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我的名字叫可汗

My Name Is Khan,阿汉正传(港),我的名字叫罕,我叫可汗,Khan

主演:沙鲁克·汗,卡卓儿,肖恩·哈珀,Christopher B. Duncan,Carl Marino,Steffany Huckaby,Jennifer Echols,哈莫尼·布洛萨姆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北印度语,乌尔都语,英语年份:2010

《我的名字叫可汗》剧照

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2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3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4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5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6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3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4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5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6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7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8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19我的名字叫可汗 剧照 NO.20

《我的名字叫可汗》剧情介绍

我的名字叫可汗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信奉伊斯兰教的里兹瓦·罕(沙鲁克·罕 Shahrukh Khan 饰)从小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母亲去世后,他追随弟弟扎克尔(吉米·舍尔吉勒 Jimmy Shergill 饰)的脚步 从印度孟买移民美国旧金山。里兹瓦在帮弟弟的化妆品公司推销美容产品时认识了经营发廊的单身母亲曼迪娅(卡卓尔 Kajol 饰)。里兹瓦不顾弟弟的反对执意与印度教的曼迪娅结为夫妇,一家人和谐美满。9.11恐怖袭击的发生使美国国内掀起了反对、歧视穆斯林教徒的风潮,里兹瓦与曼迪娅的发廊被迫关张,而曼迪娅的独子山姆(Yuvaan Makaar 饰)更是在一场由种族歧视引发的少年争斗中意外身亡。悲愤的曼迪娅将愤怒发泄在了里兹瓦的穆斯林姓氏“罕”上,说只有里兹瓦告诉美国人民及美国总统他的姓氏并非与恐怖分子相关,才会与他再次相见。就这样,执着的里兹瓦踏上了艰难的觐见总统之途……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杀死冈瑟第一次的离别拜托了,男主别过来天空迈阿密风云着魔凤凰街风雨银杏子追凶:黑夜狩猎者第二季尚气与十环传奇无敌拆伙王永不放弃皮绳上的魂晨光正好你好,珠峰爱的方式邪恶力量第十一季迷离小镇第一季鬼屋脱身炊烟爱阡陌幸福陷阱金装四大才子迷藏李茂扮太子摇摆艳夏我的男孩毛驴县令之一奶同胞穿越雪季混出新高度

《我的名字叫可汗》长篇影评

 1 ) OH MY KHAN大帝,他们为什么拿五颗星来羞辱你

有两种电影总是让我很费解,一种是众人皆骂的烂片,导演的天赋该有多差才不知道自己拍了部烂片,良心该有多坏才能放这种电影出街去谋杀陌生人的时间和金钱;一种是口碑极好我却觉得极其糟糕的电影,这不得不让我自省是不是有反社会的倾向然后顺便怀疑人生.MNIK属于后者.一般来说,如果一部电影从童年开始交代,常常会有一个长者说一句禅意的话然后影响主人公的一生.MNIK里Khan的母亲告诉他世上只有两种人,做好事的好人,做坏事的坏人,于是这句话就是全剧的眼了,说实话我并不讨厌这个立意,这类题目其实很容易拍一部煽情励志型的片子,水平差点至多就是落入俗套,没想到Karan Johar竟然能把这样一个故事拍得如此牵强混乱,缺乏逻辑,百年难遇的差劲.MNIK讲的是一个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穆斯林男人为了爱情而上访的英雄故事.神奇的是宝莱坞梁朝伟SRK在演绎Khan时愣是把阿斯伯格综合症演成了智障盲人,他真应该在接完剧本后先去观察这些患者的生活,而不是去夸张的模仿RAIN MAN中Hoffman的表演.其实这个角色根本没必要被设定成这样一种病症,Khan的穆斯林身份已经足够饱满来诠释电影想要表达的宗教无罪人分善恶的主题,但是导演更着墨于角色的阿斯伯格综合症标签而忽略了去描写更重要的宗教塑就的普遍人物性格,使得让Khan这个非代表性角色肩负起为穆斯林正名的民族大义显得那么没有说服力.影片花了第一个小时告诉我们Khan追求Mandira的爱情故事,没什么浪漫的对白,也没什么感人的桥段,对女主角一见钟情二见倾心的Khan只是每天缠着她不断重复marry me marry me,于是有一天Mandira对他说Khan marry me,这是我见过的最诡异的爱情了.有没有哪个被这部电影感动得痛哭流泪的姑娘告诉我你的泪点在哪里,如果有这样一个男人如此对你示爱,你会跟他走吗.爱情是可以盲目的,但是电影不可以没有逻辑,不能不向观众交代清楚爱火是怎么绽放的.同样是讲阿斯伯格综合症患者的爱情,ADAM这部电影更能成功带着观众走进剧情,男女主角的相爱显得是那么自然.几乎没有任何铺垫,半部电影过后,911的到来把后半部电影带入到另一个故事,电影真正想表达的主旨这才开始.这样的转折显得很突兀,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河蟹在没有伏笔的情况下骤然破碎,穆斯林突然成为了美利坚全民公敌,然后导演赋予了女主角儿子一个穆斯林姓氏引发的躲猫猫式死亡,全剧达到高潮,显然这是完全站在穆斯林意识立场的描写.当导演意图消除人们对穆斯林的偏见时,却首先制造了偏见,电影里穆斯林教师被下课,理发店倒闭,店铺被砸,机场被安检,这些场景描写触痛了穆斯林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被放大化至整个美国社会对穆斯林的敌视,可是导演忘记交代这样的偏见和敌视是怎么造成的,导演也带着对美国的偏见忽略了美国社会对穆斯林的宽容与保护的那一面.事实上为什么热衷于圣战的总是他们,禁止与异教徒结婚的也是他们,当穆斯林试图要求别人对他们的认同时,是否做到了对非穆斯林世界的认同,穆罕默德左手古兰经右手宝剑的样子总让我想象出一幅左手圣水右手鲜血的场景.即使电影试图把穆斯林宣扬的多么美好,对我来说仍旧没有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我在上文说导演在塑造Khan这个角色只贴上了个人标签,却无法承担代表穆斯林的重任.可是导演深信Khan就是能够代表穆斯林,于是让他带着全体旅美穆斯林人的期待重新走了一遍阿甘走过的路,然后在Georgia上演了一场大禹治水的个人英雄主义大片,电影里总是不时透露点儿穆斯林拯救世界的隐喻.如果说上半部爱情片是聊斋志异,那么下半部励志片就是封神榜.不过既然这么多人认为MNIK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那么请拍续集吧,片名叫做"Khan从政记",片中名句"我的名字叫Khan,请投我一票"将风靡全球!P.S. 1 据说MNIK在德国上映时,从160多分钟被剪成不到110分钟,由此可见德国广电总局对消费者很负责.P.S. 2 徐才女应该感谢MNIK,因为它,杜拉拉绝对不会是我今年看过的最糟糕电影.

 2 ) 最后还是不免一声叹息

其初看到这部电影的名字实在没什么兴趣,而且还是一部印度的片子。

对于印度的影片的印象还停留在“深邃”“晦涩”之上,但这次之后,或许我要摆脱这种惯性思维模式了。

故事中结合的倒叙插叙相得益彰,导演安排的剧情也恰到好处。

故事发展的节奏很好很强大,少了青春剧中求婚的冗长片断,而让这件是进行的顺理成章又近高潮。

在此不得不提上一句就是,女主很美很有韵味。

倒是影片后期,男主为了见总统而历尽磨难,却是让人压抑万分,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启程。

也许只有电影中的人物才会如此执着,或许他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可他不应该接受好的治疗和更多的关爱吗。

这中的故事情节难免让人费解,也确实在电影中进行了夸张的表达。。。

故事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也确实反映了当今的社会扭曲的意识形态,也不免让人一声叹息。。。

 3 ) 想起甘地和阿甘

凭心而论这样一部电影着实是我所爱,激发热情心怀大爱。

本该力荐,却心有余悸只好推荐一番。

Khan的故事让我想起了甘地和阿甘,导演和编剧如此天才居然把两人精神浅浅的融为一体,大肆感动众人。

Khan用阿甘一样的身躯完成了形同甘地的壮烈,确实让人悲喜交集,此人壮烈真豪杰也!

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即生活于宗教之中,众人皆逃不出信仰与宗教的统治。

信仰,宗教两者紧密相连,而信仰不应被宗教所束缚。

Khan身为伊斯兰教徒,而他的信仰却只是好人与坏人之分。

“我的名字叫Khan,我不是恐怖分子”恩,的确Khan是个好人。

我一直以为信仰可以是任何,只要够律己足矣。

朴实的人,只要有人歌颂变可以成为英雄。

Khan的格言“我的名字叫Khan,我不是恐怖分子”在第一次被俊男和美女用摄像机录下,而后在他们的不屑努力下公诸于世人,这段情节真真的插入的过于生硬。

不过也正如此才大肆沸腾了观众的血脉,成就了Khan真正的英雄之路!

好吧我承认我在心中默默地BS者导演与编剧,一切皆因LVOE……我的名字叫不写,我不是恐怖分子,我是个好人。

 4 ) 媚俗的宝莱坞伪佳片

片名:我的名字叫罕 上映时间:2月12日(印度) 类型: 爱情/剧情 片长: 165分钟 主演: 沙鲁克•罕 、卡卓尔等 读家:白小顶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印度版的《阿甘正传》,虽然情绪饱满而富有煽动力,但难以引发内心感动。

我对这部电影并不抱太大的期望,基本上把它看成了《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后,印度电影工作者又一次向好莱坞投石问路之作。

《我的名字叫罕》以“911事件”为契机,从一个普通穆斯林信徒的角度诠释了这一事件前后对美国民众中所造成观念和生活的影响。

片子的开场很吸引人,从男主角那句“我的名字叫罕,我不是恐怖分子”自我介绍铺展开,让人不禁想要了解眼前这个喋喋不休的男人背后,到底拥有一个怎样的故事。

影片没有向以往同类题材那样,选择营救者或受害者作为叙述主体,而是很详尽的为观众展示了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环境下,作为“恐怖分子假想敌”穆斯林信徒在美国被排挤,被敌对,被孤立、被仇恨的遭遇,隐忍中的坚持和屈辱让人肃然起敬。

不管是从剧情安排还是立意设计,可以看出这部电影向奥斯卡示好的野心,只是光有个好角度显然不够。

过犹不及和意犹未尽是两种境界,前者热闹却虚张声势,后者含蓄却步步为营。

影片不幸沦为前者,用近乎献媚的方式勾勒出一个印度版的“阿甘正传”,完美的无懈可击,轻浮的无以伦比。

和阿甘一样,主人公罕也是一个有点沟通障碍,自我封闭的人(亚斯伯格症),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做事坚持简单的原则,因为妻子的一句气话,就踏上了去找总统,表明身份的道路。

过去和现在的经历通过罕的旅程被穿插在一起,与《阿甘正传》每一个精心设计巧妙融合时代特征的剧情不同,这部电影可谓集多家之长为一体,不管从他的爱情故事还是孤独之旅,我们很容易发现似曾相识的桥段和感情泛滥的煽情点。

在温情脉脉的基调下,虽然小受磨难,主人公罕依然被刻画成用大无畏的爱和宽容,去反对种族歧视,消除宗教隔阂,坚持自我信仰的人,他的简单和执着成为了莫大的优势,——他赢回了爱情,获得了尊敬,成为了英雄,在堂而皇之的说教之词面前,甚至让我有了穆斯林拯救美国人的错觉。

远离了印度电影的歌舞,宝莱坞彻底向好莱坞靠拢,连骨子里贩卖的是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总统接待罕的圆满结尾,不仅上升到了民族融合的高度,更是典型的“小人物实现大梦想”,——这一切“被设计”的转承起伏,虽然情绪饱满而富有煽动力,但回过神来一想,既缺乏深度,又没有厚度,只是隔靴挠痒,难以引发内心感动,整部电影不免成了一部中规中矩,流于形式的伪佳片。

 5 )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宗教

有人懂得克里希那穆提吗?

他为什么在我们这个时代横空出世?

他为什么反对宗教组织,甚至解散专为他而设立的世界明星会?

他为什么说:“信仰纯属个人之事,你不能也不应该使它组织化,如果你这么做,真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同时也变成那些懦弱的人和暂时无法得到满足的人的玩物。

真理无法屈就于人,人必须通过努力来亲近它。

”如果你看过《我的名字叫罕》,也许你能更加接近这位现代的印度哲人一些。

他反对的不是宗教的终极真理,他反对的是宗教组织化,那些使人僵化、教条、失去个人思考、人云亦云、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世界,并且把人标签化的东西。

诺查丹玛斯曾经暗示:毁掉人类的,很可能是宗教战争。

当宗教组织化,一些人追随另一些人,人们被标签,被分类,强迫就开始产生,暴力也因此而产生。

一些人假借“神”的名义去指责另一些人,用一些标准去衡量另一些人,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就被排斥、被指责、被归为另类,暴力就在这里面,不单存在于不同的宗教里,甚至存在于相同宗教的不同派别里。

《我的名字叫罕》讲的是一个爱与宽恕的故事,“恨让我们分离,爱让我们在一起。

”仇恨只会带来更大的仇恨,只有博大的爱才能带来真正的和平。

罕是一个有轻度自闭症的男人,他一根筋、专注、不懂得世俗的人情世故,因为他的心是专注的,所以他拥有几乎可以修理一切机械的一技之长;他专注地爱一个女人,所以最终这个女子被他打动而嫁给了他。

本来他们在美国一个小镇拥有幸福平静的生活,但九一一改变了这一切。

罕是一个穆斯林,他的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

因为罕这个名字透露了他的穆斯林身份,人们把对恐怖分子的恨转移到他的身上,甚至他儿子——其实这个孩子是他的妻子与前夫所生,他爱若己出——的身上。

因为种族歧视,这个无辜的孩子被整个学校孤立,甚至他最亲近的朋友也把对恐怖分子的仇恨迁怒于他,最后死于一群愤怒的年青人手下。

他的母亲因此而崩溃,而后悔嫁给这个具有穆斯林姓氏的男人。

她赶他出家门,并告诉他:“除非你告诉全天下的人,告诉美国总统,你的名字叫罕,但你不是恐怖分子。

”罕出发了,他要去见美国总统,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回家,才能回到他心爱的女人的身边。

在艰难的旅程中,不管遇到多少白眼,多少危机,他仍然坚守他的信仰,他仍然祷告。

在清真寺里,他遇到真正的恐怖分子在煽动他人时,他告诉大家:“妈妈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做坏事的坏人,一种是做好事的好人。

’真主告诉我们,通向他的唯一途径是爱。

”他到处寻找美国总统,就为了完成他对妻子的承诺,他要告诉美国总统:“我的名字叫罕,我不是恐怖分子。

”当总统车队通过时,他在人群中这样大喊,于是被当成恐怖分子抓起来了。

一个国家的公民要见他的总统有错吗?

为什么我们要害怕守法的公民?

只是因为他的名字同穆斯林有关吗?

我们为什么要把人标签?

罕一根筋地坚持他的信仰,坚持他的行为准则,他没有因为自己被歧视而去恨那些歧视他的民族,他做着他认为应该去做的事,最终打动了所有的人,因为恐怖分子的行为而被迁怒、被歧视的穆斯林,以及被九一一伤害的美国人。

难道只有自闭症患者,才能免受这个世间的染污吗?

如果不是他开启我们内心的爱,有多少人仍然会被他人的行为所影响,所投射,所干扰?

为什么克里希那穆提说:“我坚持主张没有任何宗教组织能引领人们见到真理,如果为了这个目的而成立人为组织,必定造成人们的依赖、软弱和束缚,既阻碍他们的成长,也使他们残缺不全。

个人的特色一被抹杀,便无法见到那无限的真理了。

”暴力就在我们心中,当我们把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权威的时候,当我们开始分宗教派别的时候,当我们开始以教条来约束他人的时候,当我们执着于自己是唯一正确的时候,暴力就产生了。

你还要分日本人和中国人吗?

你还要分佛教徒或伊斯兰教徒吗?

你还要分素食者或肉食者吗?

当你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的时候,暴力就产生了,当这种现象被群体化时,战争就开始了。

看看死于九一一的那些无辜的人们的痛苦,看看那个死于自己伊斯兰教姓氏的无辜的孩子,看看伊拉克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双边家庭的痛苦,你还要坚持去抵制日货,仇恨所有日本人,把所有的罪归结投射于某个被标签的个体吗?

布莱恩*魏斯医生在《回到当下》里写到:“千百年来,上帝与宗教一直被误解、扭曲,被人类计谋操控,上帝之名最终极的象征应该是和平、爱、同情,可是却被人拿来进行战争、杀戮、灭种。

即使到了今天,二十一世纪展开了,‘圣战’也象中世纪的瘟疫感染我们的星球。

战争怎么可能是神圣的呢?

”“只有放下恐惧,把信奉不同教义的人一视同仁,而且视为走向天堂之路的相同灵魂,我们才能不分南北真诚相爱。

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同划一艘船。

在多次的轮回中,我们相信过所有宗教,扮演过所有人种。

灵魂没有宗教、人种之分。

灵魂只知道爱与同情。

”所以,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当人们获得理性与爱之间的和谐,才能获得不朽的永恒。

绝对真理就是生命本身,我要每一个人都像晴空中的飞鸟一样快乐,无拘无束,独立自主,充满着自由的至乐。

”这个世界只有一个宗教,那就是爱与宽恕。

附:各大宗教对于“宽恕”的定义:佛教:怨不能止怨。

只有爱以有止怨——这是永恒的道理。

“即使有人用各种难听的话贬损我,并且在千万个世界中到处张扬,出于慈悲,我赞美这这个人的功德,乃是菩萨的修行。

”“在大型集会之中,某人用侮辱的语言揭露我隐藏的缺陷,恭敬地向他行礼,视其为法友,乃是菩萨的修行。

”“如果有人即将斩下我的头,即使我没有丝毫的过错,透过悲心的力量,担负他所有的恶业,乃是菩萨的修行。

”基督教:如果你肯原谅别人的过错,天父也将原谅你;如果你不原谅别人,天父也绝不肯原谅你的过错。。。

“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

到七次可以吗?

”耶鲧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印度教:高贵的心灵是把自己奉献于:促进他人的平静与快乐——即使这些人曾伤害过他。

伊斯兰教:原谅你的仆人,一天七十次。

犹太教:一个人所能做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原谅过错。

各大宗教对于“平静与爱”的定义:佛教:现在果生于过去因。。。

这即是“法”。。。

这种精神即是爱,这个目的即是平静。

以武服人,招致更多怨愤。

以爱服人,不会事后悔恨。。。

我称他是真正的僧人,他确实说出真理、带来启悟,而且避免了粗暴,所以他不伤害人。

以正行得到平静,就是胜利,而且从所有的束缚中解脱。

不造口业、身业,而且诸善奉行。

“被我视如己出来关爱的人待我如仇敌,如母亲爱生病的孩子一般更加爱他,乃是菩萨的修行。

”基督教:不要与恶人作对。

有人打你的右脸,连你的左脸都转过来由他打。

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你的外衣也由他拿去。

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

这样就可做你们天父的儿子,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眷;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

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

你要尽心、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这是最大的诫命,也是第一要紧的,其次是“爱人如已”。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彼此相爱。

”印度教:内心吵嚷不休,停不下来,但是透过练习,不妄生意欲,心念就停了下来。

守住某个对象,浮动而外驰的心就能平静,返归本来,与大我同在。

圣哲的无上祝福就是心的平静。

以仁慈征服暴怒,以善对付恶行,宽容胜卑鄙,正直打败谎言与欺骗。

伊斯兰教:善征服邪恶,以善报恶。。。

我要告诉你什么行为比忠实、慈爱、祷告更好。

让彼此敌视的人重归和好就是这种行为;因为敌意与憎恨,从根部粉碎上天的奖赏。

犹太教:多么美妙啊,在山之上是他的足部,他带来良机,颁布和平。

我告诉你们:爱的行动就像圣训一样有价值。。。。

不是去学习,而是去做它,这才是最重要的。

爱是教律的开始,也是结束。

你应当爱你的邻人,就象爱你自己。

本文参考资料:《克里希那穆提传》,普普尔*贾亚卡尔著,胡茵梦译《前世今生之回到当下》,布莱尔*魏斯医生著,黄汉耀译《菩萨的三十七种修行之道》,嘉瑟.戊初.东美仁波切

 6 ) 我的名字是可汗 我不是恐怖分子

影片刚开始播的时候,发现罕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

让我想起在中央台做的一期节目,讲的是也是天生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他们比罕更严重,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感情,甚至会用暴力对待至亲的人。

以前一直想生个漂亮的孩子,而现在发觉生个健康的孩子就是个福分。

K他一直都是个充满爱的人。

小时候帮助老师家门钱的水排掉,从白天一直干活到晚上。

这是影片感动我的场面之一。

K患的病,让路人带着歧视的眼光看待他。

每个人都有自尊,都不希望收到别人不公平的待遇。

而黑人组织艺人拍的一系列lovelife的公益广告,正是向宣扬一种品质:从“自己”做起,停止用眼神、言语、肢体去歧视特别的孩子!

因为K的单纯,发自内心的努力最后赢得心上人的青睐。

美好的生活从911事件之后发生变化。

周边的人把歧视一切不合理的愤怒给了信奉穆斯林的人民。

妻子曼德拉的孩子因为改姓 可汗,一个穆斯林的身份被人杀害。

孩子的去世深深触动了我的内心。

一个无辜善良的生命因为宗教问题被残害。

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事实。

肤色 民族 宗教的冲突在几个世纪以来都未能很好的得到解决。

k在批判恐怖分子医生的时候有说到,上主是富有爱和仁慈的,他不希望发生流血。

我不知道穆斯林的教义是什么,基督教中,有个法律老师问耶稣诫命哪条是最重要的。

耶稣说 你要全心,全情,全意爱主你的上帝。

其次是你要爱人如己。

一个以爱环绕的基督宗教时常也会受到来自各界的抨击。

断章取义说宗教与科学冲突,基督教有着强烈排他性。

而穆斯林中,我想是很多人断章取义了里面的章节,理解错误。

有的演变成了恐怖分子,而部分世人带着有色眼睛对待穆斯林身份的人。

记得一个土耳其的网友说,欧洲人看他们就觉得他们是会捆绑着炸药搞自杀性炸弹袭击的人类。

曾看过一个黑人牙膏的广告,善良的黑人叔叔帮小朋友捡回气球,却糟到不明事理的孩子母亲怒骂。

只因为他的肤色问题。

我的名字叫KHan,我不是恐怖分子。

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就植入人心。

在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

更是强烈的表达出没有印度教穆斯林之分。

特蕾莎修女在印度办仁爱之家,帮助收留被回族迫害的印度教徒,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受到各方阻挠,包括印度教区的婆罗门。

特蕾莎修女不畏反对收留患病的印度教徒。

德蕾莎她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认为人类的不幸并不存在于贫困、生病或饥饿,真正的不幸是当人们生病或贫困时没有人伸出援手,即使死去,临终前也应有个归宿,这就是德蕾莎向垂死者传播了主的爱。

 7 ) 不谈宗教,不谈信仰,简单的道理只有简单的人懂得

我以为,在这部电影里宗教、信仰不过是一种介质,教我们看清人性,方法确实很简单:做好事的好人VS做坏事的坏人。

可是我们往往自寻烦恼,混乱了标准。

影片中的悲剧,是为了将矛盾夸大,发人深省。

可汗以执着、单纯的行为,一次次向我们这些大愚若智的人证实了,这个世界,人性的品相不过是好人、坏人而已。

 8 ) 评论我的名字叫可汗

印度电影往往通过长时间的平铺直叙与后来的变故形成强烈对比,让人感觉这是真实生活,而真正能激励人心的就是这些源于真实的东西。

影片以一个个谜团开始,然后再以回忆和正叙穿插的过程揭晓答案,让故事很容易被理解。

KHAN这个姓氏在印度人中很普通,但这是个穆斯林姓氏,所以在911事件后KHAN变得有更多含义,这也是为什么影片要起这么个名字。

在印度,印度教和穆斯林的关系本就不可调和,再融入了国际因素,使普通穆斯林民众受到极大歧视。

KHAN所做的不单为自己,更为了证明人只有好坏之分,不能因种族信仰区别对待。

之前看评论有说男主表演如何如何的好,但我感觉这表现的根本不是自闭吧,需要用身体僵硬来表现的话,那只能说演技远远不够。

 9 ) 需要注意的是: 电影的主线条并不是源自真实的故事!

真实故事是:影片由在印度妇孺皆知的万人迷影帝沙鲁克•罕担纲本片主演,2009年沙鲁克•罕去美国宣传电影时在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机场遭遇扣留,被问话达两个小时,原因仅是他的伊斯兰教名字,最后由印度大使馆出面交涉才获放行,而本片的部分情节与现实惊人的相似成为一大看点。

有点夸张, 我还以为真的有个人的小孩被杀, 然后他去见奥巴马.结果这2条主线都不是真实的故事. 在美国见见总统没有想象的难.你要在中国见到县长都估计很不错了, 往上面一级就更加难.跳跃方式的看了一下, 不是很好看. 一贯的印度电影作风, 夸张的脚步 大部分时间包含印度音乐, 印度音乐好听, 但是似乎一部电影太多了. 他们电影很喜欢夸张动作, 比如走路的脚步, 很多电影里面都有. 特别印度电影的动作片, 如果使用这种元素, 看起来就很"假"了. 不过 <平民百万富翁> 倒很少, 也很好看.

 10 ) 间接为美国的民主说话

幸好我没有提前看影评,没有想到这是部争议很大的影片,从2010年到现在的沉淀,还能在豆瓣上得高分,我才去看的,我觉得还是好片子,夸张是印度片的特征之一,爱情也是印度片重要主题之一,分分离离,催人泪下,这一部也是,一个自闭症的男人如何追求爱情,如何执着地要去见美国总统,有《阿甘》的执着和爱情,阿甘是有点弱智,不是自闭,也没有特异功能,有《雨人》的自闭,有特异功能,能马上说出散落一地的火柴根数,可汗能说出字母组合中的动物名称,也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这部电影高出爱情片的地方是,对宗教信仰的维护和坚定,能结合“911”事件,澄清对穆斯林人的偏见,就像我们说的绝大多数维吾尔族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只有极少数的彊独份子,电影对现实及时的反映,一个能吸引观众,另一方面通过深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引起观众的思考,从而影响人的价值判断,进而指导人的行为。

影片最后能让新当选的黑人总统见他并肯定他的想法,这个想象力够可以的,把他的意志强加给了美国。

印度号称是全世界最民主的国家,从他的电影也可以佐证,另一部《偶滴神啊》是颠覆宗教信仰的,容许不同的信仰,也容许对宗教说不,或者揭露一些打着宗教的牌子,干着骗人钱财的事,看一个国家是真民主还是假民主,去看它的电影也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我的名字叫可汗》短评

还是没法看印度片

4分钟前
  • Mena
  • 还行

为Khan这个姓而加一颗星,仅仅只是个人感情。最近看多这样执着可爱冒着傻气的人。而我最喜欢的反而是他在病床上搂着她,对她说:“我知道,我也爱你。”一瞬间我湿了眼睛。是,你爱的人都可以对你说“我知道”,但却极少有人跟你说他也是。起码我没等到。

7分钟前
  • Memento Mori
  • 力荐

太牵强刻意了.

12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作为一个正常的吃猪肉的回民,我很有压力

15分钟前
  • 仨门儿
  • 推荐

原本是个积极向上的片子。心态原因,看得累。年纪与经历确实会影响判断。

20分钟前
  • 神哥
  • 较差

有感动到我

21分钟前
  • 西北之境
  • 推荐

不好意思,我看完这个电影之后心里拔凉拔凉的。穆斯林永远解脱不了自己的桎梏了!我就问两个是,1孩子怎么突然就是穆斯林了?2那个崇拜汗的穆斯林小店主最后一次冲出去的时候为什么推搡了那个男的而不是说一句,我不是恐怖分子。 穆斯林们,找到你们的尼采,大声的说一句,安啦已死。

25分钟前
  • 晏之敖
  • 很差

一定要有精神病才有那么可爱的人吗

27分钟前
  • lucia绿
  • 推荐

冗长拖沓的令人发指。歌舞烦得人死。AS≠AUTISM!

31分钟前
  • iNVAiN
  • 较差

人在异乡为异客,还是自己的家乡好

32分钟前
  • 许侠客
  • 推荐

这是一本印度的阿甘正传。导演把好莱坞的几招学的很好,爱情戏甜甜蜜蜜,美国梦做的舒坦,上访戏也格外的好莱坞。911,台风,奥巴马,尽收眼底,是穆斯林为自己教义做的一次正面宣传。而且煽情煽的那个,让人止不住的泪花流。真是好看。

37分钟前
  • IRA
  • 力荐

古兰经里说,一个无辜者的死亡等同于整个人类的死亡,因为那会让人类付出代价。

42分钟前
  • 次非
  • 推荐

虽然是印度片,但是透出的都是美国式的民主和优越。煽情浓的有点过。

43分钟前
  • 白小顶
  • 较差

汗,竟然这么高分啊。

44分钟前
  • 七色潜水艇
  • 较差

好假啊

4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本身的立意是不错啦。但大段的狗血俗套剧情实在叫人难以买账。为了煽情而煽情的电影居然能拿到8.6分,叫人哑口无言

50分钟前
  • 重症家里蹲
  • 还行

因为bharati的缘故在找手边有的印度电影看。阿斯伯格,相守的爱,宗教包容,我还是没法抗拒这种大俗套,这种让世界一小时很美好的梦。比较讶异的是豆瓣最受欢迎的两篇影评居然都是一星。意识形态为先也倒罢了,唯作为一个从不让宗教驾临世俗之上的民族,我们竟然比所有人都更加不宽容……

53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有些笨拙的偏执狂,你打败了这么多人

56分钟前
  • 不问鬼神
  • 还行

My name is Loshan,and I‘m not a……

60分钟前
  • 哔呣咣啵の哸啐
  • 还行

现在宝莱坞的电影不得了

1小时前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