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光
Mademoiselle Paradis,逆光天使(港),盲女鋼琴師(台),Light,Licht
导演:芭芭拉·阿尔伯特
主演:玛丽亚·德拉格斯,大卫·史崔梭德,卢卡斯·米科,卡塔·科尔姆,马蕾茜·里格纳,克里斯托弗·卢泽,苏珊娜·伍艾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讲述一位失明钢琴家Maria Theresia von Paradis,因为得到某位医师的特别治疗而重获部分视力。但当她得到视力后,上天却夺去她对音乐的敏感度,本来弹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好钢琴,却因为能见到键盘而令音色变得平庸不堪。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详细 >
#欧盟影展#@百美汇 真实的事件改编就很令人震撼
跛脚男孩被标签为残疾,怀孕女仆被标签为荡妇,气功医师被标签被妙手,盲人乐师被标签为天才。活在被标签的世界,犹如困兽之斗。那些掌声与喝彩,给的是她背后那个天赋标签,哪有人关心她能否看到黄色看到前路。失明时天赋异禀,复明后才华尽轶,这是上天开的巨大玩笑,只好在这个玩笑里活成一个标签。
诡异孩子面色潮红眼睛缥缈的脑袋图抖动..只看画面的话甚至不知她在做什么...主角哭泣的时候触动了下----好久没见人哭了,那种放声大哭..我身边都是些坚强的人。跳着看了点,结局究竟选择了视力还是琴技呢?抱着这种未确定性去思索也不错。或许里面人物的性格在那个时代都是这样的吧,不是我欣赏的类型,不过女主演技挺好。“贵族们并不在乎音乐天才是失明还是复明了,他们只在乎有没有人为他们演奏供他们娱乐,当后来女主能看见了他们反而并不开心,仿佛失去了一个大嚼舌头的谈资。于是医生也放弃了对他的治疗”。可以给四星,个人不喜欢里面人物的状态,或许是见惯了或许是不利于成长于是给三星。
仿佛在用爱治病,我选择失明。
說氣功的那個!⋯氣功走天下⋯還是那個醫生說對了,是她相信她看得見。但老天只會給你一種財富
音乐太好听,人生太传奇,衣服摄影都好美,女主演太惊人了,这部片子就算是坐在第三排都看得很有价值
#欧盟影展#奥地利一直以音乐为荣耀,虽然莫扎特最终穷困潦倒而死。本片无疑是反套路反抒情的,甚至可以从克制冷酷的镜头里看出几分恐怖片的影子。而这才是现实,艺术难以与虚荣的世俗共存,哪怕是健全的身体有时也会成为负累。本片的女主角失明时天赋异禀,即将复明时却失去了天赋,弹琴走调,更让人吃惊的是周围人的冷漠,包括她的父母都认为一个不会弹琴的女儿,即使眼睛看得见也只不过是一个废物。所以上天后来又让她失明,从此她在音乐上大有建树成为传奇,但这背后的故事却更让人遐思。
就是有点太长了 看了评论才发觉很多细节 和其中复杂的思考过程
这部电影浓郁的哥特风格和精致的服装设计,都很吸引我。女主角演盲人演绝了,眼神特别到位!
@欧盟影展2018 | 盲人重见光明之时也是失去纯真之时,这一点很像《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但本片整体的平淡和欠深入让两者无法相提并论。字幕居然把dragon翻译成恐龙,18世纪的故事,恐龙???
心疼演员的眼睛.....服装非常别致!
阶级的问题批判的更为深刻,贵族的虚伪,人性的冷漠,对照最后字幕女主创办盲人学校才是真正意义所在,服化道不错,犹如油画,片名真的太容易把这部戏的意义带跑偏了
服装道化很好很别致一些小的细节方面也很好别的就没有了
音乐与光明不可并存?给世界一个哥特式白眼!
全世界都在阻止这个女孩复明。一直压抑着,没有一个出口放声。#欧盟影展
油画一般的质感,精美的服化道装饰,对于古典时期的还原,以及主观视角对目盲人士的表现。导演作为女性将女性的命运融入到这样的一部电影中,下层女性和上层女性都成为了被男性控制的工具,在利益和头脑发热面前个人的死活变得无足轻重。导演对摄影的把控十分精细,多次出现“镜中人”的形象,似乎在当时的绘画中有这样的表现,最为突出的应该就是扬凡艾克的作品了。
上海奥地利电影周
拍的好烂的传记片
盲女看不见身边的一切阶级矛盾人性乱象,却持续地翻着白眼儿;艺术不能救人,但能自救
喜欢最后一个镜头: 小女孩的视力水平回到了治疗前,但她能更深入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之中了——最后那声满足的叹息和她的笑就是最好的证明。能找到自己可以沉浸进去的爱好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