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前不久爆出的北京的虐童事件,我想再次警醒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尊重小孩子的人格尊严,不能对未成年实施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他们人格和身心健康的行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表明了法律保护所有人,不管你是青年、老人还是小娃娃,孩子也生活在宪法的保护伞下,他们也会学宪法,他们也会用宪法做武器保护自己;同时,这句话也是在告诉大家,只要你犯法,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学宪法、守宪法、爱宪法,这会让我们的人生之路平坦而光明!
电影讲的是一个小女孩玛丽,在两只猫的带领下,找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花“夜间飞行”。
因为这种花能使人拥有神奇的魔法,所以,玛丽骑着扫帚,来到了恩多大学。
这是一座充满魔法的大学,玛丽在学习这些魔法时发现这座魔法大学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玛丽跟她的好朋友彼得一起揭开了这些秘密。
在这段经历中,玛丽相遇了—震惊和欢喜,过去和命运,用自己小小的勇气,震撼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通观全片,的确有不同于宫崎骏少女动画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
作为米林宏昌离开吉卜力开创ponoc工作室的首部长篇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带着满满的勇气出发了。
无论怎么看,这部魔女动画都摆明了要开宗立派,摆脱宫崎骏的万丈光芒,势必形成属于米林宏昌自己的动画风格,诚然勇气可嘉,但效果却差强人意,越想要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却越来越像,几乎成了一部“混编版”宫崎骏作品。
少女情怀 VS 宅男审美 宫崎骏的外号叫“老清新”,主要因为宫老内心住着一个孩子,而且还是满满的少女心。
所以我们才看到了《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这么多清新无比又童真满满的经典。
而“清新+怀旧”也始终是吉卜力动画立足的根本。
但是在《玛丽与魔女之花》里,米林宏昌故意弱化了小清新的场景,也没有吉卜力之前常见的少女心爆棚的唯美画面。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怪异的审美,即魔法打斗正邪大混战,像是在打街机游戏一样酣畅淋漓,而女主玛丽一反吉卜力惯常的清新少女形象,热烈反叛,甚至还有些现代女孩的放纵不羁,像是一个会魔法的美少女战士。
所以《玛丽与魔女之花》并非吉卜力典型的“少女情怀”,用“宅男审美”形容倒更为贴切。
米林宏昌本人有没有少女心我不知道,但起码和宫老比起来,他的少女心是弱很多的,相反“宅男心”明显多得多,这些在电影里都有体现。
儿童动漫 VS 成人元素宫老一直很关心自己爱徒的成长,当米林宏昌拍摄新片的时候,他还不时过来指导,他给米林宏昌的建议是,“动画是要给小孩子看的。
”言外之意,成人元素过多可不行哦。
但最后的效果来看,成人元素并不算少。
比如那个等级森严的魔法学校始终秉承“唯血统论”,没有魔法家族血统的人统统被拒之门外,还要接受那些势利眼校方们的冷嘲热讽,简直就像是现实世界的影射,如同“官二代”“富二代”才上得起贵族学校一模一样。
这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们来说,看完后会不会对“人人生而平等”产生怀疑呢?
片中还有一个神经兮兮长相丑陋的古怪教授(科学怪人既视感),他会选择单纯的人类和可爱的小动物做自己的魔法研究,专门抓来关进小笼子里做实验,最后变成丑陋恐怖的畸形生物(生化危机啊有木有?
),不仅如此,怪教授还拿自己的学生们做实验,把他们都变成了无脸男一样的怪物,甚至还把女主的男友抓去做恐怖的实验,差点也让少年变成了怪物。
而所有这些黑暗的故事竟然都发生在一座霍格沃兹一样美丽梦幻的魔法学校里。
这些连我看了都觉得有点身心不适,何况那些可爱的熊孩子们呢?
会不会做恶梦呢?
可爱的魔女 VS 讨厌的魔女人们总是忍不住把《玛丽与魔法之花》和《魔女宅急便》进行对比,因为两部电影都是在讲小魔女的成长故事。
但看过之后,就会发现没有可比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无论从外表形象还是内在性格,两个故事里的魔女完全不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天生一头乱糟糟的长长的红发,而《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则留着平整利落的黑色短发。
外表的差异其实就是性格上的巨大差异,玛丽风风火火敢想敢做,却又冒冒失失总是把事情搞砸,而且她性格很倔不听话,擅作主张富有冒险精神,并不是所谓的传统淑女,她的任性甚至容易让周围人感到紧张和厌烦。
琪琪就可爱多了,她是很多少年心中理想的对象,性格沉稳心思细腻,却不是只会听话的乖孩子,她敢于独自一人去很远的地方,只为了实现梦想。
她自立自强也小心谨慎,做事也会顾及周围人的想法,并且愿意为了帮助别人放手一搏。
其次,两个故事落脚点不同。
《魔女宅急便》里的琪琪是一个天生的魔女,故事很简单,只是少女独自成长的青春物语,离乡背井在外打拼生活,在琐碎的小故事里串联起少女的心路历程,故事结束她也获得了成长,落脚点是成长;《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玛丽并非天生魔女,她只是一个平凡少女,因为遇到了魔法之花意外获得了魔法,然后意外和魔法世界遭逢,历尽种种努力让混乱丑陋的魔法世界回归正常,拯救那些被魔法侵蚀的无辜生命,落脚点是改变和勇气。
魔女玛丽(上) VS 魔女琪琪(下)还有,就是画风了。
《魔女宅急便》由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操刀,画风与《龙猫》一脉相承,明丽隽永,宛如海滨一股清爽的海风。
而《玛丽与魔法之花》的画风更像《悬崖上的金鱼姬》或者《哈尔的移动城堡》,属于宫崎骏后期动画的感觉。
慢节奏 VS 快节奏和吉卜力动画不同,米林宏昌的《玛丽与魔女之花》节奏是快得多的,可能是刻意要和自己的老东家区分开来吧。
除了上文提到的激烈的魔法打斗场面,整个故事发展和情节推进也是快节奏的。
少女玛丽三上三下魔法宫殿,和魔法黑暗势力斗法,这其中的场景转换是很迅速的,让观者感到很突然措手不及。
这样的快节奏在宫崎骏系列动画里是很少见的。
在宫崎骏早期动画里,《魔女宅急便》《龙猫》的节奏是舒缓怡人的,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去感受和思考,故事情节也都简单到如同一首淡淡的田园诗,你看不到多少打斗的战争场面,至多都是一些童心满满的成长物语,混合着久石让抒情悠远的原声配乐,简直美好的不像话。
于是宫崎骏确立了自己的风格,从此吉卜力以自己独一无二的美学追求扬名世界,受到世人喜爱和敬仰。
而在宫崎骏的后期作品里,逐渐向着复杂转变,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和打斗场面,而且很多都是魔幻故事,最典型的就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特别《哈尔的移动城堡》里有宏大的战争背景和血腥暴力的画面,不局限于少女的小心思或者田园生活,主题也偏向复杂和多元。
而说起来,《玛丽与魔女之花》其实和《哈尔的移动城堡》才是一脉同宗的。
假如要精确点形容,那么大概就是下面这个公式:《玛丽与魔女之花》=《哈尔的移动城堡》+《魔女宅急便》但是最终效果却不是1+1﹥2,却是1+1﹤2,因为宫崎骏这两部经典的真髓在《玛丽与魔女之花》中都没有很好体现,至多只是些浮光掠影的皮毛而已。
《玛丽与魔女之花》(上) VS 《哈尔的移动城堡》(下)不像米林宏昌前作《借物小人艾莉缇》,也不同于吉卜力的任何一部动画,《玛丽与魔女之花》虽然也有配乐,却完全沦为了快捷剧情的陪衬,被轰轰烈烈的打斗场面所淹没,感受不到音乐的存在。
这就导致观众时刻被匆忙的斗法场面席卷,来不及静下心来听听悦耳的音乐,打斗完毕故事便已经结束,连好好回味的空间都没有了。
虽然和吉卜力的风格保持了距离,却反而不及吉卜力动画那么赏心悦目。
以上这些,倒还是其次,最要命的是,看完《玛丽与魔女之花》,你不知道到底米林宏昌到底想表达什么。
是在反思人类破坏大自然的罪行吗?
可电影里基本上都是魔女和魔法学校的斗争,如同《哈利•波特》的人设基本不涉及人类。
是在讲反对动物实验保护小动物吗?
这个倒是有些像,坏教授拿小动物做实验的场景确实可怕,但用这么多的人力财力讲“保护小动物”,未免太奢侈了吧。
而且“保护小动物”这个主题似乎更适合拍成纪录片或者环保宣传片。
那是在讲少女和少年之间的懵懂爱情吧?
但铺垫太少收尾太快,在电影里基本可以忽略。
那么就是在讲少女玛丽的成长物语了吧?
或许吧,但用少女和魔法学校上天入地来回PK的方式,讲述一位平凡少女的成长故事,多少有些用大炮打蚊子的赶脚,倒反而不如讲玛丽一个夏天的日常生活让人容易接受吧。
俗话说,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言外之意是,对于之前的传统并非一棍子打倒全部摒除,而是要继承吸收前人有益的精华部分,去掉不好的陈腐部分,然后才大胆创新从而逐渐确立自己的风格。
我想这个道理对米林宏昌是适用的。
通观《玛丽与魔女之花》整部电影,你会发现对吉卜力创新的地方,但更多的是残缺和遗憾,故事讲得平淡庸常也没有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独特风格。
在作品中,米林宏昌没有保留吉卜力动画可贵的精神内核,那就是“精准捕捉平实动人的生活小细节”,也没有把宫崎骏动画最精华的部分继承下来,即“天人合一,以静制动”,反而把一些琐碎庸常的部分保留下来,然后有的地方又创新的生硬而莫名其妙,人物的情感不连贯,性格塑造流于表面,剧情张力欠缺,缺少直击人心的力量。
于是有了这部毁誉参半的试验品。
可能是太急于和宫崎骏区别开来,反而才弄巧成拙变得不伦不类吧。
米林宏昌 VS 宫崎骏米林宏昌说,“吉卜力那么多年饱受人们喜欢,因为永远在创新,永远在挑战,在推出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作品。
”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单飞后,这位年少有为的吉卜力传人才敢如此大胆,在新作里反复否定吉卜力的剧情人设和美学框架,即使是恩师宫崎骏的光辉也不能阻止他创新的脚步。
虽然这次尝试并没有成功突破“宫式少女动画”的传统套路,效果也不怎么理想,但是这份敢于打破常规走出经典阴影的勇气,还是不由得让人钦佩。
祝愿这位新锐导演能够继续努力坚持自己,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在未来创造更多经典,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动画王国!
(首发于个人公号:波罗的海)
首先,女主人设真的很不讨喜,前期的诸如莽撞、虚荣、大话精之类的我都可以当作她是个孩子,还是个因为红头发被别人孤立的孩子(虽然也就在她自己的话里提到过)?所以也就浅浅略过了,但是从她几次三番的以救彼得为目的然而却始终没成功中我真的没看出哪怕一丢丢的独属于小孩子的勇敢机智。
最最无语的就是彼得正在被进行实验,她直接从暗处钻出来乞求两个反派放人,小妹妹,他俩可是执着于人体实验多年,怎么可能会因为几句“求求你”之类的话就放人?其次,节奏真的有问题,前期太日常平淡,对于魔法学院的描述就单单停留在校长的介绍,以及女主的后知后觉:第一次从魔法之地回来,正自得于校长对她的所谓夸奖,直到偷听到彼得不见的消息以及那个校长根据小纸条发来的类似于恐吓的影像才想起来,哦!
是我撒了慌,是我害了彼得,哎呀,他被抓了,不行,我得去救他。
那在此之前,在她沉浸在所谓“百年一遇的天才”光环中时,她难道忘记了那个被她亲手交出去的小纸条吗?她难道不会觉得彼得会因为这个而陷入危险吗?第三,有些情节的发展真的让我有些迷惑。
在金库见到彼得后女主大哭一场,然后彼得故作轻松说没关系,人体实验变成大人还能减轻妈妈负担。
到这里也还可以,我以为他接受了命运,后续需要女主让他重新振作。
结果话一说完就跑到类似于通风口的地方想用力打开铁窗然后逃走,那他到底是想跑还是想留啊?他之前说的那一些话难道仅仅为了告诉玛丽不只是她想要改变吗?最后,女主说自己已经不需要魔法了,意思是她愿意接受自己与众不同的红发而不是沉浸在红发是女巫天赋的象征这种传言里了吗?
所以电影其实是在呼吁我们不要沉溺在魔法的虚幻中,现实不需要魔法对吗?可是我看这部剧的初衷就仅仅想看女主在学校里过着魔法生的生活,骑骑扫帚,练练魔法,做做魔药,结果除了骑扫帚啥也没看到。
前期剧情铺垫篇幅太多,进度条一大半了还没有进主线。
关键是跟后期剧情也没啥呼应,那铺垫来干啥呢…浪费不少篇幅后期剧情也没啥亮眼的转折,倒是有不少想吐槽的点。
完了一大半信息都是用台词传达,一方面很枯燥,另外也直接导致男女主之间的情感关系变化很生硬…剧情也显得很单薄。
故事一般,视觉元素还能欣赏一下。
我记得当时评价一般,就没有看。
今天想起来看了看,果然一般。
画风是宫崎骏的,包括画面,人设,都太熟悉了。
色彩也很漂亮,比如在学校里面,还有前魔女的小屋子。
但是剧情太弱了。
1/3的位置,玛丽进入到了学校里,才开始走剧情。
参观又过去了1/5。
剧情不够画面凑,我要是小朋友我真的会很喜欢的。
可惜我不是了。
迪士尼公主都是美丽大方骄傲自信的,宫崎骏的小女孩是矛盾善良纯真美好的。
玛丽是具有这些特质的,但是表现得太浅了。
所以看下来就觉得,没意思。
动画电影应该也是成人童话,是有内核的,是老少皆宜的。
不是哄孩子骗时间的。
全片都没等到玛丽对peter的一句道歉。
1,好多地方显得很傻,有些事情和缘由几乎一目了然,吉布消失,蒂布着急,看到动物实验的密室就不走了,着急进去,不就暗示了吉布在里面。
女主傻不拉几的看不懂。
男主在女主进来一下扑上去,拜托你站在暗处她在明处,你能看清她是谁长啥样的吧,你还一下子扑上去,真怀疑这是不是故意占便宜。
2,没有给反派洗白的意思,但是魔法是招你惹你了,人家渴望发展也没什么问题,魔法也不坏。
之前的学生也是自愿的,动物实验地球上面也不是没有。
猪脚你要是忍不了动物实验一开始就应该义愤填膺,后面是伤害了自己的利益顺便拯救一下动物?
还有你为什么特别反对伤害动物能不能给个解释,就是因为你心地善良,天性如此?
3,男女主的情感进度有些仓促,说实话此篇有点像是《哈尔的移动城堡》使用魔法,怪异老太,畸形的器械,金发男主,五官都很像,华丽的五彩玻璃,流水状魔法拟态,水状飞鸟,火花状魔法。
但是哈尔里面每个人物的身世,人物的性格情感鲜明。
男女主的相遇,争执,理解,扶持,到最后的由怜生爱不顾一切都是合情合理。
玛丽是个什么情况能给我解释一下吗?
隔壁家的小哥哥说我是红头发的猴子,所以我一时害羞有点喜欢他,所以他要是出事我就要不顾一切的去救他?
这个最多只能说是年少无知,初生牛犊不怕虎。
人物性格不够鲜明,角色没立起来,是让我最失望的地方。
男主是少年傲娇能理解,但是少年的真挚与善良你能不能多给几个镜头,多一点描写。
这个片子的问题就是人物的塑造太浅。
有功夫去说女主怎么找到魔女之花的,不如你花点功夫用花给两个男女主找点事情。
培养一下感情。
还有女主啊,你是怎么一定确定吉布和蒂布就是情侣,兄妹成不成,动物里母女父子都有可能啊,你才多大脑子里就是这些粉红泡泡!
4,一对反派,对魔法有追求也是热爱自己的学生的,实验失败了,如果是爱学生的老师是受不了这个打击的,要么就变本加厉的异常疯魔,失去情绪的控制能力。
要么就是颓废消沉。
只有这两个方向算是有看点,你这个角色不温不火没什么变化,人物情绪也不强烈。
只能说会画画的人真的不一定能做好故事。
过去的事情是一个大爆点,上次的实验失败可能害死了一个学生。
这是一个秘闻,很有可能后面还有学生秘密愿意帮助老师做实验,或者老师哄骗孩子接着帮她做实验以至于又有学生死了。
然后可以使得反派人物情绪崩溃做出什么可怕或者惊天的举动,也可以使正派人物黑化或者牺牲或者愤怒咆哮。
我只能说,讲故事要有爆点,人物要成长变化,事情要有突破和进展。
5,女主把男主救了,魔法学院就再也不会有动物实验了?
反派最后被动物围了,但是一个教授一个校长还不会高级魔法吗?
而且那个校长找那个关键魔咒还翻书,那个书不是你写的?
这个消除一切魔法的最关键魔法不就和最关键的防爆装置一样,怎么操作都该烂熟于心才对啊。
最好的魔法学校的校长,一点临危不乱的风范都没有。
真是让人失望,《哈尔的移动城堡》里面的大老师,反派魔女,哈尔哪个不是逼范十足,米林宏昌还是应该好好研究剧本啊。
说实话,起初在看到6.4这个分数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咯噔了一下的但在看完之后我竟找回了些许童年时看吉卜力的感觉电影里那种纯真幸福的滋味莫名的感染了我
《玛丽与魔女之花 》可能不会是一部像宫老电影那样的传世佳作但绝对会是一部水准以上的情怀之作它在这个好莱坞动画霸屏的时代继续讲述着最纯粹的童话在这个童话里没有谁是绝对的坏人反派魔法学校校长和博士虽然利用动物和人类做非人道的实验,但他们都曾是受人敬仰的教师,只因为发现“魔女之花”,怀抱着创造一个人人都会魔法的世界的美好梦想而走上歧途。
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过度的偏执招致疯狂的行径,最终覆败。
女主角玛丽虽然笨手笨脚、经常性地吹嘘、说谎,几乎有着一切“熊孩子”的特质,但她拥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曾取笑他的男孩彼得因她而被校长抓走,她担起责任,赌上只有一次的“魔女之花”,毅然决然地前去拯救他,挽回自己犯下的错误。
这多么像曾经稚嫩的我们啊,会扯一些小谎、会在朋友面前夸大其词飘飘然,但内心深处其实是很善良的。
而这,正是年幼的我们的可爱之处。
长大后的我们,大部分或都沦为平庸之辈,但曾经的你肯定会这么想过──“某日成为一名魔法师,加入魔法学院,来一场华丽丽的冒险”,正如《哈利波特》,正如《玛丽与魔女之花》。
它用这样一个俗套、甚至有些陈旧的故事,以手绘动画的魔力,唤醒我们曾拥有的,揭开那些最纯粹的幻想。
“魔女之花”便是一个曾经遍寻无果的梦,每一个处处碰壁的人,所能寄托的类似的梦幻。
期盼着某个契机能借此改变自己,成为心中那个出人头地的自己。
玛丽帮助园丁爷爷整理花草弄巧成拙最后以折花告终,打扫院子被装满落叶的桶倾倒在身上而遭到彼得的取笑。
但成为“魔女”之后的玛丽,却籍此获得了成长,逐渐地成为了那个重要的自己,并收获了与彼得的友谊。
现实或许不会那么美好,只会给你重重的一个巴掌,但在童话世界里,你可以找寻到那个最真实的自己。
《玛丽与魔女之花》是一部由儿童文学改编的动画但同时,也是一部属于大人的电影。
虽然在我们看来或许有着太多不足,太多类似的风格,太多致敬元素。
但它仍旧是一个如此温柔甜蜜、童真梦幻的故事,没有那些深刻的东西,只是想带领着我们进入那个世界,回溯过去的纯真。
不是童话变了,只是我们长大了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竞争,捆绑着沉重的现实枷锁得知生活的真相不会再去选择相信这种俗套、过于理想化的纯粹童话但这种遗失的纯真应当是要去追忆和寻回的虽然有些东西我们再也找不回来了。
看到那么低的评分说实话还是吓了一跳,没那么差吧?!
我看完以后,还是会给8分这样。
虽然故事的梗不太新,剧情音乐甚至画面都没有太让人惊喜的地方,可是也说不出哪里不好,也算得上很用心了。
如果非有哪里不好的话,就是导演不太会抓观众的情绪,无法让观众的情绪跟着剧情上下起伏,所以哪怕制作非常用心,很多人还是会觉得“无聊”。
而且这部作品也被贴上了“吉卜力”的标签,一旦贴上这样的标签,就很难避免用来和宫崎骏大神相对比,结果当然扑街了。
但是抛开这些,客观一点来看这部电影,其实还是挺不错挺良心的了。
动画中很多新奇的动漫设计,包括建筑,人物出场方式,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是很新奇的,偶尔也会有“(⊙o⊙)哇”这样的感叹!
当然处处都有吉卜力童话动漫的影子,这也在所难免嘛~毕竟耳读目染之后,就会往这方面去发展。
最后再说一句,这……6点多分,真的也太低了吧!
笔峰、内容、连人物性格都硬仿的一模一样,那要做宫崎骏的徒弟干什么?
做一个菜做得一模一样,世代相传吗?
宫崎骏的动画精神都没有了,那我还不如就看魔女宅急便和哈尔的移动城堡啊,我觉得做漫画,不是这样做法吧,起码得有自己的灵魂,那你自己得有创意,给人一种创新的感觉啊,即便你不创新,你也不能照搬的一模一样,而且很多细节的地方还不如人家,那你不就是山寨吗?
把每一次看电影当做和前辈们交谈。
和巅峰时期的吉卜力根本比不了呀。故事还是太简单了。
低龄
画面很美 故事感觉有点太短了
就当是....开学前的..与邻家小男生一起参加的...一场...有关魔法的冒险游戏吧~~= =有点幼稚而且反派不辣么明显是坏人.. 好吧 或许是我幼稚了 没有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能力只会一时懵逼双眼 并不会长久属于自己 并被人认可
一事无成的闯祸精玛丽,七年绽放一次的夜间飞行,身为使魔的黑猫,有点哈利波特和魔法学院的感觉
前段还是挺喜欢的,虽然简单,但还是可爱治愈的吉卜力风。外国婆婆先知视角出现,一切就变得莫名鸡血。
把做音效的人鲨了吧,一惊一乍的,和神经病一样。配音也不太贴脸,主角的声音太乖了,不适合这种烦人鬼女主。然后整体各个方面有点像缝合怪。天海的声音还是好听的
还是熟悉的味道,虽然有的地方有点生硬,但看见熟悉的场景和人物还是喜欢的不得了。
开场很提神,可越看下去越失去兴趣了,情节人物造型主旨音乐等等各个方面能让人联想到的作品数都数不过来,偶尔致敬没事,可致敬太多太多就显得杂烩了,故事也无甚新意,好几处可用来酝酿情绪与情感的地方,却都戛然而止,略失望;十分十分想念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求米林宏昌早日重回巅峰 @CMC
画面不错,人物待完善。为了玛丽的谎言,彼得遭了多大罪啊。
倒是没有刻意反吉卜力的那种幼稚的叛逆 但没有了修正的人 尤其故事 是经不起推敲的 麻吕展现了细节的想象力 但缺乏大局观 节奏感也不行 主角不可爱都不是最大问题了
有乔巴的声优哦,挺好看的也,虽然没那么有深度。我就一个问题,魔女怎么老了头发变色了。
作画太棒了,剧本欠打磨,评分太低了,没去电影院可惜了
回国前最后一场剧场版,中规中矩还不错。女主可爱(腿prpr
哎··就还是差了一点意思
故事简单,人物就是各种经典动画形象的融合。
勇敢的少女哟,去拯救世界吧!从世界观人设到各种细节都很吉卜力,使魔猫,行走的扫帚,天空之城,胖胖又有点蠢的反派魔女,长着锅炉爷爷的脸的科学家,自动点亮的灯,瞬间长大有点帅的男主,有故事的奶奶,最后一次飞行。剧情中规中矩但音乐太棒,ed响起的时候有种梦醒的感觉。
因为前两天看了打上火花,数字动画就像工业垃圾一样令人发指。能经历过赛璐珞时代真的太幸运了。听到米林宏昌说自己放弃了现代数码动画技术,依然选择手工作画,九万多张9000个小时,就和女主一样放弃魔法来拯救男主。这种动画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村松音乐大爱
风格熟悉的动画,看起来一点不费劲。故事中的各种形象有点类似于魔女宅急便,但仅仅是形似,内在完全不同,讲述的故事更加像是消遣性质,并不能看到什么浓厚的感情,人物刻画也过于简单。甚至是男女之间的朦胧爱情,也显得生硬,还不如两只猫。不过故事还是足够曲折,也充满想象,总体观影感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