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性,关于欲望的诠释,我本以为中译名应该是《欲望号列车》,结果查了一下,是另外一部《CRASH》,这部电影如果翻译成欲望号列车更加贴切。
一个盒子,一列火车。
几个人,发生的故事这个盒子跟传说中的潘多拉魔盒相似吧。
什么人往里面看,就能看到自己的深藏的欲望,所有的道德、良心、伪装都不顾了。
女主角很白,身材不错,是我喜欢的那型,肉肉的。
呵呵恐怖片看多了。
这个片子是跳着看的,要说什么特色吧,印象深刻的就是女主角的够狠。
其他的也没什么,里面人物不多,加起来还就十个左右,但是就只有老车长和美女刻画的还可以,其他纯属陪衬。
主题嘛,还是有点老套,揭露人性的丑恶,但是其实我看来,深度还很不够。
有几个亮点:1、火车在雪地里狂奔的景色不错,特效做的还是挺养眼的。
2、美女勾引销售员那段,有AV的嫌疑啊。
哈哈3、最后车长要毁了盒子,竟然盒子连狗都能吸引,让狗推掉盒子不让后面的列车压着。
结尾就老套了。
十几年前的“勇敢者的游戏”一样,只不过那是一盘魔棋,这是一个魔盒罢了。
总的来说,三颗星吧ps,美女拿菜刀砍头的画面还是不能和电锯惊魂比啊。
哈哈
简单的说这部电影主旨就是在诱惑面前,展现人性丑恶的一面。
本来以为那个神秘的人在森林跑了那么半天,一句不吭神神密密的上了火车,没过两分钟咳了一些莫名其妙的药挂了,后面会来个变异或者爆发,转化成异形之类的片子。
导演笔锋一转,神秘盒子亮相,三主角眼神突然闪着泪光:终于要发财了。
坐在电脑前的我不禁凌乱了…… 盒子被发现的第一刻,就能大致猜到后面会发生的事情,三个人中总有一个会胜出吧 或者 全部都挂掉。
当中间那个侦探上来搅局时,说了句“任何看了里面东西的人,黎明都会死掉”有点意思,难道所有人都抵挡不住贪念吗?
或者导演想说,其实任何人的正义感都是有价码的,只要价码足够大,正义感都不会存在。
是不是意味着 “人之初,性本恶”?
唯一的亮点 整部电影在盒子发现后我就是一直快进过的,仅仅在女猪脚不知所谓的脱衣把男猪脚害死的那一幕细看了下,想搞清为什么女猪脚明明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可以把一具尸体分尸,却要献身后再把男猪脚闷死。
如果是导演故意想展现女猪脚的美貌(女猪脚还不错),加入点点sexy的情节想吸引眼球,就相当失败了总之是浪费了半个多小时,还是想说一句:神马玩意啊
我想说这真的是部很不错的片子,对人性的刻画非常到位.片子的带入感很强,从他们看过魔盒开始我就在想如果我在这车厢里,我应该如何去选择...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会严重防范那个医学女.魔盒里所呈现的不是简简单单贪婪,而是人类的欲望,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不一样,以至于本分的老列车长也被其打动了心思.总体来说这依旧是一个封闭空间的杀人事件,只是地点场景换成了高速行驶中的火车里,所以当接头大叔进来说嗑药男当时被人追踪,我们立马可以联想到火车里惟一独身的老太婆.接头大叔对他们所看到的宝物非常不屑,足以证明越难以得到满足的人越能看到更有价值的东西.魔盒不仅外壳坚不可摧,并且其自身还会攻击想破坏它的人,比如:接头大叔是带着钥匙想毁掉它的,所以他从老列车长手上接过来时被烫到了.最后老列车长要拿钥匙打开时魔盒也开始发热...医学女是如何从一开始不世故的大学生形象逐渐转变成一个杀人不眨眼恶魔,作为片中惟一的女性,似乎可以表现为女人的欲望是最难以得到满足的.但凡看过魔盒都会受到祖咒,为什么惟独老列车长能克制住自己的贪念,与魔盒对抗.提到这点便让我联想到了<老无所依>,似乎这里也想映射出世界上那些老的正义的道德观念已经所剩无几,但还是有些许留了下来.当然,片子的剧情漏洞还是不少,比如说医学女分尸后是怎样处理血迹的,那样剁尸体喷出来的血应该不少吧;还有小列车员是怎样找到魔盒的等等...但总的来说,片子拍成这样,已经非常不错了.P.S 本来是一个月前就应该写的影评,拖到现在剧情已忘掉不少,暂时也没时间去回顾一遍了...
明星效应,投资效应,都直接影响着众多影迷们的选片。
这个时候,就容易忽略许许多多名不见经传的小成本佳作,而这部《暗夜列车》应当算的上是其中的一员。
小成本电影,要赢得口碑,抑或野心更大一点成为票房黑马,势必要有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剧本。
习以为常的爱情路线,没有大明星恐怕很难具有说服力;触及科幻题材又会使投资捉襟见肋。
那么唯有尝试悬疑、惊悚、恐怖的范畴,在这个时候,一个给力的剧本真的能够像杠杆一样翘起地球。
《电锯惊魂1》,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典范。
夜色笼罩之下疾驶的列车,配搭上漫天飘落的雪花,就是整部电影的基本背景与色调。
朦朦胧胧的潜意识压抑感,很简单得就能营造起来。
由于是“暗夜”列车,又恰逢圣诞节,为此火车上的乘客为数甚少。
如此,乍看起来,整部电影就变得异常简单。
能够想象,接下去即将发生的一系列纠葛,逃不出这寥寥的几个乘客。
投资上的囊中羞涩,自然而然被巧妙地掩盖上,其实这也是小本成电影剧本最应当具有的一个共性。
列车在某站停车,上来了一位神秘兮兮的旅客,无半点言语,举止表情尤为怪异,心神不宁。
手捧一个木制的盒子,平凡无奇,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
而这个“盒子”,却成了整部影片的焦点。
影片围绕着“魔术盒子”,将所有的剧情一股脑地铺开来。
每个透过小孔看进盒子里的人,都像着了魔似的抓狂,都妄图将盒子占为己有。
虽然此时,观众们并不知道盒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猜想大概是价值连城的珍宝。
但是,演员们“不可理喻”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
人心隔肚皮这话没错,最毒妇人心这话也没错,谁能想象一个外表文质彬彬的青春女孩,在面对自己贪婪欲望的时候,任何事情都干得出来。
影片花了大量的笔墨来着重表现每个人的欲望百态。
这个不祥的“潘多拉魔盒”,似乎在吞噬着每一个人的心灵,无论他(她)之前的内心是丑还是美,均“一视同仁”。
每一个人,都愿意为它出卖自己的灵魂,即便是沉稳老练的列车长,也在被一点一滴地腐蚀。
影片的节奏感极强,桥段与桥段之间穿插了这辆暗夜列车飞驰的画面,可以说,完全能够牢牢地抓住每一个观影者的心。
“接下去会怎么样”,当观众不断问自己这个问题的时候,影片基本上就属于成功了。
事实上,悬疑、惊悚类的电影看多之后,都会产生一种“心理免疫”。
个人就喜欢怀疑任何一个出现的人物,不管出场时间的长短,分量的轻重,甚至是人还是动物。
真相只有一个,但嫌疑犯绝对不止一个。
《电锯惊魂1》中,试问谁能够充分注意倒在血泊中的那具“尸体”;《非常嫌疑犯》中,煮熟的鸭子就这么飞了;《致命ID》中,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居然可以逆天。
这一切的一切,都向观众诠释了编剧他们那“卑鄙无耻”的手法。
在大自然里,很多动物为了保护自己,都进化出了保护色,显而易见地也是这个道理。
《暗夜列车》中出场的所有人物,都殊途同归地跟“潘多拉的魔盒”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看过盒子里面东西的人,都会在日出之前死去”,面对似乎是诅咒的最后通牒,人们还是利益熏心,甘愿为它粉身碎骨。
这难道不也是目前社会上,向“钱”看齐的最真实写照么?
影片的结局,大多数人觉得无疑不是个败笔,个人也十分赞同。
“潘多拉的魔盒”最终没能向观众展现它的全貌,委实可惜,很难想象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
面对欲望,人们是会本能地去向往,但是也不至于一下子就蜕变。
如此一来,就只能理解成这个“潘多拉的魔盒”不但具有极高的金钱价值,而且还有一股异乎寻常的超自然力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欲望,为此他们朝盒子里看到的画面都是不一样的。
“虎头蛇尾”的结局丝毫不影响它“以小见大”的价值主题。
从影片开张,我们就看到了故事的背景是那样的令人过瘾。
大风雪的寒夜,古董列车孤独穿越不知名的大陆,车上各种奇怪的旅人,看似毫不相关,却惺惺相惜……《暗夜列车》拥有一切小成本电影的讨巧元素,相对单一的场景,个性化的几个人物,所有外景几乎都只是CG效果,但这丝毫不影响影片的品质。
性格迥异的人群,加上超越现实的某种物件,像极了火车版的《心慌方》。
其实潘多拉的魔盒到底是什么并不重要,它或许是塔可夫斯基潜行者里的那片神秘地带,或许是飞向太空的那颗星球,它是欲望的荷尔蒙,而这样的疯狂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虽然情节上并不见得有什么新意,但是人物和人物之间的张力冲突却让这部90分钟的电影充满了戏剧元素。
导演在处理节奏感上很有一套,故事的高潮从寻人者加入,就步入了高潮,他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空间关系,而那些看似不相干的乘客,也早已跃跃欲试。
刚查了下资料,果然这片的导演BRIAN KING还给心慌方的导演文森佐 内塔利 (Vincenzo Natali)担纲过《CYPHER归零》的编剧,也难怪风格如此接近了。
贪婪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和富有,而且更加渴望不劳而获,但这最终却只能带来犯罪和无尽的堕落,最终走向死亡。
面对诱惑很难真的抵挡住,被贪欲完全腐蚀的人(莉莉·索伯斯基)近乎疯狂,但最终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列车长最后想把人间的贪欲给毁掉,但是意外出现,没能成功。
这也预示着人世间贪欲是永存的,而且可悲的是在我们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我们心中萌发整部电影情节紧凑,寓意深刻,结尾处人们真正的嘴脸显现的时候让人十分意外(暗示着贪念人人都有)却又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看!
说实话,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会是一部惊悚恐怖片,会有血腥场面。
可是慢慢深入剧情才发现是一个情节设计巧妙,比较有深度的一部影片。
讲的就是人的欲望及渴望的力量,但欲望过大会导致邪念甚至邪恶力量的爆发。
最好奇的就是女主角透过盒子看到的是什么。
其实看着她从一个安静看书的列车乘客演变成一个凶狠毒辣的强悍女杀手,并不是很惊讶。
这个角色本身就带着冷艳的相貌和神秘的气质,在影片高潮时看到她拿着盒子用很安心快乐的神情凝视里面的东西时,我有些心动。
她是个很迷人的女人,至于她最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猜应该跟钱无关,影片中透露的一些关于她的背景信息让我觉得她的家庭一定不幸福,她个人也有很多不可告人的心理阴影,也可能遭遇了很多不幸的事。
对于结局有一点意外,本以为列车长应该能逃过死劫回家与病重的妻子团聚过圣诞节。
可惜还是晚了一步,他终究没躲过罪罚,毕竟他起了私心和邪念,尽管一再挽回都是徒劳。
盒子本身就象征人的贪心,被世俗人利用发挥会产生恶果,而被那个最后出现的小女孩拿到之后不一定会带来灾难。
小女孩开心的笑似乎意味着她纯洁的思想让那个盒子带有的邪气消散。
夜晚降臨之時,倘若沒有燈火照明,四周便會陷入一片黑暗,甚至在眼睛尚未適應之前,根本是伸手不見五指。
此種情況之下,由於看不見或無法辨別身旁環境而形成的未知,觸發人們內心深處的恐懼。
因此,很多的恐怖片都喜歡藉由晦暗不明的場景,達到最簡便的恐怖氛圍;火車在行駛時,門窗緊閉,加上高速和固定的鐵軌形成了近似「密室」的狀態。
密閉的空間容易讓人感到窒息和壓迫感,同時也因為不可逃離而造成絕望的恐懼。
因此,火車也是恐怖片偏愛採用的場景之一。
布萊恩金(Brian King)導演所執導的首部電影作品《奪魂夜車》,便利用上述的「夜晚」和「火車」兩大元素,讓劇情從頭到尾幾乎構築在此之上。
甚至,無論是英文片名、中文片名或電影海報,亦不脫其干係。
然而,在加入「潘朵拉的盒子」的概念之後,《奪魂夜車》所呈現出最大程度的恐怖和絕望其實是來自於人性。
某個大雪紛飛的聖誕夜,一名精神狀態看似不穩定的男子急急忙忙登上車掌邁爾斯(Danny Glover飾)所負責的夜車。
或許是時間已晚,或許是糟糕的天氣所致,長長的列車上,幾乎沒有甚麼乘客。
這名男子選擇了克洛伊(Leelee Sobieski飾)和彼特(Steve Zahn飾)所在的車廂坐定。
然而,在喝了彼特給的酒之後,男子卻突然暴斃。
彼特在男子的行李中找到一只木製盒子,往雕花的窗口一看,好似發現甚麼寶藏般看得目瞪口呆。
這只寶盒讓彼特、克洛伊和邁爾斯三人起了貪念,決定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將男子的屍體丟棄,並共享寶盒內的寶物。
從劇情看來,與其將《奪魂夜車》視為恐怖片,不如當作是一則現代寓言來看會比較恰當。
雖然劇情發展和人物互動皆發生在火車上,但透過邁爾斯和妻子的電話,我們可以猜出邁爾斯的妻子臥病在床,急需大筆金錢換得更好的醫療照護;透過彼特的自述,我們得以知道他不過是一位一事無成、鎮日酗酒的業務員,一夕致富的誘惑可想而知有多麼大;克洛伊是醫學院的學生,外表裝扮儼然一副乖乖牌好學生的樣貌,但因為寶盒的蠱惑,克洛伊卻展現出三人之中最為殘酷且冷血的一面。
這樣的角色設定,刻意刻鑿的痕跡再明顯不過了。
無論是否有現實層面的需求,貪婪始終深植每個人的潛意識裡,只是等待一個導火線去觸發罷了。
在《奪魂夜車》中,那只木製寶盒就扮演著導火線的角色。
當每個人都窺視寶盒內部之後,一連串的衝突和危機就此展開,以至於不可收拾的地步。
然而,寶盒內究竟所裝為何物,能使人為它而爭得你死我活?
從頭至尾,布萊恩金導演皆未揭開其中奧秘,觀眾僅能由邁爾斯、彼特和克洛伊三人的對話當中,了解寶盒內的寶物原來是人人所見皆不同。
如同我在上段提出的寓言說,寶盒所象徵的正是欲望,而欲望當然是因人、因時而異。
其實,在《奪魂夜車》中還是有肢解屍體、虐殺等的恐怖場面,有趣的是,布萊恩金導演並未讓艷紅鮮血大肆噴灑。
因此,當克洛伊以在醫學院所學的解剖方法肢解屍體時,幾乎沒有太多的鮮血染紅車廂。
甚至是以尖銳物刺穿頸動脈時,也不見如噴泉般的鮮血四濺。
或許如此的安排是不想模糊觀眾的焦點,同時不要讓《奪魂夜車》走向傳統恐怖片的模式。
不過,我卻猜想布萊恩金導演是否想暗喻一旦人被欲望蒙蔽,就會展露出宛如沒有血淚般的無情和冷淡。
否則克洛伊就不會為了瓜分寶物,丟下在月臺苦等的父母親,並冷冷地對彼特的刻意關切回說:「這是我的事。
」不過,整部電影當中,最令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是結尾短短一分鐘左右的畫面:一名身著粉紅色衣褲的小女孩,偶然之中在雪地上撿到遺落的寶盒,看了一眼之後,便流露出滿足且開心的微笑。
這抹微笑原本應該散發出童稚的單純,然而經過前面劇情鋪陳的洗禮後,這抹微笑頓時多了可怕的邪惡之感。
原來在潘朵拉打開寶盒後,包括貪婪在內的各種不幸事物早已深植人類的基因中,一代傳過一代。
这是一部很好的“家庭影院”电影,意思就是,它很适合在家里用影碟观看。
小成本制作,故事发生地全在一辆火车上,剧组只需要搭建一个车厢的布景和少量大雪纷飞的CGI外景就基本完成影片的视觉外观,引人入胜的诡异事件和悬疑惊悚的氛围才是影片的核心。
可惜当我看到本片的时候,所得到的观影刺激已经不再新鲜。
主创人员在采访中提到影片的灵感来源来自经典老片【马耳他之鹰】和【碧血金沙】(两部片子刚好近期看过),片中让乘客明夺暗取的潘多拉魔盒就是向“马耳他之鹰”雕塑的致敬,而表现人性贪欲的主题的形式则是一次对【碧血金沙】的彻底“抄袭”了。
同时,火车这一特殊又富有故事性的交通工具,在不少的老电影中都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悬疑犯罪老电影中(如:【火车怪客】、【贵妇失踪记】、【东方快车谋杀案】等),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狭窄局限的静止空间(车厢内)和快速变换的动态空间(车厢外)不仅能制造出强大的环境落差感,也十分有利于戏剧效果的塑造,可以说一节车厢就是一个小小的话剧舞台。
综合来看,本片就像是一次怀旧感十足的经典素材大翻新。
关于影片中的那个魔盒:魔盒就是人类的贪欲化身,在片中它变成了一个具体的实物,魔盒里的东西在每个人眼中看来都不一样,是钻石、翡翠、红宝石、或者金块,呈现的形态不一,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心中所贪都有不同,或许是物品的差别,或许是程度的差别。
常常能看到小孩子为了争夺一件小小的玩具而大打出手,玩具的价值有几许?
根本不值一争,引起争斗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孩子们的贪欲使然吧。
魔盒它不会说话,它的存在本非一个错误,它只默默地观察每个人的定夺,有多想得到它,用怎样的手段多到它,愿意为之冒多大的风险,全凭个人意志。
影片中三位主角都因为魔盒而变成另外一个人,失魂落魄的推销员转眼变得精明滑头诡计多端,文静素雅的女学生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分尸犯,老实巴交的列车长也难挡诱惑沦为魔鬼的奴仆。
贪欲有着神奇的魔力,它能让许多平时很正常的普通人因为一念之差做出令人乍舌的坏事,往往还超出他们自身的能力范围,豁出去拼了。
其中女学生的角色又略显特殊,别人都是在魔盒的诱惑勾引下被动地去作奸犯科,渴望的同时也伴随着提心吊胆的心理恐惧,唯独她对魔盒一见钟情,对魔盒产生了爱意,并同时深深觉得自己也被魔盒爱着,自己理应是魔盒的唯一主人,所以她的举动总是那样果断冷血,一副舍我其谁的气势,令人胆寒(最毒妇人心啊)。
这实际上是象征现实中贪欲特别旺盛的一类人,他们对所贪之物有着天生敏锐的触觉,并且乐于不择手段去获取。
相对于魔盒,火车其实也是一个极强的比喻。
车上的人可以决定何时中途下车,或者干脆拉闸刹车,通往欲望的旅途事实上没有终点,只有金盆洗手和永不回头的差别。
影片最后,魔盒险些被列车长摧毁,可是却被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女孩阻止了,这个ending的寓意再明显不过:魔盒是不可能毁灭的,因为人性之贪欲不可能丧失。
欲望,人性
虽然有点扯,但还算好看。
非常精彩的片子,不停有悬念能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一开始看似乎不是什么大厂出品,画质也有电视电影嫌疑,险些错过。如果非要找缺点的话,就是女主角的变化略有些突兀,还有很难想象那么小的空间里能放什么特别宝贵的东西,比如说黄金和钻石,这都有存在造假嫌疑,应该不会那么轻易让人失去理智。
宿命的感觉
前面一个小时真是太有张力了太紧张了,后面半小时候变得越来越扯。
“别看哥,哥只是个传说~~”---宝盒说。《暗夜列车》:欲望之争。。!!
很有感觉。。。
人性啊
在有限的空间讲述一个越来越疯狂的故事。表演和节奏都很有老悬疑电影的味道。
其实还可以
前面好歹还是个悬疑片这个可以有,中途变成了猎奇片也姑且可以忍受,然你结尾到底要怎么才能变成神棍片啊!最烦悬疑类作品里出现超现实结局,这明显是编剧编不下去了才搞的“逗你玩”……你妹!!最后对Matthias的酱油戏份表示强烈不满!!不满!!TAT
完成了悬疑惊悚片应尽的义务,可以一看,只不过潘多拉的盒子这个东西还真不太高明
就……剧里人忙忙叨叨,剧外人看的打瞌睡的程度。没什么意思
我对不起我自己,居然看完了这么烂的片!
欲望的魔盒,人性阴暗面的百态。
盒子里的东西,吸引车上的人,也吸引了我。女主角让我觉得惊艳,看似文静,肢解尸体时,毫不留情
女主角挺漂亮,剧情也可圈可点
嗲~
2010.02.26这是个寓言故事吗?搞这么个神神鬼鬼的盒子出来……用现实情境来拷问人性才有力量呀!故弄玄虚的玩意儿……为了女主角的美貌,给一颗星;为了那个帅气的列车员和可爱得要命的小狗,再给一颗星。就这样,不多给了~
悬念的铺陈和递进都还行 但是剧情的设置过简不太符合逻辑 后半部分节奏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