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还是值得看一看的。
因为想支持古仔给爸妈买了两张票,又因为各种唱衰差评差点没来,看完出来的感受是,幸好来了。
真喜欢古天乐啊,真喜欢刘青云啊。
故事确实不好,我认为情节上最大的问题在于不舍得做取舍,还是那个问题,想要的太多了,舍不得放,于是很满,满到没有空间去铺垫,去做人物,去做孤光。
可能就是太想展示机甲,战斗,大场景,打外星人了。
可能就是又想表现古天乐父亲的身份,又想展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
可能就是太想做一个扫黑反腐谍战风云了。
可能就是太想描绘年轻一对的爱情了。
可能就是太想什么都要了,于是最后呈现出了的是看似摆烂了的结果。
都有。
又都没有。
篇幅是有限的,没有足够的铺垫,全员都成了工具人,角色立不住,观众代入不进去,于是古仔对女儿的感情不感动,抱着盼盼哭不感动,兄弟和解不感动;张家辉就差把我是反派写在脸上了,所以他最终被识破也丝毫没有大快人心,然而这原本是一个可以相当丰满的反派角色,只能说最后自杀是表明了这个野心的但无法顾及展开不了;整个节奏几乎是紧绷状态,没有张弛有度,没有逐渐提升难度,没有一点点加大代价,紧张感严重不足所以最后完成任务大获全胜也没有觉得我靠太棒了。
以上是很多人都说过的问题,我只是再重复一遍,对,我认可。
但我为什么开头就说值得一看呢?
因为它的定位,是爽片啊。
我是一个科幻爱好者,也是一个内容从业者。
我也常常陷入想做想坚持想追求和迎合市场挣钱第一的痛苦纠结之中,我想如果我也具备古天乐这么优秀强大的能力,或许我也会愿意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做一个很有可能会赔本的项目。
机甲也好科幻也好,在中国的科幻土壤上(没有土壤),大概率是不挣钱的项目呀,可这不仅仅只是古天乐自己的热爱,也是国内这个类型的一大步尝试,如果没有第一个敢的人,我们离世界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
纯论电影的视觉呈现,绝对称得上诚意满满,特效目前国产电影之最,这是没争议的吧,电影里的机甲全部实拍,质感细节也是没得说的吧。
打怪物,打机器人,打内鬼,拯救世界,当成一部非常简单粗暴的打打打爽片来看,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吧。
或许这些年观众早就被好莱坞爽片养刁了胃口,对我们自己的爽片便有些不得劲。
但没办法呀,商业就是残酷的,市场环境就是竞争的,没法要求大众吃下这口情怀,也不能强制要求观众去宽容评判。
道德绑架可不行。
但我出自私心,还是想说一句,是古天乐和刘青云啊!
他们的表演不值得一张票吗?
我的天我的脑子里一直在想,以后怎么办啊,香港演员真的如此青黄不接了吗,没有他们以后谁来演戏啊。
(虽然全员工具人但唯独对谢君豪完全摆设我是最不满意的[苦涩])最后借用一句热评:《明日战记》,香港影坛的孤勇者。
中国首部机甲科幻片《明日战记》在08.04七夕节点映,给今年的七夕档增添了一种新的选择,单身的人可以去电影院看得热血沸腾,情侣们也可以去感受一下与以往不同的守护和大爱。
08.05正式公映,上映暑期档,在闷热的夏天去看一部动作爽片也是酣畅淋漓。
影片由古天乐,刘青云,刘嘉玲等主演,张家辉客串,演员阵容强大。
由吴炫辉指导,古天乐担任总监制,制作精良。
这也是古天乐第一次由他的个人爱好发起,倾注了满腔热爱,潜心制作的一部圆梦电影。
了解古天乐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仓库,装满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模型,这一次他亲力亲为,穿戴上重装甲,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是诚意满满。
故事发生在未来,2055年人类污染了赖以生存的家园,绝大部分地域逐渐变成了废墟,人口骤降,只能靠带保护罩的聚集地生活,一颗陨石带着外星生物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为了面对新的危机,为了拯救家园,军人们集结起来,执行任务,与敌人战斗,与阴谋对抗,最终靠自己写出了属于他们的结局。
影片故事完整,节奏紧凑,主线清晰,没有太多的旁线,规整简洁。
影片立足于灾难后的生还,画面有一种末日感,没有人烟的地方十分荒凉,植物丛生,还会攻击人类。
废弃的建筑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成为了不明生物的聚集地,充满了危险,执行任务时需要格外小心,战斗的时候需要勇气。
除此之外还有机器人,装备精良,能近战,能使枪,让任务变的更不容易。
机甲战士与机器人的打斗酷炫,再加上追逐戏,轰炸戏,枪战,十分精彩,燃了起来。
影片整体观感不错,各方面都挺好,集动作,科幻,机甲,末日于一身,由影帝和影后主演。
机器人,重装甲,装甲车都很酷,细节拉满,飞机设计着眼于未来,特效制作精良,还带点第一视角的跑酷,有点像在玩游戏,张家辉出场的时候影院里有人不小心笑了出来,蛮让人意外,里面还涉及了父女情,兄弟情,最后古天乐穿背心出场那肌肉是真帅。
好消息是技术组立功了,坏消息是这部电影只有技术组 电影本体没什么好说的,不要无脑吹也不要随意踩,这里要跳出电影,说说鲜为人知的故事,说完您就明白了。
电影《明日战记》,是一部非常少见的技术验证电影。
所谓“技术验证”,就是对某一领域某项“新技术”可行性探索或能力测试。
最常见的如航空领域的“技术验证机”,会在某试验机上测试一些尖端飞机科技,只有通过验证,该技术才能被广泛地、安全地应用于其他飞机上。
而对于电影来说,“技术验证电影”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验证技术是目的,而不是创作动机。
不会有人会为了演练新技术而专门拍一部电影,所以通常还要融合作者/导演的根本创作动机。
比如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渊》(1989年),其创作动机,是出于自己对海洋深处和水下摄影的迷恋,同时在电影中验证了“流体特效”技术成果。
随后他将该技术,运用于未来《终结者2》的液态金属人,大获成功。
PS,卡神对水下摄影的执着,一直延续到今日的《阿凡达2》。
《明日战记》虽然无法跟《深渊》相比,但其动机和目的都是类似的。
该片是古天乐的机甲圆梦之作,也是古天乐对于本土CG技术和华语特效成果的验收。
古天乐是个机甲迷,早已被粉丝们津津乐道,工作室和家里各种机甲模型,宅男的梦想,收集模型还不过瘾,为此人家还写了一本书叫做《玩具大战》
这部电影的初衷,是古天乐看完《钢铁侠》《阿凡达》之后,想做咱们自己的特效机甲大片。
比如下面这张图,是当年古天乐的访谈,来源于网络,早已被粉丝传遍了,但还是贴出来。
其实这是动机之一,要找根源,还得追溯到古天乐最爱的《星球大战》。
古天乐是狂热的星战粉丝,他除了热爱收集星战模型外,还有一个理想,就是成立中国的“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ic)。
工业光魔是导演乔治·卢卡斯为了拍摄《星战》专门成立的特效工作室,如今已成为全球顶级的特效公司,包括《侏罗纪公园》《加勒比海盗》《钢铁侠》等片的CG都是他们家的手笔。
PS,咱在上一篇《再生侠》里,曾经专门说过这家公司,被自己人给“阴”了,有兴趣可以看下。
《再生侠》公映25周年,揭秘电影惨败内幕,连工业光魔都搞不定的特效片古仔的观点很简单,“中国想要拍好科幻电影,必须有好的特效公司做支持。
”比如,“天下一ONE COOL”这家公司,是古天乐于2013年独资成立。
进入公司主页,能看到该公司几大业务板块,电影制作、后期制作(摄影剪辑)、艺人经纪、器材租赁,电脑特效。
其中古天乐主抓的就是特效部门。
天下一做特效的部门叫做“FATface Production”(發輝製作室),成立于2004年的特效工作室,创始人吴炫辉。
没错,就是《明日战记》的导演。
这家特效工作室之前就小有名气,主做游戏和广告,涉足影视界之后,参与了电影《扫毒》,片中的CG鳄鱼就是他们做的,吴炫辉也因此结识了古天乐。
FATface于2014年加入天下一,成为子公司。
之后他们的主要的任务有两项:★其一是以天下一特效部门的名义,参与各大电影的CG制作,乃是正常的企业工作流程。
这几年天下一参与了大量华语电影的特效工作,《美人鱼》《红海行动》《扫毒2》《拆弹专家2》等,在片尾字幕里,都能看到他们公司的蓝色logo。
★其二是在老板古天乐的监督下,独立开发全新的项目,进行科研技术攻关,项目带头人就是吴炫辉,这个项目就是《明日战记》,时间是在2016年。
从这一点来看,《明日战记》一开始就不太像个电影,反而更像是古天乐带领技术组在搞科研。
该片从开发到公映已经过了6年的时间,你能说电影拍了6年吗?
当然不是,看过电影的都知道,电影真正涉及到拍摄的部分,不是很多。
比如指挥部的诸位,刘嘉玲+张家辉+谢君豪几位友情客串,估计全部戏份一天就拍完了。
所以该片这几年一直在缓慢推进,主要是在做特效,电影的特效占比非常大,后期工作可想而知。
吴炫辉虽然挂名导演,但谁都知道他的主要任务是做特效,真正说了算的是该片的主演+监制+幕后老板古天乐。
PS,古天乐对特效的偏爱是出了名的,除了总部在中国香港的天下一特效组,他也在内地成立了一家叫做“希娜魔夫”的特效公司,古天乐是大股东(另外两位合伙人是连凯和矢野健太郎),主要为了挖掘内地特效人才。
该公司的成名作,就是参与了《流浪地球》的特效制作。
从《明日战记》效果来看,电影中能看到很多外国科幻片的影子,《环太平洋》《明日边缘》《阿凡达》《第九区》。
但本片的CG效果和场面,绝对算得上是华语顶级,放在好莱坞和全世界,都不落下风,可见如今华语电影在特效成果方面,已经成熟了许多。
检验特效的有效方式,不仅仅是看特效有多么炫,而是能不能看出“有特效”。
举个例子,诸如《海王》《复联4》《2012》里那些大场面特效,其实很多特效部门都能做得出来。
但要论到《美国队长》瘦小的队长、《地心引力》《登月第一人》中的模拟太空涉险、《1917》里的主角穿越各种障碍物的长镜头,这些都是可以以假乱真的特效场面,才是代表高端特效技术的所在。
电影《明日战记》几乎没有外景,大部分都是室内棚拍,决定了该片观众所见的大部分都是特效场面。
而演员除了近景和特写是实际拍摄外,其余部分也是CG代劳了。
巨鲸旋翼机的飞行轨迹、穷奇机甲的动物动态、刑天机甲的行进质感,非常流畅且逼真,虽然在好莱坞电影里类似镜头屡见不鲜,但这些都华语电影特效中的空白。
不要觉得这些简单,为了达成拟真效果,需要动作捕捉,或者进行大量动态采集等工作,好莱坞或许有着现成的一套系统库,但国内之前没做过这些东西,也就意味着很可能要开发全新的系统,这也是电影开发缓慢的原因。
另外一个就是细节方面,开场大雨中的穿梭,雨滴打在飞机的效果,以及随处可见的光影和烟幕,都是特效的成果。
可见这部“慢工出细活”的电影,特效完成度方面可称优秀。
虽然没有什么大场面,但细节和质感方面,绝对是华语电影最佳。
热爱游戏和机甲的古天乐,也让电影的镜头非常具有“游戏感”。
从个人角度,最刺激的当属开场不久后,旋翼机追踪潘多拉的场面,非常有张力,中段还有一场第一人称视角的“爬楼”我也很喜欢。
而之后1个小时都在打,有些单一,反而不如前面这些场面好看。
ps,关于该片的道具部分,不得不说一点。
古天乐与刘青云的机甲“外骨骼”缺少标示,目前仅以眼睛颜色为区分,打斗时候分不清,而且刘青云说自己的机甲是老型号,但外形与古天乐的机甲没有任何区别,总体来说没啥特点。
在玩具界,这种叫做“同模”,大概率是为了节省成本而来。
整体电影色调也如上所示,标识化不明显,哪怕让古天乐与刘青云的机甲以色彩区分,也比现在强。
反而片中最显眼的,是姜皓文,以及他手中红色的枪。
可见,《明日战记》,代表着古天乐对天下一特效制作的成果验收,项目组任务完成。
而且给以后电影的同类型特效方面(机甲类、大雨特效、飞行动态等),留下了宝贵的科技财富。
既然是技术验证,也就代表了对某些某一领域某些指标的重视,其他方面就没啥专注的必要了。
电影特效是达标了,但作为电影是完全不合格的。
该片在文本层面几乎为零。
没有故事,角色扁平,剧情差劲到拖后腿的地步。
有人说该片是“机甲爽片”?
机甲是有,但怎么会爽呢,虽然从头打到尾,但情节欠缺张力,缺乏蒙太奇效果,导致后半段有些让人昏昏欲睡。
有一部电影叫做《洛杉矶之战》,因故事不佳全程就知道开枪而饱受诟病。
《明日战记》的故事还不如这片呢。
另外一个非常想吐槽的地方就是故事格局。
末日题材、拯救地球的宏观背景下,关乎百万人性命的事情,结果就一个局部小分队的事件。
总共也就几架飞机,俩坦克机甲一个机器人。
人物嘛,能算数的也就4个人,连个替补的都没有。
别说拯救地球,前一阵我们家门口菜市场消毒,都比这热闹。
而且您这都闹外星人,结果“潘多拉”华丽打个酱油,到了最后还是抓内鬼。
起初我在想,难道这是港片通病?
当年港片就始终走不出穷街陋巷,吴宇森的《辣手神探》能在20分钟内打了上万发子弹,结果连茶馆都没出。
如今都拍科幻片了,咋还是这么小的格局。
不过联系起上述该片诞生的动机,就能找到答案。
《明日战记》本身的诞生跟传统电影不同。
很多电影,无论是独立电影还是多方出品的电影,会有一个粗略的预算。
而这一切该片基本没有,完全是古天乐把它当科研项目来做的。
严格意义上这算是典型的自产自销,拍摄、制作、后期一条龙,连大部分演员都是自家的,比如姜皓文,就是天下一旗下艺人,所以这种就很难估算真正成本了。
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这几年其他业务的盈利,大部分都被投入到该片的研发之中。
虽然《明日战记》也有着深影、寰亚、爱奇艺等出品方,应该也是电影制作尾声之际才被引入的。
对外宣称的4.5亿港币(约合3.7亿人民币),大概率是市场折价,跟本身的成本价,还是有出入。
所以该片把所有费用都花在了CG特效方面,演员和布景这些的费用能省则省,故事也没怎么打磨,完全为了验收特效成果而来。
理由找完了,该片的特效水平,完全合格且有惊喜,但作为科幻电影嘛,咱观众走南闯北,东西方什么大片没见过?
要论观感,因人而异吧,科幻迷、游戏迷应该喜欢,受众更多是男生,女生就算了。
该片七夕节电影绝对是个馊主意,带女朋友看这片的男生,好自为之。
所以《明日战记》就是一个特效片,可以说该片是“华语特效之光”,因为特效成就真的非常高。
但不要尬吹或者“上高度”,非要说这部电影是“华语科幻片的新希望”这些的。
不好意思,中国电影虽然整体不怎么样,但还没沦落到如此境地。
关于影视,那些你不了解并很有趣的故事,第一时间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WX工号:电影文酷dreamcrowfilm
大家好,我是古天乐,《明日战记》呢,是我精心筹备十年的一部科幻大作。
我相信大家看过很多国产机甲作品啦,比如吴京和胡军的《机器侠》
比如刘德华的《未来警察》
但我向你保证,《明日战记》是你没有见过的船新版本,只要看上三分钟,你就会像爱上我不老的容颜一样爱上这部电影。
首先大家可能注意到了,电影第一个镜头就开始掉帧了,这个掉帧是很有深意的,它展现出了我们整部电影背后的一个不为人知的秘辛,那就是“穷”。
大家说,不对啊,你每年拍那么多烂片恰烂钱,怎么会穷呢,我明明前两年还看到你尬演一个吕布在那里开无双呢,怎么会缺钱呢?
但大家也知道,我酷爱收集各类机甲手办
又喜欢援建希望小学
所以一来二去,拍电影时资金就有点入不敷出了,因此在整部影片里,大家可以时不时看到特效镜头出现掉帧的情况。
但是,这个掉帧也不是随随便便掉的,我特意截取了掉帧最严重的镜头放在片头,就是想达到一个欲扬先抑的效果。
你看开头咔咔咔一阵掉帧,观众期待就放低了,然后正片里掉帧没有那么严重,大家就会觉得“诶,其实还蛮不错的”。
大家如果能理解到我第一个镜头就掉帧的用心良苦,我也能含笑九泉了。
作为我筹备那么多年的作品,自然不能不叫上我在贪玩蓝月里最好的兄弟渣渣辉对不对。
戏他演过很多,但演我的戏,他自然不好意思要很多片酬,于是我省下的钱又可以买一堆手办。
渣渣辉因为钱没拿够,所以全程撂着个脸子,连表情都不带动的,我们只好设定他是个残疾人,干脆连路都不让他走了。
刘嘉玲大姐的戏份我多安排了一些,但也不用出外场,为了省钱,甚至也不用换衣服,一套衣服说说话就可以收工,全程十级磨皮美颜滤镜打上,你就说漂不漂亮吧。
至于我自己和刘青云同志,同为港片几十年的中流砥柱,就不得不辛苦一点了,谁叫港片现在就没几个小年轻能支棱起来呢。
说起小年轻,我本来想找染谷将太来演一个小通信兵的。
但是这个日本小子开价有点高,我只好找了一个长得有点扁的“染谷将太”来演这个角色。
刚刚看样片时,我对老婆说:“看,这是你最喜欢的染谷将太”,我老婆差点没把我打死。
但我寻思这俩人长得是有几分相像,是吧?
(并不是)总之,虽然穷困潦倒,但为了梦想,《明日战记》还是开拍了,虽然可以穷制作,但是不能小了格局,末世背景加上外星人,植物怪兽,机器人等设定,至于场景则能省则省,我不会告诉观众,那一个天幕的镜头我分着用了好几次的。
(上图仅供参考,不代表影片真实品质)为了在天外魔花的毒爪之下拯救无辜的百姓,面无表情的渣渣辉和十级美颜的刘嘉玲决定派出我军大部分的精锐-四架飞机,前往魔花大本营。
别看我们只有我们四架飞机,一共十余来人,但这些人可都是精锐中的精...运输机和两架飞机相继坠毁。
别看我们只剩下一架飞机,也别看我们这架飞机上就三个人,但我们这三个人,依旧是精锐中的...
我们的飞机也坠毁了,除了我之外一个老哥很快被啃干净了,假“染谷将太”也做出了精锐般的反应-躲到停尸房里装死。
别看就剩我古天乐一个人了,其实我也蛮精锐的呢。
幸好刘青云带着大金牙把我们救了出来,精锐中的精锐人数恢复成了三人。
我盯着刘青云开来的装甲车,说你怎么不开个更拉风的装备过来呢?
他两手一摆,不还是没钱嘛,咱城市总共三架战斗机两架运输机,一个行动几乎全军覆没,咱可不像解放军那么阔气,一个军演就能出动百来架飞机,能开来一辆装甲车,或许我应该烧高香才对。
虽然武器装备看上去有点穷,但在观众面前,咱可千万不能露怯,对,咱就玩命设计这个外星虫子,怎么恶心怎么来,看过《第九区》吗?
就照着那里面的虫子设计,还要加上蟑螂的特征,各种体液狂飙不用省,这个花不了多少钱。
这么一套搞下来,观众的注意力就放在这个虫子有多么恶心,而不是我们的装备特效有多么拉之上了。
特效公司的人过来了:“老板,钱给得不够啊,你看这虫子那么复杂,钱不够,这效果可没法保证。
”
这还不简单,我招募了一个帕金森症的摄影师,只要我的手够抖,光线够暗,就没人能发现我特效做得不够好。
认识我古天乐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十分痴迷机甲的人,能像钢铁侠一般飞天遁地一直是我的梦想,《明日战记》里虽然没法搞成纳米装甲这种天方夜谭,但点个火飞檐走壁还是没问题的。
特效公司的人又来了:“老板,钱给得不够啊,您说两个机甲飞檐走壁,但您看这钱只够做一个半的。
”我摸了摸刚刚捐完希望小学空荡荡的钱包,把那个只有一半功能的机甲留给了刘青云。
兄弟不要怪我,以后电影上映的时候,在你的机甲点火装置失效你摔跤的时候,我保证,保证给你的摔跤配上顶级的音效。
我前面攒了那么久的钱,其实就是为了最后我古天乐大战一堆机器人的场景可以特效可劲地造。
特效公司的人又来了:“老板...”他话还没说完,我把一叠钱扔到他脸上:“机甲大战机器人,你能想到什么酷炫的东西都给我加上,什么机器人追车,什么导弹机关枪电磁炮,都统统给我加上。
”
我年轻时看过《我,机器人》里面机器人扒车
《美少女特攻队》里面火车车厢长镜头大战机器人的场景
《机械战警》里面跳上机器人用枪扫射的场景
《攻壳机动队》里面跳上机器人掀了天灵盖的场景
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
不仅要特效,我还要加彩蛋,为了纪念我们勒紧裤腰带拍电影的艰辛,我决定给一个机器人冠姓为“穷”。
为了能和这段烧钱不少的特效相称,我决定在剧情上也整点花活,多发便当。
第一个便当给我的女儿。
第二个便当给我的一群战友。
第三个便当给刘青云。
第四个给假染谷将太和我的新女儿。
第五个第六个是不是要给大金牙和我了呢?
我一边被机器人捶打着胸大肌,一边大口吐着人造血浆思考着。
“年轻人,便当不是这么发的。
”只见刘青云健步如飞拎着一堆我已经发出去的便当走了过来,“好人拯救世界活到最后,坏人受到惩罚,大团圆就得了,咱们可不兴玩什么黑深残,这些便当,留给渣渣辉吧。
”渣渣辉知道自己能一下获得好几份便当作为参演的报酬,嘴角终于露出了一点儿微笑。
于是我们阻止了魔花的蔓延,拯救了世界。
看着生机勃勃的城市,我问刘青云:“青云大哥,我在剧本里把你写死了,为什么你最后一定要复活回来呢?
”刘青云拍了拍我的肩膀:“你数数港片现在还剩下几个老演员啊,你,我,发哥,辉辉,华仔,两只手就数得过来哦。
我们可不能死,咱们几个港片最后的中流砥柱死了,港片也就彻底完了。
”“但我们也在慢慢变老,马上就演不动硬汉了吧。
”“至少在那之前,再多演几部电影吧,这次虽然咱这电影第一个镜头就掉帧了,但大家玩得还是挺开心的不是吗?
”“是啊。
”我陷入了惆怅的沉思之中。
适合我这样的重度中二爱好者。
能看到其他机甲片的影子,像《环太平洋》,应对灾难会出现不同的派系并争斗,巨大恐惧中柔弱的小女孩,不过芦田爱菜毕竟太厉害了,本片中的小演员还是差了一些火候。
最不满意一点,前期就把反派亮出来了,各种暗示简直不如说是明示,太直白了,生怕大家看不出来坏人是张家辉😂如果带点悬疑气氛,谢君豪、刘嘉玲、张家辉三选一让人猜到最后,我感觉会更有意思啊!
(让谢君豪领这么一个边缘、没塑造的角色,完全就是埋没啊埋没!
)还有,外星植物叫个“潘多拉”,也太直白了,俗,介绍它那段儿旁白,有点尴尬脚趾扣地。
其实吧,末日废土背景挺好的,进入地下母体那场景真不错,有点像《灵笼》,就是这“植物毁灭世界”这种事,感觉是少儿动画才会出现的设定啊hhhh故事值个6分,加上特效给个7分问题不大,鼓励国产题材多样化再加1分,四星没毛病~
一部片聚集了这么多个影帝影后,怎么能错过呢?
光冲着这个组合,就值回票价了。
更何况进电影院还能支持古仔的公益事业,何乐而不为。
从影片来说,与其说是科幻大片,倒不如说是科幻警匪片,故事延续了港式警匪片的典型风格,特效不算太突出,但也还融合的不错,毕竟故事的设定就注定不需要宏伟的特效场景,这点从爽感来说会吃亏,却又能理解,毕竟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期待国产后续能有我们自己的钢铁侠。
今天带儿子看了《明日战记》,他对片子的评价是很好看,果不其然与《海底小纵队》的评价一致。
看完电影他还与电影宣传的那种异形露脸海报拍了张照片。
他问我电影后面又有一段去月球的片段是什么意思。
我跟他说那叫彩蛋,意思是说这电影会有第二部。
他说那好,有第二部了还带我来看啊。
我说行。
以上足以看出《明日战记》根本没有在剧情情节上搞什么名堂,少儿动画片的剧情水准。
刘嘉玲大姐电影之初就介绍的很清楚,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四步走,而且出奇的顺利,第四步也从来没用上。
500万or16万的道德困境根本就没起到作用。
电影里的科学家似乎从来就没有研究过外星植物,就搞出来一个能改造植物基因的东西。
不然这些经过千百次实验,旷日持久的研究,连母体的位置就从来没找吗?
至少需要培养这些植物吧。
电影里的战士们也从来就没有深入过敌后,不然连外星植物背后有异形生物也不知道?
而且好像也并没有试图解救过b区里受伤害的人民。
电影里的贫民也从来不看天气预报的,不然那16万人是傻子吗?
暴雨来临还是等死状态?
不跑的吗?
难道是香港当局不给贫民提供天气预报服务?
张家辉内鬼内的很坦然。
古天乐、刘青云交易继续完成的任务也很快乐。
刘嘉玲一身鹅城县长夫人的淡定,在中间似乎并不在乎哪一方。
电影就连最后的终极大Boss都是免打通关,轻描淡写的一扔世界便和平了,绝对的反商业片套路,真是让人汗颜。
所以说这些毫无波澜的烂片剧情,全部是为所谓高能电影特效服务的,换句话说特效支撑不起来有效的剧情和节奏。
在一个本末倒置的拍片思维下,怎么让一个有内鬼,但依然能顺利交易的剧情进行下去?
那只有一个办法,琛哥默默删除了刘德华的消息,心中窃喜的带着梁朝伟完成了交易,只剩的梁朝伟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我这个内鬼不称职啊?!
突然想起来罗永浩老师写过的一段作文:今天天空没有风,五星红旗依然飘扬在操场上空。
(大概意思)
能看到优点:个人感觉很少看到国内拍的机甲科幻类电影,古天乐愿意花钱去尝试,虽然能看出花的经费有限,但比起外国这类型优秀的算中层水平,还是算可以的了;加上港片擅长的动作车战爆破,也还是有看头的,还有几分热血,能让人忽略有些粗糙的特效。
演员:最好最自然最入戏刘青云了,感觉只有他一个人当影片的故事是真的来演;最尴尬是张家辉,一出场皱着眉头垮着脸严肃,真的好想笑,然后从头到尾那个眉就感觉没放松过,好累,好平,好不想评价;另外尴尬的还有那对小情侣,但因为咖位就那样,他们真的好做作;反而独眼龙那种却不会显得做作,甚至好几次被他逗笑了。
角色定位要求不同,做作程度也会分级。
故事:这个背景我姑且当做人类社会刚取得科技进步,走向歪路过度发展机甲用来战争,导致环境恶劣,加上时运不济,天外来物陨石坠落,外星物种入侵,但是大家不知道还有未知的虫族也入侵了。
国外很多科幻外星灾害片展现的似乎科技文明已相当发达的程度,但本片明显不像,而是个科幻外星灾害大片被忽略过渡掉的初始探测期,就像自身发育还不够就被强行拉入星际大战层次的环境,土包子入省城既视感,所以片中战力方面真的不要想太酷炫了。
故事发展挺过家家水平,一些冲突矛盾设置也很普通水平,中下。
一些bug:1.话说最后反派先进机甲狂锤主角团,还是在那个外星入侵范围区,这么大动静,那些潘朵拉花和螳螂虫族咋就不出来“添乱”了呢,真的工具,如果加入他们混战无差别攻击,主角团躲闪两方攻击并利用第三方的无差别攻击作为自己的助力打掉反派机甲,我倒可以高看这段编排,更有趣,也更难导,可惜没有,能力不太够。
2.医院里的小女孩,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古天乐女儿,还想吐槽这竟然不是梦境幻想,也太离谱了吧,后来发现不是古的女儿,但这也很离谱,更离谱,那个封控区封了很久吧,一个小女孩手无寸铁之力,还能活在那里真的不首先怀疑一下是什么女鬼吗!?
最后类似彩蛋,他们要上外太空拍机甲了,就感觉只是为了拍机甲,去配合安排不同场景故事而已,单这彩蛋而言是这样的,并没看出有什么铺垫什么故事种子而牵扯到上外太空解决。
就是那种:下部我们要在外太空show机甲啦,但是为什么、故事怎么样我们还在编(当然是在这第一部我们赚钱了的前提下才会启动project)。
没有专业的鉴赏能力,从以我个人普通观众的角度来看,电影实在欠佳。
虽然科幻电影强调特效,但也不能缺少优秀的科幻设定及节奏有度的剧本啊。
这部电影把一大堆元素堆叠进去,但剧情台词都没与之匹配的能力,无论是那个小女孩代表的父女之情,还是独眼代表的兄弟情,或者两个通讯兵的爱情以及为了人民牺牲的家国奉献的精神。
一部90分钟的电影这四个点一个都没讲立体(小女孩出现了,但接下来的剧情无法让人感受到真切的与其他人物间的情感上的联系,独眼龙由怕死到无畏也没有合理发展,最后突然就变了,强行煽情,通讯兵就流泪流泪),只让人觉得是例行公事,必须加进去而不管好坏。
再说那个反派的角色也塑造的太烂了,前期露个头,就因为自己计划要停所以就丧心病狂了,虽说勉强合理,但你好歹多写两笔,不然只让我觉得这种脆弱的一言不合就发疯的人怎么进得军队。
然后说核心设定,外星植物与机器人,和前面一样的问题,雨露均沾,点到为止,给人感觉就是为了噱头直接硬塞进去,外星植物可以大作文章,但编剧只让他做了个背景,让他打了个飞机,丢出几只虫子,就完了。
机甲机器人大有看头,剧中打斗也确实爽了,但因为前面各种问题的累加,就让人觉得像游戏动画一样,是为了让你打而强行让你打。
最后结尾就不多说了,批评的人不少。
总而言之特效不差,很爽,有时给我我在打一款游戏的感觉,但剧情和台词都很烂,像是剧组把钱去搞特效和请演员,没钱让人写剧本。
因为是国产,毕竟得慢慢起步,可以谅解,但夸赞鼓励的话就留给其他各位了吧。
文/梦里诗书科幻电影摆在首位的是剧情,而不是特效。
《明日战记》本末导致的做法,使电影虽然乍看特效并不逊色,但剧情既没有格局没有逻辑,人物也只是扁平脸谱化的工具人,乏善可陈的套路,毫无创意的设定,使这部电影与其说是科幻片,不如说是古天乐送给自己的一个圆梦礼物。
《明日战记》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55年的近未来世界,未来环境极度恶化与杀伤力极强的外星生物入侵,是其以机甲战士为展开的主线,电影明面上所想表达的核心是人类应该保护地球,注重环境,但其实这一内核在电影中的体现只是如蜻蜓点水般被一带而过,这部电影在我看来,真正所在做的只是是古天乐以自己为主角,为自己打造了一场专属的科幻电影。
众所周知,古天乐喜欢科幻电影,而在《明日战记》里,他不仅是主演,更是总监制,从整体来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以至于为了满足他作为男主的表现,电影不仅摒弃了起码的日常铺垫,连剧情逻辑也全然置之不顾。
这就例如电影在发现反派后,主人公居然不是打电话联系自己的队友,而是自己给反派打电影去劝降?
这种反智行为唯一合理的解释,其实是就是主角争取了更多的表现空间。
所以这部电影中虽然有着我们不少熟悉的老面孔,但所有人的角色都只是如同一张纸片般单薄,连反派的行为动机也是莫名其妙的,所有剧情都只是为了主人公能遇险受挫而刻意编排的,以至于最后的结局都写满了敷衍二字。
而作为观众看这样一部电影就如同在玩一场自己无法操控,且剧情走向一目了然的无聊游戏,你无法融入这个完全失真的世界,也很难感受到人物角色的情感波动,唯一沉醉其中的,可能也就是这场科幻游戏的制造者古天乐。
剧情的扁平并不是电影的唯一问题,不可否认《明日战记》在某些场景的构建上下了工夫,但电影却几乎没有一幕能让人印象深刻,更为遗憾的是明明拥有了这样的特效制作,但电影却没有源于自己的新颖设定,不管是外星人也好,人类反派也罢,再到电影所致力展现的机甲,这一切都只是给人以似曾相识,不过如此的感觉,缺乏自身的创造,使所谓的科幻机甲元素,都最后剩下的只是视觉的疲乏。
不胜枚举的好莱坞特效烂片,其实都早已证明了,无论拥有多么经典的形象,无论拥有多么惊艳的特效,脱离了剧情的滥竽充数,到最后都只能是惨淡收场。
而《明日战记》一味仿效这种空壳式特效科幻,继续走好莱坞这条已经走过了的烂路,最终也只会是无路可走。
满满干货,全程无尿点。让我惊讶的不是全员港戏骨,而是他们已经成为故事和特效大场面的陪衬,重点在于机械战甲之间的PK,惊心动魄的人类与外星生物大对决,还有浓墨重彩的情绪渲染。每一次惨重的伤亡都故事更为悲壮,仿佛是地球在末日来临前一次狂风疾雨式的挣扎。因为毁灭世界的“潘多拉之盒”已经打开,接下来便是一场场让人心脏提到嗓子眼的血战,惊险刺激背后是给地球书写了最深刻的哀歌。以及,刘嘉玲在片中的状态真是惊到我了,什么样的驻颜术竟让她的脸部特写360度全方位无死角?!
剧情过于简陋,开头5分钟就猜到整个剧情。真的是冲着古校长滤镜买票支持了。槽点不少:1.医院出现的小女孩莫名其妙,怪物包围能独立生存,古校长出现后丧失战斗能力只会玩布偶2.剧情简单,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特别是反派。3.可以看到的别的片的设定包括《穹顶之下》《钢铁侠》美队的盾牌《x战警》的Xavier。独行月球和本片都是学x战警弄个领导坐轮椅么?怪物也好眼熟,一时想不起来原形原形是哪部4.机甲电量太低,三个小时都坚持不住,刘青云那件更夸张,5分钟就掉电10%。5.最后消灭那个潘多拉的过程太拉胯了,刘青云两分钟就搞定的事儿,和着就是全因为反派捣乱才拍了一部片
承认不好看很难吗?
看电影时:港片有出息了,都开始打外星人(植物)了。看完后:港片连打外星人拍到最后都能变成抓内鬼。
看完后回看片方的宣传物料,就很羡慕他们有颗大心脏。
我记得没错的话,这是中国第一部有如此特效的怪兽出现,机甲设计也不是抄袭的那种,值得电影院一看,应该值3.5分。另外1.5分是希望刘青云,古天乐,张家辉三个人,永远活跃在荧屏上。
三星半,特效确实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准了,台词免不了会被一顿吐槽,尬得不像三次元的人说的话,小女孩这个角色出现意义不明,如果纯粹是当做一个逆风局充电宝显得比较多余,打戏挺帅,大场面少了些,希望票房能有好成绩,第二部经费足一些。
剧本其实问题不大,各种设定国际水准。导演功力尚欠一点,高潮没推上去。鼓励一下国产科幻。
我给《独行月球》道歉。
那个长得像个饼的丑死了的短脸扯后腿通讯兵是哪个资方塞进去的啊……还不如西门小恨恨呢……亚心……谁想看在末日片里看丑x谈恋爱啊
东拼西凑,乱七八糟。人物的逻辑、行为、情感简陋程度是好几年没看到过的程度。我本来想,至少制作水准会好些吧,但也没有,从头到尾所有建筑都很强的模型感,特效如何倒不重要,因为过快过抖的镜头让你根本就看不清。室内打怪像生化危机和异形,废土背景像疯狂麦克斯,人机大战就更不必说了,还要塞进来自港片的警队兄弟情,和全世界通用的战区小女孩。甚至还能看到美队的盾和阿凡达的蓝色荧光植物。无法在任何角落找到任何新的东西,哪怕只是灵光乍现;这些眼熟的组成部分也都没能达到最基本的完成度,别提有所超越了。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是这个时代最富余的杂交产物。
古天乐的诚意,以及在特效上实实在在砸的钱,都是毫无悬念的。但是,这一切都被漏洞百出的剧本拖油瓶了。科幻概念时隔5年已显老套,是被组织背叛“誓要去入刀山”拯救世界那套,确系“圆梦”。各类莫名无用的文戏镜头,某些角色甚至连工具人都不如,只能理解成预算不足硬塞时长。PS:渣渣辉这个角色真的用得着渣渣辉吗!换谁上不一样?!我要看的是渣渣辉从轮椅上站起来提着加特林突突突啊!!!!
To be fair 最后一段穿着外骨骼的打戏还是可以的,明显回到港片舒适区了。事实证明要拍好科幻片需要成熟的工业体系和编剧团队,仅仅是古天乐的个人愿景很难在稚嫩的行业环境里支撑起一部精湛的科幻电影,很难有天降紫薇星的奇迹。
机甲感确实可以!饕餮,刑天杀到!
烂就是烂,指环王我还打一星呢
拉一下平均分 其实还不错的
空降部队,有输出。
面对“人类的机会”,共存派最大的敌人不是外星植物,而是只在意自己政绩的天幕派……最后还是靠基因武器赢得了战斗……这寓言写得真是浅显易懂啊。
用心做特效,用脚写剧本
为了那么多影帝都值回票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