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禁
Дело,Delo,House Arrest
导演:小阿列克谢·日耳曼
主演:梅拉布·尼尼泽,安娜·米哈尔科娃,罗扎·哈伊鲁林娜,斯维特兰娜·库德钦科娃,亚历山大·帕里,亚历山德拉·伯蒂奇,阿纳斯塔西娅·梅利尼科娃,Anastasia Taly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俄语年份:2021
简介:大卫是一位大学教授,通过社交媒体批评他所在城市的行政管理。然而市长并未露出破绽,反而是大卫自己被指控挪用公款,并被软禁在家中。尽管面临着繁重的监视,熟人的背叛,以及日益增长的媒体关注,大卫仍然坚定不移,拒绝道歉。随着法庭审理日益临近,大卫能否在这场与巨人的战斗中取得任何胜利呢?详细 >
毫无看点
如果你喜欢杜蒙的《法兰西》,应该也会喜欢这部,它拍得更松弛。跟片名一样,故事基本上全程围绕着一所房子,镜头在房间里辗转挪移,也凸显了导演调度能力的强大。知识分子对抗市长,经历着妻离子散,母亲去世,肉体痛苦,精神折磨,最后发现这一切似乎都毫无意义,让你看到追求正义的意义和为之付出的代价。
似乎已经成为俄罗斯利维坦系现实主义的标准操作了,最后的戏剧性结局更像是一种兼顾了HE和BE的讨巧,整体就中规中矩吧
好
3.5
其实片名应该翻译成“案子/官司”啊。剧情是文学教授因为冒犯市长被软禁,坚定认为市长是窃贼并且为了恪守正义拒不认罪,一个典型的“大卫与歌利亚”故事,毕竟男主名字就叫大卫。内核主要讲的就是渺小个人对抗体制不公,其中夹杂了一些俄罗斯的历史和文学隐喻,最明显的是白银时代诗歌和诗人。但缺点也蛮明显的,很致命的就是沉闷冗长,有些地方感觉不明所以,也可能因为我没有完全看懂所有细节吧
喜欢阿巴斯的我,因为需要怀念塔可夫斯基,拍了一个原型是帕纳西的故事,致敬奥勃洛莫夫
一个人被软禁在一个空间内真的很容易崩溃,我看到一个人被软禁在一个空间内和一群人说着不一样但也有点相似的话很容易有点困。想表达的东西挺好,但这方式可能不太适合我。感谢放映中间吼了一嗓子,骂用闪光灯拍照的人的大哥,你不仅骂醒了他也骂醒了我,谢谢您。
男主演长得太像戈达尔了……
4.5,小阿列克谢·日耳曼首先从萨特的存在主义开始,终结于对于沉重的俄罗斯精神的质疑与诘问。在《软禁》中,摄影机是一个被囚禁在屋内以及周边的家宅幽灵。作为监狱的自家总是悬浮着,濒临灭亡之下,日常的悲剧与绝望被无限放大,并指向了某种无时间性——苏联时期,当代俄国以及疫情自我隔离三者之间的日常经验同态,彼此互渗,不可区分,唯一的共同在于共享着一个共同的空间,当字幕上写道“明天不会比今天更好。”实际上的翻译是“最好的日子永远不会存在。”也就是说,这一逼仄空间成为了俄罗斯国土的象征,是威权与恶霸轮番上场的舞台,共同猎捕着作为个体的知识分子。但这些都并不可怕,对于《软禁》而言,作为绝望的在于威权如何以一种社群的方式进行威慑运作。
3.5 依然延续了受迫害的知识分子故事,只是这一次大多数时候镜头都和主角被困在了室内,与不同造访者交谈,形成一种“后疫情时代电影”,也因此让人想起锡兰的冬眠。
RFF 深深的无力感 审判过后房间的空镜让我一度以为主人公已经离开了 只有我们还被困到房间里 失去很多但收获了和女儿的和解 能说是值得吗?
就感觉什么地方都差一截。像是理想主义拼尽一切获取胜利后,却发现战胜对手的并不是自己,而是一个比对手更强大的对手。
后疫情时代电影,在隔离期丰富的小空间里拍出这么一部反独裁反迫害片,场面调度也有。中国导演真拍不出,题材先就不准了,人家反抗是今人延续白银时代群体诗人精神,我们能拍延续鲁迅等人的精神反这反那吗?中国导演又有多少静下来读过文学作品并能够消化到这个程度,写文学教授就能到他的知识水平。首映小组倾情推荐。
不到两个小时的电影显得格外冗长,一眼看到头的剧本让电影格外无趣,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没搞出任何新意,最后以致于软禁的是主人公,观众仿佛也在软禁了。
三星半呀~很成熟的作品~讲的是俄罗斯小镇上一个清高知识分子因为和政府对抗被软禁,差点郁郁而终的故事~演员都很厉害,尤其我最喜欢饰演母亲的演员,真的感觉好好~但是这个故事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真是令人绝望,当意识到有种东西是不能对抗的。敬明知山有虎仍向虎山行的人儿们。
俄罗斯两城的知识分子依旧是拒绝妥协的,可他们打开窗户,就要面对一众说《罪与罚》是普希金写的“无知者”。朋霍费尔说,无知是一种罪,无知是思维的惰性,思维的惰性才导致罪恶的发生。俄罗斯今天的病根之一就是无知者过多,超过了警戒水位。
#46th HKIFF#
缓慢沉重,看完也并不共情教授。是的,大家怎么能忍气吞声?因不是谁都能像教授那么固执和自我吧。结局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