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火爆脑洞。
第一次是在人质吾先生的脑洞里。
第二次是在张华的脑洞里。
第三次的脑洞正好是第三方,也就是警方的脑洞。
对比以上几个火爆脑洞,实际抓捕过程则显得短暂“不过瘾”,比如说抓张华的过程,我看到有人说酝酿了这么久,居然这么快就抓住了。
影片最高潮处的静默处理也同理,简直是火爆的对立面。
看来丁晟已经把所有的火爆都留在了脑洞里,然而整个影厅屏息静观的体验非常完美,这种强烈的代入感,相信要比震耳欲聋的特效更让人印象深刻。
下电影结局。
华子的老母亲没有替儿子说什么话,只说下辈子做个好人。
不洗白,好评。
王千源在这里的哭中带笑的表演也是本片演技巅峰。
最后是吾先生的苹果,苹果在片中象征意义十足,既是吾先生求平安的寄托,也是锁定苹果园的线索。
最后吾先生给张华带了个苹果果篮,有人说是以德报怨,我觉得是对张华最好的嘲讽,胜过任何语言。
电影至此戛然而止,《傲慢的上校》响起。
走出影院看着平凡的街道和人生,有一种珍惜人生热爱生命的感悟。
从开头北京的夜景,就让熟悉北京的人,有一种真实感,亲切感。
从街景的远镜头,到ktv门口的近景,人物的介绍,我有一种看纪实电影的感觉。
看整部电影的时候,觉得刘德华演的精彩,王千源精彩,就像法治纪录片的感觉,语言、动作、表情,都是那么的恰到好处,电影的每一个镜头都让你有身历其境的感觉。
开始的时候,我真没觉得刘天王这一次有什么突破,但是到了他被绑架,看到绑匪要杀人的时候开始,华仔的表演让我惊艳。
就如同情景再现一般,那些表情、动作,包括眼角的一个闪烁,都恰到好处。
最后唱歌的地方有些画蛇添足,但是华仔的歌声依然打动了我,我想,下一次的他的演唱会我是会去抢票的。
因为诺一,最近补了一些社长的电影,社长在这部电影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从接到命令到制服华子的那一长镜头的表演,情绪表达、动作感觉非常到位,很精彩。
相比之下,吴若甫演的那个警察,有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表情到动作,略显僵硬。
当然,了解到原来“吾先生”的原型就是吴若甫的时候,一切就解释的通了。
这种事情,重演一遍,心里需要强大的能量才可以再次面对,也是过坎的一种方式,为吴若甫的面对,点赞。
王千源的表演,当然,惊艳,开始的时候,如果不是社长,我真的以为是纪录片了,真的觉得他就是绑匪,那种邪劲,太到位了。
看完电影,我唯一能想起的角色,竟然是那个胖子。
那个反复对着吾先生说,我是你的影迷、后来差一点放了吾先生的那个胖子。
这个胖子就是跟着人后面混的小混子,还有点小善良、也有点自己的想法,可惜胆子太小。
最后他没能挽救自己,我竟然有些小小的遗憾。
这部电影,故事很正统、内容很严肃,拍的很严谨,演员的表演,很认真。
连那威都不再搞笑,连朴树都剪了短发,这部片子,真的很严肃,很精彩。
ps:散场的时候,大家都开始走了,片尾曲响起的时候,集体站定,都在议论是谁唱的,于是看着短发的朴树,大家一起等到了字幕:朴树,惊呼:朴树剪头发了啊,离场。
演员这个职业,人前光鲜亮丽,风光无限,是很多人梦想的职业。
可是这个职业的背后,确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困苦。
一个演员要想成为明星,且要使艺术生涯保持长青,可以努力到什么程度,《解救吾先生》里的华仔给予了正面的解答。
在影片里,为了表现人质被捆绑得不能动弹,自由受限,从而无法伺机逃生的真实困境,华仔在片场叫工作人员将自己用粗麻绳紧紧捆住,并且绑到真正无法动弹,绑到颈部、额头青筋爆出,差点窒息的程度。
等拍完通过放他下来时,他的两条胳膊已完全麻木,被在后面好久都无法还原,胳膊上几道深深的紫血印触目惊心。
当影片放映呈现这一段时,电影院内一片寂静,观众被影片表现出的真实效果深深震撼了。
朋友力荐下又一次走进电影院,这次是看得《解救吾先生》,三大影帝飙戏,根据参演演员吴若甫的真实经历,用纪实的手法拍摄的警匪片,导演以22小时内发生的事情为主线索,通过倒叙,顺叙,插叙这样眼花撩乱的剪辑手法清晰地讲述了一个从绑架到解救的故事。
影片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真实”,从场景到人物造型部分是用手持摄影机完成的,晃得有点头晕,不过增加了真实感。
北京的夜,北京的清晨就这么真实地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这里不得不说下三大影帝的演技,绝对给力。
王千源不用说了,他就是整部戏的聚焦点,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网上评论也很多,我就不多说了。
我个人更欣赏刘德华和刘烨。
刘德华表演范围大部分时间被约束在一个平方之内,但是他的表现情绪非常富有感染力,从发现被绑架以后的沉着冷静,到知道一定会被撕票的绝望中的演唱,以及劫后余生以后的震惊,庆幸,后怕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听他唱《小丑》的时候,我哭了。
刘烨的表演内敛,没有半点表演痕迹,感觉他就是一个要时刻面临危险的警察。
至于原型本人吴若甫,则在影片里完成了自我救赎,克服他真实经历过的绑架心理阴影,扮演了第一冲上去解救人质的警察。
整部戏非常精彩,可以说全程无尿点。
从导演,主演到参演人员,后期都没有什么大的瑕疵。
可也就是这部戏,在国庆电影市场遭到冷遇。
我想这里面固然有院线排片的问题,但是个人以为题材才是硬伤。
对于各种警匪片从小看到大的人来说,这个题材是在是很难得再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就像是一桌子琳琅满目的菜色里面,有一道你小时候特别喜欢吃的菜,味道超过所有以前你吃过的,但是基本你连动一下都不会,没有想再尝试的欲望,因为吃太多了。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连三大影帝联手也拯救不了他的票房的原因吧。
真的可惜。
推荐大家支持一下票房。
这片子,当时知道的时候就有很多看点,比如,故事是真实的,而当年的人物也有出演。
电影中故事讲得很好,全程很紧张,虽然基本知道结果,但大反派演得太好了,把绑匪的精明,紧张,不安,凶狠等等都塑造得特别到位,让人觉得下一秒说不定人质说会被杀死了。
智商又高,又精明,又凶残。
电影中有许多笑点,是基于刘德华的,把他真正的人生故事带入了一点在电影中,会出乎意料的好笑。
但说实话,由刘德华来演,我经常会出戏,可能就是这种真实人生的代入,让我总有种知道他不会死的感觉,所以有时不紧张。
再次表白一下,王千源,演技太好了。
这部影片中,华仔演的相当好,有刚被绑架与绑匪斗智的从容;有绑匪不守信用后的激动质问;有尽量保持不卑不亢不怂不硬的周旋;有将死之时含泪唱出心声的无助与超然,种种这些都演的很到位。
只不过,这个角色的设定让我感觉有些超出现实。
如果说,一开始吾先生为了让窦儿免死而出赎金是源于善,善是人能达到的境界,这点我相信,而一次又一次面对死亡威胁时吾先生的种种表现,感觉有些超出人性稍稍偏向圣者,毕竟临近死亡还能保持安慰别人的这个高度,感觉他浑身都发光了,不太现实。
但是,这也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太真实了,那就叫纪录片了。
影片两首歌选的很好,关于人性,关于命运。
命啊,往往是给自己失败找的借口,给自己的惰性找个合理存在的理由罢了。
看电影之前随意搜了下,原来影评是改编自2004年震惊全国的吴若甫明星绑架案。
而且这次刘德华的角色和以往他演的警匪片除了匪就是警察是不同的,这次的角色是作为受害者出现的,他本身就是一线的巨星。
在这个影片特殊性的前提下 演好了这个被绑架的大明星,也得有自己深厚的演技功力。
在影片当中,大部分的时候都是被匪徒绑住手脚的,在有限的条件下,只能用话语和表情来演绎被绑架者的心里活动。
如果不去想这个事件的原型,真真假假的和匪徒言语较量中,很多情况下让人觉得这个吾先生就是刘德华本身,而且在绑架过程中的演绎感觉真实,譬如被绑匪勒住了脖子满脸通红青筋暴起。
后来得知,刘德华是亲自上阵,主动要求对戏的演员,用电线将自己勒至几近窒息,不得不佩服真是太敬业真是个大演员。
王千源的大反派可以说是出神入化,把匪徒丧心病狂、冷血狡诈的一面刻画的淋漓尽致,印象中当他最初说出想宰了母亲那刻,完全是反社会性类人格,对待是否能收到赎金也会对人质进行撕票的方法,基本出于仇视这个社会,就是以我不好你们也好不了的思想。
对待弟兄也是一副非常不靠谱的样子。
三百万分给弟兄才十万,说是为了钱不要人命,结果得到钱也要撕票。
甚至说被抓后对待警察的态度完全是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你能拿我如何的样子,让人印象深刻。
虽没有过度的大火力打斗场面也足够让人看的十分紧张。
尤其对于马上到撕票的时间,而警察却无法从匪徒口中得到便宜的时候,全片达到了一个矛盾的高潮,使用倒叙的方式,将犯罪的过程一一展现出来。
演员角色演的好,不仅仅是表现出人物性格饱满,更主要的是在一些细节地方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本质是什么样子,行为举止与做事方式是检验演员能否成功演绎这个角色,而王千源完全做到了这点。
当然本片由于叙述性,一些角色并不是演的不好而且发挥的余地不多,瑕不掩瑜,这仍然不失为是一部好片。
本片改编自“吴若甫被绑案”,片中吾先生的原型就是神勇警察曹刚(吴若甫,很佩服他的勇气),在故事的悬疑性和人物的深入挖掘上不可能有太多发挥。
不过还是用手持摄影、快速剪辑和特殊叙事结构让影片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时不时抖几个笑料也显得张弛有度。
一场生死角力,心理游戏玩的好,要有多坚强的心脏才可以啊···打破了内地警匪片的一些旧有套路,尤其在反派的性格刻画方面极其出色······节奏把握地很好,沉稳而又凌厉,毫不拖沓,保持了全程的紧张和悬念。
手持摄影加快速剪辑很有风格,剪辑点和情节点的把握也别出心裁。
王千源演技真好,迷人的反派。
没有悬念的剧情在小格局下保持了极强的张力,还有着我觉得当今国产片最凌厉的快速剪辑和手提摄影的结合,相当真实的还原了整个事件。
整个剧本和剪辑都很完整紧凑,刘天王演的吾先生很到位很感人,扮演得很干净,不仅表现在外表,更是在遇到大事的荣辱不惊。
王千源的华子表现非常到位,非常有张力。
劫匪的真人不过是个27岁的反社会青年,大好时光却在监狱来回走。
被抓之后的蔑视、微笑·······刘烨吴若普那两个角色倒是都没什么发挥。
大仁大智大勇,人间正道是沧桑。
脱胎于真实案件,导演一手硬一手软的讲了个故事。
硬的是记录片,警察是主角;软的是剧情片(搞笑加煽情),吾先生是主角。
华子在两部片子里演了一个相同角色:混蛋罪犯。
因为看过当年的报道,剧情对我来说不神秘。
基本上当年报道过的都细化呈现了,没报道的也没讲述或者演的敷衍。
影片最大的亮点是一个哈欠。
吾先生获救后,跟拿赎金来的老友相拥而泣,所有围观的警察都在默默感动,只有邢峰悄悄捂嘴打了个哈欠。
这个小动作太高级了,可谓背面敷粉!
不仅让人想起过去20个小时不眠不休的兢兢业业,也反应出任务完成后的欣慰轻松,而且悄悄的打哈欠,更表现出人物不居功自夸的朴实,也符合半夜最犯困的生理,很人性化。
这比多少高大上的歌功颂德都自然真实完满,说一百句人民警察如何奋战在第一线,也不如凯旋的一丝自豪的疲倦。
演戏跟写文章一样,讲究起承转合,其中“转”的自然流利最难,这次刘烨做到了。
在紧张戏份里收着演,却用一个小动作让观众体会到看似平淡的戏份中巨大的张力,老实说现在国剧里很少看到这么棒的设计了。
刘烨这次的演法很高级,完全把自己放进了一个刑警的身体里,从动作眼神台词都只见角色不见演员,真实朴素又细腻饱含张力。
当年巩俐演农妇秋菊,拿了金熊影后,张家辉演激战里的拳击手,拿了金像奖影帝,刘烨演的邢峰,不亚于两位。
他的语速语气眼神体态都非常像刑警。
有底气的冷静,远看不起眼,仔细看会发现眼神特专注,说话一句是一句,不好糊弄,冷冷的堵着你。
这是京城刑警(非片警非交警)的味儿。
这个警察太真实了。
他们开车跟踪绑匪时有句台词,好像是“现在我绕着圈呢,等会进去”,跟法制进行时里的警察说的一模一样,我重看当年报道时差点以为是电影配音!
还有追犯人时,犯人突然掏出枪时刘烨的眼神,犹豫,无措,迟疑,很复杂的情绪,警察在面临死亡危险时的也有这种表现,我觉得很真实。
制作特辑里有这场戏,导演在拍完后说“这是影帝的演技”。
还有给人质解手铐,蹲在那儿一把一把试钥匙,太真实太戳人了。
实录里就是这样开铁铐的,铁链上有好几把锁,四肢全被锁上了,警察从绑匪身上搜出钥匙后一把一把打开。
9月22号的法制进行时里报道了电影的公安专场,当年参加过解救行动的三名刑警观看了电影。
我觉得,他们湿润的眼眶和感慨的话语是对刘烨表演最好的认可。
刘德华后半部演的比前面好。
跟绑匪扯闲篇的戏太多太碎(导演你是华仔粉丝吧?
只有真爱才这么舍不得动剪子),虽然也有被打被吓的剧情,但他基本属于惊慌不失措的状态,接下来几场戏,绑匪对他基本有求必应,言听必从。
他还是在演自己,一个掌控自己也掌控周围人的巨星。
不过濒死获救的那段戏演技开挂了,不知道是不是吴若甫老师跟刘德华谈过那段回忆,我真的看到了一个死里逃生惊魂未定的人。
从小就看他做明星靓仔,可是最后大哭的那场戏,我看到了一个老男人不顾形象的悲伤委屈。
他终于老了,放下了形象,永远的华仔。
真正的绑匪不会这么斯文。
有的人质获救后心理创伤多年难愈,性情大变。
如果能让吾先生被群匪欺侮的服服帖帖甚至卑躬屈膝,我会给影片再加一颗星。
小蔡和绑匪老二演的好,一个一直在恐惧绝望,一个一直在把人质当肉票把人命当草芥。
这是好演员的本分。
送人质上路那场戏,所有人都在哭,大哭或小哭,只有老二靠着门边,冷冷的看着这两个人质,不,两块等着剁的肉和一群兄弟,不,一堆蠢货。
在一片刻奇的人群之外,老二是个反高潮,这是导演的黑色幽默。
老二告诉人质,华子会杀了他的那句话,让我感到了恐惧。
这是个聪明冷静的匪徒,他向人质吐露与自己性命攸关的秘密,等于是告诉人质“你们必死无疑”,因为只有死人才不用担心泄密。
有位警察评论道:匪徒的疯狂,造成了人质的绝望。
但他也认为影片没有表现出这一点。
我觉得,如果吾先生在听到老二说这句话之后陷入绝望的精神崩溃,可能会成为一个经典形象。
王千源演的绑匪跟新编辑部故事里的角色差不多,扮猪吃象的老油条,有点混,有点痞。
这次他加上了一些残忍,放大了嚣张和神经质,看上去惊艳,实则能放不能收,就像吴若甫老师说的“劲儿使过了”。
微博上说他是国内头号反派,我觉得说这话的人可能没怎么看过他以前的戏,或者没把香港当国内,或者没看过孙红雷冯远征王双宝等等演过的戏。
他跟吾先生扯皮的戏有点太松了,被审讯的几场戏看得出来是认真演的。
行刑前诀别的戏都流于浮夸。
前面说过表演中“转”最难,王千源有几个地方都没演出转折。
他提出见女友时已经开始崩溃,只是想拖延时间,但他没交待出“抗不住了”的情绪。
法制进行时的实录里,华子开始是站着嬉皮笑脸的说话,后来坐在椅子上低头哈腰,眼神嗒然如丧家犬,警察说“也给你时间,也不给你时间,你自己想”,他眼睛眨巴眨巴,心理防线完全被突破。
王千源连这种照猫画虎的转变都没有。
被警察套话脱口而出“苹果”时,两个警察都有第一反应,一个顿住了一下,一个点了下头,王千源却毫..无..反..应!
虽说他的台词是马上掩饰自己说漏嘴,但是表情和语气都没有演出来,太可惜了。
他演的是个愚蠢自负的绑匪,可是再蠢的人也不是不知死活,他表现出来的虚张声势色厉内荏很准确,但是没交待清楚原因,也没抓住转折点,结果真的成了“色厉内荏”。
最后两场道别戏流于浮夸,感觉是为了让演员得奖加的戏。
就像白日焰火里廖凡在舞厅独舞的那段戏,导演说“那场戏不要也行,但没那场戏廖凡就得不了奖”。
作用主要是凸显演员演技的完整而不是服务于剧情,就像美女的六指儿。
以前京戏霸王别姬的末场戏是霸王乌江自刎,但观众多看完虞姬自刎就离场了,杨小楼从此改了戏,不演霸王的结局了。
当戏剧冲突已经到了高潮,人物命运就不再重要。
如果电影把结局放在吾先生安然归来的那个清晨,更像豹尾。
好演员能在螺狮壳里做道场,黄宗江老师在一个话剧里演一个跑堂的,只有一个背影走过场,可是他加了句台词,边走边说“少年子弟江湖老哇”,这个角色顿时立起来了。
我觉得,非要加上这么一场与主题无关的戏才能把人物性格交待清楚,是演员功力不济和缺乏自信的表现。
========10.1更新我是二刷的分界线=======警察的眼,导演的眼 不同于第一次看故事讲什么,这次主要是看怎样讲故事。
导演采用伪记录片的方式,摄影机似乎是跟着警察的脚步拍摄的。
警察们的形象多为背面侧面或远景,罪犯和人质们则多为正面全景特写,摄影机仿佛是带着观众走进了警察,一起开会,一起行动,一起审讯。
这种方式结果就是1.绑匪的形象被放大了2.警察的形象被弱化了3.解救人质冲进屋的那段静音,全场都屏息静气跟着警察一起冲。
第一次看我惊艳于刘烨的一个哈欠,再看一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那双眼睛。
目光灼灼,长时间不眨一下,像瞄准猎物的猎手。
在一屋子正义严肃的警察中,只有这个人紧迫的眼神让我都能听到他头顶上时钟的滴答声。
全片他几乎一直保持着这个状态,偶尔才会变化。
华子跟女友见面时,女友刚搭上华子的肩膀,刘烨就不错眼珠的盯着她的手。
导演这时没拍华子和女友的拥抱,而是转过去给了刘烨一个全景,只看他的眼风一扫,就知道华子女友的手在从上往下滑。
当时我心里暗叫一声:这警察太贼了,导演这镜头太贼了。
警察看劫匪->镜头看警察->观众看镜头=观众看劫匪。
还有追犯人时,犯人突然掏出枪时刘烨的眼神,犹豫,无措,迟疑,很复杂的情绪,警察在面临死亡危险时的也有这种表现,不是说怕死,而是没想到死亡突然降临的发懵,我觉得很真实。
制作特辑里有这场戏,导演在拍完后说“行啊,这是影帝的演技”。
还有他向曹刚道谢时,居然有点羞涩,不是面向曹刚,而是通过后视镜看着他说话,大恩不言谢,何况是面对与子同衣的战友,何况是个朴实的汉子,这处羞涩的好!
让我想起李逵认错,金圣叹评道:铁牛偏也妩媚,妙!
邢峰部分的剪辑比较碎,但在全片的存在感还是很强。
破案的经历基本是他口述的,调查其他绑架案,跟踪华子,陪林雪拿赎金,去看守所调华子档案,汇报案件情况,追逃犯,抓捕华子,审讯华子,解救人质,所有的事全有他。
一般人会把这么多枯燥的台词说成评书或年度总结,但他说的每一句都是人话,还是行话,消化台词自成一家。
其实他对不同人语气都不一样。
审讯时一句一句的砸人,跟苏先生说话就平和的多,谢谢曹刚救命之恩时说的有点羞涩,安慰吾先生的话说的最温暖。
还有那满嘴的卷舌音加前轻后重的京片子有多么嘎嘣脆我会说吗?
刘烨在如此零碎逼仄的镜头中完整的演活了一名北京刑警,这样的形象并不多见,多少警察看了都说这是最贴近他们真实的警察!
看爱奇艺的报道才知道他曾去刑警队体验生活三个月,那几场追逐戏抓捕戏都是在没有封路的情况下拍的(有网友指出,拍抓捕戏有封路,不过旁边围观的是群众),旁边的车辆都是不知情的社会车辆(这剧组胆真肥!
)可惜宣传甚少,希望这个角色不要被遗忘。
看《解救吾先生》有种真实感,时而紧张的要命,时而会发笑,时而会开个小差想到了演员本尊。
在电影上映前半个月左右,我在飞机上偶遇王千源,当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第一眼的印象是:他是演员,总演坏蛋。
他坐在我后面一排,一路上不时地听听说谢谢,对于每一次的服务都很礼貌的说谢谢,在我心里留下了好人品的印象。
这次他(又)演一个坏人-绑匪。
对他我多了一份特别的关注。
他把绑匪的狡诈、凶狠、内心深处胆怯演的入木三分,很有看点。
饰演警察的众星表演自然流畅,刘德华的表演更是出彩,亦真亦假的台词有时让我发笑。
虽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结局是知道的,但我最后还是流泪了。
这部剧值得再刷。
这是什么热门新流派,重案六组电影版,deDRAMAfication?可叹无米之炊我源仍神巧为
在刘德华面前都毫不逊色的演技,王千源果然是影帝啊!
中国电影也开始了将现实案例搬上银幕,去年的《亲爱的》非常成功。这次的《解救吾先生》很垃圾。甚至不如韩国影片《那家伙的声音》精彩。影片表演不悬疑,剧情落入俗套:1.每个警匪片都是最后一刻警察胜利2.每个犯罪团伙都有猪一样的队友3.犯罪团伙被机智的受害者挑拨离间成功
这片子不好吗?你们打两星啥毛病… 绝大部分主演都在线,刘烨这次例外,某对话,队长来了,他告诉队长情况自己先坐下了?我觉得丁晟挺好的,叙事很工整,也不拖沓,对演员的选择、控制,包括音乐(抓王千源的时候用的是十面埋伏的音乐?期间戏曲的运用挺精彩的),故事线索,可能因为脱胎于真实案件,确实都很恰当,几个绑匪也都很出色了。不是我说,就这个题材,这个故事,还想咋样?换成外国人外国事儿,不可能低于8。
这部电影无论风格和气质都颇为接近导演前作《警察故事2013》,然而这次没有说教,叙事流畅,丁晟的东西还在,如闪回,纪录片式拍法,可以说,材料没变,厨师没变,只是佐料变了,于是成为了一道好菜!无论如何,内地警匪片已经有丁晟的一席之地了!
个人口味感觉,《吾先生》比《烈日灼心》好看多了!喜欢导演的简单、直给、干爽、快、脆,没有黏哒哒的情绪酝酿,也没有莫名其妙女主角感情。结尾竟然放的是朴树的现场,大合唱一曲《傲慢的上校》,“人如鸿毛,命若野草”,生命就是酱。哦,最意外的是,这部紧张又暗黑的电影竟是部喜剧,比港囧好笑。
对国产片总有一种宽容,觉得挺不错的一部警匪片,但客观地来说 还是只能给三星
也许是被韩国同类型题材养刁了口味吧,没看到什么亮点,好吧,刘德华的努力算一个;王千源矮个子里面拔高而已,就别神化了;时间线、真实案件改编就别说了
能把一个大家都知道结局的故事拍得不无聊,确实很不错,导演为了增加刺激的枪战戏强行开脑洞也很不容易。演员方面王千源简直太强了,刘烨除了儿子的部分很出戏整体很自然,对比之下吴若甫和赵小锐说台词有点拿腔拿调很不自然。最后朴树那个莫名其妙的MV差评!扣一星!
王千源演得太好,完全撑起整部戏。比较遗憾的是几段臆想穿插的不自然,刘烨家庭、刘德华的结婚等线索稍显多余。
大陆警匪片新高度,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又有大胆的戏剧化处理,令一个结局毫无悬念的故事在100分钟内保持了有效的紧张和期待感。国产电影中「手持摄影+高速剪辑」最接近好莱坞的。王千源塑造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反派角色,是近年来最成功的银幕反派之一。2015年华语十佳电影。
刘德华还是厉害的,以前为了还人情演的什么……刘烨不负影帝称号
导演非常巧妙地把整个故事揉碎了再展开,使得整个案件如抽丝剥茧
人质仗义,绑匪幽默,条子友善,气氛融洽,和谐社会,一家亲,鱼水情。王千源 终究还是没能过上那种“梦寐以求的不劳而获的日子”。
都说王千源演得好,其实刘德华更难演,坐满全程,勒脖戏和两场哭戏尤其好。王千源再次刷新观众对反派的认识,好像坏到骨子里,其实是个挺悲情的角色,特别饱满。刘烨发挥正常,京剧配乐出彩。遗憾在后半剪辑有点生硬。可能是丁晟近几年最好的一部。另,诺一引得满场尖叫2015-9-19 21:51
电影之后,电影不错,非常紧凑,虽然没有爆炸大场面,顶多两场意淫枪战画面,但是这样的设置,也是极具内地警匪片的特点。气势看过之后才感到王千源才是男一号啊😂...片尾曲非常搭,在镜头急闪之后的声音竟是朴树的《高傲的上校》,可以!
既然是纪实,冲进去的第一句话应该是,生命会永远跟你牵手。
诈骗几百万都没人管。
多好的题材,可惜给拍残了。不过即便这样,剩下来的那点东西也还是张力十足。我不是同情犯罪分子,只是这荒唐荒凉的人情与红尘,人如鸿毛,命若野草,哪个人脸上没有几分戾气。最后,其实刘德华演得比王千源好,“华子”留白不够,太满,一看就是来演的。
挺好看的,喜欢这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