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我阅读能力有限,不明白这个所谓“10年来最强动作爽片”爽在何处?
1. 这只队伍到底是要去干啥,全片都没说清楚。
2. 特警的基本技战术水平连路边混混都不如,不会互相掩护,对摄像头监控没有任何概念,不知道要干啥,上哪去。
3. 队长也跟搞笑,唯一体现出指挥的事情是进大门前,让一队人直接去大门口,另一队人绕个圈再去大门口……进去以后啥都不知道4. 刚开始一帮人蹲在5楼挨打,连去哪都不知道。
后来只剩3个人突然想到去15楼,一溜小跑异常顺利的就到了15楼,老大门口就只有3个毫无防备的小p孩。
早知道这样还打个屁啊,直接信步爬上15楼不就ok了么5. 警察里的那个老头到底是干啥的?
一会打敌人,一会杀自己人,一会又杀敌人……简单来说,编剧千疮百孔,漏洞颇多,想表达什么也不清楚,实在只是印尼大片的水准。
整部电影的色调很是阴暗,给人以一种压迫感,并不太强烈,但是时刻存在。
故事情节也是十分的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总之就是打打打,看起来就像是过关游戏一样,一层一层的向上打,还有好多的人来送人头……当然主角是不会死的。
电影完全就是动作戏,全部都是武打动作,不过对于这部电影,也不需要其他的。
虽然对于武术,格斗并不太了解,但总觉得其套路有一点泰拳的感觉,因为打斗之中大量运用了肘击,膝盖等,还有好多的其他的东西,猜测应该是某些综合的格斗术。
电影之中的格斗动作很实用,经过设计,看起来也是有一定的观赏性的。
整部电影也十分的血腥,各种场面十分的暴力,近距开枪杀人镜头十分的真实,格斗之中吧对手的头部向墙上撞击,用刀割断喉管,动脉,扭断脖子等随处可见,因此电影很是血腥。
主角剧烈打斗了那么久并没有显示出很累的迹象,个人认为是一个小小的瑕疵。
从那种拳击比赛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结论,或是某种印象,像是这种十分剧烈的运动对于体力的消耗是很惊人的,事实上很快人就会累的动不了的,在这一点上,电影洛奇就表现的十分真实。
总而言之,在格斗类的电影之中,是一部很好的电影。
这是一群有老特警带队的夹杂着一些新人的特别行动队。。。
这些新人毫无疑问是通过了考核的合格的新队员。。。
1白毛是老大。。
这帮人是特警相当于飞虎队这种级别的。。。
出去行动带头的穿成这样一件白色短袖套防弹衣所有人都是一身黑生怕坏人看不清楚么。。。
老子忍不住笑啊。。
2那个给老婆送药的真他妈扯。。。
居然还让他妈跟着队伍一起进去。。。
3进去第一个抓的床上的那傻逼有足够的时间为啥不吼叫报信?。。。
4居然还被那小孩跑了然后带头的才击毙说是必要动作。。。
然后小队长默认了。。。
那说明这小孩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击毙。。。
那怎么就给他跑了呢。。。。
5特警没有安排外围狙击手。。。
坏人倒是准备好的。。。
6听见外面守门断后惨叫居然大大方方的站在窗口。。。
然后。。。
7外面负责车安全的司机。。。
是这样执行任务的。。。。
居然不带头盔在那看报闲聊。。。
在驾驶被击毙之后副驾驶才发现车正面15米内有3个拿M4的人正在漫步接近。。。
8再楼道被屠杀后进入民居。。。
用沙发啥的堵门同时听到好多拍门的声音。。。
不要告诉我是队友被堵在外面了。。。。
9他们劈开楼板跳下去后一个穿红裤子的镜头没看清是否有带枪械的“居民”也跳下来进攻特警。。。
这妈逼是黄继光还是董成瑞?
10这一层的门外有一群拿着棍子的“居民”在拍门要冲进来杀个个M4的特警。。。
我操你妈这他妈是电影吗?
看了30分还没到呢。。
决定不再浪费生命了。。。
真他妈逻辑感人
这部电影简单到几乎没有剧情,全是打斗,打斗动作戏精彩无尿点,不知不觉电影就看完了有点不过瘾,不过看结尾的架势考虑看看第二部。
电影中的打斗场面十分精彩火爆,枪战十分激烈几乎是刀刀见血的那种,在美国应该分类到R级了吧,老实说不适合小朋友看,不过要是按照大陆上映的规格剪掉血腥镜头的话电影也就没有多少时间了。
撤回来电影,中镜头的切换和剪辑十分到位,音乐简单却恰到好处,场景的色调也是恰到好处,很好了诠释了电影的节奏和表达内容。
对于电影主题表达的我想说说的其实很简单,哪里有什么正义当警察也是混口饭吃而已,好嘲讽啊。
一句话感受:前方高能,肾上腺分泌过量。
全球每年问世的电影浩如烟海,然而能同时征服行家和普通观众的并不多。
早几年的《无耻混蛋》、《大地惊雷》、《告白》等,都是能在类型片中推陈出新的精品,赢得雅俗共赏。
然而,要从东亚一些国家找出一部雅俗共赏的影片,非《突袭》莫属了。
《突袭》的看点,主要是密集的动作对抗,即使是从小被大剂量功夫片喂出了抗药性的中国影迷,也会被片中接二连三的动作奇观激发出久违的观影高潮。
在这部《突袭》中,导演将动作场面做到了极致,也将部分剧情、人物等简化到了极致:一幢大楼、正邪两立、正派里有个勾结坏人的长官、反派里有个临阵反水的兄弟,值得说的也就这么多。
当然,若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看的话百分百是要骂娘的,可如果抛开一切只求原汁原味的动作元素,那么一定会收获到极其满足的观影体验。
总体来讲,导演营造出的是一种融真实性和密集型为一体的暴力美学。
前者指的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动作风格,通过精良的设计和剪辑来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而后者则是指打斗场面所占得比重之多,无论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抑或拳脚,一波接着一波纷至沓来,让观众应接不暇。
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强迫营销"的集中爆发式效应,给予了观众最大程度的视听感受。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近身搏击术CQC,同时主角扮演者伊科还是一位自幼修习武术的高手。
个人以为,东南亚人受限于身高体重,十分适合走这种轻盈狠辣、讲究一招制敌的路子,譬如名气更大的泰拳也同样如此,兼具速度感和杀伤力。
虽与传统的中国武术大相径庭,但同样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另外插个题外话,说句不中听的,在目前中国武术日渐衰微、特别是竞技格斗技巧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实战上如果遇到同等级的泰拳好手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此片一出来各种叫好,什么史上最强动作片,香港那些全部out了之类言论各种出来。
亲自看过以后才发现,首先根本不是动作片,其次一比较就知道了香港那些根本永远不会out,真是太搞笑了,唉。
太不至于捧得那么高,当然我打三星半也不低了,但这是在另一个维度上讲的。
世界范围内的动作片(包括武侠功夫)基本上都能分为两类,一类强调演员本身的技能,另一类强调电影的技能。
也就是忘了之前在哪儿看过的两个方向,卓别林和格里菲斯,虽然概括起来并不是完全恰当,但也颇能说明些问题。
好了,先看美国,美国人当然走的是后一个路线,因为本身动作比较笨拙,动作明星都是肌肉男,没什么格斗功力更别提好看养眼的招式了,什么史泰龙、施瓦辛格......额......总体看来美国动作片打的都是相当难看的,毫无美感,又笨,然后其实暴力程度也就soso,但是他们的长处就是电影技巧,不但启用亚洲好的武指,更是大搞高科技(黑客帝国),演此类影片的演员只需短短的培训就能做出高能的动作了。
当然这是比较low的例子,更高能的电影技巧案例来自于剪辑,这一点就更格里菲斯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谍影重重系列,通过抽掉零点几秒的剪辑把马特·达蒙的动作塑造的又快又准又狠,当然也就增强了动作场面的震撼性和真实感。
和美国相比,亚洲普遍都偏重前一个路线,也就是演员本身的技能以及硬件设施,这首先从镜头语言的运用上就能看出来。
在总结长镜头的个案时就发现,无论枪战还是动作,只有亚洲敢用长镜头,美国是断然不敢在这个情形下用长镜头的,没有那么靠谱的演员和排练,纵然你怎么升降摇臂也不灵的。
枪战场面的长镜头前有[辣手神探]后有[大事件],动作场面泰国有[冬荫功]韩国有[老男孩],都给长镜头所能拍摄的素材库增添了精彩的一笔。
而长镜头要求的正是调度和表演本身的天赋,这一点很能区别美国和亚洲的倾向。
具体到亚洲本身,也各有不同,日本比较好的武士片是电影技巧派,因为武士格斗一招或几招就完事儿了,主要是出刀之前的紧张感,所以拍好这个是一定要很电影化的,用电影技巧来完成。
小林正树的[夺命剑]就是典型代表。
韩国其实是左学学右学学,就不说了。
泰国的风格显然是走身体技能的路线,因为拍电影本身比较low,加上泰拳又很发达,有牛逼的人才,何乐而不为,电影拍的很low但牛逼的动作明星确实很强悍啊,能完成那些高难度动作,看的是硬件条件。
香港的情况就更复杂了,李小龙显然是身体技能派,无法超越无法复制,有些打斗场面用一个全景固定就好了(当然剪的也很多),仅仅是这样就能看得人心潮澎湃,因为真的是太能打了,又有个人魅力。
之后的动作片基本上分为北派南派,北派袁和平,南派刘家良,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北派走花拳绣腿路线,实际上是戏曲动作,南派走硬桥硬马路线,强调真功夫。
刘家良自不必说,袁和平培养出来的就是成龙,招式胜过实用,pose较多,当然后来成龙老是作践自己以证明多真实多能吃苦。
刘家良担任张彻的武指,情况就发生了些改变,因为狄龙姜大卫这些人其实也不能短时间速成,所以卖点其实已经不是动作本身了,卖点是惺惺相惜血染白衫......这......然后楚原的其实离动作已经很远了,打的都超级难看,摆弄摆弄完事儿了。
然后的然后,胡金铨大师,哇塞,当然是电影技巧派,各种神剪辑啊,明星也比较弱,故事也比较弱,但是电影感最强。
之后的情况,徐克是电影技巧派,李安(华语电影范围)也是电影技巧派,以强烈的风格取胜。
真正让香港动作片脱离花拳绣腿好看不好用太务虚名号的,必须只有甄子丹和叶伟信的组合。
其实故事也就那样,但实在是打得好,自由搏击+泰拳+巴西柔术的混合格斗还真是人家的发明独创,然后真实性大大加强,拳拳到肉的fu出来了,这个不解释,当然叶问系列的剪辑也是大大增色了。
好吧铺垫完了。
[突袭]根本就是两头不靠。
故事层面,不说了,不仅是弱,其实是没有,[冬荫功]最起码还有个“找象”(汗)。
电影技巧方面,镜头不算太弱,但也确实没对动作起到什么切实的促进作用,没有营造出特定的动作风格出来,空间的调度也欠考虑,打斗的出新也没看出来多少。
身体技能方面,既没有花拳绣腿的目眩神迷,也没有高科技的酷帅,没有泰拳的强烈的本土风格,也没有混合格斗的独创性,更没有截拳道的唯一的快准狠,把任何一个打斗场面单抽出来其实都是soso的感觉,只不过堆砌在一起就比较刺激了。
所以单从动作片好看的角度,根本没必要看[突袭]啊,有n多电影的动作都比它好看的多多多多了!
那么[突袭]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就是像打游戏一样的杀人,不用管为什么就是个杀杀杀,然后不是简单地机枪横扫就行了,还有点科技含量,例如老子就不用枪,来和你一对一,来和你一对二,就譬如一款新出的游戏,玩过比较难了而已,要你操作主人公使出高能招才行。
此片完全就是为了刺激肾上腺素,众多动作造成的暴力场面先是密集堆砌,然后就是渲染残暴,各种割喉戳眼各种奇葩的死法,脖子上插一个塑料管还各种打之类之类的,这些不得不承认做的很好,比较真,然后节奏也好,让你看着看着就适应了,审美疲劳了,根本就到了杀人和杀蚊子一样了....这......根本是各种cult啊!
如果光看这个,那真是特别好看的,别当个动作片,就特别好看了,联系完全没有的剧情,更为cult之感增加了浓重的一笔!
越没剧情就越cult......总结起来一是密集二是凶残......这......那为什么不可能超越香港甚至泰国,就是因为不在同一个体系,动作片之所以称为动作片,剧情可以稍弱,但绝不是没有。
出色的动作明星的身体技能是唯一的不可被复制的,这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是奏效的,不可能过时的,无论高科技怎么发展,真实表演出来的高难度动作一定有观众,真实感和牛逼的身体永远有人看。
另外就是电影之所以是电影,就是有其独特的技巧手法,如果不能表演牛逼,通过发明创造勇于创新,一定能拍出有电影感的酷炫动作。
以上两点香港都可以做到。
像叶问这样的影片,故事层面在一个还行的基础上,既有酷炫纷飞又有真功夫拳拳到肉,既有丰富复杂的动作设计,各种场景各种空间各种形式,又有精妙的镜头设计和剪辑,根本要啥有啥,比这好了N倍好么!
简直了!
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在我的印象中就是一个有不少华侨移民且掌握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但也正因如此,历史上曾不止一次的爆发针对华人的暴力事件,虽然这个国家岛屿也不少,而且也号称旅游国家,但怎么都觉得不是太安全。
再有就是这个国家出过不少羽毛球高手,尤其是男子选手,总跟咱们国家杀个你死我活。
再有就是这个国家出过一个名叫苏哈托的独裁者,前几年才刚被整下台,这老先生祸害了这个国家好些个年头。
综上所述有关这个国家的一切,在我的脑海中怎么着都不会搭上电影这条线,然而2012年上映的这部电影,在我的世界电影拼图中有增加了一个国度。
艺术是不分国界和语言的,尤其是在如今这个被网络覆盖着的世界里,但凡有点像样点的作品问世,那肯定是能被发掘出来的。
动作片作为现代电影中一个重要的门类,无论是古装的也好,还是现代戏也罢。
以各种华丽、劲爆的搏击动作来博得观众们的电影票和眼球,在强烈刺激视觉乃至听觉神经的同时,还能够激发起观众们极度紧张、亢奋的情绪,在享受那令人眼花缭乱、充斥着暴力美学的一招一式,为着那招招到肉、鲜血飞溅、肢体变形甚至四分五裂的残暴动作而热血沸腾。
有了这些个激动人心的镜头,对于一部分影迷来说已然就足够了,至于故事情节上的复杂程度,那权当做赠品,有则最好不过,简单到无脑也无所谓。
当然这其中以男性观众占绝大部分,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动作影星买单的也肯定是大有人在。
在每年上映的不知道多少部的动作影片中,冷兵器时代的古装题材,占据其中的一部分。
而另外一部分则是本片这种时装片,在这类电影中,与暴力动作像伴随的往往还有激烈的枪战、飙车、爆炸以及枪林弹雨的间隙中,哪怕是忍受着遍体鳞伤也不忘了激情一下的男女主角。
这些个完全的雄性元素被一一的拼装在到位之后,一部劲爆的动作影片就算是能够下线包装了。
然而就算是按照同一模式,甚至是同一条流水线生产出来产品,也有好坏优劣之分,这动作电影也不外如是,在动作设计、打戏的激烈程度以及打的时间长度上都还是有所区别的。
本片就是那种少许铺垫之后,就正式开打,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直到最后尘埃落定。
男主角和最终BOSS轮流出场,或者一对一或者一对多,那是打个没完,一个个看着都觉得疼到不行的镜头屡屡出现,真不知道那些被男主扔出去抡在墙上或者家具上的龙套们是怎么个感受。
一路碾压之下,男主终于迎来了与BOSS的最终对决,这场戏实为本片的最高潮,别看这位大反派是位一头长发且略显瘦削的小个子,这打起来真的是猛到不行,男主要不是有兄弟帮忙指定是悲剧的货,这三位那除了能打之外,还有就是都实在太抗打了,尤其是大反派,那被各种大招命中依然是几乎跟没事一样,倒地之后瞬间弹起立刻继续战斗,要不是那灯管,这结局还真就难说。
反正最后这通打,是看的真够带劲。
死亡之塔在强悍的男主面前终告沦陷,在意料之中的背叛以及男主的强力平叛之下故事宣告完结。
情节的简单以及其他所有元素的苍白,在精彩之极的动作戏面前都显得无关紧要。
《突袭》是由加雷斯·埃文斯执导,由美国和印度尼西亚联合制作,于2012年3月23日在印尼上映。
清晨特警Rama(伊科·乌艾斯 Iko Uwais 饰)做完祷告和训练,告别还没有起床的妻子去迎接一项特殊的任务。
在雅加达的贫民窟的深处,世界上最危险的杀手和黑帮集结在一个坚不可摧的房子内。
到现在为止,破旧的公寓甚至被神勇的警察也视为无法接近的。
在黎明前黑暗和寂静的掩护下,一组身兼重要任务精英特警队与执法人员慢慢接近了房子,以便接近臭名昭著的毒枭。
但他们袭击的消息被毒枭偶然发现,接着建筑物的灯光被切断,所有的通道被堵。
这群特警必须要在世界上最残酷的环境下为生存展开搏斗......
《突袭》,2012年印度尼西亚的动作电影。
影片的开始设置很不合理,20人的特勤突击队去攻占一个黑帮把持的大楼,结果被人瓮中捉鳖,死伤惨重。
尽管看到最后,稍微能看出点其中的问题,但也含含糊糊不着要领。
但影片似乎并不强调剧情,整部片都在打打杀杀,不过拳拳到肉,倒是精彩异常。
作为动作片应该是合格的。
第一次看印尼电影,好久没看到过这么有劲的动作片了,从头打到尾,而且还没忽视剧情,有一个虽然简单却足够的故事,这绝对可以算是一部合格的动作片。
虽然为了画面更好看,对动作戏作了不少处理,不过还是能看的到导演很是用心的设计,全片看完比较爽。。。
看见那个疯狗那么能打,有时候真心想用枪给他一下。。。
动作片叙事也不能弱成这样吧!
久违的东南亚动作片在印尼又一次逆袭,《突袭》一定会和泰国《盗佛线》《冬阴功》一样形成话题,忽略故事只看动作、剪辑、摄影,只看插喉、爆头、剁筋、劈骨,流畅奔突酣畅异常,中小成本拍成这样真牛。不愧多伦多电影节午夜疯狂单元最佳观众票选奖。导演很有Hard-core精神。
动作场面和动作本身的设计都不错,招招致命,但片子节奏有些问题,最后老大也有些弱,但看得还是很过瘾的
这坑爹货值7.4分?如果这是made in china会怎样?如果画面没这么血腥这么多特写某些人会满足电影本身?港产片这样的火拼这样的打斗少?之前的李连杰成龙现在的甄子丹哪个不行?中国人地域歧视、地域倾向严重到如此地步?拿着突击步枪开火起来居然是冲锋枪的节奏,单凭这点这电影就不合格!
爽,太帅了
2012.12.28 导演课上老师放了几个动作场面片段,看起来打得不错,可是太过于血腥,难怪班长和励志姐会不感冒。另外,你们怎么都不想要用枪呢?因为用枪就不方便肉搏了?
打的好流弊啊!
气氛不错,动作不错。
原本以为是枪战片, 谁知是赤裸裸的动作片... 除了华丽的格斗之外, 毫无看头.装备精良的警察居然有这么烂的战术...
打,杀;打打,杀杀;打打打,杀杀杀。
【B】类型片极致,剧情被弱化到最简,但又在最简的情况下完成到了最好。出色的武打设计加上演员们本身的功底让动作戏不需要太依赖剪辑也能流畅爽快到家。特警哥哥们一个个都帅的好生别致,穷逼租户们却是丑的各有千秋。
男主手舞足蹈爆表的战斗力啊,虽然有很多人但实际上还是单挑形式打斗,兄弟俩斗小个子的时候都打得晕头转向了,大反派神似哈维巴登,演得出神入化,音乐和几个镜头用得不错,但剪辑是个大问题。
剧情弱爆了~
什么玩意儿!
这么密集的动作场面和设计简直都够拍10部动作电影了,偏偏一股脑儿全用在了这么一部0剧情的片子,可惜
一群人闯进了一座大楼,杀了很多人,最后活着回来了两三个
真**过瘾!!!!
5/6. 这才是动作片的应有态度啊!!
虽然一路打到爆,但毫无美感可言,完全不是我的菜。几分钟快进过完。
太单薄,就是个升级版的《拳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