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5年底,中国贺岁片市场并没有出现什么期想中的PK大战,在《无极》面前,张艺谋用一次题材回归化解了正面交锋。
在那之后一枝独秀的《无极》遭到了前所未有、全方位立体式的口水攻击以及倒陈运动,从平媒到网络,从地方到部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有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的罪恶失败一一被它包揽没收,想必陈凯歌也是苦不堪言。
以中国电影市场形势开篇只有一个原因,《无极》里面有韩国型男张东健,他那句“跟着你,有肉吃”一度也是年轻人嘴边的笑谈,而且《台风》与《无极》两部片子在IMDB都是相同尴尬的不及格分数。
几乎同一时间,2005年在韩国,由张东健主演的《台风》正面与彼得.杰克逊的《金刚》碰撞,两部片子仅隔一天先后上映,《台风》有导演郭景泽和张东健等明星护驾本是行家看好,对于美国大猩猩自然无所畏惧,然而后来的局面却是无人料及的:它们谁都没有最后胜出。
《王的男人》搭上2005年最后一趟班车,并且一路笑到了最后,创造了韩国电影票房史上的奇迹。
2. 一遍《台风》过后,不幸地应验了先前的猜想——郭景泽导演也来尝试起南北题材,以大制作的宣传方式谋求更多商业利益以及市场号召。
韩国导演对于南北题材的偏好就如中国导演对文革题材的爱不释手,非得借助它来检验一下自己的功力火候,互不示弱。
于是韩国导演里的南北题材有朴赞郁的一举成名、姜帝圭的功成名就、也有金基德的相对失色;有《生死谍变》的突破局面,有《欢迎来到东莫村》的大家同乐,也有《台风》的意外落败。
型男张东健败给了号称“最美男人”的李俊基,刀疤脸不敌中性美——这些可以作为小报标题大肆渲染,流行审美观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无须考虑我坚定地站在了张东健这边,即便这是一部口碑不佳的作品,但这丝毫不会影响我观看的兴致。
在《王的男人》表面是丑角男色、宫廷争斗,实则是故国王朝的凭吊畅想之后,无数国人看完之余摇头大骂。
那么在一部早已被定为票房失败、口碑不佳的片子面前,火上浇油的行径已经不需要考虑在内。
事实上《台风》失败并不仅仅是题材上的原因,但如我这般好事者总是想做些联想(影片依然挤得进韩国影史票房前20名)。
在《朋友》及其他两部影片之后,郭景泽也想尝试下南北题材,与张东健再度联手,转战泰国等地取景拍摄,野心不可谓不大,可惜南北题材并非良药秘方。
即便是山珍海味,韩国导演一次次拿来给韩国人品尝,但观众总难免要发腻的。
3. 回到第一段,当小时侯的Sin说起逃出朝鲜,奔向韩国的美好向往只是希望“天天有肉吃”,姐姐回他说“怎么可以天天吃肉,一个月吃一次就够了”,我无可避免地联系到了《无极》,还有在《台风》里面为了刀疤脸的冷酷海盗形象。
不知道少吃多少肉达到最终瘦身效果的大帅哥张东健,他的形象牺牲足以让无数粉丝心酸一把。
《台风》里最精彩的演员表演来自张东健和李美妍,同样的他们作出了形象牺牲:一个批头散发,布满血丝的眼睛,一个容颜枯瘦,脆弱不堪的躯体;相对而言,李正宰的人物性格刻画力度不够,总感觉浮于表面。
这对失散姐弟的多年苦怨、命运起伏化做了影片里无法克制的仇恨,也是最为强大感人的力量。
闪回之后的重逢段落虽知影片要开始煽情,但还是被小小感动了一下。
南北题材总是要夹杂国仇家恨才显得刻骨铭心,否则它就不足以被众多导演一次次去搬到银幕上。
千方百计要逃到韩国却吃了个闭门羹,小我的惨死在国家分裂面前是那么微不足道;情如手足的士兵在意外面前也会拔枪,对着兄弟般的朋友射击;战争的苦难罪恶,南北分裂的事实,期待统一的半岛,韩国电影试图反映的太多。
4. 影片最为张弛有度的一段来自俄罗斯的故事,剧情发展、矛盾冲突、摄影配乐、应景抒情达到了表里如一的和谐。
Ussuriysk的城区风貌承载了影片的重头戏:包括意外得见、碰面重逢到侥幸逃脱,Sin的明知算计偏向虎山行,姐姐的追忆和反抗,姐弟俩的人物形象顿时丰满,也让观众惦记着他们的性命安危。
《台风》从一开始从台海附近周转到亚洲各地拍摄,展示着泰国附近、韩国直到俄罗斯不同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出现泰国的水上集市、釜山广安吊桥等场景。
整个过程伴随着不断的抖包袱,悬念并不重,Sin的身份、姐姐的下落、Gang Se-jong的追查过程甚至两个男主角第一次擦肩而过就能凭感觉产生联系。
飞车追逐走过场一般出现,它们并不是影片重心。
顺便也留心了下那些追逐车戏、发生爆炸的汽车牌子,果然都是韩国现代汽车牌子。
整体上影片前半部分衔接还是比较紧凑,节奏也显得明快。
在《太极旗飘扬》的战争场面之后,韩国电影在模仿借鉴好莱坞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突破创新。
《台风》以1500万美元制造了海上激战、惊涛骇浪的场景,虽然不尽完美,感觉还是物有所值,比之3亿堆出《无极》纸糊一般的城墙宫殿要好上太多。
5. 《台风》的最大问题来自标题里的:为了谁。
你会在影片后半段里无数次想起这首歌,不对,是这三个字。
比如李正宰怎么要放过姐弟俩,为什么违命登船作战;张东健为何对手下有着模糊不清的态度又突然放弃计划。
拼死斗活的交战又都是为了谁,如果在最高原则面前屈服,李正宰的内心纷乱并没有充分表现,有的只是一封家书;如果是强调人性至上,那么他更应该去制止Sin的疯狂计划而不是理解宽容。
韩国士兵何以追随着Gang Se-jong做无谓牺牲,尤其是在收到上级命令之后;Toto等手下到临死之前还追随着Sin,但影片又表现得不到位,除了一首韩语歌;目标都是“台风号”,韩国和美国之间的具体矛盾又在哪,鱼雷为何迟迟不打。
《台风》里类似的问题实在太多以至让观众迷糊。
错综复杂的线索没能集中到一个点上或者迎来一场真正的矛盾冲突,也就是说影片结尾只存在一个伪高潮。
始终没明白两人为什么要用那样一种方式决斗,莫非是古语的棋逢对手,然后以Sin那句“下辈子,我们……”作结,如此做法实在太低估观众鉴赏能力,同时也使得影片落入了类型片英雄模式的最后圈套。
仇恨可以化解只是由于姐姐死前劝说还是Sin的良心发现或者根本是韩国人的意淫,一人对抗一个国家,如此苦心经营的计划只能说是庞大,如此惊世骇俗的设想只能说是天才,在911和拉登之前从未产生过如此崇高的对等联系,仇恨竟可以达到这般程度。
一方面《台风》反复渲染着Sin的仇恨情绪,一方面又劝告说伟大的事业总是要有牺牲,韩国人在Sin身上强加了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美化了他的梦想希冀,包括姐姐身上投射出来的爱与宽容、为了得到韩国认同。
即便影片最后加了一段姐姐和弟弟的海边谈话以及片尾在奥地利驻华使馆的快乐时光,但它们都在最后粉碎一空、不复存在。
最后友情提醒:有愤怒青年潜质的朋友千万得留意影片中出现的一些与中国有关人物、话语、场景,它们又将是有力罪证。
附: All Time Box Office Top 20 (Korean Films) 单位:观众人次 01. 王的男人 (The King and The Clown) - 12,298,280 [2005] 02. 太极旗飘扬 (Taegukgi) - 11,746,135 [2004] 03. 实尾岛 (Silmido) - 11,074,000 [2003] 04. 朋友 (Friend) - 8,180,000 [2001] 05. 欢迎来到东莫村 (Welcome To Dongmakol) - 8,002,594 [2005] 06. 生死谍变 (Shiri) - 6,210,000 [1999] 08. JSA共同警备区 JSA (Joint Security Area) - 5,830,000 [2000] 17. 台风 (Typhoon) - 4,180,000 [2005]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39076.html
大概是买的DVD翻译太差,很多台词翻得都很生硬,还有很多错别字,也就不太看的懂其中意思。
只能大致了解来龙去脉,知道Sin一家是从朝鲜逃往南韩寻求政治避难,却被拒绝,在从中国前往南韩的时候被骗,全家被南韩军人枪杀,只剩姐弟俩侥幸活命。
之后姐弟失散,Sin由此恨透杀光全家的南韩人,发誓要杀死所有南韩人。
但因为这其中很多台词翻译都成问题,以致没怎么弄明白中国在这中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而Sin为什么只单一的恨南韩人。
至于更大的美国日本对朝鲜半岛的核问题也只能略知一二。
政治永远是个深奥又复杂的话题。
我能理解为什么这部片子在韩国上映能取得超高票房,不仅是几大明星的魅力,还因为这电影本身比较敏感的南北题材,又带动起韩国人向来就高涨的爱国热情。
站在每个人的角度来看,这个故事的发生,都是有理由的。
国家之间的利益、个人之间的利益、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利益,时常是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
Sin从乖小孩变成行为偏激的复仇者,与全家被杀有着直接关系。
站在个人角度上,可以理解。
而李政宰,给我的感觉,就是绝对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爱国军人。
但从私人感情上来说,他却又同情Sin的遭遇,想和他作朋友。
人、社会、国家、私人感情、国家感情,错乱的搅在一起,形成一股巨大的悲伧力量,就像那场台风一般,在观者心中掀起轩然大波、汹涌巨浪。
张东健那头湿漉漉的卷发、布满血丝的野性的双眼,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强悍的海盗头子、与姐姐重逢时伤心的弟弟,忍受着内心深处巨大的孤独、悲伤、绝望、矛盾,用自己的方式存活,存活的理由,只有一个——复仇。
他血红的双眼流下的泪、亲手结束姐姐痛苦时抽搐的嘴唇、自杀时紧紧握住李政宰的手,无不令人潸然泪下。
这个海盗,有血有肉,有仇恨,也有良知。
只是国家和个人之间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行为上的偏激。
牢牢记着他那句话:“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悲伤的。
”失去至亲,没有了家,世界令他绝望。
受了这么多苦,他最后还是放弃了按下炸弹按钮毁灭韩国,带着姐姐离开这个伤心的世界。
国恨家仇,在每个人心中,都有着不同的意义。
临死前他对李政宰说的那句未完的话:“我们……我们在来生……”有着太多的含义。
我喜欢李政宰,才去看了这电影。
看了之后却很难过,李政宰怎么去演这样的片子呢?
既然选择去演,那么至少是认同导演所传递的浓厚的反华情结的吧?
首先,这部影片并没有把南北朝鲜分裂所造成的内在苦痛表现出来。
反而这样沉重的情绪给了张东健所扮演的歇斯底里疯狂的仇恨--我想,北朝鲜对韩国的感情很难用这种歇斯底里来表达。
影片在这里把握不住,便失了灵魂。
因此只剩下了一个所谓大片的空架子。
然后最令人反感的,当然是影片露骨的反华情绪。
我就不明白,干嘛张的家人遭到韩国拒绝非要中国军人送回韩国呢?
他们韩国人干吗去了?
中国的军人有那么无耻吗?
动不动杀死十几个朝鲜人?
这种事情编的也太没谱了!!!
二战我们也没这样吧?
现实中果真发生这种事情可是很严重的国际事件啊。
中国军队有那么蠢吗?
影片显然是要把南北朝鲜分裂的罪过全都推到中国身上。
大约中国的确起了不好的作用吧?公平的说,我不知道内幕。
但是最令人气愤的,是对整体中华民族的仇恨。
张跟他的姐姐流亡在中国时,据说所有的人都痛恨他们,唾弃他们。
对他们猪狗不如。
中国的孩子都打他们。
张的姐姐在中国人家里要饭的时候,那人便顺手强奸了她。
--我就tm不明白了,我怎么没见过这样的中国人呢?
我怎么没见过我那些农民的父老乡亲们强奸一个要饭的啊?
我小时候,叫花子要饭我家里总是拿出馒头之类给他们吃,到谁家都给他们些什么。
不知道这是说哪个呢??
批判一国的政府我无话可说,这样污蔑我的国民,我已经无言了。
因为这已经疯狂的仇恨在其中了。
对于这位导演兼编剧,我只能说,很可怕。
我在这里也有韩国的同学,大约她也是在国外,因此我实在看不出她那么痛恨中国。
不知这位导演何以如此嚣张并且愚昧。
韩国的大制作影片比普通的垃圾喜剧片强很多倍,情节曲折。
个人感觉韩国人喜欢反思自己曾经的苦痛和命运,并且非常重视顶天立地的情感。
整部影片看下来让人紧张加感慨。
韩国影片《台风》有一个超强的卡司和一个超弱的剧情,造成了一个超大的落差导演很卖力地模仿好莱坞大片却无法摆脱韩国电影骨子里的小家子气反恐主题最终落脚于个人的爱恨情仇,韩国人擅长的还是个体感情的刻画影片虽然不怎么样,但并不妨碍对演员的欣赏,张东健颠覆性的表现很亮眼PS:一个小插曲,在看到李政宰过关检查的镜头时突然想起在《我的女孩》里出现过这部片子,当时女主角看着这部片酣然入睡,现在想想也挺正常的,哪能不睡啊。
sin的仇恨可以理解,因为韩国的拒绝收容导致从北朝鲜逃出来的全家几乎全部惨死,他和姐姐经历的痛苦无以言表。
报复和仇恨似乎是他生活的唯一动力。
然而最终,他没有报复,虽然行为引人注目,也只是一种内心痛苦的呐喊。
他放弃报复的最大的原因也许是姐姐的宽容。
韩国人为了与中国间的国家利益,拒绝接收朝鲜人,参与事件的所有人几乎都没有错,目的都是为了国家利益。
但是作为个体,sin一家却遭受灭顶的痛苦。
李政宰也是为了国家利益选择追捕sin,同样涉及美国、韩国、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整个故事错综复杂。
并没有人有错,但每个人都有错。
sin姐弟相见令人潸然泪下。
sin最后的自杀让人莫名悲愤。
李政宰能做的只是缅怀一下这个本来可以做朋友的人。
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自然会有不同的结果。
单体的痛苦放大到整个社会,显得微不足道。
像电影中说的,有些事情总会有牺牲,但是对牺牲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痛苦和不公平。
电影的魅力在于可以带你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告诉你有些事情的不同侧面,告诉你看似否和国家利益牺牲的单体背后的痛苦和呐喊。
不错的题材,不错的故事,不错的引人思考。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绝对是一部动作片,大家不会否认吧。。
既然是动作片就不要太苛求什么剧情,逻辑,内涵了。。。
被陈凯歌“蹂躏”过后,张东健终于还是在韩国的片子又一次活得洋洋洒洒!
真金终于还是藏不住!
有人评论说韩国片不过是学日本学美国,这要是说特技那也许不假,不过特技本来就是互相学习的不是么?
好莱坞每年有那么那么多的动作片问世,可是反而历来被人认为情节简单像美式快餐一样毫无营养。。。
但韩国编剧的笔下,除了打斗,政治等题材之外,又被赋予了浓浓的人情味。
国家和个体的抗争,亲情与仇恨的交织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动作片在观赏性之外能够打动人,探讨一些大的主题这在我看来就是最高境界了,,,烂片太多的世界里,《台风》绝对算得上佳作!
前30分钟各国人都出来打会儿酱油,一会儿毒品一会儿核废料,完全没看出讲什么,就看出张东健很帅,李政宰穿衣显瘦,脱衣有肉。
看到60分钟,原来是南北问题,顺便李政宰用他的帅气blingbling地征服了张东健他姐(说句不会他姐就放下枪,除了被帅傻没别的解释)。
到了90分钟,原来是大韩民国爱国英雄主义主旋律大片。
结尾升华到大爱无疆……这片子前面就是一锅乱炖。
这儿需要一个黑帮,设置为俄罗斯人吧,这样高大上一点。
那边需要一个使馆,就澳大利亚吧,不行,澳大利亚出现过了,那就奥……地利吧。
把东南亚的泰国巴基斯坦都拿来炖一炖。
WW自然要来打个擦边球。
中国?
不会坐视不理的强大而神秘的存在,最后发现是大恶魔。
南北一家亲,即使差点核灭了大家也能互相理解,无分好人坏人,只有把叛北者遣返的中国最坏对不?
这片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彻底改变了张东健因为无极在我心中留下的印象,原来还是很帅的,演技也好。
李政宰的情绪有时还是会有些泄,但是当脸上抹上迷彩只能看见眼睛的时候眼神戏真是帅炸!
这片子就是看两帅哥以及他们互相放水的。
讨论南北这么深沉的问题可不可以不要那么多国际友人出来打酱油,以显示国际问题国际化?
历史总是一幅冷漠的面孔,它沿着自己的轨道,辗过个人的挣扎和撕喊.冰冷的历史承载的更多的是民族与利益,人不过是金字塔中的细沙,组成但不独立.自由的意志从不能独立的成立.于是,历史带来的更多的痛苦与泪水.报复,报复历史还是报复个人.在政治里个人永远是工具.就如阿道夫·艾希曼,这个杀人如麻的刽子手,在面对审判时说不是一个恶魔.历史的意志如一辆高速的列车,携夹着所有人,无法偏离.人们在平庸的执行中,造下了自己的罪恶.信是受害者,他的一家不过是想换个车箱,无通行证的穿越.不幸的是,他们被选择为受难者.他的痛全都转换为恨,无边的恨,没有需求,没有激情,冷冷的只有恨.姜世宗也是受害者,在苦难里他学会的是爱,对于国家的爱,对于生命的爱,当他把枪口对准信的时候,他所不能做的就是扣动扳机.两个男人,在历史中演译着自我的人生哲学.
李同学果然有气质。
看到半裸镜头,很有范儿。
肌肉并不觉得吓人。
张东健的造型极狠,脸上的疤痕、眼露凶光。
但有说不出的悲戚。
我发现看《IL Mare》的时候没有注意过李同学的声音。
很沉闷。
这种声音与想象中似乎有些偏差,不过完全可以接受。
大部分人在说李同学在片中刻画得不够深刻。
其实也不能全怪他,李同学的角色既不能像张东健那样无丝毫顾忌。
也不能像李美妍那样煽情。
只有内敛沉着,一脸凝重。
看到李同学,感叹下,原来不是所有人穿上那身皮就能演警察的。
李同学合适,不张扬。
看到张东健出现的时候,笑,这是好丽友广告里的“东健哥哥”吗?
Sin的仇恨到了极致,小时候就扬言买下全世界的导弹炸毁韩国。
但结局可以想象,亲情溶化仇恨,并夹杂友情。
海底的遥控装置上蓝色指示灯熄灭的一刻,爱与怨皆成永恒。
应该大多数人可以在Sin按下蓝色按钮时猜测他并不会按下红色按钮。
大桥段套小桥段嘛。
南北问题似乎成了近期韩片的又一大热点。
虽然《台风》怀着满腔仇恨但似乎没有《生死谍变》深刻。
最后倒不禁让人为两个男人生不能为友的命运悲叹。
如果两人关系可以被理解为南北关系还好,如果停留在表面,则不深刻。
好在并不在乎这些。
政治虽然敏感。
如果不是要看李同学,也不会看这部片子。
唯一难以接受的是中国人在片中的形象。
很残忍的杀戮。
K284
张东建太帅了,没别的了
张东健 看上去很硬
我的至爱!
挺扯……
政宰欧巴好正派好帅气,有不可为外人道也的深沉内心令人着迷。但是剧情真的蛮稀奇古怪的。
把李叔的电影过一遍~~~
韩国🇰🇷的情报部门几乎都是日本的走狗和美国的舔狗。
虽然从<爱上女主播>喜欢上张东健,但是,更喜欢他电影中的表现.很男人这个角色的经历,也让人唏嘘
有些事情总会有牺牲,但是对牺牲的人来说,却是那么的痛苦和不公平
跳着看的,只记得海盗劫船
张的新片都一般啊,但是仍然支持他
脱北者,何其可怜的可悲的时代,被大时代携裹的灵魂有谁在乎?也许只有把名字与人分开,才能审批那些把灵魂碾碎的公文吧。两大明星,辗转多国,没有拍出张力,想要表达的太用力了,并不是好的电影,音乐不错,可以看看吧。
这可能是近期看过的最难看的韩国片子了。可能野心太大了,剧情、人物形象、情感铺垫全都乱七八糟。也想玩儿好莱坞的拯救那一套,结果没整明白,两位男主的颜也拯救不了片子的难看了。
张sir...
还不错
不好看
偷渡的故事,危险的官员。报复
剧情有点拖沓,看的有点累,中间还得设计一两个情节黑中国……
故事情节交待得不清楚。为什么的问题不解决,打斗紧张都无从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