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转自公号:观剧团长】 文 / 龙猫距离《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的第一部,已经过去两年了。
本片累计票房达到了6.07亿元,远远超出基础成本2200万美元将近五倍之多,所以在本片结束后,续集的拍摄工作也就提上日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续集上映前, 有一部号称《一条狗的使命》姊妹篇的电影在今年一月悄然上映,名为《一条狗的回家路》。
这部片直接抛开动物系列电影的普遍套路,选择以“狗的流浪旅程”作为电影着重的叙事焦点,讲述了一只叫做贝拉的狗,历尽千辛万苦回家的故事。
和早先《加菲猫》等为代表的“拟人化”动画电影、真人电影不同的是,本片讲述的故事更贴近于动物本身的生活与生存现状。
这也使得电影中情感的张力相对客观起来,随着对动物行为了解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能够逐渐理解相对于人类而言,其他种属的动物之间是如何传达情感的。
行为是传递情感的基石,这句话放在任何物种上都是适合的。
理解一个人的想法,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
这句话对于我们身边的动物而言,同样如此。
1 行为动物表达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中,用行为表达的次数要比其他任何方式都要多。
在《一条狗的使命》里面,主角贝利经历了四生四世,从一开始寿终正寝,再到最后一世回到主人身边,让故事形成了一个闭环,而这个闭环的核心,被浓缩到了一场关于圆盘的游戏当中。
年幼的贝利和主人伊森的友情巩固于一场圆盘游戏,所以在第四世他们相遇时,这种游戏的行为成了唤醒友情的重要情节。
当行为得到重复时,情感也得以复现,我们看到了伊森重新认出了变了样的贝利,贝利也在故事的结尾回到了主人身边。
任何一种复现都会带来情感或行为上的强化,在《一条狗的回家路》里,流落野外的贝拉遇到了失去了母亲的美洲幼狮,贝拉担当起了母亲的角色,抵御外敌,直到后者长大才分离开来。
后来贝拉遇到危险时,那只美洲狮又重新出现,解救了贝拉。
也正是因为这种行为上的复现,使得两者间的情感更多了一层厚度,也让最终的别离变得更为不舍。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情感是相互的,并不是被施舍的。
当初,同样年幼的贝拉也曾接受过猫妈妈的哺育,而如今满足美洲狮的情感需求,就被贝拉当做是恩情的抵偿。
因为,行为是传递情感的一种方式,无论是接受情感还是拒绝情感,都在行为中有所展现。
所以,无论是贝利还是贝拉,表现行为的过程就是在表达情感。
而这种行为和情感形式上的匹配,也是《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电影的母题核心。
在《一条狗的使命2》里,贝利又担起了保护伊森的孙女CJ的使命,重逢的情感让匹配的形式与开头相呼应。
我们不会忘了在伊森的故事里,贝利和伊森重逢的经典场面,也不会忘记在伊森的孙女CJ的故事里,贝利为了履行保护CJ的诺言,在最关键的时刻,拯救了CJ男友的那一刻。
行为的重复让情感被放大,它同时也是最简单、最奏效的表达方式,也让宠物电影的主体结构得到了一定的巩固。
可以说,《一条狗的使命》系列的成功,为动物电影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
2 动物电影其实,单从数量来说,动物电影并不在少数。
在龙猫印象中,早先上映的《惊奇队长》里,“噬元兽”的真身,就是一只橘猫(这大概又是一次有关“喵星人”来自外太空的戏谑)。
又比如,凯文·史派西主演的《九条命》独辟蹊径,让人变成了猫,去体验猫的视角与生活。
这种奇幻的设定,让人类有了新的角度去思考宠物的角色定位(本来是件好事,只不过因为猫角色过于突出,结果成了一部吸猫大片)。
早前,制作或书写关于动物的影片、剧本或小说的过程中,很少会考虑到动物的思想。
《猫和老鼠》动画系列中,除了在动物形态的基础上,保留了猫和老鼠的对立关系和生活细节外,其他部分都是原创性的拟人化风格,连动物间的对立关系其实也可以从人类的社会框架中找到相匹配的部分。
《加菲猫》也同样如此。
和《小鬼当家》系列相比,《加菲猫》只不过是将角色从孩子替换成了猫而已,如果脱离了人类社会及法则,加菲猫很可能就无所适从了。
当然也有例外。
说到底,拟人化的动物电影的最终目的,只是想要讲观众的共性情感代入到故事中去。
《猩球崛起》系列大概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将动物的拟人化进程合理化的电影了。
从第1部到第3部,电影完整的展现了猿类从意识觉醒到领导地球的全过程,也完整的构思出了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的能动思想,所能产生的可能性。
这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动物的思想中同样存在动机和目的,当它们选择或实践了某些事物时,是能够意识到事物所产生的影响的。
3 朋友还是宠物《一条狗的回家路》中,孤独的流浪汉害怕贝拉离他而去,将贝拉用锁链困住,后来流浪汉意外死亡,致使贝拉差点因为脱水死去。
龙猫不禁想问,我们养一只宠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呢?
是想要一个朋友,还是充当一种工具?
流浪汉依靠贝拉赚到了路人的同情,但却没有给予它同等价值的温暖,此时的贝拉显然成了一种工具,终日被囚禁在流浪汉身边。
贝拉所遭遇的处境,在于爱的剥夺。
因为生养的动机,抚养者和父母就理所应当的对生养对象进行剥夺,但这种关系很难平衡和长久,因为谁也不知道你究竟能够得到多少爱,也不知道你究竟会受到多少剥夺。
从这一点上来说,动物电影所要探讨的,其实是人类与动物间的关系。
当动物电影在某方面与人类(主演)电影越来越相似时,是否说明我们对于动物的态度在逐渐改变呢?
《一条狗的使命2》的结局里,贝利完成了任务和生命的轮回,对于伊森和CJ而言,贝利的存在,更像是一位忠诚的朋友,而不是宠物。
这大概是动物电影主题的最好的展现方式了。
随着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于宠物的态度也在发生改变。
我们开始思考它们想表达什么,而不是思考我们以为它们在想什么。
动物表达爱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当它们与我们在一起时,总会用我们最熟悉的方式来表达爱。
正如龙猫上面所说的,爱依靠行为得以表达和展现,即使我们无法读懂它们的心,但却可以用身体去表达自己的爱,用它们最熟悉的方式,将这种爱传递回去。
它们的人生有千千万万种可能性,但是这一次却选择了你,这种选择将伴随它们的一生,也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改变。
所以,无论是哪种动物,爱它们是最重要的一点。
与动物间长久的相处之道,也是人类共同且长远的课题之一。
重点是,在友情建立的基础上,赋予它们足够的自由。
它们不是简单的拟人化的动画角色,亦不是普通的驯服,更不是人性化的动物角色。
它们只是它们,在此基础上,与我们相遇。
喜欢记得点赞、评论和关注哦
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无意中发现的,一我没看过,直接看的二,但这实际上并不影响观看效果,让我很震撼也很感动,真的很推荐去看一看,看完还是挺治愈的,电影的主角也就是那只狗,真的是几乎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吃到好吃的,有人与它玩就很满足了,电影中主要讲了狗的四个阶段,其实是伴随着CJ成长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他的名字叫贝利,CJ的母亲带着CJ离开了他的奶奶爷爷以及贝利,在贝利临终前,爷爷在贝利耳边说,一定要保护好CJ,从而有了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呢她叫莫莉,她嗅到了CJ的味道,跟她回了家,莫莉的哥哥被特伦特收养,CJ和特伦特自我感觉就是青梅竹马!!!
重点来了,CJ带了个有着吉他和狗的那么一条手链,那条手链是莫莉以后认出CJ的重要条件!
但是CJ的妈妈不是很喜欢狗,那时候的CJ可以说是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有个男孩招惹CJ,莫莉就是在一场车祸中去世的,但是莫莉的坚定保护CJ的信念从未削减,进而有了第三阶段,第三阶段它没有一个正经的名字,超市的老板就叫它大狗,大狗的这一生几乎和CJ没什么交集,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保护CJ,但是大狗在听到手链的响声之后认出了CJ并给了CJ好运气(50¥彩票),由于这一生大狗的使命没有完成得彻底,从而有了第四生,第四个阶段它叫麦克斯,麦克斯真的帮了CJ很多找到特伦特,发现特伦特的癌症,当CJ的忠实听众,最后CJ自信的站在舞台上弹唱,CJ的妈妈也去找了CJ并且不是那么讨厌狗了,CJ在特伦特的陪伴下去找了爷爷奶奶,最后CJ与特伦特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麦克斯也算是完成了爷爷交给它的使命。
看完最大电影给我印象蛮深的一句话:“咫尺天涯 潮起潮落 我都会陪着你 我知道 爱护人类是我的终极使命 我完成了使命 现在 永远爱着他们 就是我的奖赏”。
想起自己小时候,小学的年纪,堂妹家养了一条狮子狗,狮子狗也是我为数不多还能教的上名的狗,白色带点黄色的毛,估计成年以后这种狗就是在半只膝盖以上的高度就不变了,以至于我从来不是很清楚它到底有多少岁,我小学五六年纪的时候,住在南方一个小城的乡下,那时还没多少乡镇企业,到处都是麦田和水塘,婶婶就住在我们隔壁,而乡下的房子为了省一堵墙我爸兄弟俩就把三层楼房造在了一起,下面还有一大片水泥场连着,而那时我天天就知道往隔壁串门,跟叔叔婶婶感觉就像一家人,而那条狮子狗我也特别喜欢带它出去玩,狮子狗名叫“小花”,乡下的所谓带出去玩根本不是牵个绳子带出去慢悠悠的溜个圈、在小树下撒个尿然后再回到楼上,那时我们房子旁边就是无尽的田野和四处清澈的小河,我小学五六年纪的时候有的是精力,就和“小花”在田野上拼命的比赛谁跑的快,但只要超过一百米,它总是会超过我,那时我才知道狗的耐力其实比人好,然后它以获胜者的姿态围着我转圈,我也知道它其实还是特别喜欢跟我一起玩的,养狗和养小孩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只顾玩就行,一个只顾学习就行。
然后我初中、高中就开始住校了,难得回去一趟,狗的生命真的好短,几年以后婶婶告诉我它已经看不到了,眼睛下的眼屎已经把上面的眼睫毛都粘住了,但只要我每次回家走进它,还没叫它,它就会凑过来拼命的舔我的脸,我的记忆总是很模糊,然后我就上了大学,一年也就回来了一两次,有次回来,我发现它趴在场上,我远远的叫了声“小花”,又发现它活跃起来了,居然还能跟我一起玩耍奔跑,好开心,后来婶婶才告诉我,“小花”已经去世了,堂妹又养了一条白色的狮子狗,还是叫“小花”的名字,我听了总觉得和原来的小花有点区别,总是有点失落。
看了这个电影,我也好希望,当年的小花真的像电影中的狗一样,穿越到新的“小花”身上来陪伴我。
等我的小孩长大成人后,我还是希望能再养条狮子狗,名字我都想好了,还叫“小花”。
回到电影:1。
狗的旁白是最感人的,听英文都不用看字幕也能感受到它想回到SeaJ身边的愿望。
2。
狗的生命相比人来说是如此的短暂,以至于只能轮回多次才能匹配上人的寿命3。
估计是阿里巴巴投资,才能让华裔当男主角,但男主角的癌症危机显然太假4。
美国人真的是穷到身边没几个钱宁愿流浪大街,老妈也可以狠心不管的吗?
影片中,狗狗贝利经历了多次轮回,每一世都有不同的身份和使命,但它始终记得自己的任务,那就是保护主人的孙女CJ。
以贝利的轮回转世为主线,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纽带。
贝利的每一次轮回都是为了保护CJ,它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守护着她,帮助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在这个过程中,CJ也逐渐成长,学会了珍惜身边的人,明白了亲情的可贵。
展现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伊森一家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了矛盾和分歧,但最终在贝利的帮助下,他们重新走到了一起,修复了家庭的裂痕。
其实我是一个对狗对宠物没什么兴趣的人,平常在路上遇见狗狗也会避开远远的,因为我没有那么多爱心,我很怕麻烦。
但今天这部电影却改变了我,突然间让我心底的什么东西开始变得热热的,开始不再对狗狗视而不见。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想的是人有轮回转世会怎么样,莫言写过《生死疲劳》,主人公六道轮回,每次转为不同的动物来观察这个世界,这是人的体验,异常复杂。
而这回是狗狗,这只名叫贝利的狗狗轮回三次,四世狗生,它的轮回转世相比人类就简单许多了,陪着主人,守护主人,让主人幸福。
贝利的第二世,它变成了一只小母狗,叫莫莉,它陪着CJ度过了独孤的童年和少年。
CJ需要母亲的关爱陪伴时,是莫莉在她的身边;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雨夜中,莫莉安慰着害怕的CJ;当CJ不开心和难过时,莫莉和她嬉戏玩耍,让她忘却烦恼。
青梅竹马的Trent和莫莉的狗兄弟也是CJ并不明朗的青少年时期的一丝阳光,这一世它的使命也许就是陪伴需要亲情的CJ吧。
也有一丝讽刺,亲生母亲且不如狗狗关心自己的女儿。
第三世的它,叫大狗,在便利店里它遇见了CJ,它与CJ握手,可惜CJ没有认出它。
第四世,它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狗麦克斯,它带着CJ找到了儿时的玩伴Trent,在麦克斯的帮助下CJ认清了自己的心,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电影里演员演绎都很好。
小CJ渴望母亲关爱却一次次落空失望让人心疼,害怕时和狗狗躲在被窝的场景令人揪心。
成年后的她因儿时的成长经历四处漂泊,不敢直视自己内心的躲闪,缺乏勇气去尝试、去迈出第一步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电影中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Henry刘宪华,他饰演Trent。
有一个印象很深的镜头,那就是在桥上Trent递给CJ一张参加真人秀的宣传单而被CJ当时的男朋友嘲笑、CJ拒绝他的好意时,那种从试图说服CJ的焦急到隐隐的愤怒再到失落又从而变得平静的表情,欲言又止的站在桥上看着CJ离自己而去,很好的传达了一个暗恋者的心理。
还有就是他鼓励CJ时,真让我觉得能遇到这么了解自己和开导自己的人是多么不容易。
大华很贴这个角色,他对感情的羞于表达,很“东方人”,有点学霸“书呆子”的感觉也演的很好,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华,一个不外放、内敛的他。
整体的演绎都挺不错的,大华出场时电影院有妹纸说觉得挺帅哈哈哈。
CJ、莫莉和Trent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在CJ妈妈以为伊森和汉娜为了儿子的保险金要留下CJ时,与他们大吵了一架,但在贝利的眼中,它却只是简单认为CJ妈妈的食物被别人抢走了而不高兴。
是的,在狗狗的眼中,生活就是这么简单,它只需要每天吃到食物,和主人玩乐就会很开心,因为它们的欲望和需求很小。
麦克斯因为简单,所以能勇敢的冲到Trent面前,它是懂CJ的,知道Trent能很好的回应和帮助CJ。
常常我会觉得越长大越孤独,越长大越多烦恼,也常常失去向人开口诉说的勇气。
其实兜兜转转,也许有时候简单一点,就会发现自己心中的所需到底是什么。
对比一下或许是我的私欲太大,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想慢吞吞的做自己,却不得不像牵线木偶一样,在极速前进的人群中费力的不被落下。
不想做一个盲目从众的人,觉得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是好的,到了最后自己确实是变成猪了,随波逐流的猪,连人的感情也开始丧失、变得麻木。
看到电影中的狗狗贝利,它简单快乐,在它的世界中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被解决,它每天都是开心的,它能分辨自己的心,知道自己的使命,看着它可爱的模样,我突然爱上了狗狗。
记得贝利第一次离世是安详的躺在伊森的怀里,伊森对它说要好好守护CJ,而它也做到了。
三次轮回,终于带CJ回到了伊森的身旁,伊森也认出了它就是贝利,最后一世,它陪着伊森走过了最后的岁月,这段首尾呼应,看得我鼻头一酸。
以前你难过的送走了我,可我还会轮回,我能回来找你,可这次变成你离开了,却不会回来找我了。
“每次我离开时他都会陪我,现在换我陪他了。
”狗狗的一生相较于人类来说真的很短,人类的一生也许会有不止一条狗,但狗狗的一生却可能只会有一个主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给你的狗狗,我们应该珍惜啊。
电影的结尾,麦克斯也过世了。
它也许不会再有轮回了,它帮助CJ找到了亲情、友情和爱情。
它又从麦克斯变成大狗变成莫莉最后变成了贝利回到了它的伊森身边,和伊森永远的嬉戏在麦田中。
看完电影出来时候,影院正好在放电影的推广曲。
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你会不会找个人来陪。
漫漫人海中,孤单的时候好像也真的想不起谁,但也真的很想找个人陪。
可想想,这个时间成本谁愿意给我呢,也许养只狗狗真的是个不错的选择,养一只孤单的时候会陪着我的狗,和它嬉戏玩耍,忘却平日的烦恼,让自己变得简单,不再冷漠。
PS:回家路上看见好多人在遛狗,平常也有这么多人遛狗吗,哈哈哈,也许是狗狗在我心目中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所以平常不会留意这些的我,眼中有了可爱的它们。
它又变成了贝利和伊森快乐的嬉戏
狗狗使命的安排太刻意。
我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安排狗狗转世几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听从老主人的话去保护孙女cj,拟人化没意见,有情感我没意见,但是这实在不符合逻辑,并且也没有充足刻画狗狗和cj之间早期的连结感,反而是和伊森的感情会更深,这种安排让人感觉到尴尬。
如很多影评中说,狗狗转世在哪一家不应该就对主人忠诚吗?乔对bigdog那么好,它却只想着找cj,并弱化这一部分剧情,有一丢丢荒谬。
并且狗狗的使命感给我的感受并不是那么深沉,可能是拟人配音带有不正经感的缘故。
男女主的感情线也很单薄和刻意。
青梅竹马,既然“一直爱”,含蓄自卑不敢表达我能理解,但是从始自终并没有感觉到他们俩“爱”与“不敢爱”之间的内心矛盾与冲突感。
怎么,快要结局了,强行拆散男女主原有对象,强行给男主一个癌症又治愈,为的就是给他们俩一个剧本中的美好结局?母女情感刻画稍有不足。
妈妈对cj的爱根本就是说说而已,不给她做饭,不陪伴她,用给她留的钱换奢侈生活,后来经过几年的离别,又突然转性想要和女儿和好?或许母女之间不能记一辈子仇,但是其中的转变过渡地稍生硬不自然。
不过可能是篇幅不允许,主线不在这里吧。
但我还有想哭的,可能是所有落魄的母亲都让人心疼,回想往事又使人委屈吧。
不过有了新的感受就是:或许创作的初衷是好的,满足养狗人士的心愿,也就是希望自己的狗狗离开后还会回来。
我没养过狗,所以感受不深。
还有就是,看电影有时候也可以不用去追求评分高低,享受一个平静过程也不错。
比第一部稍微有一些牵强,从寻找女主的各种偶遇以及超神的发现能力。
但是喜欢女主,也喜欢狗狗和人的幸福,也有老一代主角的朴实生活价值观。
总而言之,好的题材和立意成功了一大半了。
不是很理解评论区说的人的狂妄自大和狗狗被一家人纠缠的可怜,何必呢。
喜欢狗狗和女主,看电影就好啦~这就是一种简简单单的陪伴啊。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命运坎坷,但是身为主角能获得一个好朋友长久的陪伴和帮助,我何尝不希望自己也可以拥有这样一份感情呢。
总有一些对美好事情的向往,我觉得这并不是自私地让狗狗永远永远与我挂钩,而是真心希望真实生活中也可以有这样的爱。
至于剧情的漏洞和一些可能的不太正确的操作,let it go吧。
忠诚 狗狗每一世轮回都会找到你,它可以为了你,去救人。
也可以为了你,去牺牲自己。
或许生命很短暂,但是为了你,它愿意 。
他们每日都在家门口盼着主人归来,他们把主人当做自己的全世界,他们把生命中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对主人不离不弃的陪伴。
爱你,应该是它活着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狗狗也许只是人生活的一部分。
但对于狗狗而言,但你却是它生命的全部。
请珍惜每一只爱你的狗。
觉得这个影片还是挺好看的,整个过程非常的治愈,影片通过一条狗来阐述一个道理,我们应该善待我们身边的动物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通过这个电影,也让我感受到了动物们的可爱,这部电影剧情紧凑,一个接着一个的故事,还有吸引力,影片中的狗狗演得很好,看着电影中那条狗狗,我也想养一条那一样的狗狗,虽然剧情有些老套,但是不影响我观看的心情,看的时候非常的感动,每一次狗狗都为主人而死,非常的伤心。
当伊森在游乐园遇到枪法如神的汉娜,那眼神已挪不开了。
如若目眩神迷的视觉感官还不足以描述一见钟情的美好,那么嗅觉上的强烈便是最好的注脚,于是影片有了第一次关于气味的描述。
在金毛贝利的老司机撩裙大法的神助攻下,伊森与汉娜一步步靠近,终日快乐相伴,于是贝利眼中“在彼此嘴里找食物和互舔”的花式秀恩爱戏码就不间断上演了。
角色刻画空洞 剧情……有剧情么?虽说是狗片 但也不能这么狗血吧
一般般
身边的男人早已默默流泪
一贯的桥段和套路,没有新颖的设计。持续的温情牌。
一点点弯弯绕绕都不想有的平铺直叙童话情节:一条狗用七辈子守护你。一边吐槽情节毫无艺术性,一边被狗可爱一脸,看得比什么经典电影都认真。又被赚走了一吨眼泪。
刘宪华欧巴比四只狗子加一块儿都可爱
对我来说,动物电影都能或多或少地感动我。使命2和1虽然不是一个导演,但故事悠远婉转、细腻平实,远没有评分这么不堪。有时候我们已经不太需要太大的情绪,静静地迎接人生各个阶段的相聚与别离,坦然面对拥有和逝去,已是最大的心灵悸动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更喜欢猫。
换了导演之后,风格也很明显的变了…第一部的有些梗第二部没了,比如说恋爱的酸臭味,为了创造一个信物居然让狗狗听力也变得很厉害有点牵强…节奏前面有点慢……后面还好…不愧是《老友记》的导演,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描写还是很好的,有点理解里面妈妈的情绪…不过没有第一部好哭了……但是还是不错的,要是电影院氛围可以,应该会有人一起笑一起哭~BTW大华的光头造型看了我笑出声哈哈哈为什么……哈哈哈哈哈哈
这片子属于狗狗品种展示的,第一部可以说清新感人,第二部一模一样的循环就有点腻味了哦,实在编不出什么还插播几个莫民奇妙的渣男渣女,编剧太偷懒,惹人眼泪的事情过一又过二了哦,千万不要三了,再来一遍狗命循环,这好好一个贝利就要被毁了。
狗狗能轮回 就有更多不一样的故事 不过为什么狗狗要永远做狗狗啊 转世成人多好啊。
故事告诉我们,养一条好狗远远不如找一个好男闺蜜重要
太平淡了,不适合我
不知道如何评论 想买约克夏吧大概
鸡肋
可怜的乔。
虽然故事逻辑不值得仔细探讨,但大概很久没看这么简单但却很温暖的电影,看完很想养狗了,希望有一天能有能力为狗狗或者小猫提供一个温暖的家。
谁能告诉我,化疗化到眉毛掉光是怎么做到一点没瘦的…拜托停止对亚洲人的stereotyping吧,以及,狗保姆这个烂梗算是过不去了🤣
好尬
一只狗是要经历过多少世代,才能完满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