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4年以来每年必刷2回以上,有时候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而是它有一些地方碰巧触及到了你心里,那么它就是特别的。
影视剧中的角色往往千人见千面。
我要聊的第一个角色就是我念念不忘的舒晴。
作为本剧中唯一一个仿佛开了金手指的女性角色,编剧对她的偏爱可见一斑。
而她的争议也是最大的,“没表情、死鱼脸、见她就快进”是出现最多的弹幕。
我一直认为青春剧只要选对了演员就算成功一半,这部剧做到了,在舒晴身上体现地尤为明显(私心认为),于文文成功展现了这个角色的矛盾与魅力,这得益于她伯克利电吉他专业的背景和本人的外形气质,而这一点贯穿全剧始终。
对我来说,她的魅力散发始于圣托里尼小酒馆里弹唱的那首《I'll always be the same for you》,这首改编自经典老歌的舒缓情歌无比安宁,舒晴骨子里的浪漫自由随着旋律流淌出来,流进了有同样气质的灵魂,张灏的一见钟情显得那样顺理成章,他本就是因为父母的爱情才来到这里。
所以他最终打破了舒晴心里的薄冰,两人相识。
氛围很好
这是他妈妈生前最爱的歌很巧的是舒晴的两段感情都始于一见钟情,是的,两个男生都因为音乐对她一见倾心。
汤柏文虽然是家里安排的未婚夫,但是认识她却更早,医院的爱心演奏会上多看的那一眼,就对她念念不忘,得知她是联姻对象更是暗自窃喜。
真·天鹅
爸你干嘛,人家不想相亲啦
真香!
(所以说金手指,本穷人实在离富人的生活太远了,无法想象)这两次初见的音乐设计我理解为是安排的伏笔,张灏被弹吉他的舒晴吸引,汤柏文第一眼见到的是正在演奏大提琴的那个宛如白天鹅的女孩。
舒晴按照父母的意思学习大提琴,其实心中更青睐演奏吉他,常常偷跑出去和朋友一起练习,这也暗示了舒晴最终的选择是靠近家庭的。
在开拍之前就很关注的电视剧终于在今夏播出,说实话开始的时候是期待演员大于剧情的。
随着剧集增多至完结,已经全然被剧情吸引无法自拔。
在狗血漫天撒没有婆媳没有家庭矛盾冲突就引不起爆点的电视剧观剧时代,能出现这样的一部清新校园剧集也让很多学生有了对国产剧的盼头。
韩剧之所以火爆是因为画面唯美,日剧是因为细腻,美剧是因为剧情幽默台词不受约束,国产剧,大概更多的是婆媳关系之类才会火爆一时。
好剧不怕人踩,就像你挖到一块玉拿去卖,识货的自然会高价买走,不识货的只是从表面断定价值。
评价亦如此,有些人不喜欢演员,就开始不分青红皂白的抨击剧情降低评分,于演员来说没什么,于导演来说更没什么。
因为好马,从来不缺伯乐。
剧情贴合生活,观剧观影有的时候并不需要那些华丽的道具服装冲击视觉,不需要狗血烂俗的台词和剧情毁三观,生活中有几个人会像电视里小说里那样要死要活,更多的无非就是小俏皮和平平淡淡。
青春没有那么多伤感不美好,小说里把它太过于风格化,一种悲剧,一种喜剧,从头到尾悲,从头到尾喜,其实真正的青春就像剧集里演的那样,平淡真实,考试前匆忙打小抄,偷偷在宿舍楼下接吻,暗恋一个男孩儿就想方设法想着更多的方式接近他,和他在一起,喜欢或热烈疯狂亦或平静如水。
张灏诠释了什么叫一见钟情,他的美国精神促使他从美国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找寻心爱的女孩儿,计划赶不上变化,喜欢也不由人控制,有些人说张灏花心,可是伸手紧抓过去就没办法拥抱未来。
陪伴会变成喜欢,就像李修齐对罗曼。
习惯也会变成喜欢,就像罗曼对张灏。
有人说忘记一段感情的最快方法就是开始一段新的恋情,马俊才和文婷婷是最好的认证。
相守相知,罗曼喜欢张灏的小心翼翼,李修齐对罗曼的百般照料,张灏对舒晴的割舍不下和对罗曼的逐渐情深,这是在生活中都找得到影子的剧情。
想起了一首歌,念白说“在青春的回忆里,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张了了。
”在青春的回忆里,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让你放不下的男孩儿或者女孩儿,你喜欢她的方式或平淡或热烈,TA都是你心里不可磨灭的存在。
或许两部戏两段人生不一样,张灏最终找到了罗曼,而白亮却只能去参加张了了和雷雨的婚礼,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每个人的路也不同。
青春如火如歌,无论未来如何都应该活在当下,才可不负今朝。
个人觉得罗曼和张灏是最搭配的,俗话说的好,欢喜冤家,两人在一起,总比性格木木的李修齐要幸福开心得多了,而且两人都深爱着对方,这点就难能可贵了。
结局也很好,虽然没有明显表达出来,但导演来了一个隐喻,不知道各位观众有没注意到,罗曼最终是穿着张灏送的裙子出现了!感想:很纯洁的青春爱情故事,人物有描述的很好,没有所谓的勾心斗角,炫福,开房等情况出现。
不得不拍手点赞,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我自认为是最纯洁又精彩的校园青春爱情故事。
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看完了,起初一直在想标题的意思,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我觉得“夏天”就是青春的象征,它虽没有“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也没有“秋天”硕果累累的收获;更没有“冬天”银装素裹的壮观,可她有她独特的活力,一种热情似火的冲劲,一种努力踏实的干劲,一种拼搏向上的闯劲,这就是《夏天》所呈现的给我们的价值观念。
这部青春剧包含了友情和爱情,两个宿舍,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女生宿舍——霸气外漏的女汉纸罗曼;天天嚷嚷减肥的冰冰;奋战读书的学霸宋青;爱美自恋的婷婷。
男生宿舍——成熟稳重的知心哥;嬉闹笑玩的张灏;不爱洗澡的汪民强;寂寞空虚的俊才。
我想,这样的组合,在现实生活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甚至每一个宿舍的成员都有这些人的影子,他们是真实的组合。
这部剧很真实,很贴近大学生活,在图书馆打工、组建乐队、去乡村支教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出现过的事情。
对于罗曼。
想说的有很多,她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不爱打扮喜欢用吼的方式来交谈,对面包情有独钟的女汉纸。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她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除了图书馆的工作还去酒吧打工,在这方面,罗曼是挺值得我们学习的,放下面子,踏实工作。
其实,罗曼是幸福的,尽管她有那么多的小缺点:爱吼人、爱无理取闹,但她周围还是有守护在她身边的知心哥,她也是最纯洁善良的一个,每次对张油条吼完,都会发现自己错了,马上就去道歉。
这部剧确实是初恋的味道,罗曼最初喜欢上张灏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女生的真实体现,不经意的望着他发呆、脑海里会止不住对他的想念、会在意他所提出来的一切事情、会主动关心有关他的一切情况、当他与别人约会时心理会止不住的难受、遇见他时会心跳加速、跟他在一起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来、表面上装作不在乎,背后却偷偷为他做很多傻事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我们最初喜欢一个人的模样,这是属于青春恋爱时期的专属模样,很真实。
记得罗曼听到张灏要走的消息,躲在床上哭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想到我自己的故事,那年高一,和喜欢的人以后都不在一个班了,那晚的最后一个晚自习,我哭了,他不知道。
从罗曼身上,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的青春里有罗曼的影子,大概,每个人都有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罗曼表白的那一幕,堪称经典,确实属于女汉纸特有的表白方式,她硬撑着讲一句“我喜欢你”扩展成“没错,我承认我是喜欢你......”到后来,罗曼为了不让彼此尴尬,说了一句:“认真你就输了。
”这又是多少人,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说着这样口是心非的玩笑。
对于李修齐。
学生会主席,成熟稳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感情中一,这些是他的标签,他是个完美的理想情人,学习好,长得帅,打球还不赖,可从学生会主席修齐身上我看不到一点“新”的东西,他默默的走着前人的老路,认为那就是远方,太墨守成规,不敢于挑战和冒险,这是青春里的另一典型人物。
然而,修齐学长的三句话确实很有力量——1、趁着青春去勇敢拼搏;2、趁着着青春去吃苦;3、趁着青春去创造。
对于知心哥这一身份,罗曼的幸运,又是多少女生羡慕不来的。
包里永远会有罗曼爱吃的面包;罗曼生气知心哥永远是第一个追出来的;罗曼犯错,知心哥总是帮忙善后;罗曼脚扭,买药关心她;罗曼生气带她去吃好吃的;因为罗曼的一个微笑,感觉拥有了全世界;因为罗曼的一个悲伤的表情而感到难过。
这样的知心哥,是多少女生梦寐以求的对象。
由于对罗曼的喜欢,对张灏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变得狭隘和自私,说话冷淡,这的确不能怪修齐,这是我们人最自然的真性情,从修齐身上,我似乎也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然而,罗曼和修齐,最后却未能走在一起。
还是应了那句话:爱情里没有先来后到,也不一定因为谁对谁好,谁就一定会爱上谁。
对于张灏。
里面萌神张灏,是一个搞怪、乐天派、愈合能力强、冲动、为爱不顾一切的邻家大男孩的形象,他虽没有知心哥的贴心,但对朋友的义气,他是完全的具有。
由于对舒晴的一见钟情,不远万里从美国跑到中国,到处打探舒晴的消息,虽然开始始终没有结果,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
直到他见到了舒晴,他说了一句:“我很想你。
”这句话承载了太多太多,他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语言不通,习惯不符,但他为了她,却坚持了下来,这句话含有的意义太丰富。
张灏和舒晴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在一起,那次,马俊才将他们倆的合照放在书本里,皱了之后,照片中间,有了一道裂纹,从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他对朋友是真的好,虽然顽皮一些,罗曼要去还吉他,他主动帮他把风;修齐对他说,他喜欢罗曼,他说,会全力支持他们在一起。
到后来,张灏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罗曼,但由于自己对修齐的承诺,一直逃避对罗曼的感情,在罗曼面前,一直表现出是朋友的关心,直到后来,勇于向修齐坦白,打算鼓起勇气向罗曼告白。
张灏是个行动派,做事不会想得很久远,是活在当下,而修齐,永远把事情考虑的很周全以后,分析好利弊,才展开行动,虽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有时候会输给行动派,比如:爱情。
故事最后的结尾,我猜到对了一半,虽然张灏没有直接和罗曼在一起,但从罗曼穿的那条张灏送的白裙子,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青春里,不就是要又遗憾才能称之为青春吗?正因为有遗憾才发酵,因错过了才美好。
这不正是,我们所有人的青春所呈现的状态吗?
这部剧,我看到了他们的爱情、也看到了他们的友情,还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为了不让主任解散乐队,他们努力想办法,努力排练,以至最后,获得了成功。
这一路,有喜有悲,他们努力的模样,是我们应该效仿的,遇到困难,更要迎难而上,不是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吗?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这个夏天,有罗曼、张灏、修齐、俊才、婷婷、冰冰、宋青、民强、舒晴、汤柏文、丁玲、罗海滨,有你们真好,从6月23日陪伴我到7月2日,我相信,你们的故事还会陪伴我,甚至更多人度过更多的夏天,然而,它不是一个,而是二分之三。
青春里,有泪,有笑,有成长,我们痛并快乐着。
期待《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第二部,我们不见不散。
写于2014年7月4日 凌晨
“马俊才”——当我再次搜索这个名字的时候,那年夏天的回忆一下子潮水般涌上来。
2014年,江南的六月潮湿又闷热,还是初中生的我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这部电视剧每日的更新。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讲述的是一群恣意挥洒青春的年轻人的友情与爱情。
夏天是什么?
是张灏对舒晴的寻找,是李修齐对罗曼的告白,是舒晴自由与约束的抉择,是罗曼爱与被爱的徘徊……
对我而言呢?
那个夏天更像是一场被安排地精妙的遇见。
也许提到“马俊才”时你已经记不起他的故事,但脑子里仍能浮现出他耍宝的样子,他的笑容他的声音从记忆里被一一读取。
现在我以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再次回顾这部剧,眼前的这一切实在是太亲切又太真实了。
那时的魏大勋出道其实已经五年了,但这五年的时光在他身上似乎没有体现,他还是那个会和舍友打闹,会憧憬爱情的男生,他就像是我同班那个爱谈论星座,总会给大家带来欢乐,平日神经大条偶尔细致贴心的男同学。
他把自己大学时的样子融入到角色的扮演中,他把自己想象成马俊才,他像是在和另一个自己对话,所以他演绎的马俊才足够真实,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或怀念或憧憬大学的生活,能让每一个人真切地感受到那些青春里情绪的起伏波动,他在演马俊才也在演自己。
那是我第一次遇见魏大勋,所以我一直知道,他是一个演员,一个优秀的演员。
这个夏天,在圣托里尼开始,在圣托里尼结束。
你会不会感念,遇见新的人,然后的然后,发现,那人仿若常客,时时光顾,压下印记。
后来,罗曼长裙飘飘,漫步海边,转身微笑,大抵是最美的时刻。
人都是一点一点成长的。
迷茫也好,无力也罢,过往的,已成浮云,剩下的,才最重要。
时时惦念,江湖未远,远方再见。
这个夏天就是有这部剧开始的。
虽然这部剧的标签一直是青春偶像剧,我却一直当做一部纪录片来看,因为导演选景真是太经典了:白与蓝完美结合的神圣的圣托里尼和充满文艺与古典气息的厦门。
这对于这对于截图癖来说简直不能自已,每一帧都是一幅画,截图接到手抽筋啊。
再说剧情,整部剧的一个矛盾的主题:你相信一见钟情么?
一见钟情到底能不能真的变成长久的爱情?
我觉得主题还是蛮棒的,会让人想要一边默默的支持他们一边在心里腹诽,一见钟情是不会长久的。
而且结局也挺有意思的,没有特意的营造一种HE的大欢喜场景,而是留给了观众一个想象的空间。
但是对于细心的盆友们,结局已经是很明显的了吧,裙子神马的分分钟浮想联翩啊!
对于演员阵容,剧里虽然不乏有名气的演员,也有很多第一次尝试演戏的新人,但是能感受到这些演员聚集在一起的化学反应,这是很奇妙的东西,会吸引人一直看下去。
对于尼坤的第一次主演尝试我觉得很棒!
起码摄影师杀手不是瞎扯的,他直视镜头的时候就感觉目光已经穿越镜头射到我身上,分分钟春心荡漾啊……而演技虽然不完美,却也没有新手的羞涩,很自然。
当然,配音我就不吐槽了。
至于其他演员们,特别是女猪脚,真的是太可爱了,让人不得不爱啊!
而蒋劲夫和魏大勋等等的男主演们个性鲜明的人物性格也是剧里的亮点!
但也不是说这部剧是百分之百完美的,就剪辑来说,导演你选错电视台了……简直看完前几集电视剪辑版本分分钟想弃剧,有一种这剧非常垃圾的感觉,但是看完未剪辑版本之后感觉到了故事的主线与剧情进展,这才有一种紧凑的感觉,才会真正觉得这部剧真的太棒了!
总之,偶像剧经常不讨喜,但是这部剧缺真的值得一看!
每一个人的爱情观在这里总会得到体现!
祝每一个人都会得到真爱
由东方卫视首播的《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是典型的校园青春时尚剧,汇集众多帅哥靓女演绎校园爱情的酸甜苦辣,再加上其中韩合作的背景,让我们看到其中既有当下中国校园爱情的特点,又有韩国浪漫喜剧的元素。
很显然,这是一部针对年轻人的作品,而同名手机游戏的开发也更加符合当下的传媒特色。
作为一部纯爱电视剧,《夏天》充满了唯美画面,无论是希腊的海滩还是厦门集美大学的校园,都萦绕着一种蓝天白云的气息,而年轻人的活力四射更是让这些极具美感的画面有了梦幻般的感觉。
青年是一段彩色的梦幻,对于故事的几位男女主角来说,重要的或许并不是爱谁,而是爱本身。
只是因为一次偶然的邂逅,张灏(赵恩世)就飞过三分之一的地球来追寻自己的理想女孩,这种看似疯狂的举动恰恰印证了青春的本质,因为有大把的未来可以任意挥洒,我们可以不计得失。
当然,青春也不只意味着爱情,还有与爱情伴行的理想与友情。
通过张灏、罗曼(徐璐)、李修齐(蒋劲夫)这群年轻人的音乐梦想,《夏天》一剧为我们展示了当下大学生丰富的情感世界与人生追求。
或许,目标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目标,那种支持个体不断前行的动力。
青春既是活力的代表,也是成长的过程,每个人最终都会走向成熟,但在成熟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什么更值得关注。
青春期的爱情充满了幻想,背着一个满满的希望去爱,可能到最后发现那只是心中的爱情梦。
张灏跨越大洋来追寻自己的梦,最后却发现那未必是自己的最终归宿。
同样,理想也是如此,当走的路足够多时,才会发现早已经不是自己上路时的样子。
然而,无论结局如何,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怀念与珍藏,即使那些稚拙的行为也充满了努力的痕迹。
《夏天》里的校园爱情未必就是我们现实爱情的样子,但现实的校园爱情却都有类似的梦幻气质。
在一个还没有完全懂得爱情的年龄上,我们努力学会去爱。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个性鲜明的作品却在电台与网络上体验了一把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由于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提升不上去,东方卫视不得不将其从黄金档的晚间改到下午剧场。
但是在网络上该剧自开播以来却一直广受青年人的喜爱,成为最受欢迎的剧作之一。
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也让我们看到当下青春时尚剧的特征,以及在不同传媒中的效应。
这种错位主要来自电视与网络的不同人群受众,作为电视剧的消费大军,四十岁以上的大妈们永远是主力,而这个年龄的人们早已经过了追梦的时代,与其看年轻人的浪漫还不如多买几斤便宜西红柿,《夏天》一剧在电视传媒中的收视率不高其实并不稀奇。
然而,在网络传媒中年轻人却是主力,有大学的地方就有网络,而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大学生。
作为该剧预定观众主体的大学生们,他们接受影视作品的主要途径已经不再是影院、电视台而是网络,在校园里无法观看电视剧,在家里又不愿意与父母抢台。
因而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家里,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围绕电视转,而网络才是他们的主场,《夏天》在网络中一路飘红也同样并不意外。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在很大程度上是青春时尚剧的风向标,当网络成为年轻人娱乐的首选时,电视剧该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因为现在的收视率已经不能说明剧作是否真正受欢迎,特别是这种针对特定接受群体的作品。
并非《夏天》没有市场,也无关剧作的质量,而是在传媒的转向过程《夏天》过于靠前,而观众还没有适应这一变化。
或者可以说,在这场传媒变革中,《夏天》一剧暂时被现在所颠覆,但却赢得了未来。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引发青春回想 徐璐“组团”忽悠蒋劲夫青春是一场狂欢,青春是最美好的纪念,电视剧《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的主演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青春不要留白。
徐璐饰演的女汉子罗曼,为了保住父亲在学校里的工作,执着建立起了一支校园乐队,但组团的过程却是相当曲折。
从无人问津到好哥们的鼎力相助,从一人独挑大梁到乐队初具规模,从水平参差不齐到众人齐心协力。
虽然罗曼使用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才成功忽悠蒋劲夫饰演的学生会主席李修齐加入乐队,但其中的坚持与努力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关于学生时代的青春回想。
有网友表示“《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让我想到了曾经的社团活动、那些在食堂打饭的场景以及在学校图书馆占座的囧事,有一种往事历历在目的感觉。
”
一个大大咧咧,一个温暖阳光。
天真烂漫的罗曼和为爱执着的张灏,相遇是一种缘分,一场误会让他们相识,慢慢的了解了对方,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上对方。
爱是纯净的,神圣的,一切都无法控制。
知心大哥一直陪在罗曼身边,为她不顾一切,单恋的辛苦,让我们看到他的努力,为爱付出。
一人留,两人疚,三人游。
修齐永远愿意当个听众安慰罗曼,张灏为了兄弟一直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没有结局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令人遐想,回味无穷。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缺少《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那份简单的爱,纯净的爱,无私的爱。
这个夏天教会我很多,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要勇敢,去包容,去接纳,去享受 ,去感受。
成长需要时间,《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伴随着我们成长。
这部戏也让我明白为爱默默付出的难过失望。
无论发生什么罗曼身后总会有修齐和张灏,舒晴身后总会有汤柏文,多么伟大,多么羡慕!
这个夏天因《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而精彩!
尼坤居然叫张灏、减颗星!女主还很脑残、极差
完全看不下去
就算再俗套的剧情也会有触动 画面很美
弃……
主题曲挺好听
太清新了 男男女女的小鲜肉们 看着比一脸褶子还演偶像剧的大叔大妈们舒心多了
三星半。好清新的画面,厦门的校园和每一条街道都好熟悉。演员也都好可爱。比湖南台的那些青春偶像剧好多了好嘛!
大家不要刷的太高了,会遭喷的,我们自己喜欢就好了
沒看完,從這劇認識的魏大動
韩国的偶像剧男主角是全能的,专情的,多金的,帅得掉渣的。国产偶像剧男猪脚与韩剧唯一共同点是帅,其他的没有一样相同的了,只知道吃,卖萌,卖腐。
挺好的
一颗给你困的脸一颗给小夫的脸一颗给汤总的脸
给圣托里尼的景色点个赞,这两月这岛好红的说,不过多看看也就那样啦。最近真没好剧看,这种青春偶像剧现在是怎么看怎么腻。男主男配颜不错,徐璐还是甄嬛传里的造型比较惊艳,这剧里咋咋呼呼的,女汉子也不是光嗓门大的啊喂。哪天完结直接奔结局就行了。
在火车上看完的。结局是什么啊!!!于文文和倪妮确定没血缘关系?
终于找到了,我姐高考完那个暑假看的,给我对大学生活带来了意思认知。我就说为什么有印象,原来主演是蒋劲夫。至今记得里面有一个人的密码是123456,还有一个读哲学系
因为劲夫而看的,但女主丑,尼坤配音不能忍,剧情脑残,半集弃。
剧情偏弱,没啥意思
我居然。。看完了。。是有多无聊。。
作为Khun忠实粉丝一定打五星,可是我真的看见那完全对不上口型的配音就不写了
镜头光线处理的不错,男演员LINE都比较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