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夜看完,忍不住吐槽下,一部科幻片,不管你是软的还是硬的,没有BUG,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一部科幻片看完之后有印象的就剩下一堆BUG,这部科幻片一定是失败的,这极乐空间,就很失败。
BUG很多,不吐不快,随便列举,大家补充最开始男主在工厂工作,那个辐射门的设定,那么窄的缝被卡住,男主进去挪动完托盘门马上启动摆明了是完全不可能出来的,工头过来威胁下不进去就丢工作,男主就进去送死,真无语,命直接没了,工作还有什么用,这段完全就是为了引出下面的剧情牵强加进去了,我就不懂了,想让男主受工伤被辐射,一万个法子也能想出来,怎么就弄了个这么牵强的。
里面看上去最屌的设定就是那个太空里的大圈圈了,后来男主上去跟坏人打斗看得出来那上面的人工重力应该跟地球基本一样,可是几个全景镜头看下来,那玩意基本是不转的至少是转的非常慢的,这种转速再加上圈圈的尺寸(参考飞船降落时的比例),圈圈里生活的人只能飘在“地面”上。
想玩科幻,这点高中物理他们都懒得敷衍。
手雷在飞船密闭空间里爆炸,男主蹲那就好了,女主坐那炸完发型都不乱的,手雷难道可以定向爆破?
那要手雷什么用。。。。
整个极乐空间不超过10个军事人员,其中三个叛变了,简直就要夺取政权了。
过家家呢?
天上的极乐空间连一点防御能力也没有,发现了偷渡船还得靠地球上的特工消灭,真是无语,要真是这样,不用一年,地球上早被搬空了,真只靠遣返太搞笑了还有那个医疗仓更是无语,科技发达到接近神话了,地球上的那点环境问题解决不了?
最后,给地球送紧急医疗援助的快递居然是EMS,kidding me?
总体感觉这部电影就像是为了赶工硬赶出来的,无论设定情节还是细节都太坑了,完全不及格。
作为科幻电影的死忠一枚,每每有新的富含科幻元素的电影一经问世,总是让我忙不迭的择机会进电影院一顿饕餮,这部109分钟的#极乐空间#,又让我足足过了一把置身未来世界的大瘾。
电影时间设定在21世纪末,地球已经被污染得不成样子,感谢人民群众的智慧,高耸的写字楼周围也能乱搭乱建,看到这些今天所谓寸土寸金的CBD在未来已是浑然一片棚户区的景象,当时我就惊呆了。
我倒是很期待电影能够多取一些这样“高级”棚户区的镜头,不过希望落空,后面的故事基本都在一片低矮的,更脏乱差的社区中发生,理解导演和剧组,毕竟难度太大了,我从幕后花絮中了解到,原来影片大部分都拍摄于墨西哥城——这个巨型体量的城市中,很明显的,这部电影不仅仅是要告诉大家未来人类竟然有能力在远地球处,人造了一个大铁环那么简单。
片中贱民的生活简直是一贫如洗,原来环境污染与高净值人群的离去,竟然让繁荣的LA一夜回到解放前,尘埃漫天,老百姓提着个大桶到处找饭吃抢水喝,活脱脱一无政府状态。
只有天空中掠过的飞行器与地面上巡逻的机器人警察能够让人意识到这仍然是未来世界,片中机器人警察带给我的震撼很是不小,一时间竟然想起了史泰龙那部《铁面判官》——零容忍+暴力执法。
天朝城管要是有了这威力,老百姓即便是被各种蹂躏,都没地儿发微博去。
马特达蒙在片中饰演一个有不少犯罪前科的普通劳工,工作环境不是富士康级的,就是马克思笔下的资本家剥削无产者,马特达蒙憨厚的气质与片中角色倒有不少契合,说白了就是案底不少,内心却还是一腔热血一片坦陈,这时候童年的画面出现了,交代了一段青梅竹马的友谊,还有远处的大圆环,小男孩对小女孩说要带大伙上去,修女教训小男孩不要乱丢东西,并现场赠送道具。
小男孩得到 印有地球的项链+1。
小男孩转眼长大,全身各种纹身,每天诚惶诚恐的去上文提到的血汗工厂做工,制造会被改装为各种型号机器人的原胚。
一次工作事故让他遭受了致命辐射,机器人精确计算出他活不到五天了,于是开始各种策划承诺,还给自己换了身战装,最后成功拯救苍生于一役,导演果断赐死,地球人民也享受到了特权阶级福利,世界大一统,老百姓们过上了幸福祥和的生活。
男主死前使用项链,明白修女之言的真谛。
全片终了。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满是科幻元素的外壳中,嵌入的全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关切,落后与富裕,权利斗争与抵抗力量,大难临头人际间互助,全片满满的普世价值,倒也让人十分欣慰,为大我牺牲小我,结局虽老生常谈,却也不落俗套,电影剧情也顺顺当当的画圆了,留下一大推针对不同镜头的长吁短叹。
从现实中来去,让电影在今天有据可依,在未来有迹可循,这样的电影定能摆脱迅速淹没电影大洋的圆周率。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片中的人机交互已铮入佳境,在富人的世界里生命体征出于实时监控阶段,在医疗技术已多年没有大突破的今天,似乎让人对未来世界怀着不可遏止的憧憬,不过片中绝对数高级中高级的医疗机,是怎么一个医疗逻辑,还在让我以丈二和尚的头脑,去不断寻找答案。
科幻电影作为寄托愿景的重要手段,长久以来都为展望未来的人类所津津乐道,并乐此不疲的做各种维度的探讨。
也许我们还记得,当前的最新科技,在以往的电影中都能或多或少的找寻到前人的思考与展望,在百分钟的光影交错中,我们感受着,思考着,并将自己置身于这浩瀚无边的天马行空中,获得嘴角一丝上扬的满足。
最后十分想要赞一下DOLBY 全景声的音效,整个厅音响挂满,桌位下还有震音系统,无疑让这部电影更富观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部电影本身便是由Dolby Laboratories 进行的音效合成,配合他家的电影,是不是更是有原滋原味的体验呢?
(Written by DeanZuo)
2023年9月10日22:33:20还不错!
《极乐空间》是一部美国动作科幻片,由《第九区》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执导,好莱坞影星马特·达蒙与朱迪·福斯特领衔主演。
故事讲述马特·达蒙扮演一位向统治规则发起挑战的贫民。
他因为在工作中被高辐射只剩五天可活,生存下去的唯一希望就是能偷渡到极乐空间。
该片于2013月8月9日在美国上映。
对于《极乐空间》的赞誉集中体现在视觉特效方面,indieWIRE表示:自从《阿凡达》之后,这是同题材影片中,视觉效果最棒的一部。
(腾讯娱乐评)
科幻大多是构想一个黑暗的未来,来唤醒世人的注意、警醒。
刘慈欣的《赡养人类》所设想的未来更黑暗,全世界的财富集中在一个人手里,那个人成为终产者,连空气、土壤都是那个人的。
在一个科幻作品中,如果只是推敲里面的技术、情节缺陷,那是舍本逐末。
科幻终究是文学范畴,不是科技论文,关注他的寓意才对。
有个科幻史家说卢卡斯把科幻电影带坏了,卢卡斯以后科幻只注重外壳:画面、声效、场面,非常同意,科幻是引人思考的东西,鄙人作为几百篇科幻小说的穷酸,我认为我有资格说这个话,好的科幻作品都是有很强思想性的。
这个电影寓意还不深刻吗?
穷人生活在地狱,在血汗得不能再血汗的工厂上班,就算殉职也没有任何补偿。
有一个在工厂做流水线的朋友看了这个电影竟泪流不止,我们的工厂和工地不比电影里的好多少,就凭这个映射现实的意义,就值7分。
穷人们生病了,小病挨着,大病等死,what fuck,周围很多这种例子。
富人垄断一切先进医疗资源,这里面用一个超级牛逼装置代表,据说很多现在大官们在退休后也可以无限使用医疗资源的。
最终主角马克思阴差阳错搞了一场革命,改变了总机的程序,有人说这个方法太简单了,为什么这个傻逼极乐空间还能维持那么久,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人人都等着别人冲锋陷阵,别人抛头洒血,自己乘凉,一个歹徒拿着一把匕首就可以控制一车的乘客,这种事很少见吗?
给这部电影评一分两分的人,你们除了关心镜头、情节、还有所谓的技术硬伤(看过科幻小说吗?
这里面的先进科技在科幻中算什么呢?
看看三体里的技术吧) 就从没有考虑过这个世界吗?
知道惊心的基尼系数吗?
你们都住在极乐空间吗?
首先,本片展示了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世界观:二十一世纪末,美帝终于被墨西哥移民的无限增殖技能糟蹋光了,天屎之城名符其实得被阿米哥们推倒重建为更符合他们重口味的贫民窟。
本地土豪因为无法接受阿米哥们推高的房价,被迫在外环30000公里以外的新楼盘极乐世界买了花园景观别墅。
可能是为了促销新楼盘,开发商给每家每户都赠送了一台包治百病且一分钟见效的神器 -- 一个小到割包皮,大到白血病,无所不能但需要本地户口本验证的神奇治疗器。
无论是感冒发烧还是癌症晚期,该楼盘业主只要在神器里躺一分钟,就能原地满血复活。
然后信奉自由民主的阿米哥人民就呵呵了,都是地球人,凭啥咱小区没有神器。
于是大家也不管有没有上缴医疗保险了,找蛇头办个假证就蹦蹦跳跳去极乐世界挂专家门诊去了。
你问怎么去的?
当然是只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然后想你时你在天边,坐个航天飞机,想你时你就在眼前了。
不过女王样の业主委员会下属保安队长也很虎逼,偷渡者有75%几率会被她的特工直接送入另一个极乐世界。
该特工平时潜伏在LA烤肉喝啤酒,为了融入墨西哥贫民窟还特地学了一口纯正的南非英语骂娘,接到任务时则城管附身痛下杀手,冲锋枪火箭筒大刀匕首护甲魔抗各种技能点全部点满。
这时本片男主角马特呆萌闪亮登场了-- 一个秃头光膀子刻纹身自小吃大力丸所以有九块腹肌企图冒充3K党但被一口标准西语深深出卖的白人。
呆萌在谍影重重里金盆洗手后得了发际线癌,只好在一家血汗工厂装萝卜。
工厂CEO垄断了维护极乐世界的程序,可以随意推翻总统却濒临破产,为换取订单把程序贱卖给女王大人。
你说这个CEO那么叼怎么会破产,其实这也难怪,在未来世界警察法官都是能听冷笑话的机器人,但这小破厂的流水线居然还是人工操作的,而且强迫员工憋尿所以人人都有前列腺炎。
更重要的是这个CEO是一个精神病人,我之所以认为他是精神病人是因为:1. 该CEO亲自写代码;2. 他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一次性移动硬盘,将极乐世界代码传送大脑并设定下载完自毁;3. 他曾在某热门美剧饰演一精神病人。
呆萌在遇到青梅竹马的初恋女神后魂不守舍,在一次安全事故中被辐射,他没有如愿变身曼哈顿博士或者绿巨人,而是在蛇头帮助下成为标配要你命3000的机械战警,副作用是只有五天阳寿且药不能停。
呆萌心想我操我还想装五百年萝卜呢,而且女神上次QQ回复我呵呵了一定有戏,怎么能就这么死了呢。
于是为了筹钱买船票治疗发际线癌,呆萌和小伙伴们绑架了精神病CEO并通过USB3.0高速接口下载了代码,无奈小时候只顾追女神读书少智商不够用内存严重不足导致看到的都是十六进制乱码。
好在蛇头同时兼职码农,发现该程序可重启极乐世界。
很多人说编剧这里傻逼了,十六进制机器码是人看的吗。
但我想说呵呵编剧只是在智商上碾压你们而已,他能设计出万能治疗机就说明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
这里有两个合(sang)情(xin)合(bing)理(kuang)的推测:1. 蛇头自幼贫困买不起电脑只好自带反汇编功能;2. 编译器会显示代码注释且CEO标注了该程序用于造反。
呆萌下完代码屁颠屁颠去女神家表白了,结果发现女神有个得白血病的拖油瓶女儿,脸一黑就跑路了。
这时女王大人连夜封锁洛杉矶,全城搜索呆萌。
等等,怎么只有城管特工一个人在开飞机找人啊,期间城管还不务正业向女神表示愿意接盘,一家三口开始一段美好的爱情,这样消极怠工真的大丈夫吗?
好在呆萌也没什么节操,一听航班没了当即向城管跪舔,与女神在前往极乐世界的飞机上喜相逢。
之后打斗剧情可省略万字,最后呆萌女神双双被捕,城管特工惨遭毁容。
城管在神器里复活后,可能是中二病发作,也可能是过度治疗烧坏脑,送女王大人领盒饭去了。
在呆萌无悬念KO了主治大夫和一众城管后,结局出现了本片最大的两个反转。
一是利欲熏心的阿米哥蛇头摇身一变奥黑全民医保带盐人,不惜自毁很有前途的偷渡事业,满怀崇高理想投身到人民战争的洪流中;二是贪生怕死的呆萌华丽转身孤胆英雄,为了救女神女儿,不惜下载代码放弃治疗,用来换取全民医保的全面推行。
两人在国防部如入无人之境,呆萌交完党费抽根烟自挂东南枝后总统才亲自率领四名特工赶到,一脸对不起乡亲们我来迟了的表情。
剧终,最后一幕,屌丝呆萌壮烈牺牲,女神在夕阳下漫步,露出了灿烂幸福的笑容。
女神你妹啊,活脱脱一绿茶婊啊。
呆萌你何弃疗啊,何弃疗。
文/时漆足足等了四年,《第九区2》连个影子都没有,等来的却是这部“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影片就有多少个漏洞”的《极乐空间》。
一帧帧下来,俯首即是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完全没有走出《第九区》的情怀阴影,沉湎与其中不能自拔。
一直以来致力于专攻特效的他,在2005年推出了一部原创短片《约翰内斯堡的外星人》,仅仅6分钟的时间,便让业界和观众看到了他对“外星人”这一早已烂大街题材独树一帜的理解,轻而易举的征服了投资商的荷包。
到2009年荧幕处女作《第九区》一经上映,便引起了轰动。
这部作品与同一战线上斯特劳斯两兄弟操手的《天际》有着本质区别,后者纯粹奔着卖弄特效而去,全然不理会怎样雕琢剧情,要多奇葩有多奇葩。
然而,如今被各界寄以厚望的《极乐空间》却成了《天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好基友,不由得要对尼尔·布洛姆坎普狠狠捏一把汗了。
几乎是照搬木城幸人老爷子《铳梦》所架设的世界观,在此基础上,尼尔开始尽可能变通地玩弄起自己的权数。
我真是难以理解尼尔究竟对自己的《第九区》爱的有多么深沉,从展示让人眼前稍稍一亮的极乐空间的世界开始,一回归到地球,全景就变成约翰内斯堡的贫民窟了。
事实上,影片的外景也确实是在搭建在墨西哥某贫民区内的,内含暗讽还是怎么的。
2154年的地球,人口数量过剩、资源消耗殆尽、生态环境恶劣,出发点就是要塑造出一个满目苍夷的星球,这问题本身并不难处理。
抬头望去,要打造出一个不似天堂而胜似天堂的极乐空间,也没有什么技术上的挑战。
但是影片中却根本没有有意识的突出两者生存状态的两极分化性。
首先,地球上的穷人,各种乌糟糟的形象,没有任何美感,这没错,但定睛一看那些型男也各个是身形健硕、孔武有力的模样,还一面嘲笑着马特·达蒙饰演的男主角每天还要拼了老命的去上班,不如整日游手好闲,照样活得有滋有润。
这样的图景,还让观众怎么去感同身受地球人生存状态的凄苦惨淡。
其次,影片完全没有突出环境污染的尖锐问题,仅仅是满眼尘土飞扬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去兰州城转一圈回来,都能洗下好几层灰,或者去北京戴个口罩逛街试试,一天下来,看看能洗出多少颗粒。
呈现一个人人都戴防毒面具的世界有这么困难么,究竟哪儿才是“极乐空间”,着实糊涂。
反正那个自来水都能直接喝的地方,肯定不是2154年的地球。
尼尔也真够吝啬的,就没让人多看几眼所谓极乐空间的内部构架,什么天上人间娱乐会所的都不知道有没有,总不厌其烦给出全景的大轮子有什么非凡的意义么。
不过最不靠谱的还当属故事的推进动力,全片的镜头就是跟随着男主角麦克斯“贪生怕死”的最大个人特质而游移的。
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却壮志未酬的男人,有些性格缺陷倒也没什么,生命确实是需要珍爱的,但马特·达蒙实在过于卖力借题发挥,入木三分的把“懦夫”这个形象给演活了,甚至认真的都叫人忍俊不禁,以致于到最后为了心爱女人跟别的不知道哪个男人怎么混出的孩子而甘愿献出生命的动机显得那么的悲哀与无可理喻,尼尔·布洛姆坎普,您这得是有多么恶趣味呐!
最好玩的是,他们第一次相见时,小女孩“煞费苦心”的在麦克斯面前卖萌,妄图唤起他怜香惜玉的同情心,我才深深体会到导演极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受过此种难以言说的伤害。
上述相当表象的漏洞还不足矣彻底毁掉《极乐空间》,对于反派的设定才是对影片重心最致命的一击。
原本还盼着朱迪·福斯特这个老戏骨能在大陆荧幕上非常给力贡献出自己的“处女秀”,何曾想到她会让一个操着水土不服的苏格兰口音,且精神异常的家伙给一脚踹下了舞台。
或许是因为《第九区》而对沙尔托·科普雷产生了莫名的个人情感,想给他打上御用演员的标签,这本无可厚非。
不过,这个有勇无谋的脑残根本就是为了邪恶而邪恶,如果是做为一个杀戮机器来安插在动作戏码上,还是比较具有亮点的,若要他担当起反派一号的重任,就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尼尔在反派定位的理解上,越走越离谱,不惜冒着被人唾弃极乐空间防御体系的形同虚设,也要让两个小喽啰随意一个手雷就撂倒一片政客,如入无人之境,好不快哉。
在人文道义方面,尼尔的切入点并没有问题,着重突显出地球与极乐空间在医疗技术上的矛盾冲突。
不过,他执意把这个“重点”当作“全部”来抓,将此矛盾行进到底,便有削足适履之嫌。
即便再找不到双方利益冲突的焦点,也犯不着这样苦心孤诣的以人为本,大谈民生吧。
至于马特·达蒙的那套机械装甲,实在是无力吐槽,这货的出境,除却贡献了一张霸气外露的海报之外,还有什么价值可言?
身在《极乐空间》,心在《第九区》的尼尔·布洛姆坎普,此番势必是雷倒众生,亲手砸掉了自己的金子招牌。
那个美杜莎医疗系统完全就是bug一样的存在——既然能这么轻松又无代价地进行治疗,为什么不借给穷人们用?
好多人只是想跑上来治治病而已。
比如可以加入这样的设定:1.美杜莎医疗系统的催动力来自于情绪压力(……很日漫),所以富翁们把极乐空间升到太空中,通过刻意制造矛盾来增加地球民众的情绪压力。
主角带人进入极乐空间本来是要治病救人天下大同,却发现这个谬论——如果真的每个人都能得到治疗,那消失掉的情绪压力就无法再驱动美杜莎;如果为了能有人得到治疗而限制部分人获得治疗的权利,那就失去了原本拯救的意义——少年与恶龙循环的故事2.美杜莎医疗系统所做的并不是治疗——而是转移——透支自身细胞的活力加速复原,或者从一个生命体转移细胞活力到另一个生命体。
极乐世界刻意制造两个世界的隔阂然后假装严格限制非法移民,实际上是通过名义上处决非法移民,暗地里把他们作为美杜莎系统的原料。
主角进入极乐空间寻求医治,却发现这种医治的本质却是夺走别人的生命换自己的命——救赎与反救赎的母题。
3.女主被有钱人看上带入极乐世界,却发现富人的世界虽然环境优渥,但却是以剥离情感为代价的,于是选择回到地球,却不曾想已经怀孕。
男主生命垂危,女主想尽办法带男主进入极乐空间,却面临着两难选择——选择救男主就要和有钱人在一起,剥离感情地生活,而这正是她之前厌恶随之选择回到男主身边的原因;选择有男主相伴的生活,虽然艰苦快乐,但男主马上死球了——女性的觉醒与抉择。
不用谢我是个策划。
22世纪中叶,地球并未借助文明和科技的进步变得更加美好,反而在各种贪欲荼毒之下变成毫无希望的废墟荒原。
少数极度富有之人抛弃生身故乡,在漂浮于地球之上的空间站上建立了宛若天堂般美好的乐土,继续过着享乐奢靡的幸福生活。
而绝大多数的穷苦人不得不留在千疮百孔的地球上,在绝望的混乱之中苟延残喘,同时被迫忍受各种严苛可笑的联邦法规的压迫。
他们在富人建立起来的工业系统下努力赚取稀薄的营生,时而仰望苍穹,幻想着早日移民空间站开始新的生活。
无奈在政府官员德拉库特(朱迪·福斯特 Jodie Foster 饰)的铁腕掌控下,偷渡者一次次化作宇宙中的碎片。
看起来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演变成施特劳斯\科耶夫意义上的“普遍均质国家”,随着社会福利的高企与冷战的终结,这一趋势似乎正在越来越明显的映照出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不过现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就连福山自己也对“历史终结论”提出了修正——“中国模式”正是最大的挑战因素之一。
十八大修改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在总纲里明确指出:“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这主要是就我国的情形而言,但放之四海而看,其实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布罗姆坎普的“伪纪录”科幻片一直保持着对现实的敏感,从《第九区》到这部《极乐空间》,故事从南非换到未来的美国(地球),但故事内核总是被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族群斗争——《第九区》里的外星人据说就影射了南非的非法移民问题,而这部《极乐空间》的核心戏剧矛盾还是可以被解读为偷渡、非法移民这些现实问题,在国族属性相对削弱的《极乐空间》里,枪林弹雨的生死拼杀非常具有阶级斗争的意味——在马特•达蒙的演绎下,阶级斗争显然激化了。
放在科幻作品的坐标里,《极乐空间》其实秉承了威尔斯《时间机器》以来的二元对立式人群设定,当然《极乐空间》里的人类没有进化成艾洛伊人、莫洛克人两种截然不同的种类,也没有一个人种捕杀另一个人种这么直接残酷的设定,但在“文明”的面纱背后,人群\阶级背后的激烈斗争并未减弱——当地球成为脏乱差的地狱后,那个名为“极乐空间”的空间站就成了高高在上的“天堂”,居住在那里面的人不用面对贫穷和疾病的威胁,而意图从地球“偷渡”到“极乐空间”里的男主角,就成了一个挑战权威体制和统治阶级的“革命者”。
齐泽克把《黑暗骑士崛起》解读成“哥谭市的无产阶级专政”,恐怖分子带领着哥谭市的暴民建立了短暂的雅各宾式政权。
《极乐空间》则首先是对于非法移民、医疗改革等美国现实问题的指涉,而来自南非的布罗姆坎普对于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显然比美国本土导演更加敏感,鲍德里亚说美国是“实现了的乌托邦”,这个在基督教语境中“流淌着奶和蜜”的“应许之地” ,不啻于是“历史终结后”的“极乐空间”。
而那些仰望着高高在上的美利坚的第三世界非法移民们,只是想在这个“天堂”里获得最起码的医疗保证。
历史终结了么?
世界“普遍均质”了么?
在这个号称“全球化”的时代里,南北差距却在越拉越大。
摧毁铁幕、推倒柏林墙后的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高喊“人权高于主权”的理念,四处干涉别国的“人道主义灾难”;另一方面又处心积虑的挖起“护城河”,生怕穷国的人民跑到自己的地盘上来。
从逻辑上说,如果“人权高于主权”,那就没有理由阻止他国人民通过越境来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努力——这不也是干涉人家的人权么?
“极乐空间”建立起来了,但阶级斗争还在继续。
当然,从大众文化的运作机制来看,一旦某个议题成为电影消费的内容,我们就很难严肃的对待它了。
在好莱坞的操持下,什么都是游戏。
话不多说 开门见山1摄影师你是得了帕金森吗?
一到打斗场景镜头就抖的像在骑马,抖动程度堪比饥饿游戏,活生生要把人抖吐了才罢休的态势,到最后我不得不一到打斗场景就低头玩手机来避免大脑皮层的严重不适。
2乞丐特工的英文发音真尼玛蛋疼,我真不知道电影里的其他人在没有字幕的艰难条件下是怎么确定他在说什么的,这让我想到以前香港综艺节目总拿金刚的粤语发音来论述字幕的重要性。
治疗机把特工修复以后,他突然就做起了总统梦,一下捅死逼格甚高的女高管,然后毫不做作地去杀主角!
对,是杀主角而不是把主角的脑袋里的资料套出来!
尼玛这到底是不是治疗机发射的治疗光波频率太高把他的脑子给烧坏了。
3毫无先兆的,马宏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来往于地球和极乐空间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家怎么就掌握了全世界,哦不对是全宇宙人民的生杀大权,他随随便便在电脑上敲几个程序连宇宙总统都能随便换,他有这能耐还开什么鸡巴公司,直接买卖公民权好了。
4地球偷渡寡头一出场就是一副六亲不认的姿态,面对帮他坐过4年牢的前手下连在偷渡船里加个无座都不愿意。
而后不知道怎么就良心觉醒了,不遗余力地帮助马克思以及和马克思关系不明的女人治疗她血癌晚期的女儿——是真正的不遗余力,自己亲自上阵不说甚至期间还死了几个手下,我原先还以为是寡头准备靠马克思坐上总统巴拉巴拉的,而后导演给了居心叵测的我一个明亮亮的耳光!
他的动机是什么,是拯救全人类!
不过不知道他或者说导演有没有考虑过,如果人都不用偷渡了他拿什么赚钱,更别说他在地球上土皇帝一般的地位还会不会存在了。
5国防部(姑且叫这个名吧,具体我也记不太清了)居然让两到三拨不明身份的歹徒闯进去再毫无阻碍地走出来,足足过了电影时间有近半个小时才由总统带领着(没错就是总统亲自带领着)4个(没错就是4个)火影忍者(没错就是忍者)出来抓人,最后眼睁睁看着敌人变成了亲密的战友,这国防部安保能力堪比我们学校图书馆了都。
6一些小槽比如极乐空间房屋的防卫措施,开头乞丐发射了4枚导弹不知道怎么就成了3枚之类的我都不想吐了,加上本人对马特戴蒙一向为人所知的装逼属性的反感,1星不能再多了。
这是今年难得的大成本科幻槽片,各位一定要看哦么么哒!
We made our own District-9, huh? Can you be more creative, director?!
电影的科幻设定会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两个阶层对立的社会问题早已司空见惯,虽然平常却仍然讨喜,但是太多的漏洞使故事接近丧失真实性,最后的结果是电影对内心没有任何效果。马特·达蒙卖力地演绎着一个在乱晃的镜头中搏杀的苦力,而朱迪·福斯特的表现就像是刚从街边找来的临时演员。
确实一般般,但是在影院看的过程还是很爽~
可以看做是《第九区》这部政治科幻的姐妹篇,因为导演关注的话题依然是个世界性的严峻课题,全球一体化致使人类正在进行一次世界范围的迁徙,从而催生出一个有一个的超级平民窟和超级贫富分化的社会。如果你了解人类生态学,那么就会对导演尼尔的电影感兴趣,如果你是科幻技术迷,可能会觉的并无新意。
故事太简单了,期望值太高,第九区的特色不复存在了,只剩下了垃圾堆,有点像鸡西
科幻电影的剧情不需要多好~效果到了就可以,但是故事无脑到这个水平也太可笑了吧。
女主真无耻,一群强盗!
我们活着也许只是相互温暖,想尽一切办法只为逃避孤单。
只当一个科幻动作暴力片 其实还好,而且有第九区真实的肮脏感在里面。这是无产阶级工人被无耻资本家剥削到死的故事,我只是奇怪,如果医疗机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即刻复原人类的话为什么不让地球的穷人都享受一下呢,看来我还是很傻很善良,两句话颠扑不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亡秦者,亦秦也
又一个被好莱坞流水线害惨了的导演,钱都花到一线演员的片酬上了,但除了《第九区》主角演的反派之外,其他所有人都没有存在感啊,导演光顾着让老乡耍酷了。整部片就像在把《第九区》玩剩下的一些东西回收利用而已……即便如此,动作场面还可以一看,末世科技的感觉也不错吧
塑造的主角特别讨人厌,这对于主角视角的电影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可是这部电影做到了!是的你做到了!
1、朱迪福斯特为什么要讲法语...2、极乐空间第一个俯视镜头的配乐是巴赫G大调第一号大提琴组曲3、前半段太散漫,张力不足。
现在科幻电影的剧情越来越糟糕了
合格的好莱坞商业动作片,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保留了自己的美学特色,节奏掌控、背景设置和场景的细节都是一流的技术水准。未来世界里种族、贫富差距和移民偷渡等不错的政治主题在好莱坞类型片的节奏框架里最终只剩下了个人英雄主义和可笑的理想化结局。可惜了。★★★
编剧大概使用投色子之类的方法决定的结局。
剧情设置还是有点伤不起 我就想看太空生活 结果没几个镜头 这货要脑力全开编个电视剧才过瘾
极乐空间设计的不错哦
朱迪夫斯特、好久不见
特效很到位,不喧宾夺主,真正做到了技术服务于电影。爆炸场面很是克制,每一次爆炸都美到肝颤!剧情老套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整部电影超出预期。限制级场景剪得略凶。和全面回忆一样,在机器人主机厂当工人是未来底层男性的标志性工作。
马特达蒙还是那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