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谈梦——中国梦,中国梦以信仰为魂、自觉为根。
信仰如炬信心满满,寓理弘志意气风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自信如水,水积不深何以负大舟;自信如风,风聚不劲何以振大翼。
前些天,欣赏完伟大的行为艺术家赵半狄先生的大银幕作品《让熊猫飞》时,同场观影的朋友唯一达成的共识就是“这是一部奇片!
”这是一部像极了记录片的大银幕作品,连赵半狄先生也承认是在用记录片的形式来诠释影片的主题,奇片诠释“奇慈善”。
该片的剧本来源于现实,真实存在的两万名90后00后共同参与的一场活动为这部电影提供了剧本创意。
在慈善事业一再引发各类讨论和争议今天,一个悄然的进行的,奇特的慈善事件正从我们身边发生,两万名九零后零零后用奇思妙想的熊猫创意,换来了一座孤老院。
这个看似亦真亦幻的"奇慈善"故事动摇着观众们的神经:这事真的么?
这就是电影的主要情节。
孩子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圆一个梦,为老无所依的老人们建一座孤老院,孩子们的这个梦,是时下大谈特谈中国梦的极致具体表现。
《让熊猫飞》中的孩子们,让中国梦这个全民的梦想走进的寻常百姓家庭,在他们为了建孤老院这个具体的慈善活动中中国梦得到了另类解读。
导演赵半狄先生说,“本片的剧本来源就是真实事件。
他号召各地年轻人加入奇思妙想的行列,并最终将其变为现实。
在现实中埋下的故事驱动力是,奇思妙想能怎样改变世界,这比编剧们在纸上的挣扎更有趣一些。
”笔者很欣赏他的这一说法,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不能禁锢住孩子们天真的思想,要让他们完美的绽放。
看过影片已半月有余,如今再回顾《让熊猫飞》,依旧不能更改“奇片”这一标签,这部电影出现在当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是非常罕见的,有别于我们曾看过或知道的大多数中国电影,甚至是全世界的能上院线的电影,都不曾从这个角度做得如此特立独行,其形态、创作方式和表现力,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中前所未有,在影片中以一个孤老院的建立为目的,让孩子们在奇思妙想中得到喜感和认同,让大人们在孩子们的行为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震撼。
中国梦,不是口号也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一种激励是个人行为在中国步伐行进中的一种认同,中国梦是由13亿个国人的小梦想汇集而成。
《让熊猫飞》中孩子们用自己所参与的公益事件就是中国梦最最具体的另类解读。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奇片。
这是百度百科上介绍的第一句话。
细细品味,确实如此。
虽然剧情很平淡,戏剧冲突不够,虽然表演很稚嫩,演员有随时笑场的感觉,虽然配乐很不专业,总觉得是在瞎配一气,虽然摄像很蛋疼,像是拿着DV拍电影。
但是确实有点料。
首先,这是最近几个月里面惟一一部有点现实意义的电影,其他像美国科幻、西部牛仔、中国梦想、怀旧青春、小三翻身等电影,讲的故事真的只是故事,离你我太远,本片半纪录片,讲的故事也差不多都有原型。
还原的是现实中实实在在的场景,像收废品的家庭,初中的校园,怕考试的孩子,捡破烂的奶奶,真的就是我身边曾经出现并依旧存在的场景,为这点真实,给一星。
其次,全片正能量颇多,像儿童的执着和纯洁令我辈成人反思,像对创造力的重审与宣传正是当今中国教育所欠缺的,像对动物的保护,像对公益事业的探讨,像对中国崛起的信念,像对当前社会问题的揭露(孤寡老人问题、房价问题、郭美美事件)等等,都是看完之后值得回味的。
我总觉得,一部好的电影看完之后必须是让观影人有所触动或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的,这个片子有。
为此给二星。
一句话总结:美国大片就像路边小姐,可以让你一时爽快,但爽完之后就忘记了,此片就像糟糠之妻,虽则形貌丑陋,但是却会平淡的驻你心间,让你长久玩味。
总体推荐指数三颗星。
补充:话说这是我的第一篇豆瓣影评,话说这是我和端口一起看的第二部奇葩电影,话说其实这部电影开始20分钟后我们才进场,话说我们竟然看的是六一首映,话说这部片子虽为喜剧,但它的笑点不在剧情而在演员的表演上。
好吧,我承认我看了一部奇片。
就当是我和端口妹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儿童节吧。
导演拍此片真可谓良苦用心,原本一分钟就可以演完的宣传片,导演硬是塞了一个多小时。
整体就是一句话:筹钱建养老院。
然后他就开始歪理邪说从学校扯到世博会扯到变形金刚,整个建敬老院的镜头就用了几秒钟。
我勒个去,你逗我?
整个片子可以说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在那里鬼扯。
然后就是这个导演的智商问题,这个导演把他的智商放在电影中,够用!
放在现实早被送精神病院了,现实中哪些傻B会因为看到一张纸条然后刨根问底然后发动全校师生一起跳舞写作文造个大机器人从而造个养老院啊?
那这样咱国家的营销手段也太特么牛B了吧...这样随便开家饭店随机丢一两张简易宣传纸条在路边,是不是一天就会有几百几千人上万人来你饭店吃饭啊?
这也太离谱了吧。
还有,哪些傻B会听一个小孩鬼扯然后随便把车给卖了资助小孩搞慈善啊?
要是能这样小孩是不是随便花言巧语就能骗来家长手里的房产证,然后一转手卖掉搞慈善啊?
纯属逻辑混乱。
还有就是这个电影到底是什么片,看起来像叙事类电影,乍一看越来越像纪录片,后面又变成言情片,然后画风一转变为动画片,再后来变成了科幻片。
这特么是在闹哪样啊,假如这片真得奖了(奥斯卡低票房奖)应该算哪一类啊?!
所以我只给一星,一星看在那么多群众演员和国宝大熊猫的份上。
导演得去医院看看
2013年的中国电影像是买上了高速公路一样,每个月都在缔造着不同的票房纪录,观众人次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中小成本影片成为今年的重头戏,屡屡上演以小搏大的市场精彩案例。
中小成本电影的春天来了,市场活了,在这里也不禁要问:“关注普通民众生活的电影还有吗?
”《让熊猫飞》作为一部讲述公益事业的电影,也给予了中国电影行业的一个提示,毕竟我们现在商业片太多了,可以说达到了泛滥的地步,商业片越来越脱离老百姓的现实生活,观众只是在视觉盛宴中享受感官冲击罢了,看完就罢了。
《让熊猫飞》作为一部带有喜剧元素的影片,能够在笑声中讲述一个奇特的慈善事件,这一点很不错,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从这一类现实题材中,能看到人们更为真实的生活。
很显然,现在商业片如潮水般涌上院线,无商业不电影的时代,任何电影都要有商业卖点,但赵半狄从画家转型做电影导演却要拍一部无关商业的电影《让熊猫飞》,影片的故事并不复杂,就是讲述几个孩子为了给老人们筹建一座养老院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算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电影。
不过赵半狄毕竟是第一次当导演,电影语言比较生疏,这一点仍然需要提升。
电影应该具有不一样的社会功效,并非让电影一定要成为教育人的工具,但市场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现实主义题材,这样才能和商业片达到一种调和的作用。
即使像美国那样的商业片大国,每年也有很多高质量的现实主义题材,并且都是中小成本影片。
目前中国电影在商业片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但此时更应该鼓励更多的青年导演拍摄现实题材,因为商业片再强再好也会有式微的一天,适当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故事是必须的,但如果讲好一个现实故事仍然需要反复推敲,因为让观众走进影院始终是任何电影都必须面对的第一难题。
《让熊猫飞》这一类现实主义题材不应该和商业片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中生存,发达国家的电影市场会有不同的放映空间,目前我国的电影院线存在的问题就是只给单一的商业片充足的支持,文艺片就只是简单放映几场或者不放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建立有长效的文艺片院线,给喜欢此类电影的观众一个观影平台,这样就能让更多的文艺片和现实题材作品有很长的市场生命力,这一点是市场急需改观的问题。
以熊猫作为全部艺术创造线索的的赵半狄绝对是一朵奇葩,即使在行为艺术家的行列也要算是一个怪咖,带着赵半狄基因的影片《让熊猫飞》无疑也是电影中的奇葩,类型片中的怪咖,这部半纪录体式的剧情片是对电影的一次“行为艺术”,也是对慈善的一次“行为艺术”,基于现实中的真实,在不受制约的形式下,艺术家插手电影,“用绳命”完成一次创作。
影片起源于“熊猫孤老院计划”——在该艺术项目中,两万名孩子以“熊猫”为主题,通过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作品拍卖后建成了一所孤老院。
影片正是围绕这样一个奇特慈善事件展开,共计三年时间,完成了电影的拍摄,也通过孩子们极具创意的作品拍卖,最终实现了孤老院建设的完成。
因为有着纪录片的元素,影片的内容质朴而生活化,但又充满创作的张力,或教室或街头或床榻间或博览会,镜头一直在几个少年间切换,看他们是如何专注于一件在成人看来带着荒谬色彩的事情,这种和年龄,和教育体制,和社会环境的矛盾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如何获得理解,如何获得支持,对于无法预知结局的影片,也成了一件兴致盎然的事情。
孩子是最容易也最喜欢为梦想付诸行动的一个群体,成人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成全这些梦想,影片在追随这些孩子完成梦想的过程,充满了创意和生命的激情,更多的,则是呈现出少年应有的乐观天性和持之以恒,要知道,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存在一些无法衡量的阻力,创作上的阻力或者家人的阻力,都会产生让人放弃的无奈。
这样的阻力在这群“实名制”演出的小朋友身上同样也存在,影片从头至尾充当主持人的小帅哥,街头舞蹈的女孩,用废品进行艺术创作的男生,要创作自己歌曲的校园组合,想把老爸汽车捐献出来的一对发小……都经历着彷徨误解到被宽容和支持,但孩子的世界是简单和透彻的,有行动就有收获,所传递出的为梦想而战的勇气成为这部影片的价值核心,和建在黄河边上的孤老院一样,成为这次“行为艺术”最具象征意义的体现。
影片从开始就被贴上新、奇、特的标签,不光是因为内容,因为影片并没有繁杂的内容,他只是单纯的记录了一群孩子为梦想努力的过程,更多的还是这种形式感上的新奇特,影片改变了电影的属性,也让慈善变成一场奇特的行为艺术,古怪的记录方式也为这场慈善活动增加了看点,尽管过程充满艰辛,但无疑也凝聚了无数人的欢乐,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在赵半狄奇特的视角中,这些看上去奇怪无比的事,真的发生了。
这些年以来,赵半狄老师的知名度早就跨越了艺术圈,凭借对国宝熊猫的非常手段的垄断,以行为艺术的方式一再行销“熊猫是我的”独有产权模式,同时挑战好莱坞的电影霸权,这也让国家有关部门和围观的老百姓无所适从,我们既然不能说你赵半狄和熊猫没有五毛钱的关系,事实上我们也没有这五毛钱的关系,更不能就去剥夺赵半狄老师对于熊猫的恋物癖般的痴爱,作为十三亿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我们也应该可以宣布“熊猫也是我的”,就好像国资委代替我们拥有国企一样。
这一次,让赵半狄自嗨起来的,是以一次事先不够张扬的慈善活动为背景,以主动介入的行为艺术来推广熊猫飞的概念,一本正经的荒诞,让熊猫代言成为现实电影主人公,而赵半狄也以艺术家的固有身份成为电影界的新导演,那些小演员也以真实的姓名来出演半纪实半虚构的电影里的角色,这就是一再失真的当前社会的一次实验。
“看!
飞机!
”记得,小时候天空还不灰,偶尔能看到飞机就很开心。
如今,灰机已经司空见惯,就如同一再被过度消费的熊猫、申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种类型的电影和名目不同的愤怒——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在割喉战的当下,我们处于信息的海洋之中,精华与渣滓紧紧依靠在一起,即便是五六岁的孩子,每天接触的信息量都远远超越70后的童年太多太多,绝大多数孩子早就学会了在现实中虚拟的表演着,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明白在陌生人前、镜头前需要表演,《让熊猫飞》里太多的孩子正常而不够自然的诠释着角色,这也正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黑白两色的熊猫也在他们在奥数班、占坑班、《新闻联播》、班会、喜洋洋和灰太狼的空隙间熟稔接受的信息——熊猫是活化石,是中国的——至于本来就应该属于全世界这一点,似乎不需要去格外的思考,正如以前我们可以一边唱“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一边再高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熊猫就这样被中国人占有。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自豪于是熊猫故乡的乡亲,你我既然如此,赵半狄的过激性占有欲望,也可以被理解,至于许可、同情与否,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赵半狄。
熊猫的自然产地在中国中部偏西的密林里,在漫长的岁月里,孤独的存在着,吃着不开花则已一开花就要挨饿的竹子,直到被人类发现,然后蜕变和兑现出太多的社会价值、人文蕴涵以及国家之间特别的友谊信物。
“让熊猫飞”也就是让人类的欲望飞,法国学者雅克·拉康说“人的欲望,就是他者的欲望”,熊猫很幸运成为人类欲望选择的重要符码,一再被消费、阐释,生产出从贫瘠时代到物质过剩时代的精神溢出价值,于是熊猫将会继续被圈养和繁衍下去,然后再贡献和读解、推广出更多的价值和价格来。
集合时光豆瓣两大平台里的数千条短评长评里 我自信是为数不多的真正完整看完了这部电影之后才来评价的观众之一 作为一个由小至今永远是淹没在人群中的人来说今天居然成为一个为数不多 想想我可倍感骄傲拍一部电影需要很多钱 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浅显道理每年上映的相当大部分电影里面 目的相当大部分就是赚钱拍让熊猫飞不可能挣到很多钱 所以差评之前 让我们来个推理导演为什么要拍一个几乎注定不挣钱的电影你猜........--让熊猫飞是个伟大的事儿!
(文/小义大道) 看完《让熊猫飞》让我对电影产业又有了一份新的认识,电影艺术的魅力与价值原来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展现。
毋庸置疑,在赵半狄的世界里,肯定是将“艺术”置为一切的重点与核心。
所以,在他所执导的首部电影《让熊猫飞》中,早已远远的跳出了电影本身的那些条条框框,他可以将电影像“玩艺术”那样进行个性诠释。
除了片名“让熊猫飞”有些相仿的情愫,容易使人联想起姜文的“让子弹飞”,其创作背景、故事情节、演员阵容、表现手法、电影技术、核心价值……等等,都是目前为止我所看过的影片中最为特别、最为另类的。
因此,《让熊猫飞》也有了“一部奇片”的称号!
这部奇片,最“奇葩”在赵半狄为了拍这部电影而苦苦的历经三年埋下其艺术种子,而且这粒种子的埋种不仅仅是为他自己电影需要,实际是为这个社会做了一场伟大的公益行动:以“熊猫”为主题,召集两万名90后、00后青少年通过想象进行创作,进而办展筹资创建一所孤老院。
赵半狄的“熊猫孤老院计划”慈善事件不但让那些孤寡老人有了一个最终归属,能让老人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更是让那些怀着梦想敢于追逐的儿童们有了一次释放的机会!
从电影常态的有了事件而进行故事再丰富撰写剧本到电影拍摄的过程来看,赵半狄却是因为想拍一部熊猫主题相关的电影而进行构思最后组织了一场有意义的公益事件。
从艺术价值观来看,他并不是为了简单的拍一部电影,而是以电影为由搞了一次慈善性质的行为艺术!
“奇”二在于《让熊猫飞》虽然是一部“形”、“色”、“意”上均标准的电影,但你绝对无法将其归属于某一类型电影中。
真实的事件背景让影片的写实手法有些剧情片、纪录片的影子;全片儿童为主演与核心的形式又有些儿童片的味道;那些奇思妙想带来的欢乐与幽默也有喜剧片的风格;而同时影片中也不乏那些跑酷打斗和爱情亲情的大量情节,动作片、爱情片也好像可以说;当然,透过故事情节之外的那些现实挖掘、反讽与人文关怀的最终意义,更有文艺片的风范!
也许,这就是一位艺术家在玩味电影如艺术创造那样的结果吧。
而这种创新,也为中国电影人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创作时不用始终如一的简单徘徊在某一类型上。
“奇”三是赵半狄用世界上最为纯朴、最为天真、最为善良的儿童视角,让他的电影别样纯真自然!
影片中的主演是一帮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对于他们来讲电影和艺术两个词儿都还没怎么理解够,更不用说提演员的演技二字了。
所以,《让熊猫飞》中那些儿童的所作所为都是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心理呈现。
孩子们在“熊猫主题”上的各种创意,为孤老院努力付出、拼搏的精神,为实现梦想拼命创造的那股力量让人极为感动!
更为特别的是影片中那几位主力童子军,是来自于单亲、贫困、中产以及富裕人家等不同阶层家庭的孩子,虽然他们的经济实力与条件不一样,但同是一股心的去追逐、创造、圆梦之情节,让影片无时不散发着天真无邪、纯洁质朴、活泼可爱、聪明善良的“童心”气质,而这一气质也还原到了艺术的本质。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是有真爱的!
《让熊猫飞》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真诚之心,赵半狄的真诚之心!
让赵半狄的梦想实现,也圆了孩子们的梦,圆了那些孤寡老人的梦,圆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的梦!
也让艺术回归到了“童真”的美好,就像影片中那帮孩子一丝无挂的裸奔在河边的景象一样,纯洁无暇!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玩手机,朋友们在聊天,后面的两个人在打呼噜...我只能说,这部电影非常烂!!!
它能荣幸评为2013年最无聊的电影!
导演选了个好题材——一群小孩做公益活动(真实的故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导演自以为这部电影很有深度,其实很幼稚!!
影片一开始就缺乏看点(看不懂)整部影片缺乏节奏感,东拉西扯,自以为搞笑却恶心的让人起鸡皮疙瘩,一个简单轻快的故事却被拍得十分冗长,做一个公益微电影还差不多。。。
让我很失望...
造熊猫变形金刚的孩子全家都患有精神病是肯定的,至于那个任老师,一时还看不出来,我更倾向于他只是为了配合这个悲剧的家庭假装支持他们造熊猫人,过节的病症应该是重度妄想症,做梦都做的那么高端,居然出现个说英文的变形金刚。
任老师无疑是想控制他的病情,从剧情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过节还是有点正常人的思维,并非无药可救,影片开始时他拿着一根冰棍问谁想要,跟了一队人,最后却把冰棍给了路边的一位痴呆女,这分明就是饥渴营销啊,这货是卖小米手机的吗?
为了不让父母影响孩子,老师提出让过节参加世博会,换个环境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改变,究竟过节能否痊愈呢?
估计后面的剧情会交代。
同样被妄想症困扰的还有那个叫艾泽乐的孩子,先是觉得世界上有熊猫人,后来因为另外一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怂恿,又幻想自己成为了主持人,不过他的遭遇还要好些,首先遇到了自闭症患者舒词,两个人初次见面的场景像极了不暗男女之事的青年入洞房,扭扭捏捏的,这是否暗示他们最后会走到一起?
后来又邂逅了多动症患者高明丽,一个精神病患者能有这么些小萝莉陪伴,相信病情会稳定的,最主要的是他父母悬崖勒马,觉察出了他的病情,影片的后半部分应该会介绍他接受治疗的情况。
预告片就已经受不了了
这不是一部大片,甚至说作为一部纪录片,也远没有舌尖那样让人满意,但是就像那些孩子一样,我希望这个社会上有些纯粹的东西和力量,让我们即使不愿意参加,这不是冷嘲热讽,而那些有梦想的人,希望真的像熊猫一样,被人喜爱
操 导演是怎么想的
冲这名字
冲其让美国怒吼“滚回中国”,牛,就一个字。
我只想说,这就是爱呀~~
严格上说,这是建孤老院慈善项目里的衍生产品。它在当时不讨巧的原因可能是拍摄并不是以纪录片呈现而是通过真人来演绎发生的真事。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对电影产生了误解,甚至谩骂。电影虽然生硬,但是足够真诚。内涵和价值,真心比《功夫熊猫》高级很多。可惜没有多少人体会到,致敬所有孩子和工作者
这傻逼电影出现时间太早了,否则导演的弱智程度和电影意义不明反人类桥段绝对让毕志飞甘拜下风
從電影的角度來說觀感和「山河故人」差不多。加一星給以商業院線片邏輯運作的方式。
熊猫招谁惹谁了
恭喜导演获得为上映先挨骂的导演的称号
要不要一起飞?为什么电影不如意,要责难导演而制片人?儿童片给小孩看的嘛,励志可爱就行了。
豆瓣 什么时候能打负分 ?
CNM赵半狄 你Y是北京人我也CNM 这SB还拍上电影了 粗略的浏览了一下 台词什么"全球经济靠熊猫来挽回“ 自由女神像也画上了熊猫眼 结局居然一个外国小孩跟另一个说"我爸爸拿到中国的绿卡了,以后我去中国就方便多了" 最后是2个穿熊猫太空服的人 在火星上散步 CNMD 快别用你那脏心烂肺强奸公益 强奸熊猫了
可以
我也来瞅瞅热闹吧
分数给的好低,感觉还是比较积极的片子
简直无法直视
我勒个去!这真是要多奇葩有多奇葩!
这部电影的拍摄手法等等等等都有着许多的争议,我是不想说什么,但是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的是赵半狄他在2010年开展过了一个关于熊猫孤老院慈善的一个活动,并且孤老院已经成功奠基。那么 让熊猫飞 这部电影在隔了这么3年后才上映之后,有没有人去看过这个孤老院到底建成了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