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今年看过的电影里,像这样优秀的没几部,绝对入选个人年度观影十佳。
编导演,剧本,故事,对白,人物塑造,服化道,配乐,摄影,全都无可挑剔。
近乎完美。
先说大反派,演员选角就很好,形象很符合,演技也不错,演出了让人恨到咬牙切齿,恨不得跳进屏幕里揍他的冲动的那种感觉。
这是导演和演员本人的成功。
生动诠释了一个从小宠溺没教育好的孩子,加上天生坏种,长大后就是这个没教养,狠毒,占有欲极强,残暴成性的角色的样子。
让我想起迪卡普里奥在姜戈里的角色,相比之下,迪卡普里奥的表演简直是儿戏。
大反派抓回农夫,开水烫死之前,说的话真的很好笑:我对他们好,甚至爱他们!
可他们居然用逃跑报答我。
我可去你妈的吧!
毒财者也爱这样说!
真爱岂能让人惧怕?
让人痛恨?
让人逃跑?
说完就毫不留情的当着众人之面用开水浇死人。
先睡觉,明天再写。
前段时间,“尔滨”旅游热也带火了“小土豆”这个词。
然而看似可可爱爱,不怎么起眼的小土豆,历史上曾救过无数人的性命。
18世纪,小冰期的到来令全体人类都不得不面临着粮食危机,而土豆这种来自美洲的作物,却成了保命的粮食。
就连吃人的“拔叔”都不得不亲自下场,在荒原中开垦种植。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汉尼拔”是如何驯服“小土豆”的——
杂种 (2023)8.32023 / 丹麦 瑞典 挪威 德国 / 剧情 传记 历史 / 尼科莱·阿尔赛 / 麦斯·米科尔森 阿曼达·科林
故事发生在18世纪的丹麦。
彼时的丹麦国王决定,通过对广袤的日德兰荒原进行殖民,以此增加税收。
但这片荒原土地贫瘠,几十年来被派去的许多殖民者都无功而返,甚至有人命丧他乡。
这时,一个退伍军官卡伦上尉站了出来。
他希望政府能够授予他对日德兰荒原的开发权,允许他在那里进行开荒。
卡伦出生卑微,他的父亲是一个庄园主,母亲是女仆。
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私生子。
而片名说的“杂种”,指的就是出身低微的主人公卡伦。
卡伦表示,他不需要国家拨款,他打算用自己的退休金这项事业作为条件。
如果开垦成功,政府要赐予他贵族头衔以及匹配的地产、仆人。
听闻不用政府出资,本来还百般刁难的财政大臣们瞬间变了脸色。
认为反正不花政府的钱,最终是否成功无所谓,至少对国王那边有个交代。
于是,便授权了卡伦去荒原开垦,就这样卡伦独自一人来到了日德兰荒原。
仔细探明土壤情况的程度后,卡伦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更糟糕。
尽管面临如此严峻的条件,卡伦并没有选择放弃,他住在简陋的帐篷里,日复一日的勘探。
一天夜里,突然有一个小女孩出现,向卡伦乞讨食物。
卡伦心生疑虑之时,突然从背后冲出一个强盗。
卡伦反应迅速,成功摸到手枪,并当场击毙了强盗。
而小女孩则吓得落荒而逃。
第二天,开始警惕的卡伦找到了当地的治安官。
在他的帮助下,雇用了一些建造房子的工人。
但人手还远远不够,旁边的神父表示,它可以提供两个人。
这是一对逃亡的奴隶夫妻,男人名叫约翰,女人名叫芭芭拉。
由于无法忍受庄园主的残暴对待他们逃了出来,神父收留了他们。
卡伦决定雇佣他们提供食物和独立房间,但没有工资。
两人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只能答应。
不久,卡伦就在荒原上建起了简易房屋,他还把自己这片农场取名为国王之家。
晚上,上次讨饭的小女孩,趁着夜色过来农场偷走了一只鸡。
卡伦赶来后质问工人,为什么将他放走。
工人表示,她的皮肤黝黑,不能靠近,会有诅咒。
卡伦听后当即给了他一拳,让他赶紧卷铺盖走人。
一天,当地贵族辛克尔派人来,请卡伦到他的庄园共进晚餐。
辛克尔是本地的权贵,约翰和巴巴拉就是从他的庄园逃出来的。
他此次大摆鸿门宴的原因是,他早就盯上了那片荒地,想要低价收购。
但是卡伦这一番折腾,害的他计划泡汤。
席间,辛克尔大放厥词,言语间透露出对卡伦的不屑,甚至直接对卡伦的私生子身份出言侮辱。
但是卡伦依旧不卑不亢,同时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辛克尔想要抽成的企图。
这份刚毅同时引起了一旁辛克尔未婚妻海伦的注意。
宴会后,海伦还邀请卡伦来一个月以后丰收节庆典。
等到卡伦回去以后,却发现人去地空。
原来是辛克尔用双倍工钱,挖走了所有工人。
由于辛克尔从中作梗,他们已经找不到新的工人了。
晚上小女孩又来偷东西,被卡伦抓个正着。
卡伦了解到,小女孩名叫穆斯,她背后的其实是她的吉普赛族人。
卡伦与这些吉普赛人经过一番交涉,雇用了他们为他工作。
很快丰收节到了,卡伦再次来到辛克尔的庄园。
海伦的侍女,将卡伦引到庄园僻尽处,海伦正在那里等着他。
海伦表示,自己并不想嫁给辛克尔,但迫于父亲的压力,她不得不留在这里。
如果能重新找一个地位相当的对象,她父亲也不会反对。
卡伦表示,如果自己开垦荒地成功建立殖民地,那么他将获得贵族头衔和领地,也许能配得上海伦。
约翰被辛克尔抓住了,折磨致死。
卡伦带着约翰的尸体回来了,芭芭拉看到丈夫的尸体,心如刀绞,决定离开。
而吉普赛人看到约翰惨死,也害怕辛克尔对付他们干脆辞工不干了。
现在没有钱也没有工人,卡伦再次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状态。
芭芭拉最后还是回来了,因为她认识到辛克尔是他们的共同敌人,帮助卡伦就是帮助自己。
她想知道卡伦到底打算种什么。
卡伦打开袋子,原来他想种土豆,因为土豆特别耐受容易存活。
突然他们听到屋外有响动,原来是穆斯从吉普赛人那里逃了回来。
寒冬来临,整个荒原被白雪覆盖,整个农场几乎没什么食物。
圣诞节这天晚上,辛克尔特地来访提了一桶剩菜给他们。
饥饿难耐的芭芭拉也顾不了那么多了,连忙提了进去。
辛克尔还给了他们一袋钱,叫卡伦离开这里。
卡伦接下钱,或许他的内心已经有些动摇。
他回到房间,吃着那些剩菜。
吃完饭后。
他们还是将钱袋放回剩菜桶,第二天还了回去。
春天终于到了,他们终于种下的土豆终于长出了小苗。
他们将收获的土豆送到了财政部,国王派遣50名殖民者前往农场,并委任卡伦为皇家测量师。
前来工作的殖民者表示,穆斯会带来厄运,如果不赶走她,他们就离开农场。
在卡伦的一再劝说下,殖民者终于勉强答应。
而穆斯也被迫一直待在房子里不能出去,就这样,卡伦与穆斯和芭芭拉挤在一个房子里,躺在床上聊天,越来越像是一家人。
与此同时,辛克尔为了搞乱卡伦的计划,派人来暗杀这些殖民者。
而拿起自己武器反击的卡伦,却在反袭击中误杀了军人。
而这却被辛克尔抓住了把柄,在当时无论是何理由杀害军人,都会判处死刑。
中央的财政大臣不想得罪当地的那些贵族,于是便废除了卡伦和政府之间的开垦合同,这也相当于判了卡伦死刑。
很快辛克尔就派人来抓卡伦,神父看不下去出来阻拦,结果被直接开枪打死。
卡伦被抓到庄园,受到了辛克尔的酷刑折磨。
与此同时,芭芭拉悄悄潜入庄园,他在红酒里下药,她想亲手杀了辛克尔。
在楼梯间,芭芭拉遇到了海伦,海伦决定帮助她们。
就在辛克尔准备用开水烫死卡伦时,海伦借口说要商量结婚的事,把辛克尔叫上楼。
海伦说,只要放了卡伦就跟他结婚。
辛克尔想都没想就喝了红酒,毒性发作得快。
就在辛克尔倒地不起的时候,芭芭拉冲了进来,她终于有机会手刃仇人了。
她抽出背后的匕首,狠狠地刺向了辛克尔的腹部。
辛克尔被杀,卡伦被放了出来。
中央也恢复了他对荒原的开发权,芭芭拉却因为杀人,被判了终身监禁。
转眼几年过去了,穆斯长成了大姑娘。
前来修窗户的吉普赛小伙子对穆斯一见钟情,渐渐地两人走得越来越近。
国王派人送来了证书,卡伦终于获得了男爵头衔,并拥有20年的土地使用权和免税权。
但他一脸平静,好像并没有很开心。
治安官告诉卡伦,他请求缩短芭芭拉刑期的申请被驳回了。
而且芭芭拉将被送往奴隶监狱,在那里基本活不了多久。
这天,吉普赛小伙子用他们的方式向穆斯求婚。
穆斯回头看了看卡伦,卡伦默默地点点头,穆斯答应了小伙的求婚。
她告别了卡伦,跟随自己的爱人离开了。
如今农场又只剩下卡伦一人,他吃着早餐陷入城市眼眶里已噙满了泪水。
他终于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骑着马离开了荒原,他的贵族头衔也被取消。
卡伦劫了押送芭芭拉的囚车,两人一马朝着海边走去。
人生兜兜转转,卡伦花了25年的艰苦努力才得到了军衔,几经坎坷终于实现了他的贵族梦。
他隐忍、坚毅、目标明确,可以为了自己想要的蛰伏半生。
可终究没能逃过,情感给人带来的脆弱。
*本文作者:浅浅
得益于原著小说《上尉与安芭芭拉》的扎实,改编后的电影水准放眼2023年全世界范围内也依旧是最顶级的存在。
印象中北欧荒原的深邃与寂寥,拓荒者的坚韧与痛苦,凝结于127分钟里丝毫不显冗长。
资深影迷哪怕已然猜测出故事和角色的大概走向却仍旧会被作品恰到好处的分寸感所拿捏。
相对简单的人物关系,纯粹的镜头调度,都洋溢着北欧电影人特有的冷峻和孤傲。
许多镜头往往是一个角色加空景呈现,却给观众彰显出一种荡气回肠的史诗感。
影片开头,黑暗环境下借着微弱的火光,卡伦上尉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
旁人都在休息,唯有他小心翼翼擦拭自己的徽章,整顿军服身形笔挺。
短短几个镜头即可看出他对自己荣誉的珍视以及对后续待办事宜的严谨态度。
紧接着,装饰华丽的宅邸内行政大臣的宠物犬在办公桌上舔食者盘中的食物,其余大臣视而不见,对卡伦上尉的提议极尽嘲讽和鄙夷。
面对众人的不屑和羞辱卡伦不卑不亢,用各种方式,甚至是牺牲个人利益的以退为进提出自己的诉求并最终获得同意。
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冷一热、开篇5分钟左右的时间即可看出电影的细腻,人物角色身份和状态的不同。
与大臣们杯盘碗碟间的奢华不同,日德兰荒原中只有欧石楠与杂草相伴。
卡伦不得不全范围勘探,日以继夜劳作试图找到能够耕种的用地。
与此同时,无身份者的偷窃,地方贵族的侵扰、没有足够资金和人手的困窘始终伴随卡伦上尉。
他的孤注一掷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一场豪赌,最后注定失败。
卡伦知道,他必须赢。
找神父帮忙,用以搭建人脉维系地方势力与劳务关系。
只身犯险,用最低代价获得充裕劳动力资源。
拜访贵族,尽可能用低姿态换得时间争取空间。
只要创业者才知道,别人休息时候自己却不能休息,必须处于无休止的奋战状态才能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问题。
卡伦上尉的不苟言笑之下有着最诚挚的善意,灰头土脸的苦楚渗透着对成功的渴慕。
他的努力同样让受雇者感受之前从未有过的礼遇和尊重。
这一阶段,主人公的坚毅勇敢、隐忍克制、锐意改革与杀伐决断表现的淋漓尽致。
面对同父异母的贵族兄弟(感情上也算不得)他始终压抑着愤恨。
综合能力均不及自己的对方硬是凭借身份压制高于自己,子凭母贵带来优越感始终萦绕着卡伦的一生。
对应影片开头他擦拭徽章、对丹麦上层针锋相对只为获得名誉地位等细节,观众不难看出他的心结就是这里。
有人天生就在罗马,有人天生就是骡马,阶级固化下的抗争难如登天。
隐忍是不得已而为之,克制是暂时不能发作,这才有了后来发动反偷袭遭来横祸。
垦荒一段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务实精神、动员能力、动手能力、吃苦耐劳以及秩序维护。
在初期受雇佣者外流后,卡伦能够摒弃社会偏见去招募流浪者、放下身份芥蒂甚至抛弃代表身份的徽章,以最小代价获得了最大的人力成本,这在彼时是不敢想的。
而在又一轮雇佣者筛选阶段,左右权衡后果断放弃(暂时)吉普赛小女孩,为后续垦荒成功再进一步。
与在逃农奴夫妇的关系,则改写卡伦上尉后来的人生轨迹。
原本是冲着低价雇佣,可对方的踏实肯干获得了他的信任。
而丈夫的死则激起了卡伦的战斗欲,从隐忍到反抗的关键是那次公开处刑。
反派贵族无底线的肆意屠戮已经打破了恶的底线,最终把卡伦推向了对立面。
当然,故事中农奴妻子则成为卡伦后来的人生伴侣。
毫无疑问,女演员阿曼达▪科林与米科尔森奉献了精彩的演技。
本片中对话极为精简。
一位沉默的垦荒者,一位失去丈夫的寡妇奴仆,对话之少更是可想而知。
这两位演员凭借精妙的表情控制和肢体语言,总能凭借一个眼神和动作间的不经意停顿间完成角色的交流。
对比这份不演之演,近年来吹爆的许多所谓演技炸裂绝对是高下立判。
共同的命运,共同的苦难,共同的敌人,让女仆芭芭拉和卡伦走到了一起。
他们并未正式公开这份关系,但包括吉普赛小女孩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这片荒原的男女主人。
他们共同努力让这片荒原成为被开垦的农田,收留着无家可归的远人,收获着从前不敢奢望的美梦,建立着属于正义与爱,承载了幸福与未来的新秩序。
善恶到头终有报,之争来早与来迟。
结尾前大反派险些害死卡伦,芭芭拉与贵族妻子联手手刃仇人,以自己的牢狱之灾换来卡伦的自由。
而卡伦则在功成名就后毅然决然放弃身份,劫走了芭芭拉双宿双飞。
昔日的名誉和地位,最终被难以割舍的爱所替代,权势与地位,抵不上至亲至爱的陪伴与依靠。
影片结尾时,自己的吉普赛女儿走了,她捡起来那只改变命运的木棍。
孤苦一人的卡伦想起了芭芭拉给自己盛的那碗粥,百感交集潸然泪下。
转瞬而逝的眼神变化里观众同卡伦一样回溯其艰苦奋斗的一生,些许美好与幸福也都是芭芭拉的陪伴。
对方的身份早就不是女仆,而是这里的女主人,自己的另一半,这片荒原,不,这片农场上最伟大真挚的爱的代表。
米克尔森在这一段的表演非常棒。
纵观他近年来好莱坞电影中的角色表现都是有形无神的架子货。
而这样固定镜头下充足的情绪表达,是今日好莱坞最缺乏的,充满灵魂拷问的人性洞悉。
而正是这段表演和送走女儿时先摇头后点头的细腻,向世人证明了他出色的演技。
郭德纲总说一句,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卡伦上尉垦荒如此,农奴夫妇投奔卡伦如此,被枪杀的神父如此,从小贼到干女儿的吉普赛女儿如此。
每个努力生活的人啊,每时每刻都在抉择与被抉择中游走,谁都不知道未来会如何。
卡伦上尉从孤注和决绝中发力,在平和与落寞中孤寂。
最终看淡了一切,选择了放下对名利的渴望,选择了爱与回归。
本片就像好酒,越品越醇,回味悠长。
人这一生啊,都是为了翻过小时候的大山。
拔叔用一生翻了过去,甚至最终获得了终极幸福。
一生追求贵族阶级,拔叔为啥呢?
因为拔叔他从小就是不受贵族父亲承认的私生子。
可以说,拔叔穷尽一生,不管是剧情里没有深入刻画的参战升官,还是去开垦荒田,都是为了治愈小时候不受认可的创伤。
虽然拔叔和巴拉拉在开垦前期相互扶持度过难关,非常让人动容。
但我还是为挪威来的贵族小姐感到略略伤心,我期待的剧情是把书通过艰难险阻获得贵族身份,最终向挪威贵族小姐发出结婚邀约。
没错,没错,我心里想的是一个童话故事。
这就是为什么这部剧的剧情和层次超越了大部分电影。
因为拔叔在开垦后期其实已经陷入癫狂,杀人、送走女儿、在挪威贵族小姐到来的时候说安拉拉是管家而不是亲口承认他们的关系。
不择手段的拔叔,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也是在两个女人,不对,算上闺女的话得是三个人,的帮助下获得了真正的贵族身份。
在400个农民到来前,拔叔女儿的离开,让他真正认清了自己心中的渴望,已经不再是一个贵族身份,也不是挪威的贵族小姐,而是身处监狱的巴拉拉。
这里面每一个角色的刻画细节都非常丰富。
举个例子,女一巴拉拉作为奴隶,在电影中暗示受到了主人的性侵、虐待,但他和自己的心上人冲破了规则,逃到了拔叔门下。
甚至在饥渴的时候,也会主动展示出来。
我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不从道德层面去评价这个事情,但这种勇敢确实是很多人所欠缺的,至少拔叔就不像他这么勇敢,连挪威贵族小姐都不敢主动上。
再比如挪威的贵族小姐,她有着我们认为贵族阶层最优秀的品质,比如对爱情的忠贞。
他被父亲安排到当地的地主家,其实也展示了贵族阶层丑陋的利益交换。
尤其这一点和拔叔最后放闺女走,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后是被认为是恶魔的闺女,古灵精怪、勇敢、聪明,这样一个不同种族的小女孩,自始至终都有幸运女神的眷顾。
(爱笑的女孩运气不会差)神父的死有点意外,这样一个秉持公正眉清目秀的神职人员,就一枪被干了,后面剧情也没有交代。
人类终极的幸福还是情感,身份阶层、物质享受这都是我们忙忙碌碌的原因,但内心终极幸福依然是千帆阅尽后的情感。
【7.8】1、很平常的故事,虽然有反抗和报复,但大多数时候都是沉默😶2、我还以为这个男主是杂种,结果是他的对手是杂种3、男主,逃跑的女仆,逃跑的奴隶,外加一个被卖到犯罪分子之地的女孩,就组成了男主的家。
男主为了爵位非要去荒原种土豆🥔,最后终于等到了册封,又跑了去捡丢失的爱情4、那个贵族女最后还是没有嫁给男主,而逃跑的女仆在丈夫死了没多久就和男主上床了,她说:“你心里有人了,我也是”。
但是那个贵族女来了之后她又吃醋了5、画面挺精致的,故事也比较新颖——去贫瘠的土地种菜。
最后还是逃不掉男女、性、上下阶级的对抗。
当然,这个电影还涉及父女之间的爱,以及贵族和女仆生的人地位卑贱,与贵族之间的差距,被歧视,需要更多的努力才得到人家唾手可得的东西6、有点无聊,可能功在平常和回味
卡伦是一个贵族与仆人的私生子,经过25年的兵役混到上尉军衔,他响应国王殖民号召去开垦一个气候恶劣、强盗出没、土地贫瘠的殖民地,自己出钱,只为求得一个贵族头衔,以摆脱自己卑微的身份,于是开始了艰苦的开垦工作。
但卡伦的辛苦劳作,却让当地贵族兼法官德申科非常不爽,他生活奢靡,任性残暴,骄横跋扈,贪婪无耻,虐待奴隶,对自己的表妹海伦求婚未果更是迁怒于卡伦,把偷跑到卡伦那自己的奴隶埃里克森用开水活活烫死,并威胁埃里克森妻子芭芭拉,雇佣监狱囚犯杀死为卡伦劳作的吉普赛人,开枪打死了卡伦的牧师好友。
德申科收买国王身边的大臣宣称对卡伦已开垦的土地拥有所有权,而那些大臣更是无视公正,因为国王根本不知道谁在开垦,只要有人就行,所以官官相护并纵容德申科拘禁卡伦,并施以酷刑,这些“杂种”高高在上,根本不关心底层人的死活。
而卡伦身边有三个女人被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打动,芭芭拉作为卡伦的管家,死去了丈夫,虽然觉得配不上卡伦,但她很大胆直率,敢爱敢恨,成功潜入德申科的府邸营救卡伦,并与海伦配合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德申科,自己则被关入奴隶监狱。
海伦对于表哥德申科更是厌恶至极,讨厌他的粗鲁、讨厌他的残暴,对卡伦情有独钟,但卡伦对他若即若离,在帮助完芭芭拉杀死德申科后远走他乡。
吉普赛小女孩安麦姆斯作为游牧民族其身份更是连奴隶都不如,靠偷盗杀人生活,但她看到卡伦能给食物,还是投奔卡伦,但安麦姆斯吉普赛身份更是让农民认为是邪恶的化身,来劳作的农民坚持有她没我,有我没她,卡伦无奈只能送走安麦姆斯,但卡伦长期的与安麦姆斯相处,教她识字、教她测绘,他已经把她当成女儿当成家人了,最终还是从孤儿院把安麦姆斯接回来并抚养成人,而安麦姆斯成长为少女后,响应族人召唤选择回归。
这时卡伦又孤独一人了,虽然最终被国王授予了贵族头衔,但他发现他一无所有,这个身份给他带不来爱,当他得知芭芭拉有可能转入死囚监狱后,毅然劫持囚车,解救了芭芭拉,与相爱的人一起奔向美丽的海边。
在贫瘠的土地上,只能种植土豆,它们只要没有霜冻,就能茁壮成长,因为它们是杂交品种适应环境能力极强。
最终卡伦抛弃了贵族头衔,因为这个阶层“杂种”聚集,只有残暴而没有爱,卡伦要与相爱的人生活在爱的土壤里。
都说商场如战场,看完《杂种》无限感慨,浓缩版《繁花》大戏。
虽然说背景是丹麦历史十八世纪中期开荒史,故事跌倒起伏,摄影美学在线,人物也各个饱满,完全是现代商业中个人创业历史再现。
麦斯·米科尔森这次演的卡伦是一个贵族私生子,退伍后一心想改变命运,一方面是军人想建功立业的本能,主要还是在军人退伍收容所过的窘迫,想获得贵族身份和地位,想做人上人。
他想到为皇帝在荒野种植,发展殖民地。
去面圣提案,却发现皇帝跟不部上朝,一众议事贵族跟本不把他当回事,只是作为一个邀功棋子。
就这样他来到日德兰岛荒原自费发展农业。
招兵买马,团队分别是想法理念一致的忠心耿耿牧师,也有跳槽过来的安·芭芭拉夫妻,后面芭芭拉的故事线非常曲折,成为忠臣,实际夫妻关系,总之变为利益共同体。
最难免的是卡伦的出现动了早在附近扎根,势力庞大骄奢淫逸的贵族大地主德申科大蛋糕。
他开始明劝退,暗阻碍,设法破坏卡伦的开发事业,两人的竞争斗争是整部戏最具张力的剧情。
德申科的表妹本来已经与他订婚,卡伦的到来打破这一切,和贵族表妹还发展出一条感情线。
还有外来者黑人小女孩,被卡伦几次抛弃几次收留,映射出卡伦的善良和对目标无限向往的冷酷。
最后死的死伤的伤,扳倒大贵族德申科后,卡伦获得贵族称号和地位时已近暮年,身边无人,有一种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的落寞。
他决意去找为杀德申科坐牢多年的芭芭拉,二人骑着高头大马奔驰着,《杂种》实景拍摄荒野广袤,种不种土豆都有一种寂寥感,商场如战场,如古人意境:醉卧沙场君某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我查了这个Ludvig Kahlen(路德维希·卡伦)上尉的资料。
他于1755-1763年间在丹麦日德兰半岛中部(离奥胡斯不远)的石楠荒原垦荒八年,但最终因收成不佳而放弃。
就是这么一段史料不全且看似平淡无奇的经历,被女作家Ida Jessen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写成了《上尉与安·芭芭拉》一书,之后又翻拍成本片。
在书/片中,卡伦是个贵族的私生子(所以丹麦片名叫Bastarden,即英文的bastard,意思是杂种、私生子;有的地方翻译成“恶棍”就望文生义了),参军后凭自己努力一路晋升至中尉;但他的人生目标并不止于此,而是成为父亲那样的贵族,因为这关乎名分和特权。
当时的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五世正在推行一项开垦中日德兰的运动,为所有愿意去那里拓荒的人给与免除二十年赋税等优惠政策(实际上还报销路费、帮忙建房等),此举吸引了很多德国移民(他们首次将土豆引入丹麦,因此也被称为Potato Germans)。
卡伦趁机与财务部达成协议,如果他垦荒成功,就能获得男爵头衔。
然后就是各种天灾人祸、资金短缺、信仰冲突(或种族歧视)、条件恶劣;尤其是一个当地大贵族的百般阻挠,让卡伦本人也险些丧命。
最终作恶多端的大反派被暴力反噬,卡伦则成功受封,看起来是一部跌宕工整的人与自然、人与命运、好人与坏人搏斗的励志片。
但本片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让冷酷笃定的男主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所感动,并最终放弃了那个毕生追求的、但其实充满盲目的目标。
而且这种转变是循序渐进、扎实可信的;他与小女孩(亲情)、安·芭芭拉(爱情)、牧师(友情)三人的关系发展都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总之,能把史书上的寥寥数语改造成荡气回肠的史诗艺术品,不得不佩服原著作者、导演、摄影、演员们的功力。
本片是丹麦导演兼编剧Nikolaj Arcel和演员麦斯·米科尔森继十年前的《皇室风流史》后再度合作。
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的故事都发生在18世纪的丹麦。
拔叔上次拿下柏林影帝,这次虽然没在威尼斯复制辉煌,但得了欧洲电影奖的最佳男主角。
原片名 BASTARDEN 的二义性对应了两个主角:恶棍 - 二世子,私生子 - 上尉。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关于主题的讨论出现在他们的餐桌上(引自法罗岛字幕组翻译,译文有部分改动):- Så... du vil forsøge at dyrke heden?所以... 你计划开垦荒原?
- Jeg vil bygge kongens første koloni derude.我想在荒原上建立国王的首个殖民地- Heden er Guds natur i al sin pragt. Hvofor kastrere et vildt bæst?荒原由上帝创造 归于他的荣耀。
你又何必强夺自然的野性?
- Har Gud netop ikke sat mennesket på jorden for at skabe civilisation?上帝创造人类 不正是叫人子建立文明?
- Så vi er ikke civiliserede herude?你是说我们不算文明人?
- Men det er ikke hvad jeg sagde.我不是这个意思。
- Gud har intet med civilisation at gøre. Gud er kaos. Livet er kaos.上帝与文明无关。
神意混沌 生命混沌。
- Jeg er ikke enig.我不这么认为。
- Du kæmpede i de schlesiske krige. Var det civiliseret?你参加过西里西亚战役 说说看 文明么?
- Nej, krig er kaos. Men vinderen er den, som kan finde ud af at kontrollere kaos.不,战争只有混沌。
但知道如何控制混沌的人才是胜利者。
其实当二世子第一次说出“神意混沌,生命混沌”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是个聪明角色。
但我想多了,他理解不了混沌,无力征服混沌,在上帝的混沌面前,他是毫无行动的野蛮人。
有趣的是,这番对话同样可以发生在结尾,让我们设想那个从未露面的国王在赐予上尉贵族头衔,并决定派五百人殖民后,他们可能发生的对话。
把二世子的台词交由上尉,把上尉的台词交由国王:- Så... du vil forsøge at dyrke heden?所以... 你计划开垦荒原?
- Jeg vil bygge kongens første koloni derude.我想在荒原上建立国王的首个殖民地- Heden er Guds natur i al sin pragt. Hvofor kastrere et vildt bæst?荒原由上帝创造 归于他的荣耀。
你又何必强夺自然的野性?
- Har Gud netop ikke sat mennesket på jorden for at skabe civilisation?上帝创造人类 不正是叫人子建立文明?
- Så vi er ikke civiliserede herude?你是说我们不算文明人?
- Men det er ikke hvad jeg sagde.我不是这个意思。
- Gud har intet med civilisation at gøre. Gud er kaos. Livet er kaos.上帝与文明无关。
神意混沌 生命混沌。
- Jeg er ikke enig.我不这么认为。
- Du kæmpede i de schlesiske krige. Var det civiliseret?你参加过西里西亚战役 说说看 文明么?
- Nej, krig er kaos. Men vinderen er den, som kan finde ud af at kontrollere kaos.不,战争只有混沌。
但知道如何控制混沌的人才是胜利者。
当设想上尉说出“神意混沌,生命混沌”的时候,他成功开垦了荒原,他行动过了,但他没有获得曾经以为的“控制混沌的胜利”,他也许战胜了贫瘠,但是混沌,那不是我这个曾经一意孤行的老人可以解释的东西。
此刻,贵族的头衔不再是胜利的果实,而是混沌中可笑的游戏。
荒地无法被征服,混沌无法被控制。
他放弃那张华丽纸卷的时候,世界的可能性才刚刚打开,人生中第一次他获得自由,胜利者不妄图控制混沌,胜利者回到人世间。
人间没有应许之地。
退休老兵二次创业,VC不看好,自掏腰包,赌上所有身家,为国王之家而战。
土豆是前沿技术,荒原是一片蓝海。
神父推荐创始员工降薪加入,拒绝傲慢巨头收购,友商高管以身相许做投资。
员工高薪被挖,不拘一格招人才,动用核心资产救小合伙人,外部环境寒气袭人,997艰难渡过倒闭危机。
第一款新品发布量产,震撼市场,国资入股,苦尽甘来庆功宴上意气风发,公司扩招画大饼。
友商疯狂围剿,请水军搞破坏,谈判失败摔门飙车而走,秘密会晤泄机密。
上下矛盾合伙人被逼出走,友商联盟创始人危在旦夕,二把手打入友商内部,搞死老东家,大义凛然入狱。
接请合伙人出山,守业多年,终因个人原因离开,感谢她多年来的付出。
1763年,创始人开着SU7离开,和爱人前往星辰大海。
大胆点别装,难看就是难看,士兵不逆袭你拍这狗屎玩意儿干嘛。
暴力血腥但苦修的北欧主旋律,和芬兰的Stormkerry Maja互成脊地孤岛拓荒史
【D+】
男主因为出生低贱被轻视 一直在努力爬上贵族的阶层 最后才发现那些都是浮云 是这样么…
结局很好猜,也很浪漫
節奏緩慢,劇情壓抑,女主不吸引。兩顆星全給拔叔的魅力讓我忍過兩個鐘。。
应许之地的恶棍也许才是真英雄。麦子叔太迷人了!
一切从简,剧情简单,演得也朴实自然,倒也能让人安静看完。不像些个想耍小聪明的片子,角色也个个玩世不恭轻佻样叫人看得不耐烦。
历史的车轮。故事性很强让本片很好看。一些不太熟悉的白人发迹史,残酷也顺应当时的时代。
是部好片,但没必要去神化。
HBO来拍,估计能拍3季,然后被cutBBC来拍,估计能拍10季,不温不火Netflix来拍,能拍成9集短剧,还算精彩丹麦拍,一部电影,一部史诗。
很舒服
和同年上映的《拿破仑》一起来看会很有意思,大男主个人主义在这个时代似乎已经没办法拍了,英雄们的事业心总是败给爱情,女性的身影在历史中慢慢走上台前。
殖民时代
#HKIFF48#完全就是现代人回到18世纪组建了一个跨越夫妻关系与种族肤色的拟似家族,作为娱乐电影来说是好看的。(补标)
很电视剧质感,导演心思都花在了讲故事上,恶棍不是米叔是米叔面对的敌人
一般般
要不是冲着拔叔,可能我就没坚持到结尾
比荒原更芜杂苍凉的,唯有人心。在关于阶级、性别带来的天然傲慢乃至残暴下,有一个不该忽略的次要议题,两个殖民者被当地恶势力杀死后,他们最想问责的是莫名被视作厄运的吉普赛小女孩,哪怕是复仇,前提也一定是要放逐她,野蛮得荒唐,但是,当小女孩被赶走,他们自己大规模被摧残、驱逐,则再没人思考过命运是否更为糟糕,或者,因此更为糟糕。而这一套逻辑,看似蛮荒遥远,细细想来,也颇有当下性。比之片中种种争斗,不输贻害万年的劲头。也因此,全片最爽的唯一一幕,是Ann Barbara的复仇。三星半。
故事非常好看!可能是这次北影节我看的最像院线电影的。工整、顺口,好像梅洛。Mads演的这个角色本身很难让人不喜欢,不过他也确实有魅力,再加上演技的细节。这是一个“这一生 也在进取 这分钟 却挂念谁”的故事。happy ending。为表演加一星。(北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