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期档就快结束的时候,院线里突如其来地来了这部非常不一样的华语类型片——主题上,黑暗和光明二元对立面的打破;电影感上,精准的调度、有质感的镜头语言;此外,离奇的剧情和目前内地最大的尺度,都让这部曾经被禁的《烈日灼心》散发出独特的气质。
官方给出的介绍是“灼烈揪心的追凶之途上,父女之情、同性之谊,交揉罪与义,情与法,在故事结尾却发生了变化”。
而电影本身的故事,却比这个介绍还要复杂。
《烈日灼心》的悲剧性主题,表现地非常有意思。
由邓超和郭涛饰演的所谓躲藏的杀人强奸犯,实际上却以反向的形式,代表着人性中善的至高点、道德的最高标准,一直做着“因善良送死”的行为,甚至到最后,曹保平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把他们推向死亡,更赋予悲天悯人为由。
而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逐渐丧失了之前的可信度和普世性,使其像是过度偶然的巧合堆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虚假。
从一开始,所有人就无路可逃,那么真实也是如此。
与道德所向抵触的是法律。
段奕宏饰演的警察对陈案的穷追不舍,直到最终酿成悲剧,如同电影中一句点题的台词“法律,是介于神性和动物性的合体。
它非常可爱,它知道你好,又限制你没法恶到没边儿,哪个人心里没有那么点脏事儿。
”双方这种“法外之徒”的内核,被最大程度放大,人物之间展示的不是单纯的冲突和对立,而是和解与温情。
这样的立足点非常牢固,也足以令人感怀和深思。
可惜,正如前文提及,《烈日灼心》有一个并不好的结尾。
甚至说得苛刻一点,这部电影如果把最后10分钟掐掉,改成从注射死刑后进入到原著小说《太阳黑子》的结局,“死刑时就像往太阳漂浮”的拍法,很可能真的能成为一部少有的华语犯罪题材经典之作。
从中间段落一直到后半的高楼匪徒戏分结束,《烈日灼心》很猛。
人物性格鲜明、剧情走向多端。
单把这完成地很好的40多分钟拿出来,就可以发现曹保平的厉害和老练之处:戏剧转折控制的很好,张力极强、节奏紧凑,而这也直接遮蔽了逻辑上的疏漏。
然而,这部电影在剧作上的缺点,则在高楼戏之后被暴露。
廉价说教、形式上刻意和突兀的视角呈现以及大量离奇转折,再加上结尾充满漏洞的反转。
突然一下,这片就这样不行了。
现在想想,这种非常可惜的、完全无法料到的“突发事件”,自然是情有可原;这些“圣洁”到甘愿送死的罪犯,无疑更契合商业片的结局、主旋律的力量。
但还是免不了为这结局痛惜。
好好的逻辑怎么就成了更大的迷?
本来达成的情感高度被刻意的戏剧化神转折以及轮番地价值观“升格”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正能量输出,使得电影被降格到了“空中楼阁”水准。
原本在铺垫过程中的所有大尺度,也在结局之下显得廉价。
值得一提的是,没想到这部电影是邓超出道以来最适合他的一部片。
整个电影的选角恰到好处,几位演员都有惊人的表现,放在华语片环境中比相当出彩。
尤其是段奕宏的表演,在如此阵容下,依然绽放出了克制却又极富张力的表现。
只可惜角色间离奇巧合的关系网络设定,又再度破坏了大家的努力。
创作中存在的种种小问题和审查制度下的遗憾,才导致了最后崩盘。
话说回来,依然庆幸内地今年能诞生一部如此高强度且较为出色的类型电影。
平心而论,把这部片子放在今年国产大陆电影的圈内比较,落位十佳不成问题。
*观于6月上海电影节
在苏州旅游时,和同学去看的电影。
早在上映之前,就听说这部电影非常好看。
满怀期待的看了这部电影。
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真的是非常好看的一部电影。
去买票的时候已经晚了,只能坐在第一排,仰着脖子看。
虽然挺难受,但是觉得非常值。
电影的氛围,演员的表演,导演对节奏的把握,无一不精彩。
电影的开始是一个案件的发生,让人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谁。
但是故事的正式开始确实七年后的雨夜。
邓超饰演的辛小丰成了一个协警,杨自道成了一个出租车司机,而陈比觉变成了一个傻子。
他们的故事从遇到了伊谷春开始。
这七年里他们三个人一直过着内心煎熬的生活,养着当初被害死的女孩儿的女儿,想要让自己内心过的好一些。
但是上天似乎是公平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任何事情都是公平的。
故事的最后三个人都死了,小女孩儿被伊谷春养着。
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但是后来才发现原来那一家人不是他们杀的。
说实话,私以为这是一个烂尾,没有必要洗白。
他们就是恶人,但是又是好人。
这样更具有教育意义。
还有一个烂尾就是陈比觉居然跳海自杀,orz,太无语了。
我理解不了他的死因。
其实电影的bug挺多,比如说房东为什么会一直偷听他们的谈话内容。
被杀死的小女孩有一个孩子在七年前的调查居然没有调查出来。
但是这是一部好的作品,我非常喜欢。
再多的bug我也喜欢。
顺便恭喜邓超活动金马影帝提名,希望能获得金马奖。
加油这是一部好作品,值得推荐
[看完《烈日灼心》,邓超真是又一次让我刮目相看。
一直知道他有演技。
没成想如此炸裂!
不是故意这么截图的。
[哈哈][哈哈][哈哈] 这电影看完,就记住小辛那小心翼翼,惶惶不安的小眼神了。。
吕颂贤的小gay也是绝啊。。
自动忽略了激情戏。
毕竟我老了。
太刺激的受不了[熊猫] ,本来超哥因为跑男我就是他的粉丝,然后又被他的烈日灼心的演技给圈了!
原来超哥不仅可以逗逼还可以如此的深沉!
本片确实是一部精彩的国产悬疑片,悬念丛生,观众就好像一个窥视者,在整个过程中一知半解,抽丝剥茧,直到最后才弄清楚7年前的案件以及人物错综的关系以及各自的结局。
碰到烧脑的片子,忍不住也来分析分析:1、三个兄弟罪外部证据并不充分,实际罪行罪不至死,却都主动赴死,有以下几点原因:1)赎罪的心理。
辛小丰不用说了,因为自己的色心起,害死了女画家,又间接害死了人全家,也害得尾巴成了孤儿。
杨自道和陈比觉是帮凶,害了人家全家,心理有愧。
2)误以为真凶已被自己杀死,反正也是杀人犯了,但求一死以谢灭门死者。
3)长年亡命天涯,过着躲躲藏藏、提心吊胆的生活,以及本性也有善良的一面,内心的罪恶感长期像沉重的十字架一样,心累了,像寻求解脱。
4)想还尾巴一个相对平静的生活。
不用再跟着三个罪犯讨生活。
小丰救了伊谷春的命,自己的死让伊怀有歉疚可以让其自愿照顾尾巴。
自道有心爱他的小夏,自然也会愿意照顾尾巴。
既然尾巴已经有了着落,就可以无负担地接受惩罚了。
2、不知道是否是剪辑的原因,高楼追逐的戏过于冗长,也不太合情理。
已逃到对面的坏蛋既不赶紧跑路,又不马上袭击警察,拖拖拉拉一直到被团团包围。
伊警官不顾自己的命而让斧头警察毫无必要地扑向罪犯,做出了无谓的牺牲。
似乎这些设计都是为了让小丰陷入道德的选择,救还是不救,自首还是不自首,但其逻辑性实在经不起推敲。
3、王珞丹的角色出现作用大概有两个:给压抑的影片增加一点温馨的亮色;给阿道有这么点小插曲,更凸显出其无法获得正常人生活的悲剧性。
但是,其实如果没有这个人物,也并不影响影片的发展。
4、为什么尾巴会藏在床底。
女画家显然是被突袭的,不至于会藏小孩。
家里人连连遭难,应该也来不及藏孩子。
比较大的一种可能就是辛小丰在不小心致死女画家以后,发现了小孩,怕已经疯狂了的凶手伤害小孩,就把小孩藏在床底。
因此影片中,小丰望向小孩的那一眼,是保护了孩子后做告别。
5、房东喜欢窃听实在是很另类。
强烈怀疑片头那个神似单田芳的旁白就是这个古怪的房东的视角。
当然其实也是观众的视角。
几个疑惑:1、为什么小丰能当协警?
不用调查背景的吗?
如果对背景的审查那么不严格,那么为什么阿道被刀砍了都不敢去医院?2、为什么协警能随警察到犯罪现场进行勘探,还参与重要的案子,都快赶上重案组刑警了?
我印象中的协警主要是维护交通秩序等一般性的工作。
解释得通也好,BUG也好,都不影响该片成为一部好的悬疑片,也希望国产影片能够继续讲好故事,带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电影还是不错的,没看到最后心里一直存着很多的疑虑,所以说导演这样安排很好,让我想坚持看完。
首先,开始的时候场面太混乱,没看清邓超他们在这起杀人案中扮演的角色,就看到一个赤裸的女孩死在地上,然后他们三个在不停的逃命,逃出来之后邓超要回去,然后悲剧就这么发生了,小觉在打小丰的过程中不幸瞎了眼睛,然后就是多年后,阿道变成了出租司机,小丰变成了协警,阿觉傻了在河边带孩子。
还有一点看不懂,阿道被人挟持是故意的吗?
为什么呢?
还有小丰的头就能根据小丰抽烟掐烟头就开始怀疑他吗?
也许那只是习惯呢?
电影中还有很多狗血的地方,尤其是高空那一段,两杀手咋不逃,反而在天桥上来回的走。
不过三个爸爸真心不错,尾巴也是幸福的。
小丰在狱中说自己设计的一切混淆警察破案的做法都是为了能有时间看尾巴动手术,而他们不是直接杀人的凶手,只是想给尾巴一个幸福的未来而在被警察逮捕的时候一句话都没有辩解,选择了死亡,阿觉虽然装疯卖傻了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贪生怕死但最后却选择了自杀,成全尾巴的未来。
嘴里喊着别人是傻子,自己却心甘情愿的也做了那个傻子。
电影的最后给了我很多的感动和遗憾,我以为他们可以不用死,然而并不是,所以即使他们真的不是一个好人,但始终是个好爸爸。
烈日灼心,确实挺灼心的,看的时候,在法与情间纠结。
杀人犯,自然要被依法处置,可看到他们为了一个女孩那么努力、拼命,又希望法律能对他们网开一面。
可是,错了就是错了,一开始就错了,以后不管有多少的对都纠正不过来了。
人生如棋,一招出错,满盘皆输。
特别喜欢伊队对辛小丰说他很喜欢法律的那段话,是啊,法律是客观、公正的,是怎样就怎样。
不管你有多好,它都能限制你不能恶到没边儿。
那么,先作恶再尽力弥补呢?
答案是一样的,不管你今后有多好,都不能减轻你的恶。
如开始陈对辛小丰说的“我们三个都因你毁了”,没错,那件事发生了就无可挽回了。
其实,他们三个也不算是穷凶极恶之人,但也不算是极其良善之人。
可不可以说他们自制力不够?
可不可以说他们运气差?
他们如此不幸地找了个穷凶极恶的人做帮手,把他们带进沟,毁了一生。
最后那个反转,我觉得有一点多余,他们的好,在影片中已经大篇幅地表现了。
如果说要表现他们本来就是善的,也没有什么说服力,如果没有辛小丰强奸那女孩的事,也许这起凶杀案就不会发生,顶多是辛小丰一人入狱,如果,他们没有起杀心,或者他们在那个犯了多起大案对女孩的父母和姥爷姥姥下手时,阻止了,也许也不会发生这样的凶杀大案。
所以,他们为了自保,在那一刻,他们是有恶念的。
这部影片,有一点没说清楚,那就是窃听辛小丰他们对话的房东,究竟是什么人,为何要这么做?
这个房东也算是破了这起案件的重要人物,没交代清楚,让人甚是耿耿于怀啊。
烈日灼心,对与错之间、爱与恨之间、法与情之前间的纠结,有时候真是让人头疼。
尽管一开场就交了“凶手是谁”的底,但《烈日灼心》仍然成功地将观众的心炙烤了两个多小时,因为你根本没办法猜到它到底想表达什么,甚至看完影片,你都无法将它归入一个合适的类型。
自片头那个仿单田芳风格的评书旁白开始絮叨案情起,望着裸尸和鲜血,你不由自主地进入了探案推理片的情境。
可不一会儿,直接亮出凶手身份的底牌,并插入一段莫名的出租车劫持戏带出所谓的正义一方,又似乎将影片推到了动作惊悚的范畴。
随着情节的演进,本应出现的追逃斗法延宕到影片过半,才在辛小丰伪装同性恋的花招中将将打满一个回合。
这“老猿挂印”还没回头,双方已经主动收势,不对啊,看了半天原来悬疑动力也是个空心包子的,讲的莫非是人性的善恶煎熬?
那也成啊,写好妥妥的社会派,松本清张范儿。
可是满眼望去,除了敬业得不要命的警察,就是几乎要吃斋念佛的前凶嫌,绿油油一片善意,恶意在哪儿?
本以为在陈年血案的追溯中,善恶的疑团将会解开,没想到一个增刊式的所谓谜底又将故事的去向往神性高度推了一把,再联系到前面不知所云的冗长死刑场景,这是向基耶斯洛夫斯基致敬?
这是要推动废除死刑?
或者只是帮邓超拿影帝?
不对,不对,统统不对。
你得把前前后后联系起来看,开场评书里说善恶有报,后来讲逃亡惶惶不可终日,结尾终于难逃法网,再加上中间不管适不适合角色与场景氛围硬塞给伊谷春的那段“法律颂歌”,你还没看明白吗?
其实这是一部教你知法懂法学法守法的普法教育片啊!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类型化故事都是侦探故事,因为始终要用一股悬念的力量推动着阅读者向结局远征。
隐藏凶手是最常见且相对简易的做法。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那就如同希区柯克的《心生疑影》一样,对主人公的身份怀疑造成最大悬念,在一轮轮的试探中逐步达到高潮。
但本片像一位自负的棋手,开局就主动把军旗的位置暴露给对手。
这是一场赌博,增加了自身压力的同时,也将人胃口吊得奇高。
然而,这种手法也并不罕见,古畑任三郎系列每一集都这么干,但它落点仍在推理过程,此种寻常游戏本片仍然不屑一耍。
因为,本片想探讨的是人性,想设置一场极端环境下的社会心理学实验,看看人到了这份上会有怎样的觉悟。
然而,观众并不是无动于衷的机器,只有心理天平对主人公产生情感偏斜,这捉迷藏的戏剧张力才能形成,可一开场主人公已经被灭门凶手的严重道德污点湮没,怎样才能重塑形象?
于是天真无邪的小女孩尾巴与中二多情的王珞丹便作为主人公们的赎罪符登场。
这两条线开始尽情喷洒洗地的水流,刚才还是杀人重犯,转眼就要被洗得近乎圣贤。
可再强劲的水流,也得接在消防栓上不是?
从黑白之间的落差反应过来的观众,总会去追问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如此良善:从躲藏角度看过于显眼,从赎罪角度看还不如自首。
于是影片还得费劲为这两根消防栓再宕开一笔:道哥和王珞丹的线索毕竟是副线,讲不清楚也无所谓(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王珞丹三楼楼长般的大哭和大笑,以及那段只有李菁才会觉得刺激的大年夜飙车),尾巴可是关键。
这一追溯,又回到了问题的原点——灭门血案。
但灭门案作者根本没想透,又不能留下查案破绽,只能托辞私生女。
私生女这身份不禁教人关注起孩子的生父和强暴的动机,作者缠来绕去还是被自己的鞋带绊倒了,只能近乎自暴自弃地摔出个结尾——爱咋咋地!
就好像你只打算扯出衣服上的线头,结果生生拆了一件毛衣。
而回到故事主线上,辛小丰伪装同性恋本已掀起了难得的小高潮,却紧接着就机械降神般全盘皆破了。
当然,哪怕那段恶趣味十足的窃听不被人发现,辛小丰牺牲节操换来的片刻安全,也会被道哥抗拒强暴的泄底而暴露。
天台追逐戏似乎就是本片布局的缩影:逃亡者跑得热热闹闹,看起来挺惊险,但来来回回净走的冤枉路,完全看不清行进的逻辑。
如果故事就此作结倒也罢了,可影片非得加上一长串关于死刑、自杀和所谓真凶落网的漫长告别,把本已拖沓的节奏拉伸得跟用昆曲技法演唱《双截棍》似的。
莫非这是一次《帝国大厦》式的尝试,以便让观众感同身受主人公的焦虑不安?
行,导演,你赢了。
平心而论,在单场戏的调度和剪辑上,曹保平还是发挥出较强的水准,所以切开来看,单场戏的戏剧张力保持得不错,镜头语言也可圈可点。
但把所有戏串在一起,这本不复杂的故事,被作者既好高骛远又患得患失的心态扯得七零八落,就像把一百块口香糖粘一起当拉面抻,还没做细,就东粘一片瓦,西粘一块砖,狼狈不堪。
以公映版139分钟的片长来讲这个故事本已绰绰有余,可我们看到的是冗余的戏份一再拉伸——比如几场专为铺陈伊谷春性格的垫场戏,比如那个并不高明的同性恋伪装居然专门用了两场戏交底——而大量疑团看完全片仍无从解答:受害女孩为何要在家中赤裸,辛小丰的强暴到底是意外还是有意犯罪,尾巴的爸爸是谁,道哥与劫持他的匪徒是否有某种勾结,王珞丹演的小夏对道哥的感情是如何升温的……这些问题并非观众无中生有的脑补,都是影片中扭捏地琵琶遮面留下的后遗症,其中有一些直接关系到核心内容。
所以,当大幕落下,让人郁闷气结的并非道德困境或伦理难题,而是作者强烈表达欲的混乱宣泄。
逃亡的主人公们把自己的落网当成相声中那个始终没扔到地板上的第二只鞋子,手铐脚镣固然意味着自由与生命的丧失,但这只鞋子的落地倒也会让他们安心离去。
至于哭着要找那三个爸爸的尾巴,也终会在第四个爸爸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故事中的人都得到了安心的归宿,可观众楼上的作者扔完了第一只鞋便杳无音信,观众的头顶仍是问号高悬。
真把观众当成超级马里奥了吗?
(原载于“自化创意”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这部电影的照片之类的,看片中角色的造型,以为是很早以前的影片,就没有过多的关注,直到那天看到男主角邓超因为这部影片提名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才想着去看一看,于是乎就下载了来看一看,虽然我没有在电影院看这部电影,但是想说的是在电影院看了这不电影的,绝对是值票价的。
影片的主题说起来是有些压抑的,但是你看的时候但是情节的推进却能吸引着人一直看下去。
原本按照影片一开头的场景,三个人残忍的杀了一家五口,然后他们逃逸,案子始终没有告破,成为悬案,想来本片的要讲的大概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之类或者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之类的!
在他们刚逃出来的时候,因为互相发生冲突,导致其中一个被推倒弄瞎了一只眼睛,似乎报应就在眼前!
然而,影片的发展却大出了我这个俗人的自以为是想法。
三人逃了七年,阿道做了出租车司机,小丰成了协警,陈比觉变得傻傻的!
一切似乎就这么过了,可是毕竟犯过那么大的案子,阿道和小丰做任何事情都是小心翼翼,对很多点都特别敏感!
作为协警,小丰特别拼,做什么都冲在第一线,作为出租车司机,阿道特别热心肠,似乎觉得他们是在赎罪!
直到段奕宏饰演的尹队的出现,让一切都起了微妙的变化,也许真像他自己说的,七年前那起灭门惨案太过惊悚,凶手又一直逍遥法外,他心里始终有根刺儿!
在尹队的面前,两人渐渐露出破绽!
一次查车,发现了阿道的纹身;一次和小丰出去,发现了小丰习惯性的动作,用手磨烟头!
这些都让尹队不由的想到当年水库惨案现场留下来的一些线索!
然而这也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
也因此两人做事更加谨慎。
小丰搬出协警集体住的宿舍,和阿道找了房子住一起。
阿道因为追赶并找回一个女孩被抢的钱包,结果被歹徒严重划伤,可是他为了掩藏身份,自己去住的地方处理伤口。
那一段真的是看的人心惊胆战的,特别真实的感觉,也是第一次对这个"杀人犯"动了恻隐之心。
小丰回到住处把命悬一线的阿道送去医院,一件事未妥,另一件事又来!
他们三人收养的小女孩病情恶化,必须马上手术。
这时候的小丰几近崩溃。
为了给女儿看病,阿道很快出院,小丰也想尽办法弄钱,甚至不惜偷偷拿了抓赌时赌摊上的钱。
发现了尹队给小丰讲了道理,还拿钱帮他,其实他是很欣赏小丰,觉得他是做警察的好苗子。
后来在一次出警的时候,小丰救了一个台湾人,很有钱。
渐渐地尹队发现小丰和台湾人走的很近。
跟踪发现了小丰既然是同性恋,在谈话中得知小丰他们三个都是一起的。
一开始以为是小丰想隐瞒三个人的事,故意这么说,因为当年的案子有一个说法是凶手可能是同性恋,但是尹队不这么认为,因为凶手奸杀了一个女孩。
为了躲开尹队,阿道和小丰决定把自己的女儿小尾巴送给别人抚养,可是就在两人决定带她走的时候,小丰才说小尾巴的病情很严重,必须马上手术,要不然活不了多久。
两人大吵一架,到最终还是把小尾巴送去医院,准备手术。
故事一步步到了尾声,似乎那件大案也会永远成为悬案,可是就像小丰,阿道,陈比觉自己知道的,这一切早晚有一天会暴露。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给阿道安排一段感情,就是他帮忙找回包的那个女生,也是尹队的妹妹,喜欢上了这位开出租车的大叔。
在她的死缠烂打下,阿道不得已向他说出了自己的身份,让女生看了他的纹身。
女生为了保护他,在明知他不是同性恋的情况下,还告诉他哥哥他们三个是同性恋。
离家出走去找阿道的女生也最终把尹队带到了真相揭开的那一刻。
在他们住的地方,尹队发现了了小丰和阿道被房东窃听到的所有对话内容,当年的一切,也终于藏不住了。
在追捕逃犯的时候小丰拉住了掉下楼去的尹队,在生死关头,尹队让小丰他们三个去自首,就是告诉小丰他已经知道了一切,也许那一刻小丰松手了,就一切都结束了,当然故事也就太扯了。
小丰被抓,临走的时候他这七年来经历的一切似乎都涌上心头,但是他没有说什么,只是一种恳求的语气求尹队照顾儿女小尾巴。
没有任何悬念的,小丰和阿道被处以死刑。
可是人生就是戏剧性,两人死后,真正的杀人凶手出现交代了当年的一切,除了心脏病致死的女人,其他四人都不是他们三个杀的,可是又有什么关系,他们原本就是一心求死的。
直到尹队和他师傅分析为什么阿道,小丰要承认杀人时,过往的一切似乎都得到了解释。
为了给女儿一个不会有任何威胁的未来,他们决定用命来换。
当年为了女儿,他们躲躲藏藏,陈比觉更是装傻,陪在女儿身边照顾。
看完了,才明白小丰那句,终于可以说他们三个是好爸爸了。
可是他们三个是吗?
他们导致女孩的家人被杀,女孩从此失去亲人,即使他们后来用了生命补偿,可是过错终究是过错,对与不对,还清了没有,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判断。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是不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不是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烈日灼心,灼的是人心,人性,还是良心,是非对错,好像远远超出了法律可以鉴定的范畴。
前方高能,通篇剧透!!!
通篇看完感觉逻辑奇怪,漏洞百出。
其实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点。
1、养鸡变态房东之偷听日志满怀期待跑到电影院时已经开场10分钟,看到那个房东皱着眉头若有所思的边窃听、边录音、边写日志分析。
开始以为是个公安局干员,再然后以为是私家侦探,再然后以为是个独立于公安部门的类似FBI一样的部门。
到结尾才发现是个没事干的盲流子……那他还认真的采集带子一部一部的认真收了起来,是准备以后给警方提供证据换取奖金吗?
2、小夏以身试gay小夏非常突兀的说我们做爱吧,然后怒气冲冲的脱掉衣服,摸了一下郭涛的鸡巴,然后断定他不是gay。
编剧是认为男人一见到女人光身子就立马一柱擎天欲罢不能。
编剧的性冲动阈值真是令人佩服。
小心犯罪啊!
设置的这段小夏以身试gay这个桥段简直就是一本正经的把喜剧片梗搬到想要努力营造写实风格的片子里,荒诞到不能。
白瞎了人家拍AV又是调整灯光、又是调整背景音乐非常努力的营造氛围了。
3、邓超与弯弯的gay情节gay情节经常上网的人早已见怪不见怪了,可是这……一开始以为邓超是同性恋,再然后以为是为了表现其一诺千金的美德,再然后原来是为了误导尹谷春。
真是拼了,那激烈的撕衣大战怎么看也不像是装出来的,应该是非常享受吧。
最后真相的揭开,算是个让人嗤之以鼻不算太高明的小惊喜。
4、智商160的天文学爱好者缘何跳崖因为错过了前面的强奸戏,并不知道该天文学家的作用,总共出现了短短的不到一分钟戏份,还一直在装傻算数。
但又是奸杀灭门三剑客之一,以为有很重的戏份。
结果他的作用就是用来向广电总局妥协跳崖自尽的。
5、奸杀灭门惨案又一惊天内幕突然跑出来个金链汉子交代,他是奸杀灭门惨案中“灭门”部分真正的施暴者。
意外反转理应惊天动地,这部片的反转是为了给三剑客道德上洗地。
LOOK!
强奸是虽然是邓超干的,但那个女的自己心脏病发死的;LOOK!
灭门元凶另有其人。
三剑客虽然一时糊涂,但不至于判死刑;LOOK!
但是他们仨为了赎罪还是把死刑揽在自己身上。
这是多么伟大光荣、政治正确、感天动地的悔改行为?
最后的反转,也算是一个让人嗤之以鼻不算太高明的用来洗地的反转剧情。
我看的是上影节的原版,尺度让人咋舌,不知道龙标院线版的是否有删减,这部电影让人看完无比压抑和沉重,所以正式上映之后不打算2刷了,在这里做一个简单观后分享和推荐,离上一次观看有些日子了,部分情节可能有些遗忘,不可能那么详细的介绍了,还望见谅。。。
首先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导演曹保平。
曹老师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电影人,也是目前国内少有能胜任电影导演制作编剧附加艺术商业为一体的创作者,除了自身高素质的凝聚力外,其对于演员的调教和电影里人物的刻画也极具深度创造力。
虽然称不上完美,但这叫一个炫啊,不是特效炫,不是武打炫,而是演技炫,情节架构的张力超级炫,有几个镜头印象深刻,尤其挥斧头那个场景,全场都尖叫了,我居然也叫了!我看恐怖片都那么淡定,这不科学!
邓超与吕颂贤激情戏,全场哄笑声;段奕宏说邓超你居然有这个爱好啊,又爆发一阵哄笑声。
粉丝终归在打分上起到了些作用,7.8分虽不算低,对比某片却是让人啼笑皆非,多给半星。电影节奏相当棒,段奕宏和邓超的对戏亦非常有火花,最让我惊艳的是片尾凶手,精湛的表现有一种犯罪纪录片效果。
一直在负罪感下生活需要经受怎样的心理过程?有人说给罪犯洗白恶心,那只能说没明白这部影片究竟在讲什么,他们无时无刻都在经受心理上的折磨,没有尽头又没有终结的勇气,用受虐的方式寻求救赎,真真是烈日灼心。
广电总局翻身之作
王珞丹那个角色真的爱的莫名其妙,有那么爱吗//为啥非得在那么高的地方抓杀手,难以理解
失望至极!文戏一股浓浓的国产警匪电视剧的范儿,拖泥带水,牵强附会。开头和正片好像是两个人拍的,虎头蛇尾,唯有天台那场有点儿心思。王珞丹还是去拍电视剧吧,一出场就出戏。
每个片段单看都很不错,但强行堆在一起就显得莫名其妙。没有烈日,牵强的煽情也灼不了心
伟大的曹保平
华语犯罪类型片最高水准。成色最好的导演之一。人物深,关系紧,推进有力,拔高有点小讨厌,某些人物有缺失。依然是2015年华语前三甲。
【221116】中间王珞丹验GAY那段剪辑很棒,最短的时间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不是很喜欢结局的反转,直接把段奕宏那段长篇幅的“法律是人性的低保论”扇了大耳光,一瞬间把主角团的人物形象变单薄了,不过前半段“4人在水库”的草灰蛇线已经埋了太久了,不这样安排确实没有好的收尾方法。收婴的设置铺垫非常多,却是漏洞最大的一处设计。屋子有婴儿难道没有婴儿用品,婴儿床?当年警方调查的时候就不会觉得蹊跷甚至还不能确定受害者是不是有个孩子?
蓝光重刷。勉强及格。编剧出身的曹保平掌控的这部片子,剧本反而是最差的,有些过于老派的设计,比如引入妹妹王珞丹导致过于戏剧化的人物关系闭环,王珞丹爱上郭涛的缘由模糊,王珞丹随便就从哥哥的大量档案里查到真相,作为关键线索的偷听房东设计太生硬,受政策影响片尾用画外音交代的装傻高虎的自杀,和一门心思认死的邓超、郭涛,给出的心理动机是为了收养的被害者女儿幸福——所以这片子是在讲三个宠女狂魔的故事吗?这种类似精神病的角色全无可信度。高楼抓匪那场戏镜头调度笨重,演员演得也勉强(杀手每次看枪提醒观众他没有子弹了,这设计太土了)。好处是表演,段奕宏和邓超之间营造出了一种多层次的关系张力,甚至让我想起《东宫·西宫》,邓超和吕颂贤的同性戏在国内电影里也算有突破性了,邓超身上有些街头痞子出身的细节设计得好
故事完全没有说服我,也没有打动我,表演和摄影也无法扭转乾坤。搞基片段名不副实,只是逻辑勉强合理却仍让人哭笑不得的噱头。王珞丹裸上身那段毫无美感,周围的观众全笑了。算了,权当是去看男神老段和第四故乡厦门了。
前面挺不错的,后面就一下子不科学起来。
电影一开始觉得值5星,看到一半觉得也就3星,到影片结束,2星不能再多。剧情不能自说其圆,还要塞很多莫名其妙的人物进去,且这些人物对剧情没什么影响。啊,感觉浪费了大伙的演技和观众的心情。
曹保平不愧是国内最懂电影的导演之一,流畅、节奏鲜明的叙事,缜密的故事,烈日灼心,是良心的拷问。对着人的脸猛拍这个风格太考演技了,邓超和段差点就没顶住。伊谷春这个角色再丰满点就好了,搁港片里肯定很套路地弄个童年阴影、婚姻破裂啥的。
这到底要打几分也是纠结的可以 逻辑混乱到不能自圆其说 就算几个演员演技爆表有卵用 王小姐一个人扣回负的 就这样。
过于不合理,一星给巨man的段奕宏
故事讲着讲着就讲乱套了。巧合用的越多,说明故事越不扎实。
真的远远算不上烂片。然而,本来有这个能力却拍不好,比纯烂片还让人气愤。被曹保平以往的水平骗进了电影院之后,才发现金爵奖最佳导演真是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