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舱一代
The Pod Generation
导演:索菲·巴尔特
主演:艾米莉亚·克拉克,切瓦特·埃加福,雯叶特·罗宾逊,维利·德杰格,拉玛拉·斯翠吉哈蒂格,艾玛·德·普特,吉永·赫尔,卡雷尔·凡·库特森,大卫·比伦,伯纳德·
类型:电影地区:比利时,法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3
简介:故事发生在不久的将来,人工智能风靡一时,自然发展成为遥远的记忆。纽约一对夫妻瑞秋和阿尔维准备将关系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组建一个家庭。 瑞秋的工作让他们有机会使用科技巨头帕伽索斯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工具——通过可拆卸的人造子宫,或着叫“卵舱”,让夫妻们有机会在更平等的基础上共享怀孕。 阿尔维是一名植物学家兼虔诚的纯粹主义..详细 >
电影的生活,我的梦。结局有点蠢了
好气哦,这么完美的技术设定为啥非要走向所谓回归自然的落脚点呢?自然怀孕生孩子这么好的话,都让给你生好吧!但有一个设计点我还是很欣赏的,科技的进步从不代表人类会工作得更轻松,就像你以为ai是来取代你的,但其实ai是来监控你让你被更听话的自己的同类淘汰掉的。
许久没有见到这种软科幻自然光色调电影,上一次还是《她》,很吃这种色调和慢悠悠舒缓的叙事,探讨人在不远未来的一些生活,表现既有生活习惯和科技发展的不大不小的摩擦。和《出生意愿确认》一样,也从另一方面探讨了生育的问题,还具有一定的黑色幽默和不带恶意的讽刺,还是非常有意思的小品。最后用暴力原始的方式接生分娩,依旧代表着这类型电影自然主义的向往回归。
设定非常吸引人,但拍出来怎么这么无聊,感觉是一天内就草草写完了剧本。女主每次做完梦醒来态度都会有所转变,但我不理解为什么会转变。结局直接给我看呆了,也太草率了。(前面Rachel和她丈夫争论关于要孩子的问题还是蛮让人生气的。Rachel想去子宫中心购买一个人造子宫,这样不伤害自己身为女人的身体,不影响工作,并且可以和丈夫共享怀孕,但丈夫就觉得不是自然受孕、太科技了。天呐,在未来人工智能如此发达的设定下,对于生孩子这件事女人还是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自己的子宫使用权,仍旧会有男人说着“如果我可以怀孕我一定会生”这种道德绑架的话,然而是怎样呢?事实就是男人也可以拥有子宫后他们就会用“科技感”“不自然”“不健康”这种新一轮的话术来欺骗自己和pua女人…fine,只能说很真实…)
好可爱的电影,养育小孩的过程也是大人重新养育自己的过程,喜欢这样逆流而上选择成为少数人的故事。
我觉得这个概念很好 怀孕对女性来说确实面临着身体上的不适 妊娠纹 等各种各样的副作用 如果未来真的有这样的技术呢?该怎么和孩子建立联系 特别是超市那个梦 细思极恐 如果孩子明码标价 那样的宝宝还有意义吗 这种技术到底是造福 还是应该抵触?值得思考
魔幻了
价值观都混乱了
探讨的内容还蛮有意思的,迎合了当下女性生育焦虑的话题。首先卵舱的存在并不是对于女性身体的解放,而是某种资本市场区别阶级的手段,只有你足够有钱足够中产才有可能拥有保舱的名额。其次,即便有了这个资格,女性最先想的是让自己免受分娩的疼痛之苦,反倒是男人希望能够自然备孕,这立场就挺微妙的。再到后来,女性发现自己放弃生育的同时某种意义上也放弃了身体作为母亲和孩子的通道/连结,反倒是本来就没有过这些经历的男人跟卵舱找到了新的相处平衡。传统的社会身份对调后带来了新的矛盾,生育焦虑依然存在。影片借助AI这样的科幻背景,呈现了科技对人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捆绑而非解放,话题很有趣,但结尾有点浅也有点粗暴,完全可以走得更深一点。另外想知道这项技术对于性少数群体是福音吗?都那么高科技了,别老整着异性恋聊啊,也怪没劲的。
后生育时代
不知道想表达什么。喜欢网友的脑洞:打开发现是全息图。
导演想表达什么,但又没表达清楚
小市民
两个小时看了个塑料子宫超长宣传片
戛然而止,低于预期,没有更深刻的探讨和探索。
以前小学我就想发明类似的,这部科幻片就展现了这种想法,不过电影中这个机器不错但公司太垃圾了,明明是公司不好不要把所有错误怪在科技上
虽然喜欢自然,但这也太强硬了点
女主在公司中不断地被PUA生孩子和工作上升空间之间只能选一个,这不就是大厂给员工付冻卵钱的真相么。只要人造子宫被资本控制,女性就仍然没有解放。why do radical feminists protest against the Pod? 像是一个不错的性别研究本科课程的小作文题目。对我来说最震撼的是孩子出生之后被教给人工智能的创造提供feedback,结合片尾彩蛋大Boss说,the real client is the baby,可以说是图穷匕见了:资本主义把谁抬到client的位置上,谁就是鱼肉。
结尾戛然而止,我以为我还有反转呀
生育中心帮着十月怀胎,不耽误女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