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曾经感受过那种青春期怦然心动的感觉,那你一定不想错过《心跳漏一拍》第三季。
这部剧将青涩的初恋、成长中的自我挣扎,和友情与爱的力量融入了每一帧画面。
如果你已经看过前两季,那你大概知道这部剧是多么的甜蜜、温暖。
《心跳漏一拍》第三季Heartstopper Season 3
查理,一个敏感、内向的少年,他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伤痛,也曾深陷抑郁。
但命运并没有对他完全关上大门,因为他遇见了尼克,那个阳光开朗的橄榄球队明星。
这一季中,他们的感情有了质的飞跃,从最初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的彼此坚定,让人心中充满暖意。
查理和尼克的关系经历了考验,尤其是尼克在同学面前出柜的挣扎。
作为校园中的明星球员,尼克承受着来自朋友、家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压力,他并不是立即勇敢地站出来,而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心里斗争。
在这些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尼克逐渐走向成熟,变得更加坚定,愿意为自己和查理的未来负责。
这种双向奔赴的感情,让人不由得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爱情。
除了甜蜜的爱情,这一季还深入探讨了查理和尼克各自的成长之路。
查理不再只是那个被动承受痛苦的少年,他开始尝试直面自己的情绪,并试图摆脱过去的阴影。
他曾因为害怕再次受到伤害而对尼克的感情犹豫不决,但随着两人的关系越来越深入,他发现自己可以信任尼克,并从中获得力量。
与此同时,尼克也在面对自己的心理斗争,尤其是在如何向世界公开自己的性取向这件事上。
他不想像查理曾经的男友本那样,在自我与社会期待之间犹豫不决。
他选择了勇敢地站出来,虽然这意味着与朋友们发生冲突,但为了查理,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这不仅是爱情的故事,更是关于勇敢做自己、追寻真正幸福的成长旅程。
《心跳漏一拍》第三季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对细节的精雕细琢。
比如查理和尼克每次在一起的互动,无论是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对视,还是不小心碰到的手指,甚至是他们坐在一起讨论功课的轻松时刻,这些细节都充满了青春期的那种小心翼翼又带着期待的悸动。
在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场景中,查理和尼克在冬日的雪地里打闹嬉戏。
查理突然笑了出来,那是久违的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而尼克在一旁看着,眼神中充满了怜惜和爱意。
这一幕不仅仅是两个人的甜蜜互动,更像是两颗受过伤的心在彼此的陪伴中慢慢愈合。
当然,青春期的成长并不总是甜蜜的。
尼克虽然勇敢选择出柜,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他仍然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质疑和压力,而查理也并未完全摆脱内心的阴影。
他们之间偶尔的争吵与误解,源自于成长中的不确定感,但正是这种不完美,才让这个故事显得格外真实。
第三季全集已经上线,准备好和查理、尼克一起再一次心跳漏一拍吧!
公众号【天天美剧吧】,40w美剧迷已集结,带你get追剧新技能
我真的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这一季会有许多的差评?
明明我觉得这一季比前两部拍的都要好。
其实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一季的主题有很大的改变,从刚开始的like变为了更进一步的love,主角们之间从青春时期的少年懵懂,近而迈向成长成熟,所讨论的话题也更加的沉重。
而且这一部的时间跨度也是最长的一部,好像有近一年吧,每个人物都成长了很多很多。
可究其不变的是朋友,恋人,家人之间相互关心,虽然在成长的路途中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我能看到每个人物都在很努力的在朋友的帮助下去克服。
也许很多人觉得好多情况并没有必要,但其实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就是如此的,这部剧拍的很细腻,真实的再现了现实生活中性少数群体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真的很认真的在为酷儿群体发声。
我只想说心跳漏一拍从来都不是一部简简单单的腐剧,它告诉我,不管每一种性向都能够开开心心的去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尽管成长和认识自己的过程中会经历许多艰辛与不易,但我们都可以在朋友的帮助下克服下来。
这部剧所表达的东西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这部剧的主题一直在越来越宏观,从校园走向社会,在成长过程中主角人物之间产生许多冲突矛盾,但他们都一一化解,那些温柔的瞬间,那些感人至深的时刻,主角之间的羁绊,这难道不值得我一个五星吗?!
好没意思的剧情,感觉有点腻腻歪歪,哪有厌食拍这么小题大做男朋友担心到哭😟为了说句i love you 做这么多心理准备有点矫情吧,现实里遇到会觉得莫名其妙的,正常情况下都是直接开干了,每条感情线都挺收敛的,大家素质都挺高,用词非常文明,说话都和玩儿一样,陶吵架像生硬背稿这几季整个剧情都非常有电视剧感,现实中人们不是那么对话的,有种Facebook上的无脑爱情小短剧或者巴啦啦小魔仙的感觉,和真实的校园生活很不相符啊,像皮囊或者这就是英格兰等等,那些看起来就不会是这种感觉,那种才有British teenagers感觉,哪有中学生像那个Harry一样调侃人,小学生行为还能当有一堆伙伴的霸凌者,而且那种怎么算得上bully,世间没有那么善Charlie既然最后铁了心不想原谅笨还要决定听他道歉,人家最后一次领走钱特意去找他道歉,态度诚恳,结果听了半天不肯原谅人家,还不如直接走开,之前该为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默默受委屈,最后却搞成这样挺无法理解的.btw,sebastiancroft也太帅了像skins里边Cassie有厌食症,她朋友们的反应才是正常的,不出点大事没反应,当面看到会关心一下这篇真的好像一群英国人在演美国片,我不信哪所英国哪里会大众都那么看中🏈这部剧里目前是一点⚽️的影子都没见着啊😅这是在英国这不科学🙂↔️发现了Charlie房间the strokes的海报,对青少年影响挺深的,NB
以下仅为个人看剧时记忆深刻的片段和感受。
•这两个人的互动实在是太可爱太美好了,是让我心跳漏了好几拍才对。
这几对朋友在一起真美好。
•两个人跟对方告白 I love u 那段太美好了!
爱要大胆说出来
然后回应•他们两个人的长辈对待他们遇到困难的态度截然不同。
•Tao因为和艾尔不在一个学校读书而有分离焦虑。
但胖乎乎的艾萨克对于朋友都谈对象,而不再关注自己,冷落和无视自己而沮丧和Tao吵起来。
艾尔让Tao换位思考,很好的安慰男友。
最终Tao也和艾萨克主动道歉和好了。
•尼克面对查理的神经性厌食症,有些束手无策。
后来他拉着查理的手,陪他一起找父母勇敢的坦白了厌食症的情况,爱的力量真的很强大。
•尼克尽自己全力陪伴焦虑的查理。
这个画面好美
爱是陪伴•没有查理陪伴的尼克,度日如年。
眼中泛着泪花
Tao安慰想念查理的尼克•家人和尼克去看查理,查理从治疗所回家了。
终于相见啦•大家各自和家人欢度圣诞节。
终于回来啦•虽然亲属说的话没有分寸,但查理确实有点过于敏感了,总想用逃避来处理事情,如果不想听那些话,就勇敢的说出来啊。
他这样很伤妈妈和妹妹的心。
逃到尼克家过圣诞节,不过尼克家的氛围确实很好。
永远爱你的姐姐•两个人想有进一步发展时,艾尔突然有些害怕。
但Tao真的很爱艾尔,尊重她的想法。
爱你的一切•大家一起欢度新年前夜•查理的生日到啦 大家玩的好尽兴好开心•查理的情况真的进步了很多,都可以帮助心理状态不太好的朋友缓解症状了,真棒!
•如果中国也能像国外一样开设x教育课,那么社会将会实现一个跨越式的进步!
•这部剧描述和展现了青年人会遇到的各种焦虑和困惑。
•艾尔在接受采访时,收到了言语上冒犯,好朋友和tao陪伴她。
好友陪伴低落的艾尔•真好,他们都有可以治愈对方,安慰对方,陪伴对方的那个人,敞开心扉的面对彼此。
•sex本就应该是相互喜欢的两个人,身心都准备好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
•女孩们陪着尼克去买成人用品的画面真的太有意思了!
哈哈哈哈哈哈哈•感觉他们很认真的寻找心仪的大学,是真的很想体验大学的一切。
•查理鼓励姐姐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爱自己想爱的人。
鼓励姐姐
父母也可以回家过二人世界了
他俩的爱情真美好,坦诚和支持
姐姐和迈克尔
迷茫的艾萨克
•咦,戛然而止?
期待有下一季
心跳漏一拍 第三季 (2024)8.62024 / 英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同性 / 安迪·纽伯里 / 基特·康纳 乔·洛克
EP1中Charlie对Nick说“我恨你”时,突然想到《两小无拆》中Pran在床上对Patt也说过一样的话
泰语字幕用เกลียด,就是"恨"的意思。
用“恨”来代表爱意,最有名的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
同样是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李白在《清平调》中同样以"恨"字结尾: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当时唐玄宗和杨贵妃恩爱正盛,在沉香亭赏牡丹时皇上钦点李白来赋诗,但太白仙人却在结句中用到“恨”字,一直不解。
直到日后看到日本歌舞伎的能剧《杨贵妃》中,日语字幕中用汉字"憾"表示"恨",实际两个汉字在片假名表记里都是“うらみ”。
也就是说恨就是憾,所以"爱恨"其实和"阴阳""鬼神""善恶"一样,就是同一事物的一体两面,恨就是一种遗憾的爱。
想来朝鲜李氏王朝著名的《恨中录-한중록》,也表达了惠庆宫献敬王后对于亡夫思悼世子无限遗憾的爱意。
생각할 사(思) 슬퍼할 도(悼) 사도세자 - 思悼世子1988年剧版《恨中录》中,大长今导演李炳勋监督将"恨"替换为韩语中同样发音的汉字"闲",是不是就是为了表达被封闭在木柜8天后饿死的思悼世子。
在粤语中"恨"还有"想要得到"的意思,非常有意思。
B站链接:粤语口语里的【恨】最后,点一首代表遗憾爱恨的巅峰之作,林夕-梁伟文老师的《愛的太迟》B站链接:愛得太迟
爱情力学
四方极爱
影评剧评什么的我不会写,只是说说个人感受分享我最喜欢的几个部分——
1.William Gao Hardy我的老公(无需多言)
2.Let's not think about anything but欣赏一下Kit Conner美好的肉体&舒服的五官first
最喜欢这里打的光好美好美
Darcy真的好酷啊!!
好喜欢她(and再次欣赏一下Kit美好的肉体🤯3.希望有一天我们也能生活在一个不分性别的所有人都能和睦相处的理想国(在你的野梦里)
4.喜欢你们的Friendship Bracelets(或者说这其实是Lover Bracelets?但是对T&E这对既是朋友又是恋人的好像没什么差别哈哈哈哈
5.我最最最喜欢的一句台词……Love can't cure a mental illness.一个人首先要成为自己,才能去爱别人(说这句话好像显得很老土但是道理还是这个道理…突然想到了霉霉姐也说过“all of my cages were mental”(——this is me trying)mental issues只能自己解决,不要指望任何人再岔个题吧姑妈的演员Hayley Atwell和Keira Knightley合作演过《公爵夫人》,而剧中Nick也很喜欢Keira🫰🏻还因此确定自己是Bi来着(没什么我就是喜欢找一些莫名其妙的联系)6.先说我不喜欢这部剧的一个点就是主角的很多感情戏实在有点多余,还有非常多的亲密戏看完现在我对kiss场景都有点反胃。。
尤其是不想看到他们两个亲😟越看越奇怪,很不自然!?可能任何东西都是越多越不好吧。。
然后就是这里。。
我想每个人在自己的另一半和自己坦诚相待的时候看到自己并不满意的身体却发出“you're so fxxkin' hot”这种赞美都很难不感动吧😅虽然这段实在有一点点尴尬……总之对Heartstopper这部剧还是很爱的
(实际上我爱音乐原声带多于这个剧本身(?)Nick就像是Charlie的(或者说任何一个和他有相似性格的人的)一个imaginary perfect boyfriend...实在是美好得太不真实了不过 这也就是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存在的意义吧...不真实,符合人美好的幻想,弥补现实的不足看完第三季心情是第四季快点拍完播完结束吧。。
能看出你们剧组实在没什么东西可拍了。
希望第四季可以给每个人一个完美结局不要烂尾啊不要啊……
其实能够很明显的看出来这一季的主题有很大的改变,Nick和Charlie从刚开始的like变为了更进一步的love,主角们之间从青春时期的少年懵懂,近而迈向成长成熟,所讨论的话题也更加的沉重,更具有现实社会意义这一季所包含的东西可谓是非常丰富,很大胆的融合了很多元素。
但是又能显得不杂乱,反而把每个人物都描绘得丰满,立体,真实,不像第二季增加了很多人物的戏份,反而显得有些没有必要。
这一季每个人物的戏份都恰到好处,每一个人物的故事都让人触动。
Charlie的进食障碍所造成的各种问题,Nick的讨好性人格,Tao的自卑和害怕,Imogen的自我认识,Isaac的无性恋不被朋友所理解,Ella的跨性恋恐慌以及遭到社会的偏见,Tara对大学的焦虑还有和Darsy之间的情感问题等等。
还有有关于家庭关系之间的矛盾,朋友间不可避免的纠纷,恋人间的坦诚。
以及诸如sex之类的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但从剧中又能得到许多温暖,Nick的阿姨温柔的听尼克倾诉,给他提建议;Tori永远关爱着弟弟;Nick对Charlie无微不至的关心;朋友之间相互关爱,恋人之间的相爱,家庭关系的和解。
总之一句亲情,爱情,友情无微不至的温柔心跳漏一拍永远都是一个完美的乌托邦,让我可以把自己疲惫的身心托付在这里这部剧告诉了我无论哪一种人格,哪一种性向,都值得被尊重,被理解,拥抱自己的幸福。
这部剧还告诉我们生活之中,不仅仅只有爱情,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爱情,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看重爱情。
我们也要重视我们身边,一直默默支持着我们的朋友。
爱情很重要,但它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全部。
心跳漏一拍从来都不只是一部简简单单的腐剧或者爱情剧,而是一部必修课,人生的必修课这三季是一季一季慢慢过渡的,第一集是青春少年时期懵懵懂懂的恋爱,主题是boyfriend,第二季是一个过渡时期,主要的主题是围绕着Nick outing,前两季的主题其实都略微显得有一点单一,而这一季的主题是最宏大的。
渐渐从校园走向了社会,这一季的成长可以说是对第一季他们之间的爱恋最好的结局当然,由于第三季导演的改变,很多拍摄手法,也不再沿用前两季的方式,我个人其实是略微有一些失望的,因为在我心中第一季仍然是永不可超越的程度,我还是更喜欢少年们一步一步探索认识自己的过程。
年少时的羁绊,永远是绝杀 但奈何这一季拍的也真是完美,无可挑剔,可以说,有些程度上简直比前两部拍的都好。
真的是让人很难不爱
心跳漏一拍 第三季 (2024)8.62024 / 英国 / 剧情 喜剧 爱情 同性 / 安迪·纽伯里 / 基特·康纳 乔·洛克
前两季都是当青春小甜剧看的,各种粉红泡泡。
但是这一季对精神健康的关注,对很多角色自我的探索,包括选择大学与未来,把故事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从未看过的电视剧类型,是会希望十六岁的自己能够接触的优质引导。
很美好很感动,强烈推荐!
—————————以下分集观后感碎碎念———————第一集表白了啊啊啊依然好甜啊!
第二集看到nick担心又不知所措,把二十左右以为自己长大了却各种迷茫稚嫩的感觉演的很到位。
担心的事压的喘不过气。
最后阿姨说的话更感动,需要寻求专业治疗,需要伴侣陪伴(standing together even when it is hard),需要不止一个人支持——在一个年轻向的故事里,引导大家怎么面对疾病,这样有爱的家长,好感动啊55555第四集仔细讲了Charlie治疗心理疾病的过程,朋友们的有爱支持,包括最后的字幕网站,都好暖啊!
精神疾病需要被看到,电视剧能正确引导太棒了。
第六集geoff医生对谈也好温暖,可以治愈观众。
Charlie久病成医,已经可以引导panic attack的朋友claim down,真好。
第一次在剧里看到青少年对性的讨论,因为爱自然而然发生,做好保护措施。
这样积极引导,真好。
羡慕一下,我那时候可无知。
当然这里没有异性恋,没有人有怀孕的担忧2333第七集终于第一次。
有性教育课,有同学们的讨论,各种引导真好。
不用完美,来日方长,相爱最重要。
第八集nick跟女孩们去参观大学,前途和两体问题要怎么面对。
原来nick才是不想离开的那个,不知道自己是谁。
朋友们鼓励他去探索,去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Charlie跟咨询师说的完美结束了这一季的精神健康话题——他爱Nick,但是不能全部依赖他,他的朋友、或许并不善解人意的父母,都是他的支持系统。
跟他们也值得花很多时间,有了这些爱,他反而会觉得对Nick爱的更深。
如果我十六岁的时候,能有人引导我这些,该有多幸福啊。
另外Charlie跟妈妈的对话也很棒,家长勇于认错,才能有进一步亲子关系。
其实最后一集他们选学校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从没考虑过要离家近。
变优秀、远走高飞好像一直是被教育的事。
这是资源不够下必须竞争,还是peer pressure过强总在比较?
无论如何,前途之外,关系这一课缺席很久,我们总会在跌跌撞撞中摸索出来。
缺席的又何止是关系这一课,寻找自我,找到真正追求,也需要大力气。
这一季继续深入探讨了Eating Disorder、What we could do about Mental Health as different roles、Childhood Trauma、Asexual & Aromantic、Social & Political controversies about Transgender、Adolescent exploration of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等重要主题,同时也温柔阐述了恋人之间的坦诚交流、恋人之间亲密行为的第一次、恋人与朋友关系处理与时间情感分配的权衡、恋人与自身的优先级选择、对自己身体的不自信、对自己未来的迷茫焦虑与不自信等青少年时期的困惑与烦恼。
这部剧集就像一个温柔的拥抱,告诉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它们不会迎刃而解,它们或许会持续纠缠你很长很长时间,你会感到痛苦,你会感到困惑不解,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你甚至或许会憎恨自己、尝试伤害自己,但请不要忘记,只要身边有着爱你的人,只要你也用力地去爱你所爱的人,即使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在人生的旅途中走下去,也不算可怕。
我其实是一个很不喜欢与人争辩的人,特别是在身份政治议题上——与人争辩这些议题让我感到疲惫,因为我完全相信甚至信仰着“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来就含有丰富的同理心,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生来善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义务去“拯救”或者说“扭转”那些充满了仇恨或者仅仅是不理解的人的思想。
这或许是一种讽刺性的双向鄙薄:在他们的眼里,我所身处的、所代表的、所爱的社群里的人们是“有缺陷的”;在我的眼里,缺乏共情、同理心,轻易地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为所谓的“正常”下定义,把所有不同于自己的人们归于“危险的异类”的他们也是有着无法医治的“缺陷”的。
但趁着刚看完这部剧集,众多感受从内心涌动浮现、众多早已形成的人生观念在胸口呼之欲出的契机,我想要整理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是为了争辩,不是为了改变任何我前文所提到的心灵含有缺陷的人们的想法,只是因为我有这个权利,我们这个社群,拥有发出我们声音的权利——我们并不像你们对待我们的那样理应噤声。
首先,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说这部剧集太过政治正确,或者借着这部剧嘲讽欧美的政治正确“走火入魔”,因为这部剧里面云集了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无性恋、非二元性别等身份政治角色,甚至在这部剧的主要角色里面,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传统的异性恋。
对于会这么想的人,我只想说:滚去看你爱看的异性恋中心主义的剧吧,这部剧不是做给你看的!
对于一个在这样一个完完全全异性恋中心主义的世界里顺顺利利地活了二三四五十年的异性恋的你,这部剧居然敢没有把异性恋放在世界的中心,居然没有绕着异性恋转,甚至居然敢忽视异性恋的存在,真是大胆!
世界都要崩塌了吧!
这个世界都要完蛋了吧!
现在你知道我们看你们做出来的、天天吹的、爱得要死的那些LGBTQ人群完全隐身的或者当个背景板或者作为一种猎奇性质的玩物出现的异性恋中心主义影片的感觉是啥样了吧?
当然你肯定还是不会知道,因为你的共情力为零,把自己放入他人的处境里去尝试感同身受是你天生缺失的能力,这是你灵魂的缺陷。
对于你来说,LGBTQ只是几个字母,只是几个符号,几个标签,一个猎奇的存在,一个玩笑,一个茶余饭后的八卦谈资,或许还是一个所谓“资本抑或政敌生造出来的概念”,一个对于社会来说的“威胁”;但对我来说,这里面是每一个像我一样活生生的人。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或早或晚地开始迷惘,为什么我们会和自己所习得的、社会所告诉我们要成为的那个人不一样,为什么会对同性产生特殊的感觉,为什么会感觉自己被困在不属于自己的身体里,为什么会为自己的性别被假定而感到不舒服;我们会因为压抑自己的天性、选择所谓“正常”的生活方式而被指责,也会因为释放真实的自己,拥抱自己的天性而被指责;我们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双向矛盾里,更为痛苦的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在人类社会宏观层面上做到简单地消失,因为我们就是永恒的客观存在;我作为一个个体或许可以简单地消失、死去,但永远都会有像我一样的人,在同样的矛盾里挣扎着,数千年前曾有,数千年之后也会有。
人类社会当中的个体,本就不是简单地分为男性、女性、异性恋、同性恋,人作为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社会性动物,客观而多变的物理生化环境、基因序列、激素、大脑神经网络、甚至是某些冥冥之中人类尚未发现但控制着一个人对自己感受的存在,以及每一个人具体的社会历史经历,等等这些无数个因素,组成了我们这样的一个肉体和灵魂上的双重人类,这样的我们必然是复杂的。
我们每一个肉体和灵魂必然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欲望,这样的感受不是简单的男女性、或是什么性恋可以一概总结的;有些人或许觉得荒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名词、那么多的标签,可是不是先有了标签,再有了标签所代表的人,而是先有了无法在已有标签中找到归属的人们,再有了新的标签;我们是先有了自己的感受,再用一些分类标准去描述它,而不是先绞尽脑汁思考创造出一个猎奇的分类框架,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往里面装。
我们是先发现,自己好像并不喜欢异性,却总是对同性产生特殊的感情,再发现有许多和自己有着相同的人,才意识到原来自己归属于同性恋这样一个群体;我们是先在不停探索中发现,自己好像对于性、对于浪漫关系没有兴趣,在和与自己有相同感受的人交流后,才发现自己归属于无性恋或是无浪漫倾向。
这样简单的例子,我可以举无数个,但能够理解的人自然理解,不能理解且没有共情力的人永远都不会懂。
没有人爱给自己贴标签,我们只是爱自由地做自己。
如果这些标签对你来说只是一个笑话,那么请fuck off,不要影响我们活出自己快乐而精彩的人生。
回到这部剧,我很高兴能够看到这样一部完全以LGBTQ青少年的成长为中心的剧集,而且在很多时刻都能够完完全全地感同身受。
对于顺直人来说,这部剧描述的生活、人群、社会或许就像另一个世界一般的存在,有这样一群LGBTQ青少年聚在一起的成长生活或许就像Peter Pan的梦幻岛一样地不真实,但对我来说,这里面大部分的烦恼与困惑,都是我所真实经历、感受过的烦恼与困惑,而且我们酷儿就是会喜欢找酷儿一起玩呀,怎么了呢?
我真实地经历过剧中所描述的性向迷惘、探索与确认,经历过以“娘”之名的性别气质攻击,也经历过不知道怎么向熟悉的朋友出柜,不知道怎么向家人出柜等等烦恼。
Charlie和他朋友们的故事,让我逐渐开始理解自己的成长,开始认识到这个世界上并不只有我,还有很多很多和我一样迷惘的人——这难道不比再拍一部老套的异性恋青春恋爱剧要意义深远得多吗?
再者,即使这部剧的人物设定、剧情不符合现实,有所艺术加工又什么关系?
文艺作品本就不是天生要完美贴合现实。
看《哈利波特》《千与千寻》《大话西游》看得津津有味的你,你爱的作品里可以出现魔法、妖怪、龙、魂魄,但是但凡哪个作品里多出现那么一两个黑人、性少数,就是“政治正确”,就是“强行塞入”,就是“脱离现实”——可是有没有可能,我们生活的社群当中本就有很多性少数呢?
有没有可能你所幻想的那个几乎所有人都是顺性别异性恋只有那么0.01%的人可能会“不正常”的世界才是真正不存在的呢?
接下来我想讲第二点,也就是关于性别与性取向探索的问题。
我无法形容自己已经多少次听到多少次类似于“不要宣传LGBTQ,会影响青少年”“很多青少年把自己归为LGBTQ人群是因为觉得这样很酷/青少年会因为觉得这样很酷而‘选择’成为LGBTQ人群”之类的观点,也数不清自己已经为这样的弱智发言翻了多少次白眼了。
第一,异性恋就这么脆弱,听点看点同性恋的东西,就会变成同性恋啦?
那看来异性恋也没有那么“自然”嘛?
同性恋天天被你们异性恋包围,咋没变成异性恋嘞?
第二,成为LGBTQ群体的一员从来都不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成为同性恋/跨性别/酷儿,意味着面临无数来自外界的阻碍、伤害,意味着无数次怀疑自己,意味着随时可能失去自己家人、朋友的爱与支持,意味着永远不可能彻底敞开心扉、放下心防,意味着在大部分时间都要隐藏部分真实的自己。
成为同性恋/跨性别/酷儿,意味着自己不再成为社会的“默认选项”,意味着自己永远都要花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自己的特殊性。
这样的境况,怎么会“酷”到吸引好奇的顺直青少年来扮演?
第三,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个人固有的属性。
如果性取向是一种选择,没有人会“选择”受人排挤受人非议的生活。
正是因为我们改变不了自己的性取向,所以我们除了拥抱真实的自己之外别无选择。
我们不是像在桌子上挑几盘菜一样这盘是异性恋那盘是同性恋这盘是双性恋那盘是无性恋哎呀当一个同性恋好有意思让我试一下吧像挑菜一样选择自己的性取向,性取向是根植在身体与灵魂当中所固有的,我们能做的只是随着人生的前进去发现它。
有的人曾经表现为异性恋,后来成为了同性恋,并不是他从异性恋“变成”了同性恋,而是他随着人生经历的丰富逐渐发现自己曾经以为的爱并不是爱,而逐渐在同性身上找到了这种感觉——他发现了自己真实的性取向;有的人曾经表现为异性恋,但逐渐发现自己也能喜欢同性,并不是他从异性恋“变成”了双性恋,而是他一直以来都是个双性恋,只是他后来才发现了自己的这一面。
请不要把异性恋当成每个人的“出厂默认设置”。
一个人对自己的性取向存在有错误认知,是完完全全正常的,因为一个人认识自己的过程本来就是漫长的,有的人或许需要用自己的一生才能够完全了解自己。
我对自己性取向的认知,也经历了异性恋-双性恋-同性恋的变化过程,人在年少的时候,对爱、对性的理解都还不成熟,你怎么能期盼他就一定能够发现自己真实的性取向呢?
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有放心去感受,放手去爱,去尝试,才能够慢慢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不论犯下什么错,都不过是成长沿途的风景罢了。
第三点,关于跨性别人群的社会政治争议问题。
我真的受够了总有人尝试把LGBTQ权益跟女性权益放到对立的两面了!
首先,权利并不是蛋糕,不是给这个群体多分一点那个群体就少了,不是支持这个群体就是损害、反对另一个群体了。
我们为这个那个群体呼吁争取这样那样的权利,是因为他们在这样那样的领域受到了忽视、压迫,他们被纳入了“非默认”的范畴,但人类社会,不应该有任何一个人被“非默认”,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活成自己的“默认”。
因为我关心自己的权利,所以我也关心和我一样的人们的权利。
这种关心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选立场,不是我是Team Female你是Team Trans我们在同一个箩筐里抢苹果、在讲台的两边打辩论,而应该是求同存异地共同追求作为弱势群体的权利。
第二,提出问题,是为了找到正确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我发现很多人提出跨性别的存在给女性带来的问题一点二点三点列一长串,结果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跨性别是女性的敌人,女性主义需要反对跨性别——Excuse me?
否认跨性别的存在完全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它依然是一种对现存问题的逃避与掩饰。
如果男跨女的存在会让女性感到没有安全感,感到女性空间被占用、被侵犯,那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去界定女性空间的边界,去建立性别中立厕所,去商讨能够让跨性别和女性都感到被尊重的解决方案?
否认跨性别的存在,像JK罗琳一样宣称世界上不存在跨性别,甚至以一种可笑的方式去定义何为女性,难道就能够解决真正的问题吗?
把跨性别视为自己的敌人,去先入为主地仇视一个群体,而不是去探讨如何在社会中形成新的共存体系,能够解决任何问题吗?
如果你希望的是未来的社会里,男厕所being现在和过去的男厕所,女厕所being现在和过去的女厕所,任何性别空间、任何事情都像现在一样、像过去一样,就好像跨性别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的话,那我只能遗憾的告诉你,这是永远都不可能的,我们需要商讨的,只能是如何做出让更多人、更多群体都感到满意、感到被尊重、感到被看见的改变。
落笔至此,也算是把多年来堵在自己心口的大半关于身份政治的观点倾泻而出了。
虽然讲了好多似乎与Heartstopper这部剧无关的东西,但它们都是我在看第三季过程中感受到的,让我不吐不快的内心想法。
正如前文所说,我其实很讨厌和人讨论这些观点,因为我并不试图去改变任何人,我尊重任何人being who they are,即使那是他有着缺陷的样子。
但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觉得自己还太年轻,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我的观点还不成熟,我还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改变,我现在的观点跟几年前的我差异甚大,我未来的观点也可能跟我现在的观点完全不同。
但不论如何,这些就是此时此刻的我的观点,它值得被记录,值得在将来被回顾,它也只代表我的此时此刻。
首先给自己叠个甲,我只看了Heartstopper的剧版,没看漫画原著或Alice Oseman的其他番外小说。
只能根据目前剧版所呈现出来的剧情作出评价。
原先在第一季和第二季刚出的时候,我也是第一时间看完,那时甚至非常沦陷于其中,整个人以泪洗面。
跟现实落差太大,觉得生活都无法继续……虽然第三季也很好,两位男主之间的互动依旧甜度拉满,也照顾到了不少LGBT群体的各类话题。
就凭这部剧的童话故事氛围感,我还是会给出很高的评价。
S03E04的双视角叙事呈现我也很喜欢。
可是,本季在剧情和呈现方面,有诸多让我感到很别扭的地方,有点难受,不吐不快。
主要分为以下三点吧。
一、Charlie的身材焦虑在Charlie的心理问题中,除厌食症外,身材焦虑是在本季聚焦得最多的一个。
具体体现在:1. 在S03E01中,Nick拉着他去海里玩,他宁愿穿着整件T恤,直接走去海里打湿衣服,都不想脱衣服露出自己的身体;2. 多次对着镜子换衣服时,凝视自己的身体,认为自己的身体很丑(加入了漫画感的灰暗特效,来表示他对此很难过、自卑);3. 直到S03E08结尾的最后一次结合之前,Charlie都是穿着上衣跟Nick进行sex的,害怕Nick看到了自己的身体就会嫌弃自己。
起因无非就是Charlie自身的自卑情绪,就认为自己身材不好,再加上自残倾向所导致的疤痕,永远想只在Nick面前展现出完美的一面。
可是,Joe Locke的身材也不差呀,就是很标准的twink身材,又不是瘦得皮包骨那种,不符合设定!
即使不谈演员本身的身材,说回剧情,Charlie到了这个年纪其实应该多多少少都看过一些片子吧?
或者去看看男模写真之类的,比较一下,他就能意识到自己的身材已经可以了(这样还是说回演员本身的条件了),到底自卑在哪里……?
不过这一切都能用角色人设来摆平。
另外,疤痕呢?
我好像没有看到?
难道就是指手臂上的那几道小型痕迹吗?
就算是,也没有镜头特写?
导演和道具组能不能认真一点,非常不明显啊……(不过说起外形条件,Kit Connor本季让我倍感欣慰,少年感还是在的。
在第三季播出之前,经常看到他po出的各种健身照片,我那时很担心他会健身过度导致睾酮水平过高,进而影响颜值。
现在看来是多虑了。
)也许有人会说青春文学、童话故事,就不能对其合理性要求太多吧。
最后Charlie克服了身材焦虑,勇敢在Nick面前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这何尝不是一种勇敢呢?
但是,优化一下会更好。
这大概是导演的锅吧。
二、两位男主的床戏在第三季开播之前,所有观众都会预知到sex在第三季是避不开的话题。
开播前Joe和Kit在一次采访中透露,他们甚至为本季拍摄了大约七个小时的床戏镜头。
可是我看完后,对于本季Charlie和Nick的床戏,我只有两个字能评价:敷衍。
每次都是用被子盖着、嘻嘻哈哈一下就结束了,非常清水。
那好,就算在这方面放低要求:都是同志相关题材,不要求它有《QAF美版》或《同路人》那样的惹火程度、不要求它有《寻》那样的真实程度、也不要求它有《RWRB》那样的化学感和温柔感;都是高中生题材,不要求它有《SKAM法国版》那样的性张力;都是青少年题材,不要求它有《性教育》那样的教育意义。
本季Heartstopper在这方面还是很敷衍。
灌肠这样老生常谈的问题就不说了,很多同题材影视都是一笔带过的,倒是也不能太怪罪剧组。
可是本季在专门安排了一个性教育课的场景的设定下,两位男主在做事前却完全没有灌肠这一步,而是说做就做,没有任何提前准备,实在是有些不知道怎么评价。
其次,本季全程未明示谁是1谁是0。
好啦好啦,我知道现在提倡的是打破成见、打破刻板印象,并不是健壮阳刚的人就非要做1,也并不是弱小温柔的人就非要做0。
可是你让观众知道一下谁1谁0会怎么样吗?
(当然了,大部分人肯定就会认定Nick就是1了。
)还有,Charlie在最后克服身材焦虑之前,都是穿着衣服跟Nick去do的。
我有个疑惑:你们没有肉体的直接接触,到底要怎么做……?
除了下半身之外,种草莓就足够了吗……?
两人隔着一件衣服,Nick还一副兴致盎然的样子,我对合理性要画上一个很大的问号。
既然你们都已经涉及到sex话题,能不能拍认真点呢?
我想请问呢?
都第三季了,两位男主的交互真不应该以吻戏为主了。
也不知道那七个小时是被导演剪了多少。
三、戏剧冲突感的缺位说到这个,并不是说我想看很抓马的剧情,而是角色间缺少冲突的话,真的不太利于人设和剧情的塑造。
在本季中,Charlie和Nick的直接冲突(争吵或不和)是几乎没有的。
前期Charlie一直心里别扭,不愿意坦诚说出厌食症的问题,而Nick选择了理解和迁就,在担心的同时,不逼迫他谈论此事。
直到Charlie在电话中选择坦白,Nick才手牵手跟他一起去他父母那说清楚。
尔后Nick更是十分体贴,对Charlie的精神状态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尽管Charlie的病情让Nick的心情受到很大影响,但Nick始终展现出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本季为数不多的冲突场景可能就是在S03E06,Nick在辅导Charlie吃东西时语气稍微不耐烦了些,Charlie便立刻发火让他“Fuck Off”(同时还提到了making me feel like shit的台词,让我总觉着feel like shit在全剧出现过非常多次,编剧有打磨剧本不够的嫌疑在),但也只是止步于此,后面立刻就道歉和好了。
可是情侣之间谈恋爱,有意见不和或争吵才是很正常的,而有冲突确实会让观众感到很难受或很虐。
但就是因为有了这种虐,才会让发糖显得更加甜美。
不然的话,一直只有糖,只会觉得齁甜齁甜的。
之所以本季会有“工业糖精”的评价,就是因为Nick的角色太不真实,缺少一个高中生该有的人性。
如果你的伴侣永远都是那么美好、永远那么善解人意、永远都只顾着你的舒服,这种单方面的“完美”反而会让你不安,产生恐怖谷效应,又或者说另一方迟早都会出心理问题。
在第三季开播前,我还听到了一段有声书,是他们俩因为Nick要远出上大学而吵架(b站视频号BV1N841167aF),本来很期待第三季会拍到这段情节。
可惜第三季整体节奏太慢,根本就没讲到那里,到参观完大学就结束了……其他碎碎念James的戏份太少了吧,本季就露面了两三次,台词也稀少。
他也许只是Isaac认识到自己是无性恋的一位工具人,那既然编剧那么爱配平的话,能不能给我的James找一个好归宿,他那么可爱!
还有我真的很需要Olivia Colman。
我没有说姑妈Diane不好的意思,只是刚从《碟中谍7》中看到她强行替掉了Ilsa,现在又来替换,太面熟。
很羡慕这群年轻人,他们面临的可能是“小事”“至于吗”但是每件事都被重视被正面对待甚至被治愈,而不是“忍忍吧”“大家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就你事多”,真好啊不过里面那些动画效果真的有点降智了,跟内娱那种花字一样可以但没必要
哎呦真的太幼稚了些 但想想他们设定的才16岁就也合理了 虽然他们看起来不像
能看到核心原班人马继续回归还是令人安心的,但多少感觉剧情有些注水,虽然时间跨度接近1年,但用外出治疗跳跃并不能算高明,校园生活接近于无,人物关系发展似乎也都在意料之内,值得称道的亮点或许是对于厌食症、强迫症患者的关怀,以及姐姐戏份增加、人物立体化,悬念则基本都留到了下一季。剧情乏善可陈也就会让人关注点跑偏,印象较深的有2点:1、消失的母亲,不知是不是Olivia Coleman是出场费太高还是档期撞车,打了两季酱油后彻底隐身,只被偶尔口语提及,甚至在圣诞这样一个主打“合家欢”的场景都未现身。2、Hayley Atwell惊喜客串,标志性的嗓音和笑容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只可惜戏份不多,发挥作用也着实有限,以及大概率是因为她的客串,Nick被安排在万圣节穿上美队的制服,来了一个隔空致敬。
第三季一个不留神就是随地大小亲,看多了略有腻味。有进食障碍的Charlie仿佛世另我,本人对食物难以提起兴趣,准确说来三十岁后的我对周围的一切都难以提起兴趣哈哈,眼神中只有社畜的麻木和空洞。这辈子能遇上像Nick一样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的伴侣每天做梦都会笑醒吧,但是从Nick角度审视这种行为又是泯灭自我的存在,属实不可取。Isaac和Tori我抱走啦,好爱拍视频鼓励朋友走出低迷的想法!
对不起,我开始审美疲劳了,我先道歉,是我的错。本季真是越来越矫情了,我特希望秦海璐能钻进屏幕里说: 行了,别矫情了,多大点事儿啊。我觉得剧中现在唯一能量感比较大的只剩Isaac了,除了查理这种mental出问题的,其他角色都太拧巴太矫情了,有1-2个角色这种设定还可以,全员上纲上线的,是准备冲奥吗。第四季能不能多安排Isaac!!!!!!!
三星半吧,会感觉出来明显没前两季好看,就是有些刻意给人物制造困难的感觉,再把Charlie的心理问题拿出来做文章,但是解决又显得很淡化,跳到下一part搞性教育了,纯爱小甜饼变成纯爱小肉饼。另外,从第二季其实就不太喜欢给老师也配平了,真的可以不都搞成对象的。人应该就是有比较病态的心理,看到这么甜的东西,很容易一边很开心,一边就气死了。
Love makes people crazy. I’m just Issac
为啥这季分数反而降了。这季比第二季好太多了吧。不简单是青春爱情剧,青少年同性情侣的心理问题在家庭爱人和同辈群体中寻求帮助与支持,这些比很多青春片更写实而且有指导意义得多
拍的太闷了,节奏也不好,来回这几个人几件事折腾,看得昏昏欲睡,主角无论亲吻还是互动都味同嚼蜡!
终于快进到披头散发但是没看到奥姨
hummm 。 只有金毛能看了
看完后,又从第一季第一集开始刷一遍。这季依旧还是那太过健康,令人羡慕的感情,不过多了青春期会有的烦恼、痛苦。
童话故事。看多了觉得自己好惨😥…
(yea i only watch it for kit connor...
网飞对爆剧的更新效率真的好高。灯光调色的精致度好像不如前两季,这一季更多将重心放在青少年对于自我的探索身上,想要或不想要什么?想爱或不想爱什么?我是什么?只不过由于主角组的性别和性取向的多元化的特征,这个探索也呈现出对性向与性别的更多偏向。甜度萌度依然在线,看起来是绝对会有第四季的感觉。
这一季每个人都在开始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基本都没解决完,有演了一半的感觉。
看的打哈欠
话题显然扩展和深化了。Hailey阿姨提纲挈领地说出了“爱不能治愈mental disorder”,或许亦可以延伸到其它人生问题上,谈恋爱和交朋友不能解决个人本身的存在性问题。但是这里面几乎所有关系都教科书式的完美。"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 it?" "You seem negative" "What can I do to help you"这种话语太常出现甚至习以为常,但是这样的关心恰是人际交往中很难得的。印象深刻的是小姨在海边安慰尼克、和父母说关于饮食障碍、Imogen和Nick谈起之前的想法,以及最后Michael说自己和Tori的事。“男女朋友只是个标签”,做描述好过做约束。
點滴的瞭解和理解以及慢慢纍積的信任讓一切水到渠成。愛意濃濃的小甜餅中夾了個大性感喬貝貝啊~太香了~誰看誰無法think straight!
剧和评分差距太大,第三季来来回回还是谈恋爱那些事,剧情无聊到看了和没看差不多,唯一的优点可能就是有lgbt元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