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新教宗

The New Pope,新教皇,新生教宗,年轻的教宗续集

主演:裘德·洛,约翰·马尔科维奇,西尔维奥·奥兰多,塞西尔·德·弗朗斯,哈维尔·卡马拉,露德温·塞尼耶,毛里齐奥·隆巴迪,马克·伊瓦涅,安东尼奥·彼得塞利,基

类型:电视地区: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美国,英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0

《新教宗》剧照

新教宗 剧照 NO.1新教宗 剧照 NO.2新教宗 剧照 NO.3新教宗 剧照 NO.4新教宗 剧照 NO.5新教宗 剧照 NO.6新教宗 剧照 NO.13新教宗 剧照 NO.14新教宗 剧照 NO.15新教宗 剧照 NO.16新教宗 剧照 NO.17新教宗 剧照 NO.18新教宗 剧照 NO.19新教宗 剧照 NO.20

《新教宗》长篇影评

 1 ) Idolize

看了第二季一直觉得剧情不连贯,重新看了第一季,突然想到,第二季里国务卿一直担心的就是大众偶像化了教皇。

那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大众是不是也偶像化了裘花饰演的教皇?

所以这一季里裘花一直昏迷,也是去偶像化的过程。

第二季里少了裘花,凸显了国务卿的角色,精彩,机关算尽为了教会,真是幕后的男人。

特别是离职之前的各种安排,真是精彩又温馨。

看完了最后一集,真的是emmmm感觉导演是想表达无效沟通的后果??

John说要回归自我,于是辞职回家,结果他父母终于见他了。

猜测一下,父母一辈子不理他是觉得当神父是Adam的梦想,所以生John的气???

那就不能好好沟通吗???

一辈子互不搭理最后老了白发苍苍了终于和解了……那一辈子是不是都蹉跎了。

Ester 也是想见Lenny见不到,最后误入极端组织下狱。

Voielle还是看的明白,why people have to fall in love (大意)。

穿白衣得Voielle很违和。

感觉九集看完就回到原点。

那早点voielle动用手段当上pope,那真是半集就完。

 2 ) 禁欲版「权游」,打码到手酸也得安利

有部剧,剧主盯它很久,动笔前一再迟疑。

不是藏私。

而是不到完结,谁也猜不准它走向何方。

当故事合上最后一页,如梦方醒。

细细回味,确实不负“神剧”之名——《新教宗》。

到底有多“神”?

一组数字让大家直观感受一下。

三国电视台联合出品:英SKY、法CANAL+、美HBO。

导演保罗·索伦蒂诺。

六次提名戛纳主竞赛单元,手握一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小金人。

左为保罗·索伦蒂诺,右为裘德·洛以及。

主演裘花绝无仅有的盛世美颜。

《王尔德》剧照神仙阵容,讲出来的故事也带着“仙气儿”。

主角,是一个完全虚构出来的形象:史上最年轻,也是唯一的美裔教皇。

《年轻的教宗》剧照你要问,虚构的故事凭什么封神?

那就容剧主多讲两句关于“教宗”的背景。

他是主权国家梵蒂冈的最高领袖,也是天主教世界的事实领导者。

无形的疆域,覆盖全世界1/7的人口。

权力鼎盛之时。

就连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都敢拒之门外。

1077年1月,被革除教籍的亨利四世长跪3天,才取得教宗原谅简言之。

教宗宝座,自古都是神位。

理所应当,也该传于神人之手。

就是他,莱尼·贝拉尔多。

被称作庇护十三世。

“神”在三处。

先是神颜,脸蛋如神灵般俊美。

嗯,可能还要更美一点。

听听,这是人话吗再是神力。

他有一绝技,名为祈福。

曾让久病者痊愈,让不孕者繁衍,让作恶者暴毙。

最后,是神秘。

刚接任教宗,他拒绝以一切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

就连第一次的布道演讲,都把自己藏匿在黑暗当中。

在他眼中。

神秘是扇“窄门”,窄到只有一人可以站在门口。

那就是他自己。

三位一体,将他推上神坛。

遥遥相对的,是魔。

有意欲发动宗教战争的恐怖分子。

有持枪绑架儿童的暴徒。

还有。

权钱交易,见不得光的蝇营狗苟。

神魔之间。

人,即是信众。

迷离的眼睛,簇拥在广场之上。

亿万教徒都把目光投射过来,等待拯救。

哪怕见不到教宗其人。

广播里听到他的呼吸声,都是莫大欣慰。

神魔人。

刚把三重身份配置敲定下来,《教宗》就开始不正经。

怎么个“不正经”法?

它把每个角色放进设定的棋盘中,来回滑动,碾碎你此前的认知。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神”祛魅。

神非神。

你以为莱尼上位就是天命所归?

错了。

只不过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只不过枢机大臣欺他年少,方便控制。

住进皇宫的那一刻,莱尼的叛逆就展露无遗。

喝可乐,抽香烟。

还不让除他以外的第二个人抽。

——以前的教皇可是禁止在皇宫里吸烟的——现在有新教皇了

这还只是小节。

上任后,莱尼的王道之术愈发熟稔,也愈发黑暗。

削藩分权不说。

直接用红衣大主教的位子去贿赂告解神父,通晓了每个大臣见不得光的秘密。

一张图足以说明问题。

夜色中,有束光点在他山根上。

哪有什么天神?

只是权力王冠泛起的冷光罢了。

权术也放在一边。

更有甚者。

他反堕胎,反LGBT。

骨子里,他不信上帝,只信自己。

“神”在正邪间游走。

人魔两道呢?

这个时候,《教宗》又引入新的变局——莱尼在演讲时突发心脏病,昏迷不起。

所谓大象之侧,小鼠不死。

那么“大象”倒下——有的四散奔逃,有的借机入室登堂。

机遇,就是新教宗的选举。

上面提到的那位向莱尼泄密的主教继任。

按照计划,应该是傀儡教皇的重演。

可没想到。

此前被人利用的软弱,此刻转化为极端。

他秉持民粹,无条件接纳难民,还把教会的财富搬空。

如此不识抬举,当然是“光速下线”。

再选出来的教宗,讲大爱懂进退。

只可惜,内心太多伤痕。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支易碎的瓷器。

当教宗够呛,做诗人还行。

教宗轮替。

可再没人像莱尼那样。

哪怕背负暴君之名,也要把脚踏在镇封罪恶的石板上。

教会内部开始骚动。

歧视、霸凌、贪腐、性侵...丑闻像沸水,加盖施压只会越滚越烈。

离神坛最近的地方,成了魔的舞池。

更别提人间。

《教宗》着重描述其中之一个体:少妇伊斯特,动人的容貌,虔诚的教徒。

曾经,她被教会当作武器,用来对付强势的莱尼。

但在莱尼祈福,让无法受孕的她诞下一子后。

她就变为莱尼最忠诚的崇拜者。

可以说。

她也是莱尼与人间最深沉的羁绊。

可莱尼病倒。

她的命运,也随之波折。

丈夫身亡,感情被骗。

为养活孩子,只能委身求生。

一步步,一点点。

从受害者,走到娼妓,走到杀人犯。

飘零、堕落、沉浮。

她眼中的脆弱。

不也正照见着我们每个人的无力吗?

铺开画卷,凝成缩影。

这是导演索伦蒂诺惯用的手法。

条姐曾经和大家聊过他的电影风格,一句话概括:开最野的趴体,道尽人间的荒唐。

上《绝美之城》,下《年轻气盛》意大利《滚石》杂志评价他离经叛道,纯粹“为露而露”。

条姐姑且同意这前半句。

《教宗》里面,他绝不藏着掖着。

仔细看每一集的片头。

夜晚的西斯廷教堂。

他点起霓虹灯管,放出电子音乐,让修女们在闪光的十字架前蹦迪。

两位教宗的世纪对碰。

他安排一个正襟从大堂而出,一个穿着内裤从海滩而来。

他用漂亮的构图、饱满的用光和精致的台词来表达“物盛”。

他用紧随的龃龉、狡猾和空虚来叙述“物哀”。

二流剧作在“设定”。

足够饱满,但得请你入局。

顶级剧作在“法则”。

自称一片世界,让你无从指摘,只能被吸引进来。

这种沉浸的观感已经颇为不易。

若你还不满足,想要在“物哀”中有所顿悟。

不妨回到第一季《年轻的教宗》的第一个镜头。

婴孩爬过人山人海,光晕在他身旁流转。

而后站起,圣袍加身。

黑是魔,白是神。

忽然上帝说,要有光。

这时有道光降临,将黑白搅得难分彼此,共同注入同一具躯壳。

这就是人。

 3 ) 罗马版的纸牌屋:以上帝之名让我们叛离上帝,以自由之名让我们放弃自由

在《纸牌屋》大获成功之后,美剧就开始对“”权利的争夺“”剧狠下投资。

我能想到的有《年轻的教宗》,《家国危机》和这部《黄石》。

就连《黄石》的开场都和《纸牌屋》一模一样:一个是掐狗,另一个是杀马。

但是我还是觉得《黄石》并没有能够做到《纸牌屋》的深度和超越:《纸牌屋》讲到了“开放式婚姻”的问题,还讲到了“可以欺骗别人,但是绝不能对自己不真诚”的问题。

这些都是以前的好莱坞从来没有深入讨论过的。

而《黄石》仅仅靠Kevin Costner的摩羯顽固魅力来吸引观众。

在《纸牌屋》里,很多人对Underwood在教堂里对耶稣像吐了口水表示非常震惊,以为是电视剧制片为了哗众取宠才搞出的情节。

但是我想说的是,其实恰恰就是因为Underwood对耶稣像吐了口水,他才是我们当中最爱神的那个。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耶稣像和耶稣有本质上的不同,就像政府和国家有本质上的区别一样。

但是我们无知的群众经常就混淆这两个概念。

George Bernard Shaw 说过,“一个爱国者应该随时准备抵抗自己的政府保护自己的国家。

”政府和国家是完全两个概念,政府往往以国家的名义在毒害我们的祖国母亲。

就像耶稣像和上帝也是完全两个概念,魔鬼总是在用上帝的名义来唆使我们背叛上帝。

其实我们的教会,教会里的耶稣像,全都是魔鬼的作为,而真正的上帝在我们的心中。

Underwood却是一个随时准备抵抗魔鬼保护上帝的人。

所以他说,“我只向自己祈祷,为自己祈祷。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爱上帝的人。

就像他在第一季第一集第一个场戏里把一只被车严重撞伤的狗掐死一样。

大多数人也会认为这是电视剧在哗众取宠,因为大家都知道让观众喜欢一个主角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Save a cat.”但是这里主人公却“Killa dog.”Underwood说他讨厌没用的东西,而现在这只狗已经奄奄一息,受的罪完全是没用的,所以他毫不犹豫就把这只狗掐死了。

他的这种行为恰恰说明他是我们当中最爱这只狗的人,因为他最关心这只狗的感受。

我们当中很多人会打着爱的名义,不管自己的狗(包括亲人)受多少罪,也要让他们活下来。

这恰恰是最大的自私,把狗当做是自己的财产,而不顾狗的感受。

再如Underwood在第三季第一集第一个场戏里在他的父亲坟前撒尿。

这让我爸看了也很是不爽,让他难以置信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儿子。

但是我却说,他是我们当中最爱他父亲的人。

他的父亲是个酒鬼,给他和母亲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他死了以后没有人管他,最后墓碑的钱还是Underwood从他学校的奖学金里出的。

虽然他在坟前撒了尿,确实说明他恨他父亲,但是这也说明他在乎他父亲。

不像别人,包括他母亲,来都不会来。

爱得有多深,才会恨得有多深。

真正不孝的是那些根本就不在乎的人。

这也说明Underwood是对他父亲最真诚的人。

我前不久还参加过一次隆重的葬礼,看到了太多的坟前的装腔作势,那些根本就不是爱,不是真诚,而是魔鬼在舞蹈。

这又让我想起最近DavidFincher的新作《心灵猎人》(Mindhunters)。

那里面有一个把自己母亲的头割下来的罪犯。

听说了他的罪行的FBI警察都不敢去见他,但是当真正见面的时候,却发现他温文尔雅,根本没法想象眼前的人会作出这样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

和他聊了以后才知道,他的母亲每天都对他恶语相加,根本不尊重他的感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搞得他生不如死。

如果你有这样的母亲,你会不想杀了她么?

至少我们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有这样的想法。

当他的正常的意识和他的罪恶的潜意识相冲突的时候,他便成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杀人犯。

但是为什么现在在我们眼前的人如此正常呢?

他说当他杀母亲的时候,是他第一次真诚地对待了自己,实现了他潜意识的愿望。

所以对他来说,杀害母亲是他意识和潜意识的第一次和谐,一旦和谐以后,他的精神病自然也就治好了,他在监狱里其实也就已经正常了。

不仅正常,而且他对自己的理解,对所有罪犯的犯罪心理比专门研究犯罪心理的警察都要专业。

以上帝之名让我们叛离上帝,以自由之名让我们放弃自由。

这是一个魔鬼欺骗手段越来越高明的时代。

这就更需要我们多用脑,去识别事物的本质,不被表面所迷惑。

如果只用心不用脑的话,是最容易被误导被迷惑的。

 4 ) 圣人的标准

回归基要主义,靠神秘和'圣迹',塑造成偶像的庇护十三世,到'放纵'而暴死的方济各二世,因人性而退隐的保罗三世,都充满着人性的'弱点',真正如圣人的只有吉罗莫,他不语,倾听,满足一切想象,完全符合圣人的标准。

这一点或许只有看似世故的瓦埃洛领悟到了,所以在梵蒂冈大教堂为吉罗莫举办的弥撒,才是重点。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如是言。

 5 ) 看完了有好多困惑(有剧透)

一开始的方济格二世不知道他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他身边的那些护卫感觉很邪恶。

突然出现的和国务卿一模一样的人,除了没有痣,国务卿一直看不懂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说他是一个表面邪恶的好人。

他的同党,那个光头男子,那个独眼神父,似乎能够操纵世界局势,这群团伙是什么人。

最开始以为在有上帝存在的设定中,这群团伙可能是撒旦的人,但看到最后2集,弄不懂了,他们似乎是好人。

雷铁古斯他一开始拒绝上一季的圣职长,很为他高兴,但他后来拒绝不了弗莱德,让人伤心,可以理解,年轻善良的肉体,邪恶苍老的圣职长当然输了上一季金发妹子的堕落,她丈夫抛弃了她,还有他们的孩子。

她很容易爱人(被那个修表工和神父欺骗),也因为不允许爱而愤怒(她爱上了残缺丑陋之人,当她说爱的时候,前面出现那群似乎是被上帝遗弃之人,对比还是很令人惊讶。

她是一个善良的女人,而且真的好漂亮啊,特别是怼脸画面,好喜欢),因为生活的不幸转为狂热的行动。

约翰的眼线代表了什么,他在英国画眼线看起来有点鬼魅。

他和那个金发公关主任,看起来他是喜欢她的,那约翰不是gay是straight,那他为什么不解释,似乎很多人对他的性向都不明。

约翰允许神职人员结婚的直播对话被打断了,很好奇约翰的那番话要是说出了,效果会怎么样。

约翰有一个兄弟亚当,亚当热爱天主教神学,写出了很不错的作品。

而约翰他因为吸毒,头脑昏沉,任由亚当滑雪身亡。

他还在亚当死后,把他的遗作,当做自己的作品发表。

约翰很自责,很伤心,很脆弱。

弄不懂约翰,他和那个金发公关部长要结婚吗?

他父母终于放下对他的怨恨了?

不过我喜欢约翰的演讲,特别是他对那些朋克的演讲,让我想到莱尼的父母。

那些嬉皮士前面7集,莱尼处于昏迷之中,出现了大量的女性角色,不知道他们的用意,很多新面孔,上一季没有的。

前面的画面+剧情的感受是邪恶,约翰真的很脆弱,甚至是软弱,拥有权力,却被别人牵着走。

莱尼出现以后,故事画面变得和上一季一样平和安宁,但是剧情变得很快。

约翰和莱尼,莱尼一开始说只是回去,约翰一开始说我是Pope,最后莱尼回到Pope,约翰回家。

莱尼应该是Saint,他为什么要让那个神父牺牲。

还有出现的三次恐怖袭击,最后一次是他的狂热支持者为了验证他的死亡做的,前面几次呢?

不是哈里发做的,那哈里发的出现,在电视里面长久的沉默是为了什么。

最后国务卿当上Pope,莱尼在海边,他去做什么了呢?

这些该不会是为了第三季的伏笔吧。

每一集片头都不一样,刚开始十字架跳舞💃🏻,看起来简直像是钢管舞。

 6 ) 中间之道是爱的唯一方式。请问爱是什么?

曾拍过《绝美之城》《年轻气盛》的意大利导演保罗·索伦蒂诺的在HBO的资助下拍的新剧《新教宗》可以是没有情节,无法理解,无厘头,但绝对不会没有趣味。

The Middle Way, 中庸之道或中间之道贯穿整部剧: 这部剧里有最伟大建筑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教堂的演出场景,有西斯廷教堂一整幅的《创世纪》,有反复出现的米开朗琪罗雕刻的“圣母怜子像”; 也有最俗气的修女在霓虹灯下跳艳舞,性感的肉体,令郎满目的比基尼,当然还有从前好莱坞性感女神莎朗斯通诱人的双腿。

剧的主角新教宗 Sir John Brannox(由马尔科维奇演出)是一个富有成就的红衣主教,但他从前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叛逆青年,那风骚的眼线,简直不能更好。

当Sir Brannoxz发言时,像海啸一般震撼,但他平时确实如他所说“脆弱的像一个瓷器”。

剧的第一配角教廷的首辅Voiello 红衣主教,一个狂热的那不勒斯球迷。

在工作上,处理问题时用尽最下流的手段,但在私生活里却抚养了一个残疾人,充满了慈悲与爱。

非中间之道,在Sir John Brannox第一次在西斯廷教堂的演讲中提到,“是唯一的问题”,是美国残暴枪击案的本原,是伊斯兰恐怖主义的根源,是教廷性丑闻的原因,职业道德危机的最根本,是杀戮的起点。

而这非中间之道,就是偏执的爱。

是歇斯底里,是扭曲,是疯狂,是鬼迷心窍。

是爱的反面,是魔鬼的化身。

所体现的人物是Esther。

她对Lenny偏执的爱,对孩子歇斯底里的爱,让她出卖了身体,谋杀,聚众参与恐怖主义行径;当然也有负责财政的3个官员,对金钱一往情深和鬼迷心窍让他们做了不法的行为走向了不归路;反复在电视里出现的恐怖分子...中间之道是爱的唯一方式。

就像像巴赫的音乐,温润,恬静,优雅。

从表面上看这是本剧的核心之处,但是导演其实一直在追溯更加根本的问题: 什么是爱? 红衣主教Gutierrez给出了我所见过的最准确的回答: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概念,像幸福,像智慧,像上帝。

当我小的时候,一个男人猥亵了我,那个时候男人对我说,“上帝并不存在啊”,但我回答说,“即使他不存在,我们极度的需要相信,他是存在的”。

最后一集里说:那些伤害我们的人,那些冷落我们的男孩,抛弃我们的女孩,忽视我们的陌生人,误解我们的父母,那些决绝我们的老板,那些怀疑我们的导师,那些嘲笑我们的兄妹,那些放弃我们的朋友,那些被拒绝的亲吻,没有人看到这一切。

悲伤没有等级,痛苦不是比赛,没有排名,被粉刺和害羞折磨,被妊辰纹和不适折磨,被谢顶和不安折磨,被厌食和贪食折磨,被肤色羞辱,被性取向羞辱,被贫穷羞辱,被身体残疾羞辱,我们不可安慰的痛哭,我们像深渊般的卑微,我们像深坑般的失去,我们内心的空虚,那反复出现的“结束这一切吧”,无处可躺,无处可站,无处可归,什么都没有!

没有!

没有!

--是的,这就是你和我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这就是“爱”的起源。

每天都会听到我们要爱学生,爱这个社会,爱是一切答案,What a Cliché。

借用 Sir John Brannox对“什么是爱”的回答:一个学生缩在角落里痛哭,学校会扶起他,他的父母会给他钱,老师会跟他说话,朋友会安慰他,但一个“爱”他的导师会什么都不说,他在为这个学生思考,他将学生放在心上。

这是一部“诗歌般“的剧集,看过一遍后你也许无法抓住什么是The Middle Way, 什么是Love, 但宏伟的大教堂建筑,文艺复兴的画作,圣洁的雕像,性感的舞蹈,五光十色的画面在你眼前快速飞过时,你也许会遇到一个极为陌生,极为奇怪的东西:真相。

 7 ) the NEW pope 最后就是导演纠结的幸福二选一

【有剧透!!!!!!!!

】首先我的加粗吐槽:预告片能不能好好拍了,简直是方便面照片,实物根本完全不同!

你们不能因为裘花每集都像阿飘一样在背后晃两下就把他排在演员表第一个好吗!

(虽然我知道他是制片人)要我说这海报国务卿应该站裘花的位置,而裘花只需要一个小头就够了,不带这样骗人的好吗!!

我连续三刷了The Young Pope之后马上紧接着看了这部,这部的E7/E8/E9也连看了两次,为了确保自己没看走眼。

各种各样的宗教隐喻,政/治讨论我就不说了,有很多人都解释的很出色。

我就想问问导演/编剧:最后一集在拍个啥?!?!?!

整个E9的剧情就如同导演/编剧拿不定的主意,幸福二选一迟迟选不出来,这个试一试那个试一试。

充满了各种OOC,看得我真的很想哭……我看到一半的时候给这剧打得4星,后来E7E8我觉得值5星,看完E9我……先说我觉得最后一集不错的地方:- 最后Lenny的演讲非常的棒,超越了The Young Pope的威尼斯演讲,他真正的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教宗,懂得爱和接受。

光看这个演讲,他从一开始的极/端原教旨主义慢慢懂得了当教宗的正确方式, 他学会了爱世人。

- 国务卿大人真的是非常的可爱。

最后的画面算是完美的点题了本季的名字“The New Pope“再说最后一集我?!?!

的地方:- 不管是E7还是E8从对话中都看得出来Lenny还是很在乎自己的Pope之位的,他在知道有新教宗之后明显表现出了失落感。

但E8里他和国务卿在房间里的对话lenny强调了他们的目的是“ we need to lend a hand to the church“,这个是他行动的基本目的。

其次The Young Pope里面花了整整11集来讲Lenny的个人成长史,结果最后一朝回到解放前??

我指的是他非常独断的让John去发表讲话declare war那里,这里的lenny和上一季第一集那个独断专制的lenny有什么差别?

- 18分左右Lenny和John第一次会面,一开始进程都很正常,最后突然Lenny和John表明了自己不同寻常的身份,几乎是“恐吓“John要求他尊从自己……第一季和E7/E8我觉得Lenny这个人物塑造的很成功的一点是不管别人觉得他是不是Saint,他都一直以凡人的定位生活着,就算他之前再傲慢,也从未拿自己的“神迹”宣扬过,所以这里是个啥???

OOC??

- 27分左右,Lenny才吼完国务卿,话里话外都是把John当成一个傀儡的意思,结果38分钟时,两个教宗见面,毫无预警的,John的腰杆突然挺直了,Lenny直接就跪下吻他手了……我??????

这是人格分裂吗还是啥??

还一次性俩人格分裂???

(他俩第一次见面的时候John把手伸出来了Lenny并没有靠近去行礼) 虽然前篇一直有在暗示John心理的成长和改变,但这变的是不是太快了点,前一秒还在被威胁好吗,简直像花样滑冰燕式旋转……- 接着讲John,这一季可以说是这个老头子新教宗的成长史,E9开篇他的演讲也很感人肺腑,终于算是没有在借用他兄弟的理论,而是迈开步开始展现自己。

下一秒,被Lenny一威胁就怂了……后来他又不怕Lenny了,要求Lenny服从自己,结果刚刚宣誓完主权,下一句就跑路了……我???

E9的整个plot可以简化为:“他站了起来,他怂了,然后他站了起来,然后他怂了,然后他又站了起来……” 这个“他”可以随便带入这俩教宗。

反正就是疯狂OOC和人格分裂。

最后,结局,我完全能接受国务卿上位的结果,我觉得他早该上位了,他是一个合格的把教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领导者。

- 我知道导演最后可能是为了凸显这季【新】教宗的主题,所以John走了,Lenny死了(他到底死没死大家看法不一样)但是不管他死没死,我都想吐槽!!

如果他没死,我的理解是,因为他也意识到自己被神化过度。

“Idolary is dangerous, Idolary is prelude to war",这是本季第一集就在强调的问题。

所以假死,然后离开,去海边当真正的裘德洛放飞自我(……)这个选择不是没可能,但是,他作为一个从小就信教,并且严格要求自己的“圣人”,我并不觉得他能做到啥都不管就跑了。

如果他死了,我的理解是,这个角色就像是救世主一样的,在危机的时候来就教廷&民众于危难,然后任务完成,回上面报道去了。

我知道这个导演是个艺术型,也因为他的艺术心这两季画面都非常精致,但是能不能不要最后直接变成抽象派????

好歹来个人急救一下行不行????

我知道一切都是为了宗教隐喻,但他最后死亡这画面真的象征主义过分了啊。

我给第一季的别名是“圣人传”,心脏病+昏迷这个设定是为了给这季留伏笔,而这季最后把Lenny搞死是为了啥?

为了告诉大家彻底的不拍了了???

Esther的故事/设定,我真的槽都不想吐。

【以上为个人观点,每个人看剧理解不同,欢迎讨论拒绝撕逼】

 8 ) 新教宗也难逃回归的母题

紧接着年轻的教宗,趁着记忆还深刻的时候,在两天内看完了新教宗。

深深叹服从第二集开始的绵密的诗意,在古建筑里用丝滑的镜头运动展现古典之美,然后听John感叹“there is little room for poetry in this world.” Adam和John,新Pope和老Pope,以及介于right and left之间的middle way,索伦蒂诺依旧没有放过双亡的双亲,依旧聚焦于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一生的影响,也要用一生来解读这个课题。

问题交给John,把他变成焦点的同时,也不忘基督化Lenny,将其变成ultimate solution,说和做当年耶稣的神迹奇事。

最终能坚挺做The Pope的人,是再无软弱的人:Lenny送走精神的双亲+寻得肉体的双亲;John选择接受软弱变成瓷娃娃和Sophie遁入温柔乡;Voiello在脑瘫男孩去世后终于再无软弱;想必也是索伦蒂诺的宗教观,即使他自言并无信仰。

但诗意之外,感觉这一季的处理有些放松了,并不像上一季那么严谨且拥有严丝合缝的大框架结构。

表达的维度太多,平行发生的故事线最终没有非常完美地整合到一个母题里,而是变成了Lenny在用不同维度的宗教观来逐个解题,那就失去了关乎宗教的高明的感觉,尤其又是以将Lenny神化为背景,这种落差感就凸显出来了。

同时,多线叙事没法统合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作为观众很难共情任何一条叙事线上的人物,因为他们在叙事的大环境里,时隐时现。

 9 ) 怒骂(含剧透

john说,在我对宗教感兴趣后,我对小说,电影都失去兴趣了,因为它们都不如宗教叙事那样宏大。

无论是这一季还是上一季,最大的问题都是太过于摩登的表现形式没有撑起宗教的宏大叙事,古老的和新的之间的张力🈶️,但没有做到很好地融合。

第一季勉强还在包容范围内,第二季简直是乱搞!

延续上一季的一些剧情问题暂时就忽略了,比如斗到现在voiello还在靠性丑闻威胁别人是不是有点太简单了…(voiello最终也是当上pope了,真不容易)。

厌女巨作plain as day,这次主要骂角色行为缺乏逻辑以及人设崩坏。

方济各二世这一集太水。

首先所有阵营的主教莫名其妙在一晚上突然达成一致:选择一个好掌控的软弱的人当教宗。

第一季里lenny就是被这么选出来的,他们现在居然不吸取教训还敢这么选…方济各2上位后人设简直崩坏,和第一季里那个满眼悲悯的小神父太割裂了(可以理解或许是想体现这种像突然中彩票后性格翻天覆地,但仍然割裂)最后早早领盒饭也是魔幻故事。

Assente 人物塑造太扁平了,啥坏事都让他干了…assente-absent 纯纯推动剧情发展的工具人……Sir john 我们英爵一出场简直逼格拉满,说的话也是牛逼哄哄,寻思半天决定拒绝,结果被voiello一个小小激将法就搞定……这位脆弱教宗的悲惨故事跟Lenny几乎一致…编剧是想不到新的东西了吗?

感谢他让我深深记住了porcelaine这个词,因为fragile porcelaine出现的次数实在太多了,实在是有点尬…(至少paraphrase一下……)后半段人设,你说他垮掉,其实也没有,深刻贯彻fragile porcelain人设,但是前面别人把他吹得有多牛逼后面就有多打脸,我们英爵上位后做出的最大功绩就是演讲(没有否定演讲的强大效力(而且讲得都蛮好)),剩下的就勾结黑恶势力和隐身。

最后对lenny示威,说我才是教宗你要听命于我,以为他要有什么大动作了,结果还是完全按lenny计划走完美美隐退。

哥们是一怒之下怒了一下啊。

(哈佛毕业女助理爱上他也是蛮突兀的…两个孤家寡人的就硬是要凑一起不能各自安好呗,性缩力拉满的一对。

纯纯是性缘脑编出来的剧情。

)Esther 圣娼这种角色实在是太符合男性意淫了。

请问holiness就是必须得要通过虐女来体现吗?

Esther这个剧情跟间桐樱一样,完全出于男性导演恶趣味,还“感受到快感”…😓这段剧情完全没有必要性,就是不想让Esther好好过幸福生活,非得拖出来虐一下,让她被抛弃,被神父玷污,当娼妓。

片头修女蹦迪,沙滩比基尼美女我都快进忍忍算了,毕竟看过几部保罗索伦蒂诺都知道他有多恶心有多爱物化、景观化女性,但是这个剧情设置实在是恶心到我必须骂了😅😅求你快别拍了。

最爱的角色Gutierrez 算是没有太崩的角色之一,但是!!

他一直都是个很“拎得清”的角色,他在很拎得清地拒绝了assente之后(那一段台词我很喜欢)居然能敢摸上英爵的肩膀想跟未来教宗搞一搞,这实在太“拎不清”了…凑得进了一点氛围到了差不多得了,还真让他把手搭上去??

完全不是他会做出来的事…(以防有人杠我说他拒绝assente可能就因为不喜欢人家,但是面对如此charming的英爵他一时没忍住,ok这make sense,但是他真的是这么容易对人动情的人吗……)印象最深的居然是结尾的对话“韩国人现在不吃狗肉了”“我们都知道事实,但是perception is all”所以很多种族歧视者们明显清楚是非黑白,但仍然选择以恶意看待一个种族。

这种完全出于人的恶性的认知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综上,保罗索伦蒂诺,请你别拍美丽大便了。

 10 ) 让人迷糊的第九集其实并不迷糊。

约翰保罗三世的隐退很多人不能理解觉得莫名其妙,其实我觉得一点也不突然,因为他本来就是个脆弱的人,因为采访出丑就直接拍屁股跑到雪山了,还是索菲亚去找他,直击他的柔弱,给他勇气回到梵蒂冈。

索菲亚出发之前找了国务卿,也是国务卿暗示她才能让约翰保罗三世回归。

只不过让人意外的是索菲亚自己也爱上了约翰保罗三世,所以她不能在呆到梵蒂冈,毕竟和教皇相爱是不可能的,约翰保罗三世刚开始之所以答应上位教宗其实也是也有索菲亚的原因,国务卿最后在他家给他激将了,两个人的爱情线贯穿第二季。

所以索菲亚第九集刚开始的离开,以及莱尼对他的操控,约翰保罗三世再次陷入了脆弱,在那个银盒子面前叹气,其实就是想吸毒。

反观莱尼,因为孩子被绑架,刚开始误认为是哈里发的人实施的恐怖主义,目的是为了威胁他向他宣战,此时他已经失去理智(莱尼在孩子的问题上失去理智不是第一回了),立刻让约翰保罗三世同样回应宣战,结果导致恐怖分子直接枪杀牧师,莱尼此时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这个错误让约翰保罗三世背了锅,所以出现他态度的转换,从刚开始第九集见面的不屑一顾到给约翰保罗三世时跪下来亲吻手指,从这里可以看出莱尼还是第一季那样,既有孩子一样的脾性也有年轻政治家该有的手段,但是他也会犯错,两个人最后的对话背景图,莱尼对应的是孩子,而约翰保罗三世是教宗,此时我觉得约翰保罗三世已经超越了莱尼。

约翰保罗三世说的话,其实我很有感触,让我们崩溃脆弱的东西可能恰恰是让我们不能割舍支撑我们活下去的东西,这些东西伴随久了成了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本就是如此,如果不接受这样的自己,又怎么能接受别人的爱,人矫情的源头就是不接受自己的本性。

光头男这个角色一直都很神秘,似乎是梵蒂冈国家安全机关的头头,负责配合国务卿清除异己,辅佐国务卿。

第九集,光头男带着哈里发的核心人物见国务卿,两个人的对话并没有翻译,我只能大胆猜测一下仅仅和大家讨论。

哈里发的人来见国务卿应该是表明不是我们的人绑架了孩子,你们不应该向我们宣战,哈里发并不想和天主教开战,所以莱尼宣战以后他派人过来言和,莱尼对哈里发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确的,他断定哈里发害怕自己死而复生露面后引起新的一波天主教热,所以他刚开始宣战哈里发就怂了派人来言和,只是莱尼想错了,绑架孩子的人不是恐怖分子,只是喜欢自己的天主教狂热分子。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哈里发的人言和的同时向梵蒂冈透露一个和平协议,就是只要不让莱尼上位教宗,他们两家宗教以后可以和平相处,至于怎么不让莱尼上位,那就是不留证据的做掉莱尼,所以光头男最后又说了那句台词,你找不到证据就是没证据。

因为没有两人对话的翻译,哪个大神听得懂两个人的对话可以告诉大家。

莱尼最后一次布道,也是他再次升华成熟的表现,他开始信奉中庸之道,也就是用包容的爱容纳一切,就是大家说的存在既合理,这主要是因为大家对他畸形的爱发生了不必要的流血让莱尼彻底想明白了。

他最后放下了自己最开始一直追捧的信念——宗教需要保持自己的神秘性,让人们不要在思索自己的神性,在人群中拥抱大家,褪去自己的神性。

新教宗三个字说的是约翰保罗三世,其实也说的是最后全新的莱尼。

莱尼的死我觉得是铁板钉钉了,应该不会在活过来了,要不然又成了死而复生,外国编剧不会干这样的事。

(希望打我脸,我也想他复活)。

这个剧看的人不多,我从第一季追到第二季,作为一个无神论者看的津津有味,信仰的意义本来就不应该是上帝或者其他神袛救赎人的灵魂,不是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莱尼信奉神秘最后也放下了神秘,人终究需要自救,但是信仰给大家带来的是灵魂的安宁和不知道由头的力量。

以上仅仅是我自己猜测,第一次写欢迎大家讨论,批评指正。

《新教宗》短评

梵蒂冈心机男101,比上一季更敢玩,只要沾了皇字的边,权力就无边…半仙Lenny和妖男John惨遭淘汰,Voiello大人白袍加身,板着脸的小老头终于笑了

7分钟前
  • 突然粉碎
  • 推荐

the middle way

8分钟前
  • kidultcc
  • 力荐

欲望。

12分钟前
  • 吗喽
  • 还行

新任教宗的戏总是总是在我以为要爆发的时候蔫下去并且无法说服我。只喜欢第七集。。

14分钟前
  • equation
  • 还行

教廷是lenny的,也是john的,但歸根結底還是voiello的!新教宗來一趟只是為了談戀愛的!

19分钟前
  • Anasa
  • 推荐

摄影,构图,氛围绝佳。但是,宗教和剧情依旧像两张皮 一点不挨着

23分钟前
  • 纸壳郎
  • 还行

第二季节奏不行,一多半没有我裘花很无聊

25分钟前
  • 睡不醒的小花
  • 还行

🤢

27分钟前
  • 速度外正
  • 很差

逼良为娼梵蒂冈🇻🇦

30分钟前
  • 佳虎
  • 较差

比年轻的教宗强多了, 不过依然是部gay剧

31分钟前
  • 阿富汗
  • 较差

风格还是非常索伦蒂诺,但韵味上和第一季相比就打了折扣。开始几集很有前作的味道,把神圣的教会勾心斗角的一面给你看,然后又带着神性的光环讲一些温柔的东西,转头又用现实的狗血浇头,周而复始。其实Lenny终于醒来是最高潮,可后面的故事讲得又急又乱。神秘主义被狂热反噬,脆弱中庸归于平静,两位前教宗升华了自我平息了混乱,而剧中精明算计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最可爱的Voiello终于得偿所愿,但总觉得没有了怼他的Lenny少了很多乐趣~“狂热和愚蠢是一回事”,还是四星吧。

36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天地良心 sorrentino拍出来的所有东西我基本没给过五星以下的 但我真的没想到他有一天会自我膨胀到东拼西凑拍出那么媚俗的玩意儿来 一群人在教堂里插科打诨装神弄鬼 如果不是为了剧魂Voiello根本不能坚持看下来 曾今洗眼的构图和满屏的金句现在都成了故意制造抓马博人眼球的噱头 前面该崩的人设也都全崩了 新加入的画着眼线闪亮登场的马努科维奇更是吓人 他和裘花站在一起拿腔作调时我都分不出来这俩假英国人和假美国人谁的口音更糟糕 唯一稳定的就是sorrentino的音乐品味还是没有任何提升 而且他现在拍出来的东西越来越好莱坞 故弄玄虚 再也没有原来看他作品的那种久违的感动了 虽然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第三季 但真的建议他去教会申请当个主教什么的当着玩过过瘾 这可比接着在梵蒂冈拍一群人跳大神儿实用多了

37分钟前
  • Madam Veronica
  • 还行

流水的教宗,铁打的弗耶罗。

38分钟前
  • Jeannels
  • 推荐

看不动了。。第一季讲信仰的话,这一季要讲啥我也没懂。。。而且裘花不在前面6集集集是一帮大爷的脸在眼前晃悠简直看不下去,第7集裘花回来才好看起来,最后一集拉回一分。

39分钟前
  • 门儿包
  • 推荐

弃过

41分钟前
  • 栗子酱
  • 还行

人还是得自救的……

44分钟前
  • 假名字永权
  • 还行

索伦蒂诺复古守旧的过分,却又现代摩登到过分。

47分钟前
  • MR.Charles
  • 力荐

没活硬整

51分钟前
  • Crodo
  • 较差

自恋、油腻、固执又很纯熟的一种审美,一种延续自旧世界,但如今已经日薄西山而找出的自洽。你也不能说他伪善,至少在个人主义上,他是真心要向善的。但称这种旧秩序为良心和大道,已经不合时宜了。

52分钟前
  • 无情剑客多情剑
  • 还行

新教宗刚即位就死了,而新新教宗是个压抑又活在表演中的浮夸颓废英国贵族,梵蒂冈的故事不再以信仰为中心,而是充满了阴谋与权斗,“国务卿”戏份更多,风格更加讽刺。教廷之外,历史还在重演,圣人和妓女一线之隔。新新教宗相见的人,包括了莎朗斯通、曼丽莲曼森等,两人演自己非常出色。

53分钟前
  • Wednesda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