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阅FS,有新感:FS可以说是莫德对自己情感的探索之路。
FS的电影(不论书)不似TTV里南茜对男人没兴趣与affinity里玛格丽特与弟妹的少女私情,在苏到来之前,莫德被封闭环境和淫秽书籍变成了“性冷淡”,虽然日日接触淫书,却丝毫不觉激动。
但苏的到来让她产生了变化。
具体变化应当是第一晚发生。
莫德发现居然有人关心自己的冷暖,还对她这么好。
白天的戒备放下,开始对眼前的女孩有了亲切的依赖感。
所以随后被噩梦惊醒,才惶惶然想苏的陪伴。
起先我认为这是莫德引诱之一,但现在我认为这是莫德发现自己情欲的开始——对一个女孩的怀抱产生渴望。
电影分两部分讲述,在苏的部分里,两人用扑克算命,跳舞,用顶针磨牙,直到墓畔谈话,观众虽看出莫德闪烁的目光与急促的呼吸,但并不见得认为此时莫德对苏怀抱何种另外的幻想。
当莫德的部分将此处重新讲述,观众才知原来莫德早就对苏的身体产生了迷恋。
再将这对应于第一部分,便可推出自从第一晚后,莫德眼里的苏已经不单是罗曼司朋友,更是自己情欲的对象,故两人玩牌时,磨牙时,跳舞时莫德的表现分明是情欲催化之结果,而在墓畔谈话以后便更加明确了。
第一部分两人都压抑着感情,苏既有暴露计划的担心,更多还是懦弱,担心兰特街的嘲笑。
莫德也不说,其实是不确定苏到底对自己是姐妹的关心,还是情人间的爱?
故她一次次试探就是想弄清这点。
终于让她试探成功,可次日苏德逃避还是伤害了她,她说苏对自己不过是陷阱,那自己为什么不能陷害她?
这里赌气的成分居多,否则又怎么会有村舍情欲?
一笑。
莫德多半是觉得苏不敢面对,所以自己应该主动。
在村舍里,莫德说“you have done this before for the sake of tonight”,翻译为“为了今晚你已这样做”。
其实细细揣摩,应该是“你已经借今晚的名义做了这事”,即莫德以为苏是想借“教育”之名来满足她的私情,也即莫德以为苏和自己乃同路人也。
情欲涌动下的攻击性十足猛烈。
没想到又被苏打击,莫德次日又赌气说她不爱我我也不爱她,其孩子气可见一斑。
直到此时,莫德对苏还是以身体的欲望为主,当莫德为苏戴上胸针,意识到其要离开自己时,她才悟到自己对苏除了欲望还有点别种舍不得,这也便是莫德意识到自己爱的开始。
其实莫德心里已对苏爱自己不存希望,但她放弃了爱情却没放弃爱,沦落兰特街时还心心念念逃跑拯救苏。
后来一切尘埃落定,莫德回到庄园,还在书写着自己的思念。
后半部分比前半部分更需功力。
因为后半部莫德的感情更加复杂。
表面上波澜不惊,内里暗流汹涌,全靠眼神的变化表现内心活动,一旦把握不好便易变成呆滞或心不在焉。
仅仅几十秒,随着萨克斯比大妈的讲述,莫德仅用眼神便能表达出恐惧惊讶愤怒悲伤的感情,EC运用眼神的功力不可谓不高。
莫德是带着男性气质的,骄傲独立倔强,但为了爱可以放下自己的骄傲屈服于苏的懦弱(当然最后苏也明白了)。
莫德的眼神带着坚毅英气和不服从,有冷静分析局势的能力,比如知道大妈是自己母亲后立刻从对抗改为合作,继而赢得对方信任。
最后莫德和大妈狱中谈话,莫德说”一定不会把秘密告诉苏”时那眼神,真让人恍然觉得其是一个爱着苏的男子。
那为何莫德是受呢?
这岂不恰好证实了爱的最高境界,“爱她就让她做攻”?
否则村舍里莫德的表现,哪点像一个受?
莫德的坚定信念让我佩服。
一旦认定自己对苏的感情就绝不怀疑。
无论是前期的暗示,村舍的大胆示爱,被拒绝后的依然留恋,兰特街的一心出逃,庄园里的书写思念,莫德放弃了苏对自己爱的希望却从没放弃爱着苏。
在结婚前夜里莫德看苏的眼神是犹疑的闪烁的,因为不敢确定苏对自己是什么感情,只能屡次试探而心怀惶恐。
最后表白后莫德又看着苏,眼神大胆而自信,因为知道苏一定会接受自己的吻。
我爱极了莫德无论何时看苏都那么目光灼灼富有深情。
所以说,莫德是一个有先天倾向但后天才发现自己的人。
她的发现毋宁说是一个“顿悟”的过程,一个寻找名字的过程,通过一个个瞬间体验到感情的飞跃。
在河边写生时,莫德不由自主地迷恋着苏的身体,她才明确自己一直以来朦胧的欲望究竟是什么名称——一种同性的情欲。
因此她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在随后变得更加大胆。
当为苏佩戴胸针时,莫德又顿悟到自己对苏远超出身体的欲望,而是情感的依恋。
兰特街的分离又加重了这分思念。
最后的相聚又让她确定了这就是爱。
指匠情佻,在LES的片名里提到了手指,总给人情色的意味。
但是这个中文名字翻译无比的贴切,在我知道女主角的苏是一个小偷之后。
看过电影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是几场血脉喷张的情欲戏。
第一场是莫德扮天真的去询问苏,如何和男人洞房等等。
苏就温柔缠绵的给了莫德一个吻。
我看维多利亚三部曲,只有这部的感情戏最打动我的心。
也许是演员的演技太好,两个人之间自然的感情流露,情节的起承转合,都给她们的感情发展起了很好的铺垫。
不同于南茜情史里,更倾向于迷恋的混淆的,不够确定的,有时甚至是紧紧为了欲望的做爱。
苏和莫德之间的感情更接近纯洁的爱情。
虽然在之前,她们在对对方演戏,都试图让彼此相信,自己的目的就是,没有目的。
两个人都想让对方放下心房,即使是这样的互相做戏,猜测。
我觉得仍没有阻断她们的感情,她们的感情之路就像在另一个时空里生根发芽,当然不是在现实世界,不是在床上,不是做爱的过程中。
而是在她们的脑海里,她们一边在现实中为了生存而较量,一方面,却在心里反复的一遍一遍的确认自己对对方的爱。
就好像她们越痛苦,事态变化的越严重,她们都发现自己去思考的前提是,我爱她。
但是如何如何。
第二场戏就是在莫德要和绅士去洞房之前,她对苏充满了渴望的拥吻,她颤抖着说,吻我,我无法感觉他,让我感觉到你的手指在我的身体里。
莫德非常自然的舔了苏的手指,然后拿它靠近自己的身体。
让人感受到,她们对彼此是如此的渴望。
真心的觉得当相爱的人干柴烈火的时刻就是这个样子的,毫无做作的感觉。
在这之前,苏在心里想:如果莫德说她爱我,我就会救她。
我总是会有办法。
莫德在之后说:我算计了她又如何,她本来也是要来骗我的。
她们责怪对方没有回应自己的爱,于是现实生活中的误会都继续进行着。
只是她们的感情更倾向于单纯的互相吸引,如果能跳脱一些的现实去看的话。
总之,指匠情挑整个看下来,我都觉得电影是无比美好的。
即使经历了越狱,被骗,还有种种的生离死别。
电影还是给我一种非常小清新的感觉。
也许只因为最后,电影给了一个近似完美的结局,让一切的不幸都显的如此单薄了。
三集,每集都那么出乎意料佩服佩服啊!
剧情精彩且不说,光是三个女人的情感戏就让人感动不已!
和剧中戏份不多的男人们形成了鲜明对比。
作者塑造的女人无论设计了多么恶劣阴谋,最终都向情感臣服了,她们是那么细腻、敏感、善良、多情。
而剧中的男人都肮脏、龌龊、愚蠢、淡漠。
结束的时候,心里很温暖——她们那么宽容,那么情深意重如果世界上的感情都能如此,多好入戏太深的话会改变取向。
故事的前半段,直到苏被抓去疯人院之前,我都沉浸在一种梦幻又微痛的感受中。
女人间的爱欲应是如此,含蓄又热情,朦胧却狂烈。
两个不谙情事的少女在朝夕相处中情愫暗生。
不用管是谁先动心。
所有心思都隐藏在精致美丽的裙裾下。
她们同眠、拥吻、占有彼此。
一切都如此自然。
那时苏眼中的莫德还是高贵而单纯小兔子,离她越近,苏的负罪感越是强烈。
良心与难以确定的情感使苏在煎熬中摇摆不定,而最终终究是私欲占了上风,金钱的诱惑和被逮捕的恐惧使她坚持着把爱与莫德推向深渊。
然而如果只是这样就太普通了,在我以为苏会在莫德被关起来后再去救她时,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的精彩反转。
而接下来是莫德的故事。
看了其他朋友的影评我知道了,这种多视角叙述的手法叫做反复叙事。
故事里的每段叙述都会推翻前一种叙事中的真相,给我们无穷的惊叹。
“哦我可怜的小姐。
”纯洁无暇的公主一瞬间褪去伪装变成最冷血巫女,苏在惊恐与挣扎中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才是局中央的傻蛋。
天,我也被骗了,我在心里想。
怎么能把自己伪装的这么好呢,哦,莫德,你这个小心机婊。
但她的动机呢?
场景还是那些场景,人物还是那些人物,而呈现给我们的,却已经是事件完全不同的另一面。
莫德的声音单拿出来听并没有多么特别,也没什么起伏的感觉,而在她慢慢叙述自己的故事过程中,那声线却令人觉得颤抖而惊心。
若是说两个人谁弯得更厉害,我想应该是莫德。
本应最快乐最无邪的童年时光,却被亲舅舅的毒药侵蚀得体无完肤。
每字每句、每笔每画。
她镇日接触的都是最肮脏最恶心的色欲。
珍珠蕾丝之下是那美丽娇嫩的双手,它用最娟秀的花体机械地誊写、工作。
它主人的灵魂呢?
我无法想想有些这样经历的女性还能在成年后正常的爱上一个男性。
十几年的时间里,年轻的她不断接受着男权的倾轧。
那些淫秽的男体、她舅舅对她无尽的限制。
所以她的世界里从没有纯净。
一切都是装出的表象。
苏的出现,于她算是一种拯救。
虽然苏是抱着欺骗而来的,但她作为女性的天真与干净,却不知不觉弥合了莫德心灵上的缺口。
而对苏珊来说,她的性取向只能说有弯的可能。
从小生活在最贫困的街区,她所接触的都是粗鄙下流的人群。
但下流人也有下流人的优点,他们直白而奔放,想要什么的欲望也不加掩饰。
不像所谓的上流人,表面是仁义道德,暗地里男盗女娼。
这样的生活环境造就了苏的性格,加上她生来比较乐天的个性,虽然是个小偷,也没让她变得阴郁。
莫德把自己最好的衣服首饰给苏穿戴,苏珊心里是很开心而感动的。
在谎言还未戳破的日子里,苏珊过着有如富家小姐的生活。
莫德给她的不光是物质,还满足了她作为一个少女拥有的优雅而美丽的梦想。
这种生活是在伦敦贫困区里永远无法触摸到的生活。
莫德的细腻动人,使苏头一次感受到相反于市井中粗鄙下流的、吸引她去关爱的温柔气息。
所以两个人虽然互相欺骗互相利用,但不得不说她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在互相治愈。
说到对待爱情的态度,莫德似乎比苏珊更加主动烈性。
有可能是压抑的时间太久,遇到了喜欢的人,真的把持不住。
当然也是因为莫德对自己的性取向很有把握,而苏珊却不太敢确定和面对同性之间的爱。
两人都对对方产生了感情,但爱并不能使她们高尚到舍弃自己最渴求的东西,停止陷害对方的脚步。
这里所描绘的人性是真实而残酷的,我想换做是我,即使内心挣扎负罪,极可能也仍选择欺骗。
所谓环中环,计中计。
故事在三分之二左右的时间又发生了反转。
萨克斯比大妈的再次出现让整个事件有了颠覆性的变化。
原来两个姑娘都被算计了。
她们的爱恨,她们的挣扎,一切都只是眼前这个老女人棋下的一招。
起初,看着萨克斯比大娘笑得扭曲的脸我直感到反胃。
但直到绅士拖着莫德到腐朽的木门前,看着肮脏泥泞的街道时喊出的“贫穷”,我才能稍稍有些释怀。
很多评论说故事的后半部分变成了狄更斯式的现实主义风格。
没错,如果前半部分的深度还只局限于两位女性关于爱与人性的纠缠,那么后半部分就已经把主人公们置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
贵族小姐因未婚怀孕而不得不于流落到伦敦贫民区,以生下绝对不被家族名誉允许的女儿;底层人民因穷困潦倒同意了贵族小姐交换女儿的请求,为了在女儿成人后可以分到的一大笔财富。
在这样异化而充满黑暗的社会,人性最本初的东西都被压抑埋葬了。
所以苏珊的生母会在意识正常清晰的时候被亲父送入精神病院,萨克斯比大妈能忍心把养了二十年的闺女也送进精神病院。
我们不能不直面我们的肮脏,因为这是我们无法剔除的一半灵魂。
不过幸好,我们的另一半还有闪光。
故事里的每个人,做出恶行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报应,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忏悔的表现。
故事的最后,苏回到庄园找到了莫德,藏污纳垢的图书室现在被阳光与微风充满。
少女的裙摆在片刻的迟疑后坚定的跨过了地板上禁锢自由的标志。
珍珠手套也不需要存在了吧。
让所有的欺骗与背叛,都成为过往吧。
现在,我只想要你,只想爱你。
而明天,会是崭新的明天。
和《小姐》改变自同一本小说《荆棘之地》但是感觉有点不合理比如小姐身体健壮感觉心理也很健康,并没有感觉她认为那些小黄书是折磨,电影里也没写其他舅舅对于小姐的折磨,也没打她也没说要和她结婚骗财产,只说了让她读小黄书。
而我认为只是这样不足以让小姐不得不出逃吧?然后两个人道德底线都贼高。
《小姐》里淑姬本身就是小偷,来就是为了利益,也很主动要钱。
哪怕有点怜悯喜欢了小姐还在因为一些显示因素选择继续计划,后来实在爱惨了小姐才一起反水。
秀子也是常年那种扭曲环境真的不得不逃走,主动提出了要找一个下女的计划。
这里面小姐和女仆开始都不赞成这个计划感觉残忍,感觉更多是出于对于对方的怜悯两个人都开始阻止计划推进,然后两个人之间也没发生啥就莫名其妙爱上了(?)离谱的是两个人逃出去之后舅舅也没管你逃没逃出去。
后来小姐还求助了舅舅的朋友就离谱,既然你们这么融洽逃个鬼啊而且更离谱的是女仆真的被关进精神病院饱受折磨好久,小姐想跑出去救她,好不容易跑出去又发现没地方可住又回去了兰特街???小姐和女仆互换了身份好狗血后来mode捅死了绅士,抚养苏的大妈为了保护她自己的亲女儿mode选择自首死了然后mode和sue最后一秒一吻泯恩仇……无话可说
《指匠情挑》(
它有多好看?
豆瓣44878人评价,得分8.9。
我自己给了它五星。
一部8.9的神剧很难去定义这是个什么类型的迷你剧。
历史剧?
它的作者莎拉·沃特斯(Sarah Waters)拥有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博士学位,非常注重背景考证,许多写作的灵感来自于她博士论文写作时的研究。
她的许多作品都以维多利亚时期为背景,《指匠情挑》也不例外。
BBC在拍摄时,对原著做了细致的还原,对当时疯人院、贫民窟的种种刻画细致而考据,把它当历史剧看也不为过。
同性剧?
当然,在它的诸多标签中,「同性」可能是一个特别吸引人的标签。
但这部剧对同性感情的刻画却尤其独特和细腻,这一点我们之后再说。
悬疑剧?
毫无疑问,它担得上这个称号。
每一集,都有合乎逻辑却又出人意料的反转。
我始终记得我第一次看这部剧时,看到第一集最后,深呼吸了好几次,完全说不出话。
我甚至感到无法动笔为它写一篇影评,因为它就像个构造精致的迷宫,一环一卡都紧紧连着,我必须小心翼翼地用只言片语展示它的片段。
必须要非常小心,因为一旦我对它说的过多,它精致的构造就会因为缺少神秘这一层保护而坍塌。
所以,借着这篇影评,我想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而尽量不触动它的关键情节)——为什么一个女孩儿会爱上另一个女孩儿?
T/P/H一直以来,我们对女同性恋者都有一些偏见和刻板印象。
可能是由于流行文化的影响,当我们第一次知道身边的某个朋友是les时,我们的第一个念头是给她贴一个标签:“她是T/P/H?
”T,一般指恋人关系中扮演男性角色的一方,俗称「攻」;P,指恋人关系中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俗称「受」;H,指恋人关系中角色可T可P。
听上去很像角色扮演是不是?
实际上,我们在生活中遇见的大部分T,特别是我们第一眼就觉得“嗯,这个人一定是个T”的那种类型,ta们是因为性别自我认同为男性(trans)而表现出这样与传统性别不同的外表、行为、喜好。
可以用这样一个图来表示:
并非所有trans都是Les,也并非所有les都是trans。
否则,我们一定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如果女孩儿只是喜欢一个像男生的女孩儿,她们为什么要喜欢女生?
喜欢男生岂不是更好?
不仅是在les群体中有这样刻板印象的问题,在所有同志人群中都有这样的问题。
这种刻板印象是这么深刻,以至于我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给一对同志伴侣贴上攻与受的标签,却忽略了其中的逻辑问题:如果在同志人群中仍然延续着传统的性别交往模式,ta们为什么就不能爱上异性呢?
所以有人会认为,现在的大部分同性恋特别是青少年同志人群只是在进行角色扮演,ta们只是为了追求吸引人眼球的效果——ta们并不是真的喜欢同性。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的一个同志朋友是这样点评这些对同志人群的意淫的:“就好比你很难想象,会有异性恋的情侣在公众场合大谈特谈ta们昨天是传教士体位还是女上位一样,我们(同志群体)之间其实不会很区分这些。
攻和受只是床上为了方便而做的区分,平时的生活里,我们根本不会区分这些的。
”我爱你,以我本来的性别爱着你如果你看完《指匠情挑》,原先的刻板印象大概更加会被削弱。
莫德,一个矜持的大家闺秀,纯真,可爱。
苏,一个充满野性的贫民窟女孩,奔放,热情。
就算是剧情怎样反转,你也不能否认,这的的确确就是两个有鲜明个性的女孩,其中没有丝毫模仿男性的作为,你看到的就是两个女孩的爱。
为什么苏会爱上莫德?
为什么莫德会爱上苏?
这是真正的爱情,怀着阴谋,怀着欺骗,但情之所起,却无可控制。
很有趣的是,在这部剧里,几乎没有正面角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自己的打算,在命运把谜底揭开之前,大家互相欺骗——但只有在这两个女孩身上,你能看到一些独特的东西。
那是一种怜悯。
苏怜悯莫德,在苏的眼里,莫德空有家财,身边所有人却都在算计她,而她只能在自己这个卑微的女佣这里才能得到一点点温暖;而莫德怜悯苏,苏以为自己能够依靠的那些人,全都在算计她,她已经身陷泥潭而不自知。
在这里,随着剧情线的展开,我们会发现,两个人的命运有了令人惊奇的重合。
她们都承受着生活的龌龊,却都在努力地挣脱。
这种感情,既是怜悯,又是一种共情。
她们的相爱是如此顺理成章,不是为了猎奇,不是对外表的迷恋,而是因为理解。
《柔软》里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人这一生,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所以她们相爱,因为互相呼吸到命运的艰难。
更因为,在面对命运的艰难后,还必须要坚韧地继续走下去。
这样的两个人,在一起时,怎么会不互相怜爱?
为什么女孩儿会爱上女孩儿?
不得不承认的是,女性也许更能从女性身上,汲取到温暖和理解。
所以,故事的最后,苏仍然回来找莫德,眼神里仍然是眷恋;而莫德则抚摸着手下的书,说,“这些都说的是……我有多想要你,我有多爱你。
”(文/ 河狸,做不了战斗的海狸,也是一条油光水亮的河狸。
)(特约专栏,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本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
《Finger Smith》是女作家Sarah Waters的第三部小说,听说作家是研究同性恋文学的,而她的两部作品都把女同故事加诸在十九世纪的蕾丝花边上,更具有远离现代节奏的古典的雅致和华丽,与传奇般的缥缈。
我看的是BBC改编的剧集。
故事运用反复叙事的手法(据说小说原著是两个叙述者共同沿一条单线叙述的),造成出人意表的悬念。
好比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密林中》,后来被黑泽明改编成电影《罗生门》,此类还有张艺谋的《英雄》,同样的故事在文本中被不同的叙述者反复讲述,读者或观众跟随有局限性的人物视角,一次次去修缮和改变对真相的认识,反复的修正会令接受者对故事的叙述者产生不信任感,从而自己去寻求更理性的理解角度,或者被故事不确定的悬念感所折服。
第一集中以女扒手Sue为视角,讲她怎样伙同骗子gentleman勾引单纯无知的富家女Maud,计划将其诱拐私奔,再设计将她投入疯人院以侵吞她的财产。
然而计划顺利进行到最后,被疯人院的医生拉下马车的却是Sue。
紧接着以Maud为视角的第二次叙述开始了。
Maud并非长在深闺不谙世事,她从小给学者舅父做秘书,而舅父一派道貌岸然,却有研究性爱文化的癖好,Maud从小为舅父和他的学友们朗读色情小说,受的又是上流社会刻板的禁欲教育,是个外表波澜不惊却心怀叛逆的女子。
后来从gentleman口中得知婚姻将给自己带来四万镑的遗产,于是伙同gentleman找了替罪羊Sue,先将其作为自己的侍女,与gentleman私奔后令Sue代替自己进疯人院,再与gentleman平分遗产。
而Maud和Sue却在彼此周旋中相爱,但她们面对的是以舅父和gentleman为代表的强大男权,两个弱小女子,又在男权的操纵中站在对立的位置上,只能彼此利用欺瞒,同时接受良知与蹉跎真爱的煎熬。
当两个女子讲述完同样的故事,故事又出人意表地引出了第三极势力(如果把Maud和Sue作为代表正面的第一极,gentleman作为代表反面的第二极)——Mrs Sucksby,Sue的养母,同时也是Maud的生母。
这是故事的第二部分,终极真相至此才抽丝剥茧地显现出来,Mrs Sucksby才是幕后真正的策划者,她意图谋夺本来属于Sue和Maud的共同遗产并与Maud母女相认。
至此一直支撑故事的女性-男性主题过渡到了女性自身的情感主题,最后Mrs Sucksby牺牲自己保全了两个女孩,Sue和Maud在埋葬男性权威的坟墓一般的Briar庄园开始新的生活。
影片不失为一个精彩圆满的好故事,在所描述的残暴的男性-被践踏欺骗的女性的对立、伪善和死气沉沉的上流社会-癫狂而活力十足的伦敦底层的对立中,充满戏剧性张力。
但我更喜欢它的前半段,两个女孩在尔虞我诈中意外收获了爱情,这是对男性的嘲弄;在夹缝中为求自保而彼此出卖,是对夹缝人性的生动再现。
当引入Mrs Sucksby一支脉络之后,故事固然更加精彩,却丧失了主题的完整性,也不单纯是一个关于Lesbain的故事。
由于种种深刻的历史以及社会原因,本人自高中毕业起,各处搜刮各类同志作品(尤其女同)已经有些年份了,而每次遇到有人让我推荐精彩的女同电影,从来都是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Fingersmith。
冒昧揣测翻译片名的那位大师也是浸淫百合界多年的同好大神,不然怎么能把译名想得如此精准如此言简意赅如此撩人情思又如此意味深长?
思想复杂深邃发散性思维强大如我,看到“指匠”二字,迅速的邪恶了,迅速的把它归结为只适合孤家寡人在夜深人静时关门闭户小心翼翼戴上耳机配合贲张的血脉观看的教育大片。
光一个译名就让人印象深刻浮想联翩欲罢不能,这就是手段这就是卖点(ˉ﹃ˉ)看片的途中才知道我先前的理解多么浅陋多么粗俗(译者你就承认吧你根本就是故意的!
),原来指匠既暗合女主身份,又可与影片多次出现的手指标识相呼应,更“巧妙”(抑或蓄意?
)暗示了此片的感情取向。
毫不夸张的说,这部片子就是由“Finger”串起来的。
再一次证明了手指是多重要的器官(闭嘴!
)。
说了那么多不正经的,实在有违我一贯文艺小清新的传统。
为了坚守个人风格,下面我要正经的谈一谈《Fingersmith》给我的一些观读感受。
首先是故事性。
得益于优秀的剧本,本片故事情节绝对可以用扣人心弦急转直下柳暗花明全程无尿点来形容。
很多人形容这是一个很好看的“骗中骗”的故事,这何止是骗中骗?
除了绅士苏珊莫德剪不断理还乱的三角骗,最后所有人都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大妈骗了,这是一部二十年前就下好的棋设好的局,为大妈的文韬武略和伟大耐心点赞。
影片节奏。
虽然影片跌宕的情节是沾了原著的光,但是BBC毕竟是金字招牌,对于影片节奏的把握也使得剧情的反转效果更加扣人心弦。
快节奏的镜头将兰特街的肮脏贫困和热闹生鲜展现得恰到好处,绅士配合着扑克牌的阴谋解说也带着浓浓的哈姆雷特般的话剧效果,无论是苏珊在疯人院里,还是全剧的冲突高潮,整个节奏一气呵成,毫不拖泥带水,爽利之极。
布景色调。
我一贯偏爱BBC作品中的英伦风味,无论是《傲慢与偏见》,《赎罪》等,优美的田园风光里带着大英帝国独有的贵族气质,使得这些影片即使只是作为风景片都值得一看。
在苏珊和莫德两场船戏中,油画般的色调让船戏变得既暧昧撩人又透露出一股子说不出的高贵典雅,而且在这种色调下更衬得莫德的皮肤雪一样白轮廓雕塑般优美,颜值蹭蹭就上去了。
此时此刻,船戏已经不仅是船戏,它的整体太过美好,说成艺术也不为过。
让一开始抱着猎奇之心的肮脏阴暗者如我,在这样美好的情景面前,羞愧的低下了世俗的头颅(带着血脉贲张的胸腔和面红耳赤的羞射)精湛演技。
腹黑诱受李莫德是整部片子的灵魂,而EC在这部片中的表现简直只能用如有神助来形容。
此刻她不是EC,她就是李莫德本人,她甚至超越了李莫德本人,因为她凭此收了一大票脑缠粉。
对于演技鉴赏不专业如我,摸索出一套体会EC演技的方法:上下两集中,对于同一个场景,EC同样的表情却可完美的诠释出两种截然相反的心境:在不知结局的情况下,莫德的种种表现看起来要多小白鸽有多小白鸽;等到明白了一切回头看,她所有看似小白鸽的表情下面隐藏着的隐忍波澜和坚决又那么明白易懂。
此外,由于对电影满腔热爱无法排遣,我还去看了阿朗译本的原著,印象深刻的是重逢那一段,原著描述莫德看向苏珊时眼神“幽深而明亮”,仿佛藏着最深不见底的黑却又亮得像最亮的星辰(苏珊是走了什么狗屎运才拥有这样一个女子一份这样的感情T^T),我回过头来看影片,才发现EC的眼神彼时果真短时间内变幻万千,顿时彻底拜倒。
最后要赞感情线的处理。
爱情要想拍得让人无从挑剔让人觉得自然可信其实多难,尤其这种非主流的爱情。
真正拍得较为可信的,最后都成了赫赫有名的佳片,比如《断背山》,比如《霸王别姬》,比如《蓝宇》,可这些是用几个钟头的时间去讲述“爱”这一件事,简直是在用绳命谈恋爱,相比于它们,《Fingersmith》还塞进了大段阴谋和故事情节,用来给主角们谈情说爱培养感情的时间简直有限得很,可是谁都不会怀疑她们是否真的相爱,疑惑她们的爱从哪里来,因为一切都那么自然真实可信。
最后的最后还要赞选角。
EC的美是内敛不张扬的美,要慢慢挖掘才看得到,正应该是深沉内敛的李莫德该有的样子;而苏的粗陋蛮勇和纯真善良也被角色诠释得刚刚好,智慧女神大妈就不说了,就连绅士的表演也无可挑剔,一本满足。
PS:一点建议。
喜欢这个故事的人最好再去看看原著小说,哪怕只是看个电子书版的中译本,配合影片观看,那种看影片时小说自动对号和看小说时人物和场景自动浮现的无缝接入感真是太美好了。
这也有助于我们更切实的感受到,这是一部多么优秀的影片。
PPS:本来的题目是“爱可以原谅一切,除了不爱”,原意是要借着莫德和苏珊的故事抒发自己心里那点小情小调,写着写着发现完全不受控制了。
莫德和苏珊的故事多美好,可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像苏珊一样蠢笨普通,但是却碰不到那么美好而且那么深情厚意的李莫德。
看小说更能体会到,莫德对于苏珊的情意之深厚。
其实所有的感情故事,无论情节多跌宕,人物多美好,失去了深厚的感情做基础,全都变得毫无吸引力。
对于苏珊和莫德来说,无论对方让自己遭遇了什么样的痛苦和坎坷,一切都可以不介意,因为那不带一丝虚情假意的,发自肺腑的,爱。
很喜欢小姐的腹黑又善良的个性 人的本性本来就是复杂的 爱的同时也可以包含着恨 她们之间的爱那么单纯 但是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考验 从不同对视角来阐述两位主角之间的感情 让剧情变得丰富多彩 引人入胜哪怕是欺骗和隐瞒 但是那颗爱你的心却是不变的 那些不曾拥有的快乐都藏在与你相处生活的细节里 你给我带来了我未曾拥有的爱与幸福 化解我长期以来麻木冰冻的心
这篇影评是2010年刚看完纪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出去倒水喝时,家里的钟是11:58pm,11.26.我看了这部片子,我要记录,"她"对与我来说实在是太完美了,除了赞美和震惊,没有任何的异议。
我要记录,尽管我的文底贫枯,但倔强于我并且的不怕丢人,所以我要第一时间的留下想法:《ZJQT》我叫她“灵魂深处的告白”先感谢,使得我得以欣赏。
这是第一部令我如此的吃惊,隐忍情感,的电影,行云流水的展现在我面前,没有任何修饰的爱,没有丝毫做作的表演,巧妙的布局,细腻的情感,给人以层出不穷的惊讶,长达180分钟,一分一秒全是紧密的,精华的,没有让人乏味,反而代之的是惊喜,如此的构思,初次遇见,让我的思绪在惊喜之余不得不被情节紧紧的勾住。
此片说简单真的很不简单,但是跟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相比真是非常的浅显易懂,若拍的真那么悬念,我也不会在这边记心情了,早一边蹲着理思绪了。
隐忍,除了隐忍还是隐忍,只有在分开之后才渐渐意识到,彼隐忍却非此隐忍。
结尾处她的隐忍让人想哭,或许她觉得断了就断了,不要再给任何希望,装,便装的彻底,但同样细心的她却直捅你的内心,让你装无可装,影片结尾绝对的唯美,浪漫,温馨,让人泪目,经历的一切,好似就为了此时。
真爱,装无可装。
我接着将要再看一遍,或许想法或随之改变,但是这是我的第一感触 这部电影其中的那段吻戏深深吸引的了我,这是其他电影到目前为止做不到的
这样两位女主还能爱上,称之为恋爱脑不过分吧。
反转是没看出来 但是最后两人美好的相互原谅是怎么回事 还有大妈最后挡罪又是什么个态度 她不是就为了把女儿换回来吗 那SUE进疯人院又同她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要杀死GENTLEMAN 这电影太混乱了 虽然女主都不是很美 但是她们在一起的时候不令人反感反倒觉得她们爱的好美
后半部大崩盘,《小姐》的感情线拍得直男,后半部的处理还是更好的
太曲折了!哭的我死去活来的!
评分虚高,NND
看完了就忘记讲啥,于是再看介绍,于是过段时间又忘
烂尾
其他跌宕起伏的东西倒是都成了附属品,就烟消云散了。
我才知道韩版小姐翻拍的它
小说电影都很好看
这满篇的字都在诉说我如何爱你
看的有点莫名其妙,理解不了里面的逻辑。
Faithful adaptation.
Sally Hawkin的演技简直光芒万丈 上集以第一次反转作为结尾恰到好处 下集就显得信息量过大 不断转换第一人称视角和倒叙剪辑也显得凌乱 但有扎实的原著和表演打底 依然是佳作无疑
缠绕在指尖的阴谋与爱情。
两个女主的颜值我不喜欢。
看完盗梦,再看BBC,感觉好没挑战——中规中矩
fingersmith翻译为指匠情挑,真的是,博大精深啊。这个莫得我觉得很有气质。anyway,有情人终成眷属。。
为毛看完了让我想到《雷雨》= =!~ 很戏剧化~也许过于戏剧化~ 大概是版本问题~剪辑很渣~不过LES总是那么美好~ 攻受转变很微妙~ = =OK 我承认看的时候~这是我最关注的部分了~ 对了~ 用光很有爱~
第一集拍得很好,后面两集就一般般。这次我得站朴赞郁。另外哪天有空开始补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