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雁与吴爱丽
小雁與吳愛麗,Yen and Ai-Lee
导演:林书宇
主演:夏于乔,杨贵媚,曾国城,黄奇斌,张捷,张诗盈,范瑞君,谢章颖,谢以乐,徐裕杰,叶全真,阮凤仪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4
简介:小雁与Allie是两位长相一样的女人,一位为保护母亲而过失弑父;一位试图透过表演课理解人生。小雁服刑八年,刑满出狱后回到小镇,被邻里投以异样目光,人生无法重回正轨。当母亲的新男友醉后对母亲施暴,更让她感到命运似乎注定重演。当小雁和Allie的共同秘密被揭开,小雁能否彻底逃离悲剧命运?首度与妻子夏于乔合拍电影,更请..详细 >
一度怀疑是不是大学生拍的…什么东西嘛,为了博某个“另一种关注”奖?
破题口不错,原本蛮期待的,只可惜中间的内容架构仍是一盘散沙,随时随地会崩坏掉。扮孝女在帽中哭泣那段可以的。
写母女关系,但可惜的是落点却在男人/父亲,给她们造成一辈子痛苦的也是男人/父亲。更印证了一个隐秘的事实,女儿常常恨自己的母亲,恨她做不到自己希望的样子(不一定是要母亲成为谁,可能只是希望母亲离开父亲的愿望落空而恨)
容我二刷后再来写几个字
夏于乔其实是有进步表现与突破的,提名金马女主也合情合理;杨贵媚太稳了,四两拨千斤已经看不出来表演痕迹,是另一种平淡如水的境地;意外看到叶全真。
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独处,接受孤独。一个女人,尤其不要因为寂寞,而选择一个大体不错、偶尔发疯的男人。家暴只有0和无数次。“男人不都这样吗”——为什么我们要对男人的标准放那么低?吴爱丽,我爱你,妈妈,我爱你,我自己。
一个很惨的故事。小雁因为杀了禽兽父亲而入狱,出狱后的她仍无法释怀,没有与自己和解,也没有与母亲和解。父亲与其他女人的儿子这个时候来到了她身边,这个无辜又可怜的孩子被母亲遗弃了。小雁自己都过不好,却又不忍心抛弃这个孩子,只好把孩子带到家里与自己母亲一起抚养。误打误撞,小雁用母亲的名字吴爱丽加入了表演班,终于在一次表演时直白地宣泄了自己的情绪。成为吴爱丽之后的小雁似乎可以踏上新的人生道路了。虽然宣泄那场戏演得很棒,但我真不认为这样痛苦的人生有可以再来的机会,回忆不会忘却,痛苦不会消失,只是骗自己继续活着的方式吧。
个人非常喜欢,狗血奇情被处理的很克制,母女也并非传统模式的相爱相杀,学表演部分有点李沧东《诗》的感觉,孝女那一段哭戏反而是败笔,但有杨贵媚的加持,一切都稳妥。拍摄地是高雄美浓,以及春面乐队的片尾曲,非常浓郁的台南味儿。
恨是真的,爱也是真的,无助也是真的。女儿对父亲的怨恨,对母亲的怨恨,甚至对弟弟和这个家的怨恨,原来恨屋也会及乌,在亲手了断的八年后仍无法释怀。原来,如果没有改变,与过去的自己作了断,怨恨只会一直萦绕。原来,成年人尤其是亲人之间,爱在心里口难开,恨却容易脱口而出,她们通过试探靠近,通过靠近和解,通过和解表达爱。真该感谢她有这么一个好名字,让你直呼其名,进可攻退可守。
小Yen换个打扮我就认不出来你了:)
没怎么看明白
对于华人女性“为什么活得这么贱”浅尝辄止的探讨,最后还是血浓于水的亲情里和解。剧本有新意但并不惊喜。本来全程都在怀疑为什么要用黑白摄影,直到最后看到孝女在帽子里的独白才觉得豁然开朗,以为都是为了衬托这一幕。没想到导演映后却说,用黑白摄影完全只是因为自己的直觉。最出彩的应该是两个女演员的表演,确实都很有水准。
母女之间的相互映照与小雁在表演课上的自我映射维系着电影持续向前推进,但很可惜的是,不管是小雁对着镜子一遍遍重复台词试图让自己摆脱「讨厌」与「恨」的心魔还是最后一节以吴爱丽某种自我轮回与解脱以牵引出更深刻的对家庭关系和身份的反思,都在面对彼此困境时几乎是本能地向后退了一步,以至于某种情感空隙始终存在于两位人物以及她们牵连出的故事线索中间。而小孩的出现不仅没有填补这种家庭的、女性间的对话缺口,反而成为了搅浑池水的那颗石子,看似用扩散的余纹暂时覆盖了交流的真空,却只是隔岸观火般矗立在那,像一块必须被拍摄的木头。
想讲女性议题但感觉又太为了讲而讲 特别是母女争吵那段 是把网上的段子直接搬的感觉 以及 女主太撑不住了 无比出戏 可惜了杨贵媚的表演了哈哈 缺失的父亲最后还要在孝女部分补足 放国内一看男导演要上抵制的地步。
不太行
【03.06/2160p.HamiVideo.WEB-DL.DD5.1.H.264-DreamHD/30fps/13.9G】
虽然题材很压抑,能得奖,但是整体还是挺迂腐的。跟整部电影的色调一样,黑白,陈腐。似乎是在控诉父权,但最后又跟父权和解了…不过一直纠缠下去也是跟自己过不去,最后母亲也放手,算是有点正面价值。夜晚的小河桥边,真的有点小津安二郎的调调。
不够好,陌生小孩请送派出所。哇,后面剧情太烂了。
同样的人同样的事
林書宇為小喬量身定做的一套戲,有些瞬間用力過猛很出戲,但總體呈現是蠻完整的。建議宣傳時候打上trigger warning,東亞家庭成長的小孩很容易感同身受。