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从B站上看到片段了解到这部剧,才发现这是一部被雪藏的真正贴合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的好剧。
虽然没有《人民是名义》那么大的影响力,但在我心目中,这部剧带给我的现实感触和思想启迪却比《人民的名义》深刻许多。
不同于《人民的名义》聚焦于省部级“老虎”层面的反腐败运动,这部剧主要从乡村基层治理“拍苍蝇”斗争的角度切入。
而我从小生活和学习以及参加实习工作以来的环境,就是这样一个小镇的范围。
像我一样的普通百姓能接触到的干部,也都是基层干部。
因此,我对这部剧所呈现的内容和反映的现象有这切身的体会,我也希望在我的家乡,能出现几个像王天生这样不唯上、只唯实,把群众的事真正放在心上的好干部。
县城以下以乡镇为主要行政区划的社会,是彻彻底底的人情社会。
这种关系提现在公务员系统,就是错综复杂、盘根错节的各种亲戚、裙带关系。
小县城的人基本上会在本地生活一辈子,地方小圈子也小,因此基本上各个单位的领导都是互相认识的,大家结合成一个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制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在网里的人,可以护一家老小平安,而不在网里的普通人,你只能尽量不得罪他们。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古时候的结果就是“皇权不下县”,而到了现在,就会出现像何春红书记这样,县委书记也得受到极大掣肘和牵制。
而王天生在乡镇这一级上面临这同样的困境。
何春红为什么会拼尽全力支持王天生呢?因为他们都是真正的有能力的好干部,有共同的政治目标和需求,他们互相合作,团结起来,才有可能在宁安县这个坚固的铁墙前撬开一条缝。
而那些没有智慧和能力,空有一身正气的清流干部,要么在围猎和陷阱下被迫腐败,要么在威胁和压力下选择退缩。
因此,成为一个像王天生那样的人,不仅仅是需要坚守原则不怕得罪人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足够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才能应对各种情况,化险为夷。
王天生不接受打招呼和拉关系,但却能得到系统内很多人的认可和喜欢,得罪一部分贪官,也要拉拢一部分好官。
王天生敢跟上级对抗,也并不是和领导拍桌子对骂,而是“伸手不打笑脸人”,施展妥协的艺术。
王天生有一把手领导的支持,这是他的运气,也是他敢于在白坡作为的最大底气。
但他不全依靠领导的支持,而且发展自身经济,壮大自身实力,做好自己的事,在斗争中不拿群众利益做消耗。
王天生在原则性上保持底线,但也会为了信用社主任女儿工作去帮忙找关系,也会用堵路停电这种野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就是本局的主人公,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但在感情和原则之间也会感到非常为难的基层干部。
再过半个月,我即将开启我的公务员生涯,在等待入职的这几个月我时常思考,领导要求我做违规的事,我应该怎么办?有人说公务员做的越多那错的就越多,我又该怎么办?时常听说体制内没有关系寸步难行,工作再出色也不会有进步,那我作为普通百姓的孩子,又该怎么办?这类问题扰乱了我的心智,让我忘记了人往复杂活容易,往简单活很难。
而当我“认识”了王天生之后,我明白了这些问题都不是我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我需要的是以王天生为榜样,像他那样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前面对得起党,后面对得起百姓。
很久没有为了一部电视剧写点什么了,“王天生”和白坡的乡亲们让我有不得不写不得不说的冲动。
先说电视剧本身,剧本是好剧本,剧情也足够吸引人,但编剧本身的能力还没有完全体现,这样一部剧大可以写尽人性矛盾,但编剧给我们了精彩的故事,却没能讲的精彩。
剧本没有完成的工作,我们的演员做到了。
我们的老演员们真正是角色本身了,王大炮、申保国、刘书记、王副乡长以及王书记爹娘媳妇儿,包括二楞和申小虎、申云虎,可以说剧里的每一位演员都把握住了人物性格特点,连生活习惯及老百姓的那股子乡土气息都演的入木三分。
其次,在于真实,我出生在村里,长在村里,14岁才真正意义进了县城读书,所以剧中提到的农村问题,政府官员不作为乱作为,贪吃贪占,家族利益,整人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到现在为止村里仍然有这种事,这部剧敢去触碰、揭开这些问题,这份勇气值得赞赏。
相比现在的流量和小鲜肉,这部剧的现实意义毋庸置疑,它给人以惊醒,触动很多人的那根神经。
也许对于那些一辈子都没有到过农村的人来说,那群人的生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种猎奇,但对于真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来说,那就是他们挣扎奋斗的家乡。
从剧做一点延伸,有几个问题值得讨论:1 回不去的乡村剧中白坡的乡亲们大多数都是40+的大叔大婶,唯一的两个年轻人二楞和小虎也是不学好,但好歹村里还保留大多数劳动力,但现实中大多数乡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甚至40以上的男人也都外出谋生,整个村子留下369部队驻守,整个村子大片大片土地被抛荒。
我也是留守儿童,留守青少年,我曾经无法理解为何亲人都要离开我,为什么不能为了我就留在家里,不能所有家人都在一起,如果家人都分开赚再多钱又有什么意义,我为此和父亲吵过很多次,也和哥哥闹过不愉快。
那时的自己小,心里无法理解,但现在工作多年的自己才明白,在外打工的父亲和哥哥何曾不想回家,可回家连一家人都养不活,哪还能让我读书。
乡村是家,却是一个回不去的地方。
当前扶贫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好多人能返乡就业,这特别好,但是我们能不能让更多人回得去,让更多家庭完整,这真的需要下硬功夫下绣花功夫。
我们的乡村有土地有资源,但太缺人才了,要盘活乡村,人是第一位的。
但农村的现状又无法吸引人才回归,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让那些想回去的人,能够回得去,留得住呢?
2 从关系社会到制度社会我们还要走多久任何地方人脉和关系都顶重要,人就是资源,认识人就能办成事儿,不管大事儿小事儿好事儿坏事儿,只要有人就能能成事儿。
我们的国家从乡村中走来,乡村是所有人的原乡,这土地既生长出了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但也生长出了人情关系这些维系社会的纽带。
但我们的社会要继续发展,不能完全依靠人情和关系,如果只是这样,那没有关系和人情的人这一生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他们要如何在这土地上生存下去。
所以我们需要建立制度,无关乎人,大家共同遵守一套制度,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诉求,诉求被合理的对待,并不是每一个请求都被解决,但起码不会因为没有关系连被聆听的权力都没有。
这个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社会,当前有一个大的模糊的样子,这一天也许不会太远。
3 为人民服务是不是沦为一句空话?
我很喜欢一句话,“这个社会并非风平浪静,之所以你能够安享太平,那时因为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些负重前行的人应该是这些为人民服务的人。
我们现在的社会不讲崇高的社会理想,更喜欢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问题,不过这样也好,看起来可信度更高。
当我说他们不过是在做自己的工作,做一份拿薪水的工作,而不是基于崇高的为生民立命的情怀,这似乎更能让人接受。
但如果一个社会,人民不相信他们的公务员会为他们服务,那我们就应该反思我们的公务员系统是不是走偏了。
进入公务员系统,不是奔着位置和权力去的,而真正应当像王天生说的,我来就是来干事儿的,来解决大家的问题的。
这才i一个值得信任和憧憬的社会。
这部剧里还有好多值得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真正希望看过这部剧的人能有所反思,也希望能有更多这样发人深省的影视剧作品出现。
作为一个年轻人,这类描述乡干部的农村剧,其实我是不太喜欢的,因为有些拍的很无聊,前两年因为喜欢吴秀波,所以看了他主演的《马向阳下乡记》,结果发现这完全就是乡村权斗剧,马向阳和二叔的各种角斗,精彩程度不输各种宫斗剧,看的很过瘾。
因为看了喜剧人知道了孙涛,觉得他演技不错,于是也看了这一部他主演的《啊,父老乡亲》没想到又是一出权斗好戏。
剧里面几乎把所有现在官场的阴暗面,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放在了一起,这一些可能我们一直回避的东西,他就这么血淋淋的摆在你眼前,官官相护,村霸,计谋诬陷官员,上访告状等等等,这些可以说看起来很刺激的题材,因为你会一边看一边大呼,我的妈,这也能过审。
孙涛的演技可圈可点,尤其是在面对盛气凌人的村霸张希平的时候,处变不惊,不畏黑恶势力的那股劲演的很好,虽然处理手段很软,但是你总觉得他身板子很硬。
几个boss比如申支书这些老演员也是闪闪发光,美中不足的就是几个生面孔的新演员,比如秘书小史,表演痕迹很重,背台词痕迹明显,情绪变化不大,有点差强人意。
如果说有什么缺点,就是故事的叙述有问题,编剧太心急了,一上来就直接抛给观众好几个大故事,上访,嫖娼诬陷案,官商勾结,疯女人村霸,一股脑的全在几集的内容里扔上来了,而且说着说着嫖娼诬陷案,突然又转到上访案,上访案突然又转到疯女人村霸案,也许是想提现白坡乡问题很多很严重,但是毕竟是电视剧,考虑一下观众,这真的看起来很乱。
这部剧剧情比人民的名义还要精彩,看着都觉得乡长好累,都是些头疼糟心的事,剧情跌宕起伏,当个好官不容易,真的是良心剧,从主演到群演都演的很好,导演人物选择的非常好,群演都很到位,也没有明显的植入广告,快结局了,还没看够,导演再拍点吧,希望现实生活中多些像王天生这样的父母官,造福百姓,真正的为百姓做实事。
这个电视剧是跟老人一起看的,还不错,剧情还挺好,叙述的是一位 “忠诚于党、一心为民、无欲则刚、浑身是胆”的乡党委书记王天生,率领全乡干部群众团结奋进,扫黑除恶,精准脱贫,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富乡富村富民那可敬可信的故事。
全剧围绕当前农村的“热点”和“焦点”,诸如“土地流转”中的腐败、“小商品市场”违法建设,女孩受辱装疯告状、煤矿“采空区”村民上访、宅基地纠纷、作局谋划陷害乡长“嫖娼”等重大事件,激烈澎湃、酣畅淋漓地艺术性展开,塑造了一批致力于为父老乡亲谋幸福而忍辱负重,尝遍酸甜苦辣的基层干部们的 “英雄谱”。
试图用一种新的角度和视线,来演绎和再现中国乡村当前政治生活状态并昭示未来发展的方向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这部戏的创作理念或者说剧中主人公的故事,不是依据什么政治概念并迎合时代口号的凭空杜撰臆想,而是多年现实生活的丰富汲取电视剧里主角和他们乡镇干部以及乡村百姓们的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不但没在我的心中退却记忆,反而在历史的验证和岁月的沉淀下,像是一帧旧照片被新时代发展的色彩涂抹了一道道光芒,也如同一坛陈年老酒被封存出更为浓郁的芬芳和滋味,使人常魂牵梦绕、夜不能寐,常怀感念、感动、感慨、感激之情……
难得的乡村治理好剧,第18集受益匪浅啊!
现实中王天生这样的好书记越来越少了,喜欢他这股干劲,巧劲,魄力劲。
经典语录: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别人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全身有嘴说不清,有理说了没人听。
你看我老领导,政治过硬,业务过硬,感情过硬和尚庙里借梳子,摸错了门。
观剧后,让我感触颇深,剧情讲述了白坡乡新上任的“一把手”王天生廉洁自律,敢于向贪腐势力宣战。
全景式展现出当代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的多彩画卷,对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扫黑除恶等事关“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进行了生动阐述。
观看《啊,父老乡亲》之后,让我明白,群众的事无小事,不管有多麻烦多困难,都必须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同时,还得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公心,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将做一名在群众中有好口碑的“好官”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正义!
希望现实中能像电视剧里一样,习大大为百姓抓腐败贪官的时候肯定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受了很多委屈,也感谢为百姓着想的官员和他们家人的付出,王书记为百姓做了那么多实事,不怕关系网,行得正站得直!
处处为百姓着想,剧情很好,每个剧情都不想落下,每一集都那么精彩,看到百姓拥护好干部时眼泪哗哗往下流,熬夜看完。
无意间瞄到天津卫视在放,以前这种农村题材不喜欢看的,但这部看着看着看进了,一集又一集,还忍受漫长的无聊的广告。
好真实好真实,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现实的官场。
是一部难得的好剧,被片名耽误的好片。
为主角的正义热血而感动,这个社会缺少这么正气有胆魄有热血有智慧的人,所以很欣喜,正因为有这样的基层干部在,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
我们的民众才看到一丝希望。
从开始时白陂乡喝酒打牌的乱摊子,到王天生去后那支精诚团结的领导班子,尤其是市纪委检查组调查王天生案与众人的谈话,颇为感人至深。
从县里角度来看,如果不是一身正气的何春红是一把手,换成耿县长,王天生的一系列改革工作都没办法进行,早就被寻个借口拿下了。
从沙瑞金到何春红,让我们看到一把手只要是正的,再腐败的官场也能整治,可怕就怕一把手也同流合污,那么一个地区的官场就没有生机了,好比之前的白陂乡。
此剧是近年不错的好剧,第一次写豆瓣评论,献给本剧。
比较有年代感的剧,感觉还可以吧!就是感觉结局有点不行。
还算可以,但是不值这么多
很少看电视剧,上一部是人民的名义都非常好。这部剧唯一的不足就是结局比较仓促然后再真实一点就好了。
为什么不按制度办事!
孙涛演的不错。有些剧情还可以打磨一下。
拍的非常负能量的一部剧,主人公必须是一身正气忍辱负重弱势群体的好领导,对立面必须是坏到骨子里完全没办法直接击破的坏人,都这年头了还裹挟着封建儒家思想做人和搞管理,你不憋屈谁憋屈,想要当好官清官必须比坏人更难对付才可以,一脸苦相配着恐怖片的氛围,一点不现实魔幻,满满都是现实窝火负能量。
这是一部改革开放大潮中,反腐倡廉斗争中,中国一个小地方反腐的实例。剧中腐败分子一个是一县之长,一个是公安局局长,都是平常老百姓惹不起的大人物。主人公王天生是一个意志坚定,廉洁自律一心为百姓服务,说一是一在白坡乡到任后斗村匪村霸,斗县长,斗局长。顺应民心,让上访群众佩服的五体投地。当代农村建设和农村生活在剧中都被多方面提现,对乡村振兴农村扶贫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了积极的意义。
挺好看的正能量剧
能上星播才好呢,恶臭的官场应该被揭露
春节宅家里 随便换台时看到的 农村生活过的人 对此会很有感触
基层干部太不好当,各种势力盘根错节、错综复杂。主旋律剧当然要有好结尾,不然还有谁会相信正义。孙涛演正剧也很赞。我感觉此剧比《人民的名义》更加揪心。可惜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如果不是有书记的支持,斗争注定是失败的。
实在好剧!真心希望多拍点
剧情真的可以,有一种由命不由天的感觉
这30多集的过程我也是服
好剧!!因为孙涛再加一星
剧情实在朴实,基层工作纷繁复杂,人物关系盘根错节,想为人民干实事不容易啊!!!
结尾来的太唐突,感觉就像早泄。几个小时积攒下来的不平,被两三分钟纪委抓人的镜头打发的一干二净。
在岳父家吃饭,岳父急着下桌说要看剧,问了下什么剧,说是父老乡亲,吃完饭跟着瞄了两眼,感觉这剧是高级黑呀,虽然是主旋律但是把基层官场的黑幕曝的体无完肤呀,如果不是演员的背台词式的表演可以完爆人民的名义
在基层要干点实事,真心不容易。
只能说这是电视里面是这样,现实中呢,保护伞一直都在\(`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