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战争就像后来的阿富汗战争一样,是一个错误的决策。
这个决策的初衷是冷战时期为了抑制中国和苏联的扩张,可是错在支持了一个错误的政府。
南越政府的腐败、贪婪、骄横和无能,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
在肯尼迪和约翰逊的执政期间,战争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问题是明明知道错了,可是为了脸面而死不认错。
美国政府知道的民众不会支持这场战争,所以连续几届政府都是向国内民众隐瞒真相,以撒谎来欺骗国内民众。
直到有人把国防部长给总统的秘密文件披露给了报社,司法部还继续以国家安全为由下达限制令。
最后是最高法院引用了第一修正案,才维护了新闻自由,揭开了政府说谎的真相。
新闻记者的天职,就是把真相告诉人们。
而当媒体沦落为不断的编造谎言来欺骗民众时,它就丧失民心了。
所以,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对付人性的弱点。
一个好的制度要比政客更可靠。
越战老兵在反战示威中,把勋章扔进囯会山的一幕非常感人。
有一句话值得深思:我是为了人民还是为了一个政权去打仗?
我参与战争的一方是否是正义的?
历史有时候真会给我们开玩笑。
二战期间,美国利用胡志明赶走了日本人。
胡志明在中苏的支持下,又与法国人争夺二战后的地盘。
美国只是为了抑制中苏的势力而硬去支持一个反共的政府。
越南刚刚赶走了美国人,推翻了反共的政权,接着又要去消灭中国支持的红色高棉,气的中国人与越南打了一场“自卫反击战”。
在越南的战后重建中,越南反而与昔日的敌人美国越来越靠近,而与曾经支持过他的中国越来越疏远。
随着中美交恶,越来越多的加工企业在迁往越南,越南经济发展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还是把过去放下,展望未来吧。
10集990分钟,竟然全看完了,战争就是一些为了权利和面子的政客发起的可怕斗争,尤其各种形式的内战都是不能容忍的自相残杀。
无论输赢无论战争的意义最后多大,都不能掩盖战争罪恶的事实。
新闻与媒体的自由报道,可以让每个人客观的看待一件事,谁对谁错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国内什么时候能以中立的观点拍摄一些战争纪录片?
如果非要给它定一个时间的话,我想应该是一万年吧……
先是法国,后是美国,无论换成谁他们对越南的侵略都是真实的。
该片以西方视角对越南战争进行美式的所谓客观反思,其结果无非是像与游击战术作战一样,缺乏东方的共情,所以未必真的客观。
但从纪录片的历史还原、历史普及、历史反思、历史情愫的综合功用来看,该片取得了巨大成功。
从杜鲁门为开始以福特为结束的几代领导人从冷战的敌共到面子工程再到毫无意义的赤裸轰炸,给越南造成了几十年不可磨灭的疮伤,支离破碎!
一代又一代美国士兵从民主援助的政治欺骗到虚空厌战的自我追问再到伤击军官的暴动,始终充当历代总统个人的政治屠宰工具,在此给我的感受无非是个人独裁的皇权专制,正如影片里瑞典将其称之为美式法西斯。
一将功成万骨枯,历史承载着几经波澜,越南战争携掠着冷战的余晖、种族的歧视、性别的压迫、家庭的疏离、政权的谋算与更迭,混乱的年代留在今天的教训仅仅是让遗留的难题缓慢延续以及避免冲突,而思想意识并无进步,该有的问题一样不少。
越南战争以美国的介入干涉开始,以美国对越南的战后再建而结束,就连本部纪录片都在以美国的视角进行阐述。
本属东方地域的鱼米之乡几十年来一直逆来顺受地承受着美国的主导及干预,直至今日依然存在着说不清的历史遗留风波,这是否真的人道?
越南与美国最后居然以所谓“和谐、互相宽恕”的方式实现了西方视角下的包容,而好似有意淡漠掉了东方元素里的家国荣辱,还是说这种大义凛然的家国意识仅存在于特有的华夏文明?
我承认如若克服掉文化的层面,非此即彼的冷战思维显然已陈为明日黄花,但在当下的今天这样的意识残留在东西两面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
历史虽说不至于吝啬,但也未必太过包容,该有的问题一样不少,该有的结果一样不多。
在尚未达到超越性的阶段,我想铭记历史的是非荣辱对于民族的自尊来说还算体面一些。
人的情绪存在波动期和稳定期,那么无论是怎样的制度也该致力于维系在一个对国民有所交代的适当的平衡点吧。
斯大林的计划体制、法西斯的民粹主义、美利坚的经济风暴及芸芸动荡等等,证明了从体制内部宣泄出来的情绪化的极端症候。
和平作为古老而又前卫的优良品质,一再被人类自身加以处决,人类凭借自负的盲目一再进行自欺欺人的反人类的自戕算计,致使历史的步伐缓慢而又沉重!
过往的杀戮不可化为持久的仇恨但也不会轻易抹去,只需要铭记。
铭记不是为了激发愤怒,而是在于缅怀和反思。
那些充满血腥的照片现在看来依然触目惊心,作为真实事件它发生过。
200万的越南亡灵,无论是奋战沙场的烈士还是被屠杀掉的无辜百姓,他们的牺牲绝不会沦为各自政治掩埋下的试验品,而那刻印在美国越战墙上的五万多名美国士兵,也同样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为他人所铭记。
但我坚信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以史为鉴,历史终会证明!
2021.08.31 隔离留记
负重前行 (The Things They Carried )怀着思乡的重负非人的痛苦在瘟疫和血肉里相互搀扶 负重前行防弹衣、篮球和越南语词典官阶、铜星和紫心勋章卡片上刻着行动的代码忍受伤痛、瘴气和痢疾跳蚤、皮癣和水蛭在浮萍和花样百出的霉菌里负重前行消弭在步伐和疲倦里 被定格的年轻面孔背负起土地里的自己 在那个叫越南的布满橘红色沙砾的土地上负重前行蓝天、空气、风和溃烂尸骨的恶臭在人性的丛林里 负重前行白日生命被射杀殆尽夜幕尸体被吞噬掩埋庄严宣誓 却被骡马一样驱赶在坑道里匍匐在山坡上冒着炮火突进早已忘了杀戮和作战在杀戮和作战之间无止境地 负重前行从村庄到村庄 怀着悲痛和迟疑不加思索地 负重前行静谧地 在无情的炮火和子弹里 负重前行还没来得及安息那些鲜血和尸骨 就拖着疲惫的双腿在山头和稻田之间河网交叉间漫无目的地负重前行一步、一步、一步忍受着双重死亡 双重痛苦 永不止息 负重前行作者Tim O'Brien系越战老兵,根据亲历会议著有多部越战题材小说,并曾被改编成电影,《Going After Cacciato》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The Things They Carried中译本为《士兵的重负》。
本诗经由PBS纪录片《越南战争The Vietnam War》第十集最后一段字幕译出,原诗文字版本出处尚不清楚。
附越战相关豆列:越战启示录
PBS十集纪录片《越南战争》值得观看。
按照该片的观点,越战是第一次让美国大众知道原来自己的政府自己的总统是会骗自己的,大量通话录音,秘报显示美国高层最早从肯尼迪时期就知道南越是扶不起的,早就知道打不赢这场战争,只是苦于找不到体面退出的方法死撑。
(参考当年著名的“五角大楼文件”,艾斯伯格泄露了大量兰德公司的秘文,后来被拍成电影《华盛顿邮报》)看完感觉尼克松不容易,替JFK,LBJ两位前任擦屁股退出越南战场还惹得一身骚。
福特就多聪明,在南越快要倒台前,找国会要巨款,国会不批准,完美把盟友倒台责任甩锅给国会。
其他一些印象深刻的细节: 后来美国政坛的麦凯恩曾是战俘,国务卿克里回国后参加反越战活动。
第八集有美莱村惨案,美军对越南平民的暴行就连美军自己都看不下去(美军地面部队在美莱村屠杀老人妇孺时,后面赶到的美军在直升机上冲着地面部队喊话说你们再不停止杀人我们就要朝你们开枪了…)。
第十集中提到越战烈士纪念园设计者是40年代去美国的华人后代。
美国在越南的大使直到最后一天都坚信西贡很安全,拒绝了海上和陆上的撤退方案,拖到最后撤退时只有动用直升机。
总之,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纪录片外的一些信息:武器方面: 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国防部的DARPA研发了许多新武器用于杀人。
指挥方式方面: 当时美国国防部长麦克拉马拉崇尚定量分析,美军内部量化分析达到极致,结果越战时美军的糟糕表现让美军开始反思量化分析的适用场景。
越南战争,指的是1955年至1975年间,北越共产党政权与南越西贡政权对峙的战争,这当中又以美军介入扶持南越的1961年至1973年间最为著名,中国和苏联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在此时期支持北越共产党。
美军先是以派出军事顾问,提供军事援助的形式,训练和武装南越部队,继而出动特种部队直接参与对北越游击队的清剿,最后 升级为大规模介入,美军在越南投入海陆空兵力总数最高时达到了50多万。
但是,由于同时期中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阵营对北越的大力援助,美军没能在军事上彻底消灭北越军队。
特别是在朝鲜战争之后,美国方面顾忌中国的再一次介入,一直没有跨过北纬17度线进行大规模的地面军事进攻,使得越共得以北方为基地,坚持对南越的游击袭扰。
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对越共大力支持,从枪支,飞机到被服,药品,中国当时都优先提供给北越,不仅如此,中国还帮助北越训练军队,派出高射炮部队,铁路,工程,运输等后勤部队参与北越后方防御与建设,这些部队秘密开赴越南北方战场,最高年份达到了17万人。
中国援越部队与苏联为首的华约顾问团一道,帮助北越撑起了天空,抵挡住了美军的空中进攻。
最终,美国政府在持续了多年的劳而无功的越南战争后,放弃了南越政权,撤军回国,北越在1975年统一越南全国。
战争结果以北越胜利告终。
这背后是中国和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在东南亚的一次胜利,而美国也因为这场战争的影响,进入了战略收缩阶段。
此次战争,西方称之为"越南战争"。
美国为什么会败,这有很多方面的原因。
可以说在越战刚结束的时候,越战的非正义性对美国人民心中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引发了无数的学生运动,涌现了了无数的反战艺术。
可随着时间的推演,大家逐渐忘记了越战,新一代的美国人对越战细节几乎一无所知,越战老兵反而成了国家英雄,越战反而成了正义的战争,越战对美国的影响反而是以一种吊诡的方式,增强了美国的军国主义思潮,极大的降低了美国干预他国事务的底线,促成了更多的美国政界欺骗民众的行为。
一口气看完十集的越南战争,我的感觉只有震撼。
所有的文字和词藻都不足以描述这部纪录片,能够在此生中看到这样的作品,值了。
但我还是尝试用最简单而基本的语言来评价这部纪录片,只为更多人能看到这部杰作。
记录片,最基本的元素是真实和中立。
所以我仅从这两个角度来谈。
真实,对于越战记录片来说,不是难事,因为越南战争是第一场展现在大众视野的战争。
由于大量的民间媒体派出战地记者实地报道,而且美国政府也鲜有审查,所以战争的真实面目得以呈现。
各种丑恶,毫无掩饰,令人作呕。
例如,释广德的自焚,南越警察总长在镜头面前当街枪杀越共等。
由于掌权的南越总统吴庭艳信奉基督教,他迫害近7成人口的佛教徒,引发激烈的社会冲突。
1963年6月10日,僧人释广德在西贡街头自焚抗议。
释广德自焚后,记者采访吴庭艳的弟媳陈丽春,她凉薄地说,他们和尚只是在BBQ,下次他们再玩BBQ,我可以借火柴给他们,希望他们不要用美国的汽油来烧。
采访播出后,举世哗然。
受广德和尚事件影响,美国总统肯尼迪觉得要做点什么。
在他的默许下,南越将领发动军事政变,枪杀了吴庭艳及其弟弟吴廷瑈。
图为吴庭艳。
此后,南越将领之间争权夺利,政府更替过频,直到阮文绍上台后才形成较为稳定的抗击越共的政治核心。
另一件重创美国民众对南越政府信心的事件,1968年2月1日,南越国家警察总长阮文鸾在西贡街头枪决身着平民服装的越共上尉阮文林。
以上事件,都让美国民众对腐败堕落的南越政府有了直观的认识,继而质疑美国政府为何要支持南越,进而掀起反战运动。
受到民众的压力,美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南越,提早撤军,最终导致南越覆亡。
要做到客观中立,就比较难了。
虽然该记录片由美国人拍摄,但是导演采访了多方的历史见证者,除了美国的军人及家人,还有南越政权的军官与普通民众,北越的士兵与军官等。
早期受到爱国心与荣耀感的召唤,众多美国青年极入伍,但受到战火的洗礼并意识到这是场不道德而且不可能赢的战争后,回到国内,成为反战斗士。
这是南越的军官,抗击渗透到南越的越共与北越军队。
渗透到南越的越共战士。
越共采取的是游击战,令美军疲于奔命。
美军反思越战失败的原因。
导演也丝毫不掩饰美军的恶。
例如,美军为了找到丛林中的越共,使用了橙剂,导致树木枯萎,造成污染环境甚至影响当地民众生出畸形儿童。
再如,美军在美莱村实施大屠杀,男女老幼,甚至连婴儿都杀死。
再到国内,美国的国民警卫军枪杀示威的肯特州大的学生。
1970年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生举行反战集会,结果遭国民警卫军开枪射杀。
除此之外,富人及特权阶层人士的孩子总有办法逃避兵役,比如上图的克林顿同学。
工薪阶层与有色人种的孩子成为美军的主力。
到了后期反战运动的兴起,导致有17万美国青年逃避兵役,部分甚至逃至加拿大并入籍。
自揭其丑,自掀伤疤,只为客观中立。
历史,并不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
客观中立地还原历史,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才是对民众最大的尽责。
可惜,大部分胜利者都不懂这道理。
例如北越作为战胜方,时至今日,不愿公布伤亡及失踪人口,导致多年来民众要自己去寻找,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相反,美国建立起越战纪念墙,上面刻着所有阵亡与失踪的美军名字。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该纪念碑的是一位美籍华人大学生,林璎,林徽音的侄女。
越战墙,上面只有阵亡及失踪美军的名字,共57000多个。
谈谈该片的艺术性。
一般来讲,记录片比较沉闷。
但此片是个例外,里面采访的每个人,说出自己的经历,有血有肉,真实感人,这是点。
同时,导演对越南当时的背景及美国国内民情都做了详细介绍,这是面。
点面结合,使观众对整个越南战争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没有比真实故事更感人的剧本。
比如以下是美国大兵哈里斯与妈妈的真实对话。
哈里斯:妈妈,你可能再也见不到我了。
因为我们是陆战队最北的战地,我们能直接看到北越。
朝我们开枪时能看到火花。
我部队大家都会死。
我可能回不去了。
哈里斯妈妈:不,你会回来。
我每天都和上帝说,你很特别。
你会回来。
哈里斯:妈,别人妈妈都认为儿子特别。
我正把一些特别的人装进尸袋里。
妈,这不是开玩笑。
每个人都会死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死。
哈里斯妈妈:你不会死,你不会死。
上帝对你有安排。
哈里斯最后说:是,好吧。
然后挂上了电话。
最后,以一位北越士兵的话结束此文。
该北越士兵邻居家的孩子全死光了,当初6个一起出征的年青人只剩他一个生还,以至于他回家后,家人都不敢庆祝,怕刺激到邻居。
从中南半岛的角度和冷战背景和美国理念看,美国一开始所做的决定是可以理解的,Lyndon Johnson的处境是艰难的。
单独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国人无疑聪明的,然而他们却是自负而霸道的,过度自信能以强大的军事优势去建立自己的主导地位,却没有想过越南人有自己的历史和忠诚。
轰炸和屠杀意味着它必然无法赢下这场战争(要付出在本土难以承受的代价)。
美国为自己的自负和霸道所付出的代价是惨痛的,一个撕裂疯狂的60-70年代,无数年轻人在战场和本土毫无意义得牺牲和挣扎。
从越南的角度,意志坚定抗争的越南人前后赶走了法国人和美国人,虽然后来搞经济却完全不行。
美军在美莱的屠杀是张纯如女士所难以理解的人性的最黑暗面(可证与民族无关),发明奥斯维辛毒气室的人和带着对于上帝的祈祷昂首走进毒气室的人,两者都是人类。
尼克松对泄密的反应,果然没有谁的屁股是干净的。
那5万美国士兵和200万越南军民用生命证明了战争没有输赢。
只有未曾经历战争的人,才会妄论输赢。
二十世纪,充满了苦难,动荡,冲突碰撞,也孕育了希望和新生,实在是让人梦绕魂牵的一个世纪。
故事里的事,值得细细品味体会。
也正是那个复杂的二十世纪换来了和平稳定的新世纪。
回溯历史,感动,热泪,同情,悲悯,这种情节,很复杂,有心人会有自己的理解解读。
它对新世纪的人们来说,是一笔宝贵额财富。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都是美国不得不打的战争。
为什么?
因为苏联要输出共产主义革命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美国要维护万恶的民主制度,而万恶的民主制度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
加上欧美很多国家都有共产主义组织。
比如切哇啦在南美,,,,再加上共产主义多伟大啊,比蜜汁还诱惑力啊,打土豪分田地,你的就是我的,还搞阶级斗争。
鉴于共产主义洗脑力量的强大,假如美国不打这两场战争防治共产主义的蔓延渗透,维护万恶的资产阶级统治,现在一定是共产主义的红旗插遍了全球,共产主义解放了全人类,全世界人民在伟大的热爱和平一点也不残暴的斯大林领导下一起革世界人民的命,于是大家都载歌载舞唱着伟大和忠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惜的是,苏联共产主义不仅没有拯救到世界人民,让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自己还成了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最后,只剩下我们和朝鲜坚持下来继续革欧美的命,把他们从受苦受难的万恶资本主义制度解放出来,回想还是我们好啊。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一定会把共产主义的旗帜插遍全球。
it's a hard rain
soso,摆脱传统主流的回顾,年轻的克里那个尖嘴猴腮。。。
非常好看,政治角度不中立,其他一切都好
当战争结束,这个国家决心重新上路,曾经让他们骄傲的一切都成了负担。在战争结束的十年间,英雄的记忆被弃若敝履。“美国终于可以重拾越战之前的自豪感”,福特总统这样宣布,积极乐观满怀憧憬。是政客文过饰非吗?不,是人民本就如此。
完全出乎人的意料吧,二战中法国某种程度上作为战败国家居然还想继续殖民统治,并出动军队。常年的政治主义宣传真的是乱花迷人眼,已经不止从一部纪录片一本书里看到是北韩先侵略南韩了,那么某种程度上所谓的抗美援朝也不过是有一个政治表演,战争是荒谬的。
节奏太慢
“我们走了一段弯路…”“总统的本意是好的,都是执行出了问题”“我们确实干了不少坏事,但对方也没好到哪去啊”“越南是死了几百万人,但我们战后都得了ptsd呢”“我是客观公正的纪录片,但我在旁白里会用enemy和communists称呼越南人”“战争很残酷,但是看看我的音乐品味有多好”
啥时我朝也能这样真实客观的还原历史?而不是连部《芳华》上映都有问题!
看了两集,说的实在太细节了,我已经记不住那么多人的名字和关系了。我只是想要了解一下大框架,对美越两国的影响,国际影响啥的。
流行歌作为历史重要注脚。采访具有垂鉴作用和教育意义。基辛格说需忘了越南影像倒回。反殖民胜利与自由世界失败,殖民主义和冷战视角纠缠导致对关键事件误读。以为吸取了二战教训盼望重现二战荣耀,步入声称反对的对象的后尘。战争罪行是多年来热情拥抱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的后果。看见了隧道尽头的光芒可是这隧道有多长呢。占领电台播放起义号召反被播放披头士。这米饭够十几个人吃惊悚发现敌人。纪念碑超越残酷图像以沉默回应了沉重时代。
美国很善于掩盖真相,包括用真相掩盖
越南战争打了二十年,死了一百多万人。起因明晰又简单,二战后法国重新殖民越南,但越南想独立,而独立的领导人是苏联派的。因此美国帮法国打越南。。纪录片里,美国人面对越南人的独立战争时说“没人能判断越南人这种牺牲是否值得”。。替一百多万越战里本不该牺牲的所有人日美国。。世界第一白莲花真的高贵
这片说是给外国人(嗯,外国人眼里的中国人也是外国人)看的,好不墨迹的找准任何机会抹黑中国人,估计中文字幕都是官翻的,战争确实没有赢家,但是这么明目张胆的洗地
太枯燥,看不下去呢
站在阿丑的角度看,非常客观了。反省是有的,教训是不可能吸取的,所以50年后还会出一部阿富汗战争。
立场嘛,肯定是是站在米国一方,反思有但也仅仅是有,整体节奏不错
北越是一群疯子,南越是一群贱人,只有我是白莲花一朵。虽然我做错了一点事情,但那也是因为我受到了蒙蔽(完)。
快十部电影的长度,两周终于看完,当初想看这部还是因为雀斑说他为准备Trial of Chicago 7补课看的,Tom Hayden确实短暂出镜了。。是部非常详尽的纪录片,各方都有采访到,也涉及到不少深层次的问题,实在很致郁。越战是“the biggest nothing”,只有在战争之外的人才会谈论输赢,patriotism是真正的谎言,普通人被政客一手推进这个巨大的悲剧中,不知道60/70s那些movements是否真的有让世界变好一点唉
We saw the need to stop the growth of communism, to stop the dominoes from being tumbled. That was a worthy cause.
三个输的原因。1.总统太年轻,苏联只有三个领导人,斯大林29年,赫鲁晓夫11年,勃列日涅夫20年,而美国有罗斯福8年,杜鲁门8,艾森豪威尔8,肯尼迪4,约翰逊等,1945之前美国没有核弹,所以想打也打不了,也就是之后才有实力。2.先有国内内战输了,杜鲁门时期,朝鲜输了,艾森时期,所以美国也不太想打越南了,也就打不赢,所以气势就差很多。3.选的傀儡领导人,根本就不觉得美国制度有多好,都是之会自己捞钱,所以不可能赢。如果选的都是坂本龙马那样的,是有机会像日本一样变成亲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