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份工作,这份工作能给别人带来幸福。
这一份工作没有kpi,不要求去年同期环比增长,不要求利润翻几番。
只要自己开心,客人开心。
这里的中介是这样工作的:1、背景调查:你想住什么样的房子?
对周边环境有什么要求?
2、带你出去看房3、根据你的喜好,带你去房子附近好吃的饭店吃饭,去逛街,看风景4、看房子5、还能和你谈谈心6、成交。
完美。
发现东京的面包店甜品店的价格其实和杭州差不多,房租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贵,再结合《东京八平米》,瞬间觉得是个非常移居的城市。
在日本窜过大街小巷抛开滤镜之后,为什么故乡的大家并没有这样对街道的认识,还是因为发展中吧,光是自己的白天就已经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情和余地了解他人的故事,每天都是应付自己的生活囫囵吞枣,怎么还会有闲心描绘自己生活的地方。
不由得感到一些遗憾,这样的故事的确实反而加剧了自己没有归属的感觉,人与地方的联系轻飘飘的,到哪里都无所谓,这样从经济上来讲加速了劳动力的流动,应当是有好处的,但实际上社会成了实现某些人个人利益的工具,大众的报酬比起承诺还远远不足。
就这样,我们失去归属,城市失去了我们。
地方与人的联系往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如果地方与人的联系如此不足,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可想而知了,社会的冷漠和隔离感也日渐加剧,人们再也无法像以前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反抗和创造的力量,就这样被什么东西一个个吞噬掉,失去反抗的声音。
看日剧的时候,心里的声音总会随着日剧的旁白、人物对话而改变节奏,这种节奏有一种叙事般的韵律感,平静、安详、美好。
好像再平淡的生活、再平凡的人生都是沉静美妙的。
把平凡的工作做出仪式感、成就感,大概就是所说的匠人精神。
然而,并非每个人都是匠人,但是落到生活中,日剧里描绘的人物身上,会看到对个人生命的尊重,对别人所选择的人生的尊重。
一个经营多年的老店的店主,会让人肃然起敬,即使卖着最简单的东西,却有其特别的情怀和理由。
一个失婚的女子,想要重新开始单身生活,没有在人背后的唏嘘、八卦,而是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让她相信一个人也能有充实的新生活。
如果这社会多一些这样成熟的,对他人生命怀有敬畏之心的人,该多好!
一个人大概要经历一些事情,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才能有强大的包容心,去爱这个世界和这世上的人们。
接受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生选择,不急于去否定他人,不以己度人,这好像,真的挺难。
不知是不是内向的原因,一直喜欢日本治愈系作品,这些电影或剧集多多少少关乎孤独、个人体验、自我认知,观剧时就像是在触摸一样日常器具,有清晰的实物感。
看完后,整个人都会沉下心来,特别平静,打扫卫生、做饭、呼吸的时候,好像还沉浸在日剧的韵律中似的。
这感觉与写完几篇字帖、安静的完成一道菜的感觉很像。
为什么呢?
别人也是这样吗?
于是,经常搜罗类似的剧,治愈剧并不励志,不会在看完后很鸡血,不搞笑,顶多是浅浅的会心一笑,不养眼,不会痴迷于高颜值而忽略剧情本身。
为什么我们需要治愈剧呢?
也许是工作比较疲惫,也许是需要一点点温暖人心的东西,这样想来,其实,我们在这世界上奋力拼搏的每一天,追求的反而是最简单的东西,踏实、温暖、自在的感觉。
这阵子霓虹拍了不少关于买房租房的电视剧,上一季有北川景子的《卖房子的女人》,这一季有《公主小屋》和这部《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
》,看来买房不仅在天朝是热点话题,在岛国也一样。
和《公主小屋》里面贴心的售楼员高桥一生以及姐妹花前台不同,本剧的重田不动产只有热爱重金属乐的双胞胎以及一个不会与女性交流的IT技术宅。
然而他们的套路却是把各位想住在吉祥寺的人都介绍到了吉祥寺以外的其他地方。
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那就不要住在吉祥寺了吧。
整部剧的结构很简单,大概分成三部分,带客户看房(期间走访各种小店,胡吃海喝瞎买东西,这么花钱居然公司还没倒闭),然后是IT技术宅与又吉直树探讨人生?
(两人居然莫名看出了CP感)最后是与酒吧老板的吐槽(老板除了恶意卖萌还经常说些鸡汤金句)。
值得一提的是又吉直树在本剧中是真人客串,而根据他的小说拍的大热剧《火花》也是在吉祥寺。
每一集都是一个小故事,每个来租房的人的经历背景都不同,但是目的却都是一样的。
有分手的插画家,陷入公司人际关系而离职的白领,不得志的代笔作家,喜欢少女团的离婚主妇,他们每个人都带着想逃离过去生活的想法来到这里。
重田姐妹听他们的故事,带他们去新住处周边的街道小店,然后每个人都找到了新家。
这样的故事是不是很像深夜食堂?
只不过故事的倾听者由做菜的老板变成了租房中介双胞胎,但是最后那些受伤了的人都因为他们的帮助,又重新开始了生活。
人生的停滞不前,或许只是因为生活停滞不前吧。
虽然生活里面有很多烦恼,但是看看双胞胎元气满满的努力推销房屋租赁业务,还有又吉直树和酒吧老板的插科打诨,起码周末也得开心嘛。
第一集里酒吧老板最后说,如果住处改变,生活方式也会改变。
那些郁郁不得志的人们,是不是都是因为这些而做了改变呢?
但是对于住在天朝的我们来说,你要让我改变住处,请先让500万的双色球砸中我吧!
PS:本剧的片头曲《生きていたんだよな》很好听,很符合豆瓣又丧又努力的政治观。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igniteyourbones
几年前就打开过这个剧,但是一集就弃了,当时的心境还不到这里吧。
但今天,在葡萄牙,早早出门逛了一天之后,下午去中超买了瓜子零食回来,5点都就洗漱完毕,一点都没有想要再走出酒店的欲望,随便翻出这部剧,忍不住一集集都看完了。
第8集果然还是最close to home——独自在纽约打拼4年的摄影师,因为纽约房租太贵没办法make it,所以回到了日本。
就像我最近要搬离欧洲,朋友都纷纷问我,那,你还回不回纽约?
每一集的主人公都有不同的职业和兴趣爱好,房产经纪两姐妹就会带他们去适合的街区。
我因为1)跳舞 2)打算继续freelance在家办公 3)是个E人 4)爱干净,所以需要市中心、交通方便的、现代的、面积大的单身公寓。
我很喜欢我在纽约的家,是在luxury apartment building里所以价格也相当luxury,疫情之后更是价格大反弹;面积小还是其次,致命缺点是距离地铁站需要步行十几分钟,在纽约的寒冬和暴雨里,这个距离真的相当痛苦。
搬来欧洲之后,我发现自己被纽约真的PUA太久了(在此之前是被洛杉矶),原来房租可以那么便宜,原来美酒美食都可以相当affordable,旅行享受更是如此。
其实去年回上海的时候,这种在纽约生活的匮乏感就变得特别明显——回上海后,我可以立刻报名上架子鼓课,一节课400块,而纽约是翻倍还要加上通勤到Brooklyn的时间(因为那里租赁鼓房更便宜);获得了大保健自由facial自由,在纽约我得要坐一个小时地铁到Sunset Park去按摩;在上海学跳舞的资源更是丰富低价,而在纽约办课卡一节课也至少要16刀以上。
还有个有趣的anecdote:我回国的时候在韩国转机,去跳舞认识了些新朋友,下课大家讨论出汗T恤smelly之类的问题。
我说,我好幸运,我纽约的公寓每一层都有shared laundry room,可以两三天就洗一次衣服。
听完之后她们都沉默了。
我才意识到,噢,亚洲其实是家家户户都有洗衣机的吧,而in-unit washer/dryer在纽约绝对是个奢侈品...所以,只有纽约是想住的城市吗?
“东亚三国手牵手,谁先平权谁先走”——但新宿区是可以注册same-sex partnership的,韩国如今的影视作品也越来越犀利深刻,而我们仍然在拍霸道总裁变成猪,需要科学上网,以及post-pandemic exodus。
但我还是决定要回上海,因为它是目前能最大程度满足我所有需求的地方,因为我和家里人早就come out并且获得支持和爱,因为在外漂泊10年的时间,跑了地球大半圈,我确实相当疲惫了。
就像这次独自旅行,虽然有很多丰富有趣的见闻经历,但那种想要cover more ground对各种东西都新奇探索的心情,确实没那么强烈。
我不怕missing out,我就想心安理得在陌生的城市里,坐下来看书看电影发呆。
未来确实让人不安,也能预料到非常多的困难,但我还是决定要回家,去构建一种专属于我的、跨国性的、自洽的小世界。
沉下心来,等内心又骚动的时候... 就再说吧:)
|| 前言(看了很多剧,但一直都没有迈开写评论的脚步,第一篇剧评就献给它啦)从大学学日语开始,其实最初也没有对日本的娱乐什么的感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觉得有必要去了解一下。
于是由浅入深,也就是从当时听到名字最多次的女演员(十元)入手啦~她的恋爱剧几乎都看惹,并且在此过程中遇到了对我自己来讲足以闪闪发光的人。
这两年看了蛮多的剧,目前为止也囤了好多还没有看,因为我是一个恋旧的人,连看电视剧也延续了这样的风格,宁愿把看过的剧回顾好几遍,看新剧还是需要特别大的勇气。
这部剧也是一样的,从它播放开始便有不计其数的公众号啊,个人安利向文啊,各种各样的平台在推送,并且彼时还保留下笔记这个习惯的我还把它记在了小本本上,以示自己要看一下,结果呢…两年过去了。
其实有一个原因是我一直误会了它,以为是一部讲吉祥寺这个街区人民杂谈这样的一部剧,所以就一直搁到那里惹。
于是呢,在前天实在剧荒到不行,迈出了看新剧的步子,点开「吉祥寺だけが住みたい街ですか?
」,恍过神来第四集了!?
再看进度条才发现一集只有二十多分钟啦,是一集一个故事的那种类型。
就如大家所说的那样讲了两个小姐妹,在给客人介绍房子时各种吃喝玩乐安利,最后再心灵鸡汤一下。
主旨就是从内心发问“这里真的是你想要住的地方吗?
”·因为它在榜单位列前茅?
·因为它是你从小到达生活的地方,特别熟悉?
·因为会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很好?
·还是…因为那里集结了你想象中所有的美好?
所以两姐妹才一齐去阻止大家的种种幻想,并且根据她们自己细微的观察和客户的要求找到与客户需求所对应的街区,虽然每一集的这一点上有一点生硬且套路相同,毕竟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样的做法,但是!
她们为此也做出了相应对策,即带客户们在短短的一天里去体验所介绍街区的魅力,让客户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这个就是适合她们自己的街道,即使是一个人生活在那里也一定会很舒适、幸福。
也正是因为这样无微不至的服务叭,虽然会有点夸张但让客户感受到了用心,这便是最终能够对素不相识的两姐妹吐露心事的原因吧。
因为感受到了这种用心并且能让自己安心。
这个也能稍稍从侧面衬托出社会对于职业的态度吧。
所以还告诉我们,想象的、安定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能让自己真正快乐并且发光发亮。
(题外话:此道理同样适用于穿衣)最开始我不是很懂又吉直树这波操作,也可能是最开始轮到这部分的时候我没有认真看吧2333…总之呢就是我在看完整部剧之后,又把每一集的这一部分挑出来连着看了一遍,结论就是,它大概是想呼应这个主题,即使在吉祥寺这个街区找到了一个满足又吉直树所有条件的房子,但就像他本人所说,这个街区承载了他之前所有的回忆,走到那个地方脑海里都能印出哪些画面,在他的经历里这个地方不是蝉联了榜单的、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的都想去住的街道,而是对于他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承载了过去的他的这样一个街道。
我当时去的时候是听说有一些好吃的店和古着,所以慕名跑过去,(结果因为头一天耍懒没洗头,那天出行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十分尴尬,逛了一会儿就飞快地逃离回去了)到那里的时候大概是下午一点了,车站出去还是很喧嚣的,因为第一次去也不知道哪里是有好东西的聚集地,所以就自己瞎转悠,大概就是中心那一片儿,有很多卖吃的,还有二手衣服什么的,还偶遇了一家LOFT,不过没进去。
因为想迅速回去所以准备去车站附近的一家连锁咖啡馆坐一下就打道回府,他们家的那款什么类似于牛角包里加奶茶夹心的配咖啡真的是刚刚好~有趣的是旁边坐了两个阿姨,大约五六十岁的样子,应该是闺蜜吧,开心地聊着天炒鸡少女,当时心里就在想要是我到这个年龄也能这么余裕就真的太满足了,最后逃离。
今天看了b站一个up主的视频让我想到,真的很羡慕那种能为自己兴趣一门心思的人,比如他们的匠人,比如很多斩获大奖的人…那样追求过程的状态就很好了,足以闪闪发光。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
》1失恋的女孩。
插画师2找工作的女孩。
爱吃美味。
天台上:你以前的公司在哪?
:在那边:能看到吗?
:看不到,太小了:公司就是这么渺小的东西,没有必要为这么渺小的东西伤心。
敬“爱与和平”。
(醉和开心的时候,能说的话好多好多呀)配合别人、体谅自己,寻求和解。
3抢手代写人/无名小说家安静的地方。
工作停滞不前,生活也停滞不前。
换个环境,让新陈代谢活跃起来。
4离婚主妇/分手的追星人看着妹妹们激情四射的舞蹈,感觉生活也活起来了。
5真正想要的东西电影,导演梦想。
颓废时,就让自己好好吃一顿,泡个澡,休息。
有一天没有想要的东西,也会有不想失去的东西。
6邂逅的街道妈宝男。
独居。
期待联谊,邂逅。
如果害怕受伤,永远不会开始。
7悠闲的街道法国人在日本向世界介绍日本文化。
十条街道。
8东京的布鲁克林从纽约回来的摄影师,迷茫自己还要不要,继续从事热爱的摄影。
住在充满艺术气息的手艺人街道,选择继续从事热爱的摄影。
9青春女孩因家庭负担原因,大学退学工作,程序工程师,经常很累,所以对于房子,只想要舒适,价格适中,不在意是否有问题。
不在意心理瑕疵的房子,因为很现实的知道,选择什么就必然要失去什么。
女孩一直压抑自己的天性,因为内心的自卑,不会去主动追求想要的。
男朋友也好、生活也好,来到自己面前,就接受,要离开了,虽有遗憾,但不会去挽留。
【感觉有点像我,压抑着自己,似乎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其实什么都想要😭】10主编大人经历过一些事,告诉自己放轻松,不要太沉迷一项事情。
专注可以,沉迷焦躁的发狂,就不好了11住在东京的理由“但是”这个词会把所有开心或好的事消灭。
以后不要再说了。
想成为漫画家,却为了生活不断的打工。
过着家和打工地方,两点一线的生活。
周末不打工的日子,又无所事事。
【感觉和我有点像,考虑要不要回家创业。。。
】最爱的经典镜头,重田姐妹将顾客抬起。
1.杂司谷离市中心很近的安静街道,路很窄,像迷宫一样
2.五反田隐藏的美食街
3.神乐坂距离夏目漱石的诞生地很近,有很多出版社,文学气息浓厚
4.秋叶原电器、二次元
5.中野中野商业街、百老汇
6.惠比寿(东京的三里屯,时尚中心)7.十条十条银座商业街有好多历史悠久的蔬菜店、鱼店,浓浓的昭和风
8.藏前有很多由仓库改变过来的新店,聚集了对艺术感兴趣的年轻人(东京的798)
9.经堂商业街有Loft、三省堂书店,有农大大道商业街,虽然世田谷区属于很高端的地区,其实这里有很多适合学生党的消费商品和美食(和下北泽一样)
10.锦系町很多外国料理店
11.大森绳文化时期的人就住在这里,所以很适合居住(LOL)
她活过她活过她活过她活过她活过她活过她真的活过啊 这又丧气又向上的歌词简直听一次苏一次<( ̄ˇ ̄)/那就不要住在吉祥寺了吧。
本剧的主要人物是重田不动产的热爱重金属乐的双胞胎和一个沟通障碍内心丰富的店员。
而他们最大的喜好就是把每一个希望住在吉祥寺的人介绍到吉祥寺的以外的地方去居住。
与爱人分手之后开始独居的漫画家,受到公司同事欺凌的新人,不得志的代笔作家,执著于拍电影的前白领....他们来到吉祥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期望从这个繁华便利之所忘记过往重新开始一段新的人生。
但是当他们推开重田不动产的那一刻,他们新的人生就已经开始了。
这部剧内容其实很简单,两姐妹带着客户吃吃喝喝逛逛逛看看房,然后是技术宅小哥与又吉直树探讨人生,最后是与父亲生前好友御厨三郎以及发小温井在小酒馆里的对话和插科打诨,时而恶意卖萌。
这两姐妹对吉祥寺甚至整个东京都十分了解,对这里的每一条街每一家店每一栋房子她们都了如指掌,皆能娓娓道来。
她们带着漫画家去书店去手工店看手冢治虫的故居,走过的街道都亲切而生机勃勃;她们带着因挫折而迷茫的女孩子去吃好吃的面包人形糕去看满是时尚的店;带着未得志的作家去书店吃充满亲情味道的红豆包去满是历史感的寺庙许愿,带着离异的主妇去秋叶原.....正是在这些充满记忆与情感的街道走过,看过了喜爱的风景,尝过了温暖的美食,与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同行,人生的悲伤或者暂时的不知所措在这些欢喜和温暖的感召下,还有什么不能治愈和遗忘,然后不能重新开始呢?
那个重度沟通障碍的店员,最大的爱好就是给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信,问各种不同的关于家关于居住的问题,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作家对家的要求,然后在吉祥寺帮作家找到最心怡的住所,那些看似古怪的问题,缺恰恰是生活中休戚与共的细节,关乎心情关乎对家最深切的依赖,与居住其中的人不可分割,而素未谋面的作家每次竟然也一本正经的思索回答,与家相关时,没有人愿意敷衍了事。
这部剧每集大概只有20分钟的内容,其内核也十分简单直白:人想要的生活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别人口中好的不一定就适合你,要勇于面对困难和迷茫,不断寻找符合自己期望的生活。
妥妥的深夜鸡汤。
剧名中的吉祥寺,其实是一片非常受欢迎的地区,自2011年至2015年关于最想住的街区调查中,吉祥寺都排在首位。
但是剧中的胖姐妹却单单介绍非吉祥寺区域的房子给顾客,也是印证了此剧的核心,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普鲁斯特说:“幸福的岁月即是虚度的年华。
”在东京动物园散步,在水族馆看海豚,转过某个街角偶遇一家小店,只想在这样的街道虚度年华;最感动的当数又吉直树借这个自己扮演的角色,再一次倾吐心声,像是《火花》的余声与变奏;世界上最好的中介双姝,严重社恐躲壁橱小哥,细节梗可爱无边。
总之,冬日窝在家里玩着手机嗑着薯片的时候,不妨喝了这碗浓浓的鸡汤,毕竟有着热腾腾的人情味。
都市的快节奏常常让我们疲于工作、住处两点一线的奔波,脚步被控制于生活的惯性之下,目光被束缚在狭小的视野之中,渐渐忘却了生活本有的速度,忽略了所处的这座城市四季流转的美好。
或许我们也会对这样的生活冒出厌倦的情绪,想要改变,却畏惧于改变的麻烦、不适与风险。
可是生活总会有那么个时候逼迫我们迈出这一步,比如乔迁。
乔迁,总会伴随着生活中的骤变,有些迫于被动的形势,比如被分手、被解约、抑或被要求,有些则出于意气的决定,比如辞职、摆脱、抑或某种坚持。
因为住所改变,生活方式是不是也会改变呢?
一面期待,一面忐忑;一面竖起重新开始的大旗,一面给习惯了惰性的自己留下余地。
如同《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里面那些走不出熟悉的街道的人们。
如果,此时能够遇到重田不动产里重田姐妹那样彪悍强势、咄咄逼人、自说自话,又犀利敏锐、自由随性、细心温暖的中介,该是非常幸运的吧。
面对奔着“不出街区就能满足生活需求的吉祥寺街道”而来的租客,重田姐妹总能捕捉到他们真正的需求,并用“那就不要住在吉祥寺了吧!
”不容置疑的建议,一下子把人推出舒适的安全圈。
重田姐妹不仅一次次把来吉祥寺找房子的客人带去别的街区,而且并不直奔房源,而是带着租客逛街一般深入街区。
品尝美食、体验休闲设施,休憩于精致的咖啡馆、漫步于河畔与公园,倾听租客的故事,甚至传授租客恋爱技巧。
重田姐妹用最原始的感官体验,带着租客们认识不了解的日本,也让租客重新认识生活的重心与真谛。
“东京比你想象的更大,有许多街道,其中一定有一条最适合你的”,街道如此,爱情、事业以及生活又何尝不是呢。
重田姐妹用最简单的道理鼓舞着面对各式人生骤变的租客们:“如果你有什么想做就去做,不要勉强自己,人生只有一回。
”“不管是工作还是恋爱,不给自己留点空隙是不行的啊。
”“只要努力了就没有被浪费的时光。
”“工作的地方与这座城市相比那么渺小,没必要为了那么小的东西伤心。
”“怕受伤而退缩就什么都不会开始。
”她们给予租客们的不仅是一个新生活开始的地方,也是一记开启新生活的推力。
《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街道吗》讲述了十一个租房客的故事,也跟随重田姐妹体验了十一个风格各异的宜居街道:具有漫画地标的丰岛区杂司之谷、遍布美食的品川区五反田、充满书卷味与京都风情的新宿区神乐坂、电器街与偶像诞生地的千代田区秋叶原、兼具市井气息和狂热音像爱好者的中野商业街、闪闪发光的“最想居住的街道”惠比寿、大众气息的北区十条街道、新派手工艺者聚集地台东区的藏前街道、充满高级感的世田谷区经堂街道、东京屈指可数的繁华街区墨田区的锦系町、绳文时代就有人居住的大森。
不得不感慨,将城市文化传播融入温情故事中也是很日本了。
除了这十一个故事与街道,还有一个搞笑艺人又吉直树与吉祥寺街道的故事隐藏在剧集中。
就好像见到女生就害羞、不善表达的御宅族勋男,隐藏在重田不动产里两个胖胖的、喜欢重金属音乐、漫画、美食的元气姐妹光环背后一样。
而吉祥寺之于又吉直树、又吉直树之于勋男、影片之于观者都是一份包裹着自我感悟的邂逅,充满里美好总禅意。
op绝对不跳系列
还不错
和在京都小住给我的感觉一模一样,仿佛是摆拍的画面,介绍时总觉得有软广宣传的成分,让人隐隐觉得不舒服。
挺温暖治愈的,像房产中介版的深夜食堂。
主题曲是先于剧早就听过的很好听。剧整体结构分三部分,软广嫌疑偏多,部分地方偏尬,整体并不是很打动我。
是想去吉祥寺住住看啊
看评价与自我观看体验相差甚大的一部剧
每一集都在逛一逛吃一吃聊一聊找一个能疗伤的地方
好白开水的无聊,主题曲和剧情也毫无关系... = w lll
工具书样式的日剧,下月会住在哪里呢?下年呢?
日式温情真的......不是我的那碗汤......每一集都用一个模式讲一个智慧背囊式的小故事......
这竟然是不安利吉祥寺的😓三菱东京UFJ看到太时泪了
都市系治愈
少见的一集没落OP~看到最后,恍然,这不是找房子,这是在找寻生活的希望啊!
很久以前看的忘了打分,这就是个旅游攻略好吗!
主题很喜欢但演技看得我好尬……
租房中介+心理疗愈师
景色不错❤ 故事zuo(第一声)
预习!!啊现在住的房子和第一套不能说毫无关系只能说一模一样🤣🤣🤣来日本最大的变化就是深刻地爱上了好吃的现烤面包,第一次把面包纳入早餐和要正经配菜的午餐优质主食,感谢铃木夫妇!牛筋咖喱、鸡肉丸、红豆年糕汤和章鱼烧是一定要吃的,也还没好好逛过商店街买鱼干呢!又吉小剧场“甜到忧伤www”,火花要尽早看完呀//(很适合练习听力,加一星,但是很讨厌秋叶原和惠比寿宣传的那些连锁吞金店,扣一星)
舍不得一次看完的好剧,每集搬家的人都像得到了重生一样,实在是太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