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孤独”这个主题,Michael Dudok de Wit 从来未停止过探索,他的作品总在传达着这样的一个信息:人的一生从来都是孤独的,但心里有了牵挂,这份孤独才不至于蚀人心骨。
《父与女》是这样,《红海龟》亦如是,只不过由当年的 8 分钟短片,变成了后者长达 80 分钟的完整动画。
Michael Dudok de Wit 的动画作品多为默片,不特别渲染人物冲突和角色情感,通过画面中的其他元素来突出人物内心世界,比如《父与女》女主一生遇见的路人,《红海龟》里男主所在荒岛。
主线单一看似平淡,但总能敲动人心。
有着与《父与女》如出一撤的简洁和阴郁,《红海龟》多了一份熟悉的超现实,日本吉卜力动画工作室熟悉的画风迎面扑来。
由宫崎骏、高畑勋统筹成立的吉卜力动画工作室包揽了几乎所有宫崎骏的作品,此次和 Michael 共同制作的《红海龟》保留了精致流畅动画效果的同时,也出人意料地没有冲淡 Michael 本身的风格。
《红海龟》讲述了一个红海龟化成女人,陪伴男主一生后重回大海的故事。
虽然我很想把这片子叫做《人龟情未了》的人打死,但这句话确实简明扼要地讲清楚了《红海龟》的主要剧情。
也不要问我为什么海龟不是变成男人,因为我不是导演#微笑#。
影片轻描淡写地重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成长、生活受挫(船难)、恋爱、结婚、生子、子女离家、老伴先逝,这是一个对生活有向往、有理想、希望逃离安全岛但最终留守的普通人的一生。
导演没有要批判平凡的打算,也没有歌颂野心的意思,只是中性地刻画了我们最为寻常的人的一生:有风浪、不甘心、努力过、伤害过关心自己的人、为了另一半留守安全范围、面临下一代想要逃脱的离别和晚景的孤单。
我们都以为每个人的路各不相同,其实大部分都殊途同归。
所有的野心都将归于平淡,所有的风浪都是日后谈资。
野心和追求,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但没有野心,也不代表我们可以过得不认真。
爱情,你可以看做是一种对野心的羁绊,也可以看做是平淡的支点。
如何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时机问题。
但即使是在当年想当然的安全小岛,生活未知的风流却仍然时有发生,而此时你虽然担心的不再仅仅是自己的安危,还有别人。
到最后的最后,你会发现,其实只要好好活着就已经足够了。
80分钟,没有一句台词,海、孤岛、一生只足够爱一个人。
遇难的男人被海浪冲到了一座孤岛,绝望,孤独,夜里梦到现世的召唤。
电影的前30分钟都在无声讲述着男人内心的挣扎与孤独,总是试图逃离孤岛却又一次次被“神秘”的力量破坏,他想要放弃却又在梦里时常梦到回家的路,现世的迷幻。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里总是忍不住联想自己,感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孤独,内心十分挣扎的日子,想要打破现实的束缚,却又一次次被残忍的“海浪”打回,又孤独又迷茫,一无所有。
可是生活总会有转机,比如遇到爱的人。
觉得电影正真开始的时候是红海龟变成红发女子的时刻。
看到这里突然有点莫名的感动,原来是她一直不想让他离开啊……他们互相小心翼翼地试探,他害怕她会离开,在某天清晨发现沙滩上只留下龟壳的时候疯了似的跑下去找她,顺着她的足迹,在海的不远处,四目相对,他留下上衣后踌躇着离开,突然发现自己似乎不那么想离开这座岛了。
于是他最后也把没造好的木筏推向了远方。
遇到自己爱的人,或许真的会觉得能和她平平淡淡的一直在一起,比起现世的斑斓,放弃了又如何呢,与君相伴余生足矣……看到这里真的忍不住哭的稀里哗啦,室友问我看一个无声的动画片为什么会哭成狗,我说我可能是傻吧,因为我所能想象出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如此,不在于我放弃了什么,而是在我放弃的那一刻就决定我剩下的生命里最珍贵的,值得我一辈子去拥有.....觉得故事讲到这里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故事了,它是一个梦境,永远不会醒来的梦。
一座孤岛,一片海,时间足够漫长,漫长到一起养大一个孩子并看着他离我们远去,漫长到我们一起牵手走过每一寸沙滩,漫长到一生只爱你一个.......生活一直这样下去该多好,但是生命都有尽头,梦也会醒来。
昨晚还和你在沙滩上漫步,你拉着我的手和我轻轻地跳一支舞,第二天醒来发现你已离去。
整个电影最戳中泪点的无非是红发女摩擦着男人的手最后变成了红海龟的手,(在这里简直要泪奔)认真的道别后默默地转身离开,回到那片大海.......这也正是这个片子最有韵味,最迷人的地方。
你可以尽情的想象,或许这一切是男主的南柯一梦,也可能是红海龟的前世记忆。
可是,我更愿意将它幻想成红海龟是就是这座孤岛的神灵,她如此孤单,每一个来到这座岛的人她都不舍得他们离开,希望可以有人一直陪着她,但是始终未能如愿,有的人来了,走了,有的人在追逐现世的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己,总之没有一个人愿意留在孤岛,他们都渴望回到现实,因为那里有他们所谓的梦想,有心中所渴望的一切,而孤岛只是一座孤岛。
直到男主的出现,红海龟还是会尝试留下他,没想到真的留下了他。
于是她用尽自己的修行变成人形来与他相爱,与他厮守终生......在生命终结的时候,她也用完了她的法力,回到大海继续度过漫长孤独的岁月,等待下一个轮回,等待前世的爱人来世与她再来相爱......也许这是海龟设定的初衷吧,代表无尽的生命,等待,孤独与忠诚。
(本电影无对白,所以为了让称呼更加方便,我会以我名字的首字母命名男女两位主角)电影没有对白,只有画面与声音,但这并不会对电影的剧情有丝毫的阻碍,手法可谓古典,悠长而浪漫。
关于电影究竟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以我个人观点,实际上就是在表达人生的境遇与爱的挽留。
L可以类比为每一个尚在路上之人,他被暴风雨卷到了一处孤岛,暴风雨是他累积的经历与过去,这座孤岛就是他当下所处的环境。
在电影一开始,L不停的想要出海,不带物资,甚至连水都没有。
他如此急切的想要逃离孤岛的目的是什么?
起初我不清楚,后来在两次离开失败后,他做了一个梦,梦中出现了音乐的存在,随后我意识到这或许就是他的目的,他的梦想,他想要的东西。
而他一次次的远航预示着他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排除万难,但终归会被红海龟从中作梗。
而红海龟的意向是非常之多的,她是爱人、是寄托、是依、也是保护和阻碍,红海龟知道此时L距离孤岛(环境)不远,风平浪静可以游回去,而一旦离开更远的地方,风浪凶险,前路未卜。
三次连续的失败耗费了L的精神与意志,却让他注意到了红海龟在他身边时的别样的幸福与喜怒忧思悲恐惊,随后他抛掉了自己的木筏,意味着他选择放弃接触梦想,愿意在当下的环境中快乐的生活着。
但他心中始终怀念着梦想,对于梦想的渴求被传递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
他不停的给自己的孩子讲外界所接触到的一切,那些过去追求梦想时所经历的一切,他不想让孩子像他一样生活在这座寂寥的岛上,即使他爱红海龟和现在的处境,但他还是希望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但海啸的意向我始终没有看懂,我只能猜测。
海啸是灾难的化身,或许意味着人生的一场大变动,它摧垮了这座孤岛(环境)的竹林,破坏了它原本的处境,也让L渐行渐远,但最终孩子把他找回了所处的地方,挽救了他的心,他们一起回到孤岛之上,烧毁了所有被破坏的竹子,完成了断舍离和死与新生。
最终孩子在自己的领悟下决定去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在离航后,只留下了L和K,L渐渐变得苍老,而K却毫无改变,那是因为K始终保持着L心中的最美的姿态。
直到自己死去,人生终结,虽然梦想未曾实现,孩子未曾归来,但他的心中一定是怀抱着幸福与喜悦的。
故事很简单。
男人漂泊到孤岛,多次试图离开,但每次都被海里的不明生物阻止,最后他发现破坏者是一只红海龟,而他曾在岛上的一个夜晚顺手帮助过从沙洞中爬出想要进入海洋的幼龟。
随着破损的竹筏一同掉入水中的男主本以为自己性命不保,但海龟并没有伤害他。
是夜,海龟从海里爬上岛,被多次破坏劳动成果和获救希望的男主气急败坏地用竹竿打死了海龟。
死去的海龟褪去空壳变化为一个女人,男主因内疚而悉心照料。
之后男主和女人相爱,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一天海啸突然来临,小岛毁于一旦,儿子救回被海水冲走的父亲,之后一家三口重建小岛继续平静的生活,但儿子渐渐长大开始渴望岛以外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在夫妻两的注视下离开了小岛。
二人继续生活直到男主死去,女主变回海龟回归大海。
本片最大的亮点在于画面,去掉所有多余的细节,只保留最核心的意象。
画风清爽但并不肤浅,相反,空背景和单主体往往是最有压迫感和纵深感的构图,回看故事本身所包涵的话题:自然、生命、轮回、选择和人类两大最重要的情感(爱情与亲情),也只有这样的构图才能包含住这样的故事。
一部全片没有任何对白的写意动画自然有很多种解读方式。
但最简单直白的解读莫过于我们最普通平凡的人生。
男人想要出门闯荡,或为名或为利或为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女人想要让他留下,或是保护或是贪恋或是因为海面看似平静辽阔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谁错了?
都没有。
男人想要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女人希望爱人留下。
两种无害的东西放在一起却能产生致命的冲突,最终导致男人在怒火中险些将海龟杀死。
夜晚的时候男人梦到了仰面朝天的海龟,它的灵魂渐渐升空似乎即将没入暗夜繁星之中,男人想要抓住它但却无论如何都够不着。
猛然惊醒的男主赶紧跑到海滩试图挽回自己的错误,却没了怒火中烧时的力气,无法将海龟重新翻转过来。
人生中的有些错误和伤害本就无法挽回。
幸而,沉默不语的自然再给了男人一次机会。
海龟变成了女人并渐渐康复。
最终,当女人将龟壳放入海中让它随波而去时,男人也将未完成的竹筏推入大海并选择永远留在小岛。
爱情本就是一场博弈,厮杀之后再互相舔舐伤口,于暗夜孤岛之中紧紧相拥。
这与《魅影缝匠》的内核何其相似。
Reynolds获得爱的唯一方式只能是通过他的脆弱,华丽优雅的服饰不过是调味品,有毒的蘑菇则是最令人欲火中烧的催情剂。
海龟让男人留下的唯一方式就是摧毁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竹筏,而男人只能通过留下才能弥补自己曾经造成的伤害。
但这一切并不仅仅关于人性中的自私或善良天性里的愧疚,因为这两位势均力敌的对手在以海浪为背景乐的淋漓酣舞中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爱情。
岛上的生活平静的继续着,爱情为他们带来一个孩子和许多快乐的日子。
如果没有之后的那场海啸,这大概只是一个聊斋志异式的红鳖精报恩故事。
海啸让儿子发现了自己闯荡世界的能力(龟儿子真的能游得非常远),并最终导致他离开小岛。
不过事实上他早有此意,导演也给足了伏笔。
父亲从文明世界带来的玻璃瓶让他从小就对那个陌生世界充满遐想,而与海龟朋友们在海中畅游也让他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付阴晴不定的大海。
于是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生命周而复始,在同样的人生关口,有人选择留下,有人选择离开。
电影最终也没有告诉我们儿子去了哪里,过得好不好,做出的选择到底正确与否。
人生是残缺的故事,你无法知晓出现在你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的结局。
他离开了,父母与子女的羁绊到此为止。
但说到底,父母真的会对他的离开感到惊讶和不解吗?
“对七肢桶语言的学习将改变我的一生。
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相遇,学会了语言B。
两者相加,使我和你有了相识的机会,就是现在,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
再过许多年,我将与你的父亲分手,再与你分别……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也就是未来的必经之路。
我循路而前,满怀喜悦,也许是满怀痛苦?
我的未来,它究竟是最小化,还是最大化?
这些问题充斥着我的脑海,这时你的父亲问我:“你想要个孩子吗?
”我微笑着,说,“是的。
”我把他的双臂从我身上拉开,我们手拉着手,走进房间,做爱,做你。
”——《你一生的故事》“我很清楚这个故事的结局,对于这个故事我想得很多很多。
”这一切,诗意,浪漫,又带着隐隐的绝望。
但最后,我还是选择面带微笑平静地目送你离开,去向我不曾去过也不会见到远方。
影片的最后,女人依偎在已经去世的男人身边,用手轻轻抚摸他的手心,渐渐手掌变成龟鳍,这是最后的告别。
据说海龟的生命一般是150年,她用自己的一半的人生陪他在孤岛上度过了一生,回到海洋后,那余下的75年如何不充满思念和哀愁。
先走的都是幸运,这话一点不假。
海啸过后被摧毁一空的森林已经重新恢复繁茂,父子两嬉戏过的草地上了无痕迹,青青竹林和男人初次登岛时一样还在随风摇动。
毁灭一切的灾难到底有没有发生过,那个孩子的笑声到底有没有存在过,从多年前登岛至今的所有一切或许只是南柯一梦?
大海永恒静默,真相无人知晓。
电影画面从海啸到荒岛独身求生呈现灰色调 从遇见红海龟到成为一家三口呈现喜人的彩色调 从孩子离去到与女主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到生命的尽头呈现黄昏般的色调 随着生命的流逝对人生的各个阶段赋予了色彩最喜欢三个画面1两人坐在前海的礁石上 女主用手指勾勒男主的轮廓 从额头到鼻尖 再温柔的用手托起对方的脸 仿佛从那一刻起 选择开始了解 开始走入对方的心2男女主嬉戏于黄昏的稻田 彼此慢慢靠近 成为彼此的唯一3片尾女主抚摸着男主的手 恍然间化为了曾经的红海龟 让我一时间不知该相信这一切是梦境还是现实或是南柯一梦 或是相伴一生
全凭流连于画面中的意境美,日欧彼此结合,也真的很有特色,构画里日与夜交替,星空,海岛,夕阳,落雨,竹林,失落的海龟,变幻的人形,生命的结晶,旅途的启航,落日时告别,从开始到结束,都像梦一样她从广袤无垠的大海里上岸来陪他,他放下灯火璀璨的彼岸,在幽深静谧的海岛里,情愿做了两棵水草,扎根在池塘里,沙滩里,草地里,化出一个又一个的梦,直到他白发调零,它游回大海
雨夜,看完《the red turtle》哭得停不下来。
年轻人在看到远方的那一瞬间,我便明白了他要什么。
他是爱父母的,很爱很爱,他也知道父母有多爱他,但追求未知世界的冲动迷惑了爱。
母亲早就看出孩子要远行,却是万千的不舍。
她在矛盾的漩涡里尽力地说服自己。
她半夜握住孩子的手,生怕孩子飞了。
妈妈在我又一次临行前,月光下为我补衣服,千叮咛万嘱咐,在浦东,万千不舍地抱着我。
那个婀娜多姿的美人(话外,我是女孩),那一刻是那么纤细与无助,我真想就留下来了,抱住她,告诉她我不离开了。
也只有当少年盛气褪去了,方能体会母亲。
电影里,孩子离开了,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笑着向爸妈挥手。
他还太年轻,舌尖只尝到了探索的兴奋,喉头还未吞咽到离别的苦涩。
留下来的爸爸妈妈相依为靠或是在夕阳下散步跳舞,虽然那么美,却无非是一阵阵麻醉针,生怕药醒了心痛得无法抑制。
孩子再也没有回来过,父亲死了。
母亲摸着丈夫的手慢慢变回了海龟,回到海里去了。
人生就像一场梦,挚爱过,快乐过,离别过,欲绝过,然后一切就像没发生过。
(P.S.《红海龟》恐怕不是一部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片。
很多影评有质疑它的无声手法是给自己高定位的矫揉造作。
个人认为,恰恰是无声,才营造了整个作品独特的美感,并极大地调动了观者的个人情绪与人生经验的代入。
这是一首写给成年人的诗,如果愿意读,那便请慢慢读。
)
这部作品在整整86分钟内,没有一句对白。
所有剧情全部通过镜头、画面,以及人物的动作来表现。
对白对于一部电影的意义,有时至关重要,很难想象没有了台词的《狮子王》或者《千与千寻》还会像原来那样精彩。
但是,在《红海龟》中,尤其会用极简画面讲故事的迈克尔·度德威特,加上吉卜力为精致的画面保驾护航,创作者们用冷静又温柔的方式,在仅有的80多分钟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和惊喜。
观看动画的整个过程可以称作“享受”,导演迈克尔·度德威特大概是一名强迫症患者,《红海龟》中的每一帧都美得像是插画大师作品,极简的画风,低调又精致的配色,小趴看第一遍的时候强忍了好多次暂停截屏的冲动。
为了保持画面粗粝自然的质感,背景先由动画师用铅笔在纸上完成线稿,再导入Photoshop上色。
为了保持风格的统一,保证画面质量,二维动画团队的人数非常精简,制作周期也比普通团队用时更长。
由于没有台词,人物的喜怒哀乐只能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来传达,极简的画风恰好让我们的注意力安心放在画面要突出的元素上。
再搭配恰到好处的音乐,悠扬恬淡的舒适感瞬间洒遍全身。
时一男唤作美须公,出海遇险,至一孤岛。
斫竹成筏,欲遁,途遇一赤海龟衝筏,筏毁。
美须公勃然,待龟登岸,以竹击其首,覆其身,龟腹上壳下,动弹不得。
经日,壳裂若卒,公以枝叶覆其身,戚戚悔然。
后逢大雨,龟得水复生,幻作一女子。
公见之倾心,相交媾,泯恩仇。
经年,生一子,及长,逢大水,岛隳。
子整装欲走,公夫妇相守于岛,至白首,公溘逝,妻复变龟,悯然离去。
得闻其子,后习武功,有徒若干,自成一派,时人唤作“龟仙人”。
《红海龟》是一部象征意义大于逻辑性的作品。
电影中有许多的剧情看似不合理之处,它们更像是为了表述一种行为或者过程而设置虽然也不得不承认,这是导演的驾驭失败的地方。
而是否紧看重这一点,我认为是电影评论两极分化的地方。
远景镜头的大量运用使电影整体呈现一种空旷寂寥的气氛。
而为了强化这一点,电影里面除了充满好奇心的几只螃蟹外,其他动物都是孤独的个体,又或者是在一个更辽阔的环境下成群,反而更凸显了其孤立。
而虽然是写实的画风,可画面中除了主人公之外,几乎都是各自单独的色块,黄色的沙滩,蓝色的大海,绿色的竹林,彼此之间的界限,从那片严格密密麻麻长在一起的竹林与沙滩之间的鲜明区分便可见一斑。
这类氛围的渲染,与其说是为了故事服务,不如说是更强烈的导演个人风格的表达。
再见。再见。
共沐一片海洋,你丢盔我弃甲;共历人世风雨,从此请多多指教。孩子掉落的那一刹,用双手交握告诉他,放他游;孩子离开的那一刻,用坚定目光告诉他,任他走。人生可以如此静默,却仍有欢喜有伤悲。大音希声,呐喊无声却穿透耳膜;大象无形,插图画风仍美得心醉。夕阳下海滩上的一场舞,让大梦触手可及。
美好的静静地度过一生!在孤岛上遇到了不愿让你离开的海龟,因为爱化作人形,最后回归!日子慢慢的,自然的,安静的感受人生!
好孤独啊好孤独啊
吉卜力在欧洲的新鲜尝试,个人觉得不太成功…简洁的线条,简单的故事。鲁宾逊漂流记的开场,加上安徒生童话的内核,音乐很好,视觉上最冲击的是海啸一幕。
导演可以任性没台词,观众就可以随意乱解读。不合理的点太多,动画片就这么瞎编吗,你以为你柯南啊。
片子没什么问题,it's just fucking boring.然后虽然顶着吉卜力的红标,但这完全就是一帮法国人画出来的,导演画故事版的时候高钿勋大概提了些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建议以外这就是纯正的欧式动画。
一般
我可以不谈衣服越穿越长、裤子越活越多,可以不谈这么多年风餐露宿、一个棚子都没,但是不能不谈整个故事都基于男性意淫。女性角色是完全没有自主意识的,唯一存在的意义就是生育和“陪伴”,她不会想离开,尽管是这个男人将她困于陆地;她不会拒绝生育,尽管他们原本根本就不是一个物种;她不会缺少“女性”魅力,尽管她完全不知道什么是亲吻什么是舞蹈她还是会随着男人的步伐而摇曳……
无聊 还有槽点 不看了 bye
家庭版荒岛余生?吉卜力?要说啥?黑人问号脸…
感觉像用《父与女》那个默片调调把《瑞士军刀男》《海洋之歌》这些串起来。你活得够久,就能望见人生所有的离去。A站弹幕实在消解了正剧或悲剧气氛,比如三只海龟是“您的三辆滴滴在等候”……
杀掉海龟后发现它变成女人就同情心大起然后生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theme不是这么show的好吗?!而且,它也没有surprise我。
明明很平淡,可是看哭了(′へ`、 ) 一直觉得海龟是非常寂寞且优雅的生物。是怎样度过了这一生。离乡病者,四海为家。极简而美。适合在咖啡书吧投影循环放映。
heterophobic
一句台词都没有,但却不觉得无聊
画面最对胃口的2d动漫,没有之一。有趣的东西一定是美的,但是美不一定很有趣。这个电影就属于后者吧......但是我还是喜欢又美又有趣的。
字面意义的甲鱼鸡汤
1.没有对白的故事请不要拍成长篇 因为它的作用只有催眠2.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写照邂逅 婚姻 苦难 孩子的成长离开家 白头偕老 然而平铺直叙的风格完全没有打动人的地方 3.结尾段的配乐是亮点 然而却是整部电影有且仅有的亮点
哈哈哈真的很法,高畑勋是制片人啊,难怪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