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不太容易爱上一个人;爱上之后,不太容易说放手;不得不放手的时,又不太容易重新开始。
有的人留在原地,有的人走到尽头,有的人念念不忘,有的人从来不曾记起。
好不容易走你走过的楼梯 玩你玩过的游戏 做你没做完的事 这条路我也觉得好熟悉 所以我有理由怀疑 你住过这里 如果思念能随时间累积 创造另一个天地 风景一定好美丽 有点可惜回到了你的过去 找不到我的影子 闻不到你的呼吸 这些人有些暧昧的痕迹 和你有过甚么关系 你认不认识 如果思念能随时间累积 创造另一个天地 风景一定好美丽 我的回忆在哪里 让你代我去忘记 直到我忘了爱上过你 我才拿出来温习 你的回忆在哪里 让我为你好好收集 那已经成为我唯一活下去的动力——林嘉欣 恋之风景
德森这样写日记,2000年9月18日,午后,微雨。
曼儿每天都抄一篇,端一张小板凳,把自己安安稳稳的放在回忆里。
她用薄薄的刀片划过手腕,鲜红的血铺在地上,然后她看到了什么,从身边拿起一张毛巾一面裹着受伤的手,一面搽去血迹。
她看到了一幅画,于是踏上寻找一段记忆的旅途,却意外收获另一份爱情。
我习惯在第二天不上班的日子晚睡。
比如现在。
通宵的看电影,老电影。
郑伊健曾经说过,林嘉欣是最可爱的女孩子,他想不出会有哪个男孩子不喜欢她。
笑容纯真,温柔又带着些轻盈的忧虑的林欣嘉。
曼儿在海边遇到小烈的时候,他正在教一群小孩子画画,英俊而憨厚的小烈,陪着她寻找属于另一个人的回忆。
青岛一定很美,红色屋顶的房子,弯延而下的石板路。
阳光微微的照射在冬日的早晨,处处透着清新。
仿佛在那暗角里生长的小苔藓,安静的生活。
青岛的路,大多是斜坡,沿山而见的坡路,这让我想起了时常看的韩剧。
小烈与曼儿赛车一段,从倾斜的山路冲下来,嘴角带着笑意,干净简单的爱情,在萌芽之中,露出喜悦的微笑。
突然而至的雪,纷纷扬扬的洒落在那个毫无征兆的深夜,曼儿欣喜的抬起头,夜很黑,只有昏黄的灯光照射下来,小烈站在曼儿五步以外,有些局促不安。
隔壁的伯伯死了之后,曼儿送饭给婆婆,见到年老的婆婆在抄心经,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她突然不可抑止的悲伤起来,跌跌撞撞的冲回自己的房子,摊倒在地上。
哭了起来。
其实她找到了那个地方,但到达之后固执的以为,不是那个地方。
因为如果找到那风景,就像德森会消失一样。
找到之后,所有的事情都会真正结束。
结束的是她对生的寄托,还是对小烈的感情呢?
2004年的片子,很有几米的意味,冬天的干净和清新,在安静的海边,在清静的早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影,总算不负此名。
恋之风景。
青岛真美。
陈可辛曾经说过,他不会再导爱情电影了。
因为到了一定的年纪,开始对浪漫的爱情乏力,这些事情还是交由年轻的导演来做比较好。
恋之风景,青岛。
若是更早以前,也许我会很想一个人,追寻着电影的轨迹,去青岛,最好是在秋冬季,当然最好是要找到那块登瀛梨雪。
而事实上,无数次的经验证明:一个人旅行,都只是被迫与内心的自己相互叩问而已。
永远是两个人比一个人好,一群人比一个人好。
然而终究,并非世事都能得尝所愿,那些美好的东西,幸福的东西,不再寂寞的东西,也终有一天会失去。
女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爱人,似乎可以做出一切自虐和自我封闭的事情,譬如说情绪性地要自杀,譬如说非功能性的嗅觉失调,譬如说每天抄写爱人的日记,譬如说来到他生活过的地方,譬如说会突然陷入不可抑制的悲伤,譬如说执意要找到那个画中的地方...我好像也曾经到某个城市的时候专门去某人就读的大学,最终也只觉那大学好大像迷宫一样走不出来,口渴疲乏想要赶紧逃出来。
也许是因为不够爱吧。
只是再爱又能如何呢?
无论怎样,已经失去的就是失去了,眼下的幸福,一个对你好的男人,即便他不是你的最爱,他是活生生的你可以触摸到的依靠和温暖;即便他不是你的一见钟情,他可以给你学布谷鸟学夜莺;即便他不如你的逝去有才华,他也可以帮你画满一整墙的东瀛梨雪;即便你们没有这么多的过去,你们好好地活着,好好地在一起,不是可以创造更多的故事吗?
我喜欢曼儿干净甜美的脸孔,我更喜欢表姐的人生态度。
那个最喜欢的洋娃娃,找不到了就找不到了,即便是忘记了它又如何?
即便是又爱上买的新娃娃又如何?
再多的日记,终有一天也会抄完。
再多的思念,终有一天也会耗尽。
再想找到的登瀛梨雪,终有一天会不想去找。
而那时,就该是嗅觉恢复正常了。
这片子,有我喜欢的日影的调调,看了一下,果然有nkk的参与,连那个片尾的法语歌曲《la saison de vent》,都是日本人做出来的。
《la saison de vent》,(风之季节),尽管用了这个名字做题目,也最终觉得还是《the floating landscape》这个名字更妙:幸福与不幸,开心与伤心,就若同移动的风景,只是人生某个阶段,终究会过去,只是或长或短而已。
画面挺美的,开头差点以为是在韩国拍的,青岛可以去一下。
故事说白了,就是男人死了,女人去他故乡找回忆,然后又跟另外一个男人好上了……文艺片的范儿,螺旋形的楼梯很有调调,只是这剧情这台词,真是无病呻吟啊。
除了风景,结尾的动画算是另一亮点。
120103晚1306
恋之风景-2003这个名字,在当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听到了若干次,可惜只拿了个最佳摄影。
因此,一直想要看看,林嘉欣在里面演得怎样,这部电影说的是什么。
男朋友死了,留下一本日记,一幅画画着他最后的日子里脑海里念念不忘却不知是哪里的景象。
林嘉欣带着一份思念,一本日记,来到青岛寻找这幅画的现场。
这样的简单主题,就像日本电影一样,就是抱着获奖的希望拍的——你总不能期望这电影票房大卖吧?
在青岛这样一个美丽又简单的地方,不期然遭遇了一份新的雾水情缘,于是心情越发矛盾。
是继续沉溺在痛苦的记忆之中,还是忘掉悲伤重新生活。
有几个点,林嘉欣演得特别差,那些脸部的特写充分展现了她不足够的演技,例如吃面的一场戏,几次欲哭欲泣,那场戏应该是NG太多次情绪多次反复,都不知道怎样演了。
然而又有那么几个镜头,特别的让人感动——坐在床边割脉,看着血流到手心、滴到地上,突然醒悟过来,赶紧用布扎着手腕,然后跪在地上,把血迹全部抹掉;最后在树底,把男友的骨灰埋了。
看得出,导演黎妙雪想要表达很多事情。
老青岛的浑然天成的美,老婆婆和老伯伯的感情,片中的每一个配角都出演得有理有据,把导演的意图清楚传达了。
不过,整部电影纠结我的地方,依然在于遗忘。
越是寻找,林嘉欣越是害怕,因为她发现自己的寻找其实是一种遗忘;她更怕的是,当自己找到这个地方,便是“一切该结束了”。
你明白吗?
当你心爱的人离开了,循着他的足迹,你竟发现了一个不是自己以前认识的人,原来自己不够了解他。
然而,这些了解都已经太迟,于是你又碰上了另外一个人。
“恋之风景”在登瀛,那梨花树到了春天漫山遍野地盛放,既是结束,又是开始。
最后,或许导演最恋的,其实就是登瀛这个地方吧。
小时候看过的地方,到死的时候即便忘记了地点,景象还是萦绕。
而在这个地方,每天又可以有那么多美丽的事情开始和发生。
说到底,这是导演拍给青岛的一封情书。
如果思念能随时间累积,创造另一个天地。
风景一定好美丽。
今天阴雨绵绵,正好休息,上午偶然听到这首《恋之风景》,觉得很好听,下午决定把电影找出来看一看。
今天也是好友逝世一周年。
这一年来,心里想到她,老觉得惋惜,不愿意相信她已经离开了,老感觉她一直都在。
但是在也听不到她的声音,碰不到她的手,只能看看她的照片。
曼儿深爱男友,来到男友童年生活的地方,感受男友小时候生活的点点滴滴。
为已故男友收集回忆,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上,感到满足,爱的很深。
她每天抄一篇男友日记,婆婆每天抄一篇佛经。
我看到好看的剧也会一天只看一集,因为舍不得多看。
想让这部剧陪我时间长一点。
婆婆希望阿伯活的时间更长久一点。
曼儿希望每天细心感受男友的点滴心情。
林嘉欣长的很美。
刘烨也是盛世美颜,尤其是侧面。
曼儿后来想找风景慢一点,因为她怕找到以后,自己就把这段感情放下了,她因为想到男友次数渐渐变少而心里不安。
她也怕自己喜欢上别人。
曼儿不要担心,已故的人永远活在心里,永远不会被忘记。
会有时间想念的。
童姐和小烈都说的对,不管怎样,都要向前看。
青岛很文艺,一定要去看一看。
秀芳,永远想你。
会帮你收集风景的。
美颜林嘉欣
浪漫刘烨
登灜梨雪
放下,启程。
蓦然回首
几米的绘本
曼儿的回忆充斥着失真的光晕,也许正意味着是过于沉溺往日时光后对事实的美化。
她摸着德森僵硬失去血色的双手,颤抖着拿出化妆品调色,只为给男友的关节抹上活人的红润,然后割腕后挣扎着俯身擦地。
遗憾的是,可能我对浪漫过敏,这些过于文艺的桥段都未曾打动我。
反而现实片段中,曼儿与阿烈的相处更加细节、真实,打动人心。
阳光下旋转的木椅,登瀛梨花下的奔跑与对视,和雪夜中阿烈模仿动物鸣叫声反被街坊斥骂的设计更朴实真挚。
版本问题,郑伊健国语配音过于出戏了。
对比刘烨的普通话,林嘉欣、苏瑾的台湾腔含糊而甜嗲,每每需要靠着女主美丽的脸蛋才能忍下她的台词。
剧情一般般,只是非常喜欢林嘉欣骑着单车飞驰在城市的小路上,七弯八绕,会怕却过瘾。
非常想去一回青岛,非常想在小道上,海边,骑一回单车。
因为一部电影我爱上了冬天的青岛 很多年后 我牵着她的手走过了电影里的每一条街道 在海边迎接日落 在面朝大海的房间感受属于我们的宁静 又过了很多年一切都变了 可那时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真切;一直以來 都有這麼一個地方裝一裝當下的心情曼兒每天都會抄一篇男友的日記在回憶里重溫每一天的點點滴滴。。
后来的某一天 你會不會突然想起那個曾經
只是因为要出差去冬天的青岛,把几年前看过的《恋之风景》找出来复习。
一部淡淡的悲伤电影,当时还不算太出名的林嘉欣和刘烨在讲述着一个绵软的爱情故事。
第二遍看,虽知结果是美好的,却更体会到那一段犹豫与不舍并存的萌芽情感是多么不易。
更惊讶的是,我看到心痛,不是为了曼儿,而是为了刘烨演的有些憨厚的小烈。
第二遍看,体会到小烈对曼儿由同情、怜爱、心动一直到无法自拔的爱。
冬天的青岛看上去很冷,但两个人在经历了一天找梦中景象的路程后,走在青岛的老巷子里学鸟叫被人砸,那笑声非常温暖。
突然小烈说:你男朋友真好,有你这样想他。
从那时起,一颗羡慕的种子在他心里生根。
一起挖出树下的时间囊,曼儿只顾看男朋友幼年埋下的一个小男孩在童年认为珍贵的东西,而不顾小烈说“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时间囊”。
小烈突然嫉妒了,这应该是他自己没有预料到的嫉妒,所以表情很孩子气,很生气的从曼儿手中夺过时间囊。
很有意思的是,导演故意安排,让曼儿路过看到别的女孩送围巾给小烈,而气得扭头嘟着嘴巴骑上自行车就往坡下冲。
小烈在她身后紧追,让我捏一把汗。
但他的表情是带着轻松和调皮的笑,他知道自己一定能追上这个倔强女孩的自行车。
这番追逐后,小小的不快不需解释也烟消云散,无论是小烈对时光囊的嫉妒,还是曼儿对围巾的微妙心理。
但是,小烈对曼儿的真正心动,却是那样一个小细节。
热情的他给曼儿留宿的旅馆修灯泡,鞋子一脱就站到椅子上。
旋好灯泡,低头却看见曼儿把他如两颗红枣般散开的鞋子拢在一起,再旋个180度刚好是他走下椅子的方向。
曼儿抬头,对他微微一笑,那双自从抵达这个城市起就一直悲伤的双眼,这时却带着甜甜的笑。
这个蹲下给他旋转鞋子的女孩和那张甜甜的笑脸,在小烈的心里重重锤了一下,有点甜,又有些痛。
我们都体会过那种心动的痛,正因为对这段充满未知的感情拥有无可抑制的充满期待才这样痛。
那之后的故事,才是真正的冬天。
曼儿一心找寻男友生前脑海里的最后一幅画卷,却不知不觉总想着另外一个人。
她很怕自己淡漠了对男友的爱恋,却不知怎样面对内心的感情。
直到决定离开时,春暖花开。
据豆瓣有人说在青岛旅行看到过电影最后那副图墙。
一向不中意几米的漫画,却配极了这个故事。
当曼儿带着唯一的心愿来到这个陌生的寒冷的北方城市,其实根本没想好该怎样继续生活下去。
就像漫画里的女孩,失去了视觉,失去了嗅觉,仍然坚持着找一片根本不知在何处的风景。
小烈就是那个单纯的天使,试图牵引着她不要掉下去,就算掉下悬崖也把她接住。
还好,他们最终完成了一段艰难的心灵之旅,有梨雪满树的那天。
看一些花絮说,其实那片梨雪是虚构的场景,在青岛并不容易找到那样的地方。
但我依然相信那些街道里流淌的这种温情。
我都要哭了,太难看
林mm吃面条流泪的情节很多时候自己也经历过
还是很喜欢刘烨笑起来的样子
主题曲真的很好听 淡淡的风格 一定要看港版啊 内地的剪辑的乱七八糟
为了那首歌来看这电影,很缓慢的安静
主题曲是五星
好闷,就...各种违和,三个主角互相不来电
我的回忆在哪里让你带我去忘记直到我忘了爱上过你我才拿出来温习
你的离去,让我不敢去面对现在与未来。我会去看你所看过的风景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和物,但,我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场荒谬的旅程,怎么办
2003年1月,青岛。特别鸣谢张叔平、黄爱玲。风景是美的,意境也能看出一些,可是情感终究是漂浮而做作的。一个缺乏细节的故事,虚伪感是硬伤。
故事很平淡,演员阵容还可以,漫画很好看,不知道墙上的那幅画还在不,想去青岛看看。
片尾曲好聽 林嘉欣笑得美 片尾为全片最值得回味的部分 可憾对白生硬尴尬 削落故事本身之唯美感
无语
浪费钱,看在黄觉的份子上就不给很差了
林嘉欣百日告别之前居然还有一次告别。
歌詞的風景美過電影,聽說登灜梨雪那一墻的畫已經沒了……
还蛮感人的,其实配乐或者片尾曲完全可以更加感人,如加上林嘉欣唱的那首歌,看一大半下来觉得有点闷,但看完仔细想想许多细节让人回味无穷的
liked the song.
电影印象不深,主题曲好听
要不是刘烨我就不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