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B-】大量中景和景框的视野限制让影像氛围愈发逼仄,而细腻的环境音效在增加代入感的同时也于无形中为观众设置了地域性的囚笼。前半段沉闷的色调到了后半段却被明亮的热带景象所冲刷,与剧作内部的角色命运形成了魔幻的冲突。最后扎马的处境无疑是绝望的,但画面却并非如此:残缺的躯体旁,是缓缓飘过的浮萍,在温柔中完成的对虚无的消解。最后一个镜头,仿佛他并未被放逐,而是归化。PS:最后当然要狠狠感谢安妮,校对和修正本片的中文字幕重译版
3.5 借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线实验很多艺术手法,不止摄影和声乐,部分段落的剪辑也很惊艳,但这些花样都止于片段化,要迷幻也迷幻得不彻底。鼓励分,希望下一部在这个基础上出杰作。
其实把自己跟电影规则隔离开来很简单,我知道马特尔用的那几招。试想一个70分水平的学生故意反着来考个20分,就能证明TA有90分的水平了吗?想写长评骂一骂了,这要是电影的未来可就完了呀!
被水驱逐的鱼,哭笑怜恨不得,有巴西大师Glauber Rocha的身影
画面 声音 对话 事件 众多的奇观碎片 还原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并不共有但同样难以拔足的困顿 壮观诡谲的南部丛林即使危机四伏也令人向往
3.5,声音是画面的先导,而不是反过来,当听觉被不断调动,视觉也自然被强调,我们不得不反复确认看到的——声音从哪里来?人物在哪里?在此过程中,声音真的使空间变得立体准确了吗?恰恰相反,这使近景人声失去了层次,进而使得位置和方向被完全模糊,空间变得畸形。我认为,在完全写实的叙事电影中,近景人声被过分强调,是反电影的(声音和画面本来就不是完全协调精确的),也因此,片中几次环境声、人声、合成声糅合的段落堪称完美,因为这里是超现实的。【沼泽不叙事,不对准单一的、核心的人物;圣女没有自然环境,也就没有物理空间;无头的女人其实也有类似扎马的问题,但听觉没有如扎马般被放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四部电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创作/探索的轨迹】@2020.1.2//应该是观看方式出现了问题,需要重看。@2020.3.7
沉醉在广角镜头的自然油画中。
看不下去
你说这片有寓意吧,我都不关心寓意是什么了,真是够可以的,看这片能睡着好几次,这片感觉连一篇像样的影评都没有,就算导演有什么想法,用两个小时拍这么个东西出来,他也不算成功。
视听应该算死藤水美学吧,后半段的那种命运吞噬感大概和导演患癌的经历有关。
多讀讀正經軍事史就知道,身陷這種處境下的人極有可能做出大昧良心的事情,發展出黑暗到令讀者以為是虛構的故事。而實際上除非是cult向,大部分虛構故事並不會這麼做。
有意味
都是奴隶,只不过主人不同罢了。
片尾吉他音乐可以听听
配乐一秒出戏阿飞正传。。。。
“有机-影像”随着时间推移,使影像不停的变质 / 如何通过控制“全知pov”来控制观众 / 又如何将这种“控制”的感知与“影像本体控制”有机结合。是大经验!
#岛展#6.2虽然打了三星,但极度不推荐看。这片的信息量看部纪录片不香吗?他想要成为那条狗,肆意舔舐她的手。他想要夺取总督涂着红色的手指油的手上的信。他不过是帘幕外偷窥的宾客。最漂亮的两幕一处是钻木取火,一处是最后。
我越来越相信一个作者对时间的理解应该是有地域性差异的,这种理解导致大家对叙事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是更加强化感觉上的嵌入还是更加强化节奏上的流畅,其实前者更加的不易,这种不易是创作者的不易,也是观众的不易。
4.5 boring,完全不能和阿基尔比
诡谲、荒诞、糜烂、不知所云。导演过于沉溺于自我的美学营造中,关于后殖民时代的讽刺反到成了陪衬,文明的衰败和原始的救赎只是隐约的母题,沼泽地印第安人追逐那场戏拍的又美又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