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Ethan Hawke不是凶手,那么也就没有必要给他那么多的镜头和戏份。
所以,我们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正是Ethan Hawke。
Jolie和Hawke的床戏,Hawke如同在享受自己的猎物,虽然表现出了激情,但显然不是一个艺术品商人所能拥有的激情。
我们无从得知Hawke如何杀人杀地这么自如,这么有水平。
杀人这个工作需要超乎常人的心理素质,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还有无所畏惧的心。
当然,我认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一个人活着,可以如此孤独,如此地隐蔽,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
我认为是人都需要温暖。
假如Hawke 是对Jolie着迷,假如他希望从Jolie身上得到温暖,那么破绽就会显露出来。
但是Hawke做得很好。
他没有让任何人发现什么,知道Hawke的老妈最后一刻出现在医院里,指认那个大家都以为是Martin的家伙其实并不是Martin之后,Hawke的身份暴露了。
Hawke为什么要回去找Jolie,这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假如是因为眷恋Jolie,那他也完全没有必要杀了她。
但似乎,他回来,就是为了杀她。
他连凶器都准备好了,不是么?其实结尾,也就只是为观众的心理期待而结尾。
假如Martin继续逍遥法外,更是我乐意看到的,似乎也更符合逻辑。
不是吗?
是在找朱莉的电影时才发现的 realy suprised me本以为朱莉被调查局开除了以后影片就该结束了没想到好戏还在后面……到影片快结尾处 那个杀人狂 把刀插进朱莉怀孕的肚子里的时候……我的心呐 整个就揪起来了 变态到何种程度能对一个孕妇做出这种事啊?
那可是他的孩子啊我当时就脱口而出——我靠 好在结尾不坏 o(∩_∩)o...哈哈
当年正值朱莉的巅峰时期,光芒四射,只要她主演,人人都会说好。
多年以后,感觉还是故事漏洞多了一些。
先说案件本身,变态杀手流窜作案多年,杀人无数,警方也做了并案处理。
直到联系上杀手母亲,此时杀手的整体情况已基本清楚,包括最近的外貌体态。
杀手假装为杀人现场唯一目击证人进入警方视野,警方不可能不将其列为嫌疑人,对其全面调查。
但是,女探员居然被嫌疑人勾搭上床,这个太儿戏了。
再说朱莉,人设是一名办案方法独特、风格犀利、与死尸为伍的老练FBI探员,这种人设,轻易被一借壳的假文艺大叔勾搭上钩,何况这个大叔只是个变态杀手,而非一个采花风流骗子。
按常理,朱莉鼻子嗅一下,就能闻到浓浓的人渣味,这个有点不合逻辑了。
挺个假肚子这招,确实笨了一点。
能杀兄弟杀母亲的家伙,会来看他的孩子?
如果朱莉的人设是个胸大无脑的花瓶,或者涉世不深的傻白甜,感觉要更合理一些。
朱莉的激情戏表演确实很有奉献精神,那段戏就是票房的保证。
但是现在想来,演员这种职业确实注定没办法过正常人的家庭生活。
因此这片子就是以朱莉为中心打造的一部收割票房的商业电影,压根儿就没认真考虑如何破案,几个警察也都是路人甲。
在公路上,一个男人故意制造了撞车事故,然后同行人下车,男人也跟着下车,然后用突其不意的方式残忍杀害同行者,然后把同行者尸体埋在旁边。
最近已经发生好几起类似凶杀案了,凶手把受害者脸部弄得面目全非。
由于毫无头绪,当地警局请到了FBI资深探员伊莲娜.斯科特。
伊莲娜不按常理出牌,总是能够根据自己敏锐的直觉和超常的洞察力发现蛛丝马迹,然后寻找到线索,可以给毫无头绪的警局以帮助。
当然,伊莲娜的这种做法也引起了当地警员的不满,不过局长还是大力支持。
最近一起案件有一位目击者康斯塔,他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作家。
在办案的过程中,伊莲娜和康斯塔逐渐生出好感,甚至一度两人发生了关系。
伊莲娜根据一系列案件,寻找到线索,发现凶手就是已经死去多年的马丁.阿什。
马丁的母亲声称自己最近曾经见过马丁,只是马丁匆匆走过。
伊莲娜来到马丁家里,还有在被害人家里,发现马丁.阿什的谋杀轨迹:马丁这20年来每次杀害被害人,都会过上一段被害人的生活,完全是按照被害人的生活节奏。
就在结案的前一天,马丁和伊莲娜发生了关系,在电梯里还杀害了自己的母亲,伊莲娜看到了这一切。
马丁逃跑了,伊莲娜意志消沉,然后来到农村休养,与此同时伊莲娜还怀了马丁的孩子。
不久后一天,马丁来到伊莲娜家里,终于,马丁最后还是被伊莲娜给制服。
1.最后一个被害者,克莱夫.莫瑞被害于一个公众场所,相对于其他已做并案处理的凶杀案,凶手显得不够谨慎,因为既容易被发现,且没有足够时间处理证据、现场什么的,这大大提高了作案风险。
此一处的最合理解释为不得不杀。
最大的可能就是身份被揭穿。
电影中斯科特分析案情时说:Then he drops him for Clark Willian Edwards and as Edwards he stalks Morin. 我的版本给出的中文字幕为:然后下一个对象他又找到了克拉克.威廉.爱德华,但是他当时被莫瑞发现了所以没得手。
本人英语功底浅陋,但是觉得后半句翻译得不准确,应该是以爱德华的身份接近了莫瑞。
如果翻译如上的话,也就是莫瑞成了凶手的下一个躯壳,是一个既定目标。
结合案发现场,我觉得此处案情分析并不妥当。
应该是凶手现在的身份(既可能是斯科塔也可能是爱德华)被识破,只能杀人灭口(我们知道凶手现在用的身份是斯科塔,但警方并不知道,他们的推断应该是爱德华)。
如此分析的话,从被害人莫瑞的生活背景及社会关系入手,案件可能会有突破,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就此作为调查方向。
2.在斯科特作案情分析的时候,给出了一个被害人被害时间表,从中可知,一个躯壳用旧了,用厌了,凶手就会另寻目标。
A.亨利.毕索耐特(工地上被发现的被害人)于2003年遇害,其姐仅于两三周前进行人口报失(a couple of weeks ago,这可推断凶手使用新身份的时间并不长)。
凶手用这个身份生活了数月乃至一年左右的时间。
在这期间,转换了藏尸地点,以便尸体被发现,为什么?
即使不再使用这个受害者的身份了,也没必要使其被发现啊,况且再次藏尸也会增加风险。
B.出租房应为亨利租住或者凶手以亨利名义租住(以房东指认,后者为甚),并在出租房内杀害另一被害人爱德华并藏匿其中。
从房间租期,尸体以及食物保存状况来看,被害人爱德华受害不久。
房间浴缸内的东西给了持续数秒的特写,这是不是潜水设备?
本人原来以为有重大指向,可直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C.亨利之后又曝出两名死者——爱德华和莫瑞,基于观点1,排除莫瑞以替代躯壳的身份出现,如此,则爱德华将有可能是凶手的现在身份。
从影片中可知,凶手同时使用亨利和爱德华的信用卡,占有斯科塔的工作,一人分饰三角?
有没有点错乱的感觉?
3.阿什夫人的地下室。
完全不知所云。
既不承前文,也不启下篇。
从房间布置来看,跟凶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但,蛋疼的是,它就什么都不是。
4.凶手如何在短时间从医院内逃脱?
明显,凶手去医院并非有意为之,这就不可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但他如何在短时间内杀人,换血衣,并逃之夭夭?
5.这是可以推翻全局的问题。
凶手杀害莫瑞,并陷害他的合作伙伴,这可以理解故意误导。
但是他为何故意显示出他与爱德华(用他的合作伙伴来伪装)有联系,并准备协助警方抓捕?
如何这个人真的被生擒了怎么办?
且在公寓打斗的那场戏中,探员杜文遣散了蹲守的警员,这个凶手恐怕无法预测,如果有两至三人闯进公寓,他不是将束手就擒?
6.床戏。
这个可以有。
承前方的双方有好感及探员斯科特以发生感情为由的辞行,又启下文凶手的最终伏法。
需不需要那么大的尺度可另行讨论。
7.凶手如何在DNA鉴定方面洗得如何干净的?
有没有一个受害者是凶手现在使用的身份,即科斯塔?
8.重点在第二点和第五点,逻辑上可以再理一理,但是应该不会看第二遍了,无所谓了。
本文会有一点剧情透露。
在经历了整个故事后,我以为女主角就准备逃离喧嚣,在僻静的小镇里安心生孩子。。。
万万没想到,她的这种表现,完全是为了等待男主角,复仇。
本片最大靓点,除了朱莉的露点出演,应该就是男主角伊桑·霍克,帅气富有张力的角色塑造了。
(Uma Thurman的前夫)他饰演的冷峻杀手,时而动容,时而胆怯。。。
又时而魅力并富有激情。
尤其跟朱莉的那场床戏,他展现了无与伦比的性感和男人的征服。
虽然故事有点老套,不过几处转折充满惊喜。
非常值得推荐。
:》
能感受到人生如果真的如此,会感到的悲哀远大过生命本身的意义。
如果不解决掉自己的心结,心如何能平静,命如何能停止。
最后的释怀才是故事的本身意义所在,7年为了什么,为了自己的心,为了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个需要忘掉的故事,这个世界本不应该这样的存在和转动。
一直以为朱迪更适合拍惊悚片,这部片子再次证明这点,前后情绪的变化是那么的大,她演起来很有感觉,特别是情绪的一波三折,让人叹服。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电影比较成功的一面,那就是对阴暗面已经情绪的把握,这点并不亚于七宗罪。
要说不满意的地方,那主要就是悬疑还不够,跟结构有一定关系,悬疑片真的还是一点点抽丝剥茧比较好,这个片子看到一半基于就知道凶手了,不过小环节的处理还是相当出彩的。
女警察爱上了男坏蛋。
平铺直叙的讲了一个坏蛋怎么隐藏在别人的身份下,又怎么在一次新的作案当中对一个女警察骗色,骗情。
最后女警察杀死男坏蛋的故事。
看完有种无厘头的感觉,那种真正的,完全的无厘头。
让你觉得这电影就是一个冷笑话。
女警察还怀了仔。
当然,最后告诉了大家,怀仔是假的。
但是如果是真的呢?
这个故事怎么讲下去?
是不是后面半段更有意思一点呢?
最后的故事,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怀孕中的她会是怎么样的纠结?
如果故事就是从女人开始发现自己怀孕的那天开始呢?
然后两边插叙到最后呢?
我们会这么审视这个男坏蛋的情感世界?
是不是会变得更有趣一些呢?
用女性对男人和对孩子的爱,去对抗这个世界所认为的邪恶?
这个产生的弧光远比一个由腐烂的尸体堆砌起来的廉价悬疑故事有趣多了吧?
哎……可惜了,可惜了。
还是不错的,我才知道那个典心的一篇大熊与静宜,犯罪的部分情节和这个很相像啊看到床戏的时候都替Jolie叫屈,这么明白的犯罪片她还要露肉,虽说很性感,对票房也有帮助,可素就是觉得她这样真是不值得啊。
后来看她在浴室,把自己洗得全身通红,才发觉那场戏是多么重要的说。
anyway,始终是一部蛮好看的电影,尤其是开头那个少年,表情动作非常到位,放在开头相当引人入胜。
还有话说,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不把当时是证人的那个人的照片给那个老妈看捏
悬念的没有,剧情的拖沓,下垂的厉害
小时候缺爱,长大后变态的典型。惊悚氛围挺到位,一开始就知道凶手是你,但故事还是得讲下去迷惑戏中人。Ethan Hawke的小眼神真喜欢,可惜和Angelina Jolie火花不够,虽然床戏拍得挺好看。Paul Dano除了演文青,就是演怪咖和变态……
Jolie的演技令人印象深刻。
有点莫名其妙。。。就觉得借壳生存这个点子的挺好的,可是拍得不太好,整体看起来悬念不足的样子。朱莉太弱了,除了结局就没什么精彩对决,完全受制于伊桑霍克了。话说伊桑不演文艺又文弱的角色了好别扭啊,而且两个人在这剧里都不够美。最开始的bad好听。
相当不错! 朱莉撑场! 剧情也不差.
缺乏令人沉迷的悬念,虽然很早就感觉阿什很有可能是凶手,但我更希望能够从末尾揭发,甚至是像《本能》那样存在一个悬念,让人最后还在猜测凶手是谁。所以作为悬疑片,设计的悬疑性偏弱了。7.2
虽然从一开始就知道Ethanhawke是那个人,但对于片尾女警察的苦心经营的捉捕还是很满意的~不然这部片子只剩下一个壳了
Everything you saw I wanted you to see...
作为悬疑片来讲,很烂;作为犯罪片来讲,还凑活。
男女主的银幕前史暗自组成人物的前提,这条暗线上的空白区域比电影几近明示的谜底有吸引力得多,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影对于借壳的讨论一直止步于动作的产生和结果,因为导演太执着于还没被讲述的绝对坍塌,完全顾不上坍塌这一目标的内部论证。
看到男主角就猜到结尾,但为了看朱莉露点还是坚持到了最后。香港的《追凶二十年》和本片有异曲同工之妙,中规中矩的犯罪悬疑片,但由美女FBI探员作为主角的电影请给我无限来。以前没注意原来保罗·达诺也有参演本片。吉娜·罗兰兹是全片最佳。
片头设计的很有感觉,片尾也来了个反转,为朱莉美丽的胸部加颗星
如果不是Philip Glass的音樂,我真會把這電影當成是一般的好萊塢電影,看看就算了。
不是说Ethan Hawke不可以演变态,只是他这种文艺神经男即使真变态了也不会挑Jolie这种女王型的下手,两个摆一起明显女攻男受~十年前觉得那场滚床单戏蛮拉风的,现在重看不过尔尔,越来越重口了~
华丽丽的BUG啊
片子其实还不错,但里面的有些线索交代得模糊不清,容易让观众混淆,开头与结尾设计得很巧妙,一开始还让你以为看错了,好似同志文艺片,结尾的戏中戏也算到位,ETHAN很适合这种变态,神经杀手角色,朱姐还是老样子,表现的不过不失。
如果不是最后的反转,我tmd还以为这是TVB编剧的作品呢,某一瞬间以为朱莉是徐子珊呢。。。
5.5分。作为一部犯罪悬疑题材,粗看整体节奏马马虎虎,细看漏洞百出又充满了形式主义。表现一个沉迷案件的工作狂探员,有必要把犯罪现场照片贴得自己房间里哪儿都是吗……走到哪里照片文件都不离手不是更接地气一点吗?罪犯犯案手法并不高明,结果警局除了女主角都是傻子。罪犯盗用这么多年的身份没被发现,受害者都失踪了信用卡还在用,警方竟查不出一点线索。就这办案水平,还好意思在女主角犯了错的时候扇人家巴掌。罪犯也是愚蠢至极,医院大楼还没出呢,在电梯间这种没有退路,不知道哪一层开门就会被人撞见的地方行凶。结果处决的时候直接被人撞见,笑掉大牙。以及,犯了小成本悬疑片的通病,选角就剧透了(当然,也有可能当年演员不出名)。全片就2个好莱坞大牌,一个演了正派,反派是谁自然一目了然。
又要再一次感歎一下過去的好萊塢電影了,他們講故事有靈魂有節奏。可是現在呢,快只剩下特效和音效了。
一个很多漏洞的剧本被两个有号召力的明星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