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场对沙希的描绘基本上是一个传统男性视角下的完美女友,片中永田在旁白中重复了两遍:“沙希百分百顺从我”,这里永田完全明白沙希对他是毫无底线的容忍和付出,可他拧巴着——想硬着腰杆吃软饭。
他所有的敏感、脆弱、易怒来源于自卑,最终导致整个人气宇狭隘,但他没有选择去反思揭露自己继而面对解决问题,直到永田意识到失去美好关系的虚空苦痛要远大于自恋我执的表皮伤为时已晚。
永田要是能早些意识到“这种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就没做到呢。
”要是早些说出来就好了……从沙希变得颓废酗酒再到回家修养恢复如初,再次见面还是那个温暖如天使的沙希,说的那句“谢谢你”,更多的则是希望永田不要过度沉浸在自卑自责中,让他放下身上所背负的我执向前走。
这让我想到我有个朋友和永田巧合地很像,如果说有什么不太一样的地方,应该是虽然他两都具有一般男性所不具有的情绪熵增巨大的敏感,但是永田自负滥情得更加极端绝对,并且他畏惧自我反思,用怀才不遇的假设逃避问题。
沙希开始说过自己害怕太阳,可她却是如同太阳般温暖的人。
遇见永田她再也不害怕能够安然地走在街头,他两确实是相互救赎过,只是曙光照入过程太折磨时间也太迟。
最终幕,镜头顺着永田的羸弱周身摇移,沙希所在的位置在觥筹交错间已易主为素人女演员,落下的实景道具墙也令我落下一地鸡皮疙瘩。
《剧场》是我这几年里看过的唯一一部让我泪点爆炸的电影,但是即便影片如此感人,到电影最后,我也知道他们并不算是所谓“灵魂伴侣”,没有《花束般的恋爱》那种百分百契合的灵魂,只是一个崇拜对方的,一个需要对方崇拜自己的,本就是不公平不对等的。
二人本就没有深度的精神交流,而沙希对永田和他所描述的“那个世界”感到不明所以的好奇,这种好奇心支撑着她在偌大的东京存续精神,而永田也只是贪恋沙希对他自恋的包容,为了这份不合时宜但聊胜于无的羁绊,他们才得以把不同频的尴尬的相处维持至此。
结尾哭成狗的原因,也只是最后永田说的那些我也在心里规划过,我依然期待着…只是感情消失殆尽,也是我们这段感情必然的结果吧。
最后,希望你也能和永田一样坚持热爱并且小有成就。
面对外人时的拘束,对所爱之人的裹挟和剥削。
藏在骨子里的自卑,几乎毫无缘由的我行我素。
自负,自私,贪婪,懒惰,嫉妒,无责任感,暴戾。
但同时又是那么的脆弱和幼稚。
永田身上暴露着的是绝大多数人共有的缺点,山崎贤人不再饰演漫改中完美但却虚假的角色,而是在塑造一个活生生的落寞剧作家。
你可以恨他恨到咬牙切齿,但某一刻你突然自嘲或是自叹:这不就是我自己吗?
骑着摩托车绕的每一圈,他的自卑和嫉妒心理都在扩大,看着沙希在他恶作剧一般的嘲弄中慢慢失去笑意的脸,永田获得的是一种自虐性的快感。
但是当他真的找不到沙希时,悔意又接踵而至。
他一直潜藏在面具之下、潜藏在倒刺之下的自负,在面对外人的质疑时可以不屑一顾甚至针锋相对。
但当听见沙希报复般地大喊到“有趣”时,他只能不停地将物件狠掷出去,宣泄自己的痛苦。
永田给沙希的爱是忽远忽近的,他会像个孩子般戴上拙劣的面具扮丑;也会突然想起来给沙希买礼物。
但其他时候,他偷偷约会其他女生;自己吃咖喱饭、买书却不愿意承担电费;让沙希去做兼职而自己在家偷懒。
永田是爱他的吗?
亦或是只是将她当做人偶?优秀作家的生活必不可能波澜不惊,从前的永田在剧作里只会堆砌般贯彻自己空洞的理论和想法。
但是与沙希的相遇让他的作品真正富有了活力。
最后的读台词是全片最喜欢的一幕之一,当镜头转动,墙板落下,才惊觉这一切故事都发生在剧场内。
观众席上的沙希,流出了和永田在看“还活着”剧团演出时一般的泪水。
永田的剧作终于成为了真正能感动人心的作品。
但是永田在那间小房间里许下的承诺、描绘的未来,仍旧在沙希的一声声“对不起”中化成了泡影。
女拳师都去哪里了 这么讨厌的人 怎么还配得到这么多同情 是他是可怜 但他也真的是自作自受啊沙希虽然一直笑着 她就不痛苦了 心理上的痛苦是痛苦 身体996连轴转 就不痛苦了吗 作家编剧是真的厉害啊 像我们这么讨厌差劲的人 都能获得谅解与同情了吗 我自己身处男主的角色中 我都无法做到自我接纳 现在社会对我们这种边缘人 已经这么包容了吗 都在说 摩托车的情节 最后剧场的情节最让喘不上气的是 沙希 一次次的说 我真的不懂你在想什么 沙希说 我一直在顾虑你的心情 沙希 狰狞的吼着说 别人的戏剧超级有趣 沙希说 我已经二十七岁了 老家的朋友都结婚了 只有我活成这样哭地很丑 爬在地上 拉着男主 “我真的已经不懂你在想什么了 我不懂”天使一样 神明一样 的女孩子 已经被性格差劲 自卑敏感 的男人 逼成这样了啊 跟我在一起的人 都会被我毁掉吧我为了自己想要 自己开心 让爱我的人无条件的奉献自己 牺牲自己啊 最后还告诉他们 这是你们自己愿意的啊 我可没逼着你们干这种事哦 太差劲了 你要是没遇到我就好了 你会过上平凡幸福 闪闪发光的人生 为什么要喜欢 琢磨不透的人呢 为什么要喜欢一身悲剧色彩的人呢 为什么你不走呢 求求你走吧 一定要走的斩钉截铁 一定不要再想起我
看完第一感觉就是早该分开了!
剧场和花束般的恋爱好像,从开场男主追上女主说他俩的鞋子一样开始相识,中期女主努力经营二者的关系付出了许多,后期两者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无奈妥协而分开(但花束中男主女主是互相付出努力男主从充满理想的少年变成努力赚钱的机器/剧场相反,男主一直没有变甚至住着女主的房子不愿意出一半电费!
)永远爱松冈的颜!
从小偷家族开始
Sunday,August 16,2020 SunnySong说的意思似乎是,男主性格孤僻,跟人缺乏联结,所以难以写出好的作品,跟女朋友的关系也难以有进展,没法深入的彼此了解。
他也承认,这片子一些点很难看懂,可能是源于和日本的文化差异。
Mei则对男主的表现不满,软饭倒是其次,对女友的脾气还这么差。
沙希如此的迁就体贴,这么久的交往,男主永田也没有改变。
两人的关系是在男主一次次坏脾气的消耗后,女主捂着胸口的疼痛后慢慢的选择逃离。
这两段回忆讨论的总结我写的很不明确,我甚至不清楚是否误解了他们的意思。
我倒是更多的沉浸到了自己的思考里,并在不断复述中强化,这似乎是我一贯的思维与沟通习惯了。
最终我们三人差不多同时起身。
song说,每个人看到的果然都是不一样的。
我说,1000个哈姆雷特嘛。
Mei已经懒的继续叙述了。
这场讨论没有争吵,只是各自阐述了各自的观点,而我这个宅男还在为能有这样的一场讨论而兴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几乎是一场完全失败的沟通与讨论。
我当时的视角看到的是什么呢?
(当时此评写到这儿嗝屁了,但男主的苦闷在我这儿阴魂不散。
隔了数日后,我还是决定完成它——8.23)很多评论都提到了男主的自卑情结。
男主对经济上依赖女主这一点并没有那么心安理得,反而是一种羞耻与痛苦。
“(这种感觉)会持续到什么时候?
” 这样自责的内心独白反复出现。
而这恰恰是Mei提到的最厌恶男主的一点——既然自责抱怨,为什么不去改变。
男主甚至在一次工作应酬上问知名评论员:“您所指的‘努力’究竟是指什么呢?
”对于剧作这样一个需要灵感和感受天赋的职业,不是不想努力,而是连努力的抓手都找不到。
男主并非没有努力过,他创作剧本、组建剧团、让女主帮忙演戏制作道具。
只是这些努力并没有马上得到回应,没有认可也没有经济上的回报。
并不是努力了就有用的,而有时努力到反而让你质疑是否是自己真的没有才华。
同样跟男主一样从外地到东京打拼,女主对男主的这些感受是感同身受的,才会如此理解包容他。
就跟我们去北京北漂一样,那样的竞争环境与生存环境就是这样的现状。
而女主在遇到男主后,是先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全力支持男主的梦想(这或许跟日本文化有关)。
整剧的男主视角让人便于同情,男主更多显现出的是孩子气,看起来本质并不算坏。
我甚至都忘了男主“搬砖”回家那段混蛋事,当时的女主能笑成那样的不在意,整个气氛都很诡异。
这真是没得洗~很奇怪的是以前男主那么渣女主都能忍,而在经历了“捂胸之痛”后,两人的角色就慢慢进行着互换。
男主的事业有了起色,对女主慢慢热情起来,而女主却越发堕落自责越发冷漠,直至逃避离开。
编剧这种角色的互换的安排,赋予了双方一种地位以及道德上的平等。
很多评论好像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或许是我们的文化对女性更为宽容的原因,更多的责任是落在男性身上。
这样的设置也符合现实:年轻时期的情侣,女性总会比男性成熟一些,处于帮助照顾男性的那一方,而随着年龄增长,男性会逐渐成熟,女性会因青春不在而焦虑自卑,这时男性会成长为照顾女性的那一方。
从剧中能看到男性的一些成长、转变,而这时沙希却开始自卑逃避,最后这段感情的终结是启于女主的离开。
女主的转变曾让我不解,而且本剧的视角是男主永田的,并没有给沙希留有个人旁白。
直到最后借由舞台上和舞台下表达了一些女主的想法。
女主在台下流着泪说对不起。
而台上的女主也表达了:在她眼里,永田并没有错,永田只是没有变,而变的是沙希自己,在这段感情里变心离开的是沙希。
同赴东京闯荡,首先放弃的是沙希,而永田一直在坚持,沙希在与永田的相遇里得到了慰藉,有人替她去承担这份责任,去替她为梦想奋斗,甚至她在永田同样的失败痛苦中得到了共情的安慰。
她能在前期照顾永田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得到自我的滋养,而后来永田的搬走,她失去这种对其照顾的价值后又重新进入了与永田曾经一样的虚无失败的自责中。
我们确实不能再要求温柔体贴的沙希更多了。
但我们如果没有看到沙希的这些转变,对这部电影的认知是不够的。
你会发现在这两人角色的交叉互换后,两人变得重叠了,更像更贴近了,这份感情变得更为珍贵。
永田最后在剧场台上带着猩猩面具做的那个张牙舞爪的姿势,就是曾经他骑车甩脸时,沙希在街角等他时逗他的动作。
对我来说,这部剧里的男主废柴形象能折射出我自身的影子。
或许这也是我一直想为男主洗白的私心。
而对于近些年我一直关注着的松冈茉优,在这部剧本身对我的吸引下变得不太重要了。
沙希前期近乎变态的迁就,诡异得让我怀疑松糕的演技。
后来才明白,要的就是这种沙希拙劣演技的虚伪。
而随着两人关系的深化,沙希的本面目渐渐还原,松糕演得越来越自然,而人物角色反而渐渐讨喜起来。
从这部剧里,我们看到了爱情的理想与现实,迁就与混蛋,虚伪与真情,这些对立的元素是交织混合在一起的,甚至无法分辨。
重新回头来看,依然是男主没有能力把握好这段感情,女主才不得不离开。
但男主没有能力挽留感情,跟他没有才华去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一样,是无奈的。
万般诸相皆虚幻,只是当时已惘然。
房间即是内心渴求自私的安全
看哭了。
是的,今年居然看哭了一部电影。
可能是最近太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又吉直树(《剧场》原著小说作者)的“自卑丧”太切合自己的感受了,总是很容易被击中。
其实,一直到那面墙倒下的时候,我才发现内心被击溃。
不管是《火花》还是《剧场》,作者又吉直树总是很客观的叙述主角有多么的伤人和沮丧,因为知道这2个故事都是以他自己为原型,但是他为何要如此详细的展示自己的“渣”了?
因为是真的对自己当初怀有憎恶,更是因为当初真的深爱着那位,所以才会如此地把自己的“可恶”展示得如此具体。
又吉对情感中男女纠缠的关系,描绘得非常真实,应该就是他过往的片段,因为这世界很多事情在感情里是不讲道理的,也无法用理性来解释,我们会震惊于永田的渣和沙希的忍,但是他们就是深陷其中,纠结且痛苦。
山崎贤人扮演的永田从头至尾的画外音表述,其实也是自己在为自己过去的鞭笞,所以才能将观众的怒气和怨念转化成后续那一部分无可抑制的悲伤。
又吉直树曾经在谈话节目里提到过交往时间最长的女孩子,是他在22岁的时候,在一座神社前偶然遇到的陌生人。
在一棵大树前,两个人发现了谁都不会注意的掉落的青涩果实,这让又吉产生“她应该能理解我”的感觉。
而电影里刚开始则是,在无人关注的街道上,永田发现了橱窗里一幅怪异的画作,而在驻足凝视的时候,有一位女生也共同驻足于橱窗前。
就是那一瞬间,突然就找到了认同感。
“她懂我”的认同感,如同soulmate的精准时刻。
那可能是电影里山崎贤人扮演的男主角永田最勇敢的一次,也正是因为他那次的勇敢跟随,说出了那句“我想请你喝一杯冷饮,但是我没有钱”,然后让沙希对他产生了非常大的好奇。
但是正式约沙希出来的时候,明明看到沙希正在被其他的路边的男生搭讪,但是永田却并没有勇敢地上前去拯救沙希,而这样的事情在后续以及很久之后,沙希再说起的时候都曾出现。
永田他的种种行为忤逆正常人,是因为他一直都是一个自卑且自怨自艾的典型角色,其实每个人都是如此,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但是又害怕自己比大众还不如,有些人能很快地接受,而有些人一生都无法接受。
于是就陷入自虐和自卑的反复中,伤害自己,也更伤害他身边亲密的人。
永田当时因为高中时代被同学激发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点,从而投入到舞台剧。
他总认为人这一辈子要去做什么?
但是,又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想做什么,但是他至少是勇敢的迈出去了,去摸索去挣扎,即使是一事无成,即使是什么都不知道,即使是对自己也完全没有信心,但是在这方面永田偏执着,他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他的过分自尊认为自己编剧的戏没得到观众肯定,同事帮其分析原因,他一概否定,甚至攻击对方,因为他只剩这一点能让自己的自卑不冒出来。
而戏剧事业上的寂寂无名,甚至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是庸才,才是永田自我封闭自怨自艾的最重要原因,他怕跟人聊起事业的话题,他害怕沙希发现他的无能和废物,他自我封闭在自己安全圈子里自我伤害,而沙希恰好就是给他安全感的那一位。
所以,他也伤害沙希最深。
“这里永远是安全的”,沙希说自己小屋是安全屋。
其实那也是永田的安全屋,而一直到最后,小屋其实也不是永田的安全屋,有沙希的地方才是。
“我不喜欢走得比我快的人,我也更讨厌走得比较慢的人,我只喜欢和我用相同速度走路的人”永田对沙希说过这句话。
其实沙希和永田一样,也有着从事舞台剧创作的梦想,但是沙希是到东京后很早就开始放弃这一点,本打算回到家乡放弃这一点,但是她遇上了永田。
可能在其他人眼里,永田只是一个不得志的吃软饭庸才,但是在沙希当时的眼里,是一个当时能给予她信心的人,至少有人代替她在坚持着。
沙希在舞台剧表演方面有自己的魅力,而永田却从此不再用沙希,当他享受沙希为他创造的生活,却屡次出轨其他女人,他每次要带回水泥砖,是因为良心上他是内疚的,感情忠诚的人让他觉得害怕,他知道沙希是一个他生命中更美好的事务,但是他可能没办法去接受如此具体,更加美丽的部分去融入到自己悲惨的世界。
他习惯了自己的卑劣结局,他会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快乐,甚至认为自己“没有让别人开心的能力”。
他不敢接受别人的善意,他害怕自己还不起,也不敢承担任何责任。
当女友希望他一起为将来考虑时,负担电费,原本心安理得吃着梨的他就再也不敢继续吃了,然后死撑着跳开这个话题撑到天明。
沙希终究是他的神明和天使。
橱窗前的驻足,长久的陪伴,默默的支持,以及最后的鼓励。
沙希如同天使一般在这段感情中为永田一直在付出。
沙希知道永田是一个自卑敏感的人,但是当初对他的爱和才华的承认是真心的。
任何长久的关系,难处就在于你们会逐渐认清彼此的全部真相:真正的彼此也许并不怎么迷人。
你们都会在某些时刻软弱、自私、愚蠢……人性的全部都涌到你们面前,让人喘不过气来。
但是,爱情的意义和魅力也就在此:当一个人在看清你的全部之后,依然愿意和你在一起。
沙希推了永田最后一把,在她离去的时刻。
她为了鼓励他继续往前,开启下一段旅程,她最后以对永田的“感激”的发言去洗刷了他一直放不下的愧疚和自卑,要求他轻装前行,不要去害怕变化,而应该是好好更努力地展示自己的内心。
在某种层面上,永田对沙希而言,是她留在东京的理由,是她坚持当下的生活的依托,是她缓解内心的不安和让自己觉得没那么可怜而活得有些许意义的解药。
在这个世界,英雄有英雄的生活方式,去披荆斩棘,去乘风破浪,无所畏惧,把每一次伤疤当成自己的勋章。
而卑切者有他们的选择的道路,长久匍匐在黑暗中,累了就退几步,他们只能在长久的黑暗里盯着远处的微光,路可能长,甚至不会出头天,但是最后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方式到达自己的终点。
观影时的感同身受的烦躁和怨念,在墙壁倒塌的那一瞬间,一切都光亮了,之前的卡着的情绪界限也就就此打破,在剧场的台上,永田眼神清澈的演绎着他和她的故事,剧场下方的座位上,那个曾经坐在单车后座一起看樱花的神明,泪流满面。
去见你最想见的人,一起去吃好吃的,一起看晚霞,一起看书……这么简单的事也不能做到。
或许,遗憾才是人生。
最近上影节如火如荼。
不能到现场,那我们就来说一部上影节的片子吧。
剧场豆瓣:8.0
日本,东京。
写不出剧本的剧作家永田(山崎贤人 饰)漫无目的的在街上闲逛,凌乱的头发,遮住半边眼睛,内心念叨着: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他在路边停下,被橱窗里的一副暗黑系画吸引。
永田盯住画,看了半天,身边走来一个女孩,像是照进阴暗角落的一束光。
永田被这束光吸引着,跟随着,开始了两人纠缠7年的感情。
她就是女大学生沙希(松冈茉优 饰)。
永田很快搬进沙希家去,相爱的开始让他灵感不断,并且编写了一部《那一天》,还找来沙希当女主角。
但随着感情递进,热恋,永田也因为枯竭的灵感,写不出优秀的作品。
他彻底成为无业游民,终日晃荡,早出晚归装作很忙的样子,每天沙希睡着他在打游戏,等到清晨沙希出门上班,他依旧在打游戏。
即使别人替沙希感到委屈。
可沙希总是无限度的包容他。
永田的吃穿用度都要靠沙希,沙希提出想让他交一交电费,永田说:“实在想不出要给别人家交电费的理由”这一刻,我真的要打爆他的狗头好吗?
沙希骑着男同学借给她的摩托车,永田拿走一个人兜了一圈又一圈,每次沙希嬉笑着躲在黑暗处想吓他,可每一次,他都冷漠的开走。
沙希:你知道,我躲在那里又黑又怕,你为什么不停下来?
该片改编自芥川奖作家又吉直树原作同名恋爱小说,而导演行定勋曾执导过《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爱,不由自主》。
电影因为疫情关系,原定于2020年4月17日在日本上映,却一再延迟,只能最终改为网络通贩。
有可能会失去评奖资格,不禁会让人惋惜。
片中山崎贤人第一次留起胡子,走出二次元,饰演一个冷漠,自私,贪婪,懒惰,嫉妒,无责任感的剧作家。
但山崎贤人在接受采访时,却说:我觉得永田应该是一个有魅力的人。
有时候,我们在痛恨永田的时候,不禁又在自嘲,那个不安的,自卑的永田,不就是我吗?
他总是用言语伤害沙希,但其实他只是那个不会爱别人的自己。
他喜欢沙希说“家是最安全的地方。
”他总是笨拙的逗沙希笑,在他看来这是自己能给予沙希最大的温柔。
他自卑、懦弱,小心翼翼的保护自己的壳,怕受伤害。
可到头来,一个坠入深渊,一个趴在谷底。
伤人伤己的爱情,永田再也逗不笑沙希,而爱笑单纯的沙希开始夜夜买醉。
永田做不到,沙希却一直固执的相信他可以。
沙希一直想看到的希望,可永田没有。
电影结尾,是全篇最催泪的一场戏,打破空间,“初闻不解戏中意,再见已是戏中人...”互相伤害的两个人,最终即使再爱,也不能在一起。
爱情是什么?
《LaLaLand》里,我们总是有很多遗憾,不能和相爱的人相扶一生,不能实现最终的梦想,时光倒流,一切再来“虽再无前缘可续,可我已经在梦里有你过完余生...”
影片最后一幕,剧场里,永田以一种完美的戏剧,结束了他和沙希的爱情,可是这种爱情,到底是伤人伤己。
台下的沙希只能不断的说:对不起,对不起。
到底是永田伤害了沙希,还是沙希丢掉了永田。
到底是沙希因为7年的一事无成,自己的改变,接受不了永田,还是人终究长大后,想要的,就不一样。
好像我们总会错过一些人,并不是因为不爱她/他。
而是,内心一片荒芜,自己都不爱,又怎么能爱别人。
灯光落寞,观众离席,属于你的爱情结束了,可我们终究不能停在原地。
首发于公众号#大壮杂谈影视
“沙希百分百顺从我”,这是咒语吗?
否。
这是电影《剧场》中男主角永田发出的内心独白,也可以说是他自以为有力量的意念。
沙希,仿佛就是他用这种心念缔造出的完美女友,二人的从属地位窥见一斑。
永田完全明白沙希对他的“爱”基于毫无底线的容忍(而沙希对他的态度更像照顾自身弱势却张牙舞爪的猫狗),可他拧巴——想完全依附于宿主沙希身上吸血,又不想失去作为一个流浪文人的苍白尊严。
永田的敏感、脆弱、易怒均源于对才能的自卑,这种自卑最终导致他气宇狭隘,但他没能力反思揭露自己的阴面继而解决问题,直到永田清晰地意识到失去和沙希美好关系后的虚空苦痛,要远大于自恋我执的那点皮外伤时,为时已晚。
“这种理所当然的事,为什么就没做到呢。
” “要是早些说出来就好了……” 从沙希变得颓废酗酒,再到她每次回家自我修缮恢复如初,永田可能有几个瞬间以为熟悉的沙希又带着那句温和又冰冷的“谢谢你”毫无力量地回到了自己身边。
沙希,其实更多的是希望永田不要过度沉浸在自卑自责的泥沼中举步不前,想让他放下“天才”想象笃实行路…… 她也因为被榨干关系中最后一滴能量早想一走了之了。
这让我想到自己有个朋友,和永田巧合地很像,不太一样的地方应该是,虽然他两都具有顺直男所不具有的细腻、敏感、洞见,但是永田的自负滥情更加标签化,更加绝对,也更畏惧反思,他每每用怀才不遇的想象逃避验证自己的真正才能就是例证。
沙希开始说自己“害怕太阳”,可她却总如太阳般温暖身边人。
遇见永田,她再也不社恐了,能够安然地走在街头:他两确实是相互救赎过,只是曙光照入过程太折磨也太迟。
《剧场》是我这几年里看过的唯一一部让我泪点爆炸的电影,但是即便如此感人,到最后我也知道他们并不算所谓灵魂伴侣,而更多是患难战友,二人本就没有深度精神交流甚或浅层的志趣相投,只是沙希对永田和他所描述的“那个世界”感到不明所以,这种好奇心支撑着她在偌大的东京存续着外乡小镇女生奄奄一息的精神世界,而永田也只是像吸血虫一样无限吮吸着沙希对他自恋的包容,为了这份不合时宜、聊胜于无的羁绊,他们把自己,也把双方的生活活生生过死了。
最终幕,镜头顺着永田羸弱的身躯摇移,永田以献祭自己的爱为代价换来了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天赋”和文本素材,而沙希所在的位置在觥筹间已易主她者,落下的实景道具墙令我落得一地鸡皮疙瘩……
半夜看完电影《剧场》,现在感觉熬夜熬得有点想吐,但是还是想写观后感,因为实在是有被触动。
这是一部特别好的电影,果然查了评分也很高,8.2分。
真心感觉山崎贤人演技的突破是肉眼可见的,从看《邻居同居》时感觉他笑得好尴尬,到《死亡笔记》就有些僵硬但勉强说得过去的病娇风L,到《致命之吻》里让人又爱又恨的、自私却又有点可爱的牛郎,再到蓬头垢面的剧作家永田……不像内地某些演员,演技上的进步只有粉丝才看得出,却动不动就要买个“xx演技”的热搜来尬吹。
作为漫改小王子,第一次挑战这种角色能够如此成功,我觉得很了不起。
之前演了很多恋爱剧男主,清爽的少年,痞帅的校草,戏路被限制,这部电影看下来,我真的觉得他未来有无限的可能。
为什么觉得男女主演技都特别在线?
因为我能与剧中角色产生很大共鸣,能够敏锐地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绪,尤其是作为一个女生站在女主沙希的角度上,她的绝望、一次次的妥协、单纯执着的爱,是真真切切的。
在男主永田进行克制的宣泄时,我能感到深深的害怕。
因为是讲编剧生活的,在男主演绎下,这种废然的生活让我有点害怕,甚至有点不敢前行了。
(不过那只是一时的感受8hhh)虽然有著名演员加持,却不是商业片,剧情也平平淡淡,人物也很少。
永田从高中开始和朋友建立了一个剧团,他兼任编剧和导演,但剧作由于太过前卫收到了很多差评,剧团面临着即将解散的状态。
直到一天,永田在路上向穿着同样鞋子的沙希搭话。
梦想成为演员的沙希和永田就这么谈起了恋爱。
身无分文的永田搬进了沙希的家里,两人开始了同居生活。
虽然经历了很多摩擦,但是沙希一直无条件地支持着永田追逐梦想,永田也渐渐重新拾起对戏剧的热爱。
不过最后,还是以遗憾的分离结局收场。
但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正如剧中所说,“去获得幸福。
”高中以来我看片时情绪都很平稳,看《泰坦尼克号》啥的也不哭,虽然心里感觉非常压抑,这部给我的感觉也是全片都很压抑,虽然这种压抑和前者有区别,除了最后几分钟,就像火花燃起来一样让我高兴了一下,但很快也熄灭了。
影片以大量暗调画面为主,画质也有些模糊,很有真实感,也给人心理上的压迫。
之前看评论说永田就是个渣男,看前半段的时候我也感觉他就是个pua男,只不过是不太传统的那种。
他不以玩弄女人的感情为乐,他也不是为了体验征服感而去伤害女主。
后来我发现,其实他只是一个个性古怪的人,他其实并不是因为不爱沙希,而是因为非常爱她,所以依靠沙希生存、间接导致沙希辍学等他对于女友造成的小伤害不断践踏他可怜的自尊。
但是在沙希离开之前,相比爱沙希,他更爱的还是他自己。
他自私却没有责任心,但他又不是一个没有感情的人。
人性真的很复杂,用“渣男”这种概括性的词汇去评判一个人其实是可笑的。
恃才傲物,却打骨子里极度自卑;他是有才气的,但是由于他的放纵和浪费,他在他人眼里已经变得平庸了,他不屑于迎合,也懒得迎合。
但他唯独不能让沙希看不起自己,于是他的反复的确认、莫名其妙的嫉妒、强烈的占有欲使他的爱变成了一种可怕的折磨。
这是对自我的欺骗,因为他内心太空虚。
他不想试图改变,又恨着自己,且缺乏行动力,故不断念着“这种状况要持续到什么时候”。
他把这种对于自己的愤怒强加给沙希,导致沙希一度从一个阳光上进的女孩变成了忧郁、酗酒的废青。
沙希从来不认为永田错了,这点让人特别心疼。
后来,当他感觉沙希在被他反复无常的性格逼到崩溃、没有力气原谅他、快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才幡然醒悟,却也挽回不了他们曾经的美好了。
最后永田开始讲述他设想的未来,本来我以为他们还可以继续下去,当舞台布置倒下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在演戏。
这个设计特别巧妙,刚开始我以为台上是将来的他们在回顾执迷不悟的曾经、还是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后来才恍惚发觉,台上的是演员,真正的沙希坐在台下流泪。
这场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我想大概就是从沙希回到家开始吧。
这段看得特别心疼。
沙希笑着和永田分手,他们收好了东西,面对面微笑坐着。
此时的永田已经成长,他也重拾了自己的梦想,这部正在上演的超写实的话剧,算是他对过去的一种追忆、一份悔恨、一次救赎、一场告别。
他仿佛是演给沙希一个人看的,他多么努力在逗她笑,可是他们已经走上不一样的路了。
沙希是最后一个离场的。
离场后,她会去找永田重新开始这一切吗?
还是把这些都留在回忆里?
谁知道,也许不论发生什么都是最好的安排。
突然感觉男主在好多地方和我去年的时候很像。
我一直认为自己有点小才,但是在别人面前又不好意思讲出来。
我的状态像一滩烂泥,明明知道自己在堕落,却眼高手低、自欺欺人,待觉醒,生活已是一片狼藉。
我在堕落的同时也在伤害别人和自己,而悔恨收拾不了残局,能做的唯有重新开始。
我想,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经历失去梦想的时期,但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但是有些人,离开了就不会再归来;有些事,要用尽一生去挽回。
的确,对于我而言,只要世界上还有戏剧和音乐,还有我值得爱的事物,爱我的人,我就不会绝望。
刚在一起不久的时候,沙希曾对永田说过,家乡像她这样年龄的人都结婚了,而她在永田身上看不到未来,她想离开东京。
永田是给不了沙希未来的,他连自己的未来都不能确定,这一对籍籍无名的人,不过是在东京这个大都市里苟活着,未来是件奢侈品。
沙希也喜欢戏剧,第一次出演由永田编剧导演的小剧场话剧就非常成功,永田却禁止她继续表演下去,因为,那时的永田戏剧生涯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没有人看好他,他也再也写不出像样的剧本,他的自卑也进一步强化了他回避社会的人格。
沙希的闪光让他感到恐怖,他曾说过,我不喜欢走的比我快的人,我也更讨厌走的比较慢的人,我只喜欢和我用相同速度走路的人。
他想留住沙希,他需要扼杀沙希的才华。
虽自知平庸,却又无法坦然接受。
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里,想出人头地的人千千万,但想法归想法,这千千万万的人中,其实大部分人都像永田沙希这一对、或一家三口、或一大家七八口一样苟且生活,都不过是大城市里的边缘人,勤勤恳恳与投机倒把的结局相差无几。
也许是在外界刷不到存在感的永田,将矛盾转移到了沙希身上,他压抑沙希的快乐、摧毁她的才华,沙希的幸福很简单,只是想去迪士尼玩一玩,永田却认为沙希的幸福只能由他来给,沙希自己都不可以,但他却连让沙希去迪士尼这样的小事都实现不了,进一步加剧了他的自卑和自闭。
第七年的时候,彼此的消耗让沙希变成了一个酗酒的人,也搞垮了身体,她最终还是决定离开东京了。
她对永田说,这七年你一直没有变,还像当初的样子,而我一直在成长,但是我还是喜欢你一直没有变化的样子的,希望你能坚持下去。
以下为发到朋友圈后的补充:1. 虽自知平庸,却又无法坦然接受,总想要证明一下自己的不凡,不要像咸鱼一样生活,其实,即便是有了梦想也不过是一条有梦想的咸鱼,改变不了什么,翻不了身的,这就是都市里大部分人的真实写照,事实上大部分人都是这大城市里苟且挣扎的“边缘人”。
2. 永田是不是渣男,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但他在和沙希的感情里更像个孩子。
成年人是不能跟孩子谈恋爱的,成人的感情要承担责任,而孩子是不需要有责任感的,一切看心情。
和年龄无关,和性别无关,有人出走一生归来依然还是个孩子。
3. 不谈未来的感情,要么大家也都不是走心的,要么就不是成熟的感情,不谈未来就没有未来。
4. 如果没有永田,沙希其实是那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怀揣着表演梦来到东京,但很快发现其实很难有所成就,便决定离开东京,只不过遇到了永田,用七年的时间彼此消耗,搞垮了精神和身体。
第七年的时候,沙希离开了东京回到了老家,晚上收拾完东西要赶夜班火车回家,永田劝她说反正来了要不就在东京住一晚,沙希说,上班族啊,身不由己的。
离开东京和永田的沙希,又变回了那个有智慧的女生。
5. 永田是很难持续的成功的,虽然电影的结尾是永田把他和沙希的故事改编成了舞台剧,似乎成功了一下。
归根结底永田在创作上很难用有才华来形容,比平庸强一些,有一些才华,但没有天赋,其实这没什么,绝大多数人都这样。
但人很难只靠熬或者勤奋成功的,还要借助要么就是运气,包括正义的运气和邪恶的运气,要么就要靠差异化优势,人最终能赢的,都是借助了差异化优势,就像乌龟不要和兔子比长跑,但是可以和它比活得久,200年后能赢它好几代。
我真的受不了行定勋,即便这片子确实是他近几年作品里相对最好的一部,当还是给我看的满脑子乱码。全剧最娱乐到我的地方是永田试图通过按自行车铃的方式把沙希叫下来结果找错了楼那里,就像这片子给我的感受一样,很努力地找错了地方,即便之后的大段告白还挺文艺,但你最开始还是找错楼了!
这片要是给池松壮亮或者菅田将晖演,那就是他们一年主演的七八部文艺片里不算特别起眼的一部,但是给了山崎贤人,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这就是他演艺生涯的分水岭了。虽然演得也就那样吧,但造型着实是帅气,一边骂他不要脸一边还是要倒吸一口冷气夸帅气……希望接下来横滨流星也能遇到一部这样的片子啊
尽量地跟上你的步伐 尽量地迎合你天马行空的酒瓶杀手和太阳爆炸,把你的孤独当沉稳 给你无尽的时间去实现你的梦想,她那么单纯善良可爱,因为剧本哭 因为小礼物哭 也没深究过泥砖的意义 只是傻呵呵地对着你笑给你所有的阳光灿烂。最后一场剧中剧看得人尤其难过 那么配合你却换来这样的结局 因为你从没有考量过她内心的伤痕 更没有想过如何去抹平它 你自负封闭可怜 你活该。所以啊 沙希不要哭了 根本不值得。
渣男角度讲述自己pua女生结果女生太善良他又开始怜爱女生的故事 是的 怜爱 不知道如果沙希酱不是女主这样 渣男还会不会后悔伤害了她。画面全程都比较暗 就像他们两个人的感情 是那种带着淡淡忧伤的陪伴和妥协最后转到剧场的情节还不错 可是后悔有用吗?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是的 错过了就是错过了 那么祝福你永失我爱 也可能是指 永远地失去了爱我的那个人啦!——————并没有觉得这俩人演技优秀
四面墙倒下,生活场景变成舞台,观众出现。这一幕之所以感人,是它瞬间把真实生活变成了戏剧,制成一剂镇定剂,冲刷本片的观众刚刚积聚的混合了愤恨和感动的情绪,冷静下来思考渣男和痴女的人生,折射了怎样的现实苦痛和遗憾。幸运但又苦闷到极点的编剧男,有个守护他的善良女孩,然而彼此都得不到想要的生活。接受自己的平庸,承认恋人的不足,对痴迷者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梦想的东西,想要一直抓住,尽管一个不是天才,一个不是幸运女神,或许也有拨开云雾的那天,即使可能只是一瞬间,即使不是期盼的圆满。
结尾可以让人理解为何全片女主都呈现出一种反常的热恋状态和对男主反智的痴迷,但仍然不能让我和结尾的女主共情并感动……看评论里都说这呈现的是个自卑者,我倒觉得用这种方式来忏悔自己和怀念恋人,简直是极度自恋……
不是山崎贤人木讷的表演、也不是又吉直树喋喋不休的旁白或者行定勋松垮的叙事,而是从头到尾始终自我主义的永田这个人物最让我感到恶心——但本片并不是糟糕透顶,至少它成功塑造了这个讨厌的人,而且让我知道了豆瓣上(世界上)这样的人有很多~
比失眠更难受的是还要装睡比无爱更痛苦的是还要表演
欸等等,山崎贤人演的这个胡子拉碴落魄不得志的编剧人设怎么能不抽烟啊!下次再有人问PUA是什么,就把这片子拿给他看啊,比教科书还教科书级别的PUA范例。
结尾虽高明,却也来自布努埃尔老师傅呀。山崎贤人可爱得让老姐姐口吃
为了最后一幕拍的一整部电影,但不愿为这种废物找任何理由,因为他不配拥有
男性PUA行为大赏。女主被设定成了一个鬼迷心窍的男友奴,在长达两小时的“这都不分???”的循环疑惑之后,我同样也没明白最后她在剧场里为什么留下了感动的泪水。这是一场男性意淫吧?是吧?而且男主演员这么幼的脸配上邋遢的头发和胡须怎么看怎么像小孩子装老成,跟角色也不搭啊。
纱希是永田爱情剧本的主角,也是落幕后最舍不得离席的观众。永田其实一直在跟“自己才华平平”的事实对抗,他嫉妒同龄编剧爆红,害怕女友纱希的光芒。在对抗的过程中,他伤害纱希,冷漠自私极端,(看得我神经紧绷,特别怕下一秒他会毁灭纱希。无法控制情绪的男人真的让人恐惧。观影不适感给电影减去一分。)每次纱希想挣脱的时候,他就换上甜蜜的面具,不再扭捏,认真地跟纱希对话。他是真的太怕失去纱希了,因为全世界只有纱希百分百认可他,包容他的卑劣。最后那场对白太有看头了,我哭得停不下来。Lamp乐队好像参加了这部电影的音乐制作(?)所以现在放着「雨のメッセージ」。
3.5 感觉今年看的所有日影都是渣男豪华套餐系列的🤔 另外也就mayu这种级别的可爱演一开始那段很努力的小太阳可以不招人嫌吧哈哈哈。两位演的都很好,男主的心理其实我也挺能共鸣,但看着mayu一次次的努力把自己搞得头破血流的真的是怒到不行。人为什么要/可以对爱自己并自己爱的人这样子。。。太残忍了。
是一段救贖與毀滅的故事。人的相遇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卻又同時是那麼的不足為奇,一段關係亦然。而後你終究必須明白喜歡和愛不足以支撐一段關係,而是在喜歡和愛之後你仍然願意為對方做出改變和調整,以求更大限度的包容,而這是一段感情的萌芽所很難想像甚至是了解的地方。你原本以為你準備好了,但踏入關係裡才發現,也許自身擁有的對對方強大的喜歡和愛,都可能無法去支撐眼前這段你難以割捨的愛戀。「沙西用理想中的速度與我並肩前行,我討厭比我走的快的人,更討厭比我走的慢的人,我只喜歡腳步一致的人。」這些日常中再平凡不過的小事,都足以摧毀一段感情,你說愛情真的強大到難以放下嗎?其實也不然,但你還是願意不顧一切的投身其中,又是為了什麼?最後一段是致命一擊,也許是今年最喜歡的一部作品了。
mayu这样的女朋友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山崎贤人这样的渣男更是数不胜数,可以恋爱,但不必同居;可以同居,但不必动情;可以爱得死去活来,但也没必要。算是行定勋作品序列里比较喜欢的了,希望小西天或者百子湾安排一波啊!
這是導演的自傳嗎。。。madao需要用一個鐘來描述嗎?!
最后一场戏不错,但是山崎贤人撑不起来
有种何者的感觉 戏剧与生活交织 写的是剧本 演的是人生 不过可能因为想要讲的题材不同 无论是整个故事还是最后舞台上的那场戏都没有何者带来的震撼感强
可能是去年最爱的日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