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比较客观的人,三星吧,不能再多。
先梳理剧情,不想看的可以直接跳到评论部分。
金斯堡初到哥大,初遇卢西安,心生好感。
后来,两人成为朋友,卢西安将其引荐给自己的朋友,日后垮掉的一代的几位作家。
同时金斯堡也认识了被杀的大叔戴维。
在卢西安的带头下,这几个人开始放纵自我,顺带发起了一场名为the VISION 文学运动,中间,还一起去图书馆搞了一次恶作剧,结果被大叔戴维告发了。
在金斯堡的鼓动下,卢西安与戴维分手。
随后,卢西安决心与杰克一起出海,结果又遇上戴维大叔的纠缠,卢西安弄死了大叔。
而此刻,因卢西安的拒绝而黯然销魂的金斯堡正在和在酒吧里遇到的“低配卢西安”做爱,醒来就发现戴维死了,好朋友都进了局子。
一脸懵逼的金斯堡去探望狱中的卢西安,并答应帮他写用于脱罪的辩稿,结果却被威廉告知卢西安杀人的真相(脑补的),之后,又在戴维的家中找到了困扰他的芝加哥之谜和卢西安与戴维相恋的证据。
在母亲的劝说下,金斯堡放弃为卢西安写辩稿,并且从个大退了学。
大致就是这样,看情节概述挺多的,但事实上真正浓墨重彩刻画的事件去只记得一件“图书馆闹剧”,其他的,都被导演用文艺的暧昧的镜头语言加配乐流水账似地混了过去,就连卢西安杀人的高潮情节沦为了剪辑的卖弄。
整部电影,没有找好叙事角度与叙事重点,导致剧情如同一盘散沙。
看前文以为讲述的是金斯堡与卢西安的爱恨痴缠,到结尾却又变成了金斯堡寻找案件真相的推理桥段。
其中重要人物戴维完全沦为了拉情节的工具,性格形象塑造一片空白,一开始出场像个口若悬河的推销员,丝毫没有一种尾随多年的痴汉该有的阴鸷样子,中间又掉线了很久,直到了三分之二处又开始上线,说自己对卢西安爱得死去活来,几乎没有能很好塑造人物的性格的事件,整个角色给我的感觉像是活体进度条,卢西安呢,看百科,应该是个金发耀眼的迷人小妖精,垮掉一代圈子里的男神,缪斯,而且日后成为了。
戴涵涵颜也很正,可是没有办法挽回剧本里卢西安的败絮其中。
假装洒脱狂野,内里空无一物,依靠魅力驱使着文学青年和大叔帮他代写论文,做着放纵的花蝴蝶,结果引火烧身,杀了人之后把朋友拖下水,还·欺骗丹尼帮自己脱罪,被拒绝后想自杀却又没那个勇气,总之,整个人设是个非常典型的外表幺蛾子,内里草包加软蛋。。
还大言不惭的以兰波自比,请看看隔壁《心之全蚀》中的小兰波,才华洋溢,敢爱敢恨,关键是,人家有承担后果的勇气,哪里是你卢西安的这个鬼样子。
再说表演吧,我不知道为什么弹幕里一帮人哭天抢地,明明所有人都是笔直如松的大直男,吻戏床戏都看得我尴尬地掉皮。
丹尼尔的屁股下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这是一个直男。
卢西安就是一直用一个帅气的姿势摇着他的酒杯,其他的大文豪们,大概是拿来凑一桌麻将的吧……
不单单爱这个电影,也不单单爱Dane DeHaan,爱的是那个战争年代下那些因极度疯狂而美好的年轻人。
垮掉的一代是放浪的,迷人的,杰出的,智慧的。
挑战传统,蔑视权威,不破不立,犯罪和打破秩序永远有一种摄人心魄的魅力。
你躺下来,吸着大麻,满脑子都是他说的话,脑袋里注入的自由思想和骨子里的叛逆一旦结合,就像打了强心针,所有的激情一瞬间被点燃。
于是去他妈的期末论文,去他妈的韵律韵脚,去他妈的纲常伦理,去他妈的社会义务。
老子现在是爷,是诗人,是火神。
作为读者和观众,感谢这群哥伦比亚大学逃出来的疯子,感谢那个年代塑造的你们,感谢你们赋予这个世界的新鲜感以及最高真实。
抛开时代及人物的重塑(不得不抛开,因为文化原因也没有资格评价),影片带来了符合如今接受能力的改编,从始至终没有废话的剧情推进也符合观众对轰炸式剧情的需求,而且感受不到处女作的涩气。
虽然后半部分有一度掌控失控之感,但整体达到某种表达意图,某个年代某些人物他们的诉求及其方式可能在时下不一定适合,但精神层面的部分永不会过时。
真是凑巧,今天刚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诗人离开的时间。
不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绝望又有多少人知道。
之前一直忘了发。
Somethings,once you in love with them, they become yours forever.And if you try to let them go,they only circle back and return to you, they become part of you.警惕着 你并不是在仙境我听说奇特的疯狂在你灵魂里生长了好久可你是幸运的 因为你有傲慢 你隔绝着痛苦的你们 方能找到藏匿的爱付出、分享、失去至少不会未盛放就死。
人不能既体验疯狂又完整地描摹出疯狂的模样。
(这是那天看完后对卢西安的想法,后来想了想,可能只是因为他确实没有天赋,也没有真正努力过。
毕竟有尼采海德格尔王尔德还有一堆自杀的日本作家为鉴。
)三流作家有可能通过灵感的爆发和独特经历获得成就,但真正持续产出的伟大作家是需要“理性的囚笼”,或者说是一套稳定的秩序来控制自己的。
可以是某一部分人格,某种习惯,某些持久的兴趣爱好,或者某种理念。
在黑塞是对人类心灵和浪漫的持续挖掘,在村上春树是创作的自律、对运动和音乐的爱好,在萨特和波伏娃是对存在主义的信往。
他们打破了社会意义上的秩序,建立了自己甘之如饴的精神“囚笼”。
而卢西安·卡尔的秩序是不断地破坏和逃离。
对,没有建立。
他逃离David,逃离Ginsburg,逃离Jack杰克·凯鲁亚克,逃离学校,逃离规则。
他想创造他的“新视界”The new vision。
但新视界的信条是什么呢?
具体的运动是什么呢?
磕药,逃学,偷书,偷船逃离?
如果说是“逃离”或者“迷惘”,但卢西安用尽一切力气脱离社会关系,却也没有能力独自逃跑,还不断地物色着具有价值的真正作家与自己相伴。
倘若他的愿望是成为与世界毫无关系的孤独勇士,他从一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他没有能够建立一个自己的牢笼,所以他最终成为一个拥有妻儿的平庸编辑,还不断地否定自己与作家们的过去,不希望将自己的经历被公之于众。
真正的战胜伤痕也许应该是平淡地面对而不是回避。
卢西安像是不停地否定童年糗事的老男孩,永远逃脱不了伤痕的追击。
用异性恋的婚姻事实和对作家们的作品否定来回避自己那段疯狂的日子。
如果他是同性恋,那么就会多了很多疑问,为什么推开了那些爱他的人?
此举无疑是软弱而悲哀的,因为伤痕,他甚至无法面对自己。
但如果他本就是异性恋,那么他的经历就像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错在他自我认知不清,在于边界感的缺失,所以他最终又回到了平庸的生活。
其实我只能从一些堕落的行动中寻觅出垮掉的一代的影子。
我也只能猜测着卢西安是因为什么而堕落的。
他的行为动机是什么呢?
爱得到的太容易,对文学(或者说意义)创造的盲目追求,还是逃离对纠缠自己十余年的大叔?
还是综合各种因素的结果?
不论如何,他终究没有逃离成功。
他杀死了大叔进了监狱,终生都伴着这段伤痛活下去。
金斯堡的线虽然不如卢西安那么重要,但却是更加值得深思、与普通人更近的故事。
他爱上卢西安似乎接近青春偶像剧里面的那种学霸和学渣恋爱的戏码:金斯堡有才华,有受伤的家庭和渴望独特的灵魂,卢西安有美貌,特立独行的人格,对才华的癖好和对抗伤痕的经历(尽管并不是成功的经历)。
不论如何,金斯堡确实对卢西安一见钟情了。
金发碧眼的气质,在图书馆的骑着台灯念诗,他的音乐品味的共鸣--也许爱上一个人只需要几个细节就足矣。
金斯堡为了卢西安他写诗,写论文,逃学,夜闯图书馆。
只是为了在酒吧享受那凝固的时间,为了夜色里的一个吻。
(这里用了超现实的手法,让其他人冻结,创造了卢西安和金斯堡的二人空间。
卢西安让一个女人离开她的伴侣坐进了桌对面人的怀里。
这或许也暗示了卢西安破坏性的任性,还有对爱情的不信任。
)在我的偏见里,许多伟大的作家都是满身伤痕的失败者。
金斯堡也不例外。
现实中卢西安与金斯堡是有发生性关系的,在电影中处理成了唯一的吻,没有肉体关系,让爱保持在了最为暧昧和纯洁的状态,也让替身戏更加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
毕竟,这种无法摆脱失败的感情的冲动行为,多么让人感同身受。
不过另一个理由,猜测是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出金斯堡对卢西安的爱并不是对好奇和特立独行的偏爱和错爱(把二者区分开可不容易),也不是对同性爱情启蒙对象的向往。
如果卢西安和金斯堡在破坏堕落中已经发生了肉体关系,然后再分开。
或许观影者便不太敢确证,金斯堡对卢西安的爱的纯洁性。
总觉得这个词不够准确,到想不出更加精确的表达了。
金斯堡的父亲是著名的诗人,他在开头对金斯堡说:write your own poem.金斯堡确实在写诗,但他在帮卢西安写。
他在为卢西安完成愿望。
也许他一生的许多创作,都只是在感谢卢西安的出现,感谢他的Muse。
(也许有过度推理之嫌,用感谢可能显得太过崇高,如果从卢西安视角来说,也许只是在消费他的伤口)金斯堡与父母的关系的穿插有点生硬。
我无法明白这与故事内核有什么关系。
也许可以作为一个群像的一部分印证垮掉的一代,但对于塑造金斯堡这个人物来说这个家庭显得有点意义太单薄了,还不如不出现。
本来他的疯母亲让我对剧情发展有一些期待,但剧本没有处理这段关系,只是像陈述事实一样地穿插了母亲被送进管理所,再康复地出院的事实。
毕竟是个纪录片兼文艺片,我想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也许导演都没能思考出如何把这部分嵌入故事里。
最后。。。
①疯狂安利一下配乐。
爵很香。
很有氛围感,足以充分沉浸,但是也不会过分打扰你欣赏剧情(现在还不能适应提升音乐在剧情表达中的权重的做法)。
所以天鹅绒金矿看得我眼冒金星疯狂截屏。。。
(晕)②金斯堡是由饰演哈利的演员出演的,一开始非常出戏。
就像胡歌演逃犯的时候还是会帅你一脸,是一种回溯性的偏差,即使你知道他们在努力打破的正是这个刻板印象。
某种意义上来说有点悲剧吧。
③诗歌台词有点太多了,虽然很喜欢,但总觉得不足以让人充分感受其意义。
就像放太多有歌词的歌一样的效果。
补充一些百度摘抄双面评价:正面评价该片真实还原了20世纪40年代美国学术圈的精神面貌[7]。
(《信息时报》评)它超越了电影通常的限制,讲述了一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人物的故事。
(乔丹·霍夫曼评)导演约翰·克洛基达斯巧妙地将故事情节与拍摄技巧结合在一起。
(《纽约时报》评)在片中包括了性、毒品、谋杀、激进的诗句等众多元素,导演严格的把控,使它更有说服力。
(凯文·哈雷评)丹尼尔·雷德克里夫很好地诠释了充满活力、富有观察力的作家。
(《帝国评》)爵士乐使片中的诗句变得更自由[8]。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评) 负面评价该片的故事结构,让观众感到失落和遗憾。
(《华盛顿邮报》评)一切都是做作的,大多数的演员,各玩各的,表演过火。
(《基督教科学报》评)它的核心让人感到空虚。
(罗德里戈·佩雷斯评)所有的服饰过于传统[8]。
(《洛杉矶时报》评)
年长的教师A爱上年轻貌美的B,一路追随,B到哪儿上学A跟到哪儿。
刚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C,通过B结识好友D、E,C被B吸引但被其拒绝。
B退学欲与好友E一同去巴黎,A得知又要跟去。
在公园里AB二人发生争执,B杀了A沉尸河中。
这样一说剧情很普通嘛。
如果这是真事儿呢,嗯,你会有点惊讶。
如果这是同性题材,啊,更惊讶了。
如果告诉你这个故事里C、D、E是美国文坛“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你会不会更惊讶呢。
A大卫•卡默若 B卢西安•卡尔 C艾伦•金斯堡 代表作《嚎叫》 D威廉•巴罗斯 代表作《裸体午餐》E杰克•凯鲁亚克 代表作《在路上》更多的背景:1、这个事件发生在1944年,“垮掉的一代”这个说法是在4年后提出来的。
2、大卫小时候就认识威廉,而且他们是关系亲密的朋友。
3、在卢西安14岁的时候,大卫就爱上了他。
此后的5年,大卫开始了疯狂的跟踪,一直跟到了哥伦比亚大学。
4、当时的报纸报道:异性恋者卢西安出于正当防卫,杀死同性恋者大卫。
甚至有报纸认为这是“光荣杀戮”。
<图<图
当年真实的纽约时报 片2>片1>
精神上的交合《KILL YOUR DARLING》时光流淌,距离上次提笔挥洒,已经是蛮久以前的旧事。
正如认识L小姐,感觉已经如此漫长。
跟L小姐一直有一些不曾成文的约定,比如今天我要写的影评。
与其讲是一种兑现,倒不如说是我内心的一份告白。。。。。
好了,滥情的话到此为止吧。
昨晚陪L小姐看了她推荐的《KILL YOUR DARLING》,一部写实的男同题材电影。
剧情简介就此跳过,直接说一说我的观影感受。
对于男同题材的影片,其实鄙人一直是敬而远之的,究其原因,可能是我对异性那永无止境的荷尔蒙吧。
因为是亲爱的L小姐,我忍住了腹中几番想要翻江倒海的冲动,静静的欣赏(苦痛的煎熬)着。
我甚至几番耿耿于怀L小姐对男性那种永无休止的欲望是有多么强烈(估计被她看到要被痛扁)影片叙事时间为二战期间,讲述了当时被誉为“垮掉的一代”在哥伦比亚大学的疯狂生活。
影片伊始,一个上身裸体并沾染着鲜血的男孩出现在荧幕里,冷峻的脸庞带着莫名的绝望和哀伤,我差一点就沦陷(弯)了。
他就是卢,这个纯洁又阴暗的天使。
他怀里奄奄一息的躺着一个稍微年长的男人,留着性感的胡须。
接着就是影片的大标题——啪!
啪!
啪!
的三个英文单词出现了。
哈哈,是不是很带感,自带音效。
闪回之后,电影开始正叙,当男主之一的艾伦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脑海中只有闷骚和艾(挨)伦(轮)两个想法。
丫的当年拍哈利波特挺正太啊,怎么现在成这德行了?
是我代入反应太强烈了?
艾伦的出场,一直是压抑苦闷的表情,绝望的打扫着房间。
以至于让我以为他是一个受压迫的打工的苦逼小受。
直到他随着留声机里爵士乐的闻鸡起舞,才让我看到他被压(闷)抑(骚)下的张扬,而父亲的出场打断,让我对他内心渴望疯魔的感受更加深信不疑。
面对精神病患的母亲,艾伦表现出了他细腻的感情。
在母亲面前,他可以独当一面,作为男人。
他的这份成熟,就建立在这样不幸的亲情上。
直到他父亲递给他那份哥伦比亚的录取通知书,好吧,我知道,好戏开场了!
(女警凯特琳对白有木有)身为另一位男主的卢与艾伦在图书馆不期而遇,标新立异的卢当着艾伦在内的新生面前,站在桌子上歌颂着性和自由。
这样一个叛逆放纵的少年,注定会点燃艾伦心中野性的火苗,卢口中大胆露骨的诗歌,成为了艾伦眼中最诱人的美景。
于是接着剧情很自然的让卢西安跟艾伦相识了,然后他们讨论着理想,讨论着诗歌,满嘴都是韵律和美靡的文字,接着瘾君子富N代的威廉出现了,再然后是辍学的杰克。
这四个人,就是垮掉派的代表人物::牛逼闪闪、反传统、纵欲、崇尚自由、蔑视现实的一切秩序,就差反人类了,而最最要命的是,他们都是文化人儿!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看着他们在昏暗的私人公寓里开趴的时候,糜烂的气氛被烘托到极致。
酒精,毒品,性充斥着整个画面,甚至弥漫到我现实的房间中。
这种堕落的场景我是无法接受的,以至于心生厌恶。
当他们手中的大麻在彼此的嘴中传递的时候,那种伪装在成熟老练下的青涩,让我想到了自己学生时代抽烟的情形。
享受而销魂的神情,自我陶醉,如果让我现在看到当年我的样子,我只想说。。。。。
那是一副欠操的样子。
L小姐说,很想陪我一起尝试抽烟的感觉,我嘴上说着不要,不能把你教坏。
心里却很诚实的32个赞,甚至脑海出现了如是的画面:特写镜头下两双充满着渴望的眼睛,弥漫着性和烟草味道的房间,饥渴吞咽的喉咙,粗糙的喘息,烟雾从我的口中吻到L小姐的嘴里,一次,两次,三次。。。。
我想这就是中国男人典型心理。
白天骂着潘金莲婊子,晚上却握着下体拼命的幻想着金莲妹妹。
当这样的一群人聚在一起,注定会有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发生。
当片头垂死的那个胡须男人(大卫)出现在趴体上,嘴里念着卢念给艾伦的那首诗:“人生就是一个圆圈,我们像车轮一样由生到死,无限循环,直到有人闯入。
” 我就猜到他们的关系不一般啊!
一出三角撕逼大战就要来临了啊!
说说卢锡安这个角色,淡蓝色的清澈的,带着点玩世不恭的眼睛,俊秀的脸,轻蔑倔强却又诱人的薄唇,瘦弱的身体,本身已经自带主角光环,偏偏又满腹美到不要不要的诗词美句,加上不甘平凡,叛逆疯狂思想,他成功的俘获了众人的心,用命运的网把旁人编织在一起,束缚了别人,也困住了自己。
说他是天使,因为他给了身边人梦想,给了他们生活的方向和憧憬,即使那只是美丽的泡沫。
说他是魔鬼,因为凡是遇到他的人,无一幸免的卷入了这段荒诞而又残忍的旅途。
以至于对于卢锡安,我一直怀着敬而远之的眼光去审视,他是可爱的,可怜的,亦是可恨的。
说他可爱,因为他有着他那个年纪的幼稚,有着对世界纯真的幻想,有着属于那个年纪的纯真。
说他可怜,他未曾体会过暖暖的亲情,以至于当他看到艾伦与母亲深厚的爱时,自己潸然泪下。
与其说是对艾伦即将失去母亲陪伴的同情,不如说是他对自己悲惨身世的愤慨。
还有最大的可怜,就是被假手于人,被艾伦借刀杀人。
杀死了那个一直纠缠于他,却又深爱着他的大卫。
我曾认为,卢内心除了抗拒大卫,内心深处还是有对大卫真挚的爱的,只是尘封了太久,以至于直到至其于死亡的悬崖时才被寻回,痛苦不堪。
死者长已矣,却将爱永恒,将恨释然,生者却在每日的炼狱中饱受折磨。
《无间道》中有几句禅语:“八大地狱之最,称为无间地狱,为无间断遭受大苦之意。
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无间有三,时无间,空无间,受业无间,犯忤逆罪者永堕此界,尽受终极之无间。
”卢的余生,无不是如此而过的。
说他可恨,我恨他有着太多天真的理想和对世俗的批判。
当他嘲笑抗战从军,保卫国家的有志青年无用时,当他说出要游历巴黎,解放人类的时候,我真的想上前狠狠的抽他一巴掌。
他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轨迹,改变了别人的一生。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可怕之处,就是他怀揣梦想,你永远不会探得那个梦会有多大的魅惑,蛊惑着你去改变多少,诱导着你走上一条未知的路。
也许,是一条通向比死亡更加残酷的绝望之路。
艾伦,杰克,威廉,大卫无一幸免,因为卢为他们编织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梦想。
好了,说说他们牛(傻)B(X)的壮举。
他们在大卫的房间里,将一本本文学经典撕碎,肢解,然后像庆祝胜利一般将这些战利品钉在墙上。
最后一个镜头停在了一张印有大脑的书页上,卢上去就是一钉子。
我想,导演想用镜头表达他们极度想要冲破禁锢的内心写照,可我总觉得,导演也在说,这是一群脑子有坑的逗比(难道只有我有这种领悟么)当艾伦因为吸食毒品而脑洞大开,幻想游离的时候,当他与卢割破手心,血液交合的时候,当卢吮吸他的手指的时候,精神上的性交嗨到爆炸。
不似高潮,胜似高潮。
卢 艾伦 杰克 在港口看到了一艘小船,于是他们荒诞的想法在脑子一热之后,登上了通往自由的旅行。
在木船上,艾伦将晦涩的爱念给了卢“小心点,你不是在梦游仙境,我已听说在你内心深处滋生的疯狂行为,但是你的愚昧却是你的幸运,在你独立之日,你就是受罪的那个,找到爱在哪里吧。
给予,分享和舍得,唯恐我们还未开放便已死去”这诗依然预示了卢的一生遭遇,也揭示了他们众人。
在我未入戏之前,一直觉得这诗烂的歇斯底里,哪有我天朝来的诗意盎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等等等,比比皆是。
可当我反过头来再看这首诗,不禁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自嗨到高潮了么)当他们决定夜闯图书馆而偷钥匙的时候,艾伦和女图管在书架旁来了一出激情快P。
还是处男的艾伦在性欲高涨的欲女图管面前,青涩的一塌糊涂。
当欲女俯下身为他KJ的时候,调侃他撑不过30秒就会泄的一塌糊涂。
而就在这场打赌进行的时候,卢出现了在艾伦面前,被KJ的艾伦迷离的望着卢,这场赌约在艾伦数到9的时候草草结束了。
我坚信如果不是卢的出现,艾伦可以用自己坚挺的下体赢得尊严。
只因为卢,艾伦的初体验完完全全是给了眼中的卢。
享受着别人的馈赠,心里想的却是他。
说说艾伦,当沉沦在对卢的热爱中无法自拔的他听说卢要选择离去的时候,他选择了背叛,让一直纠缠于卢的大卫对其紧追不舍。
我一直无法确定艾伦当时的内心活动:是爱之深恨之切的报复?
是爱的痴迷不择手段的想要挽留卢?
还是如他父亲告诉他的,爱,要放下,要给予,要舍得,之后才能得到爱的馈赠。
他是在成全大卫?
不知道,我已经混乱了。
我想艾伦的内心更加混乱不堪。
黯然神伤的艾伦买醉酒吧,与酷似卢的路人甲约P酒店,似乎在用糟践自己的方式来歌颂对卢的挚爱。
镜头当路人甲打算用dog style后入时,艾伦犹豫了,然后换成了常规体位(都懂吧?
)他要用朝圣的心态去祭奠自己的第一次,去埋葬对卢的爱,去幻想再一次眼前的脸是卢。。。
大卫成为了本片高潮的导火索,成为了烟花荼蘼前的殉道者。
当他的胸膛面对尖锐的刀锋的时候,伤害是如此的难以出手,而当推波助澜的帮卢刺出第一刀的时候,伤害却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无法终止。
这样的画面让人看的窒息。
卢曾说过,他厌恶那些挂在大学荣誉墙上的人,那些害怕被人遗忘的人。
只是,在最后,他谋杀事件的新闻简报,充满讥讽的被挂在了那堵墙上,令人唏嘘不已。。。。。。
他们这一行人,这一生,这一遭旅途,结束了,亦是刚刚开始。
这段往事,像是开在他们心头的罂粟花,美艳欲滴,令人痴迷,只是花期只有那么短短一季,枯萎败落之后在心头腐烂变质,生发恶臭,每个人用不同的方式选择将它从心坎剔除,血淋淋,惨痛无比。
以如此的代价获得重生,只是,在内心深处,永远有那一抹缺口,空洞冷厉,无可慰藉。。。。。。
数年后,他们各自发表了影响世界的巨作,卢也出狱,经历了两段婚姻,育有子女,有着报社编辑的工作。
难道真的,不疯魔,不成佛??
——此电影源自真实人物以及事件最后,点上一颗烟,来思念我的L小姐。
I miss you,very much.
BY ARTHUR RIMBAUDTRANSLATED BY WALLACE FOWLIEAs I was going down impassive Rivers,I no longer felt myself guided by haulers:Yelping redskins had taken them as targetsAnd had nailed them naked to colored stakes.I was indifferent to all crews,The bearer of Flemish wheat or English cottonsWhen with my haulers this uproar stoppedThe Rivers let me go where I wanted.Into the furious lashing of the tidesMore heedless than children's brains the other winterI ran! And loosened PeninsulasHave not undergone a more triumphant hubbubThe storm blessed my sea vigilsLighter than a cork I danced on the wavesThat are called eternal rollers of victims,Ten nights, without missing the stupid eye of the lighthouses!Sweeter than the flesh of hard apples is to childrenThe green water penetrated my hull of firAnd washed me of spots of blue wineAnd vomit, scattering rudder and grappling-hookAnd from then on I bathed in the PoemOf the Sea, infused with stars and lactescent,Devouring the azure verses; where, like a pale elatedPiece of flotsam, a pensive drowned figure sometimes sinks;Where, suddenly dyeing the blueness, deliriumAnd slow rhythms under the streaking of daylight,Stronger than alcohol, vaster than our lyres,The bitter redness of love ferments!I know the skies bursting with lightning, and the waterspoutsAnd the surf and the currents; I know the evening,And dawn as exalted as a flock of dovesAnd at times I have seen what man thought he saw!I have seen the low sun spotted with mystic horrors,Lighting up, with long violet clots,Resembling actors of very ancient dramas,The waves rolling far off their quivering of shutters!I have dreamed of the green night with dazzled snowsA kiss slowly rising to the eyes of the sea,The circulation of unknown saps,And the yellow and blue awakening of singing phosphorous!I followed during pregnant months the swell,Like hysterical cows, in its assault on the reefs,Without dreaming that the luminous feet of the MarysCould constrain the snout of the wheezing Oceans!I struck against, you know, unbelievable FloridasMingling with flowers panthers' eyes and humanSkin! Rainbows stretched like bridal reinsUnder the horizon of the seas to greenish herds!I have seen enormous swamps ferment, fish-trapsWhere a whole Leviathan rots in the rushes!Avalanches of water in the midst of a calm,And the distances cataracting toward the abyss!Glaciers, suns of silver, nacreous waves, skies of embers!Hideous strands at the end of brown gulfsWhere giant serpents devoured by bedbugsFall down from gnarled trees with black scent!I should have liked to show children those sunfishOf the blue wave, the fish of gold, the singing fish.—Foam of flowers rocked my driftingAnd ineffable winds winged me at times.At times a martyr weary of poles and zones,The sea, whose sob created my gentle roll,Brought up to me her dark flowers with yellow suckersAnd I remained, like a woman on her knees...Resembling an island tossing on my sides the quarrelsAnd droppings of noisy birds with yellow eyesAnd I sailed on, when through my fragile ropesDrowned men sank backward to sleep!Now I, a boat lost in the foliage of caves,Thrown by the storm into the birdless airI whose water-drunk carcass would not have been rescuedBy the Monitors and the Hanseatic sailboats;Free, smoking, topped with violet fog,I who pierced the reddening sky like a wall,Bearing, delicious jam for good poetsLichens of sunlight and mucus of azure,Who ran, spotted with small electric moons,A wild plank, escorted by black seahorses,When Julys beat down with blows of cudgelsThe ultramarine skies with burning funnels;I, who trembled, hearing at fifty leagues offThe moaning of the Behemoths in heat and the thick Maelstroms,Eternal spinner of the blue immobilityI miss Europe with its ancient parapets!I have seen sidereal archipelagos! and islandsWhose delirious skies are open to the sea-wanderer:—Is it in these bottomless nights that you sleep and exile yourself,Million golden birds, o future Vigor? –But, in truth, I have wept too much! Dawns are heartbreaking.Every moon is atrocious and every sun bitter.Acrid love has swollen me with intoxicating torporO let my keel burst! O let me go into the sea!If I want a water of Europe, it is the blackCold puddle where in the sweet-smelling twilightA squatting child full of sadness releasesA boat as fragile as a May butterfly.No longer can I, bathed in your languor, o waves,Follow in the wake of the cotton boats,Nor cross through the pride of flags and flames,Nor swim under the terrible eyes of prison ships.
因为每个人都杀害了他所爱的事物。
——Oscar Wilde初次见面,卢西安,这个美丽的少年,简直让人移不开眼睛。
他在安静的图书馆高声朗诵“淫秽”的文学,在宽敞的一人间宿舍听勃拉姆斯,喝基安蒂,对叶茨、惠特曼等诗人的作品信手拈来。
艾伦,白纸一般的大一新生,难以自持地走进了他的圈套,从此,白纸着色,诗句千行。
就像王尔德深深地迷恋着波西,艾伦也很快就爱上了卢西安,在每一个共度的黑夜里心神摇曳。
不多久,艾伦就发现了问题。
原来卢西安只会背诗,不会写诗(虽然他跟艾伦说大叔缠着他不放的几句话挺押韵),发现艾伦加入New Vision却不写作品还生气。
中了情毒的艾伦对他的小性子自然照单全收,开始为组织写诗。
艾伦在毒品和酒精中寻找诗意,当然,还有小卢做他的缪斯。
在偷来的船上,艾伦受了刺激,还吃着杰克和小卢的醋,站起身朗诵刚写的诗。
开篇就提wonderland,小卢带他去的世界。
这诗真是美极了。
杰克不知道,但卢西安大概发现,这个才华横溢的新生,已经爱上他了。
偷船一事暴露,艾伦揽下罪责。
小卢开了个头,而他义无反顾地跟上,即便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也要留住小卢,成全他所有疯狂的念头。
再后来,艾伦让小卢跟大叔一刀两断,他自以为帮助了小卢,却不知道这也是他的下场。
当晚,一个贪恋的吻,换来了十页纸的论文。
第二天,十页纸的论文,再换不回爱人了。
小卢要和他的“新欢”周游世界,两个人的旅途,容不下艾伦。
艾伦惊讶、哭泣,小卢不耐烦地说,你还不满足吗,我已经让你的生活EXTRAORDINARY了!
就像《天才雷普利》里面,Jude Law演的公子哥带着穷小子雷普利在意大利肆意游玩,让他见识了花花世界无穷美妙。
几周不到,公子哥就厌倦了,叫雷普利哪儿来回哪儿去。
公子哥善良的女友总结得很到位,“The thing with Dickie, it's like the sun shines on you, and it's glorious. And if he forgets you, it's very very cold.”都是被宠坏的孩子,对人有致命的吸引力,也有近乎零的耐心。
就像阳光突然照进漆黑的院子,又突然地离去。
被抛下的一方,刚对太阳的温暖明亮上了瘾,就被扔回了黑暗。
雷普利最终杀死了Dickie,那个公子哥,他的爱人。
Kill your darlings, 没想到还可以用在这里。
再说回这部电影,艾伦同样被爱人抛弃,但他比雷普利幸运得多。
一方面,小卢接受了他的爱,还给了他一个吻;另一方面,小卢给了他酒精和爵士、爱情的启蒙、以及文学的反叛精神,这些全新的感受构成了他绮丽的灵感,帮助他日后成为诗人。
另外,虽然一时痛苦让他做了错事——向情敌泄密,可以说间接地导致了一场悲剧,但是,他后来的举动,是经过清醒考虑的,明智之举。
小卢求他帮自己写申诉书(大概是这意思?
),他念着仍存的爱答应了。
起初,他也准备隐瞒事实,写这是“荣誉谋杀”,但,看到书上解释“荣誉谋杀,必须说明被告不是同性恋”,翻到小卢和大叔的旧照和背面的“the perfect day”,听到小卢妈妈说小卢称他“守护天使”,他清醒了。
翻来覆去,完美一天、守护天使,原来都是小卢浸了毒药的甜言蜜语,对大叔这么说,对他这么说,想必以后,也会对别人这么说。
还有一点,他去精神病院找母亲时,吐露了自己的苦衷。
他那疯疯癫癫的母亲,此时却一甩头发,冷冷地给了他一句:“不要帮他。
”“为什么?
”他问。
她说,你父亲做过最重要的事,就是辜负我。
他一脸愕然,像是突然被惊醒。
我的理解,他母亲的意思是,不要听一个疯子的话,无论你有多爱他。
几经挣扎,他选择了和父亲一样的路:辜负爱人。
他还是爱着他啊,可他准备放手了。
他不要像爱人的母亲那样纵容,也不要像被杀的大叔那样苦苦纠缠,他选择了杀死自己的爱人。
为求重生,必得一死。
他知道他的爱有多么不长久,也知道挽不回他的爱,于是,为了爱人的重生,他写出了真相。
在我看来,这是最伟大的爱。
我跟着你发起反叛、出卖身体、出卖名誉,成全你所有的自由放纵,最后,我不再陪你了,但我要看着你逃出罪恶的泥潭,开始新的生活。
故事的结局让我安心:艾伦终于理解了父亲,理解了他的那句“for her best”。
面对爱人,他们都放开了手,让爱人过新的生活,自己从过去病态的关系中得到了解脱。
那天,他和父亲坐在房间里,以同样的姿势抽烟、写作。
广播里传来胜利的讯息,而他手中的信件,写着教授对他的鼓励。
他和父亲相视一笑,战争结束了,而他们依然相亲相爱。
虽然艾伦被学校开除了,但他得到了教授的赞同,这应该,是这场小小的文学革命取得的小小胜利。
太宰治的《斜阳》里说,革命和爱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两样东西,是我们降临人世的理由。
这么看来,艾伦短暂的大学生活,尽管有血有泪,也真是非常美好。
艾伦与卢西安,相遇在战事激烈的节点,分离在胜利的前夕。
这场旷日持久、牺牲惨重的战争结束了,而他们之间这短暂的命运纠缠,伴随着好几个人的重大牺牲,也画上了句号。
This is the end of darkness, this is the early death of my love.且慢,还未句号,影片结尾说,艾伦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献给了卢西安,而卢西安的回应是,要求以后出版的诗集,都略去他的名字。
这就是他的回应。
深情总被无情负,这样的故事,能上演千百万个版本。
正如王尔德说的,一颗破碎的心,能卖出非常不错的销量。
Kill your darlings, 让我想起前天看的Call me by your name,Elio的父亲最后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是,nature has cunning ways of finding our weakest spot.我们最致命的弱点掐着我们的喉咙,让我们痛苦万分,唯一能做的,就是亲手杀死我们的挚爱。
看了这个故事,突然觉得CMBYN也没那么悲伤了,毕竟他们两人一直相爱,而这里,一方转背转得太过迅速,旁观的我觉得太过残酷。
有情人,成眷属的不多。
我知道人心易变、世态多端,但我依然愿意欣赏彼此相爱的美丽瞬间,哪怕只有电影里的20分钟。
美好的开始,小卢的话不能信啊
美颜一
美颜二,这个时候是不是已经移情杰克了?
喜欢这个儒雅的才子,低音炮非常好听
坚持了半辈子韵律、格式的教授,竟然鼓励艾伦进行文学反叛
四人合影
事实上我总觉得卢西安这类的妖精们是上帝化身来人间度假的。
无论你的交际圈子多小,或者多大,人群里总有一个该死的幸运儿。
就像《戏梦巴黎》里的那句台词,有些人从不冷场,且是心想事成的高手。
比如这个漂亮男孩。
如果你自成一个宇宙,以你的名字命名你的星球。
他们是否在你的轨道上并不重要,重点是你甘愿成为他的行星。
从黑夜到黎明。
我们经常得到一些可靠的信息证明上帝是公平的。
谁爱信谁信。
如果林夕没有那个他心心念念的黄耀明,可能就没有那么多听着就疼的歌词。
妖精是有魔力的。
他们特别,忧伤,放荡,不顾一切,有资本。
当然你肯定会说他们最大的资本是长了一张让人欲罢不能的脸。
所以他们做什么都会被原谅。
是这样没错。
我曾经也为这样一个卢西安浪费了整个初高中。
当然用浪费太过分了,毕竟很养眼,幻想也很带感。
艾伦说的没错,卢,你成功不了。
因为他不必。
有人愿意代他做一切事情。
而他要做的就是在内心深处愿意被宠溺而大脑表层又告诉自己要有一番作为之间无限纠结,一直圆下去,圆会变得更大,却始终是圆。
永无棱角之日。
你看着他喝酒,抽烟,吃东西,甚至看着他受虐。
这对你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生病的不是他,是你自己。
你患了强迫依存症,他是你的依存。
上帝就是来看看人类到底有多虚伪的。
所以我们不能辜负,让我们携手并肩,红尘作伴,勇敢的虚伪下去。
LOU的魅力毋庸置疑,但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会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他有严重的暴力倾向,这一点在凯鲁亚克和金斯堡以及巴勒斯的叙述中都有印证,金斯堡和凯鲁亚克都写过,大家在哥伦比亚时,卢西安和人打架时,曾发生过把人耳朵差点咬下来的惨剧。
在《杰克之书》中,Lucien自己叙述道,曾经在酒吧与人混战时徒手去挖对方的眼珠子,当时和他一起打架的凯鲁亚克后来困惑地问他:你为什么要去挖他的眼珠子?
卢西安的想法是,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当然,这是他在回忆时对杰克的怀念:他的心中没有恨,杰克的心中没有恨。
他并没有觉察到是什么让杰克困惑:是Lucien的残忍。
杰克在日记中写过,Lucien曾经像没事人一样,讲述一个连续S害40人的连环S手的故事,杰克在日记中写道:看来(法律)惩罚的效果是有期限的。
在杰克看来,Lucien已经忘却了杀死卡勒默的罪恶感。
他是严重的酗酒者,这在杰克早期的日记中就有描述,即使是在通讯社工作时,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艾琳李(杰克《地下人皮克》的女主角,杰克前女友)在Lucien离婚后曾经和卢同居11年之久,他们两人都是严重的酗酒者,彼此之间天天打架,按照艾琳女儿的叙述,卢西安几乎天天殴打她的母亲,而她的母亲也不甘示弱地还手,Lucien曾经打掉她母亲的牙齿,闹到警局,后来艾琳怕控告Lucien会导致他的假释失效(他是终生假释者),才没有继续追究。
艾琳的女儿还写道,她每天要去给Lucien和自己的妈妈买酒。
有一天小女孩坐在楼梯上哭,卢问她怎么了,她说你把家里的碗盘都砸碎了,我们没有餐具吃饭了。
卢说,很好,于是下楼去,然后孩子听见他在楼下继续砸家里的东西。
按照艾琳女儿的说法,Lucien曾经在她不到15岁左右时用言语骚扰她,说她这个年纪比她的母亲更有魅力,她的母亲会嫉妒她。
他偷窥过这个女孩洗澡。
但艾琳的女儿也表示,Lucien没有更严重的骚扰行为。
也许,对于垮掉派来说,未成年人从来就不是问题(参考尼尔卡萨迪的第一任妻子露安娜的年龄,以及艾伦后来对炼铜团体的支持)。
后来他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少女出游时发生车祸,女孩严重骨折,而这个女孩是他在新闻界朋友的女儿。
他只好娶了这个女孩(第二任妻子,没多久就离婚了),在此之前他跟艾琳的女儿说,你们得搬走,因为我找到了一个比你们更爱我的人,她要来与我同住。
艾琳的女儿克里斯蒂娜说,他很残忍,他又恶毒又残忍。
但她又说,我很爱Lucien,我也爱我的母亲。
他们有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正常。
她说,自己的母亲艾琳一直到去世时都爱着卢西安,并严守他们的秘密,但卢西安在她母亲确诊癌症后并没有来看过她,反而是艾伦来过。
克里斯蒂娜后来也很不幸,她在成年后陷入严重的抑郁症。
杰克的传记作者后来说,采访Lucien时,他谈论睡过的那些女人,就像谈论菜场里的西红柿一样。
最不幸的也许是他的儿子,尤其是第二个儿子,Celab Carr。
Celab是一名悬疑和科幻小说作家,也是军事史学家,军事评论员。
他非常像自己的父亲,一样英俊、高大、有魅力,一样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一样充满了愤怒。
他恨自己的父亲,但也为自己的父亲辩解。
在他很小的时候,家中充满了垮掉派们彻夜聚会、酗酒、吵闹的场景,对孩子们来说肯定不是好的成长之地。
更何况,他是那个“被挑选出来”毒打的孩子。
父亲对他进行了极端暴力的虐待,这创伤伴随了Celab一生,现在,Celab已经60多岁,他一个人居住在童年时曾居住过的纽约近郊一处荒凉的处所,那里应该是他童年时的避难所,与一只猫为伴。
Celab为这只猫写了一本书,他认为这只猫救了他。
他的作品充斥了暴力、恐怖和对伤害儿童的人的愤恨。
他自己说过,如果没有写作和猫,他自己可能就会成为连环S手。
据说他母亲对他说过,在Celab只有两岁的时候,Lucien曾经对妻子说,他要“抓住”这个孩子,在这个孩子“抓住”他之前。
Celab说,是什么使一个男人对只有两岁的孩子产生这种恨意?
Celab在四岁时点燃了房子,但父亲这次没有打他。
也许,父亲从Celab的眼里看出,这个孩子继承了自己的疯狂和偏执,所以他害怕,他希望能将这孩子控制住。
也许,Celab终身未婚,不仅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是让“虐待在自己这一代身上结束”,还因为他害怕自己有了孩子,会将这种疯狂和偏执传给下一代。
Celab说,他父亲从心理上虐待身边的所有人,包括妻子、女人、朋友、孩子,尤其是艾伦,而艾伦的报复就是定期向媒体提及Lucien最不想让人提起的那件案子。
即使如此,在杀S汝爱这部电影面世时,Celab依然为自己的父亲辩解说,他的父亲是长期儿童受虐待的受害者,他父亲认识卡勒默时只有大约12岁,且从小没有父亲形象,他把卡勒默当作第一个父亲形象,但卡勒默对他的邪念使他困惑,不知如何应对,而在Lucien渐渐长大后,困惑变成了恨,变成了暴力。
Celab认为,父亲虽然通过杀S卡勒默,抗拒了强加给自己的同性恋身份,但却无法处理所遭遇的精神虐待,并将这种虐待传递了下去,他与人相处的方式就是虐待对方。
Celab曾经进行过长期的精神治疗,在与父亲的对话中,Lucien先是不承认曾经虐待过他,后来却说“这难道不说明你我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联系吗”?
Celab说,听见这话,我的血从未如此之冷。
我想,Lucien的性格中确有疯狂、残忍、偏执、绝望的成分。
尤其是他出狱后过上了双重生活之后,一方面他在同事面前扮演可敬可靠的父亲形象,另一方面他依旧沉迷于哥伦比亚时期那种放荡不羁的生活,他的苦闷无处发泄,于是只能喝酒、喝酒、喝酒、打女人、打孩子。
杰克的葬礼他没有去,据艾伦所说,是因为他当时酗酒严重摔伤,摔断了鼻梁。
何必像这部电影这样美化本来很丑陋的事实?
一个炼铜P对孩子的追逐和虐待,一个忍无可忍想摆脱于是痛下杀手的年轻人,一个渴望得到关注的自卑的艾伦金斯堡的角度,一个认为李安是异性恋,所以换自己来拍,会把《断背山》拍的更好的动机不纯的导演。
Celab在评价这部电影时说,事实最终让位于“议程”,也就是LGBT的ZZ正确。
2024年4月18日更新:很遗憾地知道Caleb Carr得了癌症并已全身扩散。
在他刚刚出版的《我钟爱的怪物》一书中,他写到了小时候被父亲虐待的情况:一次次遭到殴打,卢西安还把他从楼梯上摔下去,对他的身体造成了永久损伤。
他说,我意识到我的父亲想杀了我。
This is the end of a long darkness.
搞基神马滴找英国人就对了
从这部,终于爱上丹妞。
戴恩,每个特写都足以让我撸出血来。一个美国人却能把那种苍白瘦弱文艺基佬演的这么好,少年你会红的。蛋妞的演技的确在上升,但是仍然明显看出来是一个直男硬演基佬啊,sigh
把你的心放宽去看待所有人的爱恨纠葛,作为一个主流的人,你有什么资格去评判那些边缘人士的生活。那个年代有这样的故事,佩服!
这个Dane DeHaan从一出来就秒我了 不停处于被帅哭的状态QAQ 还有Daniel我真是在一点点忘掉他HP里的扮相 越演越好啊好喜欢 最后Don&#39;t look back into the sun!
蓝眼睛金头发好帅啊,可惜一部电影 ON THE ROAD 先入为主,所以总觉得这个电影是个番外
我为两年前刚看到卡司表时产生的『肯定要毁』的misjudgement深感歉意,导演一看就是深爱垮掉派啊,那种时而炽烈时而迷幻时而伤感得不行的叙事和剪辑让人有种『总算有导演抓到垮掉文学重点』的惊喜。蛋泥与DeHaan的表演也很精彩。
目前为止 所有涉及“垮掉一代”电影里最好的一部
男主选得还是比较失败,哥大谋杀案搞得有点像悬疑片,Honor Slaying,同性异性,真真假假。垮掉的一代,离不开毒品、酒精和疯狂。
5/10。
图书馆偷钥匙很遛
果然不太喜欢这种传记类的电影
看不明白
故弄玄虚,败絮其中
被定型的演员
没有多少惊艳。文学巨匠的青春期,是挑战自己身体和精神极限的冒险。反叛是最大的特征。才华是用来给离经叛道描上金色光芒的底气。哈利波特努力告别童年辉煌,有种用力过猛的感觉。而电影本身,其实一般。
我觉得那种声嘶力竭,歇斯底里的感觉贯穿全剧啊,丹尼尔演绎的那种焦躁,不安,失落,失望的感觉很好,P.S:转型成功
美型不足,故事讲得有点弱。
文学流派的形成哪有这么简单,遇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比找伴侣难哪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