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看了遍字幕版,发现翻译又把趣味性提高了,法语里很普通的言语,翻译都改用了网络流行语。
俗就俗了,在电影字幕里看到这些俗词就是特别有喜感。
我推荐给了很多人,发现大众仍然没法接受,尤其是看到了这种模型,不管电影内容是否有趣,就直接pass了。
差不多同种类型,《南方公园》就能够被中国人接受,毕竟美国的文化比较世界性,欧洲那种偏远的地方的文化还是无法让世界人民所接受的
看的时候会时不时忍不住惊呼的一部动画片。
整个小镇像嗑药了似得同仇敌忾,扔奶牛,扔小猪;牛仔和印第安假装牛偷拖拉机;小羊小猪把上铺分给别人,洗漱之后排排睡,太可爱的人们故事就是那么个故事,给小马🐎哥过生日逻辑不能深究,到处充斥着无厘头;可能作为一个成年人,丢失了儿时的想象力,理解不了想说的是番外圣诞蛋糕篇 第一部的50块砖变5000万块是永远记忆的梗 印第安人牛仔和小马铁三角也是急吼吼无厘头的搞笑 但是这一小部就是三观不正好么 得不到木桩蛋糕就去偷 再夸张荒诞的表现形式也不能灌输这样的价值观呀
我想,这大概是我近来看到最温暖的一部电影了!
初看时,是满满的质疑,这样的片子也能在豆瓣拿8分?
看起来就是一群无脑的傻子来搞笑的,全片就是一场闹剧,二,荒诞不经、无厘头、没正经:堵车不停时小马竟直接在路口睡了过去,
死里逃生后牛仔的第一句话是“我睡的真香”
房子被毁后他们最先关注的是他们送给小马的烧烤架是否完好
房子被毁也能在废墟里打乒乓球取乐
坐在坠落的石块上即将掉入万丈深渊,前一秒还惊恐万状,下一秒就悠哉的开始打牌
如此这般场景数不胜数,也难怪我们会对它留下如上种种印象。
可是待到看完全片有一天突然回想时,我想起一句话:“只有自身的病患和亲友离去的痛苦是真实的,其他的痛苦都是你自己的价值观带给你的。
”我们之所以觉得它荒诞,是因为它太不符合人之常情。
该伤心难过时不以为意,该惊恐万状时悠哉悠哉,该在意的点全然视而不见……可是仔细想来这竟是人生的大智慧!
堵车不得过时,因为没有办法,与其干坐着生闷气,与其抱怨不如睡一觉什么都不想。
死里逃生已经过去了,与其陷在过去的惊恐里倒不如去关注值得庆幸的地方,比如“睡得真香”。
房子终究是外物,而烧烤架却是他们送给小马的一片心意,所以更加关注。
房子被毁已成事实不可改变,沉溺于无法改变的痛苦反倒不如把握当下的快乐,所以废墟中也能快乐玩耍。
这样想来,即将坠入深渊也能悠哉悠哉得打起扑克牌就不难理解了!
比起常人执迷于喜怒哀乐的情绪难以自拔,他们反倒活的通达,心无挂碍。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苦难时,常常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笼罩在消沉的气氛里,整个人提不起精神,影响了整个生活。
可是这种情绪除了把人击倒,却于事无补,抛开这些情绪,生活本身并没有改变。
反倒是小孩子,上一秒哭闹不止,下一秒就抛到九霄云外玩儿的不亦乐乎,不为心绪所困,方能无忧无虑。
究竟是人们自己画地为牢,把无能为力的事搁置心中,或是忧愁过去,或是忧患未来,反倒无法享受当下之乐。
反观片中的人物,他们不耽于自己的情绪,却反倒能以最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和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这样的他们,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反倒充满温情,能关注到真正值得关注的事,真正值得关爱的人。
小马生日,全镇的人都记得,特意来为他庆生。
牛仔和印第安人正在为了送什么而绞尽脑汁时可谓花了好大一番功夫,最终建了一个烧烤架放在院子里。
无奈小马刚驾车回家就撞在烧烤架上,车子毁了。
可是前一秒他还怒气冲冲冲进屋里问是怎么回事,当得知是送给自己的礼物时一句抱怨也没有。
后来,小母马帮他修好了车。
小马吹生日蜡烛时用力过猛,把大家全都吹翻在屋子外,感到很抱歉,众人没有一句抱怨,而是贴心的安慰它。
小马看到房子要塌,第一反应是冲上楼把印第安人和牛仔叼下床,一起驾车逃离。
当它收到信知道这一切灾难都是印第安人和牛仔导致的,只是闹着玩儿式的把他俩打飞,然后立刻叫他们一起重建,再无抱怨。
他们辛辛苦苦建了两回的房子都被小偷偷走,小马瘫倒在床上,但是当它听说斯蒂芬被当成小偷误抓,先是表示了绝对的信任,然后立刻爬起来第三次重建,为了引出小偷还朋友清白
小马、牛仔、印第安人被小偷引到很远的地方,珍妮立刻表示很担心,警察最先想到的是安抚她的情绪
当发现证据证明他们确实失踪,他则费尽全力的到处张贴告示,散发传单,寻找他们
追寻小偷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等他们历尽艰辛终于被大水冲回小镇,见到小母马的第一眼,小马想起自己答应了小母马要上钢琴课却一直没来,即便事出有因,他却没为自己找任何理由,而是很抱歉的对小母马说:“抱歉,我迟到了“,而小母马同样暖心的说:”没关系,见到你就已经很开心了“
在这场与小偷的斗智斗勇中,整个小镇都毁于一旦,面对如此重大的打击众人开始失落,牛仔和印第安人立刻跑出去找到扫帚,对众人大喊“找到扫帚啦,现在我们能打扫啦!
开工喽!
还杵着干嘛?
坚持住!
”短短几句话,却让众人很快振作起来。
新的一年,又到了小马的生日,大家又来一起帮它庆生,这次庆生的队伍里,包括了他们曾经的“敌人”,那几个水底的“小偷”,想必在小镇的重建中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邮递员送信也会去水下,而小马的这次生日也是在水下度过。
说起来,上次的祸事皆因小马的生日而起,因为牛仔和印第安人准备礼物的疏漏才引来了之后的一系列麻烦,那时,面对被毁的房子,他们说“我就知道烧烤架是个馊主意,还不如送顶太阳帽!
“
一年后,他们选择的礼物是盛大的烟花,整个小镇都笼罩在华丽的氛围中。
然而,麻烦又来了,这次,他们又说:“我就知道这是个馊主意,还不如送顶太阳帽!
”来年他们会送太阳帽吗?
我想不会的,他们还是会绞尽脑汁,带着满满的诚意送上小马可能会喜欢的礼物。
至于麻烦么,生活中总是充满麻烦也充满惊喜,而他们,以他们通达乐观的态度,以他们彼此之间的温情和体谅,总能化解的。
这并不是惊恐小镇,而是温情小镇。
比想象中的精彩差远了,除了材质应用的难度、塑胶玩具特有的童年记忆外,真缺乏吸引我的地方。
故事前半段拖沓,后半段真该发挥的部分却一带而过,可能制作拍摄实在太繁琐,创作者也虎头蛇尾?
而且总体没啥营养,除了些小细节的幽默,也没啥好的寓意。
这样一个欧洲动画,我试图去猜测、深入、理解那些可能的暗示,比如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各种不同人种类的间的和谐相处?
对伪科学家的讽刺?
都没有说多么有新意和到位的表达,更别说对生活、生命的启发了。
请感谢法国能给你想不到的惊喜吧。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沉浸在弱小打败强大的神话里面不能自拔,我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烦透了美式动画里头那种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了。
如果有人和我一样,那你也一定会反复追问各种为什么和凭什么,为什么非要温情地泪流满面,为什么非要奋斗地头破血流,为什么非要勇敢地上天入地,为什么那些我们矫饰造作的一切特征都要出现在动画片里面,为什么原本质朴真实的猪牛狗兔非得被强加上那么多人类自以为是的智慧,难道即使在动画片,也真的连一头只想自由安静吃草的山羊都不放过么?
但是我也承认,如果说有那么一部既有各种动物形象又有连续影响的作品不拟人,不比喻,那只能是BBC的那部《kill it ,cut it, use it》的纪录片,甚至连动物世界也不是。
但是《吓吓叫》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
它让我不用时刻准备纸巾等着看一头猪和母亲相逢的时候痛哭流涕;不用让我看着开头就把情节和结尾猜的八九不离十,不用让我看完以后深有感触地写出长达几万字的人生理想和追梦计划,不用让我看完以后觉得每个固有的权威都应该是而且必须一定千万要推翻打败的,不用让我觉得我做每件事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骄傲自豪。
它让我毫不思索,毫不猜测地,毫不分心地投入到种种略显白痴但是无比机智的情节里,让我被人性的真实和不完美所吸引。
《吓吓叫》和其他所有的动画片一样,就是在瞎折腾,力求通过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引出来接下来几十分钟的故事情节。
我想说他们折腾的真的很白痴也很多此一举,但我在欣赏完这几十分钟的情节之后竟然不觉得自己白痴,而是觉得全世界人民都很白痴。
电影里精彩的法式幽默,粗线条但又精准的造型,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特色,而且大概在其他片子里找不到这样的形象了。
从头到脚,出现的任何一个场景和情节都丰满精彩,愣头巴脑里面又真诚自然地没挑。
主要的人物自然不必说,但是就连买砖头系统里的机器人脸,到音乐学校里吹拉弹唱的各种动物,到马路上看热闹的奶牛都是一个个值得回味的亮点,也就是所谓的梗。
每部皮克斯动画都造型可爱,制作精良,每部迪士尼动画都精彩感人,每一部有着万千崇拜者和感动者的动画下面都有那么多长长短短的评论。
但我以为,小村吓吓叫里面不落俗套的真诚和质朴是那些赚钱赚眼泪的动画片没法媲美的。
我小时候也喜欢白雪公主,但我是黄种人这个事实让我没办法做白雪公主;我喜欢睡美人,但每天叫醒我的是闹钟,最多是一个王子形状的闹钟;我喜欢玩具总动员,但我小时候的玩具根本就不会找回来;我喜欢怪兽大学,但是我真的从没有战胜过全校第一。
我现在虽然还喜欢白雪,还是渴望在爱人的亲吻中醒来,但我同时也认识到那些渴望都不可及。
但是我却真真切切地和《吓吓叫》里的角色一样做过很多愚蠢但是又不能避免愚蠢的事情,和他们一样诚恳地对待我的好朋友。
我很开心看到他们和我一样不是千辛万苦刀山火海才能获得的什么巨大的幸福,我很开心看到的是在平凡又白痴的生活里发生的种种温柔的矛盾即使偶尔偷懒,即使偶尔挨骂也都能渐渐地化解。
看完《吓吓叫》我觉得生活轻松简单,平凡愉快。
我的朋友都很白痴,但我不需要用什么所谓的人生理想社会责任激励他们改变他们,也不需要共同奋斗、开拓什么美好明天。
我们要的就是吃饭喝咖啡泡妞都能开心真诚互相分享,只要生活能朴实幸福我们的明天就已经美好地够用了。
而这些东西,才是一部令人真正动容的动画片的神奇所在。
如果在虚拟的猫猫狗狗世界中间还要不停地玩味竞争的压抑,成长的烦恼的话那我还不如回到现实中面对真正的压力,承担真实的责任。
但是,我也承认,有的人获取力量是通过那些所谓的正向激励得来的,我也是在这种现在看来略显怪异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我也是在欢快的歌声里和公主王子的爱情里做梦的。
我一直觉得,生活需要正能量,我们一定得向前冲,我虽然懒惰,虽然花痴,虽然笨,但我知道这不对,我得否定自己的奸懒馋滑坏才能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能说这种激励给我的暗示其实是自我否定么?
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努力,也不是每次努力都有结果,我想这点谁都承认。
但我从《吓吓叫》里面,摆脱了以往动画片里貌似积极向上实则阴暗不堪的自我否定,让我收到一种,即使我有所不足,即使我不去追求最好的东西,即使我生活的简陋原始,我也能在身不由己里,在平庸里得到些小而美好的东西。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自己看法一样,但我们希望自己能得到认同和尊重。
如果我们尊重《吓吓叫》里每个善良低能又真诚直白的角色,我想,我们能得到的是对自己的认同,对自己不完美的认同,对自己纯真的认同,对自己心里那个真正的孩子的认同。
我想,如果以后我和我的王子遇见了,他不会矫情地每天都把我吻醒,但我们平凡的夫妻俩可以在一顿简单的晚餐后和我们考试从来考不了第一名的傻孩子一起看《小村吓吓叫》,然后告诉他,不是只有高的远的生活才是美好的,生活是真的亲的才会更美好。
Amay2013.9
我从未想过粘土定格动画会绽放出如此的魅力。
我们常用“开脑洞”来形容一些神奇的想法,对于这部作品,大概是“整个头都没了”。
荒诞无稽,天马行空,峰回路转,皆大欢喜。
这无疑是一部能给观众带来无限欢乐的优秀作品。
但是开怀大笑之后,没有空虚感,而是满满的亲切感与充实感。
似一架神奇的时光机,载着我们回到了那个最纯真的年纪,动画中的无厘头,在那个世界里也变得合乎逻辑起来。
相较于《惊恐小镇》,我更喜欢称之为《童心小镇》。
如果你想和童年的自己对话,不妨来试试这部电影,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惊恐小镇》海报《惊恐小镇》,又名《小村吓吓叫》,是一部由比利时导演:斯特凡·奥比尔指导创作的塑胶停格动画,于2009年戛纳电影节首映,成为戛纳电影节历史上播放的首部停格动画。
电影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独树一帜的幽默很快收获了一大批观众,并荣获西班牙奇幻电影节“最佳剧情动画奖”。
显然,导演斯特凡·奥比尔的灵感并没有枯竭,在《惊恐小镇》上映获得成功后,他又于2013年和2016年相继推出《惊恐小镇之圣诞蛋糕》,《惊恐小镇:欢乐双击》,完成了“三部曲”,欢乐程度只增不减,不断刷新观众纯真想象力的极限。
童真,童趣,童心。
一次帮你全部找回来。
这是一部定格动画(stop-motion Animation),由黏土偶,木偶或混合材料的角色来演出,通过逐格地拍摄对象然后使之连续放映。
其中的主角是马、牛仔和印第安人,它们可是在废旧玩偶中出现概率奇高的形象。
这样的形象也许有些土气,定格动画的制作方式也是,由于事物的两面性,土气也带来纯真的感觉,纯真的角色,纯真的故事。
影片中房子被毁了,大家在废墟中继续玩耍,即将坠入深渊了,还能优哉游哉打扑克牌。
这个年代社会主流在宣扬把握当下的快乐,本片也难以免俗。
悲惨的事实已经改变不了,沉溺于无法改变的痛苦反倒不如当下制造快乐,活得真实通达。
是乐观主义,也是悲观主义。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苦难时,更积极的方法不是从各个角度寻找补救的方法吗?
找不到最优方案,就找次优方案,如果就这样认命了,去逃避现实,去享受制造出来的虚假快乐,能长久吗?
从长期来看,难道不会有更大的悲剧吗?
可是一旦你用最积极的心态去找解决方案,立刻又焦虑又不安了,甚至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乐观的情绪没有了,又变成悲观的焦灼。
人生很奇怪,就是这样不同的转换的。
电影只是其中的一段,在最高潮中结束,物极必反,电影结束后必定迎来逆转。
全片充满了法式冷幽默,很绅士的大马,以及两个二货室友牛仔和印第安人,他们和警察、邮递员、农夫史蒂文夫妇其实都是住在一个玩具农庄里。
每个人脚底下都有个底盘,就像小时候玩的绿色士兵小人就是这样。
事情的起因是,牛仔和印第安人发现大马的生日在即,看到农场的猪想起了做一个烧烤炉,于是准备买50块砖头,但是由于牛仔的大意,导致最后送货过来的是5000万块砖头。
甚至送砖的货车把大马开车回家的路都堵住了。
大马的生日派对举行之前,为了掩盖犯二的事实,两人把砖头都堆在自己的屋顶上。
生日派对结束后,大家准备就寝,房屋被几千万块砖压塌。
然后两个二货在大马的监督下,皮皮塌塌地建起了几面墙,却总是在第二天发现辛苦建起来的墙面被偷掉了。
简单粗暴的警察仅凭借农夫的农具可以剪断链条就把他关押进大牢。
大马和二货室友跟踪小偷,却历经艰险,还遇到了力大无比的科学怪博士。
还有大马的手机跌落在燃烧的岩浆中,通过电话把火引到了农庄音乐学校的教室。
当大马假扮成圣诞老人夺回墙面后,发现墙面完全瓦解了,小偷一家追随大马从农夫的小池塘回到了农场,近而又偷了农夫史蒂文的房子。
又是一番折腾后,小偷一家的水下房子也终于建好了,大马和二货室友有了新家,农夫史蒂文被释放和妻子又有了新房子。
一年后,又到了大马的生日,两个二货为了把举行烟花推出门去,点燃了烟花,烟花升空后又坠入水中,二货以为这下没闯大祸,却没想到烟花四处绽放,也再次毁了农庄的一切,影片终于在戏虐中结束。
特别也十分有想象力的粘土定格动画,给人一种小时候自己拿着玩具兵,自己嘟嘟嘟嘟模拟打仗的感觉。
特别是整场像磕了春药的大叔用拖拉机往房子里扔猪扔牛那段真是笑死我了这是我见过的最童真童趣的动画电影,它有着儿童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人侧目!
最传统的粘土定格移偶技术也可以不比全电脑生成的3D图像差,它让你可以感觉到工作人员在每一帧上的指纹,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地方。
最重要的是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好故事。
有个小镇,镇上住了牛仔,印第安人和马,牛仔和印第安人想给马生日礼物,订了50块砖,稀里糊涂的变成了5千万块砖,然后,然后。。。
这个电影的故事似乎也只能概括到这里,后面就是疯疯癫癜完全没有逻辑没有条理而又出人意料地顺理成章连贯流利,却是无法复述的故事。
仔细看这故事也是有逻辑的,那就是童话的逻辑,一切皆有可能的逻辑。
特别喜欢他们掉下地心,手机掉到熔岩里,结果另一边也着火的桥段,这种上天入地下海,超现实的历险让我想起了Karel Zeman的吹牛伯爵历险记。
这也许是动画最适合的题材。
采用一种比较‘省力’的拿玩具移来移去的动画方法,可以令制作人更加随意的编故事。
但片子的照明,设景,色彩还是充满了比利时味儿,非常的可爱和欢乐。
更重要的是,观众可以感觉到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的欢乐,可以想像得到一对老友一边拍一边笑得打滚的情形,而这种欢乐,就象手机传播的火苗,也是可以传播给观众的。
在现在影片制作愈加精美,艺术指导下每一块色彩都是和谐的,每一幅画面都修到完美的潮流之下,这种粗糙的魅力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所以虽然从很多方面来说这绝对不是一部完美的片子,甚至4星也很勉强,但我还是要推荐,因为,就象才看的Black Swan里那个马脸Vicent Cassel所说“Control is not perfection, you have to loose a little”。
ps 后来看了interview,原来导演也是两个中年男人了,能一直保持着欢乐的童心,真好。
从没看过一部动画片能这么二的,二的蛋疼啊。
闹腾~哈哈
一匹马、一个牛仔和一个印第安人住在一起已经够怪异了,可他们还那么搞笑,真是部异想天开的作品~~><
好惊恐。。。。
太好玩了,经典的法式幽默
太有创意了,
我真的好讨厌无厘头啊!
真蠢真可爱~好久没见这么给力的粘土定格动画了
2020-04-02 21:53:48 猴子派来的么
理解不了法国人,这么2的动画片
很无聊
t66fc758fe
和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想象力!
你2 我2 大家2
风格很独特,但我确实喜欢不起来
被骗了 哪里重口味了。。
太癫狂
吵死了。一个马,牛仔和印第安人。不知是个什么背景设定。这种人偶动画倒是第一次见。但是配音感觉就是一群公鸡在大声喊。。看了不到一半看不下去了。
笑点在哪儿?我只觉得高频的吵闹声几乎让我无法忍受。
脑洞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