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闲的没事干就看了这部剧,看之前一个主演都不认识。
看完之后只对王博有兴趣。
男一 男二以及女一之间的三角感情戏真的非常无聊,最重要的完全没感觉这三个之间有什么火花。
三个实习生中就周MM这个角色稍微好一点,小天吵得要死又没啥本事。
赵冲不务正业。
这么多医生里也就王博有点意思。
这个角色其实不怎么讨喜,有时候很自私,爱钻牛角尖,但是这个角色最真实。
即使他偶尔犯浑,我反而能理解他的选择而且不讨厌他。
身边好多人说这部电视剧不好看,可是我觉得还行啊。
我不懂医,所以里面犯没犯医学上的错误我不知道,至少我知道室颤是个什么东西了。
有人说里面搞对象的不务正业的太多了,可是现在哪部电视剧不这样啊?
有主线就得有次要的线索啊。
里边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医患关系,这也是在医生与患者之间不信任的时候通过影视手段为部分医生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大家是要互相理解的嘛。
演员超多!
估计这也是赵宝刚的号召力!
王阳终于有个稍微正面点的角色,为他感到高兴!
杜淳又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没新意。
其他人演技上没什么突破,但还算可以。
群众演员的演技已经可圈可点了,我很满意。
那个妈妈得宫颈癌的内蒙小姑娘的演技我尤其喜欢。
广告特别多,所以最终给四星。
从细节看,每个电视剧都有可吐槽的点,但是如果吐槽成为看电视剧唯一目的的话,那么实际上还是观众自己的损失。
这就跟我们听人讲话一样。
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对细节的操控能力也参差不齐,有的人讲话既有道理,听起来也很动听,而有的话提到了关键点,但是表达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但是听人讲话归根到底是要明白这番话的主旨是什么,讲话人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他讲的核心观点对我们有没有意义。
如果只关注细节那么就会忽视全貌,类似盲人摸象。
赵宝刚导演的青春系列喜欢的人有,吐槽的更多。
但是我还是想说我喜欢这些电视剧,因为它能让一部分青年人进一步思考自己的青春,传递了一种青春的热情,表达出了有理想的青年心中的那种热血沸腾。
电视剧里的一些理想放到现实中是显得不符合实际,但是,推动现实发展的力量大多来自超越现实的元素。
一些有伤于专业人士的不专业细节自然是不足的,是需要改进的,吐槽娱乐也是很正常的,但是整体来看,这些电视剧绝不是烂片。
奇葩连续剧,“青年医生”我们医学专业的读书都少、你可别骗我。
9%的生理盐水?
你这是要腌咸菜啊?
40毫升的甲强龙?
你治霸王龙吧!
青年医生?
还不如写40毫升氯化钾静推呢!
那感觉!
那酸爽!
再说了,血浆能是这个颜色吗?
鲜榨橙汁啊!
你这样就能看到视网膜吗?
视网膜和意识有毛关系啊!
还能再假一点吗?
快点封杀吧,不然病人又要吵了:你用的药和电视剧里不一样😂
程俊从小就看到父母从事医生职业所付出的辛苦,但热爱医学的程俊毅然选择成为一名急诊科医生。
医生工作压力巨大,但是乐天的程俊依然能找到快乐。
当从小带大自己的奶奶突然被查出患有肝癌晚期,程俊痛苦已,身为医生却挽救不了奶奶的生命。
程俊喜欢同科室的大夫欧阳雨露,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大师兄沈青川加入到西华医院心外科,同时对欧阳发起了强势进攻。
沈青川的加入,使欧阳、程俊都陷入感情的漩涡中。
新分配到急诊科的3名实习医生也给急诊室带来了不少麻烦,同时也给这个集体增添了不少故事。
程俊与急诊室这个小集体,克服困难,在医治病患的过程中,不断地挖掘自我,锤炼医德,在职业之路上坚持探索和守护,找到了急诊室守护生命的意义
原本在我眼里看电视剧是很浪费时间的一件事情,这部长达五十集的《青年医生》我竟然没怎么按快进的看完了,看这部电视剧只是因为朋友分享给我的那首一吻之间是这部剧的插曲(虽然这首歌在里面只放了一遍),我才饶有兴致的去看了第一集,可能是不经常看电视剧的原因,这部豆瓣评分只有5.7的剧竟然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在看了几集之后我去看了豆瓣的影评,大都吐槽,这可能就是评分比较低的原因吧,吐槽的重点是说剧里专业性不强,漏洞百出,听诊器佩戴位置不对,上班穿高跟鞋等问题,还有就是说医生一天忙到抠脚,哪有时间扯些八卦的事情。
唯一有个评论给的是五星,他说本来就是来看电视剧消遣的,又不是来找茬的,搞得自己很懂一样,我是支持这种观点的,导演赵宝刚本就不是医生,有专业不严谨的地方有情可原,再者说如果真的整部剧都在讨论一些学术性的东西,那就不是电视剧了,这部剧只是为了突出医生不易,做医生要讲究医德,一定程度上反应社会医学上的现实也就够了,哪里需要计较那么多。
我也去问了在大连医科大学读书的同学,除了手术室有特定要求以外,平时的着重原本就没有那么严格,又不是部队。
其实每一个职业都有每一个职业的特点与苦恼,不是这个职业的人,往往喜欢道听途说的去给某个职业下定义,医生如此,军人如此,空乘如此,等等。
但其实每个职业他都有好的一面,阳光的一面,亦有不好的一面,阴暗的一面。
这个是一般规律,就比如急诊医生来说,我打听了一下,一般人都不喜欢当急诊医生,因为急诊医生忙,辛苦,医好了是医生的功劳,没能保住就是医生的无能,不可避免的会遭到家属的埋怨甚至伤害,所以就导致了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般都不会去考急诊研究生,一般都是失败了被调剂的,这也是一种趋势,如果病人家属能充分理解,医生能不带私心,竭尽全力或许又会好点。
这部剧里不同年龄阶段的医生对职业的理解都不一样,曾主任相对理性,凭借二十多年的从医经历往往处理事情全面圆滑,足够理性,但缺乏感性;程俊作为一名医学世家的青年医生,能深刻体会到治病救人的关键所在,治身病亦要治心病;王博欧阳作为事业上升期的青年医生果敢刚毅,承受失败和误解的能力不强,易怒易冲动;而刚刚从医学院走出来的实习生们,从未如此的接近人与人之间的生死离别,在书本上也从未学过如何与病人,病人家属沟通,在充斥着消毒水味儿的医院里一次又一次的颠覆和冲击着自己学医的坚守与初衷,让他们感到迷茫与纠结,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找到了自己最珍视的东西。
赵冲为了走进病人心里去了社区医院,邹倚梦为了完成心中的夙愿执着的去了眼科,而每天迎接新生命的产科更适合艾小天。
至于穿插着整部剧的情感故事,每个人都有了好的归宿,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而性格各异女孩子里,我更喜欢邹倚梦一些。
或许从一部很是普通的电视剧里无法呈现出医生这一职业的真实面貌,更有甚至与现实不符的地方都无所谓,只要能让人对医生这一职业更多的关注和期待也就足够了。
而作为同样不受人完全理解的军人,只想说无论一个人是什么样的职业,对他们在这个职业上的勤勤恳恳,默默付出都应该保持肃然起敬,含情脉脉。
为你,也为我。
我不是医生,也不懂医疗。
所以也针对电视剧里的槽点多说什么,只说说我收获了什么。
从剧情中生硬插入的医疗知识广告,能感觉得带导演对已医患关系问题的关注,和对于中国目前医疗事业存在问题的忧心。
起码在整剧看完之后,我对与医院里的情况和医生的生活有了最基础的认识,明白了在治疗过程中会面临的问题,家属在治疗过程里的作用。
以及采用怎样的心态是有意患者治疗的。
对于医院的期望不会像之前那么高,人送到医院,不代表就能脱离危险。
只是代表了有了能够治愈的机会,这点上医生需要我们病人或家属的理解。
而医患之间的信任,有效的沟通,才能利于治疗。
对于绝症患者的临终关怀,是比治疗更重要的事情。
这些是我在看剧之前所不了解的,仅仅于此也就足够了。
医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力有不逮的地方。
相互体谅,携手对抗病魔。
这才正确的事情,我们都需要往这方面努力。
国内的医疗剧,之前看过一部心术,看完对医生的崇拜滔滔江水啊,吴秀波演得好,这个大叔真心有魅力。
这次的青年医生完全是冲着赵宝刚去的,当然也是这个题材比较吸引我。
个人觉得心术和青年医生异曲同工,一个是脑神经外科一个是急诊室。
我能说我看了青年医生我才知道医生还有职好吗。
两部剧都讨论了了一个热点,医患关系,前者似乎更加激烈。
赵宝刚的青年医生还是比较积极向上的。
我还蛮喜欢那个天真开朗的艾小天的,奇怪那么可爱热情的小姑娘怎么会爱一个跑一个呢,悲了个催的。
赵宝刚的戏偏爱说大道理,大体走向是阳光正能量,在这部戏里几乎每个病患与医生最后都能冰释前嫌。
那个家属犹豫不决最后耽误治疗时机去世的老大爷挺可惜,死因其实不用纠结,儿子进出医院两次,一再拖延时间,在我看来,他应该为他的不尽心买单,老父亲在医院抢救,他放着年迈的老母亲,不信任医生,老父亲死去的一刻悲痛难忍,指责医生,最后是医院妥协道歉,其实他更多地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希望经此一劫,他能把更多时间花在照顾陪伴唯一的老母亲身上,不要因为事业忽略亲情。
这起事件赵宝刚从沈青川的嘴里道出了医患关系互不信任的直接原因,这样的对立这样的矛盾在国内存在已久,根深蒂固,一部电视剧的说教自然物理改变,只是从这些电视故事里,作为医患双方,可能会看到自身与对方的无奈,更多地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保护自身利益的同事更要将心比心,裘院长那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技术可以救人,沟通可以救心。
看到很多兴许是医生的豆友的评论,说是在黑医生,一部戏而已,何必较真,更何况你们确定是在黑医生吗,你们也不像剧中的医生那般真诚那般为病人考虑不是。
剧里的医生穿着白大褂,带着听诊器,有颜有身材,一帮白衣帅哥呼啦啦地在医院过道上走来,自带着光环哪那是。
不过实在不喜欢欧阳,不喜欢程俊,欧阳,沈青川那段三角恋,我只想说欧阳你爱跟谁号跟谁好,选好了就赶快结束,不要再播他们的感情戏了,真受不了啊。
欧阳的演员张俪我还蛮喜欢,可是真受不了她每次都演一个优秀,矫情,必须得有人追着的娇女了,赶快结束赶快结束。
还有就是那个赵冲,小伙子也太有脾气了,动不动就闹退学,这都两次了,院长,主任们也还真每次都惯着。
不过他跟程俊喝酒那段我觉得真不错。
小伙子为朱云的病历左右倒腾,渴望生死相依的壮烈感情,他心里每个医生都应该有一段传奇,他说这是每个男大夫的百日梦想与幻想。
瞬间就被感动了,何止大夫,每个人心里都曾储存过魅力的幻想,医生的世界也可以很感人很美丽。
如今常常说接地气接地气,我觉得国内的医疗剧确实是接地气啊,他讲的就是我们国内的故事,国内的问题,在讲故事的同时好歹能留些思考,已经很不错了,至少我一口气看下来,腰不酸腿不痛,然后期待那未完的十几集。
黑框眼镜泛滥的《青年医生》我看过了,一部洋洋洒洒家长里短的医疗剧。
据说其中的病例都是真实的故事,有些桥段也的确挺感人的。
但是50集也真是长了,看着挺累人的,剧情也太拖拉了,感情方面也是看的人不痛不痒的。
现在的电视剧真是越拍越长,动不动就要扯那么多集,真是受不了。
从一开始就可以数广告植入了,矿泉水,洗面露,鸡尾酒,牛奶,相宜本草,善存等等,浓浓的商业味。
演员方面有很多友情客串,于娜,文章,霍思燕,杜淳,王子文,姚笛,孙红雷,马苏,陈赫等等,我知道名字的都写上了,其他不知道名字的都归为等等吧。
总而言之赵导的剧是大不如从前的好看了。
我觉得我受打击了,之前看过心术。
忍不住会拿他和国外的一些医疗片子作比较,觉得还是有差距,还感觉有点遗憾。
但是相信还可以更好的。
可是这部青年医生叫我彻底无语了……身为医疗剧。
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难道不是他们的工作日常么?
为什么连最基本的医疗知识都不具备?
难道连个医疗顾问都没有么?
里面的诸如药剂的使用,急诊步骤,等等全部错了,更别提医院的规章制度,细节一堆.........剧中漏洞都得像筛子,补都补不过来。
只能说赵大爷应该是没拍过此类剧本,但是我个人真切希望有志导演在拍摄某些行业题材之前先把基本功课做好,不然,劳民伤财不说,自己的声望也会受损,最起码下回再有赵大爷的片子上来,我也要考虑一下才能决定看还是不看了。
赵宝刚,没救了
36集弃
救救孩子。
打发时间还行 不要深究。。
国内的医疗剧真是遍地的槽点,惨不忍睹。这么烂的片还有那么多人给赵宝刚捧臭脚!
我觉得,电视剧的名字改成青年医生的感情生活应该会好些,侧重点一下子就变了吗;要不然可以像历史剧一样请个顾问把把关,医学不是想当然或者模糊一下就过去的问题。
还行,演员挺喜欢的
嗯。。。。
真的比《心术》差太多了 只有任重比较招人稀罕 其他男女都没啥魅力
看过补档
论演技,实在太假,论剧情,太煽情,八卦和丈母娘扯出的50集,可素,因为是赵宝刚的戏,就是要这样看完阿。。
这剧最大的败笔就是艾小天。
这片子若是叫“青年医生的感情生活”,确实是还行,当然,这片子很不真实,严重怀疑编剧的专业水平。
瞎扯,还是带点童话,艾小天真是从头蠢到尾!她真配不上赵冲
任重不错
和楠姐一起看的。我也在服务业,所以对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医患纠纷更来得感同身受,服务业有其特殊性,面对各式各样的顾客,有时候确实是种挑战,需要很多的坚忍和耐心。
+1
为了一首歌看了一部剧,歌曲真得好好听,但是剧情貌似太咯噔了些
2023-11-10二刷
我对张俪印象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