛围。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种爱情不够深入,不够刻骨铭心,没有我看那个傲慢与偏见时的感觉。
对安妮这系列剧集的喜欢更多体现在我所缺失的一部分,关于爱与接受爱的能力。
在第一部中,安妮面对一次小失误,却改变了她此生的轨迹。
她能够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在逼仄窒息的气氛中果断的做出自己的选择,那种自信以及坦荡属实令我震撼,第一部的好是那种简单纯粹,是面对童年过往时,有时难以被理解的痛苦,她是坚强与敏感的混合体。
在第二部中,加入了很多偏现代化的元素,一开始担心表现得不好,从而变成政治正确,很显然是我多疑了。
女性议题也在第二部悄悄萌芽,她们的时代还是极其传统的,观念刻板而古老,不知原著是否同样有这些内容,能看这些女性的改变,去争取自己的权益,去打破更多的偏见。
第三部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死亡,在面对死亡时,痛苦填满了身体的各处,角色们是如何面对这种离别的?能做的就是一遍一遍的说我爱你,陪伴到时间的最后一刻,书信也好,将所有的情感倾泻而出,死亡只不过是生命力的终止。
安妮确实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她也有许多让我费解的行为,这一切源于她的想象力,这中间许多的矛盾冲突都是从她而起,但也是因为这个时代与她的勇气相悖,她只是没找到合适的方式去表达。
是时候读读原著去好好认识这一位来着绿山墙的安妮了。
2021.12.6三天后有两场考试,完全没有准备好,但我像上瘾了一样看得停不下来。
起初是看到微信短视频上的剪辑,被男主的颜吸引入了坑。
三季看过来,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台词和场景,让我联想到很多自己生活中的事情。
一些所思所想此刻也想不起来了,想到啥写啥吧。
从男女主说起。
Gilbert,以绅士的身份出场,救Anne于雪地之中。
被安妮用纸板打的时候他只是笑笑,用“you just did”回应女主的“I ain't talking to you”,带着让我入坑的神情。
害安妮被罚站后他会站起来主动承担责任,会关心柯尔的伤势,在有人责怪安妮时为她说话,有太多事体现他的绅士,他的明智。
他在一心求学的路上,忽视了身边的人,这让我反思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
有人说他何书恒,大概是有一点,但是他在给珍妮道歉时说的话让我实在没法把他当做渣男。
让他放弃珍妮和唾手可得的光明未来的,不是安妮的爱,而是道义。
对感情迷惑能称为渣男吗?
倒不是很清楚别人怎么样,反正感情这东西我也搞不太清楚。
Anne,像火一样的女子。
的确她有时歇斯底里,做事不计后果,但她总是坚持正义,做错事后会尽力弥补,牢记教训,这比大多人,包括我,强太多。
单是坚持正义这一点,多少人会顾及种种对自己的影响,畏葸不前,甚至道貌岸然做起伪君子?
我回想了一下自己在过去生活中有没有在需要伸张正义的时候站出来,但是想不起有这种时候😂只能说希望有朝一日需要做出选择时,我能坚守内心的正道。
有人说安妮太吵了,在现实生活中会不讨人喜欢,这我不能苟同。
孩子王和熊孩子是不同的,安妮这类人,能想出各种新奇玩意,为生活中带来很多乐趣。
有人说安妮对杰瑞颐指气使,看不起他没文化,我只能说“拜托,怎么会这么想呢。
”安妮若真嫌弃杰瑞没文化,自不会和杰瑞多说半句。
正因为她把杰瑞当朋友,才会教他写字,劝他读书(那段描述阅读的好的话让我都想赶紧拿起我的kindle了)。
戴安娜。
知书达理,书香门第,富家千金,她是太有典型性的一个人。
人人都道她好,那我就说说她的缺点(我还是很喜欢她的)。
喔她太完美了,一时不知道说啥,本来想说她不够勇敢,但是父母那么强势好像也不是她的错。
至于安妮说她伤害了杰瑞这一点,一开始我觉得戴安娜自视高人一等甩了杰瑞确实做得不太地道,但后来又想,她或许只是想得比安妮要成熟一点。
两人家境大不相同,思想大不相同,话不投机,正如她所说的“oranges and apples”,伤害杰瑞并不是她的本意,纯粹是因为浪漫和荷尔蒙一时接受了杰瑞,又因为发现这不是爱情而抛弃了他吧,但错就错在她没能好好收场,没能让杰瑞明白。
杰瑞,是个勤劳能干懂浪漫、乐观坚强还善良的帅小伙,只可惜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说到这就让我想起普瑞丝上大学后的变化,教育真的可以育人,让她魅力值upupup,从花瓶变成一位知性的美女。
马修,喔,实在太让人爱的一个角色。
对于他我真是找不到半个缺点,安妮是几世修来这么好的一个爸爸。
遗憾的就是他为了安妮没能脱单,他对象也是,wonderful,我只想极尽溢美之词。
意难平啊意难平。
玛丽拉,wonderful!
没做好的几件事:误会安妮,后来不让安妮和陌生人说话,不让安妮和印第安人接触,这些归根结底都是偏见,好在她也能很快化解偏见。
玛丽拉在害怕失去安妮的时候,不让她前去调查自己的身世,被老师点醒,那段对话有触动到我。
大意是,我们所爱的人有了新的羁绊,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羁绊,但如果我们去因为担心而阻止他们追求幸福,我们就会有失去他们的风险。
这段话最后也让戴安娜得以和安妮一起上大学。
触动到我是因为,我是一个比较容易吃醋的人,喜欢的人和别人亲近而忽视自己的时候就容易不高兴,容易闹别扭,这非常不好,这段话让我更加明白了怎样去爱一个人。
还有太多值得说的人,柯尔,老师,黑人兄弟,玛丽等等,但是我真的得复习了。
谢谢你,绿山墙的安妮,带我在艾凡里小镇逛了一遭。
我们终于看完了,是很可爱的电视呢!
里面的风景每一帧都很漂亮,一望无际的海边和辽阔的农场风光。
而安妮是个话痨有灵气又充满能量的孩子。
她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勇气,她喜欢任何美丽,可爱的事物,她看一切事物都带着自己独特的一副滤镜。
看着她的成长历程,而在她最黑暗的幼年时期,也始终保持乐观,用自己的小小世界抵御住了黑暗。
这是一种巨大的向阳而生的生能量,她完全值得后来在绿山墙一切的快乐和美好!
而被收养之后的日子,对比之前,自然是快乐的。
我羡慕她拥有如此善良宽厚的父母,理解她的朋友老师。
但谁的生命中没有遇到过些美好的人和事物呢?
但当真遇到这些美好的时刻,我未必能如她一般,把这些美好通通化成成长的养分,充分沉浸其中,将自己的心打开。
在农场小镇的生活,本身就有日出而耕,日落而息这样陈旧保守的一面,也有望着大自然和夕阳的余晖中享受生活那安稳平静的那一面。
然而神奇的是,她并没有被当时18世纪那会儿农家小镇中流行的社会世俗期望所限制自己(讽刺的是如今21世纪的女性却依然不敢说出她当时的所思所想),她成长为了农家女孩美好快乐的样子:遇事坚韧,心存美好,珍惜友谊,保持善良,以及为他人挺身而出的勇气。
虽然看不到后面的故事,但我相信她可以实现任何她想要实现的愿望!
刷美剧英剧这么十几年,第一集第一分钟就喜欢的剧就这么一个。
它的景和前两年看《德雷尔一家》一样,第一眼就直呼好美!
好看!
好剧!
然后我和Matrew一起,在接Anne回绿山墙的这一路,听这小女孩笑嘻嘻唠叨叨,就这么爱上了她!
就热泪盈眶了!
如此简单、草率!
真的是童话里才能有的女孩,而她的美好又是超越童话的那么真实。
很多内在的、精神的我表达水平有限就不说了。
那些个元素:红发、狐狸、花草、书本、友情、亲情,无一不是让人心欢喜的。
虽然最后一季有些趋于普通,但还是给了满分,是我爱的Anne,fare well!
“活着的意义不在于世界能给你什么,而是你带来多少。
而你带来了那么多美好。
”蒙哥马利笔下绿山墙的安妮天马行空,具有独特魅力、智慧、独立勇敢与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
有着满脸雀斑的红发女孩Anne受到许多不公平的批评、责难与偏见,但她从未放弃过自己,她说“如果你决定过得愉快,那你总能过得愉快”,她也给艾凡里小镇带来了许多的爱、希望与美好。
剧里还加了一些女性独立思想与种族话题,很多瞬间总会感到温暖和感动。
唯一遗憾的就是童年时期没有好好读一下原著,只是草草的交了篇读书笔记。
其实是被B站的一个剪辑所吸引,观后感十分。
第一季,安妮第一次被带到绿山墙时的不安与强装镇定,都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初来乍到的安妮会成功在绿山墙留下吗?能成功融入艾凡里镇吗?随着剧情的娓娓道来,我的心情也跟随着安妮一起起伏……为安妮被冤枉而委屈,为安妮被贬低而不忿,为安妮的不谙人情世故被孤立而气愤。
我想我在安妮身上感受到的是出来没感受过的蓬勃生命力。
她不是一根小草,而是一根树枝。
尽管身在寒冬时变得光秃秃的,却一点不为寒风而折服或低头。
在看剧时,弹幕会有很多人震惊于安妮的直白、莽撞(原谅我真的不愿意称之为粗鲁)、勇于表达……纷纷在弹幕中质疑安妮作为一直流连失所、辗转多个寄宿家庭的孤儿,怎么敢的呢?
一开始,我觉得是安妮出色的想象力鼓励或者麻醉了她,使她得以暂时忘记苦难,让自己有被爱的错觉和底气。
后来才发现,也有亲生父母留下的爱意支撑着她,虽然失去父母时,她尚在襁褓,未曾记事。
再讲回B站的安利视频:说的是乔西被比利强吻后的流言问题,又是安妮挺身而出,用一篇报道激起女性权利以及新闻自由的讨论,以及组织起同学们共同奋勇斗争的事。
在此之前,我只模糊地知道原《绿山墙的安妮》是中小学的推荐阅读书目,但却完全不了解说了些什么。
但在看完这部剧后,我准备开始拜读一下原著,因为剧中的马修、马莉拉、艾凡里镇的大部分居民真的是太可爱,太有人格的光辉了。
特别是第二、三季,剧情重心有向镇上的居民、安妮的同学倾斜,有一点英剧《克兰弗德》的感觉,温馨的家庭和邻里关系,血肉丰满的邻居……再谈谈,第三季中安妮和吉尔伯特的情感故事吧~两人的情窦初开,互相之间朦胧的吸引,再到最后的双向奔赴在剧中的篇幅占比不多,尤其过程中,吉尔伯特还对另外一位富家小姐产生好感,以至差点订婚的程度更是让人直呼他为“吉书桓”。
一方面,看到这样的情节,我也略有不爽,毕竟哪个怀春少女没有梦想过“有一个只为奔赴你而来”的罗曼蒂克故事呢?
尤其在现实中找不到这样的情感经历后,便将这种期待投射到所读的作品、所看的影视作品中。
另一方面,我也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诧异,根据目前,自己经历以及所见到的社会现象来说,在两个人并未明确自己的感情之前,本来就是会做出各种各样的“傻”事的。
而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也是注定会被各种各样美好的人事所吸引的……随着两个人越来越多的接触,如果发现越来越被吸引了,那就有可能慢慢走到一起,如果一直不确定对方的心意,当然也可能会纠结,会焦虑,会顾忌,会退缩啊……最后的碎碎念:真的很遗憾,这部剧没有继续被续订,以至于第三季最后一集的节奏快到飞起。
真的很想再看安妮的日常、艾凡里居民生活故事一百集啊啊啊啊啊……还有印第安小女孩一家的结果(估计也是凶多吉少了,哭)最后的最后,好想好想好想好想我的身边也有个像约瑟芬姑奶奶一样的长辈啊啊啊啊啊啊啊
三年来《小小安妮》是唯一一部让我忍不住通宵看完的电视剧“Anne with an ‘e’”她善良,对待生活有着无限热情,虽然瘦弱但是内心坚强,是经历过黑暗之后还是相信光明的人。
她用自己的行动改变着身边的人。
安妮无疑是马修和玛丽拉两兄妹晚年的精神支柱和开心果。
安妮是幸运的,他们爱她,理解她,无条件支持她,即使她一次次刷新着他们的底线。
他们让漂泊的小安妮终于有了一个家。
作者在一方面写出了每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但是又带着我们发现了他们美好的一面。
给安妮的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麻烦,却又一个个解决。
安妮是治愈本身,从刚开始上学她被所有人排挤,到后来一个个人被她吸引,陪着她一起做他们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其实他们的心中都有一颗小小的反抗种子,安妮带领着他们,让这个靠海的小镇充满了从未有过的活力。
第三季的时候,作者提到了美洲本土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政府带着猎枪来到部落抢走他们的小孩时,身为部落首领的父亲拿着长矛反击的无奈,一下子刺激到了我的泪点。
作者是慈悲的,她没有让我们看到真实的更加残暴的一幕。
却足以让我们知道19世纪是印第安名族的至暗时刻。
小印第安女孩在所谓的寄宿学校的窗口,看着父亲母亲为了救她,在学校门口搭起的帐篷和熟悉的冉冉篝火,在她心里筑起了一道坚硬的墙。
她会为自己身为印第安的后代而感到骄傲的。
小小安妮给我的感动在很多细节上,虽然最后草草收尾实在是很可惜,但是这就是一部好的电视剧。
她让我们相信了爱情,亲情,友情。
内心变得强大又坚固。
在2021年的春节一次性看完了三季。
这部剧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看世界的方式和角度。
因为太喜欢这部剧我看完之后直接买了原著,打开之后发现果然是儿童读物,书的基调很像小时候看的《爱的教育》,不太适合我。
剧的改编真的是很成功,尤其是第三季。
爱德华王子岛上开阔宁静的风景、马修和玛丽拉的善良和观念的进步、安妮的乐观坚强、巴里夫妇的相处之道、社区的和谐、黑人刚解放时的困境、对印第安人的殖民…… 剧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马修和养女安妮之间的相处,他对安妮的爱可能和大部分父亲一样。
马修是一个慈父,但是在安妮快要去上大学的时候,马修却变得异常冷漠,他说要卖掉一头奶牛,因为家里少了一个人已经不需要那么多牛奶了,还说要把之前在农场帮忙的杰瑞接到家里来住,马修话变得很多但就是没有表达对安妮的不舍。
在和玛丽拉的聊天中,马修难过的说不出话,他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不舍,也不知道怎么面对没有安妮之后的生活。
与此同时,安妮非常委屈但是也仍然保持对长辈的尊重和对自我的坚持。
后面他们很自然的和解了,拍的非常细致,推荐去看,应该是第三季的第八九集。
这和我自身的经历也很像。
在家里快要经历离别的时候父亲总是容易对我生气,从前我不能看清这背后的原因,经常习惯性的顶嘴,不能接受父亲的这种态度。
但是现在我逐渐明白,分离焦虑不仅是存在于小孩身上,只要我们在不那么对等的亲密关系里,可能都会有,比如习惯了围着孩子转的父母们,比如过度依赖恋人或者朋友的人们,当他们的中心离开,他们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程度以及带来的不适应和压力是另一方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所以我现在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不再跟父亲顶嘴赌气,也不再自以为是的跟父亲谈心试图纠正他的一些想法,只是将这样的事情当作一个信号,知道我爸开始舍不得我啦,然后做点家务事顺便去哄哄他。
接纳和理解是更好的支持。
安妮和吉尔伯特都改编得不太讨喜,剧情未免也太政治正确了。玛丽苏,但还是感谢它让马修活着和让戴安娜上大学。
有被第9集的安妮气到,在见识了对方荷枪实弹的厉害之后,还要大喊大叫在那里安营扎寨,完全不顾自己的家里收成的关键时刻,更加气人的时候,回去之后就把这件事忘了,开开心心上学去了,既然如此你当时闹什么闹啊?结局有点太潦草,本来以为还有第4集,结果这就完结了。
温馨又充满女性意识,不少观点很受启发,本季的成长很赞,独立意识、经营意识、维护言论自由、不惧流言保护朋友,太喜欢绿山墙了。“女孩从出生起就完整,不需要嫁人才完整。”
安妮系列很大程度上参与型塑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我十来岁的时候第一次模糊的思考自己要做怎样的人(事实上小学时期的我确实也是有想象力过于旺盛以及「不服管教」的「毛病」),从得到第一本厚却轻的不可思议的《绿山墙的安妮》起陆续买了后面三四本,但那时候整个系列没有出完,大学的时候有了还ok的英文阅读能力所以知道了后面的故事,但即使已经知道了完整的故事也还是希望网飞买了这个ip就能一直拍下去啊...这一版相比小说本身野心更大,为更直白的讨论到性别和种族议题也加入了更多drama,所以其实也还有很多事来不及讲完,而坐在法国郊区小房间的我一天看完整季,虽然遗憾但也觉得就这么收尾也可以了,如同小说对童年时期我的影响,我仍然在剧里得到了能支持我走下一段路的力量,谢谢
一口气追了三季,结尾远没有开始那么用心了。
和前两季都是差不多的水准,希望红发安妮的系列故事可以一直拍下去,太喜欢这个小女孩了以及爱德华王子岛上的所有美好的人人事事,小小安妮的故事对我来说就是心灵的止痛药,绿山墙也是一片美好的精神家园♡
弹幕一句“你敢想象这是晚清的时候吗”,心情突然变复杂了,剧里这个时期在讲女权讲审查讲人人平等搞游行。与先进思想相对于的是女主角的性格一季比一季气人,学不会好好说话,狂躁症,没事找事制造矛盾(不然剧情没办法推进是吧),印第安朋友被囚禁的事完全忘了。
成长的安妮有着鲜明的喜怒哀乐,虽然有的时候会有些烦人,但她身上这种别人无法比拟的生命力,会让她从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
后半部分好急躁有很多冲突好生硬的加入进来,而后女主就如光芒般的存在解决问题,女主角色的暴躁从一而终
好看好看,但是不如第一二季好看了呜呜呜,最后俩集Anne和Gilbert爱情线急死人,然后戴安娜终于助攻了一次,结局挺好的,就是很多剧情设计真的不如第一二季吸引人了,但整体还是不错的,最后俩人好甜啊秀我一脸。到这可以了,第四季不必再有,就到这停止挺好的。
结尾得太仓促以至于我不知道该说什么……《绿山墙的安妮》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本书,不过这部剧改动得都快看不出原著的痕迹了。最后几集我真的是服了,Anne和Gilbert确认心意怎么弄得这么坎坷???
不知道为什么几乎所有剧都是第一季好看,演员似乎也没有第一季有灵气了
E05:跳舞这段Gilbert又是全程用眼神在那撩,这家伙的眼神戏真的太厉害了,而他自己大概没这个意识。E06:真是伤心啊,Gilbert居然带妹纸和她父母一起,Gilbert现在就是没有危机感,应该给Anne一个男生,让他警觉一下。E08:Gilbert这one thing说的也太模糊了吧。。。我怎么一点love都体会不到?E09:可怜的小纸条,最后就这么烂在泥里了,当Anne已经敢说I love you的时候,Gilbert却不知所踪。E10:确实没想到S3成了final,对,结局是很完美,童话总是要结束的,只是没想到会那么快罢了。
越来越不喜欢Anne,现在的情况是与其说我是在看Anne,不如说我在看下去Anne的生活,Anne的幸运 。
安妮越来越有大病了
一整个大无语,看完就觉得,竟然在这种剧上浪费时间。就按照原著来不行吗?为了政治正确乱加人物和情节,剧里的安妮缺乏书中描写的令人敬佩的品质,反而像个缺乏管教我行我素的臭孩子😡
节奏好快。依旧好看。
坚持到第三季第三节果断弃剧了。安妮动不动就吼叫很不利于我情绪控制
时隔很久看完了第三季,没有看过小说,单凭看完三季之后的感受,我认为第三季是彻头彻尾的失败。第二季加了黑人问题,第三季贯彻始终,加入了印第安人,有多少种族问题,你都能一点一点加进去吗?加进去就算了,为什么没有结尾,女孩被重新抓进学校之后呢,她父母在外面等到什么结果了。还有Jerry,善良能干忠诚,他兼具一切美好的品质,可与Diana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是否对他太不公平了,写这段的意义是什么?为Diana的成长做铺垫,还是做Diana和Anne之间爆发矛盾的工具人,到最后,所有人都在前进,只有他被留在了原地,连一个道歉与问候都得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