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望道

望道,宣言,Manifesto

主演: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吕星辰,董畅,王紫逸,苏豪,梁霆炜,魏尊,曹可凡,蒋昌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望道》剧照

望道 剧照 NO.1望道 剧照 NO.2望道 剧照 NO.3望道 剧照 NO.4望道 剧照 NO.5望道 剧照 NO.6望道 剧照 NO.13望道 剧照 NO.14望道 剧照 NO.15望道 剧照 NO.16望道 剧照 NO.17望道 剧照 NO.18望道 剧照 NO.19望道 剧照 NO.20

《望道》剧情介绍

《望道》长篇影评

 1 ) 环境氛围表达细节,真理光芒永不褪色

很艺术的主旋律电影,虽然在我们这里没有什么宣传发布,但是剧情和拍摄手法看起来很艺术,滤镜都是《觉醒年代》内味儿的。

陈望道的一片爱国心,翻译《共产党宣言》的细节表现,沾墨水那段真的演技拉满。

看完我直接下单了一本《共产党宣言》,剧情很紧凑,并且幕与幕之间转换衔接很顺畅,没有突兀感。

文戏上,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很深厚,既有民国时期文邹邹的遗风又有新时期的朝气。

感情戏上的表现也很符合时代,是我心里那个年代含蓄表达爱意的样子。

只能说导演和编剧真的太专业了,电影拍的很还原。

最后的收尾和历史照片的一张张翻滚而过,电影看完了还有意蕴,很好看的电影,感觉比同时期大肆宣传的电影要好看很多,说是剧场版的《觉醒年代》也不为过。

🌟 推荐

 2 ) 所以施存统和陈望道到底有什么矛盾?

看完这部片子,老实说,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最大的优点就是【杨阿龙林茵和杨逢林】这条线讲得非常好。

虽然前期杨阿龙和林茵的感情来得有些莫名其妙,但配合演员的表演,反而有一种战火纷飞年代青春烂漫的感觉,可以说是CP感十足。

可惜中间的FLAG注定了杨阿龙的悲惨结局,而英勇就义之前居然未能听到孩子啼哭,这种反常的情节处理进一步加重了时代的悲剧,令人泪目。

然而如果说这条线前期处理已经非常不错,那尾声处杨逢林身世的揭晓则是拔高了整部电影的高度。

这一刻,历史宛如一个粗糙的圆,为了磨平它,无数人为之牺牲,但革命的烈火最终通过一本小书传到后人手中,这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

而林茵呢?

从一个无法为自己选择夫婿的闺阁小姐,到工人夜校的女代表,再到面对丈夫牺牲只能嚎啕大哭的弱妇女,最后进化成为家中唯一的幸存者、义无反顾的革命者,种种身份的转变尽管只是匆匆一瞥,一如历史洪流中每个无法留名的普通人,可正是这种速写式的描绘反而为观众勾勒出了一位民国女性艰难的一生。

不需要更多的镜头,这一门英雄将留在每个人的心中。

第二个优点就在于【凄美的镜头】。

本作的运镜展现出了同类题材少有的超高审美。

尤其是四一二惨夜,没有太多的镜头语言,也不需要刻意渲染战斗的残酷,只需要数个如油画般精雕细琢的定格,电影就能让人意识到这场屠杀是何等血腥。

染血的雨水、下垂的手臂、坚挺的旗帜,这种对静态画面的用心描绘不仅给了观众美学上的深厚体验,更给人们带来了一种灵魂上的震撼,个别镜头甚至能直接把人看哭,无疑为本作增添了具有说服力的时代旁白。

说实话,在这部片子里,配角的表演远比主角精彩许多,让人看到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人生。

这种人生可以是悲惨的,可以是理想化的,可以是与主角分道扬镳的,甚至可以是走上歧路的。

但无论如何,正是因为有了无数这样的人组成了这样一个时代,最终主角的成功才看起来如此难以可贵。

相比之下,主角阵营的表演就有些【过于圣贤】了。

不知道是刘烨、胡军和文咏珊的明星效应太显著,还是表演真的有问题,和那些轻薄、灵活、充满朝气的配角相比,三个主角像是三个皮影戏的人偶,被人强行推上舞台,按照章法一板一眼地表演圣贤的样子,最后草草收尾。

比起那些动不动挨打的学生、工人,诚然主角陈望道遭遇过威胁、痛苦、病痛,但他给人的感觉就是没受过什么像样的苦难,没经历过什么像样的挫折。

他最大的挑战是被人烧了新闻馆,而杨逢林至少还为新闻真相挨了一棍,更符合报道真相的价值观。

和四一二惨案中的遇难工人相比,我实在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反动派只抓革命学生而不抓他们的老师。

明明这些学生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明明这些老师一直在护着学生,但学生随便杀,老师却完全不去动,难道就没人认为革命者可以是个成年人吗?

这种对主角处处留情的情节虽然可能是符合历史的,但这样处理总让人觉得哪里很怪。

这实际上引出了电影的第二个大问题,那就是【陈望道的人生篇章太少了】。

除了前期的翻译小书和后期的新闻馆,他的人生在革命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多的浓墨,所以中间选择了用十七年后这种字幕来直接忽略,从上海跳到重庆。

可这样一来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即当所有人都在忙于自己的事业时,陈望道看起来像是什么事都没干。

比如为什么他原来在上海大学任教结果突然跑去了重庆?

为什么日军突然在炸重庆?

第一版错版小书印发后,后期到底有没有再版?

以及做重要的,陈望道为什么不肯原谅施存统?

这个问题我到电影尾声都没看明白。

一开始我以为施存统是叛徒,但他就义后我发现自己想错了。

然而中间隔了十七年,这十七年里两党局势纷纭变化、反法西斯战争如火如荼,无数事件层出不穷,但电影却始终没有交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以至于陈望道不肯收施存统钱这段戏看得让人费解。

甚至比陈望道和戴季陶的矛盾还费解,起码戴季陶前期是有交代过的。

即使这是革命电影,但既然是电影,主创就不应该假设每个人都对这段历史了如指掌,毕竟我要是了如指掌,我为什么要去看电影呢?

三个人里面,文咏珊后期在重庆部分的表演有亮眼之处,不仅扮相和举止完全和前期不同,而且颇有爆发力,弥补了前期略显花瓶的不足,实属让人震惊。

相比之下刘烨的表演就有些僵了,前后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表情也不多,总是苦大仇深,表演中规中矩。

而胡军还是像个大老粗,反而是最后在小学教书时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柔情,只能说他不太适合这个角色和扮相。

总而言之,电影可以一看,不过期望还是别期望太高为妙。

 3 ) 《望道》映后笔记

个人认为相比于《觉醒年代》来说这部真的差了不少,可能主要与人设的打造相关,《觉醒年代》里的每个人都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但这部来说,整体看下来,每个人都不是那么立体。

影片最精彩的剧情是阿龙的那一段吧,导演对于这段也是有些特别的设计的。

导演:1.阿龙这块婴儿的哭声是有设计的,阿龙倒地之前哭声一直不要,从阿龙倒地之后再有婴儿的哭声,更有冲击力2.行拳进入无我境界也是特意设计的凸显望道性格特点。

3.杨逢林与望道相处,“一定要保护好你的生命”,但离开后,杨逢林死于战役,这个设计主要是想形成反差编剧:当时有想法不做成传记片会不会更有意思,但最终还是未曾实现摄影:用了很多前视觉,根据所有的优秀写字的镜头,变成一个个元素,然后再根据各个元素去组合成连续的镜头进行创作,决定每个镜头怎么去拍,除此之外,摄影需要符合影片的风格。

《望道》的拍摄:是属于求索,和时代较劲,寻找一个道路。

不同于《1921》是炫丽的,是要掩盖的,所以颜色上是用了大量的雾与雨水,造就了一个遮罩,直到新中国之后,才将饱和度拉高,拉开遮罩。

在拍摄时候,眼神光要有情绪有感情,眼神光有一百多种,需要找到合适的眼神光。

剪辑:结构上望道原本是在20分钟以后才出现,但主人公不能这么晚才出现,到后来删减了前面剧情,提早了他出现的剧情。

叙事上,不论是什么影片,都应该有现代感(我的理解大概就是一些创新吧),打破原有叙事逻辑(蒙太奇),将各种时间交杂在一起,才更有现代感小tips:其实《望道》改了很多次名,但最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否决,依旧是《望道》最有收获的就是穆德远老师说的话,适用于每一个岗位:不是喜欢,而是职业,有人找就做,做,就做好,去想怎么做好现有的这个,改变自己的态度,要爱自己所要拍的内容,要接受这个作品的思想,这个我深有体会,对于很多不想做的事经常一边排斥一边敷衍,这其实很不对

 4 ) 一段百年前理想主义者的奋斗与挣扎

望道看完了,作为情怀片说实话确实有很多段让我感动,但也略显失望,时间线略显凌乱,但要在如此大的时间尺度上,选择出足够有代表性得几个片段也确实需要斟酌。

人物的塑造上也许也略单薄。

杨阿龙那段虽然是原创人物,但是着实鲜活,英勇就义那里孩子的哭啼让我头皮发麻得感动。

后面杨逢林的继续斗争也很鲜活让人感动。

去北碚校区时正好有望道先生的故居,也许百年前那群理想主义者也曾在这冷冷的嘉陵江畔烟雨中迷惘,努力,奋斗。

 5 ) 看完之后说几个点(写给自己看,不喜勿喷)

1.片头望道先生连续多日废寝忘食研究翻译的时候仍然保持胶感发型,笨人大三工科狗熬夜复习想题的时候总会不自觉抓挠头发以及不愿意多花时间洗头,不出两天头发就得出油且乱,要向剧组学习形象管理了。

2.片中女性的形象像是为了存在而存在,且我认为与当时年代的女性形象不同,体现在:(1)蔡慕晖在工人夜校给工厂女工讲课时呼吁她们改变女子三从四德,要知道受封建思想束缚,当时受教育女性的数量本来就少,绝大多数女性第一次听到与她们接受的“教育”大相径庭的道理时不会出现理解支持向往的想法,更多的应该是惊愕和差异。

陈旧腐朽的思想是会转变,但绝不是在接受先进教育的第一次。

(2)蔡慕晖作为那个时代的先锋女性代表,多次暗示和主动告白就很先进了(放现在也是),但不知道是为了突出蔡陈关系还是为了缓和剧情气氛,还安排蔡慕晖问陈长发好看短发好看是不是有点纯纯恋爱脑了。

不是说先锋女性不能恋爱脑,可能这也是女性多层次性格形象的体现吧。

其实没有感情线也是可以的。

3.胡军老师饰演的陈独秀确实独具一格,很多的面部微表情能看得出来是仔细琢磨过的,也很真实,太厉害啦!

4.怎么总觉得女主蔡慕晖眼睛里没光呀,目中无神,什么感情都是一个眼神,没有刘烨那种目光如炬的感觉。

5.看豆友评论是加长版青年大学习哈哈哈哈哈(俺也一样)。

6.杨逢林受伤后学生们为他发声那段我真的蚌埠住了,剧情是很感动,这个配乐和那个捕头的反应什么鬼啊,导演想说点啥又没说靠配乐玩尬的是吧……7.主旋律的片确实很有教育意义,也从革命前辈身上学到了很多,新青年永远是时代的光。

但是片子平铺直叙,要说的很多但都不精,给人一种面面俱不到的直白感。

最后的rap真是一言难尽……

望道 (2023)5.72023 / 中国大陆 / 剧情 历史 / 侯咏 / 刘烨 胡军

 6 ) 2023年在院线看到这部影片,我很遗憾

《望道》应该能入选我今年在电影院看过的最难看的片子,或许没有之一。

怎么说呢,电影可能有的缺点他都有。

本来冲着题材,我是抱着或许有《觉醒年代》的一点影子的期待报名观看的,但是电影拍得最好的可能只有…让之前不知道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这个事实的人知道了这个事实。

其他所有的内容基本都是bullshit无论是演话剧还是工人夜读时无产阶级者们精致的妆容都让人脱离影片时代背景,灯光也无比现代化。

开篇学生抗议也好,中篇四一二大屠杀也好,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聚焦于“刀尖对准自己威胁敌人”的方式,那我真的好奇,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奋斗的情节不值得拍吗?

一定要在他人激烈反抗的背景下聚焦于“个人看似勇猛实则懦弱”的行为吗?

这样的反抗方式不是不可以有,但我不明白,一定要在电影里特地关注这种方式吗?

翻译情节,沾墨水吃粽子的情节虽迟但到,除此之外在干什么呢…一些形而上和一些意淫式的画面与“历史记录”,舞拳那一段太空虚了,除了让人看清主角的肌肉,然后被硬塞一些“强身健体”的知识之外,毫无作用。

主角和“朋友们”分道扬镳的镜头语言,直白而庸俗,或许只是为了让人明白主角坚定的选择吧。

但分道扬镳情节和其他剧情的衔接基本没有,除了生硬还是生硬。

还有什么工人可以无障碍识字、突然就为主角团卖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生就不提了;“用《共产主义宣言》启蒙更高级”的傲慢(虽然可以理解)也不想说了;突然拉踩仲甫先生毫无逻辑也算了;各种剧情摆烂式地跳跃和奇怪的配乐、配音也忍了…但不得不单独拎出来!!

里面的女性角色也塑造得非常极其特别失败,大概是男人和他们的工具人们,单薄、刻板又弱小。

性骚扰拍得理所当然美化为甜蜜幻影;女性的重要镜头一定伴随着“男人”与“家庭”,所谓女性的智慧、胆识与坚定也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这部电影其实在平等地歧视所有人。

无关阶级、无关信仰也无关性别。

2023年了,在荧幕上看了这样一场电影,我很遗憾。

两颗星给题材,不能更多了。

 7 ) 故事的落点,既不是宣言,也不是望道,更不是组织……

其实对于《望道》这样的主旋律重点题材,还是挺爱看的,这是实话,因为至少能看出是花了钱的,服化道,整个班底都可以算是国家头部。

这种方式早在”大业“系列之前,应该就有了,在我印象中,最早应该是《鸦片战争》那样的片,摄影很”港式“,跟之前的国产片很不一样,当然跟中国台湾的长镜头也不一样。

但老实说,港式摄影为了机动灵巧,有时候常常是”三板斧“,而不追求整体的协调与风格……说回《望道》,自然跟一般的电视电影有明显区别,但在叙事上,却是保持一致。

故事的落点,既不是宣言,也不是望道,更不是组织……往好了说,是介于这”人,物,事“三者之间,不好听点,那就是一道菜,三不沾。

可能也就如同本片的女主扮演者文咏珊女士一样,原先的长发红唇,被沿尽铅华后,真的便毫无特点,外貌,气质与口才,同样”三不沾“……整体说来,不免替主旋律”杞人忧天“,接下来还能拍什么?

怎么拍?

历史,人物,事件,能拍的,都拍得差不多了,所谓的明星也都演了个遍,主旋律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更新换代,而不是在片尾来首说唱,便能了事!

 8 ) 陈望道璀璨而波澜的一生,充分融合了不同年代下的社会背景

本片介绍以陈望道的人物事迹为主题,讲述了这位历史人物璀璨且波澜的充满传奇的一生,从中还充分融合了不同年代下的中国社会现象,并引出了诸多历史人物,比如陈独秀、蔡慕晖、戴季陶、施存统等人,他们的出现都对陈望道的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使得他的人生经历更加精彩。

陈望道不仅是个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文学家,更是个始终坚持真理,坚定理想和信念的革命家。

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人民解放、民族复兴。

本片的道具、取景、运镜都表现得极为出色,画面的调色也是充满了历史厚重感,但又不会使人觉得压抑。

全片关于男女主的故事讲述得非常不错,但在叙述历史故事时稍显平铺直叙。

还有一些有关人物背景的交待都过于直接,略显突兀

 9 ) 一百年前的斜杠青年可以了解一下

很多人都有一个错觉,以为一百年的光阴很长,那时的人和现在的人大不相同,所思所感所为都难以共情。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回头看一眼,现在人人向往的时尚与个性,在彼时早已存在,就连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斜杠青年,也早有先例。

电影《望道》的主人公,刘烨饰演的陈望道,就是一枚活生生的斜杠青年,他多才多艺,涉猎广泛,既是大学教授,也是杂志编辑,同时也是思想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语言文学家,更难得的,他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导演侯咏是佳作等身的第五代电影人,擅长在凝练中挥写灵动的诗意,这一次把陈望道的故事搬上大银幕,正是他的强项,影片聚焦陈望道的热血人生,用影像抹平时间的壁垒,加之刘烨、胡军、文咏珊、王锵、吴晓亮、奚美娟等新老演技派组团飙戏,从第一秒到最后一秒燃点不断,把现代观众带入到一百年。

陈望道的人生波澜跌宕,饱含着热血与抗争,爱情与理想,那些被后来者津津乐道的轶事,已有足够的戏剧冲突,而电影并不满足于此,不仅还原了家喻户晓的部分,还通过细腻且饱满的笔触,展现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譬如那些生机勃发的青春往事,还有与蔡慕晖之间感人至深的浪漫故事。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谁能想到距离我们看似遥远的百年前青年,竟然这么亲切可感,不仅思维敏捷,写得一手好文章,会讲几种外语,练武术,玩乐器,无论工作技能还是文化才艺,各项指标全部拉满,既有面对阻挠也要为理想前行的坚毅,也有就着墨水吃粽子的轻松趣事。

得益于刘烨对人物的准确理解和深入浅出的呈现,片中的陈望道一出场就有跃出银幕的活力,没有刻意的雕琢与艰深,如同普通人一样有爱有恨,有热忱也有情感,还有在血雨腥风中渐渐铸成的钢铁意志,亦庄亦谐,全频段无死角刻画出人物的精神与情感世界。

如此鲜活且饱满的形象,相信会让活在当下的斜杠青年们看完之后会有找到知己的感觉。

不止是陈望道、陈独秀、蔡慕晖等人,每一个出现的青年都有层次清晰的刻画,《望道》不是在单纯作为讲述者,复述他们的人生故事,更是把他们演绎成一幅鲜活的群像,借且演员的表演和用影像还原的时代氛围,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空里重新活了起来,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他们的呼吸与脉搏。

也包括鲜为人知的老年陈独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戴季陶,一些以往影视文艺作品很少表现的时期或事件,也在影片中得到了客观而又不乏戏剧处理的呈现,这也是望道的一大看点。

正是一众演员火力全开,让每一个人物都有了生命,刘烨、胡军、奚美娟等戏骨表现出色早在意料之中,颜值女神文咏珊也给人物赋予了灵性,算是意外之喜,王锵、吴晓亮、吕星辰等新一代演技派则证明了自己的实力,诸多演员互相激发,不断碰撞出火花,让影片与同类型作品相比,有了不同以往的精彩群戏。

无论什么类型或题材,也无论手法和风格,好电影的共通标准就是让观众能够接受并达成共情,可以为之热血沸腾或潸然泪下,《望道》显然是达到了这一标准,作为这个春天最具演技含金量的国产电影,希望大家能走进影院,了解一下一百年前的斜杆青年,也重温一下那些不可忘却的人和故事。

 10 ) 仓促之作不用心

2023.4.19 服化道不用心。

开头雪白的球鞋,鞋面破了,露出雪白的脚趾,还给近景特写,不明所以,生怕别人不知道是在新鞋上拉了一刀嚒?

牺牲工人的布鞋也个个簇新,鞋面鞋梆毫无磨损痕迹。

最后林茵作为饱经风霜的解放军,比教书的主角夫妇还显年轻得多,应了那句“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而杨逢林居然把父亲的重要遗物给了主角,虽然是为了引出革命精神代代传承,前仆后继,但不符合常规逻辑,特别是历经多年,还是南方多雨天气,图书毫无岁月痕迹,瞬间让人觉得好假。

还有就是学生与老师在上海重逢,直呼先生大名,合适吗?

吐槽完这些让人出戏的细节,能让我给这部片子三星的理由是:1.刘烨演技不错,吊打一众小鲜肉。

2.同济医工学校给了镜头,我同济人大老远跑去浙江声援,靠复旦给的新闻吗?

3.在复旦辅修新闻的时候,只记得代课老师说“记者是社会的良心”。

看到复旦新闻的源头居然是陈望道先生,很有感触。

4.我当年为了学习德语,把德文版和中文版《共产党宣言》都用电脑打了一遍,进行文字核对,这这本书有感情。

5.陈先生居然不是共产党员,而是民盟的人。

感觉和先生有缘,后续有时间再深入研究一下。

《望道》短评

我觉得整部影片给我最深的感受还是对于信仰的追求和坚持吧。“彼之砒霜,吾之甘饴”,成了我的座右铭。

8分钟前
  • 大宝魚
  • 推荐

剧情一般般,表现一般般,好几个让人感觉重要的情节,却都主要是用音效烘托气氛。刘烨的表演不出彩,其他人更是跟角色很不搭,主演之外的人像是临时凑的个草台班子似的。陈望道练功时的山水景色,确实让人想起《那山那人那狗》哦。

11分钟前
  • 或非也
  • 较差

整体混合得有些奇怪 说是人物传记又似乎不够专心 说是时代缩影又似乎不够视角广阔 感觉上对陈望道这一人物的挖掘深度和广度都有不足 导致电影看起来不仅散漫而且浅薄//而刘烨和胡军又一次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里 还是让人有些感慨

12分钟前
  • YiQiao
  • 较差

如果说前半段咬文嚼字还稍有趣味,那中后段就是毫无关联的样板戏大杂烩,陈在翻译《宣言》时意图将其编成直白、简单的白话文,如今衍生的体制内却形成了一种模棱两可、难以理解的加密文字,实在搞笑。

14分钟前
  • 卡普空前員工
  • 很差

诚然,这是一部主旋律基调鲜明的作品,它对革命年代的氛围营造与对革命先烈的人格塑造非常到位

15分钟前
  • 白学家
  • 很差

五星献给真实的历史和历史人物。电影本身存在严重不足,对于陈望道、陈独秀和蔡慕晖的刻画太扁平,一些东西因为政治敏感没有拍出来,能理解。林茵一家的刻画很不错,戴季陶也蛮有意思,看得出导演或者编剧对于国共纠葛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20分钟前
  • 苦行僧
  • 力荐

陈望道生平.但只有前半段.

21分钟前
  • 獨要
  • 还行

为了母校。。。

26分钟前
  • 楚木林
  • 力荐

旧中国跟新中国的对比是有画面感的,一下子就能看出来

28分钟前
  • 林奚
  • 力荐

样板戏拍法,以雕塑拍人物,妆发一塌糊涂。胡军的陈仲甫跟村支书一样,文咏珊彻底不会演戏。

32分钟前
  • 神秘列车
  • 很差

军烨同框的瞬间周围人发出了不同程度的抽气声

37分钟前
  • 宋幺鸽
  • 还行

感谢赠票 拍的还可以的

41分钟前
  • stupybighead
  • 推荐

流水账,也没有想象中的隐喻和表达。

43分钟前
  • Lobgran
  • 还行

是哪个cpf金主这么力大无边。

47分钟前
  • 年逝
  • 较差

电影中三代戏骨的表现每一位的演技都是超级优秀的。

51分钟前
  • 枪杀古老记忆
  • 力荐

算不上好看,也不能说难看,是真的好难看

56分钟前
  • 玉觀音
  • 较差

题材很好,但呈现质量一般。望道总是皱着眉头,演技也和润之分不太开。仲甫先生也不对味,就像成龙去演黄兴一样。至于女主和整个影片基调(如果有的话)格格不入。慕名而观,味同嚼蜡。多一星给初心岁月吧。

58分钟前
  • 厄庇墨透斯
  • 还行

给三星全凭题材。传记做得不像传记,望道本人的篇幅应该不到一半,想通过描写其他人来衬托他也做得太失败了。演员选择上你让二十多岁的演学生挺好的,但一直让他们演到底变成四五十岁的中年人真不行,不仅演了还要怼大脸,导演你看看他们脸上饱满的苹果肌像中年人吗……这电影当胡军刘烨共同出现的时候,镜头语言里只有好爱两个字。最后的那首rap作为片尾曲,合适吗合适吗合适吗,导演自己听听合适吗!!

59分钟前
  • Riiiii-
  • 还行

看在共产主义的面上,看在中国共产党的面上

1小时前
  • 老暮
  • 还行

一部倡导出版自由、新闻自由、翻译自由的片子,放到今天看还蛮讽刺的

1小时前
  • 牛奶很忙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