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格林伯格

Greenberg,谂多咗先生(港),爱上草食男(台)

主演:本·斯蒂勒,格蕾塔·葛韦格,瑞斯·伊凡斯,詹妮弗·杰森·李,朱诺·坦普尔,布丽·拉尔森,马克·杜普拉斯,克里斯·梅西纳,戴夫·弗兰科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格林伯格》剧照

格林伯格 剧照 NO.1格林伯格 剧照 NO.2格林伯格 剧照 NO.3格林伯格 剧照 NO.4格林伯格 剧照 NO.5格林伯格 剧照 NO.6格林伯格 剧照 NO.13格林伯格 剧照 NO.14格林伯格 剧照 NO.15格林伯格 剧照 NO.16格林伯格 剧照 NO.17格林伯格 剧照 NO.18格林伯格 剧照 NO.19格林伯格 剧照 NO.20

《格林伯格》剧情介绍

格林伯格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弗洛伦斯·马尔(格蕾塔·葛韦格 Greta Gerwig饰),一位低调的格林伯格家族私人女助理。罗杰·格林伯格(本·斯蒂勒 Ben Stiller饰),一位生活混乱又尖酸刻薄的格林伯格家族成员。本该四十而不惑的罗杰,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于是来到弟弟洛杉矶的居所度假放松。完全身处不同世界,性格也迥然各异的两人,就这样开始了一段看上去并不搭调的爱情生活。 由著名独立电影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执导的喜剧影片《格林伯格》,入围2010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没有案件的派出所强袭魔女胜利之箭作战萌学园之萌骑士传奇泰迪我的宝藏动物就算敏感点也无妨第二季帕丁顿熊等到烟暖雨收隐瞒之事摔了个大跟头深爱十年人生中转站布鲁克林警察又是圣诞沉默的双胞胎趣事爱欲四部曲境界的彼方偶像裁判!~即使迷茫也要裁决之人~德州巡警第二季那些迷人的往事我和我的家乡美丽心灵小孩儿偶然互换的一天脱狱之王第一季警与囚第一季第七个小矮人廉石传奇刑事档案

《格林伯格》长篇影评

 1 ) 女主角值得加一颗星

本来对本斯得乐的片子并不感冒,总觉得他只会插科打诨,装疯卖傻。

但这不是一部恶搞喜剧。

很平的片子,几次情节上的反复也说不上有任何节奏的高潮冲突。

曾经有过的那么些小小自我,点点伤人,逐渐积累,不断逃避,乃至于强迫症般的社交障碍。

谁又能说自己身上就看不到一星半点呢?

谁又没有过那种越发在乎谈话对象,却越是对自己的语言力不从心的经历?

也许每个人都需要那么一点reset的机会。

看了豆瓣才发现竟然不只我一个对女主角印象深刻。

很绝。

 2 ) 请原谅他神经质

if you need someone,call me.事实上,我没有朋友我只能重复嚼食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就是我仅有的能随时召唤的朋友。

总结一下的话,像主角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

是的,就像加工一下前面仁兄说的话一样,这玩意比他们的海洛因更+能救命。

这样的神经质碧池毒舌神经兮兮自我保护过度的中年撸瑟,我一度糟糕地感觉到我预见了我的未来。

没有用的,我社恐,我害怕。

但是,有人会原谅你,就是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原谅你,也许你愧疚,也许你抱歉,但是知道,这样的人也会有朋友哇?

这部电影给我的力量是,shit我很糟糕,但是我也是能够被原谅的,谢谢你,所有原谅过我的人。

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但是也许克制再克制,善意与歉意,笨拙的我能够像格林伯格一样最后还可以博取你原谅的:-D笑,我的所有挚友们。

谢谢。

你们是最后的,也就是仅有的,我知道了,我要爱你们,小心翼翼地像你们的小心翼翼。

 3 ) 觀自在

我們的人生到底是從哪裡開始出錯的?

我不知道。

面對這一切,你只能怪罪於自己,或者怪責上天,怪罪於整個世界。。。

憎、惡、恨、傷人、傷己—這都是我們活下去的理由,直至某一天,腦內的橡根蹦緊至極限,"咔"的一聲斷掉、崩潰。。。。

Fight Club的子民是幸福的,因為他們有能在腦內補完的空間,像擊倒可怕的敵人般盡情地痛毆自己,多爽!

心理醫生說每個活著的人都是有價值的。

但是價值何在?

我看不到。

抑鬱症的人們需要的不是澳洲的風光明媚,而是一個活下去的理由,重拾愛與被愛—這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

 4 ) 没有野心的正确的电影

电影里充满了日常细节,几乎没有戏剧性,只有人物面对日常世界的情绪,这些人物没有被赋予任何必须的职责和所谓的使命,只是在使用时间,寻找一种在自身看来正确的生活状态,其实,这也就是所有人的常态,从这里到那里,遇见这人和那人,然后不断地努力修正自己和世界的正确位置,却总是不得其法,充满了不足以表达的哀怨和无法表达的不满。

当伯格被指责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时候,他激动地反击:“我大老远飞过来,给我弟弟修狗棚啊!

”这就是一个木匠该有的正常逻辑,可是在常人关于成功的定义里,木匠本身就是个失败。

还好佛罗伦斯也有和伯格一样的逻辑:她看上了伯格对成功没有任何渴望的样子。

这个爱情故事到这里真是美不胜收,因为它没有铺垫任何关于爱情的主题在里面,只是两个快要老无所依的人,在几次不得要领而莫名其妙无极而终的性爱之后,表达了对彼此的爱慕之情。

 5 ) 中年潇洒哥

离开学校没多久,很多人就开始感慨青春的小鸟一去不回来,好像过去10年虚度,该学的没学,该做的没做。

然后又过5年,结了婚生了孩子转眼间都变了中年大叔和黄脸婆,工作生活了无生气,现实和预想的轨道离得太远,突然发现自己这辈子就这么完了。

这才知道青春残酷个屁,传说中让广大中产阶级妻离子散 上吊跳楼的中年危机才是真恐怖。

当然中年危机也是因人而异的,像Greenberg这样的悲剧男+潇洒哥是世间少有。

一个失意的40岁纽约客刚从精神崩溃中恢复,决定去探访在LA的弟弟 - 为他这个事业有成的弟弟一家人出去旅游的时候看管房子。

但是他骄傲的对所有人说:”我想这段时间什么都不做,我要努力的什么都不做。

“ right now I'm trying to do nothing for a while” 于是他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无所事事上,他每天蛋疼的写各种投诉信给starbucks和american airline,拿把剪刀坐在沙发上扣扣手指甲修修头发,唯一乐此不疲的事情是为他弟弟的狗修狗屋,却意外发现弟弟的宝贝狗得了不治之症。

就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中年悲剧男,因为他的坦率却意外的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从来没有人敢这样践踏世间所有的评判标准,了无牵挂,坦然勇敢。

这确是所有人都不敢想象的潇洒的中年。

所以他和Florence的爱情比大话西游都要无厘头,更莫名。

她说:"You seem really fine doing nothing. It's like you don't feel the pressure to be successful, I mean by other people's standards. " 什么都不做,让他看起来在所有事情上都有置身事外的cool. 这个潇洒的怪叔叔就这么赢得了他弟弟的美女助手的芳心。

这时候我脑子里很不厚道的冒出一句“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但我心里却暗暗羡慕,这家伙的状态其实又是多少人想要做到却这辈子都放不下的。

还有,奥妙的是,这些表面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往往怕死。

即使无牵无挂,钢板脸皮的Greenberg也担心狗的病会传染到他身上,毕竟一命呜呼是一点都不潇洒的。

Greenberg:" 年纪慢慢变大大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Ivan:"Youth is wasted on the young."Greenberg:“ I go further, life is wasted on people.” life is wasted on people.这句话说出了一条已经许多人证明过但是我们还是不愿意相信的真理:人生它从娘胎里开始就注定是悲剧的。

大家还纠结个球,学人家大叔潇洒起来。

 6 ) [2010]格林伯格

这片最初自然是冲着本·斯蒂勒去的,不想让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女主,名不见经传的格蕾塔·葛韦格。

因为有着这位荧幕经典衰男的存在,骆驼以为这又是一部恶劣的喜剧。

没想到女主独自带着狗儿出场。

远离喧哗,风情大好,片片阳光,虫飞草长,又是一派文艺的情调了。

格雷塔·葛韦格虽说不是荧屏常客,却给人一种奇异的熟悉感。

虽有金发碧眼,仍不若凯特·温丝莱特般精致动人;虽有柔情似水,仍不若斯嘉丽·约翰逊般性情鲜明;虽有巧笑倩兮,仍不若梅格·瑞恩般知性甜美;明明身材高大,略显丰腴,而且鼻音连连,缺乏才情。

但她给人的感觉竟是那样的真实与性感,浑然天成的善良与纯真,直接击中了观众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相反,本·斯蒂勒在本片中,试图调整自己以往的角色定位。

从“悲情搞笑”走向“固执敏感”,不能妄定成功或者失败,但至少在本片中给人感觉并不突出。

总体来说,在“处理事情”上,基本把握了这样一个纤细而脆弱的性格;但在“对待人物”上则显得过于焦躁与粗暴。

看来本·斯蒂勒想跟随金· 凯瑞的步伐,转型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故事本身倒没有太多可说的,基本上是较为平淡的生活日记。

虽说从标题到主角都是本·斯蒂勒,却被女主格雷塔·葛韦格彻底盖过了风头。

 7 ) 终有一天这个世界你不再想投诉它......

惊喜的发现这是今年来最喜欢的片子,惊喜的看着一些很闷骚却能渗透到你心里去的对话,惊喜的看到有《Notting Hill》里Hugh Grant的室友......这套片子,带给我太多的惊喜。

“一个学了很多年终于学会接受现实的人”——这个不是男主角。

女主角崇拜他,因为他一事无成却那么坦然,其他人做不到......不好意思,沾染了一些坏习惯,喜欢分析几个点。

1. 投诉美联航空——投诉星巴克——投诉宠物医院——投诉这个世界。

男主角不停的不停地写信,正如他所说的自己充满了愤怒。

在香港住了几年,觉得香港人最喜欢的爱好之一也是投诉。

很多事情,总是觉得很荒诞,很不合理,但当你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你的微薄粉丝不会超过20个,或者你最好的朋友只有两个,你想要发表一些言论控诉这个世界,而又让很多人所听到,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发声权从来都是掌握在有权势的人手中。

希望一个人变好,才会指责他。

一个非亲非故的人,你又怎会理他的坏习惯?

2. 习惯了不习惯的事情。

刚刚大学毕业开始工作,觉得怎么工作怎么不习惯呢?

怎么平时一堆同学放学回去,上班了得一个人回家。

总之一切都很不习惯,但又恐慌自己有一天会变得习惯,变得适应着一切,然后麻木。

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不停地适应这个世界,刚刚适应小学就要上中学,刚适应大学就得开始工作,刚适应生活就开始死亡.....一切都是为了适应,有的人快一点,有的人慢一点,但至少男主角仍然不适应这个世界,仍然有他的愤怒和坚持。

3. 一直提到他们年轻时出唱片,男主角总是说,那个唱片公司不适合他们,他们不能迁就大唱片公司而改变自己,我在想这是一个多么坚持自我多么不为诱惑所动的人啊。

后来却说他那时才二十多,他怎么知道那会是他们唯一出唱片的机会,如果是这样,他才不会拒绝......于是他们一直没有出过唱片,有理想的人开始慢慢习惯.......4. 熟悉的Los Angeles。

那个熟悉的culver city,怀念加州阳光。

美国人享受生活,享受自由。

(深刻的感同身受:在LA没有车就像没有脚。

)一个二十五岁的女孩和一个四十一岁的老男人。

这其实不是一个最合适的年龄搭配吗?

二十岁的女孩有她的梦想有她的好玩和渴望未来,四十一岁的男人有他的成熟有他的老练和渴望年轻。

他们注定有火花。

一部戏做到你还想继续看他,那就无疑是成功的。

任何一个人看了ending,应该都会久久回味一下。

这个世界是荒诞的,希望有一天我们不要觉得他是正常的。

也希望我们仍然有梦。

电影——编织了多少多少的梦啊。

终有一天这个世界你不再想投诉它......那就是我们所说的老了吗?

 8 ) 错位的人生自有逻辑

好莱坞商业电影就像没营养的人造鸡汤,喝两口感觉热血沸腾,连续灌,不仅会消化不良,还可能“气血两亏”。

再看看那些独立电影,踏踏实实关注现实,不再为迎合而卖弄,拍出了真实感人,兼具思想性的细腻生活,就像为观众的灵魂在做按摩。

《格林伯格》就是一部美国独立电影,人物状态的叙述尤其细腻。

虽然是一部喜剧电影,但身为喜剧演员的Ben Stiller一反常态,在其中并不承担喜剧角色,而是一个“掉档”的中年人,一个生活的“loser”,内敛下沉的表演很吸观众的心。

Roger Greenberg刚从精神疗养院出院,他弟弟Philip Greenberg邀请他从纽约来洛杉矶,趁他全家去越南度假之际,来给他家狗狗做个狗屋,同时负责帮助照看房子,Roger也可在此当放病假休息6个星期。

回溯Roger的过去,是个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典型”。

27岁刚毕业的时候他的乐队得到过出唱片的绝好机会,可是看了唱片公司给的标准合同条款,觉得不合自己的意,没谈也没商量他就拒绝了合约,让自己和乐队与飞黄腾达的机会擦肩而过。

此后,他去了纽约,与人合伙当了个木匠,一个体力劳动者。

当他回到洛杉矶,对比自己的弟弟,住着带泳池的大房子,还将在越南开酒店,家庭事业都成功;曾经的好友也已成家立业,为人父母,上有老下有小,只有他还“自由人”一个,一个勇敢的暂时无业者。

在真正的年轻人面前又无法假装年轻。

与20出头的年轻人在一起,他明显是“老”了,在那晚侄女办的派对上,明显没有他立足的空间,与毛头小子在一起,年龄差一句话现形。

导演对这种“错位感”的描述很形象,用纵向、横向的对比来突显Roger这个40岁的“年轻”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格格不入,年龄与心理的“错位”,这种对比具体、真实,没有任何夸张,观众不仅容易有代入感,而且能产生强烈共鸣。

Roger的掉档似乎是他对当下的“时间”概念比同龄人要迟滞10几年,他的“掉档”充满逻辑,是有意识地自主退避。

他不喜欢“被控制”,不想活在别人的期望里,以自己的疏离对抗社会规则。

这是有意识地不愿被世俗规定左右,也不想被别人的“成功”定义限制,他这13年里的“堕落”和“掉档”是自主的,所以心安理得。

就像他自从去了纽约不开车,对社会公共生活🈶不满就写信投诉抱怨一样,他就是喜欢这样“费劲”又“笨拙”地生活。

他有颗敏感的心,对噪音,对动物的病痛,都会转门写信件去投诉期望改善。

他也离群索居,远走纽约去做木匠;来Philip家见到邻居用泳池他也从不出去打招呼;甚至自己主动放弃开车,宁愿走路去超市买日常吃用也不开车。

但他心里不免也有遗憾,感叹青春已逝,遗憾时光不等人,人无法与时间对抗。

而大大咧咧,善解人意的Florence,对神经敏感的Roger很包容,从不给他施加压力,她或许能让他勇敢一点,对生活不再退避。

Rhys Ifans扮演的Ivan很出彩,戏份不多,台词也精简,存在感却很强。

他就那样闲适自在地开着车,坐一旁,气场丝毫不输Roger,Roger的偏执易怒碰到Ivan就像子弹落到棉花上。

两人性格完美互补,当初组队没能出唱片真是可了惜呢。

这部电影入围2010年第6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片子依然是Noah Baumbach式的,但Ben Stiller却是另一个Ben Stiller,一个活生生的“人”,那种错位感在他身上鲜活又生动。

美国近年来出了一批优秀的独立电影,普通的人物,现实的题材,细腻的情感,不再仰仗激烈、标新立异的情节制造冲突来博取观众注意,而是展现生活的真实性。

2006年夫妻档导演乔纳森·戴顿和维莱莉·法瑞斯执导的《阳光小美女》,它讲述了一家六口陪7岁的奥利弗去参加“阳光小美女”的选美比赛,一路上经历又丧又好笑的事。

这部电影曾创下当年圣丹斯电影节有史以来的最高卖价。

Maya Forbes 2014年自编自导的《永远的北极熊》,讲述患有躁郁症的父亲在家照顾两个女儿,和迫于无奈担起养家责任的母亲的故事。

浓浓的亲情和独特的父女相处模式绝对会让你感动涕零又忍俊不禁。

Alex Ross Perry 2018年的《黄金出口》,讲述布鲁克林区两个貌似幸福的家庭,因为一个澳洲女孩的出现让两个男主人对其产生微妙感情,从而使得两个家庭濒于破裂的故事。

人物关系处理得非常轻盈灵巧,绝对会在你心里泛起涟漪。

美国的“独立电影”是指导演自筹资金,甚至自己负责编剧、导演,发挥创作者自身的才能,拍出更具自身思想性和个性视角的电影,它是相对于完全迎合市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制片人制度”的商业电影而言。

通俗点说它就像欧洲的“作者电影”。

为了支持和培养新生的电影编剧、电影导演;支持和帮助新的剧情片和纪录片参加美国国内影展和国际影展;保护美国电影文化的多样性,1981年在罗伯特•雷德福的倡导下成立非盈利性“圣丹斯研究所”。

这个研究所每年预算1000万美元,其中35%是研究所自己挣的,65%是捐赠收入。

这促使了“独立电影节”圣丹斯电影节的产生。

圣丹斯电影节是创造商业奇迹最多的独立电影节之一。

但这些美国的独立电影似乎还是没有走出对“故事情节”的依赖,人物性格还不够鲜明,时不时还会撒点鸡汤,比如《海边的曼彻斯特》,媒体对它聒噪热捧,但对比欧洲电影,这种故事其实也没那么好,就取决于对标的标准是哪个地区/国家。

总之美国的独立电影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9 ) 他得频率是AM

罗杰格林伯格其实是个挺有趣的人,但是异于普通的有趣通常不被普通人发现并视只为可爱。

哪有人给刚堕完胎的女人送汉堡包的。

但是他也会感激,也会道歉(虽然他自以为那是道歉),也会说喜欢也会想念,甚至还记得去医院接她。

这些小物似乎让他慢慢脸色红润,又回复过来。

说真的,人一封闭自己就容易做傻事,容易伤害身边的人。

但我相信,慢慢都会好的。

没有激情的两个人,就跟我们一样。

不过,慢慢都会好的把。

 10 ) blahblah

1.这好像是好久以来看到的最"豆瓣"的电影,可是它在豆瓣的得分好低.2.10年前我会很鄙视greenberg,现在我没这底气,我们好多共同点.3.Noah Baumbach一直在刻薄他的电影主角,但又总是很同情他们,他是在一直自嘲?我觉得这家伙也是一纠结的主.4.ben stiller上世纪拍reality bites(上世纪末的很"豆瓣"的电影)的时候自己演中产西装男,在他成了一线谐星赚了大把钞票以后,又回头亲自演ethan hawk的角色(山羊胡子男40岁以后会不会就是greenberg?),有的台词应该都不需要剧本里写吧.5.这个老梗拍成日剧的话,理所当然是阿部宽吧,那样一定分高的多,大家喜欢帅哥不得志,当然,主要是喜欢帅哥.

《格林伯格》短评

喜欢Noah Baumbach一贯关注人生的小主题系列,松松散散甚至歇斯底里的填满人生的洗衣筐,那所有的论及,无非是人生历史与现时岔路的种种纠集。。。 喜欢结尾,和BEFORE SUNSET的ending神似,平静有韵。

5分钟前
  • k-pax
  • 推荐

以佛罗伦丝的视角进入故事,但实际上正如片名所写,她的视角在电影中根本无关紧要。初次约会和人流诊所两场戏挺有趣的,但从整体上看,这部电影就只是一个自毁倾向话痨在一群冷笑话机器间游走而已,附赠节目:金曲串烧和电影、歌曲报菜名。

7分钟前
  • 字母君
  • 还行

本 装文艺的片,不成功。 没共鸣 ,无法融入

12分钟前
  • m228228
  • 较差

很难伺候的一款Stiller啊,但个人认为比以前的角色要有魅力得多. 故事的结尾很舒服, 淡淡的耐人寻味. 推荐原声. PS.女主身材实在不好看.

15分钟前
  • 诺顿家的花儿
  • 推荐

youth wasted only young.hurt people hurt people

19分钟前
  • Eric
  • 力荐

挺诡异的一个电影。。可能太高深了,我不懂

22分钟前
  • 貓落| 命中注定
  • 还行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23分钟前
  • angelOS
  • 推荐

be yourself……be casual

25分钟前
  • #F.#
  • 还行

本斯蒂勒的这个角色和这段爱情关系真让人迷惑又动容。

27分钟前
  • 马西嘿嘿嘿
  • 推荐

无头苍蝇一般四处寻找,但忘记自己没有头了

29分钟前
  • 冥想盆
  • 较差

是我没看懂还是怎么着 觉得很怪异的精神病的爱情故事 以及生活的琐碎 看的我有点困

31分钟前
  • 栗鬼
  • 较差

格林伯格,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敏感,挑剔,难以控制情绪,却又胆小,中年危机中牢骚满腹,空想,不甘,给自己内心设置很多规矩、期待别人又拒绝别人,给世界很多所谓“应该的样子”又处处无奈于现实……像不像一面镜子,巴纳姆效应。hurt people hurt peole,这句挺经典的,其实那不是精神病,而是一个害怕受伤而不断伤害别人以保护自己的回避型可怜人。影片注重细节,很细腻,从只言片语中自然表达出信息,注重真实的反应和人与人之间的对话。没想到本斯蒂勒除了简陋的喜剧,还能表演出这么有层次的人物。而且影片情色部分也不错。但由于情节上过于随意,作为下午茶时光的人物心理分析小品是不错的,但很难能有更深层次的观影价值。

34分钟前
  • 清茶浅醉
  • 推荐

孤僻、怪异。working hard at doing nothing

35分钟前
  • creasy
  • 推荐

看这电影有点闷....

36分钟前
  • 南风吹梦
  • 还行

废柴罗杰的爱情故事分明带有「自毁」的倾向,无法接受亲密关系(失控)被周遭人冠以「怪人」或者「精神崩溃」将会越来越有普遍意义,当然最后看起来有点光明的结尾,却也让人唏嘘如今已不再是「尽善尽美」时代人们的爱情观。

37分钟前
  • 451½°F™
  • 还行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38分钟前
  • 小柒゜
  • 很差

hurt people ,hurt people.

39分钟前
  • 被嫌弃的一生
  • 推荐

分裂的性格,自私的本质,多变的性情组成了一个怪异的老男人,烂到极点的片子

42分钟前
  • 跳海的美人鱼
  • 较差

挺好的,难得看到本·斯蒂勒演不那么癫狂的角色,而这个片子里恰好反而他演了一个精神病人,很细微的紧绷神经的感觉,一点点收紧再一点点放松,精致得到好处

46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最不喜欢的诺亚的片子

51分钟前
  • 拉链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