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爸,我一定行的

爸,我一定行的,Proud of Me

主演:郑润奇,郑鹏生,张咏娴,李树浩,林俊鑫,陈锦标,周素琴,郑辉松,张翼就,陈昱曦,苏细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潮汕方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爸,我一定行的》剧照

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2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3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4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5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6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3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4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5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6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7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8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19爸,我一定行的 剧照 NO.20

《爸,我一定行的》剧情介绍

爸,我一定行的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369(郑润奇 饰)是父亲李锦龙(郑鹏生 饰)拉扯大的,父亲最大的愿望,是369能考上大学,将来有个像样的生计,但369的成绩总是全校倒数前十。高二那年,369逃课被退学了,父亲的愿望泡汤,只能各种托关系,让儿子去学个一技之长,望他出社会能够独立。然而, 369做一样厌一样,混了七八年一事无成,被乡里人唱衰。最终,369决定逃离乡里,逃离每天被流言蜚语的日子,跑到深圳,做起了网络主播。父子俩的关系,在369一次次违背父亲的愿望中,走向了决裂。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穷途鼠的奶酪梦锁定猎头终结的炽天使地狱之家三目封神传牙狼:红色安魂曲幸福额度月是故乡明金手套【我推的孩子】终幕假期惊魂为情所困刑法典第375条我叫徐云龙之东山再起断林镇谜案第三季游戏的法则,人间狩猎脱狱之王第二季悍城初夏的甜蜜约定七宗罪火星的孩子横行霸道乔家大院X计划非同凡响力拔山兮的老婆大人大唐荣耀2有顶天家族石纪元

《爸,我一定行的》长篇影评

 1 ) 许多人说是潮汕情怀,但我看的是父子情

我看到下面一群评论说这是一部卖情怀的商业片,也没有表现出潮汕的风土人情,说的头头是道。

我不是潮汕人,更不懂潮汕情怀,但我从这部电影上看出来的是369和他爸之间的情感历程,父子之间的矛盾到和解,相信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对于一个本来就注重情怀的电影来说,能够引起很多人内心的共鸣就说明它已经成功了。

 2 ) 我亲爱的潮汕阿婆看得笑哈哈!

作为一个久居他乡的潮汕人,我对于老家的记忆永远停留在小时候那一次和阿婆、阿公、妈妈坐轮船回去的模糊片段。

这部片还没有上映的时候,我就眼巴巴等着了,一直很期待,不过后来忙着毕业、工作、生活……渐渐淡忘了这回事。

在我的心里,一切有关潮汕的事物都和我亲爱的阿婆有关,所以当我看到这部片的预告片里有拜月娘和英歌舞的镜头时,我心里开心的火苗就不停乱窜,好想看阿婆看这部片时开心的共鸣感。

吃过晚饭,我洗好碗,在客厅用电视播放了我下载的这部片,果然!

阿婆看得特别入迷,开心的不得了,里面的潮汕歌曲和老家的房子都让阿婆觉得十分怀念,是啊,这就是阿婆一直挂在嘴边的浓浓思乡情啊!

明天继续进行“饭后潮汕观影活动”哈哈哈!

 3 ) 《爸,我一定行的》:理顺了情感就是理顺了人生

去年有一部电影还是挺特立独行的,很多人说它是一部潮汕人的电影,的确也是,主创人员大部分都是潮汕人,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也是潮汕,甚至很多对白用的也是潮汕话。

很多潮汕人看了感同身受,尽管拍片场次不多,主创团队也是电影界的小白,还是获得了4000多万的票房。

这部影片就是《爸,我一定行的》。

《爸,我一定行的》讲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名叫369的来自潮汕普通村镇的一个普通人,因为对读书没有兴趣,在高二时违背父亲的意愿选择辍学。

辍学之后该做什么呢?

父亲觉得他不能一天到晚游手好闲,于是到处托人帮他找工作。

不过369高中都没毕业,又没有什么技能,能选择的工作有限。

也许是不能激发兴趣,那些工作369干的时间都不长,最后真的就变成在家里依赖父亲的“混混”。

就这样,369浑浑噩噩的在家里混了6、7年。

而这些年里唯一没变的是,他一直保持着与高中时期校花的联络,一直对与校花的感情有着憧憬。

直到有一天,他的损友突然问了一句,难道他不担心校花在深圳会被其他人追走?

仿佛被点醒的他在父亲的强烈反对下执意去深圳。

见面之后当然是万分的失望,因为校花已经有了男朋友,他们虽然保持着联系,但终究不是一路人。

正当369生气、沮丧、迷茫之时,他幸运的在一个网红选秀活动脱颖而出并被主办方签约了,从此开始直播带货的网红生涯。

之后便做得小有成就,有了比较好的收入。

可是因为价值观的差异,父亲却不喜欢这个职业,双方引起很大的冲突。

父亲强烈的不满还是提醒了369重新思考,再加上老板更“无底线”的要求,让他意识到这终究不是长久之事,于是决定放弃当红的职业回到潮汕老家。

而到了这个时候,他在情感上开始理解父亲的行为,感受到了对他的关爱,觉得要正正经经的做事,与此同时,父亲也更深的了解了他的想法和志向,两个人和解了。

电影的最后是一个happy ending。

369开了一家颇具特色的潮汕牛肉丸火锅店,并利用网红的优势把这家店经营得风生水起。

在影片的结尾里,他与父亲、女神之间的关系都已经重新修复好,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

这部影片里,369有两个重要的人生转折都与他的情感成长相辅相成。

第一个转折点是发现女神已经有了男朋友,而当时的他却碌碌无为,这激发他成功的欲望。

第二个转折点是因为网红职业引发了父子二人的冲突,他认为自己是成功的,但父亲却认为丢人。

这个冲突最终让他告别了没有违背良知的做法,选择回家去看望父亲,从而选择了另外一个人生。

这部影片的亮点:一、影片前段有些搞笑,但后段比较感人的,既兼顾了娱乐性,又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二、影片的镜头浅显易懂,没有故作高深的片段,台词也比较接地气,普通观众很容易看懂。

三、影片中对父子感情描述非常自然和真挚,与真实的生活很接近,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这部影片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一、影片的整体情节比较简单,叙事方式很直白,重点的情节不够突出。

二、影片中大部分的背景场景都来自于与潮汕有关的人文、风俗和习惯,所以片中的一些梗,不熟悉潮汕文化的人get不到,包括片中的很多地方都采用了潮汕方言,会削弱其他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这可以说是影片的特点,也可以说是限制。

三、影片的整体感觉是很多镜头语言表现得比较犹豫,可能与主创都是新手有关,还有一些模仿的痕迹,显得不够自信。

 4 ) 挺好的写实电影

过年的时候刚看,不太理解这部电影被打低分的原因,电影中369的形象就是潮汕地区很多普通农村家庭的小孩的样子。

书不好好念,自以为很有个性,早早辍学出来打工,什么工都看不上,觉得自己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结果过去了7、8年,一事无成,没钱没事业,二十五六岁了还整天在家游手好闲。

一直暗恋的女神考上大学,在大城市生根落地,有自己的感情生活,她男朋友有稳定的工作,得体的谈吐,对女神很好,还能照顾女神,而自己要来大城市打拼,都要靠跟父母吵架借钱才有车费能出来。

女神为自己初到大城市接风洗尘的那顿饭,窘迫得根本咽不下去。

电影中用了很多潮汕方言,也是在潮汕取景,主演也是大多数普通人的样子,除了校服不真实,结局不真实,其他的内容没什么好诟病的,是一个好故事。

为什么说结局不真实?

大多数人没有这样的运气,因为一次无意或者有意的唱歌选秀,被老板赏识,变身红人主播,然后在城市工作,开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生活。

也不会有那么好的父亲,会因为自己小孩代言劣质的壮阳产品觉得丢脸,收拾包袱到大城市里找儿子进行思想教育。

在几十年不开化的偏远地区,笑贫不笑娼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有钱就受人尊敬,没钱什么也不是,至于钱从哪来,不重要,黄赌毒赚的钱也是钱。

没有受到多少教育的60后70后农村父母,坚信小孩不用自己教,乖乖去学校就可以自己长成教师、医生、公务员。

没有做生意的大才,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行,有了稳定的工作就可以养家可以在城市买房,完全不care城市房价有多高,自己的小孩有没有心理疾病。

小孩回家说生活压力大,父母就把老一辈吃糠咽菜的苦难搬出来再说三遍,然后数落现在的年轻人吃不得苦,感叹自己命运可悲,家里怎么出了这么个孽障。

而这些游手好闲的农村年轻人,早早辍学没有工作技能,也不愿意工作,在家人的催促下早结婚,早生小孩,又因为性格原因早离婚,然后带着小孩一块儿啃老,这才是大多数369的真实现状。

能走上正道的369,家里一般没有懂事的父母,有的是早早出来接受社会的捶打,走过好几年弯路,然后踉踉跄跄走回正道。

电影中369的故事happy ending, 我会理解为导演对这些年轻人的美好祝愿,最好这些年轻人能看到这部电影,对自己的现状有所反思,早点开启新的人生,那这是这部电影的功德。

 5 ) 尴尬,低级趣味,消费情怀,这如果没有潮汕两个字,我怕是连烂片都排不上。

看了觉得很尴尬,本身我也不是那种经常讲粗口的人,看了电影里的粗口,还有低俗的谐音名字(曹基,蓝国国,还特意读成浪谷谷),真的很尴尬。

之前我还转发安利过这部电影,但我现在不希望我的非潮汕朋友去看这部电影,这不是潮汕文化。

听说这部戏46天拍摄,4个月剧本,剧本打磨也不够的,唯一安慰的,就是爸爸这个角色本色表演,演得还不错,比郑润奇369尴尬的表演都要好很多!

369的自恋式演技,很不讨喜,老人看完说,这部电影会给小孩子学坏了。

龙伯很努力在演,有点感觉,不过还是放不开,隐隐约约的尬,声音也压得很低,没自信,不过值得鼓励了。

至于电影,编剧,剧情,不行,真的不行。

我是潮汕人,我有潮汕情怀,对故乡一片热忱,但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不要拿“潮汕”,“团结”来束缚我的真实感受!

这部纯粹是情怀片,普通大学生网络级别的电影,可能连毕业作都算不上,特别是剧情。

纯属卖弄潮汕情怀,收割希望看到首部潮汕电影的人,至于让大家群嗨的潮汕场景,还不如去看潮汕几个城市的宣传片,我觉得那更让我自豪!

潮味更足!

几十块钱不多,我希望能去看有价值的电影,而不是交智商税。

不好意思,因为对潮汕文化的珍惜和喜爱,这个评论语言才会这么尖锐,潮汕文化,潮汕电影,请珍惜原本不多的羽毛。

希望潮汕电影能真正出现大作,能够走出去,真正代表潮汕文化。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说点真话给水军或者韭菜们骂个半死,言语极其难听,好,我继续认真说下。

我们在外者,辛辛苦苦拜托的潮汕标签,被一个恶俗公众号大V为了圈点钱,又给贴回来了:拼命生儿子,粗口成脏,乡村长舌妇,不好学,激进,莫名情绪化,却又攀扯关系等等,全部在这部电影里体现了,这就是传说的潮汕文化?

水军们说没我看到他的奋斗瞎逼逼?

我真没看出来,修个车都不认真,当个网红靠一首潮汕歌一炮而红?

然后卖传销药水,然后毁约回家,回深圳突然就开了牛肉店?

你告诉你爸,你的行就是开个牛肉锅店?

根据前面剧情,还可能是靠前暧昧女友的对象帮忙拉的关系(前情有透漏)。

真的这就是潮汕奋斗文化?

这么烂俗,而又不认真的剧情,如果说片方有诚意,我是不信的。

让潮汕文化走出去,并不是以这种面目面对别人,淘票票刷到9.6,这分数秒杀世界上很多好片。

也有外来的好奇看了,你觉得不会引起群嘲么?

这就是弘扬潮汕文化的方式?

(剧透了,那些骂我没看过电影的,甚至诅咒的,诅咒的东西都各自折回骂人的人身上去吧,对,我就是这么腹黑!

当然,还是祝广大朴实的潮汕人民平安大赚!

)支持潮汕电影的人们,心态可以理解,毕竟家乡好不容易能够出现一部电影,但是你的家乡情怀,支持不了潮汕电影的良性发展,只会进去片方的口袋,拍成这样,大言不惭,毫无愧疚,继续标榜,接受不了意见,片方还在说有水军或者豆瓣官方在黑他们,不断通过赠送明信片的方式引导粉丝好评。

支持这部电影的钱,只会让他们觉得如此低智商的潮汕的钱这么好收割,只会进入片方口袋。

失望,是从电影院出来的那一刻,这么好的故事场景,拍成这样?

还吹得这么过分,拼命骂也是希望潮汕电影能够更加良性的发展。

大V粉丝流量兑现,不是这么来的。

真的!

透支的信用,你们还不起的!

劝片方跟水军低调点,吹太过,骗太多,容易闪到腰,迈舍衰人!

—————————————————————说个真话,挡了人家割韭菜的财路,被骂得不爽,过段时间再来看这个信息,免得添堵,有意见,留言吧。

2018.8.25

 6 ) 其实这部电影,也许换个故事发生的所在地,也一样可以达成共鸣

整部电影,虽然是以潮汕为故事背景发生地。

但是整部电影的故事性其实是以八零九零为时代背景的。

如果没有这些经历的观众在观影时,以为导演只是在打潮汕的情怀牌,我想真的只能说,你还年轻,你还不懂那个时代发生的故事。

故事里的父亲,还有369,一个单身父亲,不希望儿子出人头地,但至少不要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儿子。

不管是继续读书,还是出外打工,都希望儿子能够简单的生活。

故事里,当369决定辍学选择打工时,父亲一个一个打电话求人收留儿子打工时,真的觉得非常的现实。

那就是父亲对孩子的感情啊。

那么的真切。

当369放弃学业去选择打工时。

他的网瘾始终是存在的,所以为什么他到了26仍然一事无成。

打架,矿工,不用心,那个时代的叛逆和不懂事,真的就发生这样的家庭里。

他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真的,至少和我的经历是达成了共鸣。

所以这部电影,真的是非常有诚意。

不要以为这样的故事是发生在潮汕,而是发生在底层社会的。

那些给一分的,我想你不是养尊处优,要不就是在那个年代之后才出生的人。

而父亲读到校花和369的书信时,这段戏,我觉得导演也真的很有心。

通过校花的信,发现父亲多年来对369的误会。

当初,放弃学业,校花对369的鼓励。

而369在深圳打工时,由于父亲的不远千里迢迢去劝解369,致使369悬崖勒马,放弃做直播卖假药賺钱,才躲过了最后的牢狱之灾。

而369也彻底懂的父亲对自己的爱。

大结局,父子俩冰释前嫌。

真的非常感动。

但是因为是电影,所以大结局往往都是美好的。

但现实世界里,真正能完美结局的又会有多少例。

所以,打一分的,这部电影不适合你。

偶像剧,商业片,比较适合你们。

没有生活的人,也不适合你们。

 7 ) 冲着潮汕人电影而来,后发现这就是一部打着潮汕情怀道德绑架,商业气息满满的电影

先前第一次看到电影宣传片,感觉蛮期待的,潮汕人也有自己的电影了,慢慢的也关注了这部电影的公众号,发现满满的商业气息,各种道德绑架,怪排片率低,还有今天又怪起了评论中不好的评价来。

我想说排片率这个取决于你们自己本身的宣传,要想排片率高,请多推广,如果院线都看不到宣传,凭什么承担风险给你们排片?

如果给你们安排了好多场排片,却没什么人看,这损失谁承担?

假如你们的宣传做到位了,铺天盖地是,院线肯定也有信心给你们多一点的排片。

每个人成长都是不一样,自然有人看了觉得好看,也自然有人觉得不好看的,这太正常了,你们却说别人故意为之,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也没有什么大牌明星,对其他电影构成不了威胁,谁没事故意给差评黑你们呢?

你们是被迫害妄想症吧!

还有你们叫人多发表好点的评论,抽送明信片还是什么的,这不就跟雇佣水军刷好评一样吗?

只不过把钱变成了礼品。

原先还觉得你们真正用心在做电影,看了你们的公众号文章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总是怨别人,这是潮汕人的本质?

潮汕人可不是你们这样的,赢得起输得起,也绝不怪天怪地,爱拼才会赢,而不是怪别人才会赢!

倒是知道潮汕情怀是个很好的宣传点,这一点精明。

这种种,可以看出并非真正用心做电影,而是要票房,真心做电影就不怕别人的批评指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别被迫害妄想症了。

一分都不想给的,这一分就当给潮汕笑星带来的笑点及情怀。

希望你们是真心实地在做电影,而不是为了票房,总是怪这个怪那个的。

 8 ) 作为单亲家的了解

没有像大家一样去电影院看,而是现在才在网上看完这部,第一部潮汕人拍,潮汕人作为演员、主角的大电影。

以看了多年电影的专业角度,这部电影没有多大的两点可以看,内容平淡简单,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是作为一个潮汕人的角度去看这部片子,而且自己也是单亲家庭等我小孩,明白电影中作为父亲是又当妈又当爹的操心,自己多累都要为孩子做好所有的安排,孩子的苦其实他都知道,不知道怎么说好,脾气一上来也不知道怎么沟通,每次都是吵架结束,所以单亲家,父亲跟孩子其实不亲的!

这部片子我是想起我老爸了!

 9 ) 每个人有不同的情怀

每次看完电影,都习惯性在豆瓣看影评。

看了好几年,第一次写影评,为了一部还没看完的《爸,我一定行的》。

看到很多人给了一星,或者指责影评靠消费潮汕人的情怀来圈钱,甚至指出业内有很多知名潮汕籍演员和导演,应该由他们来代表潮汕文化……可却无法否定,这应该是第一部主要以乡音为主的电影,对我而言,但潮阳那很土的口音(被其他地区潮汕朋友嘲笑的)响起时,心里莫名感动。

故事从男主高二开始讲起,很有共鸣,高二应该是极其躁动的一个时期。

现在同学聚会,回想起来,高二的故事几天几夜讲不完,大家打篮球、踢足球、出去闲逛、捉弄同学、上课睡觉、各种搞乐子,反正就是很无心向学。

或许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阶段不应该是认真学习的吗?

男主一句台词其实已经反映了问题:“就是去一中读又怎样?

”,在还没有扩招也没有潮阳实验的年代,学生普遍认为,读了一中才有可能读大学,像林百欣这样的学校,能读大学的人简直凤毛麟角。

顺便说一下,影片里的蔡楚生纪念中学应该是致敬潮阳籍的中国电影巨匠蔡楚生先生,学校的命名也很潮阳,比如林百欣中学、黄图盛中学,影片中的校服有人说就是黄图盛中学的校服,这个不太清楚,我读书那个年代还没有黄图盛中学。

有很多人吐槽怎么校花会喜欢一个小混混,这只能是电影中才有的情节吧。

我高中的故事就是这样,高二的时候喜欢上我高一时同班的一个女生,她是全年级文科第一,而我只是普通理科班里一个极其普通的学生,我们升高二时刚毕业的那一届师兄师姐,只有22人考上了省线(大专线),那就意味着全年级第一考个本科甚至重本是有希望的,而我这样的学生只能混个毕业证然后出去打工。

可是当年情窦初开的自己真的就是暗恋她,想尽一切办法去接近她,跟她说话,暗恋到全年级的同学都知道。

其他人都在嘲笑怎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对美好的追求是每个人的追求。

直到高三寒假的情人节,我写了封信跟她表白,买了玫瑰花,约她到我们那边唯一的咖啡店,结果……从7点等到12点,看着人来人往,却始终等不到她……那一年很流行张学友的歌《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或许大家会觉得这确实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故事,大学的时候,我们还互相写信,那个时候手机还没普及,连短信功能都没有……有一天我姐跟我说,她有了一个体育系的男朋友(我姐跟她同一个大学),我也逐渐淡化了这份感情,有了自己的女朋友……直到大三的时候,她发了一个短信给我(那时候有短信了),一首诗,五句话,每句话猜一个字——等你说爱我。

2008年,她结婚了,我真心的祝福她 男主高二被学校开除,出去打工,我的很多同学也在高二的时候出去当兵、打工,所以到高三的时候,同学少了一部分。

电影里男主的父亲为了男主操碎了心,我完全能理解那种感觉,虽然我的父亲在初三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但那种厚重的父爱一直陪伴着我的一生。

我的生活轨迹跟男主不一样,高三寒假的表白失败,反而激励了我的奋发图强!

我跟我的同桌每天4:30起来学习,拼尽全力为了迎接能够改变我们人生的高考,但我们不像那种读死书、死读书的学生,我们在艰辛的备考中也能努力地找乐子,每天也能开心地打好晚饭,蹲在篮球场上看高一校队的训练(特招生,很厉害),也能按住一个同学,用“满清十大酷刑之自由落体运动”折磨他(拿一个硬枕头在他弱点的上方释放),有时我也是那个被折磨的同学。

在那个痛并快乐着的年代,我们取得了建校以来的最好成绩,很多同学都考到了广州的大学。

我们一帮同学来到广州,到了各个不同的大学,广州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新鲜的城市,我们在这里几乎都没有依靠,没有门路。

很多同学都是靠自己的打拼,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电影里我看到了男主去深圳,见完小敏后颓废地去参加网红比赛,我就没继续看了,因为要加班,也因为那已经不是我所期待的结局了。

潮汕人在广深打拼的人非常多,我们都是背井离乡,作为第一代移民来到了一线城市,其中的艰辛和困顿,也只有自己能理解。

但骨子里,潮汕人的血液和基因,决定了我们“从未信过命,一生都打拼”,当别人问起你来自哪里时,可以很自豪地说:潮之阳,大海在其南!

 10 ) 作为第一部潮汕电影感觉还行吧

影片讲述了潮汕叛逆青年的成长,作为一个潮汕人表示真的很有潮汕味道,产生共鸣虽然结局感觉有点敷衍[捂脸](可能是自己对第一部潮汕电影期待有点高😂)印象最深的是后面369他爸说的:"做事,胆爱大,心爱细"因为我爸也经常用这句话教育我[捂脸],好想知道是不是每个潮汕爸爸都是这么教育儿女的😂

《爸,我一定行的》短评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说情怀电视剧。首先你需要是个潮汕人,这部电视剧拍的很贴近潮汕的生活,一开始很好笑,中间就有点引人深思,有看到自己和父亲的影子。至于你为什么给一分,我想主要是你不是潮汕人或者根本没生活在这里。就连几个妇女聊天,二婶借钱,和找门路去找一个工作,那里我都觉得我曾经发生过。可能它不是一部满分电影,但给一分,就太低了。

5分钟前
  • 一程
  • 推荐

这部电影充满太多暴戾,也就是说特别不正能量。但是从潮汕的角度,确实影射了很多潮汕文化。其实说到潮汕,女性绝对有更值得深挖的东西可以表现,而不是这部电影里仅仅出现的两分钟“长舌妇”形象和吵架斗嘴的日常,而影片后面的彩蛋里则是以一群男人的义气团结来自嗨。对不起,我真的无法推荐其他人去看!其实它不能算是一部电影,最多就是抖音里的加长版视频。

7分钟前
  • 正被世界发现
  • 还行

彩蛋我喜欢,歌曲也很好听,画面更是唯美,故事也贴近潮汕青年出远门打拼的生活;今日凌晨十二点首映,豆瓣上大多都刷一颗星,让我不得不怀疑有看都没看过的「黑子」。心目中三颗星,但是我给五星,任性

10分钟前
  • 椰蓉味的炸鸡
  • 力荐

其实这电影我特别希望能和我爸一起看。虽然不是所有潮汕亲情都如此,但大部分潮汕父亲,他们确实都不会表达爱,不知道该如何和自己的小孩沟通。他们坚定的认为,我以前走错的路,吃过亏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所以你听我就对了!在他们心里,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他们竭力想保护他们的孩子,却忘了小孩会长大,他是独立的个体,该有他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于是就会有许多的分歧、争吵、疏离,直到小孩长大爸爸老了后才恍然大悟。可是为什么呢?为何要白白浪费了这许多可以亲近的时光。电影有不足,但我真心希望它起到一个作用,希望我们这一代,假如有小孩,能多点耐心,把小孩当成个体,多听听他的想法,多相信你的小孩,不要白白浪费时间。不说了,我去给我爸打电话了( ̄へ ̄)

11分钟前
  • 推荐

有的地方表现夸张了些。作为(可能是)第一部潮汕话电影,总体都是不错的。特别是饰演父亲李锦龙的演员郑鹏生大叔,对角色的演绎就是两个字:“贴切”,三个字:“很真实”。想打个7分,豆瓣只能选三星还是四星,还是打了四星。希望还有更好的作品,有机会会去影院支持。最后必须说,饰演小敏的演员张咏娴,好漂亮。

13分钟前
  • 幻想旅人
  • 推荐

演员的台词功底真的是不行,有几个地方如果不看字幕根本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像老演员水鸡说话不含糊,竟然是要做潮汕电影,让大家掏钱去电影院看的,希望下一部拿出诚意来。剧情有的地方很夸张,不懂为什么把骂人的口头禅当作搞笑来演。

17分钟前
  • Mandy小拉
  • 还行

两星给最后的笑点

18分钟前
  • 第十三双眼睛
  • 较差

哈哈哈哈豆瓣居然有,那就马克一下

20分钟前
  • 穿上雨衣再淋雨
  • 较差

一方面像是潮汕生活的流水账,叙事到最后不了了之。另一方面又有戏剧性企图,但每个段落都流于俗套,人物像样板,情节设计感强,难以说服人。镜头有花心思,但一板一眼。2.5。

21分钟前
  • 泽帆
  • 还行

相較於後來同班底打造的《帶你去見我媽》,完成度相差了一大截,導演、劇作、表演都難掩生澀粗糙,潮汕風土人情與無厘頭喜劇,如同水和油一樣,無論怎麼攪,都融合不了在一起。拋開技巧與形式,最大的問題是,無論論跡還是論心,都無法讓人代入369這一角色,完全沒有“爸,我一定行的”的信念感,更別說對父子兩代人不同觀念、不同心態的刻畫與表達了。

24分钟前
  • 一條魚佔滿了河
  • 较差

潮汕人对潮汕人的典型想象,深圳之后的剧情过于松散

27分钟前
  • Koel
  • 还行

看了《带你去见我妈》后来看第一部,这部实在是有烂片嫌疑,明显还很不成熟,剧情很生硬突兀,乱七八糟的太多,导致导演具体要表达出的矛盾点什么的也没太能get到(就算单单要讲男主不生性,然后和老爸不和这个核心冲突??那也应该更具象化吧)有些人物表现也没有很自然,就更出戏了。。还有最后还是强行大圆满结局我很不喜欢。

32分钟前
  • 黯月之翼
  • 较差

没看完就出电影院了…

37分钟前
  • 莫耶
  • 较差

给所有的潮汕味打call,就是片子毕竟有点小众了,虽然也许全国公映,说不定还可以海外去,可是受众基本上都是潮汕人。希望有天能有让更多人接受和喜欢的潮汕电影。我在里面看到了我的童年,看到了我的爸爸。

39分钟前
  • 泽洛
  • 推荐

典型的有佳句无佳章,彩蛋居然是拍得最好的部分,比100分钟正片都令人惊喜。特别值得点赞的是导演坚定的潮汕文化输出!

42分钟前
  • 木易山风
  • 还行

潮汕话和粗口很接地气,整体完成度还是不错的。父子关系和个人成长的主题应该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鸣的,可惜的“束缚”的主题点到即止。比较大的问题是有一些情节的设...展开

43分钟前
  • 🐰
  • 推荐

只有潮汕人能看懂的梗,只有潮汕人能体会到的温情……全程搞笑,就是煽情部分有点尬……还是四颗星支持一下,希望有下一部潮汕电影

47分钟前
  • 心晴
  • 推荐

看到另一种生活,但还是很动人。尤其是沉默的父亲的角色。

51分钟前
  • ScheherazadeC
  • 推荐

这边的电影院满座到第一排都坐满人了。四星给的是情怀,实际上只值得一颗星。但这毕竟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潮汕籍演员编剧导演。

52分钟前
  • 欢哥纯爷们
  • 推荐

挺有意思,接地气的一部电影,拥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外来打工者的喜怒哀乐。也是我看的第一部潮汕方言电影。潮汕小伙伴们应该觉得分外亲切,乡村景色,传统仪式,人情世故,方言,原汁原味,能把这些搬上大屏幕也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情节虽然平淡但是有欢笑也有泪水,浓浓的亲情体现在细微之处。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普通人做得好的东西自己如果不行那只说明不是自己的优势,只要找到并在这方面努力,我们都一定行。不足之处是有点太平淡了,而且结局好像很匆忙,显得虎头蛇尾。

56分钟前
  • 风过水旋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